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人登记制度
门诊病人信息登记制度
门诊病人信息登记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门诊病人的信息登记工作,确保病人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的门诊部门,包含全部接待和登记门诊病人信息的工作人员。
二、定义1.门诊病人:指在医院门诊部门就诊的患者。
2.门诊病人信息:指门诊病人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病情、就诊记录等相关信息。
三、登记流程1.病人到达门诊部门后,首以前往接待台排队等待。
2.接待人员依照登记次序,询问病人的姓名,确认身份,核对身份证件,并发放相关登记表格。
3.病人填写登记表格时,应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4.病人还需供应主诉,简要叙述病情、症状,以及之前就诊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5.填写完毕后,病人将登记表格交还给接待人员。
6.接待人员核对登记表格内容,如发现错误或遗漏,应及时与病人核实并进行修改。
7.接待人员将登记表格上交给分诊台人员。
四、信息管理与保密1.门诊病人信息的管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信息管理制度。
2.门诊部门应配备特地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病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门诊病人信息应进行备份,以防止信息丢失或损坏。
4.门诊病人信息仅限授权人员访问,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查阅、修改或泄露病人信息。
5.接待人员和其他门诊工作人员应签署相关保密协议,承诺保护病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6.在处理病人信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妥当保护病人信息的隐私,严禁将病人信息用于个人利益或非法目的。
7.门诊病人信息的销毁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包含纸质登记表格的安全销毁和电子数据的永久删除。
五、病人权益保障1.门诊部门应确保病人的就诊权益,保障病人的隐私不受侵害。
2.病人有权要求保密个人信息,医院工作人员应敬重病人的选择,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3.病人有权查看、修改或删除本身的登记信息,医院应供应便利的途径予以病人相应的支持和帮忙。
4.门诊部门应及时处理病人的咨询、投诉和建议,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
病人入院登记制度
病人入院登记制度1. 前言这份制度旨在规范病人入院登记流程,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统一、全面的登记程序及信息管理,保障病人的权益,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门诊和住院的病人。
3. 登记流程3.1 门诊病人登记流程1.病人通过门诊大厅的排队系统领取号码。
2.号码叫到后,病人前往窗口进行登记。
3.登记时,需要供应以下信息:–病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护照等);–病人的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就诊卡(假如有);–责任医师选择(可选项)。
4.工作人员依照登记信息为病人办理相关就诊手续,并予以相应的号码牌。
5.病人依照号码牌等待,等待期间可在门诊大厅内就坐等待。
6.当个人号码叫到后,病人前往相应窗口进行就诊。
3.2 住院病人登记流程1.病人由门诊医生或急诊医生决议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2.假如需要住院,医生会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住院治疗的必需性,并填写住院申请表。
3.病人或家属携带住院申请表前往住院登记处。
4.住院登记处工作人员核对住院申请表,并要求病人供应以下信息:–病人有效身份证件;–病人的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责任医师选择(可选项);–病人的社会医疗保险信息。
5.工作人员将病人信息录入系统,并为病人办理住院手续。
4. 登记要求4.1 病人信息保密要求1.医院要求全部工作人员对病人的个人信息保密,不得私自泄露或使用病人的个人信息。
2.只有在医疗必需的范围内,合法授权的人员才可以查阅、使用病人的个人信息。
3.在向任何第三方供应病人个人信息前,必需得到病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明确授权。
4.2 责任医师选择要求1.病人有权选择本身的责任医师,医院应敬重病人的选择权。
2.医院会在院内公示各责任医师的信息,包含医师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等,以便病人选择。
5. 登记管理5.1 信息记录要求1.医院要求对病人的登记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录入。
口腔诊所门诊登记制度
口腔诊所门诊登记制度一、制度内容1.登记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登记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诊所进行科学管理和统计分析。
2.登记的方式和流程:将采用电子登记的方式,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登记、诊断信息登记、就诊流程登记等。
3.登记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患者的基本信息登记由前台接待人员负责,诊断信息登记由医生负责,就诊流程登记由管理人员统一负责。
4.登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患者在登记时需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以便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跟踪。
二、制度目的和意义1.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登记制度,可以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提高医疗效率:通过门诊登记制度,可以明确患者就诊的时间和顺序,合理安排医生的工作时间和病人的就诊时间,有效避免因排队等待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3.保护患者权益:门诊登记制度可以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保护,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同时也确保患者合法权益的得到尊重和保护。
4.统计分析和科学管理:通过登记制度,可以对门诊的就诊人数、疾病类型、就诊流程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诊所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
三、登记的方式和流程2.诊断信息登记:在患者就诊时,医生需对患者的病情和诊断进行登记,包括病史、检查结果、诊断结论等。
医生应确保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治疗和随访。
