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阶级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会教化的一个方面。
内容广泛。
主要任务:在统治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主流文化”)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
有阶级性(政治性),社会适应性,民族特色,整合特色,主体际性思想政治比较研究的基本态度:实事求是的了解;唯物辩证地评价;超越地批判、借鉴当代:1945~现在主要表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校:思想教育指导工作制约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具体说来,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各国经济现代化进程。
同时,当代科技革命,也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的发展背景、内容与理论指导)阶段一:(二战结束后~50年代末)配合恢复战后初期经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反美、反共两种意识形态壁垒分明。
阶段二:(60年代初~70年代末)资本主义国家经历快速增长时期,青少年反叛,不稳定。
(1967年,西德学生罢课。
)杜威教育价值理念,“价值澄清论”“道德发展阶段论”,教育目标过于一刀切,在于对每个青少年道德发展测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
后期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张扬个性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如何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阶段三:(80年代初~至今)社会背景:“传统回归”,保证完成政治经济上的复兴,重新提倡个人与社会并重的价值观念,倡导适用于资本主义需要的美德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
90年代后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以反思为主,面向21世纪,迎接竞争与挑战。
当代世界思政的特点和趋势:一、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一个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阶层、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是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思想理论依据。
从比较方法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8页
从比较方法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研究当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各国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和目标的变迁发展,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的制定以及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手段和措施,等等。
利用比较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往往能通过比较找到症结所在,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一、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作用。
1 国家开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一定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2 时代进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它不能代替和取消政治斗争、社会革命,是配合政治斗争的重要方面,是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此,各国政府在施政时,历来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统治、治理国家的作用。
3 社会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在学科构建和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
二、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1 横向比较法。
所谓横向比较,亦称区域比较法,是对同时并存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同一时期不同国度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中的异同。
在比较中了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加深对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和认识。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李望舒
!"
个中国儒学所独具的特征 % 。日本对西方文化的 吸收同样立足于与国情相结合。例如,日本在学 习、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拓展了现代德育内 容,提出了个性教育的思想,以鼓励学生张扬个 性,发挥独创性,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但日本 的个性教育与西方的个性教育有着根本的区 别,它以服从、服务于集团利益为根本目的,个 人价值的实现以集体价值的实现为前提。这些 正符合儒家教育的思想。这样,日本的个性教育 既含有尊重个人价值、尊重个性、培养独立自主 的现代意识的内容,又含有为了集体的利益而 自律、尽职尽责的教育内容。这种个性教育是典 型的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扩大和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许多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不同国家从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一)内容丰富,地位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和钟爱。
新加坡政府把它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之具有战略地位。
美国许多州的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
有的国家还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等机构,实行专人专做道德教育的有关工作。
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美国的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两个主旋律:一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二是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在新加坡,政府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
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这与韩国、德国十分相似。
(二)途径广阔,方法灵活。
第一,学校德育。
1.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专门设置了德育课。
英国中学的德育教材是《生命线》,很有特点。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摘要】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实践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尊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发展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这些特点启示我们,在教育改革中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的社会化水平,推动教育向全面发展转变。
为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动教育与就业、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参与意识、个体差异、教育改革、教育事业。
1. 引言1.1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质疑和探索,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2 探讨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在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和启示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包括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实践与参与意识的培养以及尊重个体差异与多样性。
