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介绍分解

合集下载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机械设备,它们在现代社会的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军事应用等。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官”,它们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供机器人系统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光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声学传感器可以用于声音识别和定位,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物体的重量和压力,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环境温度。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从而更好地执行任务。

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它负责对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

控制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执行器等,软件则包括控制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决策算法等。

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通过算法计算出机器人应该采取的行动,然后将指令发送给执行器,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动作。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机器人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三、执行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肌肉”,它们负责执行控制系统下达的指令,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机、液压缸、气动缸等。

电机是最常用的执行器,它可以通过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器人的关节和轮子运动。

液压缸和气动缸则通过液压或气压驱动活塞运动,实现机器人的抓取、举起等动作。

执行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速度、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在机器人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任务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智慧”,它使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决策过程,实现更加复杂和智能的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它们可以让机器人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和总结规律,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和决策。

移动机器人概述与关键技术

移动机器人概述与关键技术

移动机器人概述与关键技术移动机器人是指能够自主进行移动和执行任务的自主机器人系统。

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自主导航和感知,并完成特定的任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概述移动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一、移动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移动机器人是指能够自主进行移动和执行任务的机器人系统。

它们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计算设备来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和执行动作。

移动机器人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在不同的环境中自主导航,包括室内、室外、水下、太空等。

同时,移动机器人通常具有和人类相似的运动能力,可以行走、爬行、飞行等。

二、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在移动机器人的实现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关键技术。

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几个关键技术。

1. 感知与导航技术移动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环境、定位自身位置并规划路径。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地图构建、自主定位和路径规划。

2. 运动控制技术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实现其移动能力的基础。

通过控制执行器(如电机、液压缸等),机器人能够实现行走、转动、爬行等各种动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移动机器人,需要采用不同的运动控制算法和方法。

3. 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是为了提高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效率。

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机器人可以理解人类的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响应。

这种交互方式可以使移动机器人更加灵活、高效地完成任务。

4. 任务规划与执行技术移动机器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如巡逻、清扫、运输等,需要进行任务规划和执行。

任务规划是指根据机器人的能力和环境要求,将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可执行的子任务,并确定执行的顺序和策略。

任务执行是指机器人按照规划的策略和路径,执行各个子任务,实现整个任务的完成。

5. 自主决策与学习技术移动机器人需要具备自主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做出相应的决策。

机器人说课稿13篇

机器人说课稿13篇

机器人说课稿机器人说课稿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器人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机器人说课稿1目标:1.复习10的分解2.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含义3.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准备: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过程:一、谈话引出今天,王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如何来拼搭机器人,你们可以帮我一下吗?不过拼搭机器人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与人共同合作,在拼搭机器人之前,我们还需要学许多本领,每学到一种本领就贴上一个标记。

二、寻找合作伙伴讲解游戏方法教师出示数字卡10,根据自己胸饰上的数字去寻找合作伙伴,要求合起来是10。

例:2和8,3和7。

三、智拼泡沫板(2人合作)教师讲解玩法(5以内加法)根据泡沫板上图片的意义找出相应的式题拼起来四、智力大冲浪(4人合作)讲解:根据底板上图片的意义找出相应的式题。

(5以内减法)五、巧拼机器人(4人合作)讲解:"机器人"材料,由头,身体,两只手,两条腿组成。

拼接时,按头部上的数字找出相应的有算式图形,拼成机器人,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对。

《巧拼机器人》说课设计意图:近段时间来,我班的孩子们对拼图很感兴趣,这源自于主题活动"爱我中华"中的拼中国地图而来。

我想何不把数学活动体现在拼图中呢?让孩子们在玩中得到知识可能比较容易接受。

于是,我就设计了《巧拼机器人》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纲要》中指出:游戏时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基本。

我们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为玩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愉快的活动,在玩中既能满足幼儿对周围现实世界探索与认识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说教数学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手段,设置游戏场景,提供游戏材料,采用游戏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了解,掌握知识。

简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简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简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机器人是指能够执行一系列任务或指令的自动化设备,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具有特定的名称和作用。

下面是对机器人各部分的简要描述:1.机器人结构:机器人结构是机器人的基本框架,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

机器人结构的作用是提供支撑和保护机器人的其他部分,同时也决定了机器人的外观和形状。

机器人结构还包括关节和链条等机械连接部件,用于实现机器人各部分的协调运动。

2.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

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和测量周围环境的各种参数,如距离、温度、湿度等,为机器人执行任务提供必要的信息。

3.机器人执行机构:机器人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动作执行部分,用于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常见的机器人执行机构包括电动机、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这些执行机构能够通过控制机器人关节的运动,实现机器人在空间中的各种动作,如抓取、举起、运输等。

4.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负责对机器人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和控制,使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任务执行指令。

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由控制器和传感器接口组成,用于接收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和发送执行机构的控制信号。

软件部分主要由控制算法和编程语言组成,用于处理和分析传感器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5.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用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指令输入。

常见的人机交互界面包括触摸屏、语音识别、虚拟现实、手势识别等。

人机交互界面使得人类能够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与机器人进行交互,有效地控制和操作机器人。

6.电源和能源管理系统:机器人需要能量来支持其运行和执行任务,因此电源和能源管理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源系统提供机器人所需的电能,能源管理系统用于对机器人的能源进行管理和优化。