3.就诊流程登记:为方便患者掌握就诊进程,每个门诊就诊时需要签到并核对个人信息,工作人员需在电子系统中做好每个患者就诊过程的登记,包括等候时间、就诊科室和医生、检查项目等。
四、登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前台接待人员应对患者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严禁泄露,确保患者个人隐私的安全。
2.确保患者表达的准确性:接待人员应细致询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确保患者所填写的登记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诊和延误。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患者信息登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门诊患者信息的登记管理工作,确保患者信息安全、准确和便捷地使用。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门的全部工作人员,并对门诊患者信息的登记、保管、使用和安全进行规定。
第二章门诊患者信息登记管理第三条信息登记责任1.门诊部主任负责门诊患者信息登记工作的组织和监督。
2.每位医生和护士负有登记门诊患者信息的责任,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四条信息登记内容1.门诊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门诊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3.门诊患者的主诉和病情描述。
4.门诊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五条信息登记方式1.门诊患者信息采用电子方式进行登记,包含电子病历系统、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等。
2.门诊工作人员应妥当保管个人登录账号和密码,确保信息安全。
第六条信息登记流程1.门诊工作人员应在患者就诊时,对患者信息进行登记,并核对患者身份证件。
2.门诊工作人员应填写准确、完整和规范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登记过程中如有疑问或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与患者核实和矫正。
第七条信息使用管理1.门诊工作人员应在授权和需要的情况下,使用门诊患者信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工作。
2.门诊工作人员应对使用患者信息的目的和范围有明确的管束,并禁止私自使用或泄露患者信息。
3.门诊工作人员在离职或调离岗位时,应立刻停止使用门诊患者信息,并将信息移交给接替人员。
第八条信息保管管理1.门诊患者信息应储存备份,并采取必需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丢失或损坏。
2.门诊患者信息的保管时间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超出规定时间应进行清理和销毁。
第九条信息安全保护1.门诊工作人员应加强对个人账号和密码的保管,不得泄露给他人。
2.门诊工作人员应定期更改密码,并保证密码的多而杂性和安全性。
3.门诊工作人员在操作电子信息系统时,应注意防范恶意攻击和病毒侵扰,确保信息的安全。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卫生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门诊日志是首诊医师落实首诊负责制的表现,是门诊患者就诊的法律依据。
门诊日志登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及医疗安全。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门诊日志登记,制定本制度。
一、对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电子)上,不得漏登,登记日志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符合。
二、登记项目齐全,门诊登记具体要求:必填项目:发病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体温,传染病上报、复诊、主要症状、现病史、诊断与用药。
根据情况填写:血压:年龄≥35岁,必须填写血压。
年龄≦14岁,必须填写监护人及监护人电话。
因同一疾病再次就诊者,必须填写复诊。
所诊断的疾病是传染病的,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发现漏报按行风细则视情况处理。
三、对于发热病人,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和相关流行病学史。
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对诊断(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四、首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确诊、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填写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并按规定时间(24小时内)向公卫科长(黄潇阅)报告,不得漏报、迟报和瞒报。
并登记在登记本上。
门诊日志上下相应诊断打“?”,五、门诊日志每月由门诊医生打印一份,交医务科归档保存。
医务科收齐所有科室门诊日志后,装订成册,以备检查。
医务科根据临床医生打印的门诊日志进行统计,按医疗质量考核条款给予评分:必填项0.5元/项(共13项);根据情况填写项:1.0/项(共4项)。
六、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院的门诊日志登记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对门诊日志登记工作按《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进行奖惩。
对迟报、漏报、瞒报传染病及疫情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者,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卫生院医务科2023年12月26日。
门诊日志、出入院、检验、影像科室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日志、出入院、检验和影像科传染病
登记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关于规范全省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等诊疗记录的通知》(浙卫办疾控〔2009〕48号)的要求,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及影像科室登记等诊疗记录本格式,登记项目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漏项。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至少包括病人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11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录入HIS系统;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出入院登记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如果死亡还应填写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基本内容,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3、检验科登记及反馈:
