《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10549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3学分:3适用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讲述分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包括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鉴于TCP/IP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所以兼顾OSI 和TCP/IP两大体系,阐述它们的共性问题。
内容涵盖了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以Internet为典型)、ATM和B-ISDN等网络体制,突出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概念,详细讨论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各类通信交换技术,并尽可能反映较新的进展,同时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比如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This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 in detail based on OSI referrence model, including data link layer, medium access control, network layer, transport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Meanwhile, this course takes TCP/IP in consideration owing to wide use of Internet. Therefor, the common issues are presented giving attention to two models of OSI/RM and TCP/IP. The content includes LAN. WAN, Internet, ATM and B-ISDN, giving prominence to communication subnet and resource subnet. It also specifies many kinds of switching techniques, thinking much of theoretic analysis, such as routing and flow control, etc.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计算机网络 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2、了解网络类型的分类,以及各种网络类型的特点3、了解对等式与主从式网络4、了解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5、掌握osi参考模型的优点、各层的功用以及osi模型七层的运作方式6、掌握dod模型的四个分层,以及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本章重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对等式与主从式网络●网络操作系统●0Sl模型本章难点:●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各层的功能●OSI模型七层的运作方式讲授方式:面授课时分配:2讲授内容:1.1网络基本概念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二、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网络类型的分类1.3对等式与主从式网络网络按操作的方式可分为对等式(Peer-to-peer)与主从式(Client-to-server)两种网络。
一、主从式网络中的计算机可分为客户端与服务器,客户端可对服务器请求资源。
服务器会根据其提供的服务,而配备较好的硬件设备二、对等式网络则是每部计算机可同时扮演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角色,可提供资源给其他计算机,也可以向其他计算机请求资源。
三、虽然理论上可区分上述两种网络操作方式,不过实际上,大多数的网络系统都结合了这两种方式,可称为混合式网络。
1.4网络操作系统一、NOVELL--NetWare操作系统二、Windows NT是具有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内置网络功能,支持32位操作系统三、linux1.5 OSI模型一、为什么要制定OSI模型?二、网络分层的目的三、学习OSI参考模型的作用四、OSI模型七层的运作方式五、OSI模型的优点1.6 DoD模型一、DoD模型又称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实际标准,由美国国防部制定。
二、四层简介三、DOD模型和OSI模型的比较第二章数据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数据的数字化技术。
2、理解基带编码技术与宽带调制技术3、了解同步技术4、理解单工与双工的工作模式5、理解带宽的含义本章重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基带的信号发送与接收●载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宽带调制技术●同步化●带宽本章难点:●带宽●同步●基带的信号发送与接收讲授方式:面授课时分配:4讲授内容:2.1数字与模拟2.2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一、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二、基带的信号发送与接收三、载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四、载波传输不等于模拟传输、载波传输不等于单向传输2.3基带编码技术一、编码是指把1和0转换成某种真实的和物理的事务二、二阶基带信号的编码方式三、多阶基带信号的编码方式2.4宽带调制技术一、调制:发送端根据数据内容命令调制器(modulator)改变载波的物理特性使其能够携带信息。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与技术,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平台,具体学习目标包括: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了解各层协议的功能、数据格式和交互过程;4.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组成、特征与应用;5.熟悉常用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6.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1.信号的基本概念2.传输媒介3.信道带宽4.调制与解调5.误码率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2.基本概念3.差错控制4.数据链路层的协议5.以太网6.ARP7.RARP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2.IP协议3.路由选择协议4.ICMP协议第五章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2.TCP协议3.UDP协议4.数据分段与组装第六章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2.DNS协议3.FTP协议4.SMTP协议5.HTTP协议第七章网络安全1.安全的基本概念2.密码学基础3.防火墙4.VPN5.病毒和恶意软件6.安全认证和安全协议第八章网络管理1.管理的基本概念2.SNMP协议3.网管功能和结构4.SMI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和综合实践等。
其中,课堂讲授以讲解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讨论则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实验和综合实践则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问题来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评分方法本课程评分一般采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学时安排:32学时(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12学时)4.学分安排:2学分二、课程目标1.理论目标:a.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b.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层次模型。
c.熟悉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
d.理解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
2.实践目标:a.能够使用网络调试工具和模拟器进行网络实验。
b.能够编写简单的网络程序。
c.熟悉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和常见攻击方式。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计算机网络概述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b.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a.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b.TCP/IP协议族及其主要协议(如IP、TCP、UDP等)。
3.物理层a.传输介质与信号编码。
b.信道复用技术。
4.数据链路层a.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b.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
5.网络层a.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b.IP协议和路由算法。
6.传输层a.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b.TCP和UDP协议。
7.应用层a.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等)。
b.网络应用开发与调试。
8.网络编程与网络安全基础a. Socket编程基础。
b.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与常见攻击方式。
