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范文一: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与改革分析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

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本科生阶段,除了经济、管理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外,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全校性选修课程。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日益显现的重要性,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老师教学,特别是对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文献评述作为一门以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综合数学、统计学分析工具,以现代电子计算技术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其知识面涉及之广、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之强,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所罕见的,这也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的根本原因。

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

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一个特点: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

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

三、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一)学生本身的问题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大量计算与演算,学科本身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显得枯燥乏味一点。

在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jyxm240):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欢,不太喜欢以及持中立态度的同学占比59%,超过半数的同学是不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

2.数学基础薄弱商科学生有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

而计量经济学需要良好的统计学,运筹学和数学基础,这就导致了商科学生难以学好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

(二)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目前,国内教学很多教师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 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

计量经济学精品论文12篇全集引言本文档汇集了12篇计量经济学的精品论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重要发现。

这些论文涵盖了多个计量经济学的子领域,包括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模型、计量经济模型等。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每篇论文的主题和重要内容。

论文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该论文比较了传统的ARIMA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取得更好的预测结果。

论文二:面板数据模型下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比较该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了面板数据模型中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优劣。

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固定效应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面板数据的变异性。

论文三:计量经济模型下的因果推断方法该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因果推断方法,包括工具变量法和差分法等。

通过实证研究,论文验证了这些方法在因果关系分析中的有效性。

论文四: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该论文探讨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见的异方差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异方差校正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异方差问题。

论文五: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选择方法比较该论文比较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变量选择方法,包括逐步回归和LASSO回归等。

研究发现,LASSO回归在变量选择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论文六: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该论文介绍了计量经济模型中常用的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包括ADF检验和KPSS检验等。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序列的相关性。

论文七: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误差修正模型该论文研究了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其在长期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误差修正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

论文八:计量经济模型下的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差估计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差的估计方法,用于解决计量经济模型中异方差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参数估计。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计量经济作业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计量经济作业

我国旅游收入的计量分析一、经济理论陈述在研读了大量统计和计量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了三个大方面进行研究,既包括旅游人数,人均旅游花费和基本交通建设。

其中,在旅游人数这个解释变量的划分上,我们考虑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消费。

中国旅游的国际市场是个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尽管外国游客前来旅游的方式包罗万象而且消费能力也不尽相同,但从国际服务贸易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做变量选择时,运用国际营销的知识进行市场细分,划分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这样,在旅游人数这个解释变量的最终确定上,我们选择了2X国内旅游人数,3X入境旅游人数。

这点选择除了理论支持外,在现实旅游业发展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景区包括成都的近郊也有不少外国游客的身影。

所以,我们选取这两个解释变量等待下一步进行模型设计和检验。

另外,对于人均旅游花费,我们在进行市场细分时,没有延续前两个变量的选择模式,有几个原因。

首先,外国游客前来旅游的形式和消费方式各异且很难统计。

我们在花大力气收集数据后,仍然没有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资料。

其次,随着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和扶持,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

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用于旅游的花费也有所上升。

而且鉴于农村人口较多,前面的市场细分也不够细化,在这个解释变量的确定上,我们选择农村人均旅游花费,既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也是对第一步研究分析的补充。

所以我们确定了4X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和5X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

旅游发展除了对消费者市场的划分研究,还应考虑到该产业的基础硬件设施。

在众多可选择对象中我们经分析研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决定从交通建设着手。

在我国,交通一般分布为公路,铁路,航班,航船等。

由于考虑到我国一般大众的旅游交通方式集中在公路和铁路上,为了避免解释变量的过多过繁以及可能带来的多重共线形等问题,我们只选取了前二者。

即确定了6X公路长度和7X铁路长度这两个解释变量。

其中,考虑到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过程中,高速公路的修建也不断增多,在6X的确定过程中,我们已经将其拟合,尽量保证解释变量的完整和真实。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方法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

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品集: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品集: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品集:12篇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经济学理论与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运用量化方法研究经济现象。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计量经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精选了12篇计量经济学论文,旨在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

