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一)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一)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见教学重点)3.结构线索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

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1、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1、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见教学重点)3.结构线索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学情分析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

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学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教案7篇

学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教案7篇

学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教案7篇学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教案(精选篇1)班会主题:踏好青春的每一步活动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活动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们了解到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高度重视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主要内容:一、班主任谈话导入给出一组青少年犯罪的数据,触动学生们的心灵。

解释“违法”“犯罪”两组概念,并列举违法犯罪的事例。

二、班主任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班主任围绕轻度,中度,重度三种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举出案例并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让学生讨论并列举身边不良行为,在讨论交流中理解什么是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

列举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相关法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问答。

三、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体宣誓班主任提出殷切希望我们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活动小结: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的心中都感触颇深,纷纷发表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看法。

法律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

其实捷径就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

在这45分钟法制主题班会上,我们有欢声笑语,也有深深地沉思,但是,这一个个真实的例子也在告诉我们,告诉每一位学生,我们要知法、懂法、守法,更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要做好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2)法律的含义及规范作用
(3)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思考讨论:(1)本案中,港务处依据什么对王某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2)法院依据什么裁决这一劳动纠纷?(3)纪律与法律有什么异同?
3.做遵纪守法的人
(1)职业活动中不遵守规则的危害。
讨论: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体会违反规则的危害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课堂小结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教学后记
(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课讲授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应全面审视教学过程,特别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撰写。)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中的镜头一、镜头二
学生讨论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点拨:王某和小刘的死亡,都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三组镜头及“链接·青少年常见的违规心理”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人们可能图一时的利益、一时的自由而置规则于脑后,但造成的危害令人后悔莫及。人生是单程线,事故发生再后悔当初已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在行事之前一定要有按规则办事的意识,一定要有增强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注意克服侥幸、贪婪、忌妒、叛逆等诸多不良心理,其次,就要涵养自己的道德,理性对待规则,让规则常驻心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
两位学生到黑板前,一位徒手、另一位借助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借助了尺子和圆规的同学画得要好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5页的镜头一、镜头二并提问
学生发言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精神,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配合执法机关执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课程内容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2.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始终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违反任何法律。

只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4.我们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还应该树立法治观念,相信法律的力量,尊重法律的权威。

5.自觉遵守社会公德6.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7.维护社会秩序稳定8.我们应该积极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不参与任何可能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

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10.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

11.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12.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发现有人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3.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14.我们应该积极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不参与任何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活动。

如果发现有人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5.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16.我们应该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参与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如果发现有人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我们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不参与任何有损国家形象的活动三、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法治精神的培养和遵守法律法规的强调使我们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到法治宣传活动中去配合执法机关执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并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治”和“法治”。 以中国为例,古代皇帝处理各项要务依据各项法律 如《唐律》、《汉律》、《清律》等,还有八议制 度规定了特殊的人犯法可以酌情减免。皇帝金口玉 言,一人做主,即为人治。 现阶段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 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即为法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 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 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 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 证件、证明文件的;
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调解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
观看视频: 偷盗可耻.swf
资料: 我们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证明
,95%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违纪导致的。我国的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几
百人死于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10%。

购买野生动物放生亦属非法行为
2012年12月27日,华工大博士生朱 杰去阳西沙扒湾旅游时遇上野生动物 贩子,为免三只猫头鹰落入餐盘,他 和同伴花了300元将其买下。放生了 两只大的之后,昨日,朱杰将剩下的 一只小猫头鹰交给了广州市林业和园 林局。但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以任何 理由收购野生动物的行为都属于违法 行为,其实朱杰的做法已经触犯法律 。 林业部门表示,猫头鹰属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买它会涉嫌犯“收购野生动 物”罪 要拯救野生动物,正确做法是向当地 林业部门举报
以下等式成立吗? 自由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备课教案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备课教案




1.搜集整理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结合实际,每个同学列出一至两个要求自己改正的缺点错误,警示自己。
教学反思
及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多采取案例教学,用学生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检查和调整自己,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的意义。
<设置问题>
婚姻中出现了财产纠纷怎么办?
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关系中的经济纠纷也随之增强,依靠法律强有力的武器,就可以处理好这些纠纷。通过这个案例,了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 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根据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乐场所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案中网吧老板接待了未成年人进入,属于违法行为受到制裁。
[课堂小结]
按照本课时结构线索进行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让学生开展讨论,充分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引入
「」
分钟
这正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观看多媒体,展示医院、街道等制定的相关规定。
<设置问题>
这些相关规定是针对什么人制定的?这些规定和法律有什么不同?