这些特点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机会,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借鉴意义也体现在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包括要倡导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重视社会实践和参与意识的培养,以及尊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启示
隐蔽 性 教 育 是 相 对 于 学校 正 式 课 程 而言 的 . 国 思想 政 治 教 外 观 念 和道 德 行 为 发 生 了深 刻 的变 化 。世 界 各 国 都 非 常 重 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非 只有 社 会 主 义 国家 才 有 。思 想 政 治 教 育是 人 类 社 育 与 我 国共 产 党 人 有 着 明 显标 志 . 并 主要 由学 校 教 育包 括家 庭 教 育 立 会 普 遍 存 在 的历 现 象 .尽 管 现 代 西 方 国 家 在 名 义 上 没 有 思 想 和 社 会教 育 中 的隐 蔽 教 育 中 的 隐蔽 因素 构成 的一 个 开 放 的 、 体
的网 状 结构 的教 育 形 式 。 隐蔽 课 程 对 学 生 产 生潜 移 默 化 的 影 响 。 教 学 校 是 客 观存 在 的 . 是 在 表 达 方 式 上 更 加 隐 蔽 。其 中 , 些 还 是 值 如 师 生 关 系 、 师 对教 学 所 持 的 态度 、 校 提倡 的东 西 、 内 的舆 只 有 论 导 向 、 园 的 面貌 对 学生 思想 品 德 形 成 都 起 作 用 , 以 西 方 国 校 所 得我 们 借 鉴 和 学 习 的 当代 国外 思 想 政 治教 育方 法 的 特 点 家 称 之 为 “ 蔽 课 程 ” 日本极 其 重 视 隐 蔽课 程 的作 用 . 教 师 的 隐 对 f 高 度 重 视 弘扬 和 培 育 民族 精 神 一1 学历 、 表 、 仪 言谈 举 止 甚 至 容 貌都 有 规 定 ; 学 生 的 要 求 就更 加 严 对 把培 养 爱 国心 和 民族 自豪 感 作 为 首 要 目标 .强 化 公 民 的爱 格 美 国教 育 界 历 来 重 视 隐 蔽 课 程 对 于学 生思 想 品 德 成 长 的 作 国主 义 为 主要 目标 因此 . 多 国家 不 约 而 同地 把 对 “ 许 国家 意 识 ” 用 在 校 内生 活 中获 得 的 经验 才 能 帮 助 他 们更 好 地 适 应 社会 。 隐 的 宣 扬 与 灌 输 放在 爱 国 教 育 的 重 要 地 位 .并 以此 来 指 导 处 理 爱 蔽 性 教 育 方 式 的这 一 特 点 . 求 教 育 主要 应 精 心 地 研 究 和选 择 载 要 国与 民 族 、 教 的关 系 , 人 与社 会 的 关 系 。美 国通 过 爱 国教 育 体 . 心 地 组 织 和 设 计 活 动 , 受 教 育 者 在 积 极 参 与 中 , 体 力 宗 个 精 让 身 形 成 了强 烈 的 “ 利 坚 民族 意 识 ”新 加 坡 则 通过 实施 “ 会 认 同 行 、 冶情 操 。 美 : 社 陶 工 程 ” 开 展 “ 同价 值 观 ” , 共 大讨 论 。 显 然 , 家 意识 观 念 是 核 心 。 国 二 、 国外 的 思 想 政治 教 育 中得 出 的启 示 从 ( ) 鉴 别 国经 验 , 视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效 益 一 借 重 在 爱 国义 的 教 育 中 .各 个 国 家 之 间 的 民族 和 宗 教 问题 长 期 地 存 在 着 。英 国就 是 一 个宗 教 影 响深 远 的 基督 教 国家 。在 英 国 , 教 宗 重 视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国际 化趋 势提 醒 我 们 . 必 要 把 思想 政 务 教 育 是 学 校 教 育 的 一 门 必 修 课 程 据 英 国资 格 与 课 程 局 公 布 的 治教 育 提 高 到 战略 地 位 上 来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曾 因 片 面 追 求 高 科 造 家 宗 教 课 内容 是 :积 极 地 弘扬 真 理 、 正 、 所 有 人 的尊 重 以及 对 技而 忽视 青 年 人 的人 格 教 育 . 成 公 民道 德 败 坏 、 庭 崩 溃 等 社 “ 公 对 环 境 的保 护 等 价 值 观 。 ” 因此 . 宗 教 问题 上 进 行 的 民族 培 育 精 会 问题 . 在 现在 各 国 已采 用 不 同 的方 式 和 途 径来 提 高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效 益 。我 国 现代 化 比发 达 国家 晚 了近 一 百 年 . 们 已 没 有 时 间 我 神 . 方 国家 的 这 些做 法 还 是 值 得 我们 学 习的 西 重 演别 人 的 悲剧 。必 须 借 鉴 别 国 成 功 的 经 验 , 取 其 教训 , 强 汲 加 f 1 视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法 的学 科 化 研究 二 重 国外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之 所 以取 得 很 好 的效 果 . 和 他们 重 视 思 对社 会 成 员 特 别 是 对 年 轻一 代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并 注 重 对 教 育 由政 治拨 专 想 政 治 教 育 的学 科 化 研 究 有 关 . 们 教 学方 式 内 容 丰 富 . 测 量 效益 的研 究 。这 方 面我 们 可 以学 习 发达 国家 的 做 法 , 他 在 国 民 品格 的指 标 数 据 而 呈 现 负 向变 化 趋 势 .引 起美 国 社 会 的 震 款 资 助研 究 工 作 的 进行 惊 。于 是 . 唤 品 格教 育 日益 成 为 大众 的要 求 。美 国许 多 州 的大 呼 ( ) 立 多 样 化 的教 育 方 式 二 建 目前 , 国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方 式 主 要 是 以理 论 灌 输方 法 . 我 这 学 都 硬 性 规定 . 须拿 到政 治 科 目的 学分 才 能 拿 到 学 位 有 的国 必 家 还 专 门建 立 了 “ 会 道 德 委 员 会 ” 机 构 . 行 专 人 专 做 道 德 种 方 法 是 对 马 克思 主义 理论 、 想 品德 等课 程 的 被 动 讲 授 . 管 社 等 实 思 尽 教 育 的有 关 工 作 。 E本 、 国 、 加 坡 等 国 政府 . 出相 当数 量 的 现 在 已经 开 始 在 学 生 和 公 民 中开 展 了一 些 心 理 咨 询 、社 会 实 践 t 美 新 拨 但 需 专 款 . 助道 德 教 育 的 调查 和研 究 工 作 。德 国的 中小 学 要 求 培 养 等 活 动 , 广 度 和 深 度 仍 然 欠 缺 。 要 更 进 一 步 的加 强 。要 想 教 资 学生 “ 有 必 要 的 思 想 品 质 和 行 为 标 准 . 他 们 具 有 为 发 展 社 会 育 形 式 变 得 多 样 化 , 论 灌 输 不 能 丢 。 也 要 实 行 大 量 实 践 活 动 具 使 理 但 生活 、 发展科学技术的献 身精神” 。虽然各个理 论流派提供的方 以及 环 境 熏 陶 感染 教 育 , 而 实 现 显 性 教 育 与 隐 性 教 育 相 结 合 、 从 法 不 同 . 国德 育 多 样性 研 究 理论 大 多 数 是 来 自实 证 的研 究 . 美 是 校 园 教 育 与 社 会 教 育 等 多 种 形 式 来 实 施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充分 利 在 亲 临教 育 第 一线 的实 践 归 纳 基 础上 产 生 的 因此 . 论 与 实 践 用 现 代 高 科 技 的 教 学 手 段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服 务 .从 而 实 现 理 形 成 了 良性 的 互动 、 相促 进 互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方 式 的 科 学化 和现 代 化 。 过去 . 我们 在 正 面 教 育 上 ( ) 三 自我 教育 和理 论 性 相 结 合 花 了 很 多功 夫 . 般采 取 直 接 的 、 规 的 教育 方 法 、 输 与认 知 的 一 正 灌 当代 国外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十分 重 视 培 养 人 们 的 个 性 及 品德 教 育 方 法 . 定 程 度 上 存 在 教 育 内 容 的 先 进 性 与 教 育 手 段 、 法 一 方 发展 , 知能力的发展 , 认 以及 意 志 、 索 、 立 自由 精 神 和 平 衡 人 的相 对滞 后 性 问题 .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实 效 性 受 到影 响 而 西 方 探 独 使 际关 系 的协 作 态 度 的形 成 。 堂教 学 是 主 渠 道 。 国、 国 、 加 国家高校多采用 间接的 、 课 英 法 新 多渠道的 、 广泛的方法 , 注重使用潜在的 坡、 日本 等 国都 专 门设 置 了 德育 课 。英 国 中学 的德 育 教 材是 让 学 影 响 方 式 西 方 国家 高 校 有 “ 蔽课 程 ” 说 法 . 的就 是 道 德 教 隐 的 指 生讨 论 并 学 做 出判 断 。 日本 的道 德 课 教 学 方 法也 是 多 样 化 的 . 如 育 、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潜 移 默 化 方 法 。 思 讲 解 、 论 、 录像 、 剧 、 讨 看 演 唱歌 、 论 等 。在 美 国 , 没 有 专 设 道 辩 , 虽 f 强 化社 会 价 值 和 个 人价 值 相 结 合 的 价值 取 向 三1 德课 , 包 含 了许 多 德 育 课 程 的 科 目 。而 且 。 国很 注 意 在 专 业 但 美 在 当 今 世界 的思 想 政 治 教育 中 . 价值 取 向 已发 生 了 变化 。盛 教 学 中 渗 透德 育 。在 道 德 品格 教 育 中 , 师 只是 一 个 指 导 者 、 老 这 行 个 人 主 义 的西 方 却 开 始 强 调社 会 价 值 . 向来 以 集体 主义 为本 而 特 点在 西 方 道 德 教 育 中非 常 突 出 位 的东 方 文 化 传 统 也 开 始 关 注 个 人 价 值 ,社 会 ( 转 第 1 0页 ) 下 6
