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年级《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音乐鉴赏课教案
《学堂乐歌》音乐鉴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学堂乐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分析和理解《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学堂乐歌》音乐作品的封面、作者等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学堂乐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创作时间、音乐风格等方面的信息。
音乐分析:指导学生仔细聆听《学堂乐歌》音乐作品,并结合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关注曲调、节奏、和声、歌词等方面的内容,解读其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提醒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重要旋律、和声的变化以及其他突出的音乐元素。
情感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学堂乐歌》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思考,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绘画等方式进行展示。
音乐表达: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并学习合唱的技巧和配合。
学生可以尝试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表达成果,并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索音乐鉴赏的世界。
教学评估:学生对于《学堂乐歌》音乐作品背景和创作意图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音乐表达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和欲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
学生可以探索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比较其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备注:教案中的具体活动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样例5)
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样例5)第一篇:人音版高中音乐说课稿学堂乐歌说课稿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二十六节《学堂乐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中第二十六节的内容。
本节课分别通过欣赏及鉴赏四首学堂乐歌:《送别》、《体操—兵操》、《黄河》及《祖国歌》,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通过对作品的聆听,相互的探讨,自己的思考,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即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并开辟“歌曲串串烧”互动活动环节,目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培养学生对音乐、对歌唱、对创作的热爱。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学情: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所想要的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希望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的歌曲且能够参与在其中的音乐作品。
但是他们虽然喜欢唱、听歌曲,却不能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与展示,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他们的审美判断力,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四首学堂乐歌,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以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为教学重点。
及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为教学难点。
学堂乐歌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含义、风格、历史背景。
2、结合听与唱,感受和体会作品的情感,认识理解歌曲的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3.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学堂乐歌的创作风格特点及独特时代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平等、多元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情感及反映的时代思想,通过对李叔同代表作《送别》《祖国歌》赏析,了解“乐歌”词曲的创作原则和特殊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带领同学们回到中国20世纪初的课堂中,了解当时的学生所学的音乐。
师:什么是学堂乐歌?2.【视频介绍】: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正式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场社会变迁中,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音乐就是在这场变迁中的一个缩影。
在人们奋勇抵抗外敌侵略时,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出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清末戊戌变法后,这群知识分子将西方音乐带回国,开始尝试在原有歌曲上用中文填上新词,并在开办的新式学堂中教唱,这一类歌曲则被称作为“学堂乐歌”。
二、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我国最早的“校园歌曲”,也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开端,在当时的新式学堂里,许多知识分子积极创作学堂乐歌,推进美育教育。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由弘一法师李叔同,在1915年基于美国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填词而做的《送别》。
【播放《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三、《送别》鉴赏1.师:这段旋律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耳熟呢?2.了解《送别》:由李叔同填词的《送别》,二十世纪20到40年代,《送别》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喜爱;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3.演唱经典的学堂乐歌——《送别》,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演唱《送别》】这首《送别》李叔同仅仅运用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几个意象,就烘托出了作品伤感的氛围,随着歌曲情绪的递进,我们能体会到李叔同对离别与人生的感慨,这首歌也成为了一首经典的校园歌曲。
高中二年级《学堂乐歌》教案
播放两遍:第一遍学生试着往旋律上填歌词。第二遍唱。
师:总结……
师:(课件出示第二段乐谱《渔家傲》,教师配上《一剪梅》旋律演唱)
通过大家的掌声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填词歌曲的魅力了。下面我们也尝试创作一首学堂乐歌。
师:(教师课件出示《马队喇叭调》旋律)引导学生试唱乐谱。
4、《祖国歌》作于1905年。是作者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歌词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由于曲调是采用民间的音调,因此琅琅上口,唱起来更觉亲切、动听,这首歌在当时曾受到广泛的欢迎。
师:为什么?
