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第八章 园林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中国建筑史课件
(二)水面处理
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水面还有改善小气候、 为消防、浇灌提供保障的功能。
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
小池则宜用浅岸。一般在建筑物下货平台前用直岸, 而山下路旁,则以曲岸为妙。桥宜架池一侧或一隅, 使水面划分有主从。桥的高度更应与池面相称,曲 桥低栏是最适合办法。
在苑囿中也运用我国传统的叠石手法,但只 能在一些园中之园的小范围中,使用若干石 山;而大范围内,主要还是依靠堆土来形成 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在适当与真山相结合 的办法。
至于花木配植,也因园林规模大而多作群植 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的单株布置。
第三节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润,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利于各种花木生长;
明清两代,江南地区大小城市以至偏远乡村 都有营造私园和进行近郊风景建设的活动。
明末苏州一带造园风气极盛; 清代最典型的当推扬州盐商的瘦西湖造园热。
园林功能化
两晋南北朝以来,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 早期人工建筑物较少,后园中建筑物比重也 逐渐提高。
到明代,有些园林的内容已十分庞杂,房屋 很多。
永乐帝以元太液池为西 用的射圃。
宣德以后渐有兴作,到嘉靖时候达到极盛。
总的说明代帝苑比之唐宋,其数量与规模可 说是微不足道。
清朝从北京香山行宫畅春园到承德避暑山庄, 工程迭起。
雍正时,兴建圆明园。
乾隆时,在圆明园东侧建长春二园。其中长 春园还有一区欧洲式园林,内有巴洛克式宫 殿、喷泉和规则式植物布置。又结合改造瓮 山前湖成为城市供水蓄水库,建造了清漪园。 从而形成了以玉泉、万泉两水系所经各园为 主体的苑园区。
本时期另一个新发展是出现了成交风景点。
中国建筑史-皇家园林
2、颐和园建筑较宫殿建筑而言,多较活泼,结合地形, 随宜布置,使人有亲切轻松感。
3.采取园中有园的建筑手法,如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 手法,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深藏一 隅的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区,万寿山前山部分,以佛香阁为中心;
第三区,昆明湖、南湖、西湖部份,一池三岛布局;
第四区,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有江南特色。
2、布局总指导思想: 佛国升天,极乐世界, 故建佛香阁、须弥灵境、一池三岛等佛教建筑
3、布局特点:
(1)主次分明,疏密相间。 (2)选择自然美地区作为风景区,再建造优美的 建筑组群,使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3)建造建筑物考虑了视线视域、构图。 (4)按照传统手法,在自然风景区内,一般在山际小畔 景域开阔的枢纽地带上就置阁建楼,楼阁不仅是点景重 要手段、观景重要场所,甚至成为整个风景区构图中心, 佛香阁 即为一例。
三、颐和园的建筑手法:
1.象征寓意手法的运用, 如一池三岛,神仙世界思想在颐和园的反映; 南湖岛上的“月波楼,望蟾阁” ; 铜牛,耕织图,牛郎织女,中间为天河; 南湖岛龙王庙,凤凰墩,龙凤帝后也。 前山西麓的城关“宿云檐”供关帝君像,昆明湖东岸城 关“文昌阁”供文昌星君像,代表左文右武象征。
皇家园林
一、概况:
苑囿规模大,历代帝王在苑内都设置许多 离宫别馆,作为帝王享乐之场所,因而具有多 种用途。苑中活动包括:起居、宴会、骑射、 观剧、祀祖、拜佛以及接见大臣、处理政务、 举行朝会等。
二.布局和造景思想:
1、布局:
清代苑囿布置有两大部分: (1)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占园前位置; (2)供游乐的园林,位于园后或园侧. 其布局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即 园中有园的方式。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2023-11-02
目 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简史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特点与风格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功能与文化内涵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案例分析 • 中国现代园林与风景建设 • 中国园林与风景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简史
商周时期
园林萌芽
商周时期,古代中国的园林开始出现。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是为了满足王室 贵族的狩猎和祭祀的需要,如商代的囿和周代的台。
技术手段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实现园林 建设的环保和节能。
目标效果
营造一个宜居、健康、美丽的生态环境,同时降 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科技与创新的应用
发展趋势
借助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推动园林与风景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
技术应用
运用3D打印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园林建设的数字化和智 能化。
1. 历史背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几经修葺,现 存的是清代的园林。
3. 建筑特色:园内建筑多采用江南传统民居风格,白墙 黛瓦,木格花窗,显得淡雅幽静。