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使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实验课程采用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研讨和课程项目实践。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学时:72学时(含实验8学时)学分:4.5学分先修课程:专业概论、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电子商务开课单位: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电子系、商贸系一.总论(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广泛了解各种最新的网络知识,跟踪网络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各种实践环节,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授课方式等说明本课程重点为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络、网络互联、因特网的重要协议如:DNS、TCP、UDP、IP、FTP、SMTP、HTTP等。
难点为对称密钥、公开密钥、数字签名、认证、安全电子邮件、防火墙、网络管理技术等。
授课方式为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分配1. 计算机网络概述(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因特网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重点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 因特网概述1.3 因特网的组成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2.物理层(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数据通信模型、频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技术、码分复用技术。
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宽带接入技术。
重点是数据通信模型和信道复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以及相关技术。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互联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用协议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相关技术。
4.能够进行网络设计和搭建。
5.具备解决网络故障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8学时)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2.网络体系结构和层次化模型(10学时)2.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2网络体系结构的分类和比较2.3网络层次化模型的设计思想和目标3.链路层和物理层(12学时)3.1链路层的功能和实现方式3.2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传输介质3.3链路层协议的介绍和实例3.4物理层的编码和调制技术4.网络层(16学时)4.1网络层的功能和路由选择算法4.2IP协议和子网划分4.3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4.4IPv6的引入和实现4.5ICMP协议和ARP协议5.传输层(16学时)5.1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5.2TCP协议的特点和机制5.3UDP协议的特点和运用场景5.4传输层协议的性能和安全问题6.应用层(20学时)6.1应用层协议的作用和分类6.2 HTTP协议和Web应用6.3DNS协议和域名解析6.4SMTP协议和邮件传输6.5FTP协议和文件传输7.网络安全和管理(18学时)7.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7.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7.3网络管理和监控技术7.4网络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四、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和作业(20%)2.实验和项目(30%)3.理论考试(50%)五、参考教材2.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六、备注。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网络互连技术;掌握Internet的应用及使用技巧;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概念、新技术,从而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
掌握: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交换概念与传统的电话交换机数据交换概念的区别, OSI/RM, TCP/IP, ATM 参考模型;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基本功能; INTERNET 的IP 理论,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集成; 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软/硬件; 网络互连及设备; 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 INTERNET的各种应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讲授, 课堂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知识由教师授课。
该课程配备有单独的实验课。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计算机网络涉及数据结构, 计算机基础, 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冯博琴、陈文革主编,《计算机网络(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二. 课程的教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第1章引论1.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系统1.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1.5计算机网络分类1.6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1基本概念2.2信息及其主要特性2.3传输介质2.4数据编码2.5多路复用技术2.6数据交换技术2.7差错控制及检错重点:信息及其主要特性、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技术难点:信道复用技术、编码理论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1网络体系结构3.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3.3OSI各层概述3.4TCP/IP体系结构重点: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IP体系结构难点:体系结构分层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4.1局域网概述4.2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3传统以太网4.4局域网扩展4.5高速局域网技术*4.6无线局域网4.7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标准4.8简单局域网的构建重点: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MAC层难点:时延的计算、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第5章计算机广域网技术5.1广域网概述5.2公共传输系统5.3广域网的通信服务类型5.4广域网的帧封装格式5.5公共电话交换网5.6综合业务数字网5.7数字数据网(DDN)5.9帧中继方法重点:广域网的通信服务类型、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难点: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6.1概述6.2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重点:网络操作系统的特征、网络操作系统的操作难点:网络操作系统的操作第7章常用网络设备7.1网络接口卡7.2中继器和集线器7.3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7.4路由器7.5网关相关标准重点:网络设备的功能、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难点:STA算法、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第8章网络互联与因特网基础8.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8.2因特网的体系结构8.3因特网接入技术8.4因特网的链路层与网络层8.5因特网传输层协议重点:因特网的体系结构、IP地址编制机制、子网规划、路由选择协议、端口、UDP协议、TCP协议难点:IP分组转发原理、路由选择协议流量控制、拥塞控制、重传机制。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适用范围本教学大纲适用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实训方面应具有电工、数字逻辑方面的技能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1.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3.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
5.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
6.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
四、课程的背景知识1.前导课程及主要知识:2.后续课程及主要知识: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的所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设(若没有,可以省略)1.本课程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实训教材两部分,文字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媒体,着重反映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形式上要便于学生自学。
2.录像教材配合文字教材的讲授,内容重点在于复习指导。
3.VCD光盘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4.CAI课件作为新的网络教学媒体,采用HTML样式表、Java等格式编写,可以在互连网上使用也可以直接以光盘从微机中使用。
第三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考核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课程教学总学时90学时,5学分(04级之前的教学大纲没有)。