生:……
师:(表达自己的感受)既然大家感觉歌词比较晦涩,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也离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把这段旋律填上新的歌词大家再来感受一遍。
(课件出示《祖国歌》视频资料)
师:(与学生交流)经过重新填词之后,整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通过两条旋律片段来寻找答案。(分别出示两段歌曲的部分旋律。引导学生试唱旋律,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歌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师:下面让我们随着歌曲《祖国歌》一起走近学堂乐歌。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课件出示:《祖国歌》乐谱并播放)
师:(引导学生谈歌曲情感)
生:……
师:(总结)这首歌曲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了祖国地大物博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首歌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
生:(谈感受,很多学生会表达不喜欢)……
教学重点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教案标题:《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学唱《学堂乐歌》。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音乐表达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学堂乐歌》歌曲录音或视频。
2. 教师准备乐器或音乐伴奏。
3.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歌曲《学堂乐歌》,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歌曲的内容和主题。
2. 歌曲欣赏(10分钟):播放《学堂乐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b.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并让学生重复唱。
c. 教师进行整体合唱,让学生跟随合唱。
4. 歌曲分析(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b. 学生自由发表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5. 合作创作(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编写一段歌词,表达他们对学堂的理解和感受。
b.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写的歌词,并合唱。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类似主题的歌曲,拓展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作意识。
3. 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音乐活动或游戏,巩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时的参与度和准确度。
2. 评估学生在歌曲分析和创作环节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学唱《学堂乐歌》来表达自己对学堂的理解和情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创作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风格、历史背景。
再结合听与唱,感受和体会作品的情感,理解歌曲内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2、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学堂乐歌的创作风格特点及独特时代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平等、多元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情感及反映的时代思想感情二、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了解“学堂乐歌”词曲的创作原则和特殊性三、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教唱多种教法相互结合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城南旧事》影片片段,提出问题。
这首歌曲的名字及歌词作者?创作时期?请同学回答问题然后老师总结: 100 多年对于历史只是沧海一粟。
而一首歌曲如果能够历经100 多年的岁月洗礼却依然能够打动你我,我想这足以能够书写一段音乐传奇了《送别》意蕴格长,情真意切,表达了送别亲友时的凄凉、哀伤的情绪。
由于它是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因此在20 世纪初,这类歌曲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学堂乐歌。
(二)新课讲授(一)学堂乐歌1.概念及发展历史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后来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成为“学堂乐歌”。
2.主要形式与内容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歌曲,少数是创作歌曲。
其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三)鉴赏学堂乐歌1.《黄河》①词作者简介:沈心工(18701947)77岁②代表作鉴赏:《黄河》a、乐曲作品介绍。
《黄河》是由我国国人最早创作的自度曲之一,其歌词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旋律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术进行写作,开创了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先河,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
b、赏析乐曲并体会其音乐情感。
歌曲来用铿锵有力的节奏,疏密错落有致,音调开阔雄壮,歌词气势磅礴,有踏步向前的气势,又有开阔舒展的情怀,宣扬了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之《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2. 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
3. 经典学堂乐歌作品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定义、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经典学堂乐歌作品。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学堂乐歌的定义、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经典作品。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学堂乐歌作品。
3. 教学素材:相关文献、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学堂乐歌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3. 作品欣赏:播放经典学堂乐歌作品,如《茉莉花》、《读书郎》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结构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和魅力,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堂乐歌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性。
6. 拓展: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学堂乐歌作品,深入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价值。
7.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分析一首学堂乐歌的作品特点、历史背景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欣赏学堂乐歌作品时的分析能力,如作品结构、风格、情感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学堂乐歌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增强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实物感受。
10.19学堂乐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2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节“新音乐初放”中的内容。
本节课分别通过鉴赏五首学堂乐歌:《黄河》、《祖国歌》、《春游》、《问》以及《西风的话》,要求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对作品进行学习聆听探讨思考,了解 20 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歌曲特点等,能够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逐步培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对现代音乐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近代历史发展比较熟悉。
