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
大国工匠李德颁奖词
大国工匠李德颁奖词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对万物有爱、有敬畏,才会在坚守中尽自己点滴之力,义无反顾地去完成一个使命。
“环保卫士”次仁旦达:顶着每秒20米的风速,冒着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拾起沿途遗弃在珠峰上的各种废弃物品。
从一人干到带动多人干,在人类徒步能够到达的极限,践行环保。
“大国工匠”环卫工人李德:既是环卫工人,也是首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环卫专家;一手拿着初中文凭,另一手却有9项国家专利。
他用14年,自主进行了小型粪便机械化作业车等发明,提升机械化作业率,让环卫工作“少些味道,多些尊严”。
浅谈李德对遵义会议的影响[权威资料]
浅谈李德对遵义会议的影响[摘要]1933年初,李德从上海来到了中央苏区,由于当时中共的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因此对前来的李德十分依赖与支持,而且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大全交给了李德。
李德在作战过程中推行教条主义,导致红军作战接连失利,然而博古、李德不吸取教训,反而对提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压。
之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本文分析了李德与遵义会议召开间的联系,并对李德对遵义会议的影响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李德;遵义会议;影响一、对李德的介绍李德(1900年-1974年),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为华夫,奥德利人,曾被共产国际派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李德参加了德国共产党,于1918年参与了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的创建,1926年被德国政府所逮捕并对其实行监禁,李德于1928年越狱逃跑到苏联,并在伏龙之军事学院学习,毕业之后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参与工作,在工作期间,因为他与王明较熟,因此会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地区收集日军的相关情报。
李德于1933年9月期间,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顾问,开始指挥红军作战。
红军长征开始时,李德是中央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其“左”倾军事方针的错误指挥以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给党与红军带来沉重的灾难,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撤销了李德指挥红军的权利,之后李德跟随红军长征到达了陕北。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德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的主任,并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担任教授。
李德在1939年时离开中国去了莫斯科,在二战期间加入了苏联红军。
1941年至1948年的7年间,李德一直在拉斯诺戈尔斯克担任老师,于1949结束任教,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之后一直研究学术,潜心著译。
纵观李德的一生,其对中国革命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歪曲,同时他给遵义会议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其错误军事指挥给红军带来的严重伤害,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
德国人李德——唯一走完长征的西方人
套军事理论的,做教官完全称职。 ”陈 士榘如此评价李德。
唯一一位走完长征的西方人
1935 年 10 月, 红军长征达到延安, 李德住进延安凤凰山麓的一座窑院里。 不久,李德的妻子生下一子。张闻天、 博古、朱德夫妇都来祝贺。毛泽东派 贺子珍送上了礼物。邓颖超代表周恩 来前来看望,并说周恩来从南京发来 电报 : “中央迁居延安,李德喜得贵子, 值得庆贺。 ” 当李德决定在中国长期生活的时 候, 却 在 1939 年 8 月 28 日 清 晨 接 到 通讯员送来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速 来 机 场, 你 飞 莫 斯 科。 张 闻 天,8 月 28 日。 ” 虽然李德不知道让他去干什么, 但还是急忙收拾东西,骑上马直奔机 场而去。 原 来 是 共 产 国 际 发 来 电 报, 要 求 李德回苏联述职。这天正巧有一架飞 机,送因不慎骑马摔伤胳膊的周恩来 去苏联治伤,便让李德搭机前往。毛 泽 东、 张 闻 天、 邓 颖 超 等 100 多 人 前 来 送 行。 李 德 长 达 7 年 的 中 国 之 行 就 此画上句号。 李 德 离 开 延 安 经 兰 州 回 到 苏 联, 随后被派到出版社工作。1949 年返回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马克思列宁研 究所工作,把苏联的一些政治和文学 著作翻译成德文,担任过东德的文联 主席、作家协会第一书记。 作为长征中唯一一位西方的亲历 者,李德对长征给予了积极评价。他 认为虽然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 从政治上看,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 胜利。 编辑 / 麦婉华