详细描述
2. 园林布局:拙政园以水池为中心,分为东、中、西 三个区域,各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4. 文化价值: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
2. 园林布局:御花园采用传统园林布局,以水 池为中心,四周环绕着亭台楼阁、假山和花木 。
3. 建筑特色:园内建筑多采用重檐歇山式,黄 琉璃瓦顶,配以彩画和石雕,显得富丽堂皇。
4. 文化价值:御花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 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拙政园
总结词:苏州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以其精美 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中国建筑史课件-园林课
分類第三
大山:大型,中型園林 小山:小型園林--“廳山 樓山 閣
山 書房山 內室山 池山 峭壁山” 《園 冶.掇山》
峰石:獨塊/拼掇 獨置 散置 群置
堆疊第四
.假山體量與林總體佈局的關係 .山體的組合與輪廓層次
堆疊第四 .假山體量與園林總體佈局的關係
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
.空間的滲透 .景深的層次 .借景與對景
特殊的建築類型: .亭榭 .畫舫/不系舟 .鴛鴦廳
“鴛鴦廳” 留園 林泉耆碩之館
網師園 濯纓水閣
花間隱榭,水際安亭
亭
廊
.山體的組合與輪廓層次
堆疊第四 ---山體的組合與層次:
峰 巒 谷 澗 絕璧 洞 懸岩 壑 谿 台 水口 駁岸 蹬道 橋 瀑布 花壇
堆疊第四--疊石技巧
堆疊第四--掇山技巧
路徑與洞口: 尋覓
光線的作用 尺度的變化 柳暗花明又一村
堆疊第四
--掇山技巧:三遠 與 四不可
高遠:前低後高,山頭作之字型 深遠:兩山並峙,犬牙交錯 平遠:平崗小埠,錯落蜿蜒
---明.計成《園冶 [十]掇山》
欲知堆築假山的奧妙,還在把握山石型態的規律.
江岸曲折,岩堐逶迤,山巒延綿,老樹槎枒,蒼松傲然…
岡巒 坡法:坡面宜削如平,坡側皴宜勾搭縝密
蒼松蟠郁之麓
水際安亭
借濠濮之上,入想觀魚
山頂層疊下必數重腳 蹊徑蟠曲而綿延
石根宜綴幽篁
石壁露根
垂石影泉 築亭高敞以助勝爾
石之立勢正走勢則斜
野築惟因
蜂腰版橋宜於山河近岫 石壁露根坡陀平迤
«雪山圖 »明.沈周 紙本長卷,縱31厘米,橫1011厘米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颐和园、圆明园等,彰显皇家气派。
03
城市公园的兴起
晚清时期,一些城市开始修建公园,如上海的外滩公园、南京的夫子
庙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民国园林建筑
私家园林的盛行
民国时期,私人园林的修建逐渐盛行,如无锡的梅园、 杭州的刘庄等,这些园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 化意义。
西方园林的影响
西方园林设计理念逐渐被引入中国,不少城市开始修建 西式园林,如南京的中山陵、上海的外滩绿地等,体现 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历史和理论的研究,揭示其演变规律、传 承其优秀传统,为现代园林与风景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任务
对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总结其历史和理论 特点,探索其演变规律,发掘其优秀的传统元素和文化内涵,为现代园林与 风景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绿化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城市绿地、公园数量不断增加,提升了居民的生 活质量。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得到了 重视,如黄山、张家界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得到 了开发和保护,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旅游环境。
04
中国园林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
园林建筑特色
文化传承
园林建筑中蕴含着丰富 的文化内涵,如诗词、 绘画、雕刻等,成为传 承中华文化的载体。
园林与文学
很多园林主题和文学作 品紧密相关,如《红楼 梦》、《西厢记》等经 典名著。
园林艺术风格
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建筑追求诗情画意,将自然美与人文艺术相结合,形 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建筑与山水
园林建筑与山水自然景观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 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园林 中国建筑史
一、园林的演变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 的转折阶段,也是山水园的奠 基时期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中 的二大特点 ---- 本于自然而高于自 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已初步形成。多向、普遍、小型、精 致、高雅和人工山水写意化(是本时 期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园林的演变 背景1:
壁山、半亭 、盆池
《韩愈•盆池 五首》:池 光天影共青 青,拍岸才 添水数瓶
庭院理景实例
之住宅庭院
旷奥相宜: 园内附属于 厅堂斋馆的 各种庭院, 是园中景观 的重要组成 成分。园林 的主景山池 空间总是较 为开朗,属 “旷”的境 界,而庭院 空间较为狭 小、封闭, 属于“奥”
庭院理景实例 之园中庭院
拙政园