这样可以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续航能力。

机器人正反解方法概述

机器人正反解方法概述

机器人正反解方法概述引言 机器人运动学是机器人学的基础,是描述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个关节及末端执行器的变化情况。

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机器人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

机器人正运动学是已知机器人的连杆参数和各个关节变量,求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而机器人逆运动学恰好相反,是已知其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变量。

因此,求解机器人位置正反解的方法成为机器人设计中重要的内容。

机器人逆运动学比正运动学问题复杂得多,并且随着机器人自由度的增加,对于逆运动学问题的求解会越来越复杂。

由于机器人逆解的准确性以及求解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实时控制,因此国内外研究机器人逆解的求解算法比较多。

自有机器人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目前已经有大量专门的或者通用的位置正反解求解方法问世,如求解正解问题的广泛应用的D-H(Denavit 和Harenberg)分析方法.求解反解的方法大致分为解析法和数值法.具体除了Paul 等人提出的反变换法,Lee 和Ziegler 提出的几何法和Pieper 解法等,还有旋量理论法,神经网络方法和CAD /CAE 集成软件仿真图形分析法等.本文的宗旨就是对这些方法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内容以及他们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一. 位置正解求解方法机器人是由多个关节组成的, 各关节之间的相对平移和旋转齐次变换可以用矩阵 A 表如果用 A1表示第 1个连杆在基系的位置和姿态矩阵, A2表示第 2个连杆相对第 1个连杆的位置和姿态矩阵, 根据坐标系位姿相对变换规则, 第 2个连杆相对基系的位置和姿[ 1]:T2= A1A2依此类推, 则可以得出第 n 个连杆相对基系的位置和姿态矩阵:Tn= A1A2A3A4A5A6An 以著名的斯坦福机器人为例[ 3], 该机器人手臂有6 个关节和 6个杆件, 首先建立各关节坐标系之间的齐次变换矩阵 An, 根据运动学方程式计算规则得T6= A1A2A3A4A5A6= [nx Ox ny Oy ax Pxay Py nz Oz 00az Pz01] 其中:{nx= c1[ c2( c4c5c6- s4s6) - s2s5c6] - s1( s4c5c6+ c4s6)ny= s1[ c2( c4c5c6- s4s6) - s2s5c6] - c1( s4c5c6+ c4s6)nz= - s2( c4c5c6- s4s6) - c2s5c6此种方法适应范围广泛,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正确率高,因此得到了较高的应用,是通用的正解求解方法。

第7章-ABB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实训全文编辑修改

第7章-ABB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实训全文编辑修改

说明 分布式I/O模块 8位数字量输出\8位数字量输入\2位模拟量输出
分布式I/O模块 16位数字量输出\16位数字量输入
分布式I/O模块 8位数字量输出\8位数字量输入(带继电器)
分布式I/O模块 4位模拟量输出\4位模拟量输入
输送机跟踪单元
7.1.5 机器人通讯
以DSQC651为例。DSQC651提供8个数字输入信号、8个数字输出信号和2个模 拟输出信号的处理。
7.2.3 实训平台实验
实验要求:根据需要,用机器人配合快换磨头工具,对指定工件 进行打磨。
7.2.3 实训平台实验
循迹实验 实验要求:利用标定TCP模块头的针尖循迹轨迹板上的平面矩形、平面圆形、 平面曲线、平面三角形、立体矩形和立体圆形等轨迹。
7.2.3 实训平台实验
流水线实验 实验要求:通过夹爪工具夹取立库中的空料盒,放入定位模块。机器人输出 推料及流水线动作信号,待物料到位后进行视觉拍摄并将数据发送给机器人,通 过吸盘工具准确抓取物料并放入定位模块中的空料盒。通过快换夹爪工具夹取定 位模块中的料盒(已放入物料),放入立库中的空位中。
工件坐标系可由用户自行建立。当机器人选择工件坐标系{A}时,机器人沿 着X轴的运动方向是沿着工件坐标系{A}的X轴方向。若选择工件坐标系{B},则机 器人沿着工件坐标系{B}的X轴方向运动。
7.1.4 建立工件坐标系
ABB机器人的工件坐标系采用3点法,用户分别记录X1,X2和Y1,Z轴方向由 右手坐标系确定。
单轴运动是每一个轴可以单独运动,所以在一些特别的场合使用单轴运动来 操作会很方便。这些特别的场合包括机器人超出移动范围(机械限位、软件限位) 的回调、粗定位、以及大幅度的移动等。
7.1.3 手动操作

探索者机器人说明书(配套教材)

探索者机器人说明书(配套教材)

第一章探索者教学机器人简介探索者教学机器人是具有感知功能、判断决策功能和动作执行功能的智能型机器人,它的出现,不仅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载体,也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理论和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式实验实习平台。

通过这个载体和平台,可以学习和了解机械、电子、电机、传感器、单片机、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并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完成各种应用实验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将对探索者教学机器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

1.1探索者教学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探索者教学机器人由控制主板、液晶显示器、底盘、阁架、电机系统、电池以及各种传感器组成。

机器设计成圆盘形,层叠式。

由各个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组成的机电系统,采用开放式接口,交互式语言驱动,各部分可分解组合。

