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与出路
新学科与旧观念--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与出路陈小野邹世洁自从第一种中医动物模型--过量皮质素耗竭小鼠肾阳虚证模型诞生近30年来,无论此项工作进展快慢,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心中始终有一种渺茫感,那就是: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路该怎么走?这种忧虑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此项工作一直陷于某种模糊的困境;第二,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某种错误,找出并纠正这种错误就可走出困境。
我们暂时不研究困境的确切所在,先将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工作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西医学习过来的。
由于西医动物模型实验学已相当成熟,从造模到病理、药理研究,从假设到验证、理论形成,从新方法的建立到原有技术的完善,等等,都为中医提供了足以借鉴的经验,中西医结合人员对之也比较熟悉,所以,困境的原因和出路不可能存在其中,另一类是按中医的要求进行的。
这一类工作正是产生困境的根源。
进一步的分析,这一类工作又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中医界的要求,二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工作。
这其中又是哪一部分造成了困境呢?中医界和中西医结合人员的共同看法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工作达不到中医界的要求而使中医动物模型研究陷于困境。
这种看法是如此流行,以致中西医结合人员总是处于不断检讨自己的工作的境地,而中医界则是以批评、指导、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并拥有否决权。
这就是几十年来在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上双方关系的概貌。
但是,这种观点统治了几十年,却丝毫无助于困境的解除。
于是,我们现在要尝试着反过来问:也许是中医界的要求错了?本文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困境所在。
一、造模阶段的滞留--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困境我们来看看中医动物模型论文的构成。
迄1988年底论文总数共约429篇,•证(病、症)型(包括每一证型的不同造型方法)81种,平均每5.3•篇论文就推出一种新证型,这三个数字在1988年以前是344,48,7.2;在1988年是85,33,2.6。
如脾虚模型原有7种,1988年又增加5种;血瘀模型原有10种,1988年又增加5种。
2021年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2021年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摘要随着对胃癌发病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胃癌的进展与一系列分子水平的变化有关,包括相关基因的突变、非编码RNA表达失调、信号通路的调节异常、肿瘤微环境改变及胃癌干细胞分化异常等,使分子靶向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
但由于胃癌具有较高的肿瘤异质性,导致其缺乏稳定高效的治疗选择性及可靠的用来预测病人预后和治疗反应的肿瘤标记物。
目前,仍然亟需更加深入的研究胃癌分子生物学机制,以解决胃癌腹膜转移、耐药等难题。
胃癌在全球范围内仍旧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8年新增病例>100万例,死亡约78.3万例(相当于全球每12例死亡中有1例死于胃癌)。
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对于男性来说,在包括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西亚国家中,胃癌的诊出率和癌症死亡率均为最高。
在东亚,尤其是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1]。
尽管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下降,并且在流行病学、病理学、分子机制以及治疗选择和策略的理解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胃癌对公共卫生的威胁程度仍然很高[2]。
大多数胃癌病例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3-4]。
在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以及随后的致癌过程中,各种因素(包括细菌、宿主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以促进损伤修复。
不断的细胞增殖、凋亡和对抑癌基因的某些表观遗传修饰,最终可能导致炎症相关的肿瘤发生[5]。
一些持续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出现胃萎缩,随后肠上皮化生,最终可能演变为异型增生和腺癌[6]。
实际上,Eurogast-EPIC研究结果发现93.2%的胃癌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阳性[7];而在日本,>99%的胃癌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阳性[8]。
此外,约10%(1.3%~20.1%)的胃癌病人表现为与EB病毒(EBV)相关[9]。
这种病原体存在于80%患有淋巴样基质胃癌病人的恶性细胞中,但在正常的上皮细胞中却没有。
多种因素促成肿瘤发生,包括EBV驱动的抑癌基因甲基化过度,胃黏膜的炎症改变,EBV对宿主的免疫逃避以及细胞周期途径的改变。
关于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关于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
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生长和转移模型16个。
观察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情况。
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
结果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0%(12/16),腹腔积液形成率为12.5%(2/16)。
结论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细胞原位移植疾病模型裸小鼠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ude mouse model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that can mimic its natural human biologic activities. Methods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SGC-7901 was cultured in nude mice repeatedly for 5 generations to get the subcutaneous solid tumor, which was then emulsified and orthotopicly inplanted into the anterior wall of the stomach in 16 nude mice. The tumor growth characters, tumor-take rate and metastatic rate were studied grossly, the transplanted tumor and its lymphatic and hepatic metastases, after routine H-E staining; the ultrastructure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X-2,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tumor-take rate was 100%(16/16), the rates of metastasis to lymph nodes and liver were 87.5%(14/16) and 75.0%(12/16)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ascites formation was 12.5%(2/16). Conclusion The model of human stomach cancer established is qualified, exhibiting natural growth character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Key words: stomach neoplasms; orthotopic thansplantation; disease model; nude mouse既往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多采用皮下接种方式,虽然这种移植方式简单易行,肿瘤的生长情况也便于观察,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近似地模拟了原有肿瘤的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特性;然而接种于裸小鼠皮下组织毕竟属于异位移植,脱离了其起源组织器官的微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移植瘤的某些行为常不同于患者原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之一,为什么人体会产生癌症呢?最近的研究表明,癌症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生活习惯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癌症的生长规律,探究癌症治疗的可能途径,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研究。