第三章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第三章 弘扬法治精神  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第三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二节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3)了解我国公民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与义务意识。

3.运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进而形成崇尚民主、公正、平等思想,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3)增强公民意识2.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3.结构线索本课时的主题是“维护宪法的权威”。

教材从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入手,阐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进而揭示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必须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学情分析青少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需要增强;在实践中青少年往往缺乏依法维权的经历,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意识更迫切需要提高。

总之,无论从理论理解的角度还是维护宪法的实践角度,青少年的宪法意识都亟待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宪法意识,在行动中努力做到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第二单元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二单元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同为行为规范;违反法律必然违反纪律,反之未必。
(2)以下三方面存在不同:
制定主体;适用范围;实施主体。
3、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倡导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1、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2、持之以恒、贯穿始终;
3、付诸实际行动。
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学习到的内容。
【讨论:聚焦食品安全问题】
你知道哪些近期社会上出现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学生列举牛肉膏,染色馒头,地沟油等等。
师生共同分析,体会违法行为的危害。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道德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时,法律和纪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一)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对立统一
1、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布置作业
1.法律的四大特征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法律和纪律的区别和联系?
课后小结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课题
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能力目标
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难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2、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
二者关系正如火车和铁轨。
(二)纪律是我们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学校必须有纪律才能保证学生受教育权的落实。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依法治国的四个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并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四个基本要求的理解。
第三、法治需要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条文繁杂,名目众多。不容易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理解。事到临头,民众往往不知如何依法办事。德治依照社会基本道德处理事务,民众容易理解、接受。也易于施行。
第四、法治的施行需要培养一大批法律精英,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社会成本较高。德治简单易行,易变通。社会成本较低。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的作用: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3、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一种概括、严谨、普遍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需要法治,还是需要德治,谁更好?
解答:
第一、法治需要好的法律制度来支撑,法制不完善,法治也难以实现。而德治只需要一般的社会普遍伦理道德,无需强力的制度支撑,简单易行。
第二、法治的缺点同时在于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迅捷性的冲突。法律条文的更新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这导致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往往无法得到公平正义的解决。德治则可以审时度势,妥善解决。
讲授方法:讲授法,使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违背规则的危害。
教师小结: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_当好国家公民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_当好国家公民

你认为刘海洋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是否应当承担 刑事责任?
【法律解释】 我国刑法第341条只规定了猎捕、杀 害行为是犯罪,而未规定伤害是犯罪,因 此,刘海洋的行为不能构成犯罪。即法无 明文规定不为罪。 【思考问题】 刘海洋事件说明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
如何做到并践行法治精神呢?
第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 强法律意识 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第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P76
故事的启示
一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思想的高度上认 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树立“以遵纪守法 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二是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法纪,凡事 都依法纪办,不要走歪门邪道。 三是遵纪守法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 作学习中。

案 例
给你什么启示?
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 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 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 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 ”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 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 。
• 经过3个小时的庭审,垫江县坪山镇法庭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八十一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第二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 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当庭判决由被告文兴中学赔偿原告张仁龙高考报 名费219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5000元。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资料:P71 我们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证明
,95%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违纪导致的。我国的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几
百人死于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10%。
违章违纪不一定出事故?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成都市西河职业中学校第一课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一、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情感拥护依法治国的方略,增强法治意识、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3.运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维法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在我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四个不可缺一的要素。

2.路易十四是法国国王(1643~1715年在位),1638年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5岁即位,亲政后采取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专制统治,宣称“朕即国家”,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把法国绝对君主制度推到顶峰,在他统治后期,国库空虚,起义频繁,从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朕即国家”意味着国王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这是人治的典型表现。

教师充分利用材料中包含的法治与人治的元素,根据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与人治根本的认识,哪种治国方略更好呢?如何才能做到依法治国呢?一、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板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做到时: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活动探究(相关链接)的自学思考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否完善?(网络犯罪法律体系的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学生举例说明上述相关法律已完善的地方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材料分析:<民告官胜诉的案例>体现依法执政的水平,参考案例附后。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依法执政水平的看法。

3、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4、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公正。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A
张某致害,应 当赔偿全部损 失;
B
双方都无过 错,应分担 责任;
C
儿童家长未 尽到监护责 任,应由其 承担损失 ;
D
应根据双方 经济情况分 担损失。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2、韩某9岁,其从事的民事活动中,做法不能得到法律确认的是
A
韩某继承其父 商品房一套, 价值100万元;
B
韩某将继承 其父的房屋 赠与希望小 学;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他们违反了 什么法律?
他违反了什 么法律?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守 法
从我
做起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法律知识竞赛:
• 第一轮(不定项选择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不扣分)
1、张某患有间歇性癫痫病。一日张某骑车时突然犯病,将在路边玩耍的8岁儿童撞伤, 用去医疗费1200元。该案责任应如何承担。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你怎么看?
事故的责任由谁承担?为什么?
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做生活的掌控者
目录 CONTENTS
01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02 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03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04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01
01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纪 律
自 由
没有红灯的约束,哪有绿灯的畅行。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到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河流如果没有河岸的约束,就会泛滥成灾。火车在铁轨的约束和保障下,才可以奔驰四方。
01
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01
工厂违规焊接引収大火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教版·第五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探究法治的内涵和精神;3. 分析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4. 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守护法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具体阐述法治精神的内涵;3. 法治国家特征和优势。