1)池水约占三分之一,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 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建筑。 2)建筑较集中地布置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 3)远香堂是中部主体建筑,居中心位置。它的周围环 绕着几组建筑庭院。 A:花厅玉兰堂;b:小沧浪水院;c:东南隅三庭院: 枇杷园、听雨轩、海棠春坞;d:西北隅yú池中见山楼与 长廊柳荫路组成以山石花木为中心的廊院。 4)北侧池中累土石成东西两山,之间隔以小溪,起着 划分池面,分割南北空间的作用。雪香云蔚亭、待霜亭、 荷风四面亭一起使岛上空间层次和景色更加活跃。 5)园内各景点的布置,以及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系了拓扑关系:a:向心关系(模糊的 心)b:互否关系;c:互含关系。
一、园林的演变
计成《园冶》导读
第二篇“立基”。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 取景,妙在朝南”。提出六类建筑物 在选择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厅堂基、 楼阁基、门楼基、书房基、亭榭基、 廊房基、假山基。
一、园林的演变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中国风景建设常常寓意着某种意义或 象征着某种精神。例如,山水往往被 赋予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寓 意;植物也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的品质 或美德,如梅兰竹菊等被视为“四君 子”
04
中国园林与风景建设的文化内涵
园林与风景的文化寓意
自然与和谐的追求
中国园林和风景建设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 合一”的哲学,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木雕
木雕在园林建筑中多用于门窗、梁枋等部位,雕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花卉、人物、山水 等。
砖雕
砖雕是一种以砖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在园林建筑的墙面、门楼等部位常常可以看到,雕刻 内容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
03
中国风景建设历程与特色
古代风景建设
01 02
起源与早期发展
周朝时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园林和风景建设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 ,园林建设逐渐发展,出现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秦汉时期,园林 建设规模空前,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逐渐增多。
文化背景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 定,经济繁荣,为皇家园林的 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 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园林更
加注重礼仪和秩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
1 2
私家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开始兴起,成为与 皇家园林并行的园林形式。
园林特点
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国风景建设的特色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
空间感的营造
寓意与象征
中国风景建设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 结合。在设计中,强调利用自然元素 和材料,如山水、花木、石材等。同 时,也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 ,如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建筑的多样性:南方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2建筑的主流:木构承重建筑——优点: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陷:a木材稀少b易发生火灾c用量大d难以满足大空间需求0.2 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木构件:(或称“串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构架用料小,柱子排列密,用于空间尺度不大的室内特点:a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b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c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2抬梁式木构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可采用跨度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特点:a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梁总数可达3-5根)b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我国北方屋面设保温层(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3斗拱:定义:主要由斗、拱、昂构成。
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