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启示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的来临,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尽管现代西方国家在名义上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但是作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手段,在西方国家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更加隐蔽.其中,有些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一)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培养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作为首要目标,强化公民的爱国主义为主要目标.因此,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把对“国家意识”的宣扬与灌输放在爱国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以此来指导处理爱国与民族、宗教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美国通过爱国教育形成了强烈的“美利坚民族意识”;新加坡则通过实施“社会认同工程",开展“共同价值观”大讨论。
显然,国家意识观念是核心。
在爱国义的教育中,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和宗教问题长期地存在着。
英国就是一个宗教影响深远的基督教国家.在英国,宗教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据英国资格与课程局公布的宗教课内容是:“积极地弘扬真理、公正、对所有人的尊重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等价值观。
”因此,在宗教问题上进行的民族培育精神,西方国家的这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科化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和他们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研究有关,他们教学方式内容丰富,在测量国民品格的指标数据而呈现负向变化趋势,引起美国社会的震惊。
于是,呼唤品格教育日益成为大众的要求。
美国许多州的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
有的国家还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等机构,实行专人专做道德教育的有关工作。
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 比较方向
“政治教育”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敏感词汇,因此国内外都鲜有专门提出以“政治教育”为研究目的的著作。
但事实上,对于政治教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其实早以涉及,只是没有明确提出,很多国家关于政治教育的研究始于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研究政治社会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界50、60年代。
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首次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论文--《政治水浒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1959年,海曼在《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英、意等国陆续出版了一大批相关著作,政治社会化和政治教育的研究开始走向国际化。
关于政治教育,从来都是避而不谈,十分隐晦,美国在1982—1987六年的时间里,政治行为方面的研究文章经统计只有寥寥几篇:在所统计的125期主要政治期刊中,过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只有14篇可以称作是论述政治教育问题的。
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的原因。
其一,政治科学研究的重心与兴趣转移。
其二,政治学研究的实证方法,侧重技术手段,忽视价值评价,因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出入和失真。
例如,早期对政治教育的研究认为,公民青少年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不强烈,也不定型,它对成年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
其三,这个阶段的研究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方面失衡。
在对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片中了公民的个人权利,忽略了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对公民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近年来,在国外发表和传播的关于政治教育的论著主要有:《社会化过程》(Bugenthal and Goodnow, 2000)、《美国应募入伍人员的军事态度》(Bachman, 2000)、《中学生的社区服务:公民疾患的医治?》(Niemi, 2000)、《服务学习与政治社会化》(Owen, 2000)、《性别角色社会化对福利政策形成的潜在影响》(Taylor, 2000)、《父母与同级群体的环境滴儿童道德推理发展的影响》(Walker, 2000)、《大众行动的个体根源:性别、平等与政治参与》(Burns, 2001)、《趋向于民享与民有的科学:运用发展科学促进公民社会》、(Learner, 2001)、《在政治差异分界线上促进沟通:大众传媒的作用》(Mutz, 2001)、《28个国家的公民与教育:14岁期间的公民支持与参与》(Torney—Purta, 2001)等。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10.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1-5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一1994
11.檀传宝.高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孙国瑞.德育科学方法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 13.李伯黍等.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式 [M].上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 1999 14.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师范高校出版,1999 15.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编.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高校出 社,1987 16.戴艳军.道德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7.张耀灿.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史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08,(12). 18.WilliamA.Galston:“Civic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s,Volume37,Issue02,Apr2004
3.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理论——最活跃的研究领 域
4.道德教育的模式——以实证研究为特色
(1)理性构筑模式 (2)价值澄清模式 (3)价值分析模式 (4)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5)道德符号理论模式 (6)体谅关系道德教育模式 (7)完善人格道德教育模式
参考书:
