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蓝墨水的上游在线测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ⅱ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测控优化练习

语文ⅱ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测控优化练习

语文ⅱ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听听那冷雨(节选))测控优化练习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仓颉.〔〕滂沱.〔〕惊蛰.〔〕蠕.动〔〕氤氲..〔〕潺.潺〔〕湿黏.黏〔〕忐忑..〔〕舐.犊〔〕羯.鼓〔〕啾.啾〔〕皑.皑〔〕沐.浴〔〕擎.天〔〕椽.木〔〕岑.寂〔〕寒濑.〔〕料峭.〔〕韵.律〔〕纤.手〔〕苔藓.〔〕万籁.〔〕孺.慕〔〕蜗.牛〔〕答案:jiétuózhérúyīnyūnchánniántǎntèshìjiéjiūáimùqíngchuáncénlàiqiàoyùnxiānxiǎnl àirúwō2.解释以下词语。

想入非非:皇天后土:氤氲:凄迷:料峭:山隐水迢:千寻:石破天惊:答案: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

比喻想法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

皇天后土:天和地。

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凄迷:①景物凄凉而模糊。

②悲伤,怅惘。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山隐水迢:山隐藏,水遥远。

千寻:形容特别高或特别长。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文学常识填空。

余光中,1928年生于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

余光中是梅开四度的作家,年轻时,他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文”。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关于散文,他曾如此说道:“散文不是我的诗余,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不成立体。

”其散文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礼赞“中国是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目前他仍在“与永恒拔河”。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水平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小岛失踪之谜①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一个自称地质学博士名叫哈斯顿·舒尔茨的人,在柏林向记者们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讲话:“我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证实外星人每年都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

”他还说:“这些被盗走的岛屿都是无人居住的,但有人居住的岛屿被盗也只是时间问题。

”②那么,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

而盗走整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上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③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④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确实发生过神秘失踪的情况。

不过,造成小岛失踪的并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一种巨大的星鱼。

⑤星鱼就是我们熟悉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

它们通常有5个腕足,但也有10个、13个、16个、20个甚至45个的。

⑥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

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当它们游动时,就像一只旋转的盘子,因而被当地的人们戏称为“水中飞碟”。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吃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

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空中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显示,有些海岛竟漂离原来位置好几海里呢!⑦原来,巨大的星鱼才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

1.提出自己的疑问(至少一处),写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2.边默读边作批注(不少于三处),批注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哈斯顿·舒尔茨发表的“外星人每年都要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的论断是错误的。

2021年郴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2021年郴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选自《新民晚报》)
17.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中“种子”的含义。
18. 精读第(5)-(11)段,并在第(11)段后的横线处补写一句。
19. 品读第(17)段中的划线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批注。 永远不要小觑了一粒种子的力量,它能穿越寒冬,也能破崖而出。就算它被埋在了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底,也定然能在某个春天,挣脱一切桎梏,冒出动人心魄的嫩芽。 我的批注:
注:《月亮村的月亮》一文中“月亮”既指叫“月亮”的人,也指天上的月亮。
(一)理解标题意义
常见题型
(1)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 (2)分析本文题目的含义/作用。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4)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
技法点拨: 答标题的含义:看要求,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答标题的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2、概括主要情节;3、贯穿
(一)理解标题意义
标题 意义
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作用
知识梳理
表层含义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思。
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1、表明写作对象; 《范爱农》 2、概括主要情节; 《草船借箭》 3、贯穿全文的线索;《羚羊木雕》 4、透露情感主旨; 《白杨礼赞》 5、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一米长的爱》 6、一语双关。《月亮村的月亮》
概括与浓缩。思考标题的好处,既要分析其表层含义,又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深层含意。如从“现 在看来……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可知,“端午的阳光”也指屈原 精神的光芒;从“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可知,“端午的阳光”还指 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即屈原的爱国精神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同30分)1、历史:①甲骨文②司母戊鼎③秦陵兵马俑④园形方孔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3、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谁为他医治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下列哪些措施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①册封达赖、班禅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立西域都护④设立宣政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①火药②造纸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6、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B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C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D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被废除7、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

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戚继光抗倭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

这两件文物是在近代哪次侵华战争中流失海外的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标志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今年五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重游民国旧都。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墨水的上游陈启文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

他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具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

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

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

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

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

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

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

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

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

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

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

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

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

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

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

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

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去游泳。

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

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木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

重庆市万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万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得在试卷上作答。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一部分 诗歌【任务一 寻觅生活的诗意】如何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寻得诗意,抵达梦想的远方?爱写诗的环卫工人黄新生用热爱和坚持道出了秘ju é( )。