1、动物模型的优势动物模型的方法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实验方式通过建立类似于人类生理状态的动物模型,能够对癌症的形成过程、治疗方式等进行研究,为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在癌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探究癌症的本质。
癌症的本质是细胞恶性转化,而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研究动物模型可以通过突变模拟癌症的形成,间接地研究癌症的本质。
其次,能够研究癌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癌症瘤的生长和扩散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动物模型可以提供癌症瘤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交互信息。
最后,研究癌症治疗方式。
人类面对的癌症患者往往普遍存在不同敏感度、耐药性和生理差异等,因此建立动物模型对研究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动物模型的现状目前,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已经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对于癌症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肝癌动物模型大部分是通过葡萄糖激活蛋白-7(GLI)在肝脏中进行实验。
接受高脂饮食和恶性跃变的小鼠随时可能患上肝癌,为这种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常用的是mRNA-13a和mRNA-34b/c转基因鼠的方法,在研究肿瘤生成和扩散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乳腺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Bear-Breast和MCF-7。
通过这些模型,研究者们不仅可以理解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过程,还可以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
胃癌动物模型则是基于慢性胃炎的合成物质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研究胃病的进展,还可以从中了解癌细胞的形成和扩散过程。
3、动物模型的局限性但是,动物模型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胃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胃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摘要】目的:确定适合我实验室实际条件的检测化疗药物对胃癌患者活检肿瘤组织的作用所使用的Ex vivo 动物模型,并拟定构建方法。
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胃癌动物模型的文献,做一简单综述,总结目前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结论:我实验室可以尝试构建异种原位移植的胃癌动物模型,并进一步尝试应用于化疗药物药效研究。
引言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的日新月异,胃癌的基础研究也不断深入,但分子水平的结果仍缺乏说服力,肿瘤动物模型能够在生物个体水平模拟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病理过程。
建立一种成熟、可靠、可复制性强,能够最大程度模拟人类胃癌浸润、转移的胃癌动物模型有助于为胃癌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结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现就目前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一简单的综述。
1实验动物的选择理论上所有哺乳类动物均能作为胃癌动物模型,但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的动物有鼠、犬、灵长类动物。
1.1灵长类动物是与人类高度同源的物种,但数量有限,难以成规模的用于动物模型的制备。
1.2犬的胃组织结构与人类相似,如果胃癌模型构建成熟,可以进行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随访,但其费用高,造模所需周期长,不易大批量的进行模型复制和重复验证,且对于异种移植成功率较小,没有成熟的免疫缺陷型动物难以广泛的应用。
1.3 实验用小鼠、大鼠与前两种相比具有费用低廉、体积小生命力强、易于饲养以及造模所需周期短等优点,广泛被用于生物学研究。
其品系繁多,近交系、远交系、免疫缺陷型、基因敲除型种类完备,目前用于各种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1.3.1诱癌率较高的wiste大鼠常用于诱发型的胃癌动物模型。
1.3.2蒙古沙土鼠因自然感染胃炎概率小,存活期长于小鼠,感染人幽门螺旋杆菌后易出现胃部的组织学病变,所以适宜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癌模型建立[1]1.3.3 裸鼠因先天缺乏胸腺, T细胞免疫功能接近于零,所以人体肿瘤异种移植时无排斥反应,移植后肿瘤仍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形态、免疫学特点、特有的染色体组型以及对抗肿瘤药的原有敏感性。
胃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味法、过食肥甘法、劳倦法、利血平法及复合法建立的脾气虚动物模型;应用泻下法和伤湿法建立的脾阳虚动物模型;过酸法、醇酒法、破血法建立的脾气虚脾不统血动物模型;甲状腺素加番泻叶法建立的脾阴虚动物模型。
还概述了脾虚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从一般表现、形态学、免疫、生化、神经内分泌等指标对各种脾虚模型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
指出虽然有较多的造模方法,也建立了多种脾虚模型并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仍需对模型复制的各环节作进一步规范;理论上还应有脾气下陷病机的动物模型,但少有报道:现代分子生物学发现,大多数的临床表现都可以归结到基因的异常表达上,而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在这方面还很欠缺;临床疾病均是病证统一的,而病证结合的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也才刚开始。
这些都应该是脾虚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胃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林代华钟梁!何宇新黄英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解放军第&%’医院成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胃癌模型造模的动物选择、诱癌因素、造模方法和胃癌转移模型尤其是转移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胃癌癌前病变模型主要有化学诱导、机械刺激、寒热刺激、主动免疫等法;胃癌模型分诱发性和移植性两种,诱发性肿瘤模型是以胃癌高危因素首先或同时破坏胃粘膜,再以())*诱导的方法最常采用;移植性肿瘤按移植部位分可分为非原位移植和原位移植,按瘤源分可分为动物源性和人源性肿瘤。
胃癌转移模型包括实验性和自发性转移模型两类。
转移鼠在胃癌转移模型中受到广泛重视。
指出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建立的转基因模型,其肿瘤发生机理及病理特点与临床最为相似,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功能基因的研究也将成为研究胃癌动物模型新方向。
影响中药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探讨戴瑛赵军宁张白嘉王晓东(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成都"!##&!)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探讨中医药理论、归经学说的本质和为中药制剂的剂型改进及新药研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已有50多年。
但其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尚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就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与评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为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标签: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不管是在临床研究、基础科研、中药药理药效的研究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是科研实验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证候是一组互有联系的症状或体征的集合,是对疾病发展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