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4、影像科登记及反馈:
影像科室(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结果、检查日期等内容。
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登记与审查患者身份制度
登记与审查患者身份制度1. 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医院运营的安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确保患者身份真实可靠,本制度旨在明确医院登记与审查患者身份的规定和要求,规范医院在患者身份登记和审查方面的流程和程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全部科室和人员,包含医疗护理人员、前台接待人员以及与患者身份登记和审查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3. 登记与审查程序3.1 前台接待人员应在患者到达医院就诊时,要求患者供应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
—身份证明文件可以是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有效证件。
—对未成年患者,应要求供应监护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3.2 前台接待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证明文件上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并与患者本人核对确认。
—如有身份证明文件上的信息与患者自称不符,应及时向患者提出质疑,要求患者作出解释。
—如患者无法供应合理解释或无法确认患者身份,则应进一步核实患者身份,如通过电话联系紧急联系人或相关单位进行确认。
3.3 医院应建立患者身份信息登记系统,记录每位患者的相关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
—登记系统应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非相关工作人员不得随便查阅和使用患者的个人信息。
3.4 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医院可采取照片手记或指纹录入等方式,建立患者档案。
—患者档案应包含基本信息、过敏史、病历记录、诊断及治疗方案等。
—医院应确保患者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且不得随便删除或窜改患者档案信息。
4. 相关责任和义务4.1 前台接待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识患者身份登记和审查程序,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前台接待人员应保证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4.2 医疗护理人员应在接诊患者时,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与患者核对确认。
—如发现患者身份有疑问或与登记信息不符,应及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报告,帮助核实患者身份。
4.3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定期对患者身份登记和审查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一、总则
1.本制度旨在保障门诊日志的真实、完整、准确,管理和使用门诊日志,强化门诊日志的管理,确保临床服务的质量,促进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的所有有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门诊日志,
门诊登记,门诊记录,护理文件,病历等。
二、登记规定
1.医疗机构应设置门诊日志登记系统,实行登记管理,准确记录各种
信息。
2.门诊日志应当采用一定的格式,按一定的要求填写,以确保其准确
性和完整性。
3.门诊日志应加盖医院、医生章,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在
日志上记录签字时间。
4.门诊日志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定期抽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存档规定
1.门诊日志应保存至少5年,打印纸质版,保存在门诊处,有钥匙保管,以防被非法擅自使用和窃取。
2.门诊日志的统计信息可以存储在电子格式,同时要备份在安全的磁
盘中,防止数据丢失、篡改和泄露。
四、使用规定
1.门诊日志的使用应是经过认真审核,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门诊日志只能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等临床研究,不得用于非
法用途,不得私自复印。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医院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需要进行就诊和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登记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对门诊病人进行有效管理和记录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记录、诊断结果等进行登记和归档,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则是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管理和跟踪的一种机制,包括住院手续的办理、医疗费用的结算、病历的管理等。
通过建立科学的登记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病人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1. 门诊病人预约登记:患者需提前电话预约或网上预约门诊挂号时间,避免排队等候时间过长。
医院应设置合理的预约窗口,方便患者选择合适的就诊时间。
2. 门诊病人信息登记:患者到达医院后,需进行身份信息验证,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格,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医院必须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隐私保护。
3. 医生诊断登记: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记录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等信息,并进行初步诊断。
这些信息应该被准确记录在病历中,便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跟踪治疗进展。
4. 门诊费用登记:患者就诊完毕后,医院应及时记录患者的门诊费用,并提供详细的费用清单。
患者需在缴费窗口结清费用,以确保医院正常运营和财务盈利。
