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如:阳光、闪电、萤火和(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3、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可以分为(热光源,如:阳光、闪电、灯光、蜡烛)和(冷光源,如:萤火)。

4、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

动物有(萤火虫、松球鱼、夜光蝶、海蜇);植物有(夜光菌)。

5、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小孔成像”成的是怎样的像?这说明了什么?答:“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左右颠倒的像。

说明了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答:(1)在水中滴几滴墨水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2)在烧杯对着的两侧各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说明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荫下形成点点圆斑?答: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树叶间隙犹如小孔,阳光透过小孔就形成太阳的投影,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2 照镜子1、当光线照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2、(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一般都是(平面镜)。

3、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镜子中的像也会被你看到。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一样)。

5、如果把书本正对平面镜,应该(从右往左)读字,说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前后相反)的。

6、当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为90度时,镜中会出现(3个)影像。

夹角为60度时,会出现(5个)影像。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共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人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一一了解光的自线传播现象;厂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本单元涉及《科学(3〜6午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3. 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 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本单元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给教学反思三、巩固总结谈话:今天科学课上,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 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 孔成像仪,好吗?(2) 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阅读资料课本P18, 了解制作过程。

)(3) 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一 个的清晰的像。

(4) 学生评比交流,看谁制作的小孔成像仪成像效果好。

4、小结:小孔成像的特点:(见板书)阅读资料学生制作 交流评比教学反思1、谈话: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平面镜,如果把镜面弯曲,看到的像会有变化吗?2、分组实验:观察不锈钢汤匙的两面,有什么发现?3、讲述:汤匙的两面就是弯曲的镜子,一面是凸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而所成的像一个是正立的像,一个是颠倒的像。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复习课件-苏教版(共20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复习课件-苏教版(共20张PPT)

知识回顾
• 虑光实验
白光通过红色玻璃出现是红光 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出现是绿光 白光通过蓝色玻璃出现是蓝光
巩固习题
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 )和( 人造光源)。
巩固习题
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 CE ) 。 A、日光灯 B、荧光棒 C、阳光 D、蜡烛 E、萤火虫
巩固习题
2单元 光与色彩 复习课件
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回顾
•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自然光:太阳、闪电、萤火中 人造光:蜡烛、电灯
知识回顾
• 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水或者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知识回顾
• 反射
当狗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会返回来,这种现象 叫反射
越光滑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巩固习题
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的原理。
巩固习题
彩虹是由(红 )、( 橙) 、( 黄) 、(绿)、(蓝)、(靛)、(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 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谢谢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 ), 而且(左右颠倒 ) 。
巩固习题
下面是凹透镜的是___C___。 A.老花镜 B.显微镜 C.近视眼镜 D.放大镜
巩固习题
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铅笔向上折 B、铅笔向下折 C、铅笔变细了 D、铅笔变长了
知识回顾
•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有聚光、放大的功能 能成正立、倒立的放大的缩小的像
知识回顾
•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凹透镜有散光、缩小的功能 只能成正立的、缩小的像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含目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含目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的行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探究时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手电筒、小孔成像实验盒等。

学生:手电筒、纸盒、不透明玻璃瓶、透明烧杯、支架等。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不透明玻璃瓶,瓶口有一个小孔,我请一位同学看看这个瓶中有什么东西?(生:看不到。

)2、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瓶中的东西?(生:让光射到瓶中)假如我们放一个荧光棒可以看到吗?为什么?(生:第一次是光射到瓶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次是物体本身是发光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板书:光的行进)板块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光源,给光源分类。

1、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师出示课件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讲述:科学上把自己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光源)3、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光源。

4、学生辨别哪些是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

5、小结:我们还可以按照其它的标准给光源进行分类,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查阅资料继续给光源分类。

(二)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播放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教材的几幅图片,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能发现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行进的呢?2、学生分组讨论,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小结: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我们的假设是不是正确,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手电筒,三张中间带小孔的卡纸,和一个纸屏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吗?4、学生分组讨论。