辨证则是对临床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判别为某一证候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研究和处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更是在中医药研究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1 中医病因模型中医病因模型是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基础下,把中医学病因施加于动物身上,来达到模拟出符合中医学特征的动物模型。
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多因素造模两种。
如利用苦寒泻下的原则,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玄明粉等苦寒泻下药物,以水浸煎剂灌胃实验动物以制造脾虚型模型。
曲长江[1]等利用100%大黄煎剂、100%番泻叶煎剂、游泳2-5分钟分别和叠加于昆明小鼠,从IgM、IgM含量,IL-2、NK细胞活性,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率,T细胞亚群比例,淋巴细胞转化率等项指标上评价不同的复制脾虚模型的方法的优劣。
2 西医病理模型根据西药产生的副作用类似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建立动物模型。
方法有化学因素刺激、生物因素刺激、物理机械因素刺激。
化学因素刺激:金莉[2]等采用利血平股四头肌注射法,每日1次、连续14日后小鼠模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同时小鼠出现畏寒、肢冷、发抖、蜷缩不动、食欲下降、大便稀等临床表现,并辨证认为是脾虚血瘀模型。
本法实质上是使动物慢性利血平化,动物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与中医脾气虚证有相似之处。
张子怡[3]等制造肾阳虚证大鼠模型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mg/100g)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
《运用裸鼠动物模型筛选胃癌转移相关蛋白和基因》
《运用裸鼠动物模型筛选胃癌转移相关蛋白和基因》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胃癌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胃癌转移的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裸鼠动物模型在胃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运用裸鼠动物模型,筛选胃癌转移相关蛋白和基因,以期为胃癌的转移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1. 动物模型构建选用裸鼠作为动物模型,通过胃部注射胃癌细胞株构建胃癌转移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2. 样品采集与处理在模型建立后,定期采集裸鼠的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及血液等样本。
样品经过处理后,用于后续的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实验。
3. 实验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具体包括样品制备、质谱分析、基因芯片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三、实验结果1. 胃癌转移相关蛋白的筛选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我们发现胃癌转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差异表达蛋白。
这些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胃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进一步分析这些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2. 胃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基因组学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存在一系列与转移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且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基因的互作网络和调控机制。
3. 裸鼠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裸鼠动物模型在胃癌转移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构建胃癌转移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内胃癌的转移过程,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胃癌转移相关蛋白和基因的作用和价值。
此外,裸鼠动物模型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胃癌转移机制、筛选治疗靶点以及评估新药疗效的重要工具。
四、讨论本文通过运用裸鼠动物模型,成功筛选出胃癌转移相关蛋白和基因。
基因工程小鼠胃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小鼠胃癌模型的研究进展**DOI : 12. 3969/j. issa. 1008-7125. 2719.1/ 079*: 学 (81777571); 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研究(BE2015716) ;"333”工程(BRA2014332);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CXTDA2917735)# 本文通信作者,Email : ouox 0z @ njmu. edu. ch黄可婷金多晨党旖旎张国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210029)摘要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通常由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发展而来。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通过活体研究某一特 因的致病作用,对胃 其是胃腺癌的诊治具有重 义。
本文分别从 型的造模方式、病理表型、与幽门螺 (Hp)感染的相关性、适 域等角度作一总结,以期为和索提供 。
关键词 胃肿瘤; 型;基因工程;幽门螺Advances in Research on G 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e Model of Gastric CancerHUANG Keting , JIN Duochen ,DANG Yigi n ZHANG Guoxin. Departmegi of Gastroenterology , the First Affinnet Hospital of Naging Metical University ,Naging (210029)Cocespondencc to : ZHANG Guoxin , Email : yuoxinz@ njmu. odu. otAbstrccC 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gestive tract tumors, usyadu develoueP from the sequence ofaaophy-intestinal metaplasia-bysplasia. The yene/cady enaineend mice mobei via studyOe the yatUoyenic role of a specific yene in tVe can conaibute significan/y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yastUc cancer : especially aPenocaninoma.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onsauction methods ; yathologicai phenotype , relevance with HePcobachs pylof ( Hp ) Ofec/on and fields of aypUca/on for pnvidOa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study and basic research.Key worCt Stomach Neoplasms ; Moe Models ; GeneXe EnyineeUna ; HePcobachs pylof胃癌是全球第二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5年生存率小于25% []。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lu aa Wan P Kh 曰, r P T ,t . m rm l t ci W, el T m e M ea T oip n - k e t ni mo s u rse o e m vm n a dhpr - i n o u eh me u v k s oe et t ye l 一le a a c dg a o n m s l a g nn t ca o e a r g s e e i t tv e 场 ir u u c a ea 旦i x e n h e kd
伍 5 0 沙目 缓解机械性痛觉增敏现象。他们 D 9m 可以 0 .