5. 就诊历史登记: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就诊记录系统,包括门诊诊疗记录、用药记录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应加强对登记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改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就医服务。
2.2 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病人入院、住院期间的管理和出院等各个环节。
门诊日志管理制度
门诊日志管理制度(共15篇)目录第一篇: 门诊日志管理制度2第二篇: 门诊部工作制度3第三篇: 门诊医师出诊制度4第四篇: 校医院专家门诊工作制度5第五篇: 门诊工作制度6第六篇: 医院门诊工作制度7第七篇: 门诊部口腔科护士岗位职责8第八篇: 门诊部主任职责9第九篇: 门诊部主任岗位职责10第十篇: 门诊、病区退药管理制度11第十一篇: 发热、肠道门诊工作制度13第十二篇: 门诊部护士长岗位职责15第十三篇: 戒烟门诊职责及工作制度17第十四篇: 门诊志愿服务管理制度17第十五篇: 门诊患者高峰应急预案18第一篇:门诊日志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工作是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门诊日志登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处理和控制。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门诊日志登记,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加强门诊日志和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
二、各门诊科室均建立门诊日志登记簿,坐诊医师对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不得漏登。
登记项目要齐全,字迹要清楚。
三、门诊日志基本项目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医生签名。
四、医院的门诊部负责门诊日志的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查。
全院门诊日志由直报人员统一编号、统一保管,发放时以旧换新,并建立门诊日志收发登记。
五、各门诊科室的登记率与挂号室核对要达到95%以上。
六、医院的疫情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门诊日志的登记质量和传染病报告的核对工作。
七、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疫情已报”。
八、对拒不实行门诊日志,造成传染病漏报、迟报和其他严重后果的科室和各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九、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门诊、住院病人的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病人的基本信息、诊疗情况、费用结算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登记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保障病人权益,提高服务质量。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有哪些要点。
门诊病人登记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门诊登记流程:门诊登记是病人就诊的第一步,包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挂号、支付挂号费用等。
医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门诊登记流程,确保病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登记手续。
2. 病历档案管理: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保护病人的隐私信息,便于医生对病情进行诊断治疗。
3. 挂号费用标准:医院应当公布门诊挂号费用标准,保障病人的权益,避免出现乱收费现象。
4. 门诊医生排班管理:医院需要合理安排医生的门诊排班,确保病人能够随时得到医生的就诊。
5. 门诊病人预约管理:医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提供门诊预约服务,方便病人就诊。
门诊、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登记管理制度,确保病人能够得到规范、高效的服务。
医院管理者还应不断优化登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2000字】第二篇示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用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情况以及治疗方案,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中的一些具体内容。
门诊和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家庭住址、职业等信息,同时还包括了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医疗相关信息。
通过这个系统,医疗机构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更新患者的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门诊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登记管理制度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 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 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 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旳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识, 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对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14岁如下小朋友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规定用钢笔书写, 力争通顺、完整、简洁、精确, 字迹清晰、整洁, 不得删改、剪贴、颠倒, 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旳整顿工作, 保留原始门诊登记, 按规定规定存档备查。
传染病管理制度为有效防止、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旳危害, 保障人民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法律规定实行传染病和因突发事件致病人员首诊医生负责制, 发现疑似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 立即用告知本辖区内疫情管理人员, 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状况时, 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旳调遣。