机械电子的开放式接口让使用者可在原有控制板的基础上扩展机械接口,安装多个直流电机和伺服电机。

通过EXPBUS总线扩展卡,还可方便地扩展控制板的功能,如增加超声测距卡、传感器扩展卡、电机扩展卡,I/0扩展卡及通用扩展卡等。

使机器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智能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强大。

下面通过探索者教学机器人图例(图1-1),一一介绍机器人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1、底盘、阁架用于承载联结机器的各种机械及电子装置,用户可根据功能扩展的需要设置多层阁架,如图1-2所示。

2、控制主板探索者控制主板采用了基于MC68HC11的扩展系统结构,以较少的外围芯片获得了丰富的硬件功能,其编程采用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交互式C语言(简称ROBOIC),是机器人发烧友不可多得的、性价比极好的控制主板。

探索者控制主板采用合理开放的布局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拆装性、易操作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为用户提供了极其方便的硬件操作空间和安全简易的扩展接口配置,其布局如图1-3所示。

(1)LCD插座:探索者配备了一个16x2的液晶显示模块,将其正确插入该插座,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显示2行16字符的文本信息,是探索者与操作者的交互界面之一;(2)伺服直流电机口3:探索者控制主板上扩展了四个直流伺服接口,编号为0~3,具备PWM (脉宽调制)功能,可以用于各种直流驱动装置,如直流马达、继电器等执行机构,旁边的红色和绿色用于指示方向;(3)伺服直流电机口2:同伺服直流电机口3;(4)伺服直流电机口1:同伺服直流电机口3;(5)伺服直流电机口0:同伺服直流电机口3;(6)移动轮电机1:探索者教学机器人左右各装备了一个直流驱动马达,分别对应于WHEEL0和WHEEL1两个五芯插座,是探索者的主要移动机构,安装时应注意左右对应关系;图1—1探索者教学机器人整机图从 动 轮电 池图1—2探索者教学机器人拓展图(7)移动轮电机0:同移动轮电机1;(8)电源插座:电池组上电源线连接在此处,连接时应注意电池极性;(9)充电插座:探索者配备的12伏500毫安充电器上的同轴插头插入此插座可以对连接在机器人上的8*1.2伏串联电池组进行充电;(10)充电指示:黄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探索者是否处于正常充电状态,若快速充电跳线插座短路,则该指示灯不亮;(11)扩展电源插座:给探索者扩展的直流电机口0~3和驱动轮电机驱动口0~1提供附加的电源,电源极性请见板上的标注,附加电源的规格为5~7节1.5伏干电池或7~8节1.2伏串联充电电池,但一般要求等效电压等于或略高于连接于(8)的电池电压;(12)电源开关:用于打开和关闭探索者;(13)电源指示:绿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探索者是否处于工作状态;(14)电压低指示:红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灯亮时,表示电源电压太低;(15)功能按钮:该按钮占用通用数字输入口7,在用户程序中可以获得该按钮的状态,另外,该按钮与复位按钮联合使用可以使控制板进入特殊启动模式,从而能够进行操作系统的装入;(16)复位按钮:按下此按钮使控制板复位,当与功能按钮联合使用可以使控制板进入特殊启动模式,从而可以进行操作系统的装入,具体做法是先按下功能按钮并保持,然后按一下复位按钮;(17)通用数字口0-6、8-9:通用数字输入口,从左至右编号为0到6和8-9;(18)通用模拟口7-4:通用模拟输入口,从左至右编号为7到4;(19)通讯指示:黄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灯闪烁时,表示控制板正与PC机进行通讯;图1-3探索者教学机器人控制主板布局及接口示意图(20)串行通讯插座:RS232串行通讯接口;(21)麦克风:用于采集声音信号,占用通用模拟接口2;(22)红外调节1:用于调节红外发射管1的发射强度;(23)红外发送1:红外发射管1插座,该插座具有电源极性,用户在拆装时需注意方向;(24)红外接收:红外接受头插座;(25)红外发送0:红外发射管0插座,该插座具有电源极性,用户在拆装时需注意方向;(26)红外调节0:用于调节红外发射管0的发射强度;(27)光敏传感器1:预设的光敏电阻插座1,与右边的光敏传感器对应,也可以作为通用模拟输入口使用,编号为1;(28)光敏传感器0:预设的光敏电阻插座0,与左边的光敏传感器对应,也可以作为通用模拟输入口使用,编号为0;(29)扩展接口:该扩展接口插座与LCD插座一起构成了探索者的扩展总线;(30)红外频率调节:用于调节红外振荡电路的频率,使其位于38KHz左右;(31)快速充电:若需对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应将该跳线座短路;(32)蜂鸣器:可以在用户程序的控制下产生不同频率的声响。