还建立了小鼠 肪骨癌痛模型, 方法及各项指标与跟 骨癌痛模型类似1 ] 3 。 02 20 年英国学者 M h s等建立了大鼠胫骨 dr e ut 癌痛模型。该模型是在同源 S D大鼠的胫骨骨髓腔
收稿日 2 60一9修回日 20一0 1 期: 0一82; 0 期: 6 1一0 0
了复制, 并从疼痛行为学、 放射学、 组织学多方面进 行研究 , 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是国内研究癌痛 模型的起点。董航等日 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 运用 M D一6 A B1 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 S 0 D大鼠胫骨骨髓 腔, 机械痛和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阑值在术后各时 间点相比差异显著; s X射线显示注射部位松 术后 d 质骨出现放射性缺损病灶, 1 天松质骨放射病灶 第4 增多, 骨皮质缺失, 2 出现严重的骨破坏 ; 第 2 d 术后
啡肤、 层神经元 c s 1 一 表达增加等, o f 而正常动物中 只有在伤害性刺激下才能出现上述变化, 提示骨癌 痛时存在外周传人神经敏化【 ‘ 。 ‘2 41 ,, ] 3 星形胶质细胞与癌痛密切相关,在各种模型中 都能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反应, 多种痛相关 物质如缓激肤、 胆囊收缩素、 、 S 兴奋性氨基酸等都 P 能激活它,而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引发痛增强 反应。活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神经活 性物质直接影响神经元可塑性,促进初级传人终末 释放多种致痛物质[。 ] 4 l 另外, 星形胶质细胞能释放一 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改变周围的神经化学 环境, 参与痛觉信号的传递。 各种损伤均可引起星形 胶质细胞反应, 表现为细胞数增加, 胞体肥大, 分支 增多,F P G A 表达增加。上述研究表明, 癌痛的产生 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膜转 移 的发 生 率 为 2 9 %, 且 患 者 的 中位 生 存 时 间 只
有 6个 月 。 因此 , 迫切 需 要 一个 成 熟 、 稳定 、 可靠 、
裸小鼠, T 、 B细 胞 功 能联 合 免 疫 缺 陷 的 S C I D 鼠, T 、 B、 N K细 胞联 合 免 疫 缺 陷 的 B N X小 鼠。一 般选 用 6
基金项 目; 浙 江 省 中 医药 重 点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 2 o 1 2 z z 0 0 2 ) 作者单位 : 3 1 0 0 2 2 杭州 ,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 ( 汤加 宁 、 徐 志远 ) ;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胃肠 外 科 ( 程 向东 )
可靠 、 价 廉 的 胃癌 腹 膜 种 植 转 移 动 物 模 型 , 将 有 助 于 研 究 胃癌 腹 膜 转 移 的 分 子 机 制 、 病 理 机 制 以 及 抗 癌 药 物 的作 用 , 腹 腔 热 灌 注 化 疗 的效 应 等 。 研 究 者 曾用 幽 门螺 杆 菌 ( H p ) 感染动物 , 化学致癌物质诱导动物 , 基 因 工 程 技 术 构 建 转 基 因 动 物 等 方 式 建 立 胃癌
S P F级 动 物 ( s p e c i i f c p a t h o g e n—f l e e a n i m a 1 ) 标 准 饲 养 。S P F级 动 物饲养 于具 有严 格 屏 障体 系 的环 境 中 , 该环 境对 于实 验员 、 动 物饲料 和 空气 的 出入 都有 严 格 要求 。 所 用 胃癌 灶 原 位移 植 瘤 组 织 主要 来 源 于 胃癌 细
胃癌 严重 危 害人类 健 康 , 在各 类恶 性肿 瘤死 因 中
排名 第 2位 … 。腹 膜 转 移 是 胃癌进 展 过 程 中 以及 胃
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建立
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建立目的:采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建立一种大鼠胃黏膜癌前病变模型。
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关木通乙醇提取物不同剂量组(以马兜铃酸Ⅰ计分别为2.5,5,10 mg·kg-1)。
各组隔日灌胃给予1次。
分别于给药后第10,15,20周,分批从每组抽取部分动物处死,解剖,称量胃质量,折算胃指数和胃肿瘤质量。
将胃固定于4%中性甲醛溶液中,常规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组织形态学改变,记录各组发生胃黏膜良性增生、胃黏膜癌前病变(Ⅰ,Ⅱ,Ⅲ度不典型增生)和恶性胃癌发生的动物数。
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关木通提取物(分别相当于马兜铃酸Ⅰ 2.5,5.0,10.0 mg·kg-1)10周时,各剂量组可见前胃黏膜乳头状瘤增生。
随造模时间延长,乳头状瘤数量增多。
相当于马兜铃酸Ⅰ 5.0,10.0 mg·kg-1剂量组造模10周时,即可见胃癌前病变,阳性率较高。
造模15周时,相当于马兜铃酸Ⅰ 5.0 mg·kg-1及其以上剂量组的胃癌前病变发生率高达100%。
造模20周时,可见多数动物发生胃癌。
结合动物耐受情况、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以及肿瘤发展情况,认为相当于马兜铃酸Ⅰ 5.0 mg·kg-1的剂量为最适宜造模剂量,癌前病变阶段为造模10~15周。
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提取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理想的胃癌前病变模型。
标签:马兜铃酸;关木通;胃癌;癌前病变;模型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医学界普遍认为,胃癌的发展是一个从胃黏膜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渐变的一个过程,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1]。
可见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胃癌前病变的有效干预可以降低胃癌发生率。
胃癌循环肿瘤细胞动物模型的构建