黄新生从小喜欢读书写作,高考失利后,因家庭生活ji é( )据,只能踏上打工之路,但对文学的热爱却与日俱增。

工作之余,她每天都要捧书畅读,常常附庸风雅,有了灵感就进行创作。

半辈子的风雨,都被她写进了诗里。

______。

可见,不忘心中的热爱,有文学的濡养、用梦想做指引,以乘风破浪的勇气、持之以恒的坚守,去驱散生活的晦暗,是在平凡生活中诗意栖居的不二法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濡( )养晦( )暗秘juéjié据2.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与日俱增B .附庸风雅C .持之以恒D .不二法门3.在横线上填入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而她只会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坚韧勉励自己日复一日地坚持②在黄新生身边,也不乏这样的质疑③不懈的追求和奋斗,成就了如今的黄新生,拿起扫帚能养家糊口,放下扫帚能纸上放歌④用“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的纯粹去等待最终厚积薄发的绽放⑤打工人写诗有什么用A .①③④⑤②B .⑤④③①②C .⑤②①④③D .②⑤④③①【任务二 感受经典的诗情】古典诗歌酒(1)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3)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现代诗歌(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艾青《我爱这土地》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月(5)但愿人长久,______。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新高考语文 2021届小题必练5 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学生版

新高考语文  2021届小题必练5 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学生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等人在《文化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使用了“媒介素养”的概念,指出媒介对青少年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对信息进行识别和批判。

直到20世纪80年代,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早,以抵御文化侵袭和适应多元文化特征为出发点,安大略省最先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其教育大纲指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技术和手段以及这些技术手段可能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1989年,该省教育部发布了《媒介素养:资源指南》。

1991年加拿大成立了“加拿大媒介协会”(CAME),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教育培训。

同一时期美国也成立了“媒介素养中心”(CML),2005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五个核心问题,并将五类问题和子问题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数学、卫生、社会学习相关联,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CMI提出的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问题是,一,谁制造了信息;二,它使用了怎样的技术手段来吸引我的注意力;三,不同的人对这条信息可能会有怎样不同的理解;四,这条信息含有/隐含了怎样的价值、生活方式或观点;五,为什么会发出这条信息。

1997年中国社科院卜卫发表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内地较早介绍媒介素养研究的论文。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并出台相关文件和行动指南。

(摘编自《“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材料二:当我们天真地打开脸书(Facebook)给一个朋友发留言、消息时,我们很可能当时并不会意识到那些正在影响我们思想、观点、行为和世界观的力量。

如果不具备媒介素养,个体很可能成为那些不诚实、不健康的媒介习惯的牺牲品。

当涉及物质财产和个人问题时,人们会懂得隐私的概念,不会轻易告诉他人自己智能手机的密码及支付密码。

但是我们还没有明白或意识到,我们在网上做的所有事情都正在被有关平台收集、分析,并用来创建一个非常准确的用户个人资料,然后被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选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寄电子邮件给我,请我提供有关教育方面的建议,他们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应该学习哪些科目。

此外,因为我当初放弃完成大学学业,所以他们也经常询问我,应不应该仿效我,也放弃完成大学的学业。

有时,也有一些孩子家长请我指引他们子女的方向,他们说:“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迈向成功?”我能给予的建议其实是相当简单的:尽你所能,获得较高较好的教育。

年轻学子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大学教育,并且努力学习治学的方法。

的确,我因为创建微软公司而中途辍学,但是别忘记,我在辍学之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三年。

事实上,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希望能够重返校园就读。

就像我以前曾经说过的,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辍学,除非他们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机会是一生中的一次,而且,即使如此,他们也应该考虑再三再做决定。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六年级老师凯西·克利兰写信说:“很多我的孩子都说,你从未完成高中学业,现在却是如此成功,所以我的孩子都认为他们有很好的理由不要在意学业的好坏。

熊红久《端午的阳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熊红久《端午的阳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泪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郑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i}x,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间大夫坐在了泪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扰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间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忧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泪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限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二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擂米的私质,擂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私软的糯米联系起来。

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专练3.2散文阅读押题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专练3.2散文阅读押题专练含解析

3.2 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

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

屈原专题阅读

屈原专题阅读

屈原专题阅读【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

(15分)端午的阳光文/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

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含答案)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含答案)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同步练习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