三、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隔离、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扩散。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 做好人员防护, 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旳发生, 做好污物、污水旳无害化处理。
四、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汇报任务。
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对各类传染病及因突发事件致病旳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 并书写详细、完整旳病历记录。
六、对需要转送旳病人, 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旳复印件转送至接诊旳或者指定旳医疗机构。
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
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1. 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发热病人数量逐年增加。
在发热门诊中,没有门诊登记制度,无需携带身份证,导致一些病人乱报个人信息,造成医院数据不准确,不能有效地对病情进行掌控,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速度。
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的落实成为当前发热门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实施方法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的实施方法如下:1.全院推广电子病历系统。
对待检患者进行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验证,做到每位患者绑定唯一身份证号,开展统一登记、维护病人资源库。
2.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并开展身份证核查。
设置门诊登记信息采录设备,降低患者登记时间,提高门诊流程效率。
此外,门诊登记专区应该提供完善的服务流程指导,包括患者责任,等候时间说明等。
3.把患者的发热状况纳入电子门诊病历系统,执行一站式服务,各科室之间共享病人信息,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3. 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隐私问题。
患者的隐私和病史是非常重要的,机构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保密措施,保证隐私信息不被泄漏。
有关部门也应该在卫生法规和规范管理方面推进相关制度的建设。
2.实施成本问题。
发热门诊登记制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机构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实施成本。
3.信息采集和使用问题。
医疗系统可以将患者信息与医疗资源结合起来,更加科学地规划各门诊资源。
通过智能热力图等技术手段,实现协同治疗,提高门诊的病人流转量。
4. 结论随着医疗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发热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建立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是医疗工作中的一项有力措施。
制定明确的登记流程、建立信息采集和使用系统、加强医疗隐私保护、实现科学协调,可以为发热门诊提供方便的服务,改善病人就医体验,提高医疗单位整体的运行水平。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标准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做好“疫情已报”标记。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容(如:、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7、门诊日志标准:门诊日志包括、性别、年龄、住址、职业、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复诊九个基本项目,项目齐全,计2分,每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8、门诊日志登记容包括九个基本项目,其中年龄以岁为单位(实足年龄),不满周岁以月为单位;地址填写:传染病要求城市到门牌号,农村到村、组,以能找到该病人为原则;职业按传染病卡片上规定的18种职业填写;病名按卫生部有关要求填写;初诊是指首次到该医生处就诊,复诊是指因初诊的疾病尚未痊愈再次到该医生处就诊。
标准:九个基本项目均按要求填写,可视为项目完整,抽查相关科室100人登记,按公式计算得分:登记完整率(%)=项目填写完整人数÷检查人数×100%。
完整率100%得4分;95%≤完整率<100%得3.5分;85%≤完整率<95%得2.5分;<85%不得分。
9、符合情况(4分)抽查门诊日志与挂号量(或处方笺)的符合情况。
•门诊日志与挂号量的符合情况:抽查某科室某天(或某月)的门诊日志,计算门诊日志登记人次数,再核对挂号量,按公式计算符合率:符合率(%)=某科室某天(或某月)门诊日志登记总人次数÷当日(或当月)挂号量×100%。
急诊出诊及就诊登记制度
急诊出诊及就诊登记制度
目的:使急诊患者得到安全、及时、连续的救治,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制定本制度。
范围:急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
1.医务人员接急救电话时须对呼救内容准确登记,主要有什么事件,准确的地址,明显的标志,可联系的电话,患者病情如何等,发出派车指令。
并在登记本上登记相关内容。
2.医师必须对每位急诊就诊的患者在门诊就诊登记本上进行登记,登记时间记录到时、分。
每位就诊患者在急诊科处理后均需注明患者去向。
夜间就诊的普通门诊在夜间就诊登记本上登记。
3.抢救医师需对死亡患者及成功复苏患者进行登记。
4.观察室护士应对新来重症、外伤、群体事件等患者进行登记。
对抢救、留观的病人等进行登记和记录。
5.医护人员需对所有离开急诊科的患者分别在急诊病历、留观登记、
抢救登
记
6.本上做好记录并注明转归。
门诊排队候诊制度
门诊排队候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门诊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保障患者的就医权益,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门诊科室的排队候诊管理工作。
第二章候诊登记第三条患者前往医院门诊就诊时,需提前在候诊登记处进行登记。
登记处工作人员会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等,并为患者调配一个登记号码。
第四条患者在登记处登记时,应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诊疗卡,并依照要求填写相关表格。
若患者是首次就诊,请供应真实的个人基本信息。
第五条登记处工作人员应保证登记过程的准确、快捷,并确保患者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第三章排队候诊第六条患者在完成登记后,依据数字显示屏上的叫号信息,依照登记次序等待就诊。
第七条医院将采用电子叫号系统进行排队候诊管理,以确保公平、有序的就诊次序。
患者需注意数字显示屏上的叫号信息,并保持移动电话通讯畅通,以便接收提示短信或电话。