胃癌循环肿瘤细胞动物模型的构建周洲;赖兵;高采平;王璞;王晗;李良平【摘要】目的构建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动物模型,为CTC运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构建4种裸鼠胃癌肿瘤模型,分别为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瘤、腹腔移植瘤、尾静脉移植瘤,检测各组肿瘤生长、转移水平,比较各组循环血中CTC数目,并进一步行单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转移相关基因在CTC与原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胃癌细胞原位移植模型是研究胃癌CTC的理想模型,裸鼠死亡率低,肿瘤转移明显,CTC数量较其他造模方法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CTC裸鼠模型,为CTC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35【总页数】5页(P4917-4921)【关键词】胃肿瘤;循环肿瘤细胞;肿瘤复发;肿瘤转移【作者】周洲;赖兵;高采平;王璞;王晗;李良平【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地奥九泓制药厂前沿生物技术研究室,成都61004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的新发病例及50万的死亡病例[1]。
在恶性肿瘤中,肿瘤转移是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导致病死的主要原因[2]。
目前,肿瘤的发现和诊断临床上仍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及传统肿瘤标志的监测,难以早期发现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也难以及时反映疗效。
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有效地限制转移复发依然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挑战。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指因自发或诊疗操作由原发灶或转移灶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癌症是一种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疾病,对其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动物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在癌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综述了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肿瘤发生机制、药物筛选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1. 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动物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可以模拟人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癌症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 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癌症研究的基础。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和细胞系,以及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建立与人类癌症相似的动物模型。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和猪等,它们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理结构和代谢途径。
3. 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
通过模拟癌症的诱导和发展过程,可以揭示肿瘤细胞的突变、增殖和侵袭机制。
例如,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模型中敲除或过表达特定基因,可以验证这些基因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4. 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动物模型也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
通过将候选药物应用于动物模型中,可以评估其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和毒副作用。
此外,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5.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动物模型无法完全模拟人类的复杂生理环境,因此其结果可能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
此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维护成本较高,且实验过程可能存在伦理问题。
6. 结论动物模型在癌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深入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筛选药物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并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推进癌症研究的进展。
胃癌细胞株MKN-45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 1 . 皖 南医学院弋矾 山 医院肿瘤 内科 ,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1 ; 2 . 安徽 省立 医院肿瘤营养与免疫重点 实验 室, 安徽 合 肥 2 3 0 0 0 1 )
M KN - 4 5 x e n o g r a f t mo d e l o f n u d e mi c e
BI AN Ge n g, Z HAO We n. y i n, YANG Zh i . mi n, e t a l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Me d i c a l O n c o l o g y , Y j i  ̄ h a n H o s p i t a l fW o a n n 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W u h u 2 4 1 0 0 1 , C h i n a )
