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安思危》观后感
首先感谢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观看《居安思危》,这部片子让我思考了很多,即使我的有些思想十分的浅薄,学生依然想表达出自己的或许不如别人如此高深的些许感受。
总的来说,《居安思危》包括八个章节,主要涵盖了苏共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主要分别从各章内容的分析中,得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内容分析
1.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列宁执政时间为7年,从1917年-1924年;斯大林执政时间为29年,从1924年-1953年;赫鲁晓夫执政时间为11年,从1953年-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为18年,从1964年-1982年;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执政时间为3年,从1982年-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时间止于1991年。
这些苏共最高领导人由于身居高位,对苏联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好的,积极的因素,当然也包括不好的,消极的因素。尤其到了苏联共产党执政后期,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决策思想等方面的错误,更是对苏联解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
苏共执政初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也称斯大林模式,对全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实行高度控制。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出现了怀疑社会主义的原则性错误。赫鲁晓夫之后的苏共最高领导人,使执政模式进一步僵化,尤其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宣扬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的方向,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
3.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这个词语曾经被当作贬义词,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抨击。在此,我把它当作中性词看待。意识形态对一个政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其作用不容忽视。而苏共由初期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到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再到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开展在全国范围内批判斯大林的运动,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苏联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一再的受到破坏。
4.苏共的党风
苏共执政初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有着良好的领袖风范,以及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作风。群众接待室可自由进出等如此细致入微的规定,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而对曾经象征着钢铁般意志和火红旗帜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风气也日益严重。赫鲁晓夫时代变得更加不民主,日益脱离实际,脱离民众,党风日益腐败,个人崇拜和形式主义盛行,对群众来信不闻不问,将人民群众的意见束之高阁,更有甚者,最高领导人的口吻却是,“不,我们不需要改变”。而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更是喜爱阿谀奉承和金钱。上有所好,下必胜焉。这就难以避免地积累了大量的经济社会问题。苏共最高领导人背离集体领导,完全凭主管决策,甚至沉醉于国外对其伟大开明改革领袖的评价。领导风格是,以说话开始,以说话结束。
5.苏共的特权阶层
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特权阶层,实行特殊的干部政策,领导干部终身制,形成终身任职的老化的领导干部队伍。领导层缺乏活力,容易形成特权阶层的核心力量,设置的机构过多且重合臃肿。干部的任用是通过幕后操纵,熟人和家庭关系,是根据对上级个人是否忠实的原则。更令人震惊的是,珠宝钻石走私案牵涉到他的女儿加林娜和儿子外贸部第一副部长尤利。后来的海洋案件,乌兹别克案件等都引起了苏联人民的广泛关注。戈尔巴乔夫时期进一步发展了共产主义贵族,表现的更为明显,其丢弃的别墅都极其奢华,但这
种穷奢极欲的个人生活远未反映出特权阶层的本质,他上台后推行的所谓改革,成为演变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催化剂,混乱的改革给特权阶层谋取利益提供的绝好的机会,他们认为挂在身上的共产主义光环都已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而资本主义是他们既得利益合法化的最合适的制度。他们不仅捞足了经济利益,还身居高位,控制这国家权力,对苏共从内部瓦解起来催化作用。而苏共对其的态度由很少遏制,到不打击,再到庇护甚至纵容,劫夺导致了这一毒瘤在自身肌体上迅速发展,最终为人民所唾弃。
6.苏共的组织路线
从民主集中制走向高度集中制,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委任制代替选举制,形式上实行集体领导,但实际上用权力压真理的解释权往往被个人所垄断,讲真话的人受到迫害,民主监督无从谈起。而出兵阿富汗又是秘密会议的结果,历时10年,损兵5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也成为苏共流血的伤口。之后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化,公开性,后又推行个人专制。对于干部路线问题,任人唯亲取代了德贤原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坚持走社会主义路线的干部绝大部分都被撤换,甚至在舆论宣传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报刊杂志的主编也被撤换,主流报刊变得开始煽风点火,左右舆论,为其特殊的统治服务,苏联的党政军干部队伍出现了混乱,这些问题极大的削弱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对党的不信任,对苏共决议和指示的冷漠,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队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7.苏共的领导集团
工人阶级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需要一个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领袖集团,在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的领袖集团。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出在苏共党内,而苏共的主要问题则在于其领袖集团。相互争斗,改革方案否定党的历史等都不容忽视。
8.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
和平演变,第一个手段是意志和思想的较量。对于西方的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不是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而鼓励民众去接受西方的熏陶,“世界真大,五彩缤纷”,1990年苏共抛弃社会主义的思潮达到高潮。第二个手段是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导苏联的改革,“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尼克松曾说,美国真正的战略利益不是援助苏联,而是从根本上瓦解和摧毁共产主义制度。第三个手段是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干涉苏联内政,支持和扶植苏联内部的反对势力,攻击和污蔑社会主义制度,把人权外交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参透密切结合起来。第四个手段是插手苏联的民族问题,挑起民族争端。第五个手段是千方百计的支持苏共内部的反叛势力。而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却把权力用于共同对付当时试图挽救苏联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苏共最高领导人对西方国家的分化和西化战略,由屈从到迎合,再加上叶利钦等党内的反叛势力与西方敌对势力的里应外合,便使得苏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内外交困,走投无路。
(二)些许思考
汤因比说过,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
苏联从兴盛到败亡,从强大到瓦解,给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苏联共产党的垮台,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完结,苏联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解体,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的政治事件,包括国外的因素和国内的因素,党内的因素和党外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和现实的因素,经济的因素,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因素,以及社会的因素。但是苏共的因素尤其不能忽视。
这份伟大的丰厚遗产对于加强中共的先进性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应该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
我们党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到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发展党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