但从音乐角度入手了解和欣赏近代历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难点。
毕竟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与音乐作品有一百多年的时空距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作品,走入近代的音乐时空。
相信学生通过对学堂乐歌的学习、了解、鉴别与实践,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2.认识了解“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沈心工、李叔同、黄自、萧友梅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聆听音乐,理解作品的艺术性体现以及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中国音乐史的贡献。
2、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与尝试。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上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童年》,有熟悉的同学可以一起跟随演唱。
2、引导学生猜歌名并提问歌曲描绘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哪里的生活?3、由此引出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二)新课教授根据问题进入新课教学。
学堂乐歌其实校园歌曲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反映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变法维新的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思潮逐渐兴起,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了“乐歌”课。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2. 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意义。
3. 精选学堂乐歌作品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堂乐歌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定义、历史背景、音乐特点等。
2. 欣赏法:聆听、分析学堂乐歌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堂乐歌的定义、音乐特点,分析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3. 欣赏:播放精选的学堂乐歌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4. 分析:分析学堂乐歌作品的艺术特色,探讨其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5.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感悟,总结学习心得。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堂乐歌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堂乐歌与其他时期的音乐作品,探讨其差异与联系。
2. 引导学生关注学堂乐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影响和借鉴。
3. 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和文献,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品欣赏:评估学生在作品欣赏中的理解深度和审美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学堂乐歌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学堂乐歌作品。
2.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作品。
3.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学堂乐歌的详细信息和分析。
九、教学进度1. 第1-2周: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高中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学堂乐歌的特点3. 著名学堂乐歌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堂乐歌的概念及其与传统音乐的差异2. 学堂乐歌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3. 学堂乐歌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及特点。
2. 欣赏法:聆听、分析著名学堂乐歌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学堂乐歌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堂乐歌的特点,分析其与传统音乐的差异。
3. 欣赏:播放著名学堂乐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
4. 讨论: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堂乐歌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学堂乐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学堂乐歌的历史、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开展学堂乐歌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中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学堂乐歌创作比赛中的表现,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八、教学资源1. 学堂乐歌作品音频、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欣赏和分析。
2. 学堂乐歌相关书籍、文章: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
3. 音乐软件和乐器:辅助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第一章:学堂乐歌的起源与发展1.1 学堂乐歌的起源介绍学堂乐歌的起源背景,如清朝末年的新式教育改革等。
1.2 学堂乐歌的发展阐述学堂乐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2.1 音乐形式与风格分析学堂乐歌的音乐形式,如民歌、小调等,以及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2.2 歌词内容与主题探讨学堂乐歌的歌词内容,如爱国情怀、教育理念等,以及其主题多样性。
第三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3.1 《茉莉花》分析《茉莉花》这首学堂乐歌的背景、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3.2 《两只蝴蝶》探讨《两只蝴蝶》这首学堂乐歌的音乐形式、歌词主题和表现手法。
第四章:学堂乐歌的传承与影响4.1 学堂乐歌的传承介绍学堂乐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过程,如民间传唱、学校教育等。
4.2 学堂乐歌的影响探讨学堂乐歌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如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等。
第五章:学堂乐歌的欣赏与演绎5.1 欣赏学堂乐歌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学堂乐歌,如关注旋律、歌词和演唱方式等。
5.2 演绎学堂乐歌提供一些学堂乐歌的演唱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绎。
第六章: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6.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6.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个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6.3 实践教学法教授学生演唱技巧,组织课堂演练和音乐会等活动。
第七章:学堂乐歌的课堂活动设计7.1 音乐欣赏活动组织学生欣赏学堂乐歌,引导学生关注其旋律、歌词和演唱方式。
7.2 音乐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学堂乐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第八章:学堂乐歌的评估与反馈8.1 课堂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和演唱等。
8.2 作品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创作的学堂乐歌作品,如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等。
8.3 学生反馈与改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第九章:学堂乐歌的教学资源与材料9.1 教材与乐谱推荐适合教学的学堂乐歌教材和乐谱,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音乐鉴赏 《学堂乐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学堂乐歌的主要特点3. 经典学堂乐歌欣赏与分析4. 学堂乐歌的创作与表演5. 学堂乐歌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学堂乐歌的主要特点3. 经典学堂乐歌的欣赏与分析4. 学堂乐歌的创作与表演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主要特点等。