27 小康 INSIGHT CHINA
军学员随张国焘分裂逃跑的事件。李 德阻止李特南下,他坚持中央的北上 抗日方针是正确的,不经毛泽东同意, 任何人不得擅自把部队拉走。争吵中, 毛泽东赶到说 : “捆绑不成夫妻,谁愿 意走,放他们走吧!” 李 德 斗 李 特 的 事 传 开 后, 红 军 指 战员对李德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开 国上将陈士榘曾回忆说,在红军大学 时的李德已经全没有当年的狂妄,他 似 乎 已 经 意 识 到 了 自 己 的 问 题 所 在, 讲课中他举了好多红军作战的成功例 子,以这些战例作为教学的参考。 “尽管李德指挥反围剿时让红军吃 了大亏,长征初期他的指挥也很失败, 但他的课却讲得不错,有许多新的知 识性很强的军事术语。他用一个德国 人的视角让红军将领们领略了现代军 事技术的魅力。应该说,他还是有一
李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李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本文导读:他来了以后那,给他专门修了一个房子,一个孤立的房子。
所以大家都管这个房子叫独立房子,后来变成李德的代号了。
33岁的李德精力旺盛,表现出比东方人更强烈的求偶欲望。
可是这些女人们都怕,说他长得太肥大,太粗暴,使她们的受不了。
当时李德在苏区已经有了些不好的苗头,看到漂亮的女人就送东西,也不管人家是否成家,这也可能是外国人比较开放的原因。
组织上认为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出事,所以决定出面解决这个事。
当时找到一位叫萧月华的女同志,她人十分淳朴。
经过对她说服动员,她像完成任何一件组织上交给的政治任务一样,奉命和洋顾问结了婚。
然而两人之间不可能有任何感情,萧月华依然和大家一样过着普通战士的艰苦生活,并且照常在原单位工作。
只有到了晚上才到李德那儿去履行妻子的义务。
两人在夫妻生活上也很不协调,长征开始后,他们就分居了,到陕北几经周折,终于离婚。
这个洋顾问他的个性很强,毛病也挺多,他特别的骄傲自大,而且特别自以为是。
作风也很简单粗暴,经常就是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也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提意见。
与傲慢的态度相比,让红军官兵更加无法忍受的是李德的军事指挥。
在1933年,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中央红军扩大了根据地,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很多。
然而,李德的战术不仅没有扩大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果实,反而使红军原有的根据地面积越来越小,损失却是越来越大。
这也招致红军很多官兵甚至是彭德怀的不满。
另一方面,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怀疑李德军事指挥能力的声音也在中央红军中越发高涨。
特别是经过湘江血战,部队因为大批辎重所累,贻误战机以致大量减员后,对李德和军事三人团指挥的不满,已达到了顶点。
1935年1月15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了。
并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新的军事指挥小组,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从此李德成了“局外人”。
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_2
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曾用名华夫,早年加入德国***,1928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
1933年初,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对李德十分依赖和支持,把第五次反野围剿冶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德。
李德推行军事教条主义,导致红军作战接连失利,引起红军广大官兵的不满,但博古、李德不认真吸取教训,改变错误做法,反而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
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了严厉批评。
遵义会议上受到批判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会上,李德受到批评,其军事领导方式和战略战术方针也受到批判,并被写入会议的总结决议之中:“政治局扩大会认为××同志特别是华夫同志(××同志指博古,华夫同志指李德)的领导方式是极端的恶劣,军委的一切工作为华夫同志个人所包办,把军委的集体领导完全取消,惩办主义有了极大的发展,自我批评丝毫没有,对军事上一切不同意见不但完全忽视,而且采取各种压制的方法,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是被抹杀了。