otc焊接机器人讲义完结版分解

otc焊接机器人讲义完结版分解

宁波技师学院船舶系焊接机器人讲义宁波技师学院船舶系李旭明夏琦男焊接机器人讲义目录1.基本操作。

12.常用术语。

63.T/P 键及操作面板的认识。

10 4.常数菜单的学习。

17 5.实例操作。

79 1)平位平面图形的编程2)平焊直道加摇动的焊接3)平角焊缝的焊接4)空间复杂地点的编程基本操作基本操作进行示教进入示教模式(操作面板)(T/P )投入运行准备选择手动坐标系选择手动速度以手动移动机器人选择程序记录步骤挪动命令应用命令输入参数记录 END选择步骤插入步骤挪动命令应用命令输入参数删除步骤覆盖步骤只修正移动命令的地点进行确认选择行进退后检查的速度进行行进退后检查排除输入等候排除焊接完成等候进行速度OVERRIDE以手动方式使输出信号ON/OFF进行自动运行进入再生模式设定运行模式设定启动选择、程序选择启动停止断开运行准备小诀要大方便可用屏幕编写进行任何修正为程序取名字从名字一览表选择程序删除程序复制程序显示监察器在监察器间挪动关闭监察器常用术语坐标标准以机器人的正面为基准,其前后为X 坐标,左右为Y 坐标,上下为 Z 坐标的正交坐标。

正确称为机器人坐标或机械坐标。

此坐标成为直线内插动作或移位(SHIFT)动作等的计算基准。

坐标变换标准比方把离线示教( OFF-LINE TEACHING)编制的作业程序下载于实质的机器人的情况,机器人与工件的相对地点会有变化(包括移位、旋转、倾斜)时,将作业结束程序的地点加以校订的功能。

程序变换功能中之一种。

工具坐标标准以工具为基准的坐标系。

一定依照实质装上的工具形状、方向加以设定。

依据工具的安装面(凸缘面:FLANGE面)到工具前端的长度与角度加以定义。

用户坐标标准不是机器人固有的坐标,是将外头设备的设置状态加以合并设定的坐标系。

一设定章很简单示教精度标准机器人虽会正确再生所示教的地点,但依场所,也有不须正确决定地点的地方。

依据什么程度的精度来动作,由精确度( ACCURACY)的数值来指定。

RoboMaste机器人大纲

RoboMaste机器人大纲

发. 射端:
发射端主要是由驱动电机、波箱以及活塞 发射机构三个部分组成
1.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是活塞发射机构的动力来 源,通过齿轮组减速后驱动活塞发射机构运行
2.波箱: 波箱也叫做变速箱由三个特殊的齿轮和
一个防反转棘爪组成。它能够将电机的转速改 变为适用于活塞发射机构的速度。同时通过半
弹 管
驱拨拨 动弹棘 电盘轮




外 轮
线夹角成45°。在轮毂的轮缘上斜向分布着许多小轮子,即辊子。 圈




⻨克纳姆轮分解图


⻨轮辊子设计
辊子:
在轮毂的轮缘上斜向分布着许多小轮子,即辊子。故轮子可以横 向滑移。辊子是一种没有动力的小辊子,小辊子的母线很特殊, 当轮子绕着固定的轮心轴转动时,各个小滚子的包络线为一个圆, 所以该轮能够连续地向前滚动。由四个这种轮加以组合,可以使 机构实现全方位移动功能。
前移
每一个麦轮都会有纵向和横向两个力 如果我们想前移就必须使纵向方向的 力保持向前(电机正转),横向分力相 互抵消,纵向分力形成合力,驱动麦 轮平台向前运动(其他方向同理)
右移
后移 左转
左移 右转
底盘形状设计:
麦轮一般是四个一组使用,两个左旋轮,两个右旋轮。 左旋轮和右旋轮呈手性对称 。安装方式有多种,一般 我们采用常见的安装方式:O-长方形,所以就确定整 个躯体为长方形
玩出名堂
机甲大师 S1 源自享誉全球的机器人教育竞技平台 ——RoboMaster 机甲大师赛,
秉承寓教于乐的设计理念,是 DJI 大疆创新首款教育机器人。 你将为它打造独门绝技,在挑战对手的过程中收获知识, 超越自我,玩出名堂!

OTC焊接机器人基本操作说明

OTC焊接机器人基本操作说明

06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装置使用说明
防护门和光栅
在操作机器人时,确保防护门关 闭且光栅无遮挡。这些装置旨在
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安全警示标识
遵循所有贴在机器人或其周边设备 上的安全警示标识。这些标识提供 了关于潜在危险和如何避免它们的 重要信息。
急停按钮
熟悉急停按钮的位置,以便在紧急 情况下迅速按下,停止机器人的所 有运动。
如果发生任何紧急情况, 如人员受伤或设备故障, 立即按下急停按钮以停止 机器人。
撤离危险区域
在按下急停按钮后,迅速 撤离危险区域,并确保其 他人员也这样做。
报告事故
立即向上级或安全部门报 告事故,并提供详细的事 故描述和任何可用的证据。
THANK YOU
OTC焊接机器人采用专用的编程 语言,具有直观易懂的语法结构,
方便用户进行编程操作。
编程语言支持多种指令,包括运 动控制、IO控制、焊接参数设置
等,可实现复杂的焊接任务。
指令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配 置选项,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
行个性化设置。
程序编写方法与技巧
程序编写前需充分了解焊接工艺要求 和机器人性能参数,确保程序的正确 性和可行性。
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利用仿真软件对程序进行模拟 运行,检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和焊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试运行,观 察机器人的实际表现,及时调
整程序中的不合理之处。
对于复杂的焊接任务,可采用 分步调试的方法,逐步验证每 个步骤的正确性,提高调试效
率。
05
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内容及方法
急停按钮
02
在紧急情况下切断机器人电源,确保安全。