1.袁仲俘.今日美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 2.周光迅.大学教育综合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冯益谦.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社,2004 6.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7.查尔斯· 博哲斯(美)著,符鸿令、朱光骊译.美国思想渊源[M].太原:山 西人民出版社,1988 8.弗雷德· 赫钦格、格雷思· 赫钦格(美)著,汤新嵋译,美国教育的演进 [M].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出版,1984香港印刷 9.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及其当代启示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及其当代启示发布时间:2021-05-13T12:34:56.6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作者:王晨[导读] 中美两国虽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不同,王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摘要:中美两国虽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不同,但两国都比较关心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尤其是对高校学生的教育,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采用的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两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多差异,通过对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点,比较研究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取长补短,尽可能地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代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各国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是高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虽然美国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但其“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联系。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有我们可学习借鉴之处。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共性和不同,取其精华之处,学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迅速,其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但总的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且在对人民的思想教化的过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起到规范引导的功效。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的爱国主义的一大特色是热爱社会主义,这也是我国的爱国主义区别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最显著特征。
国内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宗教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首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主要是中小学校,通过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的教育方式弘扬美国民主自由、开拓创新、勤劳诚信的民族精神。
其次,美国也极其重视宗教教育。
美国政府从法律上保护公民宗教自由的权利,除了法律规范的约束,宗教主要来自《圣经》中的上帝学说影响力最为广泛,主要宣扬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观。
宗教是美国公民精神之处和道德孵化器,奠定了美国人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
同时,宗教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中,在美国社会起到了制度稳定的作用。
再次,美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基本道德准则: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
为了这些基本道德能够渗透到青少年日常行为中,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广道德教育课程、利用网络资源、调动社会家庭积极性等方式,教育青少年行善积德,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同时用辩证分析方法,吸取有价值的经验来补充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德国思想教育的方式主要以学校思想教育课程为主,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宗教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
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育是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渠道,同时采用“问题式”和“探索式”的科学教学方法为重要手段,配合社会实践等传统形式,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举措,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宗教影响作用,加大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的支持。
二战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教育中如何对待纳粹主义带来深远影响的历史,德国统一后政治观点、价值取向等现实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也为世界某些地区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概述从宏观方面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民主主义、集团主义、宗教教育等几个方面。
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举办《中国思想文化精要》、《形势与政策 》等报告,涵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的情怀; 夯实学生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引导学生理解 、支持党的政策、方针,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的政治局面。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日常学务管理主要有: 指导团委、学生会策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落实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营 造优良学风,铸造完美人格; 开展课外科技创作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咨询 、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文艺、体育活 动,促成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与和谐进步。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辅之以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希冀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构筑起青年学生 无产阶级的精神世界观,提高学生鉴别 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三)从业队伍状态的比较 1、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学生事务工作队伍 完成。 一方面,从事学生事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取得 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专家,如美国、日本、加 拿大等国的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大都是教育学、 心理学、精神病学方面的硕士和博士。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 实用主义认为认识和真理是行动成功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应为学生应用知识去处理现实问 题提供机会; • 存在主义深信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负有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帮助学生成长取代控制学生 行为。运用于教育实践,成效显著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以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一是注重课堂灌输,美国高校多将美国历史学 、美国政治学、美国社会学等政治性极强的课 程列为必修课,向学生宣传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私有制和核心价值观; 二是校园文化熏陶,在美国校园内到处飘扬着 美国国旗,设有国史馆,开展潜移默化影响学 生价值观的浓郁校园文化活动;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摘要】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注重实践和社会参与,打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些特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借鉴国外经验,可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通过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实践和社会参与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最终,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关键词】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启示、多元化、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参与、开放包容、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借鉴国外经验、发展。