在转变战略战术的名义之下,把过去革命战斗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完全抛弃,并目之为‘游击主义’,虽是军委内部大多数同志曾经不止一次提出了正确的意见,而且曾经发生过许多剧烈的争论,然而这对于华夫同志与××同志是徒然的。
”“政治局扩大会认为为了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创造新苏区,必须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所犯的错误,并改善军委领导方式。
”李德本人参加了遵义会议,伍修权作为他的翻译也列席了会议。
对于李德在遵义会议上的表现,伍修权回忆:“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
当时,别人基本上都是围着长桌子坐,他却坐在会议室的门口,我也坐在他旁边,他完全是处在被告的地位上。
别人发言时,我一边听一边翻译给李德听,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李德的两位中国夫人
李德这个名字人们或许不会陌生。他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初期的最高决策人和领导者,使红军遭到惨重损失。但对于他随后知错改错,尤其是在中国的婚恋经历,大家未必清楚。李德曾经传奇般地娶过两个中国女子,并生有一子。还算和谐的婚后生活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成为他晚年抹不去的苍凉回忆。
1935年1月15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了。毛泽东尖锐指出:“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苏联有效而在中国不通的战略战术。……他包办军事委员会的一切工作,取消了军委的集体领导。李德和博古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大多数与会者都表示赞同毛泽东的意见,批评和揭露李德等人的错误。
一打听,这个姑娘叫赖水娣,是当地苏维埃主席杨世梁的远房侄女,于是这个任务自然就交给杨去办。开始姑娘的父母大摇其头,表示“嫁给洋人”难以接受。杨世梁说这个洋顾问来头大得很,就连中央也要听他的。好说歹说,赖家才答应了让女儿去见一面。
听说要相亲,李德心花怒放。在博古和杨世梁的陪同下,在一个军属家里见了面。李德的英武形象打动了姑娘,在博古等人的撮合下,姑娘点头同意了。
红星照耀中国李德人物点评
《聊聊李德这个人》
嘿,你知道李德不?这家伙在历史上可有点故事呢。
李德呀,是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一开始吧,大家可能觉得他挺有本事,毕竟是从国外来的嘛。
可后来发现,他这指挥作战的方法有点不靠谱。
他不了解咱中国的实际情况,就瞎指挥。
咱中国的战场和外国那可不一样,地形复杂,敌人也狡猾。
李德呢,就凭着他在外国的那点经验,乱出主意。
结果呢,让咱的红军吃了不少苦头。
不过呢,这也不能全怪他。
他可能也是好心,想帮忙。
只是方法不对。
这也让咱明白了,不能盲目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得根据咱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走适合咱中国的道路。
《再说说李德》
嘿呀,咱接着唠唠李德。
这家伙刚来的时候,那叫一个威风。
大家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可谁能想到,他在指挥作战的时候,那叫一个乱。
他根本不了解咱中国的老百姓,不了解咱中国的战士。
他就知道按照他自己的那一套来。
可咱中国有咱中国的特点呀。
他这一乱指挥,可把咱红军给坑苦了。
战士们拼命打仗,结果因为他的错误决策,损失惨重。
不过呢,咱也不能光看到他的不好。
他也让咱吸取了教训,知道不能盲目听
从别人,得有自己的主见。
咱中国的革命道路,还得咱中国人自己来摸索。
李德来华的身份及任务新探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李德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国纪事 》中曾说 :“1932年春 ,我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接着 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往中国 。粗略地说 ,我的任务是 ,在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和反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双重斗争中 ,担任军事顾问 。”①可见 ,李德自称他是由共产国际派到中国 担任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顾问的 。然而 ,李德在回忆中又说 ,他直至 1932年秋才到上海 ,同共产国际 驻中国的代表 、远东局书记阿瑟 ·尤尔特 (也翻译作埃韦特 )接上关系 。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 ”问 题 ,引起了研究者对李德身份的疑问 :李德既然自称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任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顾 问 ,为什么没有马上到上海向共产国际远东局报到 ?