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命名: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拱”,江南称“牌科”分类: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角柱上的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作用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前重结构,明清以后重装饰。
(注意斗拱的命名)4其他:叉手:台基:柱础:0.3 单体建筑的构成1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结构的暴露:a表现木材力学的性b改善木材通风条件c便于及时维修有机: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另一个特点: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性2屋顶的命名和识图0.4 建筑群的组合1庭院:概念: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中国建筑史园林建筑
二、扬州私家园林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扬州为大运河之枢纽,富商云集, 私家园林兴盛。
扬州园林兼容了南北建筑的特点:
亭台馆阁,夹岸楼舫,多标新立异,少有雷同。 另外,因园主多为喜欢攀比富贵的大商人,其建
筑尺度较苏州园林为大,建筑用材亦追求名贵, 论装修的华丽与考究,更为全国之冠。
1、片石山房(双槐园)
2、寒碧庄(留园)
苏州留园明瑟 楼与涵碧山房
苏州留园中部山池
苏州留园曲溪楼
李 渔(1610~1680)
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造园家。所著《闲情 偶记》一书,记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 观察。书中的“器玩部”和“居室部”,对 园林景观的设计、叠山和居室的装修、家具 等有精辟论述,是继《园冶》后又一部重要 的关于园林设计思想的著作。李渔曾筑有 “半亩园”、“芥子园”等私家园林。
《颐和园》 45min
4、北海
静心斋
5、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承德避暑山庄采用借景的手法,将山庄东 北面的八组著名藏式建筑——外八庙的景 色引入视野,增加了视觉层次,给人以景 观无穷尽的感受。
承德普陀宗乘庙全景
万法归一殿镀金铜瓦顶
第五讲完
第三节 唐宋园林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 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 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南 宋 的 园 林
第二节 明清园林
假山叠石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般多用太湖石作假山的 山峰,或者单独将太湖石置于院 中自成一景。太湖石讲究的是 “瘦、漏、透、皱”,以挺拔、 秀丽、精巧为优。
二、重视对花卉、树木的栽培和欣赏,而欣赏 的标准亦贵其自然。
三、注重对景观的组织和经营,以游廊分割组 织景区。常用的造景手法有借景、对景、漏景 等等。
中国建筑史-皇家园林共17页PPT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承德避暑山庄采菱渡为避暑山庄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三 景,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如意湖和上湖之间的环碧岛北部 ,岸边有草亭一座;形如斗笠,是皇帝和后妃泛舟采菱 休憩的地方。
湖区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 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 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 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 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雍正时,兴建圆明园。
乾隆时,在圆明园东侧建长春二园。其中长 春园还有一区欧洲式园林,内有巴洛克式宫 殿、喷泉和规则式植物布置。又结合改造瓮 山前湖成为城市供水蓄水库,建造了清漪园。 从而形成了以玉泉、万泉两水系所经各园为 主体的苑园区。
清代帝苑内涵有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宫室部分占据前面位置,以便交通与使用,
地下水位高,便于挖池蓄水; 水运方便,各地奇石易于罗致。
东晋、南朝建都金陵后,王公贵族竞相造园, 掀起了江南第一次造园高潮。
南宋临安及吴兴两地造园风特盛。
明清时,私家园林有了很大 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各 地,江南则以南京、苏州、扬州、杭州一带为多。
园就在这种观念下孕育的。
台
台本是土筑的高台,台上有建筑物则称台榭, 后来离宫也称台。
汉末至南北朝,清谈和玄学为一时风尚,激 发了倾心自然山水的热情,孕育了有独立意 义的山水审美意识,使人们对山水的认识, 提高到纯粹的精神领略阶段,这是一个质的 飞跃。
这一时期,私家宅园和郊区别墅相继兴起。
七十二景
承德避暑山庄 大小建筑有120 多组,其中康熙 以四字组成36景 ,乾隆以三字组 成36景,这就是 山庄著名的72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9
15
中国建筑史 园林
筑史 园林
例1.北京颐和园(清漪园)
(一)历史沿革: 1750乾隆—1860英法联军——1886光绪——1900八国联 军——1905部分修复 总面积290公顷,保留较完整
清漪园得以建造有三原因: 1 治水,以利北京城的供水。仿汉武帝昆明池。 2 乾隆为母亲祝寿献礼。 3 以“三山五园”为主体全盘考虑,成为“三山五园”的 中点,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圆明园、畅春园、 清漪园
2020/8/9
13
中国建筑史 园林
小结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主旨:愉悦的环境、精神寄托 2.手法:利用自然→摹拟自然→写仿自然→抽象自然 3.文化的介入:东西方都非常尊重自然,为什么背道而驰?