教学难点:1. 分析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2. 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守护法律的意识。

教学方法:1. 阅读课本;2. 听课和讲解;3. 互动讨论;4. 情境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问候学生,询问他们对法律和法治国家的认识;2. 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教材内容,在了解法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二、学习(30分钟)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学习;2. 探究法治的内涵和精神;3. 分析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向学生讲解一些例子,并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三、讨论(20分钟)1. 队伍对立的情境练习:一组学生假扮违法者,另一组学生扮演警察,进行一种角色扮演。

这个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分别讨论什么是违法,什么是遵纪守法,为什么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2. 学生分组,讨论在他们八位中选举一位班委会成员,应该遵循什么准则。

每个小组向全班宣读其选择的典型代表。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成为合法的公民。

五、作业(5分钟)1. 请将你在本节课中理解到的法律和法治国家的相关知识进行笔记和总结;2. 列举三个生活中遵守法律的例子。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首先向学生讲解了法律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法治精神的内涵和优势;2.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解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同时引发了他们思考衡量班委成员的标准;3. 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遵守法律,成为合法的公民。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生 活 秩 序
保 证 我 们 的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最常见的规则——纪律与法律
法律的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法律具有强制性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 健康成长 律保我护们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强制性,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反法律的, 要法办。
佘某被迫承认莫须行的罪行,服刑11年,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党公依 的平法 领正 治 导 义国
、、 服执 务法 大为 局民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树立和崇尚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要增 强公民在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意识。
第一,公民在守法 上一律平等; 第二,公民在适用 法律上一律平等 (王子犯法与庶民 同罪)
2014年8月18日早上网上传出 传房祖名被抓,当晚警方证实 消息,称房祖名容留他人吸毒 罪被刑拘,2015年1月9日上午 ,房祖名涉毒案在北京东城区 法院开庭审理。审判员当庭宣 判,房祖名获刑六个月,并处
罚金人民币2000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第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

主体 广大人民群众

客体 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依据 宪法和法律


目的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要求 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
遵守法律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做守法公民》第一框《认识依法治国》教案(苏教版初三)

第六课《做守法公民》第一框《认识依法治国》教案(苏教版初三)

第六课《做守法公民》第一框《认识依法治国》教案(苏教版初三)赣榆汇文双语学校教学内容: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第6课做守法公民第一框认识依法治国课标要求:明白依法治国确实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治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定要求,明白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自觉守法,爱护社会秩序。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2、知识与能力:明白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差不多要求,明白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明白得依法治国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差不多要求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法,辩论法,阅读归纳法课前预备: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生活离不开法〝的典型案例,预备〝法律和道德哪个更重要〞辩论材料。

教学环节:设计思路:依照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认识水平和课程内容,讲课堂教学内容分三个板块:生活离不开法——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及意义——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以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阅读、列举、讨论、辩论、中考演练活动中合作竞争,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一、案例激趣,导入新课:〔投影案例〕案例一、2018年8月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重庆市巫山县原交通局长晏大彬利用职务之便受贿2226万元一案在市中院一审宣判:晏大彬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益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贿所得赃款予以追缴国库,其妻付尚芳犯洗钞票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罚金50万元。

案例二、2018年7月1日9时40分许,犯罪嫌疑人杨佳携带刀具等作案工具伺机窜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大楼,在多个楼层先后突然突击毫无防范的公安民警,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杨佳被民警当场擒获。

《学习弘扬法治精神》教案10篇

《学习弘扬法治精神》教案10篇

《学习弘扬法治精神》教案10篇学习弘扬法治精神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主要内容:1、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

而当代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讨论什么是法制。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实际:(一)你对法律知多少:(《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二)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第一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第一课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见教学重点)3.结构线索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课题: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一课时:增强责任意识课型:新课授课教师:亓丽课时:1课时时间:班级:学生姓名:组别:【学习目标】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重点】法律、纪律的作用【难点】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知识链接】我国的法律有哪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播放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听过这首歌吗?有没有留意歌词的内容?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作出各种回答。

教师小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的纪律,曾经是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军保持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它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团结,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后被谱写为歌曲,广为传唱。