2. 欣赏法:播放经典学堂乐歌,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学堂乐歌的创作与表演。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学堂乐歌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第一课时:介绍学堂乐歌的概念、历史背景、主要特点。
3. 第二课时:欣赏经典学堂乐歌,分析其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4. 第三课时: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5. 第四课时:分组表演所学学堂乐歌,互相评价、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估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学堂乐歌创作进行评价,包括旋律、节奏、歌词、表现力等方面。
4.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学堂乐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存在学习困难,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3. 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增加或调整。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新课标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 课程内容1.2.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背景1.2.2 学堂乐歌的特点1.2.3 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及意义第二章: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2.1 学堂乐歌的产生2.1.1 学堂乐歌的起源2.1.2 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2.2 学堂乐歌的发展2.2.1 学堂乐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2.2.2 学堂乐歌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影响第三章: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3.1 学堂乐歌的曲式结构3.1.1 学堂乐歌的常见曲式类型3.1.2 学堂乐歌的曲式特点3.2 学堂乐歌的旋律特点3.2.1 学堂乐歌的旋律风格3.2.2 学堂乐歌的旋律进行3.3 学堂乐歌的节奏与和声3.3.1 学堂乐歌的节奏特点3.3.2 学堂乐歌的和声特点第四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鉴赏4.1 《茉莉花》4.1.1 作品背景及意义4.1.2 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特点分析4.1.3 作品鉴赏与分析4.2 《送别》4.2.1 作品背景及意义4.2.2 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特点分析4.2.3 作品鉴赏与分析第五章:学堂乐歌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5.1 学堂乐歌在当代的传承5.1.1 学堂乐歌在学校的传承5.1.2 学堂乐歌在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传承5.2 学堂乐歌的创新与发展5.2.1 学堂乐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5.2.2 学堂乐歌在新时期的创新案例第六章:学堂乐歌的地区特色6.1 北方学堂乐歌特色6.1.1 北方学堂乐歌的旋律特点6.1.2 北方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6.2 南方学堂乐歌特色6.2.1 南方学堂乐歌的旋律特点6.2.2 南方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6.3 学堂乐歌的地区交流与影响6.3.1 地区间的学堂乐歌交流6.3.2 学堂乐歌对地区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学堂乐歌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交流7.1 学堂乐歌与民间音乐的交流7.1.1 学堂乐歌对民间音乐的影响7.1.2 民间音乐元素在学堂乐歌中的运用7.2 学堂乐歌与西方音乐的交流7.2.1 学堂乐歌对西方音乐的学习与借鉴7.2.2 西方音乐元素在学堂乐歌中的融合7.3 学堂乐歌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创新发展7.3.1 学堂乐歌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作品7.3.2 学堂乐歌在多元音乐环境中的创新第八章: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8.1 学堂乐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1.1 学堂乐歌作为教学内容的理由8.1.2 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8.2 学堂乐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应用8.2.1 学堂乐歌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8.2.2 学堂乐歌在民族音乐学习中的应用8.3 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8.3.1 传承我国优秀音乐文化8.3.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民族自豪感第九章:学堂乐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9.1 学堂乐歌的现状9.1.1 学堂乐歌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9.1.2 学堂乐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9.2 学堂乐歌的发展趋势9.2.1 学堂乐歌的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9.2.2 学堂乐歌在国际音乐交流中的作用9.3 面对未来的学堂乐歌教育9.3.1 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堂乐歌教育9.3.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素养10.1 学堂乐歌的重要历史地位与价值10.2 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0.3 学堂乐歌的未来发展前景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堂乐歌的定义与背景:理解学堂乐歌的概念,以及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人音乐版《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学堂乐歌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 学堂乐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1. 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学堂乐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2. 示范法:播放学堂乐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3. 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学堂乐歌的欣赏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学堂乐歌,提高其音乐素养。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学堂乐歌的相关音频、视频材料。
2. 准备学堂乐歌的乐谱和歌词。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学堂乐歌的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欣赏学堂乐歌:播放代表性学堂乐歌,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
4. 分析学堂乐歌:讲解学堂乐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学堂乐歌的欣赏心得。
6. 课堂小结:总结学堂乐歌的主要特点和价值。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哼唱学堂乐歌,提高音乐素养。
2. 分析学堂乐歌的歌词,理解其寓意。
3. 让学生结合学堂乐歌的音乐形式,创作一首简单的学堂乐歌。
九、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和发展。
2.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学堂乐歌的创作和发展。
3. 推荐学生参加学堂乐歌比赛或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年级《学堂乐歌》教案
(出示课件:《送别》乐谱)
(在速度和节奏两方面进行对比)
师:经过重新填词之后的《祖国歌》只是在节奏和速度上做了简单改变就是这段旋律充满了别样的情趣。
师:出示第三段旋律《老六板》并教唱。
3 3︱6 2பைடு நூலகம்1︱5 6︱1︱6 1︱1 3︱2︱3 3︱6 2︱1︱5 6︱1︱3 2︱1 6︱5‖
师:三段旋律有什么异同点?