14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王新生 / 李德来华的身份及任务新探
部第四局派往驻上海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工作的 ,并开始接受远东局的领导 。而且 ,李德一到远东 局 ,埃韦特就报告了共产国际 。显而易见 ,李德到远东局工作的事情 ,共产国际是清楚的 。
14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年第 1期
服力 。笔者认为 ,李德是一个与中国现代历史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人物 ,弄清他的身份 ,有助于我 们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笔者试根据俄罗斯近年来新公布的档案 材料 ,对李德到华后的身份和任务进行探讨 ,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
元末明初岭南诗人李德简论
橐 龠 自无 穷 。铟 缢 一 已 构 , 畀 付 出 至 公 ,灵 台 本 无
物 ,而 我处 其 中 。清 虚 为 我 体 , 昭 明 为 我庸 。 倏 忽 人 无 问 ,忽 来 归 寂 空 。 既 作 百 骸 长 ,蔚 为 万 世 宗 。 毋 从 众 形 扰 ,顺 适 与 天 通 。 0这 首 诗 对 抽 象 的 “ ” 精
。
[ 这 有 别 于 程 朱 理 学 格 物 致 知 和 泛 观 博 览 的 求 5 ]
“ 人 养 清 虚 ,适 与 高 僧 处 。 《 E游 城 西 玄 妙 观 》 道 ” 暇 l
云 : “ 道 虽 异途 ,同归 在 清 素 。 这 样 的思 想状 儒 ”
知 、修 行 方 法 的 繁 琐 、僵 化 。李 德 的 理 学 思 想 深 刻
元 末 明初 岭 南 诗 人 李 德 简 论
陈 恩 维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中文系 ,广东 佛 山 58 0) 20 0 摘要 :李德是元末 明初南 园诗社 的重要诗人 ,是岭 南诗 派的开创者之一。其早期作 品多写景悟道 ,艺术上
讲究雕琢刻画。后期作品将人生体验与哲理思辨相融合 ,渐趋 古朴沉郁。李德 前后 期诗风 的转变,是其人生体 验和时代诗风双转移以及岭南诗歌传 统影响的结果 。
名 诗 人 邱 浚 曾指 出 :“ 城 诗 人 在 国初 时 有 孙 仲 衍 、 羊 黄 庸 之 、王 彦 举 、李 仲 修 ,此 三 四 先 生 者 ,使 生 当 唐 盛 时 , 当与 韦 苏 州 、柳 柳 州 辈 相 颉 颃 , 温 、李 而
神 ” 作 了 诗 意 的 阐释 :人 的 精 神 是 浑 沌 无 穷 、不 可 探 究 的 ,它 藏 于 人 的 心 灵 之 中 , 以 清 虚 为 体 , 以 昭
李德的创业计划
李德的创业计划1. 引言李德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创业者,怀着对创新和梦想的热情,他决定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李德对自己的创业计划有着清晰的思路和目标,他希望通过创业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并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企业。
2.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如今,人们对于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李德意识到这一点,并看到了在新经济时代中的机遇。
3. 创业目标李德的创业目标是建立一家创新型企业,提供符合个性化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他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并在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
4. 产品和服务李德计划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 个性化定制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例如衣物、家具等; - 数字化平台:建立一个在线平台,方便用户浏览、购买和分享他们喜欢的产品; - 增值服务: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快速配送、个性化咨询等,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5. 目标市场李德的创业计划面向年轻人和中产阶级,这部分人群既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又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有较大的需求。
他计划首先在本地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然后逐步拓展到全国甚至全球市场。
6. 商业模式李德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
他将通过线上渠道建立品牌形象、吸引客户,并通过线下实体店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和增值服务。
这种商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同时又能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7. 营销策略为了吸引并留住目标客户,李德拟定了一系列营销策略: -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精心设计的LOGO和宣传材料,打造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趣、引人注目的内容,与潜在客户互动; - 口碑营销:提供超出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争取口碑传播和用户推荐。