d e t e c t e d b y i m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 Af t e r t u mo r c e l l i n o c u l a t i o n f o r t w o we e k s , t u mo r — b e a in r g mi c e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h e mo t h e r a p y me d i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i d e a l n u d e m i c e m o d e l b e a i r n g g a s t i r c c a n c e r c e l l l i n e MK N - 4 5 , a n d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t h e x e n o g r a f t f o r a n t i — c a n c e r d r u g s . Me t h o d s N u d e m i c e w e r e i n j e c t e d w i t h 5×1 0 MK N - 4 5 g a s t i r c c a n c e r c e l l s i n t h e i r g h t l f a n k f a t
胃癌体内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建立 胃癌模 型 时 , 一般 要求 动 物 癌诱 发 率 高 , 饲 养 方便 。大部 分哺乳类 动 物均 能应 用 于 胃癌 动 物模 型建立 , 是视 实验方 法 、 究 目的 、 研 条件 而 定 。 但 研 科 小 鼠 、 鼠 由于成 本 低 , 饲 养 和 诱 癌 周 期 较 短 , 大 易 多
s l ci n. n b e v to tm t r n e t ae n t i ri a. d d s u s h w oc n tu t hei a n — eet o a d o s r a in i e e c ae i v si t d i h sa t 1 An ic s o t o sr c g c t de la i
维普资讯
20 0 8年 5月 第 1 4卷 第 1 0期
M dc e a i lt , y2 o . o. 4 N . O e i R c pt a Ma 0 8 V 1 1 . o 1 l a u e
三
胃癌 体 内模 型 构 建 研 究 进 展
模型
亚硝基 化合 物及 其前 体物 是 导致 胃癌高 发 的
主要 原 因 之 一 。 它 具 有 很 强 的致 癌 力 , 接 破 坏 直
D A, N 易渗 透 胃幽 门部 和 胃底 黏膜 , 胃对 它 的转化 且
失活 能力 最 差 , 因而 其 诱 发 胃癌 具 有 特 异 性 。诱 导 方法有 口服 法 、 胃法 和 胃黏膜 挂 线 法 等 。 目前 多 灌 用 口服 法 , 即将 药 物 掺入 饲 料 或 饮用 水 中让 动 物 自
Ab t a t Ge e t e a y i e y p p lr i h d c e e r h r c n l . e e t e a y v u t n n e s sr c : n h r p S v r o u a n t e me ia r s a c e e ty G n h r p a ai e d l l o a n ma d lw i h i o d r p o u to f u n g s r a c ri io b oo i a h g s S v r l i d n a i l mo e h c Sg o e rd c in o ma a t c c n e n v v il gc c a e . e e a n s h i l n k o i l d l t a t c c r i o r u f n a ma mo es wi g sr ac n ma a e s mmai e Th c a im, n l e c a tr me h d a i l h i rz d. e me h s i fu n e fc os, t o s, n ma n
3-溴丙酮酸治疗人胃癌细胞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h u ma n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c e l l l i n e S GC・ 7 9 01 i n n u d e mi c e . Me t h o d s T h e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i mp l a n t i n g t u mo r mo d e l s o f h u ma n g a s t r i c c a r c i n o ma i n n u d e mi c e w e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a n d t h e n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6 g r o u p s :l o w,me d i a n,a n d
Ef fe c t s o f 3 - b r o mo p y r uv i c a c i d O i l i mp l a n t e d h u ma n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i n n u d e mi c e C A 0一 We i , Z HA NG Xi a o —
1 2 2 8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第 2 9卷 胃癌 细胞 动 物模 型 的实 验研 究
曹卫 张晓 东 陆云 飞
摘 要 目的 : 探讨 3 一 溴 丙酮酸( 3 - B r o mo p y r u v i c a c i d : 3 - B r P A) 对 人 胃癌 细 胞 株 S G C 一 7 9 0 1 裸 鼠 皮 下 种 植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1],有研究认为在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这一病变模型中,H.pylori 可能是先导作用或是促进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故建立稳定、重复性好的H.pylori 感染胃相关性疾病动物模型对于探讨其致病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不同的动物选择、不同的H.pylori 菌株及不同的处理方式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04-02一、不同动物的选择1.1 小鼠模型:小鼠对接种菌株要求严格,最初小鼠建立的感染模型不太稳定,研究发现[2] 悉尼株( S S1) 接种在小鼠胃内后,能发生慢性胃炎等病理改变,定植时间可长达8 个月以上,并且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如进行H.pylori 定植作用、毒力因子、宿主的免疫反应,疫苗及治疗等相关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时,可首选该小鼠模型。
1.2 大鼠模型:大鼠模型如单独使用H.pylori 感染,只能造成大鼠胃粘膜的轻微炎症,因为H.pylori 在大鼠胃粘膜层中的定植能力较差,因此,该模型适合研究H.pylori 感染对临床胃肠疾病的影响或非甾体类药物对胃粘膜损伤作用的关系。
1.3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模型:Blanchard 等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该基因敲除后的小鼠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后I g A 抗体未能起到保护作用,这一特性,使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开发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3]。