生:……
师:通过比对我们不难发现,两段旋律除了节拍、节奏同《老六板》稍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套用民间乐曲《老六板》的旋律填词而成。这也是学堂乐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填词歌曲
师:(课件出示乐谱并播放歌曲《黄河》)
师:歌曲分为几段,每段分别表现了什么?
生:……
师:(补充)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师:二、歌曲是创作歌曲还是填词歌曲?
生:回答问题二……
师:1904年冬天,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的殖民地,在大连、旅顺引发日俄战争,在日本留学的沈心工感怀国家积弱已久,备受欺凌,写下了《黄河》这首作品,这是最早期的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显示执教者信息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为《送别》伴奏)
组织学生就做。
课前礼仪:师生问好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学堂乐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学堂乐歌》的歌词和基本唱法;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3. 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基本唱法;2. 引导学生正确唱歌的姿势和气息控制;3. 学会合唱和节奏打击;教学准备:1. 教材和音乐播放器;2. 歌曲的歌词、音乐伴奏和合唱节拍棒;3. 学生的唱歌姿势和呼吸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老师播放歌曲《学堂乐歌》的音乐伴奏,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它的曲风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它的歌词表达了什么意思?大家对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3.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歌曲的歌词1. 进入正题,老师将歌曲的歌词分段,逐句教给学生,学生跟读。
2. 分段教唱过后,让学生整体跟唱,重复多次,直到熟悉为止。
Step 3:学习基本的唱法和节奏感1. 引导学生正确唱歌的姿势和气息控制。
老师示范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模仿跟唱。
2. 学习歌曲的节奏感。
老师带领学生用合唱节拍棒敲击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着节拍唱歌,锻炼他们的节奏感。
Step 4:合唱和团队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歌词部分。
2. 教师带领学生逐部分合唱,分头唱,齐唱,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经过多次练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合唱,尽量做到声音齐一,节奏一致。
Step 5:巩固和拓展1. 细化合唱练习,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歌词和音乐的表达意图,用创意的方式演绎这首歌曲。
可以用动作、表情等形式表达出来。
2. 通过观摩和点评,鼓励学生多提出创意,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Step 6:总结反思1. 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学堂乐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学堂乐歌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学堂乐歌的音乐资源和歌词。
2. 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向学生介绍学堂乐歌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学堂乐歌的兴趣。
Step 2:学习歌词1. 播放学堂乐歌的音乐,让学生首先聆听歌曲。
2. 分段播放歌曲,带领学生一起跟读歌词。
3. 教师可以将歌词投影或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Step 3:学习旋律1.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旋律哼唱。
2. 教师可以用手指引导学生跟随旋律的变化和节奏。
Step 4:合唱练习1. 安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学生担任领唱。
2. 学生们在小组内练习合唱,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也可以单独练习。
3. 教师可以依次点名每个小组,让他们轮流上台合唱。
Step 5:创编动作1. 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动手创编一些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动作。
2.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创编的动作。
Step 6:合唱表演1. 经过反复练习,每个小组准备好自己的合唱表演。
2. 安排合适的时间,让每个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他们的合唱。
Step 7:讨论和总结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堂乐歌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编学堂乐歌的伴奏乐器演奏。
2. 学生可以尝试将学堂乐歌改编成自己的版本,增加自己的创造力。
3.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学堂乐歌的歌词,配合已有的旋律演唱。
4. 学生可以利用学堂乐歌的歌词和旋律进行声乐表达训练。
学堂乐歌教案
学堂乐歌教案教案标题:学堂乐歌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乐歌学习,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通过学唱乐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合唱乐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乐歌(5分钟)- 介绍乐歌的名称、作者、以及乐歌的背景和主题。
- 播放乐歌的录音或演示乐歌的演唱,让学生初步了解乐歌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分析(10分钟)- 分析乐歌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探讨乐歌中的重要词汇、短语或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 分析乐歌的曲调、节奏和音乐元素,让学生对乐歌的音乐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唱乐歌(15分钟)- 教授乐歌的歌词和旋律,逐句逐句地教唱。
-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帮助,一起学唱乐歌。
- 引导学生注意发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4. 合唱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声部。
