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一、熟悉考点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和记叙文的顺序及其作用题型
现在,你闭止眼睛,试着爬上音符并骑到它背上去,它将带你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我闭上眼睛,非常细心地听起来。
我真的骑上了竖琴的音符,一直跨进了清晨。
这一觉睡得真香!④父亲是个古板的人,整天只知道工作,他没有演奏过乐器,甚至连一个音符也不识,但他喜爱音乐。
他有时会坐在日光里,用那台古老的留声机摇出轻音乐来,但几分钟后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一天,我问他音乐停止后他做什么。
“噢,”父亲回答,同时把双手放在胸前,“当真正的音乐开始时,我在听自己的歌。
”我不太明白,疑惑地看着他。
“宇宙间的一切都有音乐,”父亲说,“音乐存在于季节变换中,存在于你心脏的搏动里,存在于快乐和痛苦中。
不要抵制它,要顺其自然,使它成为它自己的乐章。
⑤不久,我就听到了自己的乐章。
我在一所聋哑学校任教,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点耳聋的莎莉失去了学习听力的信心。
一天,当我和她一起练习听音乐时,我想起了父亲在日光室里说的那些话。
“莎莉,”我说,“我要把音乐关掉,但我希望你继续听。
”她有些不解。
“我不是要你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
当你的心叭响起音乐时,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听到美妙的乐曲。
”此后,我和莎莉姆天都先听一段音乐,然后关闭录音机,双手抱拳放在胸前地,来倾听自己心中的歌。
她非常喜欢!从此,在操场上,我总能见到她把双手放在胸前,闭着眼睛,头高高仰起,她的脸像阳光一样闪着光。
我知道她在听那支心中的歌。
不久,她真的能听了,甚至还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了。
⑥后来,父亲教我的歌也帮我渡过了难关。
记得那是个严冬之夜,我的儿户保罗因车祸生命垂危。
抢救室外,我内心的恐惧不断涌起,整个人快要崩溃了。
忽然,我脑海中闪现出多年前父亲第一次教我听歌的情景。
我冷静下来,开始用心聆听,原来听到的抢救室记录器付出的呼呼声慢慢地变成了大提琴的音调,又慢慢地变成了微弱的短笛声.我闭上眼睛,爬上乱会套短笛之音的含脊背直到黎明。
保罗得救了——我的歌和他一起获得了生命。
⑦几天前,我突然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一下子倒在床上,眼前一片黑暗。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一、熟悉考点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专题复习一、知识点讲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掌握主要内容,还要掌握中心思想。
分析中心思想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这项内容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在历年中考的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占分比例很大,而且命题者一般又都是围绕阅读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
所以只有把握了文章中心,才能纲举目张,熟练应对。
因此,阅读得分率的高低取决于能否正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的中心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是文章的灵魂。
一般讲,概括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分析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文章题目鲜明,扼要地反映了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的意义》;有的文章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命题,如《白杨礼赞》。
阅读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揣摩,分析文章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中心就把握了。
【典型例题解析1】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美】拉凡·斯蒂恩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
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
在这期间,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那是在圣诞节前,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
这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
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
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
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
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楼走到小男孩身边,望着他那微笑着的眼睛以及脸颊上深陷的两个漂亮酒窝,和蔼地问小男孩想买什么。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概括(共41张PPT)精选全文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分)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中考-高考; 学校; 我; 中考失利; 努力学习; 高考成功
整合:我在中考失利后,继续努力学习,最终高考成功 为梦想拼尽全力
标 题 扩 展
• 题目扩展法
标题+补足其他要素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可以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 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
⑧大力在路上看见有人拿了好几个口罩,便心怀侥幸上前询问:“口罩卖吗?多钱一个?”“多少钱我也不 卖。”那人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⑨大力从报道上看到,一位著名作家接受采访后,得到的报酬是20个口罩。大力暗暗佩服这位作家的高明。 大力想,要是我,我也会选择口罩。现在,我要是送礼,啥也不送,就送口罩。
⑩大力从微信上得知,政府在一心堂药店设了点,可以免费领取口罩。大力起了大早,可是一到一心堂,队 伍已排到街上。长长的、弯弯曲曲的队伍井然有序,整个队伍就大力不戴口單,显得很另类。大力时不时地 踮起脚跟往前张望,担心排到自己时口罩没了。他不安的举动惹得排在前面的人不时回头看他,虽然口罩遮 住了表情,但眼神里流露出别样的意思。大力有点儿恼火,心里说:“哼,看什么看,我又不插队。”看了好几 次后,那人说话了:“兄弟,你怎么不戴口罩呢?”“没有口罩我戴什么戴?”大力没好声气,可那个人一点儿 也不生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新口罩:“戴上,注意做好防护。”大力愣住了,这话虽平常,但在大力心里却掀 起狂涛巨浪,隔着口罩,他看不清那人的脸,却感觉是那样的亲近。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考点解读概括主要内容是对新课标规定的“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目标的考查,该考点是记叙文阅读中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考查考生对记叙文“写了什么人,叙述什么事”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命题形式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根据文意,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4.概括或补全故事情节。