1.4 其他动物模型:小型猪接种H.pylori 后,胃病理改变提示为轻度炎症改变,H.pylori 可持续定植猪的胃内,该动物模型特点为其对H.pylori 抗生素的治疗比人类更敏感,此模型有望用于根除H.pylori抗生素药物选用的疗效鉴定,这对于目前H.pylori 耐药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王毅超等人建立H.pylori 感染相关的Beagle 犬动物模型 , 这为研究H.pylori 的防治问题提供实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摘要】目的:确定适合我实验室实际条件的检测化疗药物对胃癌患者活检肿瘤组织的作用所使用的Ex vivo 动物模型,并拟定构建方法。
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胃癌动物模型的文献,做一简单综述,总结目前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结论:我实验室可以尝试构建异种原位移植的胃癌动物模型,并进一步尝试应用于化疗药物药效研究。
引言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的日新月异,胃癌的基础研究也不断深入,但分子水平的结果仍缺乏说服力,肿瘤动物模型能够在生物个体水平模拟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病理过程。
建立一种成熟、可靠、可复制性强,能够最大程度模拟人类胃癌浸润、转移的胃癌动物模型有助于为胃癌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结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现就目前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一简单的综述。
1实验动物的选择理论上所有哺乳类动物均能作为胃癌动物模型,但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的动物有鼠、犬、灵长类动物。
1.1灵长类动物是与人类高度同源的物种,但数量有限,难以成规模的用于动物模型的制备。
1.2犬的胃组织结构与人类相似,如果胃癌模型构建成熟,可以进行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随访,但其费用高,造模所需周期长,不易大批量的进行模型复制和重复验证,且对于异种移植成功率较小,没有成熟的免疫缺陷型动物难以广泛的应用。
1.3 实验用小鼠、大鼠与前两种相比具有费用低廉、体积小生命力强、易于饲养以及造模所需周期短等优点,广泛被用于生物学研究。
其品系繁多,近交系、远交系、免疫缺陷型、基因敲除型种类完备,目前用于各种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1.3.1诱癌率较高的wiste大鼠常用于诱发型的胃癌动物模型。
1.3.2蒙古沙土鼠因自然感染胃炎概率小,存活期长于小鼠,感染人幽门螺旋杆菌后易出现胃部的组织学病变,所以适宜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癌模型建立[1]1.3.3 裸鼠因先天缺乏胸腺, T细胞免疫功能接近于零,所以人体肿瘤异种移植时无排斥反应,移植后肿瘤仍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形态、免疫学特点、特有的染色体组型以及对抗肿瘤药的原有敏感性。
因裸鼠培育条件低,无毛,易于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状态,且通过接种方式、部位的选择可达到较满意的转移效果,因此目前多选择裸鼠进行人胃癌细胞异体移值。
[2]2建模方法的选择2.1 诱发型胃癌动物模型2.1.1 致癌化合物诱导建立的胃癌动物模型:亚硝基化合物是目前公认的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胃对它的转化失活能力最差,经胃粘膜吸收渗透至胃幽门部和胃底黏膜后,通过直接破坏胃组织细胞DNA,而诱发胃癌,具有特异性和较强的致癌力。
另外日本最早报道应用N-甲基-N′- 硝基-N-亚硝基胍喂养Wistar 雄性大鼠可以成功直接诱发大鼠胃腺癌。
通常使用单一诱导的实验持续时间长,癌变率也较低,其成瘤率受到给药方式、持续刺激时间长短、致癌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使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更加有效,目前多采用多种致癌因素联合诱导。
如应用硝酸、醋酸、乙醇、胆汁等或于幽门环处埋置金属弹簧造成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部分切除术等能损伤胃黏膜的理化刺激致溃疡后再结合N2甲基2N′2 硝基2N2亚硝基胍攻击大鼠,使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更好地作用。
2.1.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致胃癌的动物模型:1998 年第一例幽门螺旋杆菌株感染蒙古沙土鼠诱发胃癌成功,首次在实验动物上直接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发生有关。
[3]幽门螺旋杆菌是各种慢性胃病的重要病因,人或动物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发生急慢性炎症,损伤胃壁上皮细胞,最后使胃细胞突变,导致胃癌。
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已基本上取得共识,但仍有许多环节机制不明,其相关动物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单独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法主要缺点是诱发胃癌周期长,所以目前国内外多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等致癌剂与幽门螺旋杆菌共同作用建立模型。
2.2 移植建立的胃癌动物模型:2.2.1按照移植组织的来源可以分为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将诱发胃癌小鼠的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悬液移植到同品系小鼠体内为同种移植,将人类胃癌组织或者是人类胃癌细胞系移植到小鼠体内为异种移植。
目前两种移植方式均有报道,但是成瘤率不是特别理想,随着裸鼠等免疫缺陷小鼠的应用,成瘤率得到明显提高。
2.2.2按照移植的部位可以分为异位移植和原位移植,异位移植采取的方法有小鼠背部、腋下部的皮下接种以及腹腔注射。
其操作简单、肿瘤位置表浅便于观察记录大小的改变,且建模周期短,故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胃癌动物模型。
但是这种方式改变了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自然属性,使实验结果与人类肿瘤细胞移植生长和转移的自然过程不够吻合,且由于局部纤维组织的包裹较少发生远处转移。