其中授课54学时,实训24学时,社会实践12学时。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差错控制等。
理解网络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网络互联技术。
熟悉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主要协议和功能。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网络问题。
具备初步的网络规划和设计能力。
能够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和管理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3、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二)数据通信基础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信号、带宽、数据率等。
2、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3、数据编码技术,如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等。
4、信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等。
5、差错控制技术,如检错码和纠错码。
(三)网络拓扑结构与介质访问控制1、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如 CSMA/CD、CSMA/CA 等。
(四)网络互联1、网络互联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2、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应用。
3、路由选择算法,如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3G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总学时数:72实验(实训)或上机学时:18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结构》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为信息工程(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计算机管理(专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是学习其它网络及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是一门对学生网络能力培养起到关键、基础作用的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介质访问控制;以太网的原理及扩展;IPv4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器及IP数据转发原理;RIP协议原理;OSPF协议原理;TCP与UDP协议原理;DNS、HTTP、SMTP、POP3、DHCP、Telnet、FTP协议及原理;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原理;无线网络基本原理;下一代因特网协议;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常用网络故障诊断工具;常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及使用方法;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发展;(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及结构;(3)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层和工作原理;(4)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5)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协议及工作原理;(6)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硬件设备、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7)熟悉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扩展方法;(8)掌握应用层协议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熟悉网络管理的含义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原理;(9)了解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了解无线网络原理;了解IPv6协议。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资源5、教学评估6、教学进度安排11 教学目标11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
11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
113 熟悉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11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115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计算机网络概述12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1212 网络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122 网络体系结构1221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1222 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123 物理层12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1232 传输介质和特性。
124 数据链路层1241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1242 以太网和帧格式。
125 网络层1251 IP 协议和地址分配。
1252 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
126 传输层1261 TCP 和 UDP 协议。
1262 端口和套接字。
127 应用层1271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 HTTP、FTP、SMTP 等。
1272 网络应用的开发和实现。
128 网络安全1281 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
1282 加密技术和认证机制。
13 教学方法131 课堂讲授1311 讲解理论知识,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132 实验教学1321 安排学生进行网络配置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133 小组讨论13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网络相关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134 项目实践1341 布置网络项目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1411 选用权威、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142 实验设备1421 提供网络实验室,配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143 在线资源1431 推荐相关的网络学习网站、论坛和在线课程。
15 教学评估151 考试1511 定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责任教师:河北电大欧丽辉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专科)的一门省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局域网技术;掌握网络互连技术;掌握Internet的应用及使用技巧;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概念、新技术,从而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在完成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通过课程实训,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系统与维护后续课程: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服务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方向),网页设计三剑客(网页设计方向),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网络信息采集、网络信息编辑(网络编辑方向)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理论和实训两部分,教学基本要求如下:1.网络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按TCP/IP参考模型介绍),要求学生以层次结构的观点和TCP/IP协议族规约,了解计算机网络各逻辑分层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对应用广泛的局域网技术,重点掌握以太网技术;要求学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全面掌握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在网络应用上,要求学生掌握Internet的各种信息服务;掌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2.实训部分包括:使用网络接口直连两台计算机,组建小型对等局域网(硬件、软件、网络连通测试、共享资源),组建简单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划分,TCP/IP诊断命令的使用,路由器的配置与维护、构建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代理服务器WinGate、利用SSL 实现网络数据传输、防火墙配置与管理)等。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了解:能够正确判断计算机网络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2.理解:能够正确表达计算机网络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
3.掌握: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4学分,其中授课36学时,实训36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文字教材负责阐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