5、汇报交流。

6、教师提实验要求,学生分组验证假设。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课“照镜子”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课“照镜子”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课“照镜子”《巧用透明潜望镜,探索光的反射规律》教案第一方面,实验介绍。

一、实验器材先来认识一下本节课的实验器材——自制教具,自制透明潜望镜,多功能反射实验盒,如图1所示。

图1此教具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材料是透明亚克力板,方便学生看到反射光路;(2)背面贴上黑色卡纸,能够使光路更加凸显,如图2所示(3)放置镜子的位置采用多档卡槽设计,能够改变镜子的角度,观察镜子角度对反射光路的影响,如图3所示;(4)背面可拆卸,方便更换卡槽内的材料,如图4所示。

图2图3图4二、实验创新点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自制教具呢?我来说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编排教材安排活动丰富,材料多样。

首先通过“想办法让阳光通过窗户射入教室”的游戏,引导学生分析光线的行进路线,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其次,通过“分析闪亮的玻璃幕墙、皎洁的月亮是怎么发光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光,不同物体反光能力不同,越光滑的物体,反光能力越强;接着,教材通过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引导学生在照镜子中认识到“光路是可逆的、镜子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的、不同角度所成的像也不同”;最后,通过“用平面镜做玩具或游戏”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阳光接力打把游戏”“制作潜望镜”,引导学生再次分析光的路线,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结合学生情况,(1)五年级学生对光的反射有一定的前概念,知道“反光”“折射”等词汇,但是不清晰,(2)动手能力强,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科学小制作;(3)科学探究能力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4)思维发展较好,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现象的产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及假设。

(三)原实验的不足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我们看到,教材中实验有以下不足:问题1:依靠经验、间接感知:(1)为了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教材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是学生只能通过反射的结果,即看到的结果来认识反射现象(被照亮了),用最终结果反推反射过程,不论是把光引入教室游戏,还是打靶实验、制作潜望镜,都不能显现出来光的行进路线,学生无法直观地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doc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doc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教材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 部分一一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时安排:1、光的行进........................................................ 1课时2、照镜子.......................................................... 1课时3、研究透镜........................................................ 1课时4、七色光.......................................................... 1课时课题:光的行进第1课时7.学生分组交流后,学生3人同时上前分别画出铁杆影子的位置,并回答“为什么要把影子画在这里”。

8.学生讲述理由。

(教师提示:可以从光行进的路线角度考虑。

)9.教师提出问题:光是直线行进的吗?10.学生猜测。

二、设计方法,搜集证据1.谈话:我们需要证实我们的想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复习课》优秀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复习课》优秀课件ppt

知识回顾
反射:
光当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 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知识回顾
镜子
镜子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镜子成像的特点:镜中的影像与实物大小
相等、与实物左右相反;两面直立镜子间的 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 不同,所成的像方向不同。
知识回顾
折射: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 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知识回顾
凸透镜和凹透镜
镜片特点 能Biblioteka 放大能否聚光 能否成像 生活用途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能 放大镜、老花镜
不能 近视镜
知识回顾
彩虹:
制造彩虹:1.利用水盆 2.利用三棱镜 3.利用喷雾器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色散
2、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 A.放大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3、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 镜子 C. 太阳
练习与拓展
4、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 )作用形成的 。
A.折射 B.反射 C.斜射
5、下列影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平面镜 成像 B.小孔成像 C.凸透镜成像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
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回顾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 人造光源:灯光、烛光......
知识回顾
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水中或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识回顾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PPT课件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PPT课件

