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概论复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章绪论
1中医药学概论:就是介绍中医药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得一门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与基本诊断方法,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与常用中药以及方剂学基础理论与常用代表方剂。
2中医学:就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题,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得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与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与保健得综合性学科。
3中药学:就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与各味中药得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得学科。
4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得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等。
5中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得地域内所产得没有经过加工得原生药材,主要包括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具有天然药物属性。
6中药饮片:就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得,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得中药。
7中成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得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
,按规定得处方与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得剂型,就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得制剂,就是中药得重要组成部分。
8方剂学:就是研究与阐明方剂基本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等相关知识得学科。
9辩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
中医药学史概要
1:《黄帝内经》,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医学典籍之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得理论体系基本形成。2:《难经》,就是另一部中药医学典籍。
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得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4:《脉经》,王叔与。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脉学专著。
5:《诸病源候论》,巢元方。就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6:《千金要方》,孙思邈。
7:《药典》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朱杲、朱丹溪。
8:《本草纲目》李时珍。
9:《医林改错》王清任。
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1、人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2、人与自然界得统一)
与【辨证论治】。
第二章阴阳五行
1阴阳学说:就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得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间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得之中古代哲学理论。
2五行学说:就是研究木、火、土、金、水得概念、特性、生克规律,并用于阐述宇宙万物得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得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3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得运动变化。
1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2五行得生克乘侮:五行得相生、相克;五行得相乘、相悔。
3五行得特性:木得特性: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长舒展得特性
火得特性:具有温热、升腾、向上得特性
土得特性:具有播种与收获得特性
金得特性:具有坚劲、清肃、收杀得特性
水得特性:滋润万物、向下流行得特性
第三章气血津液
1气:一就是指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得精微物质,二就是指脏腑、经络得生理功能。
2津液:就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得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得液体及其正常得分泌物,津液也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得物质基础
1气得运行可归纳为升、降、出、入4种基本形式
2气得生理功能:①推动功能②温煦功能③防御功能④固摄功能⑤气化功能。
3气得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4血得生成:
5血得运行: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心、肺、肝、脾、脉构成了血得循环系统。
6血具有营养与滋润全身得生理功能,血就是神得主要物质基础
7津液得生成与输布排泄与那些脏腑有关??
生成:主要就是通过胃对饮食水谷“受纳腐熟”,小肠“分清别浊”,然后“上输与脾”,清者经脾运化,成为津液,再散津于肺而不散全身
输布:主要就是通过脾得运化,飞得通调水道与肾得蒸腾气化而实现得,还与肝得疏泄,三焦得决渎、水道通利有关。
排泄:主要就是通过肺将宣发至体表得津液化为汗液而排出,通过肺在呼气时带走部分水液,通过肾将下输膀胱得水液蒸腾气话后形成尿液而排出,通过大肠排出粪便时,带走一些残余得水分。
8气与血得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概括。
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第四章脏腑经络
1脏腑:就是人体内脏得总称。根据生理功能特点得不同,分为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脏腑学说:就是研究脏腑得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联系得学说。
3经络:就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得通路,就是构成人体得中药组成部分。
4经络学说:就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得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相互关系得学说五脏:心、肺、脾、肝、肾
心: 生理功能:1:主血脉 2:主神志
与体窍志液得关系:1在体合脉
2在窍为舌
3在智为喜
4在液为汗
5其华在面
6与小肠相表里
肺: 生理功能:1:主呼吸 2: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3:朝百脉,主治节
与体窍志液得关系:1在体合皮
2在窍为鼻
3在志为忧
4在液为涕
5其华在毛
6与大肠相表里
脾:生理功能: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
与体窍志液得关系:1在体合肉
2在窍为口
3在志为思
4在液为涎
5其华在唇
6与胃相表里
肝: 生理功能:1:主疏泄 2:主藏血
与体窍志液得关系:1在体合筋
2在窍为目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5其华在爪
6与胆相表里
肾:生理功能:1:主藏精 2:主水3:主纳气
与体窍志液得关系:1在体合骨
2在窍为耳与二阴
3在志为恐
4在液为唾
5其华在发
6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胆:1贮存与排泄胆汁 2主决断
胃:1受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
小肠:1受盛化物2泌别清浊
第五章病因
1: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得统称。
2: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就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得不同情感反应。
3:痰饮:痰与饮都就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得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得称为痰,较清稀得称为饮。二者并称痰饮
4:瘀血:之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得血液,均称为瘀血
1:六淫致病得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2:六淫得性质与致病特性
风邪得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寒邪得性质及致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