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 学历案
《平面镜成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2、难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2)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三、知识回顾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当我们站在镜子前,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镜子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平面镜成像。
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二)猜想与假设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三)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平面镜、平板玻璃、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
2、实验步骤:(1)将平板玻璃垂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
(2)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玻璃板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记下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4)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四)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分析与论证1、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连接像与物体的对应点,发现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六、平面镜成像原理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我们能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七、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整理仪表,如穿衣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规划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多个与平面镜成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观察结果。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此外,平面镜成像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与理论相悖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学生可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为什么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2.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形成对平面镜成像的清晰认识,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例,如试衣间的镜子、家庭装饰中的镜子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观察过镜子中的自己?你们有没有想过镜中的自己是如何出现的?”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如试衣间的镜子、家庭装饰中的镜子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我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成像原理的理解。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实验活动: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在课堂的开始,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例,如试衣间的镜子、家庭装饰中的镜子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平面镜的作用和原理。通过情景创设,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面镜成像的存在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验和任务。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2《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平面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平面镜成像涉及到虚像的概念,以及成像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我发现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往往只关注到平面镜成像的虚像特点,而忽视了成像的大小、距离等规律。同时,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实验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简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如成像的大小、距离等规律。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参与,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体在平面镜前,观察成像的大小和位置。
3.结合实例,讲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望远镜等,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2.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大连五十中学 李桂艳按照实验小组,分发探究实验器材,每组:方形平面镜1块、镀膜塑料板1块、小支架1对、等大蜡烛1对、火柴1盒、三角板一只、塑料直尺1只、记录纸1张。
(一)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
大家都知道“水能灭火”,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小实验“浇不灭的蜡烛”(请两名同学上前完成,教师提前把蜡烛固定好,一生点燃两支蜡烛,另一生当众用水浇后面的蜡烛)师:(燃着的蜡烛正对全班)同学们请观察,刚才这位同学把后面的蜡烛浇灭了吗?生:(众说不一,部分同学肯定“浇灭了”) 师:真的浇灭了吗?可我们看到它还在燃烧着啊,这究竟是何道理?学习本节“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后,你就明白了。
展示幻灯片2 (以山水图片为背景的上下对称的“平面镜成像”,使学生受到情景熏陶,加深“镜像对称意识”。
生:面露欣喜之色(二)结合生活体验师:下面请一位同学上前体验一下“照镜子”,当你走进平面镜时,镜子中的像向哪里移动?像的大小是否变化?生:像的移动方向学生都能答对,但是像的大小是否变化,答错的学生较多,因为这是一道“生活前摄抑制问题”,)师:究竟像的大小是否变化呢?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三)探究的大致程序⑴(探究第一步 发现问题)师:根据刚才的体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想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这个问题更有价值”。
你心中的疑惑就是我们要找的问题。
生:我举右手的时候,我的像举哪只手?镜子后面真的有我的像吗?像和我一样大吗?……师:(归纳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积极的同学)⑵(探究第二步 猜想与假设)师:针对我们刚才的问题,哪位同学来猜一猜问题的答案呢?提示:回答的形式是“……可能…….”生:镜子中的像可能比我小;我和像到镜子的距离可能相等;…… 师:(归纳梳理学生提出的猜想,并及时表扬)⑶(探究第三步 设计实验、兼阶段性交流评估)师:下面,让我们设计实验验证以上猜想吧。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最后,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我会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建议。通过这个评价过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和平面镜成像的理解。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他们应该能够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形成过程,理解成像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们应该能够识别和描述平面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来表达和解释这些现象。
接着,我会引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成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成像与平面镜的倾斜角度关系等。我会通过示例和公式来阐述这些规律,并鼓励学生们进行笔记和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共同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合作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的最后顾和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验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告诉学生们,当我们使用镜子来整理仪容时,我们其实是在观察到一个物体的像。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个像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面镜成像现象?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抽象的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如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方向相反。
3.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穿衣镜、化妆镜、商店的试衣间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通过展示教室里的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引出平面镜成像的主题。
2.问题导向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提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不同难度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设计有趣的物理小游戏,如平面镜成像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低头,镜子中的像也会低头?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全面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如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总结成像的特点。
2.设立课堂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巩固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与物等大、物像对称等,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展示科学家对平面镜成像研究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不断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
(二)问题导向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强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框架和思路。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计算物体与像的距离等。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的镜像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共同探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4.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镜子中的selfie,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性。
2.提问:“你们认为平面镜中的像是从哪里来的?它与真实物体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3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镜子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我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否适用于所有物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否始终保持不变?”等。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我精心设计了多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例如,我利用教室里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同时,我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玻璃板成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我拿出了一面小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篇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篇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受“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争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展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留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2学习目标:1、如何用试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转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外表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外表做反射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4.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学习和成长。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明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哈哈镜等,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动画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如学生常见的镜子、玻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3.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堂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中设置了多个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实验、展示等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4.实践性强的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案例注重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4.总结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舞蹈演员在镜子前练习、商店里的试衣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呢?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到学生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往往容易忽视光路可逆、成像对称等关键知识点,同时,对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为此,本案例从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4.强调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
b.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进行计算?
c.生活中还有哪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初中物理课程实用教材
平面镜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它的成像原理和基本应用。
针对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教学案例一:实验观察我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平面镜放在桌子上,准备一束光线(可以使用激光笔)。
2.学生将光线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3.让学生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他们会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4.让学生尝试通过移动光源和平面镜,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观察和探究成像的原理。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对于理解后续的知识点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教学案例二:模拟演示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使用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者是项目演示仪等设备,制作一个平面镜模拟演示程序。
2.让学生通过操纵程序中的参数和光源的位置,来模拟不同情况下的成像过程。
3.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包括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像的大小等等。
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把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
教学案例三:实际应用在以上两个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来谈谈平面镜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懂得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我们生活中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平面镜在这里的应用就是帮助消防员看到盲区,以便更好地判断火势和人员状况。
2.公交安全公交车的后视镜也是平面镜的应用之一。
这些镜子帮助驾驶员看到后方的车辆和行人,保证了公交车内外的安全运行。
3.化妆镜化妆镜也是一个广泛应用平面镜的领域。
这些镜子可以放大面部的细节,让使用者更好地进行化妆和美容。
通过以上三个实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二)
课题:平面镜成像
单位:杜关中学
姓名:苏建平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
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
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
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尽管本课的探究是学生光学中的首次科学探究活动,但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已经历了几次科学探究,这就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基础。
【设计思想】
一、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我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
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
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
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
三、关注交往与合作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
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体现学科综合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
我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承的其它学科资源,如小女孩在镜前玩耍的生活片段,CAI 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深刻感受科学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难忘的
生命之旅,学生良好的心理感受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心向,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了持久学习愿望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生活中的平面镜。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4、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2、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3、通过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让学生“找错误”、“解决视力表的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教学器材和媒体]
1.教师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自制大的镜子及支架、自制大的玻璃板及支架、转盘、一对等大的蜡烛、可以移动的实验台、自制两个圆盘(红色和黑色各一个)、两只打火机、蓝色的台布、自制升降台、白纸等等
2.学生探究使用:镜子、薄的玻璃板、长尾夹4个,电子蜡烛一对、白纸一张、实验记录单一份、学生用的三角板等文具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