1. 引言1.1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培养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为他们提供这样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而注重实践和社会参与,则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则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尊重和被关爱,不论他们的背景或观点如何。
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挑战。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给我们借鉴与启示。
2. 正文2.1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当代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是一项重要特点。
浅析当代西方主要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其启示
教育理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文化逐渐跃入人们的视野,影响着国人的思维。
西方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西方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影响着公民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西方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总结其独特的特点,为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提供借鉴,将有助于深化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当代西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一)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方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运用,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才会具有价值。
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方式和手段,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当代西方主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西方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和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的,尤其独特的传统和文化烙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思想流派。
不同的思想流派采用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主要有: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价值澄清方法论以及社会学习方法论。
1.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是美国的道德教育学家科尔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确立的,它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强调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注重儿童道德判断的阶段性。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主要通过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来实现。
道德讨论法是通过对于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诱发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而公正团体法十分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管理的教育作用。
2.价值澄清方法论。
价值澄清方法论是20浅析当代西方主要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其启示李少华(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54)摘要: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手段。
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
1 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高校来说,落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且认真分析与比较,什么情况下,采取何种教育方法效果最优。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以便全面的了解国内外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在比较各种教育方法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对促进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日比较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都在不断发展与改造,达到相对完善的水平。
在大时代发展的今天,各国教育的出发点和目光也紧跟着全球化发展的教育视角,各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
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研全球各地的大学生,在受到该校特有的教育方法后,其对应表现出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在研究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方法中所蕴含的教育精神。
以及它在当代的作用和价值,目的是使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本课题从中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探索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并思考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研究。
一、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与现状(一)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就已经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大成者。
在近代,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后面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当代转向
这种转型的主要表现是: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更加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教育方面,学 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 知识教育方面,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提升自己 的综合素质。
3、教育对象广泛性
3、教育对象广泛性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如 工人、农民、教师等。这种广泛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有助 于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
1、全球视野的拓展
1、全球视野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呈现出全球视野。各国之间的文 化交流与互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注 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三、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三、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综合性。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需要心理 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综合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2、互动性。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和创新能力。