机器人资料

机器人资料

机器人机械结构指其机体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也是机器人的支承基础和执行机构。

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特点:在直角坐标空间内解耦,空间轨迹易于求解;易于实现高定位精度;当具有相同的工作空间时,本体所占空间体积较大。

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特点:在圆柱坐标空间内解耦;能够伸入型腔式空间;相同工作空间,本体所占空间体积比直角坐标式要小;直线驱动部分密封、防尘较难。

极坐标机器人:结构特点:所占空间体积小,机构紧凑;往往需要将极坐标转化成我们习惯的直角坐标,轨迹求解较难;直线驱动同样存在密封、防尘问题。

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结构特点:机构紧凑,动作灵活,工作空间大;能绕过基座周围的一些障碍物;适合电机驱动,关节密封、防尘比较容易水平多关节机器人(SCARA ):结构特点:作业空间与占地面积比很大,使用起来方便,沿升降方向刚性好,尤其适合平面装配作业。

1、三相异步电动机:220V2、单相交流电动机:220V3、直流电动机:24V 调速:变频器调速器舵机主要是由外壳、电路板、无核心马达、齿轮与位置检测器所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由接收机发出讯号给舵机,经由电路板上的IC判断转动方向,再驱动无核心马达开始转动,透过减速齿轮将动力传至摆臂,同时由位置检测器送回讯号,判断是否已经到达定位。

直线电机是把电能直接转化为直线机械运动能量的装置。

电机是一种执行装置,是执行器的一种。

蜗轮蜗杆减速器:发热磨损---润滑减速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蜗杆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高,但加工会更加困难。

若要求自锁,应选择单头。

行星减速器:当太阳轮旋转时,带动行星齿轮旋转,由于齿圈被固定,所以行星齿轮除作自转外,还将绕中心旋转轴线作行星运动-低速公转运动,通过行星轮轴,将行星齿轮的低速公转运动传至输出轴,这样便完成了减速运动。

谐波减速器:由谐波发生器(椭圆形凸轮及薄壁轴承)、柔轮(在柔性材料上切制齿形)以及与它们啮合的钢轮构成的传动机构。

谐波减速器原理:柔轮的齿数比钢轮的齿数少两个齿。

人工智能的外在形象——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外在形象——机器人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外在形象——机器人机器人的英语单词是“robot”,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Karel Capek)1920年所写的一个名为《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科幻剧本当中。

“robot”来源于捷克语“robota”,这个捷克语词的意思是指重复乏味的工作。

顾名思义,机器人的出现就是用来代替人类劳动者,执行那些需要高度精确性,同时又具有重复性的工作任务。

它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即创造出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或人造人,以便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各种工作。

第一节从工业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尽管直到三十多年前,“机器人”才作为专有名词加以引用,然而机器人的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已存在三千多年了。

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就流传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歌舞机器人(艺伎)的故事。

作为第一批自动化动物之一的能够飞翔的木鸟是在公元前400年到359年间制成的。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造了一个守围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

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书籍中,描写过一个具有类似机器人角色的机械化剧院,这些角色能够在宫廷仪式上进行舞蹈和队列表演。

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张衡发明的指南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雏形。

人类历史进入了近代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工业和科学革命,随着各种自动机器、动力机和动力系统的问世,机器人开始由幻想时期转入自动机械时期,许多机械式控制的机器人,主要是各种精巧的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应运而生。

公元1768——1774年间,瑞士钟表匠德罗斯父子三人,设计制造出三个像真人一样大小的机器人——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

它们是由凸轮控制和弹簧驱动的自动机器,至今还作为国宝保存在瑞士纳切特尔市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内。

同时,还有德国梅林制造的巨型泥塑偶人“巨龙戈雷姆”,日本物理学家细川半藏设计的各自动机械图形,法国杰夸特设计的机械式可编程序织造机等。

第06讲--RoboCup机器人

第06讲--RoboCup机器人
国内球队:
5
特点: 高实时、高动态 集中式和分布式控制相混合
难点: 运动建模与规划 图象识别 智能决策和推理
6
4.9m x 3.4m
5 vs 5 全自动的比赛
高尔夫球
7
camera
视觉系统 图像识别
决策系统
赛场
Robot
Robot
Robot
Robot
Robot
无线通信
小型组足球机器人系统
8
机器人车体子系统 视觉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
AS5040
磁体安装在电机轴上,AS5040靠近电机安装。AS5040具有 PWM输出功能,通过对PWM脉冲计数,既可以确定电机的 转动速度。
28
磁体 电机
安装示意图
AS5040
29
陀螺仪:
测量出机器人的瞬时转动角速 度,修正因驱动轮打滑和机械 精度造成的角速度误差,从而 提高机器人控制的精度。
第六讲 RoboCup机器人
RoboCup比赛简介 小型组机器人介绍 中型组机器人介绍 类人组机器人介绍
2
研究背景:多机协作
Multi-Agent System
分布式控制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目的: 促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的发展.
Robocup的作用
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对人工智能的考验, 以体育竞赛为载体的高科技对抗,培
养信息、自动化领域科技人才的重要 手段, 展示高科技水平的生动窗口和促进科 技成果实用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3
RoboCup涉及到的研究领域: 智能机器人系统,多智能体系统,实时模式识别与行为系统 ,智能体结构设计,实时规划和推理,基于网络的三维图形 交互,传感器技术。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大全,看完秒懂!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大全,看完秒懂!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大全,看完秒懂!1.主体主体机械即机座和实行机构,包括大臂、小臂、腕部和手部,构成的多自由度的机械系统。