- 指导学生练习各自的声部,并逐渐合并声部进行合唱。
- 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让学生共同努力,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
5. 表演与反馈(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乐歌的小型表演,让他们展示所学的成果。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个人创意和表达,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6. 结束(5分钟)-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学生通过学唱乐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学唱和合唱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节奏感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估。
2. 学生对乐歌歌词和音乐元素的理解程度的评估。
3. 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和创意的评估。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乐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乐器演奏、音乐理论等,拓宽音乐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课前出示显示执教者信息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为《送别》伴奏)组
织学生就做。
课前礼仪: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对现在播放的这段旋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他是(《送别》)(引导学生
回答)
师:96年对于历史只是沧海一粟,而一首歌曲如果能够历经
然能够打动你我,我想这足以能够书写一段音乐传奇。
《送别》就是这样一首跨
越96年的历史依然能够打动你我,书写音乐传奇的作品。
我们今天的课就从歌曲《送别》开
始
96年的岁月洗礼依
教学过程
(伴奏音乐持续,音量稍弱)
师:播放视频(课件出示歌曲《送别》视频资料)
师: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生:……
师:《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堪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形象的表达了送别
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
由于它反应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
青年学生的喜爱,因此在20世纪初这类歌曲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一一学堂乐歌(导入3' 20")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二年级《学堂乐歌》教案
那些留在校园的记忆一学堂乐歌
、聆听《送别》、《祖国歌》、《黄河》,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并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方法和反映的时代思想。
二、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其重要意义。
三、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1、学堂乐歌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
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
1900
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1902年颁布学堂章程,对乐歌课的开设予以认可。
2、《送别》是美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
歌曲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
70年代拍摄电影《城南旧事》中,此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歌,至今仍久唱不衰。
3、《黄河》是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约作于1905年。
首载于1937
年出版的《心工唱歌集》。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
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现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4、《祖国歌》作于1905年。
是作者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
歌词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
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由于曲调是采用民间的音调,因此琅琅上口,唱起来更觉亲切、动听,这首歌在当时曾受到广泛的欢迎。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体验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设备
教材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
(课件出示课题:那些留在校园的记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阅读第 174 (阅读文字)
通过阅读文字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等。
)
师: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
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
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逐渐兴起。
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音乐作为美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重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
,师:下面让我们随着歌曲《祖国歌》一起走近学堂乐歌。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感 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课件出示:《祖国歌》乐谱并播放)
(引导学生谈歌曲情感)
(总结)这首歌曲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了祖国地大物博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 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首歌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
生:(谈感受,很多学生会表达不喜欢) ……
师:为什么?