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从而更 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它通过引导学生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 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方式陈旧、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对于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尤为重要,尤其是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践、成果等方面,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以比较分析的方式理论探讨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创新实践,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和实践;
3.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与应用;
4.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
5.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探索和总结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和手段,分析比较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优劣,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普遍存在的客观实践活动。
梳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及其有关思想观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今天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和逻辑起点。
关键词: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31-01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分析
(一)高度重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化”
美国政府为实现培养忠于本阶级统治的具有民主理念和民主行
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得最突出。
美国许多州的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获得学位。
同时,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大力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通过传播和捍卫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遗余力地抵御与其格格不入的思潮。
新加坡、韩国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袭。
新加坡通过强调国家意识,把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凝聚成为“新加坡人”。
韩国还把“反共”与“防日”联系在一起,作为对本国国民五大道德要求之一。
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坚持“意识形态化”。
英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85年7月的一次谈话中表示,“新闻机构成员要把占领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需求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而不是把职业的需求放在首位;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进行工作,就是直接参预国家的政治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
”按照撒切尔夫人的观点,新闻记者首先应是官方政治道德信息的传播者,他们的工作首先是代表官方进行大众的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
(二)高度重视“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重视灌输已成为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美国和西欧学校中的学生工作机构,通过日常职业咨询、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引导,传输实质性的“爱国精神的渗透与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科学化的结构、良好的服务设施等使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容易接受得多。
(三)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合力
西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注重与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
英国广泛开展国民服务和爱心志愿者服务,学校、家庭、社区、社团、宗教、企事业单位、大众传媒,都从不同的方面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整体性。
国家白皮书明确: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为本;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等,取得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支持。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借鉴
(一)灌输与渗透相结合,以文化进行引导
“灌输”理论是列宁在20世纪初提出的。
无疑,马克思主义需要灌输,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成果需要灌输。
只不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创新‘灌输”方法,拓展‘灌输’空间,讲求‘灌输’效果,要重在引导,在‘输’字上下功夫”。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从统一灌输向分层灌输转换。
如果我们的“灌输”能够实现上述转换,就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指导作用,有效防止教育对象逆反心理的产生,对教育对象起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作用。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方法的艺术性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
缺乏实践,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缺乏实践,道德信念又不能外化、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
所以,当代思想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实践性和丰富多样性,才能引起教育的广泛性、广大群众的参与性。
同时,“方法得当,艺术高明,就会事半功倍;方法不科学,艺术不高明,就会事倍功半。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继承马克思主义尊重人的物质利益的主张,遵循解决思想问题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对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从精神领域延伸至对其生存境域深切关怀中,从而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通报,使家长能够掌握自己的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针对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施以不同的家教方式。
学校还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方式,通过创办家长家教短训、函授班等办学形式,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以避免专横、独断、惟命是从的封建家庭式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夯实家庭教育基础。
同时,应加强舆论导向,加强学、工、青、妇、宣及政治部门的配合工作,利用舆论宣传工具,整顿非法经营的网吧,清除精神垃圾,堵住教唆、引诱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源泉,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