8. 创业团队李德计划组建一支强大的创业团队,包括但不限于: - 技术部门:负责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 - 运营部门:负责市场推广和销售; - 客户服务部门:负责与客户沟通和解决问题; - 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
10大实用派易学导师李德个人履历简介
易学大师李德简历
√资深易学高级讲师,中易国学核心讲师。
√高级玄空布局策划专家,精准八字命理预测大师,中国汉字命名专家,“五行汉字起名法”创始人,“梅花易数”心易占卜传承人。
√专注于八字命理预测、改运,人生规划;起名、测名;住宅、企业、店铺风水堪舆、布局等多个易学领域。
√在易学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和学术创新。
√每年都会为二三十家大型企业老板做策划顾问及咨询培训,更为数以万计的咨询者诚挚地答疑解惑。
√始终深怀对易经国学的热爱、敬畏之心,以及身为易学传承者,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国学文化的责任感。
√对外广收同为易学爱好者的学徒。
开设学员培训班,并亲自进行面授培训、带领学员实地游学,参考实践。
√同时开设《八字学》、《玄空风水学》、《姓名学》等多门网络线上课程,并设置课后交流群,为各位参与学习的朋友进行易学知识的讲授,和疑难问题的及时交流解答。
从帮人预测到教人预测
图注:李德老师.共重号:李德白话易经。
长征时期的李德
李德的作品及翻译作品
• • • • • • • 《关于出版德文列宁著作问题》 《列宁与军事科学》 《列宁著作〈战争与革命〉的序言和注释》 《军事专家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社会主义百科全书》 《自由与社会主义》 《毛泽东以谁的名义讲话》,1964年5月27日,《新德意 志报》(东德党的中央机关报)。 • 《从上海到延安》,1969年,《地平线》。 • 《中国纪事》,1973年,此书译成俄文等多种文字。
• 消极:李德,红军长征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他不仅同中国红
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 期的主要指挥者。但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 积极:一个曾经指挥红军千军万马、实际权力一度比毛泽东、周恩
来还高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在被削掉了兵权、并受到严厉批评和羞 辱后还能保持如此平和的心态,却也是难能可贵。当时相当多的红军 学员对李德都产生了新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可敬的德国布尔什维克。 知错必改,善莫大焉!李德不像王明,王明是明明错了死不认账。李 德在总结自己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时坦荡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中 国同志比我更了解他们在本国进行革命战争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我没 有根据中国的地理形势、中国人特有的作战传统进行指挥。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 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深刻分析批评 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李德神情沮丧, 拒不接受批评。 遵义会议后不久,成 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 挥小组,从而正式结束了 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 指挥。
长征后期
遵义会议后李德虽然不再拥有军 事指挥权,但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 局会议。在1935年6月26日两河口召 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明 确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反对张 国焘南下。 1935年七八月间,红军大学成立, 李德被派往讲授军事理论课。不久, 发生了红军大学教育长、原四方面军 参谋长李特拉拢红四方面军学员随张 国焘分裂逃跑的事件。李德与李特进 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持中央的北上 抗日方针是正确的,不经毛泽东同意, 任何人不得擅自把部队拉走。 1935年10月,李德随红军到达 陕北。
军事顾问李德是怎样来中国的
军事顾问李德是怎样来中国的作者:曹春荣来源:《百姓生活》2013年第04期在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李德是唯一一位曾与红军一起作战的外国军事顾问。
也正是他的错误指挥,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走上长征之路。
关于他是怎样来到中国的一直众说纷纭。
如今,随着相关文献资料的解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李德送钱到上海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岁时加入德共,后被送往苏联,参加了苏联红军。
李德究竟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据他自己说:“1932年春,我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接着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
”事实确实如此吗?众所周知,为方便对中共进行指导,共产国际在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派驻有各种代表和军事顾问组。