▲解题思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六要素”综合法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表述: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
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某些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3.文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晴”,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
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我们可以借助文题来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读懂文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把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4.段意合并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段落,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段落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可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5.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1
前提测评
• 苍蝇发现自己模样很像蜜蜂,十 分高兴,打算冒充蜜蜂去花丛里欺骗 花的感情、盗取花蜜。可是它在花丛 里飞来飞去不知飞了几个来回,却不 见有一朵花向它绽放笑脸,他十分不 解,转头问蜜蜂到底原因何在?蜜蜂 笑着回答说:“你只是外形像我,事 实上并不是我!因此,即使是一辈子 蹲在花丛里,花也不会把你当成我!”
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抓住这一段过渡句,可以看出上下文中连着作者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雅态和依依 惜别的深情以及后来对三味书屋生活反衬的一面,因此主旨就把握了。
☆绝大多数文章中心在尾段中体现。结尾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但它与全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着密 切的联系。一篇文章的结尾常常直接点出文章主题,有时是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所以应该高度重 视。如《枣核》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强调民族感情不因国籍的改变而改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向 心性和凝聚力,点明了中心思想。
时间 10年前 ② 下午4点
情节 ①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③
结果 “我”活了下来 “我”读完大学 ④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1.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 的理解和感悟。(6分)
真题答案
19①老夫妇同意将女儿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 ②10年来③老夫妇以来寄生活 费给“我”④我”给老人夫妇挂上项链
先生》,作者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 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 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 生的思念与崇敬。
解题妙招之
• ⑥从关键语句入手
• 文中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 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记叙文中的议 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 “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旨概括练习题
主旨概括练习题主旨概括练习题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是指要求读者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中心思想。
这类题目常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包括中小学的语文、英语考试以及各类学术论文的写作中。
主旨概括题的目的是考察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将其概括为一个简明扼要的句子或短语。
为了提高我们的主旨概括能力,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旨概括题的类型和解题技巧。
首先,一种常见的主旨概括题是要求读者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散文或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的主要段落,理解作者的意图,并将其概括为一个简洁明了的句子。
例如,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作者可能会强调人类应该对环境负责,我们可以概括为“保护环境责任重大”。
其次,另一种常见的主旨概括题是要求读者归纳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辩论性的文章或观点类文章中。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的各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将其概括为一个简洁明了的句子。
例如,一篇关于动物权益的文章,作者可能会主张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的权益,我们可以概括为“尊重动物权益”。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主旨概括题是要求读者归纳出文章的主要论点。
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学术论文或科技文章中。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的论述部分,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并将其概括为一个简洁明了的句子。
例如,一篇关于新能源的文章,作者可能会论证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可以概括为“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在回答主旨概括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抓住关键信息。
其次,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最后,要将其概括为一个简洁明了的句子或短语。
通过不断练习主旨概括题,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中考语文材料概括题答题技巧及练习
中考语文材料概括题答题技巧及练习专题讲义材料概括从考查的角度来看,单则材料的归纳概括题主要的题型有以下四种:(一)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二)对语言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三)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