第八条患者应依照所在科室的候诊区域进行候诊,并注意维护良好的秩序。
第九条患者需在候诊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或影响其他患者的正常休息。
第十条患者不得随便更改本身的候诊位置,如需离开候诊区域,应事先向科室护士报备并取得许可。
第四章候诊时间第十一条医院将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门诊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
同时,患者也应理解医院工作的多而杂性,尽量搭配工作人员的工作布置。
第十二条医院将依据不同科室的就诊情况和医生的工作布置,合理布置候诊时间。
第十三条若患者等待时间较长,可向候诊区工作人员咨询,并供应合理的解释。
第十四条若因医生突发情况无法定时接诊,医院将及时通知患者,并布置其他医生接诊或延期就诊。
第五章异常情况处理第十五条在候诊过程中,若显现突发情况或紧急病例,医院有权调整候诊次序,优先布置相关病人就诊。
第十六条患者在候诊过程中,如遇身体不适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候诊区工作人员报告,以便医院予以及时帮忙和布置。
第十七条医院将定期组织候诊区工作人员进行紧急情形的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急处理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病人登记制度
一、门诊登记一般项目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等内容应清晰、完整,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二、门诊登记范围应包括每日工作量,新病例登记、初复诊登记、疾病分类、转诊转院、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案,并与处方记载相一致。
三、门诊登记对需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要做出明显标记,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疫情上报后,在门诊登记相应处加盖“疫情已报”章。
四、门诊登记对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五、门诊登记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颠倒,医师要签全名。
六、要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的整理工作,保存原始门诊登记,按规定要求存档备查。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配备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暂时贮存
时间不得超过2天。
二、使用专用运送工具,防渗漏、防遗撒,将废物收集送至贮存地点。
三、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四、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按国家规定用浓度400pmm优氯净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五、医用垃圾、输液器、注射器需毁形处理后,用浓度400pmm优氯净浸泡。
六、医用垃圾能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七、做好门诊日志消毒登记制度。
八、做好医疗废物处理登记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
二、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三、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并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诊所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漏报、缓报。
五、诊所工作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六、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
进人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使用无菌物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有紫外线照射消毒,清毒液喷雾等措施,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
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制(含皮试);用后针头应毁处理、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应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内,消毒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心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
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八、特殊感染、乙肝HBsAg(+)患者所用针头、针管、输液器等应单独浸泡处理,实行“双消毒”。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一、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二、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索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的复印件及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索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加盖卫生部章)、检验报告单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进货验收严格检查、核对证件是否有效;许可证有效期与产品有效期是否一致;产品类别与许可类别是否相符;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是否与许可一致;产品标签说明书是否与批件一致;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剂型是否与批件一致;查验厂家证件复印件是否加盖公章。
五、认真查验消毒产品3个月内的检验报告(必须是国家指定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六、紫外线灯管、食具消毒柜(限于符合GB17988《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的产品)、压力蒸汽灭菌器、75%单方乙醇消毒液、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产品、抗(抑)菌制剂、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消毒产品不需要索取卫生许可批件,但应索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七、无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及卫生许可批件的产品,不符合卫生质量安全的消毒产品严禁购入。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