军队有严明的纪律,那家庭、国家呢?是否也有自己的规则和纪律呢?探究活动一活动一:画一画学生活动:两位学生到黑板前,一位徒手、另一位借助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第一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借助了尺子和圆规。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教师点拨:无规矩不成方圆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仔细观察教材第64页的镜头一、镜头二及漫画,并讨论:(1)缰绳在驭马中起什么作用?(2)课堂纪律在保证教学效果上起什么作用?小结:镜头一的缰绳可以帮助骑手控制千里马的奔跑方向,让他顺利到达终点;镜头二的课堂纪律是维持课堂秩序,是保证老师正常“教”与学生正常“学”的重要保证,从而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这两个镜头说明要做好某件事情,要完成某项任务,要达到某个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与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的作用: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
3、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一种概括、严谨、普遍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时间:15分钟
讲授方法:讲授法,使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七、随堂练习和小结
课 后 小 结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依法治国的四个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并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四个基本要求的理解。
卫校教案NO:
课程名称
职业道德与法律
授课班级
日期
单元
第三单元
时数
2
编写老师
颖仪
课题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作为法律知识的第一课,首先让学生理解规则的作用,懂得没有规则就没有正常秩序。
2、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纪律,了解纪律和法律的主要异同点。
3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重点
例子:邱某毒死丈夫案例。讨论:情、理、法,谁为先?
时间:20分钟
讲授方法:讲授法,使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六、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3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对学生的要求。
讨论:
(1)缰绳在驭马中起什么作用?(2)课堂纪律在保证教学效果上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镜头一的缰绳可以帮助骑手控制千里马的奔跑方向,让他顺利到达终点;镜头二的课堂纪律是维持课堂秩序,是保证老师正常“教”与学生正常“学”的重要保证,从而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这两个镜头说明要做好某件事情,要完成某项任务,要达到某个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与秩序。驭马需要缰绳,教学需要课堂纪律,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一、规则和秩序
画一画:两位学生到黑板前,一位徒手、另一位借助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第一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借助了尺子。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教师点拨: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三、执法必严:“酒后驾驶”,2009年《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修订草案)》第七十七条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0元罚款:逆向行驶的;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通行的不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的;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或者驾驭畜力车的;
饮酒驾驶与醉酒驾驶终于有了分界线。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即可定为酒后驾驶,达到80毫克就是醉酒驾驶。
第一、有法可依: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办法》
第二、有法必依:“行人不按规定横过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不仅规定了机动车辆、驾驶员行为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时规定行人在道路上行走也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否则,一旦发生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方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法治需要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条文繁杂,名目众多。不容易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理解。事到临头,民众往往不知如何依法办事。德治依照社会基本道德处理事务,民众容易理解、接受。也易于施行。
第四、法治的施行需要培养一大批法律精英,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社会成本较高。德治简单易行,易变通。社会成本较低。
4、理解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Δ—难点
5、懂得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对于学生的行为要求。
课型
理论课
练习课
讨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考核
其他
(请注明)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资源
教材□板书□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重点 Δ—难点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时间:5分钟
讲授方法:讲授法,使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法律与纪律
1、纪律的概念
纪律是指社会一定组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活动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2、纪律的作用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思考: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教师小结: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喝酒、打架、辱骂学生、偷看别人的日记、偷拍视频放上网、、、
4、教导学生要避免违纪违规,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注意克服不良心理的驱动。
第二、涵养自己的道德,做遵纪守法的人。
时间:25分钟
讲授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使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依法治国
1、通过学习依法治国方略的确认等资料,引出依法治国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纪律两者之间的异同。
第一、法律与纪律的相同点
第一、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第二、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果,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第二、法律与纪律的区别
利用表格从制定者、规范对象、适用范围、内容、处罚裁定者、处罚方式和处罚强度七个方面阐述法律与纪律的区别。
时间:15分钟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需要法治,还是需要德治,谁更好?
解答:
第一、法治需要好的法律制度来支撑,法制不完善,法治也难以实现。而德治只需要一般的社会普遍伦理道德,无需强力的制度支撑,简单易行。
第二、法治的缺点同时在于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迅捷性的冲突。法律条文的更新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这导致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往往无法得到公平正义的解决。德治则可以审时度势,妥善解决。
讲授方法:讲授法,使用CAI(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辅助教学)
三、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违背规则的危害。
教师小结: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2、提出在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违纪违规现象,让学生懂得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的必要性。
3、讨论,让学生提出在生活中违纪行为和容易违法的行为,加强学生的认识。
第五、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义。但是在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中,偏重于程序正义。而且若果法律本身制定的不恰当,也会导致社会中不公平的产生。德治追求实质正义。
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向前发展。
4、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的四个环节
共产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违法必究:“成克杰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违反了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