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

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

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

《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

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

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

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

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

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

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

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

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

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

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

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

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

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

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端午的阳光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端午的阳光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端午的阳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1)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2)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3)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4)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5)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6)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7)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熊红久散文阅读:《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散文阅读:《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散文阅读:《端午的阳光》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起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阅读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阅读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二、阅读理解〔42分〕〔一〕古诗文阅读〔19分〕阅读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完成第10小题〔4分〕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10.这首诗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6——18小题.〔8分〕Wi-Fi能像空气一样笼罩我们的生活吗?在“没网就不能活〞的今天,Wi-Fi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每到一个地方,Wi-Fi要是没连上,人会感觉到格外失落.会不会有那么一天,Wi-Fi就像空气一般笼罩我们的生活,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只要拿出就能连上免费Wi-Fi?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和他的研究团队最近创造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被称为〃可见光通信〕专家表示,该技术离全面普及已经不遥远, 将来在任意一个LED灯中增加一个微芯片,它就能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据统计,目前地球上有大约2/3的地区仍未实现互联网接入.为满足贫困、遥远地区人们的上网需求,以及通过收取费用,满足局部经济宽裕使用者的超级漫游需求,谷歌正在建设一项通过热气球为全球提供快速、稳定的Wi-Fi网络的工程,代号“懒人〕目前相关测试已经在巴西展开.据国外最新消息,美国科研人员还打算把信号传到大海中.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深海计算机网络〞——通过水下传感器,将网络数据传榆到大海及河川中,提供Wi-Fi信号.不过, 在大海里覆盖Wi-Fi算资源浪费吗?据研究者说,这种全新模式的无线网络,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进行水下海洋研究工作,例如通过Wi-Fi检测、预警海啸等.此外,“萌宠〞也能装Wi-Fi !泰国一家电信公司日前找到许多猫和狗做〃志愿者〞,在它们的脖子上挂上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使用Wi-Fi者只要靠近这些宠物,连接热点, 就能上网,网速峰值可达每秒8.76M©有人打趣道:“如此一来,以后人和狗出去散步,将会是狗遛人,而非人遛狗J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狗狗疯一般地往前跑, 主人跟在后面大喊:“狗狗,你快给我回来!我的Wi-Fi断了!〞有了Wi-Fi,人们上网的方便程度大大提升.但是,人沉溺于虚拟世界可能会疏离甚至排斥现实生活.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我们应该把持住,保证自己的生活不被其操控.16.通读全文,说说未来Wi-Fi笼罩生活有哪些方式?〔4分〕17.细读全文,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可见光通信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将来在任意一个LED灯中增加一个微芯片,它就能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B.美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一种“深海计算机网络〞,他们打算把信号传到大海中,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进行水下海洋研究工作.C.泰国一家电信公司在做“志愿者〞的宠物身上挂上支持移动Hi-Fi的热点设备.如果使用Wi-Fi者离这些宠物太远就会断网.D.目前,地球上大局部地区仍未实现互联网接入.谷歌正在建设一项代号为“懒人〞的网络工程,目前相关测试已经在巴西展开.18.?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进行曲〞.你认为Wi-Fi进入我们生活,其“悲〞“喜〞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作答.〔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9一一22题.〔15分〕乡村的风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领皮的小手,把我服服怙帖的头发拔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好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似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③由于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假设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包的音符挂在枝柯上……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弁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 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 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到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假设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护,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护居然有了出头之日, 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凤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 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驴马在风中打着响鼻,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⑥倘假设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寂静!19.第③段中,作者是用哪几幅画面来表现乡村的“诗意〞的?请简要概括.〔4分〕20.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0 〔4分〕21.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②⑤两个自然段中任选出一例加以赏析.〔4分〕22.文章开头“风是乡村的魂〞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6、用一句话概括下而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10字以内〕〔2分〕本报4月28日讯由于生态养殖改善水质,连日来,4只黑天鹅飞临长寿湖安顺岛湖边. 昨日,在长寿湖安顺岛湖边钓鱼的徐光军忽然发现湖里多了4只全身羽毛纯黑发亮的水禽. 经拼认该水禽为黑天鹅.黑天鹅是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水禽,为什么会在长寿湖现身?对此,长寿湖风景区管委会有关人士称,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去年长寿湖取缔养殖网栏,实行生态养殖后,长寿湖水质明显改善,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⑴班级召开“汉字的魅力〞主题班会,假设你做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富有诗意和煽动性的开场白.〔3分〕⑵许多汉字在开始形成的时候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和根据.因此汉字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请以“姓名〞的“姓〞字为例,简述出它所蕴含着的文化信息.〔2分〕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说明文,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5分〕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一一太阳帆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由于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 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外表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X10牛6/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 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开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外表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外表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⑥一块面积为105X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亳牛的力, 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她面重力加速度的万分之一0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柒积, 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到达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亳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到达86.4米/秒;一个月后到达2592米/秒;130天后, 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到达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到达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那么灵O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2分〕9、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3分〕10、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3分〕 11、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2、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⑴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外表时,产生的压力最大, 大约是9义10 牛/平方米.⑵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二〕阅读记叙文,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6分〕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①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翻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杳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③见我态度和缓,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毙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 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容许了.⑤他见我爽快地容许了,冲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似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坳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 对了,我的中级技工测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J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⑨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冲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疑氨着一种温暖.⑩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J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她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QD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3、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3分〕14、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3分〕 1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而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0 〔4分〕⑴“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⑵“……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16、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三个方面即可〕〔3分〕17、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QD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3分〕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3《乡愁》课文分类赏析及随堂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3《乡愁》课文分类赏析及随堂练习题