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 我能行
1.在纸盒底部割 出一个小窗。
2.用铝箔纸把小窗 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 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 我能行
3.用透明纸蒙 住纸盒的另一面。
4.将有小窗的一面 朝向窗户,移动纸盒, 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 的影像为止。
仔细思考,相信你一定很棒!
1.阳光、烛光、闪电、萤火中,( 烛光 ) 是人造光源。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老花镜的 镜片是凸透镜。
观察不同透镜的效果
凸透镜把物体放大了
凹透镜把物体缩小了
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让镜面与光线 升起,调节镜片与 纸的距离,使光斑 最小、最亮。
试一试,凹透镜 能否聚光?
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情况
让凸透镜对着窗 户,调节凹透镜和白 纸的距离,使窗户的 影像最清晰。
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的方向 也不同。
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背阴的墙
做潜望镜
怎么做呢?
做潜望镜
做万花筒
从汤勺的正反两面看到的影像正好是相 反的,一个人脸朝上,一个却倒着朝下。
凹面镜中影像是上下颠倒的。凸 面镜中影像是正立的。
哈哈镜与凸镜和凹镜的原理是一样的。
这是公路弯道处的凸面镜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光,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我能在镜子中看见你,你能 看见我吗?
闭起一只眼睛,看看镜子里有 什么不同。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 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借助镜子读下面的文字。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 缝隙间“行走”。
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 反的。
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 的影像越多。

五年级_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4.七色光教案

五年级_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4.七色光教案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导入
二、制造七色光
三、制作七色圆盘
四、通过玻璃纸看世界
1、谈话:见过彩虹吗?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见到的?
2、彩虹有哪些颜色组成?
3、师用三棱镜制造七色光,给同学看。
4、激发兴趣:同学们想制造彩虹么?师介绍方法:把塑料尺子放在太阳下照射,翻滚尺子,观察书本上就会有彩虹。
5、组织交流所看到的七色光情况。
6、师组织讨论:为什么尺子也能制造出彩虹?
7、组织阅读第77页上的资料,了解牛顿当年研究的情况。
8、组织讨论了纪念牛顿人们把七色圆盘称之为“牛顿盘”。
10、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我们如果用一种颜色的玻璃纸来看世界会怎样呢?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4. 七色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也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光与色彩的关系。内容有:一、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二、做滤光实验,使学生对光与色彩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
11、组织交流:有什么发现?
12、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自己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1、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2、红橙黄绿青蓝紫。
3、的确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4、学生倒户外尝试。制造出彩虹。
5、光彩不鲜艳,但是可以看到,细小。
6、观察研究尺子和三棱镜的共同点就是尺子的刻度部分有点像三棱镜。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概要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3.能的表现形式之 (3)光的传播部分进行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科学探究: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共包括四课内容:一、光的行进。

核心概念是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二、照镜子。

核心概念是光的反射。

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并画图解释原理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三、研究透镜: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

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

四、七色光。

核心概念是光的色散。

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同时,本单元也紧紧围绕着全册书的科学方法训练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

如,《光的行进》中,要求学生解释图片中的光现象,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小孔成像现象,并画图解释其原因;在《照镜子》中要求制作潜望镜模型,并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在《研究透镜》中要求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在《七色光》中,要求解释光的分解与合成现象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及滤色片下物体变色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单元教材分析:
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一一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时安排:
1、光的行进……………………………………………………………………1课时
2、照镜子………………………………………………………………………1课时
3、研究透镜……………………………………………………………………1课时
4、七色光………………………………………………………………………1课时
课题:光的行进第 1 课时
课题:照镜子第 1 课时
课题:研究透镜第 1 课时
课题:七色光第 1 课时。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总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总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总复习教案授课者:吴邦连授课班级:五(8)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4. 能够通过实验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

5. 知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6. 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图解释。

7. 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8.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9.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本课包含两个主题概念:一是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为本课探究的重点。

)2、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3、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4、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1、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2、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3、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4、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卡纸、手电筒、凸透镜、凹透镜、玻璃纸、ppt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本、笔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光源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实验【讲述】每逢盛大的节日或者庆典,绚丽夺目的灯光和洒满星空的烟火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欢腾喜庆的气氛,给我们留下很多难忘的瞬间。