有的机器人另有行走机构。

工业机器人有6个自由度乃至更多腕部通常有1~3个活动自由度。

2.驱动系统工业机器人的驱动系统,按动力源分为液压,气动和电动三大类。

依据需求也可由这三种范例组合并复合式的驱动系统。

或者通过同步带、轮系、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来间接驱动。

驱动系统有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实行机构发生相应的动作,这三类根本驱动系统的各有特点,现在主流的是电动驱动系统。

由于低惯量,大转矩交、直流伺服电机及其配套的伺服驱动器(交换变频器、直流脉冲宽度调制器)的普遍接纳。

这类系统不需能量转换,运用方便,控制灵敏。

大多数电机后面需安装精细的传动机构:减速器。

其齿运用齿轮的速率转换器,将电机的反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反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装置,从而降低转速,添加转矩,当负载较大时,一味提升伺服电机的功率是很不划算的,能够在适宜的速率范畴内通过减速器来进步输出扭矩。

伺服电机在低频运转下容易发热和出现低频振动,长时间和重复性的工作不利于确保其准确性、牢靠地运转。

精细减速电机的存在使伺服电机在一个适宜的速率下运转,加强机器体刚性的同时输出更大的力矩。

如今主流的减速器有两种: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3.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用和功能的主要要素。

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实行机构收回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便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活动范围、姿势和轨迹、动作的时间等。

具有编程简单、软件菜单操纵、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操纵提示和运用方便等特点。

控制器系统是机器人的中心,外国有关公司对我国实验紧密封闭。

连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开展,微处置器的功能越来越高,而价钱则越来越便宜,现在市集上曾经出现了1-2美金的32位微处置器。

高性价比的微处置器为机器人控制器带来了新的开展机会,使开辟低本钱、高功能的机器人控制器成为可能。

简述机器人主要操作流程

简述机器人主要操作流程

简述机器人主要操作流程机器人是一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工程原理设计制造的智能装置,能够执行各种任务。

机器人的操作流程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所遵循的步骤和规则。

下面将以简述的形式介绍机器人主要操作流程。

1. 获取任务:机器人首先需要从外部接收任务,可以通过人工输入、传感器感知、网络接收等方式获取任务。

任务可以是指令、指导或者特定条件下的行动。

2. 任务解析:机器人在获取任务后,需要对任务进行解析。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语义理解、语法分析和任务目标分解等操作。

通过解析任务,机器人能够理解任务的要求和目标。

3. 路径规划:一旦任务被解析,机器人需要确定执行任务所需的路径。

路径规划是指机器人根据任务目标和环境条件,确定最优路径或者避开障碍物的路径。

路径规划可以使用各种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等。

4. 动作执行:机器人按照路径规划结果进行动作执行。

动作执行包括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动作执行和操作执行等。

例如,机器人可以通过控制轮子或者关节的转动来实现移动、抓取、操纵等动作。

5. 感知反馈: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机器人需要不断感知环境和自身状态。

机器人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力传感器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

感知反馈可以用于调整路径规划、调整动作执行方式,或者作为后续决策的依据。

6. 任务完成判断: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判断任务是否完成。

任务完成判断可以基于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环境信息的变化以及机器人自身的状态等。

一旦任务完成,机器人可以进入下一个任务的执行。

7. 异常处理: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机器人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例如障碍物阻挡、传感器故障等。

机器人需要具备异常处理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绕过障碍物、重启传感器等。

8. 任务记录与反馈: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可以记录任务执行的过程和结果。

任务记录可以用于后续的任务分析和优化。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像等方式向外界反馈任务执行的情况和结果。

3.1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3.1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柔顺装配技术
机器人进行精密作业,被装配零件大小不 一致,工件的定位夹具或机器人定位精度不满 足要求,装配困难,需要柔顺装配技术 主动柔顺装配:利用传感器测量反馈,边校正 边装配,价格贵,速度慢 被动柔顺装配:有机械柔顺环节,价格低,结 构简单,速度快,但轴孔间隙不能太小
3.3机器人臂部设计
3、专用的末端操作器与换接器
如:在通用机器人上安装焊枪成为焊接机器人;
在通用机器人上安装拧螺母机成为装配机器人;
不用的手部对手腕的要求不一样,需要换接器
换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分别装在手腕和手部上
4、仿人机器人手
能进行复杂作业,如装配、维修、操作设备等 ♣柔性手:可对不同外形物体抓取,物体受力均匀
3.重量要轻 为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要尽量减小臂 部运动部分的重量,以减小整个手臂对回转轴 的转动惯量。 4.运动要平稳、定位精度要高 由于臂部运动速度越高,惯性力引起的定 位前的冲击也就越大,运动既不平稳,定位精 度也不高。因此,除了臂部设计上要力求结构 紧凑、重量轻外,同时要采用一定形式的缓冲 措施。
2.回转与俯仰机身 机器人手臂的俯仰运动,一般采用活塞油(气)缸 与连杆机构来实现的。手臂俯仰运动用的活塞缸位于 手臂的下方,其活塞杆和手臂用铰链连接,缸体采用 尾部耳环或中部销轴等方式与立柱连接,图所示。此 外还有采用无杆活塞缸驱动齿条齿轮或四连杆机构实 现手臂的俯仰运动。
机器人机身和臂部的配臵形式(4种)
一、手部的典型结构
1. 夹钳类
2. 吸附类
3. 专用操作器 4. 仿人机器人手部
1、夹钳类
① 夹钳式:常用结构
包括手指、传动机构、驱动装臵、支架
手指:两指、多指; 指端形状:V形、平面、尖指、特形指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构成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构成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构成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现在广泛应用的焊接机器人都属于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示教再现。