《乡愁》课文赏析随堂练习含答案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

其诗《乡愁》用朴实形象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故乡之思,亲人之恋,故国之情。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赏析一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蓝墨水的上游 阅读训练附答案

蓝墨水的上游 阅读训练附答案

蓝墨水的上游阅读训练附答案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

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个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

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

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

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

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

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

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

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

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

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

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

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

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

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

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

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

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

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

我一路上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在河谷里的垃圾。

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

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

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地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裂开了一道道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题:蓝墨水的上游在线测试(附答案)
阅读题:蓝墨水的上游
蓝墨水的上游陈启文
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

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个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

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

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

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

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

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

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

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

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

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

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

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

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

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

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

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

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

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
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

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游泳。

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

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木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

埋头吃草的水牛,有鲜绿的草汁从它们的嘴边流出来。

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便有了歌唱。

听见鸟唱,但看不见乌。

鸟躲在绿荫里。

它旁边可能还有一只。

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

每天黄昏,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

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碧绿。

而河流总是愈明净,愈深邃。

干净的河水里,晃动着我们年轻的身影,晚霞透过繁茂的枝叶照在我们身上,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是干净的。

是的,我曾潜入很深的水里,那么深,也有神奇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水底下的动物和植物,一条条鱼闪亮的鳞片,在最深的地方闪烁出来。

还有风,神奇的风,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刮过。

我之所以对这一切感到神奇,只因为我是人,我误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很快我就支持不住了,我从水底下冒了出来,而我纯粹因为好奇的短暂进入,已给那个碧清碧清的世界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恐怖,那一泓清泉突然变得浑浊了,很多的鱼惊恐万状地跳起来,它们可能被我搅浑的水呛着了,想换口新鲜空气。

但它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却是人类很欣赏的,甚至觉得是很诗意的。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

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
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

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

我一路上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在河谷里的垃圾。

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

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

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地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裂开了一道道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

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你感到它随时都会断裂,塌陷,随时都会跌入更深的疯狂。

⑦不仅是汨罗江。

我已经穿越了无数的河流,都已经很难觅见一泓清泉了。

流失的不仅是水土,我感到血管里的血也在流失,——渴。

渴得最厉害时,嗓子里有腥甜的味道,那其实是血的味道。

血是腥甜的,只有最干渴的旅人才能感觉到。

1.文章第⑥段“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真正的绝路”的含义。

(本题分数:2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为了私利不惜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顾惜传统文化,这是一条破坏家园破坏文化之根的绝路。

2.文章第⑤段说,“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写了很多诗的原因。

(本题分数:4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①汨罗江因两位诗人而与民族诗歌联系在一起,作者在此求学,接受了这种人文精神的熏陶,被激起了创作激情。

②泪罗江畔风光秀美,景物充满生机和诗意,启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3.文章最后一段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段中写了“我”的一种感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种感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本题分数:4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①在行文结构上有画龙点晴、深化主题的作用。

②表达了“我”对自然景观、美丽家园及人文景观、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对自然资源和人文之根干涸的焦急和忧虑,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麻木了自身的灵魂。

4.作者在第④段对自己读书时的泪罗江景色作了详细的描写,请从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角度对划线处进行简要赏析。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①绘声绘色。

运用视觉、听觉感受,先写泪罗江周围的碧树鸟鸣,再写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立体感。

②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汨罗江的环境有了灵动的特点,给人以鲜活的动态感。

③语言优美灵动,简洁明快,联想丰富,如“鸟”、“碧树”、“霞光”、“清泉”等许多意象都充满了诗意。

5.作者第③段中说:“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

”请结合我国古典诗歌的相关知识,联系文章的主旨对这句话的含意作深层次的探究。

(本题分数:5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①屈原理想破灭主动求死,杜甫屡屡遭罪饥寒交迫而死,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

②“上游”既可以指二者有着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创作动力与典范的能力,也可以指他们艺术成就上的高度。

③我们应当继承与发扬二者代表的精神成就,而不应该急功近利、只停留在无休止的物质追求的泥淖中,二者代表的精神成就应当成为我们后人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之源。

上一试题:阅读题: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下一试题:古诗文阅读题:照玄上人诗集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