你知道这些五彩缤纷的光芒是怎样传播到你眼里的吗?自然界中太阳就是一个最大的光源,它照亮了整个世界,一盏灯也是一个光源,它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讲解】我们都知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提问】那同学们请看投影上面这些图片(月亮、萤火虫、闪电、点燃的蜡烛、激光、萤火虫、篝火、玻璃幕墙),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又是人造光源呢?xxx,你来回答。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分析过程与方法:●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尝试制作望远镜。

●制造彩虹,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本单元的内容:1、光的行进2、照镜子3、研究透镜4、七色光单元教学概念图第二单元调查1、你知道哪里有光吗?这些光是什么颜色?2、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3、哈哈镜跟平面镜有什么不同?4、放大镜的外形有什么特点?1、光怎样行进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方面: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概要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3.能的表现形式之 (3)光的传播部分进行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科学探究: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共包括四课内容:一、光的行进。

核心概念是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二、照镜子。

核心概念是光的反射。

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并画图解释原理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三、研究透镜: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

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

四、七色光。

核心概念是光的色散。

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同时,本单元也紧紧围绕着全册书的科学方法训练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

如,《光的行进》中,要求学生解释图片中的光现象,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小孔成像现象,并画图解释其原因;在《照镜子》中要求制作潜望镜模型,并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在《研究透镜》中要求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在《七色光》中,要求解释光的分解与合成现象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及滤色片下物体变色的原因。

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难懂,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光学现象的认识,为此,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进行删减和替换。

在此,要特别提醒教师的是,在把握好知识深浅度的前提下,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探究活动搞得热热闹闹,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必要的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因为知识结论之于科学方法,永远犹如金子之于点金指——金子固然可贵,但真正无价的却是点金指!教学安排:1、《光的行进》 2 课时:2、《照镜子》 2 课时:3、《研究透镜》 1 课时:4、《七色光》 1 课时:1、光的行进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源。

(2)探究光在空气中是直线行进的。

(3)认识小孔成像,通过做小孔成像实验感受光学世界的奇妙。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表述实验过程)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解释)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

(课本P16)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2、照镜子教学分析通过上一节课《光的行进》的探究,学生已经对光的直线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光在行进中遇到镜面物体会发生反射的现象。

通过照镜子、玩镜子、制作玩具等方式,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通过假设、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以及对物质世界中光的传播这种能量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愿意合作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体会探究的乐趣科学探究:1、能通过研究镜子大仙各种有趣的反射现象2、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3、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知识:1、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2、知道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知道生活中的反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研究镜子的成像和反光作用难点:画图解释光的反射路线课前准备教师:反光物体的图片、镜子、表面光滑的物体学生:小镜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深入研究。

(板书课题)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一和二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交流自己的发现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5、游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选几组学生上去,一位学生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学生想办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办法,最后全班分组玩这个游戏。

)6、在游戏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解释其中有道理吗学生在经小组讨论后尝试解释实验中现象的道理。

(像皮球可以在墙壁反弹一样,光线也可以在物体表面反弹,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镜子、人脸等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射光线,而且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就越好。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1、教师出示万花筒,问学生想不想制作。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进行制作,并玩一玩。

4、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解释万花筒的原理。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进入主题。

用游戏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是简单有效地探究方式。

教师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对探究事物正确的认识。

制作万花筒,让学生对光的反射更加理解。

板书设计:2、照镜子一、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哪些物质可以反光镜子具有很好的反光性能二、认识平面镜的特点镜子成像镜子产生相反的像镜子与物体的角度3、研究透镜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方面: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3.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2.尝试制作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3.制作望远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三种类型的凸透镜各一片,蜡烛一支,火柴一盒,纸屏一个,支架三个,凹透镜一片,布卷尺一把,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观察水滴、水杯对物体的放大现象桌上有一张画报,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将报上的字放大吗?(提供材料:画报、滴管、玻璃杯、玻璃碟)思考:字为什么会放大呢?学生此时还不会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来分析,但在学生分析的同时,可能会想到放大镜,水、玻璃杯有着放大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