1931年6月1日,牛兰夫妇的被捕切断了共产国际支援东方革命的信息、人员和资金流转通道。
为营救牛兰夫妇,苏联红军总参谋部远东情报局的上海工作站负责人理查德·佐尔格,计划通过调动社会舆论来要求释放牛兰夫妇。
为此,他通过情报网接触到主管牛兰夫妇案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张冲,双方谈妥以3万(一说2万)美元,换取牛兰在狱中的手迹。
得知此事后,莫斯科方面选派两人去送钱,一个是赫尔曼·西伯勒尔,另一个就是李德。
前者在交付完款项后便回到了莫斯科,而后者留在了上海。
那么,李德又是怎样留在上海的呢?他本人的说法已被史实否认。
另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李德在上海遇见了老熟人阿瑟·尤尔特和博古(但博古否认了此事)。
尤尔特当时为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负责人,他曾与李德在德国共过事。
当时远东局下的军事顾问组正是用人之际,尤尔特通过组织程序将李德留下,是有可能且办得到的。
从无权的顾问到“太上皇”1933年9月底,李德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身份,从上海启程前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
去苏区前,李德要求“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出一个相应的指示”,以确认他到苏区的身份和权力。
为此,尤尔特和博古向莫斯科发了几封请示电报。
李德在中国的两次婚姻
李 德 在 军事 指 挥 上 虽 然 犯 有 严重 的 错 误 , 但
中央 以组 织的 名义交 给 了 肖月 华一 个 “ 殊 他也 做 了一 些有 益 的工 作 。他放 弃 比较 优越 的 生 特
任 务 ” 让 她 照顾 好 李德 的生 活 。就 这样 , , 肖月 华 活 ,来 到环 境十 分艰 苦 的 中国 ,这说 明他 的 思想 服 从组 织 安排 , 草地 和李 德结 了婚 。可是 , 草 结婚 还 是 比较进 步 的。 后来 ,他 又 同张 国焘 的分 裂 主
联 , 9 2 毕 业 于莫 斯科 伏 龙芝 军 事学 院 。受共 善 舞 ,很快 引 起 了李德 的 注意 ,李德 与 她接 触 后 13 年
产 国际 派谴 , 9 3 春 到达 中央 苏 区 瑞金 ,任 红 两人 的感 情很 快 升华 , 久便 结 了婚 。 13 年 不
军 军事 顾 问 , 中央 军事 “ 人 团 ” 主要 成 员 。第 三 的
李 德 , 名 华 夫 , 国人 , 名奥 托 ・ 劳 恩 , 又 德 原 布
李德 的第 二任 妻子 是 李丽 莲 。李 丽莲 是 一位
早年 曾参 加德 国 东部 的工 人起 义 。1 2 9 8年前 往 苏 歌 唱 演 员 , 9 7年 底到 达延 安 。 年 轻漂 亮 , 13 她 能歌
“ 胸怀 祖 国 , 眼世 界 。 ” 也 是 霍 放 这 加 。 中国成 功取 得 20 当 08年奥 运 会主 办权 的 消息 幕 :扎 根 香港 ,
传来 ,他兴 奋地 致 电儿 子霍 震霆 ,两 人 在 电话里 英 东一 生 的 写照 。
( 编 王 兵 ) 责
场上停 着一 架飞 机 ,飞机 正 准备 起飞 ,机 旁还 有
李德——全程参加长征的外国人
军委机关从瑞金开始 突围 , 中 央 红军 主力 ,则 先 后分 别从 福 建 的长 汀 、 宁化 和 江西 的瑞 金 、 于 都突 围。在谁 也 没有 想 到此 次 突 围行程 会有 二 万 五千 里 的 情 况下 , 征迈 出 了第一 步 。 长 突 围开 始后 ,红 军 比较顺 利 地 突破 了 国民 党军 陈济 棠部 的第 一道 、 二道 、 三道 封 锁 第 第 线 。但 是 ,在 突 破第 四道 封 锁 线 一 湘 江 时 ,一方 面 由于 蒋 介石 急 调几 十万 大 军 ,分三 路 前堵 后 追 ,企 图 消灭 中央红 军 于湘 江 东侧 ;一 方 面 由于李 德 再次 指 挥失误 , 军采 取 “ 红 甬道 式” 的搬 家方 式 行 军 , 连坛坛 罐 罐 的拖 累都 没 能放 下 ,红军 行 动迟 缓 , 出 了惨 重 的代价 。 付 毛泽东 、洛甫 、王稼 祥 等 人 , 第五次反 “ 在 围剿 ” 中就 对 李 德 的指挥 不 满 ,李 德 在突 围 中的错 误指 挥更 激 起 了他 们 的 愤慨 。王稼 祥 主张 把 李德 “ ” 轰 下 台 ,首先 提 出召 开 政治局 扩 大 会 议 。 13 9 5年 1 , 月 红军 打
0 刘 昭 豪
队突 围的方 针 ,以求重 新 获得 广 阔 的作战 区域 。李 德 的建议 得 到 政 治 局 和 中 革 军 委 的 同
意。
全程参加长征的外国人
他 的与敌 人 拼消 耗 的 “ 短促 突 击” 术, 战 当时 迷 惑 了 不少 人 。 很 多人 都赞 同李 德 的 “ 短促 突 击 ” 林 彪 还 发 表 了 《 短 促 突 , 论 击》 的文章 , 宣传 这 种 战法 。 这时 , 发生 了“ 建事 变 ” 福 , 蔡 廷锴 指挥 的十九 路 军在 福建 成 立 了反 蒋 的福 建 人 民政 府 , 蒋 介石 被迫 调 兵东 下 镇 压 。这 本 给 了红 军一 个联 合 反蒋 的好 机会 。 可是 李德 却认 为 , 蔡廷 锴
反映李德性格特点人生经历的句子
反映李德性格特点人生经历的句子
李德是一个有梦想和远大理想的年轻人,性格勤奋又坚强,他有积极向上、乐观、努力不
懈的精神,怀有卓越抱负,用自己的双手一步步勇往直前地拼搏奋斗着,实现人生的梦想。
他生活中常常以自己的行动来激励自己,有着一颗满满的热情。
李德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从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在每个比赛中,他总是努
力做到最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最佳成绩。
他有责任心、克服挑战,有饱满的激情昂扬的热情,他也把这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带入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勉努力,随时乐意去学习、去提高。
他非常尊重别人,在和别人的折腾中,他会付出两倍的礼貌和体贴,有深厚的友谊。
李德也是勇于承担失败的人,他不轻易放弃,而是站起身来,又一次地拼搏,不断地努力,取得了成功。