示教也称导引,即由用户导引机器人,一步步按实际任务操作一遍,机器人在导引过程中自动记忆示教的每个动作的位置、姿态、运动参数\工艺参数等,并自动生成一个连续执行全部操作的程序。

完成示教后,只需给机器人一个启动命令,机器人将精确地按示教动作,一步步完成全部操作。

这就是示教与再现。

实现上述功能的主要工作原理,简述如下:(1) 机器人的系统结构一台通用的工业机器人,按其功能划分,一般由 3 个相互关连的部分组成:机械手总成、控制器、示教系统,如图 1 所示。

机械手总成是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它由驱动器、传动机构、机器人臂、关节、末端操作器、以及内部传感器等组成。

它的任务是精确地保证末端操作器所要求的位置,姿态和实现其运动。

图 1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控制器是机器人的神经中枢。

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一些专用电路构成,其软件包括控制器系统软件、机器人专用语言、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软件、机器人控制软件、机器人自诊断、白保护功能软件等,它处理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和控制其全部动作。

示教系统是机器人与人的交互接口,在示教过程中它将控制机器人的全部动作,并将其全部信息送入控制器的存储器中,它实质上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终端。

(2) 机器人手臂运动学机器人的机械臂是由数个刚性杆体由旋转或移动的关节串连而成,是一个开环关节链,开链的一端固接在基座上,另一端是自由的,安装着末端操作器 ( 如焊枪 ) ,在机器人操作时,机器人手臂前端的末端操作器必须与被加工工件处于相适应的位置和姿态,而这些位置和姿态是由若干个臂关节的运动所合成的。

因此,机器人运动控制中,必须要知道机械臂各关节变量空间和末端操作器的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一台机器人机械臂几何结构确定后,其运动学模型即可确定,这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

机器人的任务拆解 算法

机器人的任务拆解 算法

机器人的任务拆解算法机器人的任务拆解算法:从规划到执行引言: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然而,机器人要完成一个任务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算法来实现。

其中,任务拆解算法在机器人的工作流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围绕任务拆解算法展开,详细介绍其在机器人任务执行中的流程和应用。

第一部分:任务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任务拆解算法是机器人任务执行的核心算法之一。

它的主要目标是将一个大型任务拆分为一系列小的、可执行的子任务,以便机器人能够逐个完成它们。

这些子任务的拆解是基于不同的因素进行的,包括任务的目标、所需资源、机器人的能力等。

在任务拆解算法中,有两个关键的概念:任务分解和任务规划。

任务分解是将大型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的子任务的过程。

这些子任务可以是一系列具体的操作,也可以是更高层次的任务,依赖于机器人的特定应用场景。

任务分解过程需要明确每个子任务的目标和执行顺序,以确保整个任务的顺利执行。

任务分解的核心原则是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许多简单的、易于实现的子任务。

任务规划是确定每个子任务的执行方式和步骤的过程。

在任务规划中,机器人需要考虑其当前的环境和状态,以及任务的要求和约束。

任务规划需要将每个子任务细化为一系列的执行步骤,并保证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执行。

通常,任务规划需要使用各种规划算法来帮助机器人生成最优的执行路径和策略。

第二部分:任务拆解算法的流程任务拆解算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步骤:任务分解、任务规划和任务执行。

1. 任务分解:首先,机器人需要将大型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的子任务。

这可以通过将任务分解为更具体和可执行的操作来实现。

例如,如果机器人的任务是清扫房间,那么它可以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寻找脏点、移动到脏点、清扫脏点等子任务。