生:…… 师:(表达自己的感受)既然大家感觉歌词比较晦涩,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也离我 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把这段旋律填上新的歌词大家再来感受一遍。
(课件出示《祖国歌》视频资料)
(与学生交流)经过重新填词之后,整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通过两条旋律片段来寻找答案。
(分别出示 两段歌曲的部分旋律。
引导学生试唱旋律,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歌曲音乐情绪的 变化。
) (在速度和节奏两方面进行对比)
师:经过重新填词之后的《祖国歌》只是在节奏和速度上做了简单改变就是这段 旋律充满了别样的情趣。
,师:出示第三段旋律《老六板》并教唱。
;3_3_ I 62. I 1 I 56.1 1 I 込 I I 2 | 辽 | 62 I 1 I 56 I 1 I 32 I
込 I 5 II
师
通过比对我们不难发现,两段旋律除了节拍、节奏同《老六板》稍有不同之 基本上是套用民间乐曲《老六板》的旋律填词而成。
这也是学堂乐歌中最常 见的一种:填词歌曲
,师:学堂乐歌的创作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旋律填以新词编成,而创作歌曲数量 极少。
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以歌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 成的旋律、曲牌填以新词而成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 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
而我们最初欣赏的歌曲《送别》同样是一首填词歌曲。
(出示课件:《送别》乐谱)
—学堂乐歌)
、179页这四段文字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组词来概括: 历史背景、创作方法、表现内容、影响 三段旋律有什么异同点? 外,
《送别》是由谁填词创作的。
……(介绍李叔同)
这首歌曲曲调取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创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有感于亲友离
别,与1913年在杭州填词创作了《送别》这首学堂乐歌。
下面我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演唱
这首歌曲的第一段。
(播放歌曲《送别》伴奏)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送别》师:下面我们
一起来仿照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为这段旋律填上新的歌词来感受一下。
(课件出示乐谱《山居秋暝》并指导学生用《送别》曲调演唱),播放两遍:第一遍学生试着
往旋律上填歌词。
第二遍唱。
师:总结师:(课件出示第二段乐谱《渔家傲》,教师配上《一剪梅》旋律演唱)
通过大家的掌声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填词歌曲的魅力了。
下面我们也尝试创作一首学堂乐歌。
师:(教师课件出示《马队喇叭调》旋律)引导学生试唱乐谱。
(一遍。
提前沟通)
师:我们看中国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是如何为这段旋律填词的。
(出示《竹马》乐谱,引导
学生演唱。
可以提前教唱)
师:(引导学生进行学堂乐歌的创作并演唱,提前沟通)
师:(肯定学生的创作)生:学生介绍作曲家沈心工
师:茅盾在《我的学生时代》一文中说:少年时,对于音乐,我是喜欢的,音乐
用的是沈心工编的课本,其中有一首《黄河》…曲调悲壮,我很喜欢。
”直到晚年,
茅盾还能诵唱此歌。
1992年11月16日,由沈心工创作的学堂乐歌《黄河》被评为“ 20世
纪华人音乐经典的第一首歌。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歌。
师:(课件出示乐谱并播放歌曲《黄河》)
师:歌曲分为几段,每段分别表现了什么?生: ,师:(补充)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
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
景色,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
爱国激情。
师:二、歌曲是创作歌曲还是填词歌曲?
生:回答问题二……
师:1904年冬天,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的殖民地,在大连、旅顺引发日俄战争,在日本
留学的沈心工感怀国家积弱已久,备受欺凌,写下了《黄河》这首作品,这是最早期的由中国
人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四首学堂乐歌,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表格进行总结。
师:(出示表格并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生:总结
师:(可以补充)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上教唱的歌曲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师:1923年后,乐歌一词逐渐不用,学堂乐歌”也就此淡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校园歌曲并没有因此离开我们的生活,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台湾校园歌曲涌进大陆校园,校园歌曲才
表格:对比学堂乐歌的表现内容及创作方法
学堂乐歌表现内容创作方法
《祖国歌》爱国主义填词歌曲
《送别》亲友离别填词歌曲
《黄河》爱国主义创作歌曲
师:(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学堂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