他乐观,乐于分享,总是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思想,乐于与朋友分享,他把
每个人看作自己的家人,乐于帮助大家在中 em>求帮助时,善良、博爱、慷慨大方是他,
他会让每个人回味,感受他给大家的无私奉献。
李德给我们的最好的示范是:不畏困难、带着梦想一步步走好前程!他走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会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德的故事名字
德的故事名字在德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李德。
李德是个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他却成为了整个村庄里备受尊敬的人物。
这是因为他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李德年轻时,家里十分贫困,生活条件艰苦。
尽管如此,他却总是乐观地面对生活,从不抱怨。
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天,李德听说村里有个家庭非常困难,无法养活自己的孩子。
他立刻决定去帮助他们。
他找来一些自己种的蔬菜和水果,还带了一些米面和衣物,带着满满一大箱东西前去拜访他们。
这个家庭见到李德如此慷慨地帮助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感激地说:“李德,你真是个好人!你的善良和慷慨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李德笑着说:“我只是尽力而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应该互相帮助。
”这次帮助并没有让李德停下脚步,相反,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
不久后,村里的一所小学遇到了困境,因为学校附近的道路被暴雨冲坏了,孩子们上学变得非常困难。
李德听闻后,决定自己出钱修建道路。
修建道路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但是李德坚持不懈,动员了一些村民一起帮助他。
他们用木板和石块修建了一条能够让孩子们安全通行的道路。
孩子们看到这条全新的道路后,欢呼雀跃,他们能够方便地上学了。
村里的人们纷纷称赞李德的善举,并亲切地称他为“德哥”。
德哥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他的善良激励着大家,鼓舞着整个村庄。
不仅如此,李德还常常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公益活动中。
他参与修葺废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帮助残疾人找到工作等等。
他的行为激励了很多人,大家纷纷效仿他的做法,将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就这样,李德的故事成为了这个小村庄中传颂的佳话。
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因为他用自己的善良和行动,为村庄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欢乐。
德哥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勇于付出,无论是大是小,都可以成为他人的希望。
正如德哥所说:“无论你的才能有多少,只要你善良地对待每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李德.doc
李德
李德(1900—1974年),德国人。
原名奥托·布劳恩,在华期间曾用李德和华夫的名字。
他早年曾参加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斗和德国中部的工人武装起义,后被捕,越狱逃到苏联。
他曾在苏联军事院校学习。
1932年,共产国际派他到中国,后在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
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他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使红军蒙受严重损失。
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批判。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他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
1939年,他去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苏军中央服务。
1949年,李德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马列主义研究所从事翻译工作。
他著有《中国纪事》。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德 -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李德(1900年~1974年),
奥地利人,共产国际派驻
中国的军事顾问。
1900年
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
黑,1974年8月15日卒
于柏林。
原名奥托·布劳恩
(Otto Braun)。
笔名华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
德国共产党。
1918年参与
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
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