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1、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整体感知)2、抓住文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1)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2)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4)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5)注意比喻、象征等手法,体会其中的隐含信息。
(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
(4分)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
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要点: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
将可疑币与真币对照,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着色等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
真币明显、自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
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真币一元以上,有凹印技术。
可用手指反复触摸币面、主要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无凹凸感。
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
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脆,假币则声音闷。
真币水印是造币过程中的一环,假币系仿造后再将水印盖上去,只印在币面表层。
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有立体感,层次、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
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为打击假币嚣张气焰,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
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付技法指点]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责编:薛燕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概括文章的主题(PDF)-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带答案)
概括文章的主题xxx考点解读任何一个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总是企图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认识或情感通过写人、叙事、状物的方式告诉给读者,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作品的主题。
主题又称主旨、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和统帅。
作为读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应能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
概括文章主题最基本的要求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做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
01 典型例题请概括梁衡《壶口瀑布》(部编版八下)的主题。
答:这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进而由赞美黄河,到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部编版八下)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这篇游记在叙述和描写中,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对丽江的感情,有久久的渴望,更有由衷的赞美——赞美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赞美美丽的古城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更赞美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
02 答题模板题型:概括文章的主题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主题 = 文章的内容 + 表现的思想 + 抒发的感情03 实战演练奶奶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
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
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髫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
“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
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
”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
专题 概括文章内容、主旨(学生版)-七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考点解读及模拟演练
01 记叙文阅读- 概括文章内容、主旨考题形式例:①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②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③根据提示,概括补充相关情节。
④从全文看,主人公身上发生了哪些事?请分条概括。
⑤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⑥文中××人物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示例填空。
答题模式(1)文题扩展法此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文章,如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
因为其题目本身往往就是主要内容的核心部分,我们围绕题目的扩充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注意:以人名命名的文章,主要寻找“做了什么事”;以物命名的文章,主要看“怎么样”;以地点或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主要找“发生了什么事”。
答题模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2)简单概括法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谁+干了什么;简单的叙述主要内容: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主旨总结法本文记叙了…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歌颂、赞美、讽刺、揭露、批判、反映)了…的思想(性格、形象、精神),抒发了作者…感情。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一)一串钥匙王爽郁闷!平时随身携带在腰间的一串钥匙失踪了。
这几年单位常常有公出任务,差不多每年我都出去一两次,出去一次至少要一个月。
这次回来,单位接站的车直接送我回家,领导还让司机转告我,先在家休息一周。
可我在家休息了两天就觉得没意思,想去单位看看。
早饭后刚要走,我习惯性地默念了一下出门前的顺口溜-钥匙手机钱卡烟,水电煤气关没关。
一件一件地过目时,发现没有带上钥匙,回身去找却没有找到。