园林与现实互补。 专制强大——园林精神追求表现为舒发“逸气”。 战乱,城市无规则——希望统一秩序。 园林是人们精神安托的场所。满足人格的互补关系。
商纣王筑沙丘苑台,西周设“囿人”管理,林囿内树木繁 茂,蓄养大量飞禽走兽,供王打猎。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强大,竟建苑囿。魏有温囿,鲁 有郎囿、吴有长洲苑、越有乐野苑。吴王阖闾筑姑苏台。 夫差作天池。
2020/8/9
2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造园大发展(秦、汉)
统一——国力强盛——造园大发展 《史记》——徐福的故事
芙蓉池、曲江池 ——公共风景区
私家园林兴盛。王维“辋川别业” 、 杜甫的浣花溪草
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诗人参与创作——昭示文人园
林的萌芽,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进诗情画意,诗、
画、园林三种艺术相渗透。志趣盎然,开扩、接纳的姿
态。
2020/8/9
10
中国建筑史 园林
5.堆山叠石的艺术高潮(宋、辽、元金)
秦始皇在上林苑开池,建蓬莱山 汉武帝建太液池,池中建象征仙境的三山
“蓬莱、瀛州、方丈”
“一池三山”从此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2020/8/9
3
中国建筑史 园林
3.私家园林、寺院、郊邑园林兴起 (两晋、南北朝)
大变革、大动荡、大解放、大灾难时期——避 世(政治)之心,对自然美的发掘追求,推动 私园发展。
5. 乐寿堂(太后居住)地段最优越,正房豪华
6. 服务用房,占据八个四合院,院子标高下降
2020/8/9
25
中国建筑史 园林
前山区:高60米,长1000米
2020/8/9
1.排云殿:进行一些重要的仪式 2.佛香阁:八角形,四层楼阁,38米高 ①塔瘦高分量不够将会显得孤立、单调、唐突 ②万寿山不高,不宜做太高的建筑 ③没有别的形态呼应 ④塔的高度若超过山的高度,塔尖暴露给后山将破坏后
2020/8/9
24
中国建筑史 园林
(四)规划分区 宫廷区: 设离宫,生活办公结合
1. 东宫门外:牌楼、水湾儿、影壁、一正四厢, 点出皇家园林入口的气派。
2. 仁寿殿:宫廷区的主体,皇帝上朝用。两进四合院: 仁寿殿←仁寿门←东宫门。用了些端庄的布局,但内容 都是园林的。
3.德和园(戏园子)
4. 玉澜堂(皇上居住)
2020/8/9
14
中国建筑史 园林
4.演变和影响:
对日本的成功影响——传入、溶入自身文化。地面撒 粉以表现宁静气氛、尊重自然、禅宗、多地震地带对山 的敬畏——“枯山水” ——小形研云《园林设计》,内向, 暝想,高度抽象。
对西方园林影响是一条失败的道路。马可波罗、郎士 宁。自然主义思潮、英国中式园林,纯粹是模仿形式, 不具有内在精神本质,不久便衰败。
2020/8/9
17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18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19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20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21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22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23
中国建筑史 园林
(三)宏观特色 1.湖区:用岛式和堤式综合 ①堤式 ②岛式 颐和园水面很大,有条件这样做 两堤(西堤、支堤)三个湖面(南湖、西湖、西湖 又分为二)三个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 阁),在总体上又符合“一池三山”(山即指岛) 2.山区: ①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 ②多元的景 观特点。③两种境界:仙山琼阁——雍容华贵; 人间桃园——山林野趣,淡雅幽静
佛道盛行,寺观园林大量出现,唐杜牧“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园林趋向小型化,写意、抽象、求势不求形。
2020/8/9
4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清 方士庶 湖庄春晓 5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明 仇英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
6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清 钱杜 秋航载菊图
7
中国建筑史 园林
清 吴历岑 蔚居产芝图
2020/8/9
8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元 兆廷 美有余闲图
9
中国建筑史 园林
4.宫苑竟奢,诗画园林崛起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经济强盛——知识分子变避世退隐为积极干政。文化兼 容并蓄,艺术气度开廓恢宏,园林昌盛。
华清宫 ——秦始皇始建“骊山汤”。莲化汤为御用,即 诗中所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中国建筑史 园林
第六章 园林
与自然的关系 与人的关系 造园主旨 建筑的角色
游线组织 植物的处理 人的感受
2020/8/9
1
中国建筑史 园林
第一节 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从利用自然到人工“台”、“囿” (狩猎——享乐 )
先秦时期,帝王贵族狩猎苑囿。
“囿”——蓄养野兽供打猎的场所。 “台”——高台,摹拟圣山,以观天象、通天神及登高远眺。
宋徽宗“艮岳”(万岁山)实际上是个大型园林 大量太湖石,徽宗精于书画,艺术素养极高,“思精 志巧、多才可属”
宋画中的园林建筑形式也相当丰富,“舞榭歌台,多 情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
沈园——陆游
2020/8/9
11
中国建筑史 园林
2020/8/9
12
中国建筑史 园林
6.造园高潮(明、清)
两个高潮: 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官僚地主园林的繁荣; 清中叶帝王苑囿和扬州、江南各地私家园林的兴盛(乾 隆下江南)
理论:计成《园冶》明——第一部系统总结园林艺术和 技术的理论著作。文震享《长物志》明。李渔《一家 言》。沈夏《浮生六记》(清)
造园高手代表:朱砼中、计成、张涟、张然、仇好石、 石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