任务分解的目标是将任务拆分为一系列简单、具体且可执行的子任务。

2. 任务规划:一旦机器人将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子任务,它需要为每个子任务生成一个执行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个型号HIT-Ⅱ为12 个自由度, 该机器人髋关节和腿 部结构采用了平行四边形结构. 第三个型号HIT-Ⅲ为12 个自由度, 踝关节采用两电机交叉 结构, 同时实现两个自由度, 腿部结构采用了圆筒形结构. HIT-Ⅲ 实现了静态步行和动态步行, 能够完成前/ 后行、侧行、转弯、 上下台阶及上斜坡等动作. 2) 国防科技大学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在1989年研制 成功了一台双足行走机器人, 这台机器人具有10 个自由度, 能完成静态步行、动态步行. 经过10年攻关,国防科技大 学于2001年12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仿人机器人——“现 行者”,实现了机器人技术的重大突破。“先行者”有人 一样的身躯、头颅、眼睛、双臂和双足,有一定的语言功 能,可以动态步行。
仿人机器人研究与发展
2013年6月17日
主要内容
一.国外仿人机器人的研究概况 二.国内仿人机器人的研究概况 三.仿人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四.仿人机器人的应用
五.仿人机器人的展望
“机器人”一词的由 来
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里洛·奇别克在其科幻剧本 《罗萨姆万能机器人制造公司》(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首次使用了ROBOT这个名词,意思是“人造的 人”。现在已被人们作为机器人的专用名词。
第一部分 国外仿人机器人的研究概况
仿人机器人的研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研究工作进 展十分迅速,如今已成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之一。 1)1968年,美国R.Smosher(通用电气公司)试制一台叫 “Rig”的操纵型双足步行机器人机械,从而揭开仿人机 器人研制的序幕。 2)1968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在日本首先展 开了双足机器人的研制工作。 1969年研制出WAP-1(Waseda Auicmatic Pedipulator)平面 自由度步行机,采用人造橡胶肌肉为关节,通过肌肉收缩 牵引关节转动而迈步,具有六个自由度,但稳定性不高。 1971年,加藤实验室研制出WL-5双足步行机器人,采用 液压驱动,具有11个自由度,可以实现固定步幅、速度的 景泰步行。
机器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它涉 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微电子工 程学、计算机工程学、控制工程学、信 息传感工程学、声学工程学、仿生学以 及人工智能工程学等多门尖端学科。仿 人机器人是机器人学的一个分支。
仿人机器人与轮式、履带式机器 人相比的优点
1)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能 方便的上下台阶以及通过不平整、不规则或较窄的路面 ,移动盲区小; 2)能耗很小。该机器人具有独立的能源装置,同时, 机器人力学计算表明,足式机器人的能耗通常低于轮式 、履带式机器人; 3)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由于行走系统占地面积小, 从而活动范围大,为其机械手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4)其科研促进机器人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双足 行走是生物界难度最高的不行动作,其步行性能是其他 步行结构无法比拟的,从而推动机器人学的研究及发展 。
4)日本本田公司从1986年至今推出了P系列1、2、3型 机器人,着重于设计一般家用机器人。P3和ASIMO的 推出,将仿人机器人的研制推上新台阶,使仿人机器人 的研制和生产走上实用化、工程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P1
P2
P3
图3
5)法国BIP2000计划是由法国de Mecanique des Soloder s de Poitiers 实验室和INRIA 机构共同开发的 一种具有15 个自由度的双足步行机器人,其目的就是 建立一整套具有适应未知条件行走的双足机器人系统, 他们将此项目分为INRIA、LAG-CN RS、LMSCNRS 和LMP-CNRS 4 个组, 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 ( 如INRIA 主要完成系统实时控制的理论及实际的 研究, 研究极限环和稳定性以及行走在斜坡上的研究; LAG-CNRS 研究上双足机器人系统的建模和优化控制; LMS 负责机械结构的设计; LMP 主要研究运动生理学 方面以便为此计划提供数据). 为了使控制系统设计 简化, 他们采用了复杂系统控制中广泛被采用的分层 递解控制结构.
第二部分 国内仿人机器人的研究概况
国内起步较晚,1985年以来,相继有几所高校进行了 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以哈尔滨工业大 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最为典型 1)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85 年开始研制双足步行机器人, 基于控制理论曾经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 63”计划 的支持, 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三个型号的研制工作: 第一个型号HIT -Ⅰ为10 个自由度, 重100kg,高1. 2m, 关节由直流伺服电极驱动, 属静态步行.
3)日本机械学院的S.Kajita等针对一台具有4台前向驱 动电机且完全安装在机器人上的五连杆平面型双足步行 机器人Meltran I,研究其动态行走方法。为使机器人实 现稳定周期性动态行走,采用约束控制方法,剔除理想 线性倒立摆模型,同时提出机构轨道能量守恒概念,实 现在已知不平整地面下的稳定动态步行。 1996年,又在此基础上加载超声波视觉传感器以实现反 馈功能,Meltran II成功实现在位置路面上的动态行走。
图4 先行者
3)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也在近几年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 力, 进行智能仿人机器人的研制工作.
WABOT-1 图1
WABOT-2 图2
1973年,加藤等人在WL-5的基础上配置机械手及人工听 觉、视觉装置,组成自主式机器人WAROT-1。
1980年,推出WL-9 DR双足机器人,采用预先设计步行方 式的程序控制法,用步行运动分析及重复试验设计不太轨迹, 用以控制机器人步行运动,同时,采用以单脚支撑为静态,双 脚切换为动态的步行方案,实现固定步幅速度的准动态步行。 行走速度较之前有所提高。 1984年,研制采用踝关节力矩控制的WL-10RD双足机器人, 实现更为高速的平稳动态步行。 1986年,成功研制WL-12(R)步行机器人,通过躯体运动来 补偿下肢的任意运动,实现了平地动态步行,速度也由最初的 每步45s缩短至每步1.3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