[4]原位移植即将肿瘤细胞或组织块直接移植到鼠的胃壁上,这种方式建立的胃癌模型最符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自然属性,并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证实肿瘤种植的恶解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有重要影响。
[5]原位移植的方式有胃癌细胞系胃壁下注射、组织块胃壁缝挂法、胃壁缝制粘膜小囊包埋法、胃壁生物胶粘合法。
2.2.2.1日本学者Furukawa等最早尝试将完整组织块原位缝挂裸鼠胃壁比肿瘤细胞悬液原位移植裸鼠胃壁后转移率高,[6]汪芳裕等在裸鼠胃壁缝制粘膜小囊包埋肿瘤组织块,这种模型肝脏转移率、腹水形成率较高,[7]但是传统的完整组织块模型无论是缝挂法还是胃囊法又存在许多造模时的实际困难和弊端,如造模时间长、缝针时出血量较多、死亡率较高等,从而导致造模成功率相对不高。
2.2.2.2为最大程度的减小鼠造模过程中的创伤、简化造模程序、缩短造模时间,提高成瘤率,降低鼠的死亡率,国内陈亚琳等报道用生物胶将瘤组织块粘贴于裸鼠胃壁,简便易行,能完整地重现胃癌的临床转移过程,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有价值的胃癌转移模型。
[8]3选用的移植物3.1 肿瘤细胞系悬液:目前的胃癌肿瘤细胞系均为人的胃癌组织经原代培养得来,能够稳定传代并具有各异的生物学性状,因此其与人胃癌组织具有较大的同源性,但是在若干次的传代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异,与人胃癌组织又有一些生物学行为的差别。
细胞悬液可以直接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细胞,也可以将癌组织研磨、酶消化取得。
采用细胞悬液造模无论原位还是异位,其操作都较组织块简便,但也有其弊端,细胞悬液缺乏一定的组织结构,需要严格控制悬液的细胞浓度,且细胞表面的一些抗原、受体经酶等作用后会发生缺失,影响其与移植部位局部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3.2肿瘤组织块:可以取自小鼠自发或异位移植后成功生长的肿瘤,也可以取自胃癌患者手术标本或胃镜等检查手段的活检组织。
经去除坏死组织、漂洗、滤纸吸干等处理后置于缓冲液中剪成1-2mm大小的微小组织块,再接种于小鼠体内。
与细胞悬液相比组织块保持了癌组织的完整结构,原位移植成功率、转移率等较癌细胞悬液高,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无论采用缝挂法、胃粘膜小囊法还是生物胶粘帖法都不能避免胃壁的损伤和出血,小鼠体积小,微小的出血量都会严重影响动物模型的存活时间、生存率,从而影响成瘤率。
4常用的胃癌动物模型4.1应用诱导剂建立动物模型:诱导剂多采用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以及N-甲基-N′- 硝基-N-亚硝基胍等目前已明确致癌作用的化合物。
诱导方法有口服法、灌胃法和胃黏膜挂线法等。
目前多用口服法,即将药物掺入饲料或饮用水中让动物自由服用。
此法操作简便,排除了对胃的某些非特异性损伤,模型与人胃癌的自然发生机制相似,但饮用剂量难以精确掌握。
此模型与临床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更为接近,周期短,癌发率较高,但动物的病死率升高是其缺点[9]4.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建立模型:人工导致小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小鼠发生急慢性胃炎,损伤胃壁上皮细胞,最后使胃细胞突变,导致胃癌。
单独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法主要缺点是诱发胃癌周期长,所以目前国内外多用N2甲基2N′2 硝基2N2亚硝基胍等致癌剂与幽门螺旋杆菌共同作用建立模型。
4.3利用细胞株建立动物模型:移植物采用癌细胞悬液,主要方法为皮下接种、腹腔注射和原位种植[10]。
其中皮下接种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肿瘤表浅、便于观察且潜伏期短,常被应用于胃癌的动物模型建立[11]。
但由于裸鼠的饲养条件、种植肿瘤细胞的数量及状态等影响因素,成瘤率不是很高,有时种植瘤形成后很快就发生出血及坏死。
而原位种植则特异性高、定位准确、成瘤率高,但操作困难。
所以在必要时可以同用3种方法来实现模型的建立。
4.3.1利用动物自发瘤建立瘤株许多动物皆可自发产生肿瘤,其中小鼠自发瘤在组织学和来源方面与人类肿瘤有相似之处,应用较多,按具体需要利用自发瘤移植于同种系动物可得到移植性肿瘤[12]。
4.3.2免疫缺陷动物的移植模型将人类肿瘤组织或细胞直接接种于裸鼠进行免疫遗传研究方法逐渐成熟,此方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①癌细胞悬液皮下接种。
本法适用于成活率高的移植瘤接种实验。
接种部位以腋窝和鼠蹊部为佳,特别是腋窝皮肤松弛能使肿瘤长得较大,宿主寿命也较长。
但这种方式改变了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自然属性使实验结果与人类肿瘤细胞移植生长和转移的自然过程不够吻合,且较少发生远处转移[4] 。
②癌细胞悬液原位接种。
在所有的植入途径中,原位移植最易发生类似人类肿瘤的转移过程,因此而形成人类癌转移模型的原位移植技术,即用癌细胞悬液种植于裸鼠胃壁而成[5]。
如陶凯雄等[13]用Walker2256 (肉瘤)细胞株接种于纯系Wistar大鼠胃壁,成功地复制出种植性胃癌模型,并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证实肿瘤种植的解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有重要影响。
该模型仍不能达到理想的肿瘤移植转移模型标准,如原位成瘤率和转移率尚不能令人满意。
可能是肿瘤细胞经酶消化处理后,细胞表面结构遭破坏,发生了变化,导致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自然属性改变,影响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
③完整瘤组织块原位接种,又称转移鼠模型,它既有原位移植的优点,又保持癌组织的完整结构,所以原位移植成功率、转移率、荷瘤鼠中位生存期等指标皆优于前二者,能更好地模拟临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具体方法是将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或者腹腔接种反复传代后,以组织块为材料,将其移植到手术制备的裸鼠胃黏膜小囊中。
该模型胃癌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后期出现血行转移,最能代表胃癌的浸润转移特点,可作为人胃癌实验研究的理想工具。
4.3.3免疫正常动物的移植模型裸鼠因价格等因素尚难推广,人们致力研究免疫正常动物体内移植人类肿瘤模型。
该模型可用于研究胃癌腹膜转移机制、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效果,缺点是免疫功能影响成瘤率,故只适应于实验周期较短的实验。
4.4应用转基因法建立动物模型转基因胃癌模型是直接将调控胃癌的相关基因转染到动物胚胎中而形成肿瘤,如转染了腺病毒12Ela /Elb的大鼠,在扁平上皮和圆柱形上皮的结合点附近形成了类似人胃癌[14];用癌胚抗原促进剂SV40T抗原经转基因构建的胃癌小鼠, 癌肿位于幽门部, 传代成瘤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