因此文字教材的内容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概念、最新技术及应用。
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力求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音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两者要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IP课件、CAI、网络课件等)是配合主教材以易于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辅助教材,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形象演示、自测交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之间应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注重各媒体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互相弥补,易于学生自主学习;三、主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以主教材讲授和实训操作为主,其它媒体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以学员自学为主。
说明:实训学时中()内学时是网页设计和网络编辑方向的实训学时。
四、考核本课程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两种考核方式,笔试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上机操作由各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电大完成考核,未通过上机考核者不得参加笔试。
开放教育的学生应严格执行该课程的有关考核文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说明:※号内容只对“网络管理”方向要求)1.计算机网络概论(3学时)教学内容:(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类型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数据通信技术(3学时)教学内容:(1)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2)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技术※(3)数据交换技术※(4)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5)传输介质※(6)差错控制技术教学要求:掌握: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
理解: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技术,差错控制技术的发展。
了解:传输介质。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学时)教学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及其层次(3)TCP/IP体系结构及其层次(4)TCP/IP体系结构各层协议(5)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6)TCP/IP基本工作原理综述教学要求: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接口和服务的概念,TCP/IP体系结构及其层次,TCP/IP体系结构各层协议及协议族。
理解: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了解:TCP/IP基本工作原理。
4.局域网技术(8学时)教学内容:(1)局域网概述(2)局域网的连接设备(3)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4)以太网技术(5)虚拟局域网VLAN(6)无线局域网的组建(7)局域网操作系统教学要求:掌握:局域网的概念和特点,各种局域网连接设备,以太网技术,局域网操作系统。
理解:IEEE802标准系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千兆位以太网,万兆位以太网,虚拟局域网VLAN。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及应用。
5.网络的互连(8学时)(1)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2)网络互连设备(3)网络系统的结构(4)典型的广域网(5)VLAN间的通信(6)操作系统对网络互连的支持教学要求: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网络互连的概念和形式,VLAN间的通信。
理解:广域网及相关技术,操作系统对网络互连的支持。
了解:典型的广域网。
6.Internet及其应用(4学时)教学内容:(1)Internet概述(2)Internet的域名系统(3)Interne的接入方式(4)Internet服务(5)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Internet应用教学要求:掌握:Internet的域名系统和接入方式。
理解:Internet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的系统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等。
了解:Internet的发展和现状及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Internet应用。
※7.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4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2)加密与认证技术(3)防火墙技术(4)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5)网络防病毒技术(6)网络管理技术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防治,网络管理的相关概念。
理解: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
了解:密码算法与密码体制、数字签名等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标准。
第四部分实训内容1.实训说明实训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其中:网络管理方向必做实训9个,共18学时。
另外,要根据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由选做实训中完成18学时的实训,实训总计36学时。
网页设计和网络编辑方向完成9个必做实训即达34学时,再由选作实训中选作2学时;若教学需要并且实验条件允许可多选做必要的实训,实训总计36学时。
2.实训内容(※为网络管理方向实训机时)实训1:网络线缆的制作(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工具、线缆传输介质和接头的实物,学生按照内容要求制作网线并进行测试。
实训2:直连两台计算机(RJ-45通信线的制作)(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用自己测试合格的网线(或RS-232)直联两台操作系统相同的PC机,进行简单配置,使两台PC机间能够共享资源。
实训3 Windows环境下TCP/IP协议的配置(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Windows98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进行协议的添加和TCP/IP协议的配置,了解协议及TCP/IP协议的功能。
实训4 TCP/IP诊断(ARP命令的使用、ping命令分析与使用)(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网络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使用故障检测命令测试网络状态,了解各命令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实训5 局域网网络结构及网络设置(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网络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调整网络结构,并对网络进行简单的设置,了解不同网络结构的优缺点。
实训6 组建一个小型的对等局域网(硬件部分、软件部分、网络连通测试)(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使用建立网络连接并测试网络连接状态,实现局部范围的小型办公室网络的互通。
实训7 对等局域网中共享资源的设置与访问(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局域网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建立共享资源并在局域网其他PC机访问该共享资源,了解共享资源的几种形式。
实训8 组建简单以太网(网络连通测试、集线器级连、网络软件安装配置)(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3~5个小型局域网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实现不同局域网间的互连,并能够使用网络软件测试和管理该网络环境。
实训9 局域网交换机的配置(选做)(4学时)要求:提供3~5个局域网环境及交换机,学生按照内容要求配置交换机实现不同局域网间的互连,要求掌握交换机及局域网配置的命令和操作。
实训10 VLAN规划与划分(VLAN规划、在局域网上划分VLAN)(选做)(2学时)要求:提供3~5个局域网环境及交换机,学生按照内容要求配置交换机实现局域网VLAN的划分和管理,要求掌握VLAN配置的命令和操作。
实训11 Windows 2003 Server的安装与配置(必做)(※2学时4学时)要求:提供硬件环境和软件,学生按照内容要求安装并配置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
要求掌握Windows 2003 Server的安装与配置。
实训12 Windows 2003用户管理(选做)(2学时)要求:提供硬件环境和软件,学生按照内容要求实现Windows 2003用户管理。
实训13 Windows 2003的文件共享和安全管理(选做)(2学时)要求:提供Windows 2003环境和网络互连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实现该环境下的文件共享和安全管理,熟悉相应的操作和原理。
实训14 路由器配置与简单故障诊断(低端、高端)(选做)(4学时)要求:提供3~5个局域网环境及路由器,学生按照内容要求配置路由器并能够了解并掌握配置过程中的故障及故障解决办法,要求掌握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和故障排除操作。
实训15 子网规划与划分(子网规划、在局域网上划分子网)(选做)(2学时)要求:提供3~5个小型局域网环境,学生按照内容要求实现不同局域网间的互连,并能够使用网络软件测试和管理该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