回想这次出差正值夏季,临出发时我想,大热天的就“轻装简从”吧,不常用的东西都放在家里,于是摘下了那串长年挂在腰间的钥匙,放在家里。
不知道这是优点还是毛病,我习惯把认为重要的东西放到比较稳妥的地方。
现在看来,这串钥匙肯定被我放在一个过于稳妥的地方了,稳妥得连自己都找不到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2考点2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解析版
散文阅读过关测试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一)贫困户郑俊甫①去年年初的时候,单位在扶贫驻点村开展了一项“一对一帮扶”活动。
我接到了任务,帮扶对象是一个女孩。
②女孩从小父母就不在了,她是跟着姑妈长大的。
女孩很懂事,也知道用功,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学医。
③女孩的扶贫项目很简单,我只需要帮她准备资料,申请扶助资金就可以了。
但是领导不这么认为,领导觉得扶贫不单单是物质上的,精神层面的也很重要。
于是,我加了女孩的微信。
女孩很腼腆,很内向,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她才同意每天晚上八点以后,跟我在微信上聊聊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而发上一条朋友圈,算是给过去的一天画上一个句号。
④女孩的朋友圈和她的生活一样,清汤寡水,每次都是两张图,一句话,图片的拍摄地点大都是在教室或者图书馆。
作为主角的女孩,短发、圆脸,一身非黑即白的运动装,眼睛永远盯着书本,像是书本上藏着她所有的远方和希望。
⑤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
学生嘛,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家也许都这样吧。
久了,又觉得不解,大学的生活难道不是斑斓多彩、摇曳多姿的吗?为什么要把日子过成素描的样子?⑥那天,我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每天都是这样学习到很晚吗?”她“嗯”一声,又在微信里发出一个摇头的表情包,说:“也不是,有时候……嗯……也跟同学出去玩儿。
”⑦“可我从来没见你在微信里发过。
下次跟同学一起出去的时候,也发个朋友圈好吗?”我提醒道。
⑧女孩不吭声儿,半天,才小心地回了一个字:“嗯。
”像是躲在街角,怕被人撞见的一只猫咪。
⑨可是一连几天,我还是在朋友圈里见到她清心寡欲、静坐读书的样子。
困在我的朋友们发布的关于一顿美食、一场电影、一件华服抑或一段诗与远方的旅行的动态中间,她的朋友圈动态像是闯进鹤群的一只小鸡,格格不入。
⑩我觉得有必要跟她认真谈一谈了,这样压抑的生活,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的。
于是,我就问了,很郑重很严肃地问了。
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快乐,也是生活的调料和颜料啊!⑪女孩又一次沉吟良久,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我是贫困户,我花的钱都是助学金和扶贫资金,怎么可以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行?那不是太不懂事了吗?”⑫原来如此。
中考阅读指导:第一讲准确理解概括主旨--初中语文.doc
中考阅读指导:第一讲准确理解概括主旨一、阅读辅导考点:感知并能概括文章(段)内容知识要点:准确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概括文章(段)的主题。
考试说明:1、能判断对文章(段)内容的概括正确为否。
2、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段)的中心。
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能结合自已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主题谈一点体会。
考点例析:(一)、阅读下列散文,然后结合本考点的考试说明答题。
%1她在自己的牛活中积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1那是一种细细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
%1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
她想用死来结果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1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
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述有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1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她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活的可贵。
%1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冇自己。
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积下的茧。
%1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來,云隙间的阳光刺激著她的眼晴。
新的空气,像清新的洒,使她陶醉。
%1她简直要跳起來了。
%1她简肓要飞起来了。
%1一伸腰,果然飞起來了。
原來,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两片多粉的翅膀。
(11)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结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⑵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來。
1、选出符合本文第一至笫三自然段内容的一个成语()A. 自作自受B.作茧自缚C.自讨苦吃D.垂死挣扎2、请从文中找出两句既能体现主题,又富含哲理的话来。
3、联系本文的主题,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实例,谈一•点休会,50字左右。
(二)、阅读下列议论文段,然后答题。
马克思的这段名言早已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名师释疑答题点1知识要点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2、思维拓展2.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
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样板题解析看看以前怎么考的名师诠释[考题1]读下列文章后做题。
①瑞士是个富国。
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
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子不动手,要精练技术。
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②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
之后,约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
另有16%的学生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
约有70%左右的学生进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③瑞士大专学府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立大学、两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
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
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可以挑选。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④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
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