二、精品论文目录1. 论文1: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2. 论文2: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与检验的改进3. 论文3:随机系数模型的估计与推断方法研究4. 论文4:二元选择模型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5. 论文5: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6. 论文6: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汇率预测中的应用7. 论文7:基于机器学习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8. 论文8: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比较研究9. 论文9:非参数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应用10. 论文10: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计量经济学估计与推断11. 论文11:面板数据动态因子模型研究12. 论文12:大数据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创新三、论文摘要及关键词1. 论文1: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包括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通过实际数据例子,展示了这些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2. 论文2: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与检验的改进摘要:本文针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与检验问题,提出了基于矩约束的估计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数据应用,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矩约束估计;检验方法3. 论文3:随机系数模型的估计与推断方法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随机系数模型的估计与推断方法。

利用矩方法和小样本理论,分析了估计量的性质和推断方法。

并通过实际数据例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随机系数模型;矩方法;小样本理论;估计与推断4. 论文4:二元选择模型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二元选择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金融市场为例,展示了二元选择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

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

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

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姓名:易士桢
班级:金融1502
学号: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多而粮食需求量大,因此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严格按照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96-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以Y i=粮食产量、X1=粮食播种面积、X2=农用化肥施用量、 X3=农用机械总动力、 X4=农、林、牧、渔业劳动力、 X5=耕地灌溉面积,设定Y i=c+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u i 理论模型。

由经济规律知β1、β2、β3、β4、β5都应大于零。

二、数据的收集(资料来源于中国各年统计年鉴)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Eviews8得到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1/17 Time: 20:10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X1
X2
X3
X4
X5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Hannan-Quinn criter.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由此数据看出,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为和,F的检验值为,明显显着,拟合效果还可以。

但当a=时,t a/2(n-k-1)=,说明X2与X5的t检验不显着,而且X3与X4系数的符号与经济解释相反,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四、模型的检验
(一)Ⅰ、检验多重共线性(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法)
Covariance Analysis: Ordinary
Date: 06/01/17 Time: 20:27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Covariance
X2? 3301563.
X3? +08 +08
X4? -9252927. +08 +08
X5? 5370007. 3232375. +08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有些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证实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Ⅱ、修正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去解决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分别做Y对X1,X2,X3,X4,X5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
按照各解释变量医院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大小进行排序:X5、X2、X3、X1、X4。

以Y对X5的一元回归模型为最优基本模型,将其他解释变量引入,寻找最优回归模型。

1、加入X2,重新估计方程得到回归结果为:
YΛ=+()()()
R2=,F=
可以发现X2的系数估计值为负,参数经济意义不合理,予以剔除。

2、加入X3,重新估计方程得到回归结果为:
YΛ= +
t=()()()
R2= ,F=
可以发现X3的系数估计值为负,参数经济意义不合理,予以剔除。

3、加入X1,重新估计方程得到回归结果为:
YΛ= + +
t=()()()
R2= ,F=
可以发现X1的系数估计值高度显着,保留X1。

4、加入X4,重新估计方程得到回归结果为:
YΛ= ++
t=()()()
R2= ,F=
可以发现X4的系数估计值为负,参数经济意义不合理,予以剔除。

综上保留X1、X5两个解释变量,最终得: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1/17 Time: 20:55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X5
X1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Hannan-Quinn criter.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YΛ= + +
t=()()()
R2=,修正R2=,F=,D-W值=
(二)自相关性检验(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
结果如下:
Breusch-Godfrey Serial Correlation LM Test:
F-statistic ????Prob. F(2,15)
Obs*R-squared ????Prob. Chi-Square(2)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1/17 Time: 21:00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Presample missing value lagged residuals set to zero.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X5
X1
RESID(-1)
RESID(-2)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Hannan-Quinn criter.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由上表可知,TR2=20*=,P=,接受原假设,即不存在自相关性。

五、预测
假设2016年耕地灌溉面积为67000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14400千公顷,对2016年粮
食产量进项预测。

在新生成的文件夹中可知YΛ2016=, =。

Y的置信区间为:YΛ2016-t a/2*<Y2016< YΛ2016+t a/2*,t a/2(n-k-1)= t a/2(14)=,
+*=,保留两位小数,最终得置信区间为(,)。

六、结论
由模型可知,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千公顷,粮食产量
增加万吨;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耕地灌溉面积每增加1千公顷,粮食产量增加万
吨。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到的线
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符合实际,其结果也与前面分析的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