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2年春毕业后,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因与王明较熟,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
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
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力。
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
委会主李德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
1939年夏去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
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
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著译。
1964年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
对中国革命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歪曲。
王明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王明(1904年-1974年)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县人。
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冬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又随米夫去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
在这期间,他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斗争,打击异己,逐渐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其思想“左”倾主义、教条主义严重。
1929年10月回国后,任《红旗》编辑,发表“左”倾思想的文章。
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线,提出一个比立三路线更“左” 的政治纲领。
1931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
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米夫以国际名义指定由王明为代理书记。
党内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
同年9月,党中央机关遇到破坏,王明随米夫去苏联,任中共驻国际代表。
王明去苏联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负责,博古执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抗日战争开始后,王明又回到国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否认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抗战初期在武汉任长江局书记时给党带来很大损失。
1941年后王明因病长期休息。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王明受到了严厉批评。
1945年4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宣判了曾统治党4年之久、影响党达14年之久的王明“左”右倾错误路线的死刑。
当时王明给全会写信对决议表示“完全同意和拥护”。
1942年党整风运动时,王明态度恶劣,拒绝参加整风。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亲自提议让王明继续担任中央委员。
终于,王明在44名当选中央委员中,以选票倒数第一当选。
“七
大”之前,王明主要从事妇女和统战工作。
“七大”以后,中央决定由王明担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党的政策以及起草法律条文。
1946年6月,中央又成立了法制问题研究委员会(1948年12月改为法律委员会),中央仍任命王明为该委员会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王明领导该委员会出色完成了制定陕甘宁边区宪法草案、全国性的宪法草案等工作,还在山西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土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前夕,中央曾于8月上旬致电王明,希望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回国参加会议。
9月8日,王明回电表示因病无法回国参加“八大”,向中央和“八大”主席团请假。
党中央和毛泽东从党的利益出发,仍提名王明为中共中央委员的候选人。
这样,王明在“八大”上仍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不过在97名中央委员中,他的得票最少。
从此,王明长期留居苏联,以后化
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历史,攻击中国共产党。
1974年3月27日病逝于莫斯科,孤寂地躺在异国他乡的新圣母公墓。
博古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秦邦宪(1907~1946),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又名博古。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
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
责人。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