瑞士国富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
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写法,在第①自然段中可抓住一个关键句,“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把此句浓缩,可得该段的要点。
第②~③段具体说明了瑞士学生(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情况。
第④段总结了瑞士国富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分不开。
综合以上各段内容,该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瑞士教育使国家富强。
如果抓关键句,第1段中画线部分可归纳为文章的中心。
[答案]“瑞士教育富国”或“瑞士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1)看标题。
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
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
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
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1)看标题。
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2)抓中心句(关键句)。
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也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
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大自然警号长鸣》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这样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3综合创新6.格式法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
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1)文学作品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2)议论文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3)科技文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考题2]枫叶馒头①一踏上濑户内海宫岛的码头,便看到很大的广告牌,推销馒头。
果然,到岛上一逛,发现到处有馒头卖,而那馒头是有馅的,并且多为枫叶形状,原来号称“日本三景”之一的宫岛,除了景色秀丽、古迹密集,还有两大特产:一种是勺子;馒头则是岛上的另一特产。
②人们到名胜地,总要买些传统工艺品留作纪念,也总要买些当地的传统食品品尝。
我不能也不想免俗,在宫岛买了把写有“家内安全”字样的勺子,也买了枫叶馒头就着碧绿的日本煎茶细细咀嚼。
③暮色将至,畅游后赶到码头,等候下一班渡船,好回广岛市的旅店。
这时正有一大群日本中学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也等渡船。
我一路都遇到秋游的日本师生。
这一大群秋游待归的中学生,个个丰衣足食的模样,有的甚至显得营养过剩,胖得憨憨的。
他们的手里无一例外,都提着装枫叶馒头的纸兜,显然他们是遵照家长的嘱咐购买的。
我坐在长椅上等船,发现他们买的几乎都是岛上最有名的“鸟之屋”的枫叶馒头。
该商家的纸兜质地厚实,外面印刷着淡雅而温馨的图案徽识。
那种跟书包一样大的纸兜,起码能装进五扁盒馒头。
枫叶馒头售价不菲,“鸟之屋”的馒头作为名店名品,价格更其昂贵,但这些中学生的购买力竞都很高,个个似乎都是“只求快乐,遑论价格”的气派。
④可是,忽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装馒头袋子映入我的眼中。
那不是“鸟之屋”的大纸兜,是个小塑料袋,袋子里只有一盒枫叶馒头,我注意观察,提这小塑料袋的是一个男孩,他前后的同学有的似在跟他开玩笑,有的更用自身那堂皇的大纸兜,去碰撞他寒酸的小塑料袋。
确实,他是买得太少了,而且,还有可能是限于购买力,买的只是非名店的产品。
⑤眼前这个细节,使我意识到日本社会仍存在着贫富差异。
这个男孩的家境,想必还相当艰难,他的家长只能给他这样一份钱,来买回这一小盒枫叶馒头。
我再仔细端详,这男孩个头不算太矮,却相当瘦,当然并不是赢弱,他挺直腰板,显得倒还精壮。
对于同学们的揶揄,他似乎毫无回应,然而他的下巴微撅着,嘴唇抿成一条缝,而离我眼睛最近的那提塑料袋的手,筋脉凸起,仿佛所负的重物并不是一盒馒头,而是一种暗誓……⑥宫岛之旅,枫叶馒头的忆念,最后竞胶着在一个只买了一盒馒头提回家的男孩剪影上,这真是意外的缘份。
⑦枫叶馒头的味道会慢慢忘却的吧,而从那男孩勾连出的思绪。
却可能历久弥深。
对文章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揭露了日本社会贫富差异的社会现象。
B.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学生的怜惜之情。
c.在人生低谷或困境时要自尊自信。
D.由枫叶馒头领悟到人生哲理。
(江苏无锡市题)[解析]c项正确。
解答该题要抓住重点语段第⑤⑥⑦段,特别是第⑤段中作者对小男孩的刻画;相当瘦,并不赢弱,挺直腰板,倒还精壮。
特别是对他神情、态度的刻画:对同学的揶揄,毫无回应,然而“下巴微撅着,嘴唇抿成一条缝,手筋脉凸起,仿佛所负重物并不是一盒馒头,而是一种暗誓”。
由此刻画,可归纳出家境寒酸的男孩,在困境中的自信、自尊、自强。
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能力题型设计[预测1]早晨醒来,睁开眼首先要看的便是窗前书桌上的一瓶插花。
瓶是极普通的花瓶,花是极平常的菜花——在河边的菜畦上随处可见,俗名“豆腐花”。
之所以摘这种花供养,是因为这黄灿灿的酷似向日葵缩小的圆脸,总是朝着太阳微笑。
它使我想起了凡高,想起他那些生前没被人注意、而死后却被开天价拍卖的向日葵——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表现了阳光下向日葵的生命力——一朵朵花儿,都是不幸的画家那一颗颗热爱生命、向往光明的心啊!当目光落在花上,金黄色便携着温暖的晨曦,携着凡高和他的向日葵一块雀跃在我心里.于是不禁说:今天又是希望的一天,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热爱它,使它充实、快乐,使它对明天又充满信心。
(1)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2)用“~”划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预测2]他这个30岁的县长一上任,爸爸的好友县保险局长吴明就派人送来新车,还说请县长试用。
唉.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为什么也搞起这一套呢?他琢磨着,推着这辆新自行车,来到吴局长简朴的小住房。
推开门,吴局长神秘地问道:“新县长同志,有何贵干?”“我……把车送还给你,吴伯伯,你这是搞什么名堂?”吴伯伯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好,好,等会儿再送去。
”他疑惑不解。
“是这样,有人托我给你爸买车,我没理会。
你爸登记了两年才买了这辆车。
我嘛,出了个歪点子,派人送去试试你,我们才好安全退休。
你要不把车送过来,我们老头就放心不下了,哈哈……”吴局长边说边走到床边,开怀朗笑,就势高枕而卧。
他恍然大悟,也发出爽朗的笑声……(1)文中有三处写吴局长的“清正”,请摘出有关语句。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2)“他恍然大悟”是“悟”出了__________(3)本文通过记叙新县长还车的经过,赞扬了老干部清正和——崇高的品质,也表现了新干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觉性。
[预测3]①果树的枝头上,已经挂满了累累的硕果,伴它成长的秋叶枯黄了,它请求离去。
②硕果不忍,树枝挽留。
③“我该让出自己的位置给未来的新芽啦”,秋叶一往深情地说,“果实挂满枝头,事业正在繁衍,我怎么能恋占高枝?”——但我不会离开果树的事业,只不过换换岗位而已④秋叶终于飘落了下来,它把自己揉进了护根的泥土,默默地给果树输送着营养……①“伴它成长的秋叶枯黄了”中的“它”指__________;“它请求离去”中的“它”指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