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中表时间的副词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的副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副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副词有哪些
二、范围副词
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

2、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

3、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

三、时间副词
1、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

2、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质
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

4、表动作将发生:行、行将、且、垂。

5、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

四、情态副词
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

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

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

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

五、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

六、否定副词
表否定: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

七、语气副词
1、表猜测:殆、庶、几。

2、表祈使:幸、唯、愿。

3、表转折:顾。

4、表反诘:岂、其、宁、独。

八、谦敬副词
1、谦词:窃、请、敢、敬、谨。

2、敬词幸、垂、辱、惠。

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

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

中学文言文常用的时间副词【内容摘要】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时间副词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帮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

【关键词】已经发生正在进行将要发生时间短暂时间终止时间较长特定时间在古汉语的各类副词中,表示时间的副词数量最多情况也最复杂,辨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现将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文言时间副词分类归纳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经”、“曾经”等意思。

常见的有“既、已、尝、曾、业、昔、向、曩”等。

例如: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经”、“……已后”的意思。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刻舟求剑》)(已:已经。

)③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尝:表示以前曾经发生过的某种情况,相当于“曾经”。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曾:相当于“曾经”。

)⑤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黄生借书说》)(业:表示时间已经过去,相当于“已经”。

)⑥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孔雀东南飞》)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昔、向、曩:都是表示过去时间,相当于“过去、从前”。

)(二)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巧遇上某种情况,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正在”“正赶上”的意思。

常见的有“正、方、会、适”等。

例如: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方”,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相当于“正”。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会”,表示正好遇上某一情况的出现,相当于“恰巧遇上”“正赶上”的意思。

)③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游黄山记》)(“适”,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和发生在不久之前,相当于“正好”“刚刚”的意思。

)(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或某种情况将要出现,相当于“将、将要”等意思。

文言文副词及翻译汇总

文言文副词及翻译汇总

夫文言文,古之经典,字义深奥,文法严谨。

其中副词,虽不若实词之丰,虚词之广,然亦不可忽视。

副词者,修饰动词、形容词,使语意更加明确,语气更加丰富。

今汇副词若干,并附以今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始、初始,初,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开始”。

译文:开始、起初例句:始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初,吾未尝知也。

(《论语·为政》)二、既、已既,已,皆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已经”。

译文:已经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已而,吾丧我。

(《庄子·养生主》)三、皆、悉皆,悉,皆表示全体的副词,意为“都、全部”。

译文:都、全部例句:皆大欢喜。

(《红楼梦》)悉心研究。

(《三国演义》)四、乃、则乃,则,皆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乃至于斯,吾知足矣。

(《庄子·逍遥游》)则天下之理得矣。

(《孟子·离娄上》)五、且、又且,又,皆表示递进关系的副词,意为“而且、又”。

译文:而且、又例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又何患乎其不知也?(《论语·里仁》)六、遂、遂遂,遂,皆表示结果关系的副词,意为“于是、就”。

译文:于是、就例句:遂成一家之言。

(《史记·太史公自序》)遂至东海。

(《庄子·秋水》)七、故、因此故,因此,皆表示原因关系的副词,意为“所以、因此”。

译文:所以、因此例句:故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为政》)因此,吾知之矣。

(《庄子·养生主》)八、乃、竟乃,竟,皆表示出乎意料的副词,意为“竟然、居然”。

译文:竟然、居然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竟至不测之地。

(《庄子·逍遥游》)九、固、固然固、固然,皆表示肯定的副词,意为“当然、确实”。

译文:当然、确实例句:固有所待。

(《庄子·逍遥游》)固然,吾亦欲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副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副词
织梦者工作室辅导讲义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课程名称
章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通论五:副词
学习目标
1.掌握副词在文言句子中的性质和语法作用。
2.能够区分句子中具体的副词属于什么类别。
3.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可以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作句子的状语;但是,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
译文: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让自己发挥作用。徒:仅仅,只是。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他(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特:只是,仅仅。例句:特与小儿戏耳。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
11.齐悉复得其故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
译文:齐国全部重新得到他所丢失的旧城。悉:悉数、全部。
12.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尽:副词作动词,全部用到。
1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毕、咸:全、都。
1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岛同。(陆游《示儿》)
16.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文言文中的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

文言文中的虚词。

一般来说,古文中的虚词主要包括:(1)副词:①程度副词:如:稍、略、少、益、弥、愈、尤、加、滋、殊、颇、极、至、甚、绝、良、酷②范围副词:如:皆、举、尽、咸、悉、俱、毕、率、凡、偕、共、并、但、唯、止、独、徒、仅、啻(chì) ③时间副词:如:既、业、已、曾、尝、初、向、昔、适、方、会、立、且、将、欲、常、素、雅、俄、旋、乍、暂、忽、猝(cù)、须臾、未几、无何④情态副词:如:诚、良、信、必、固、实、渐、稍、徐、遽(jù)、竟、终、卒、果、故、徒、几、乃⑤语气副词:如:庶(shù)、唯、幸、其、岂、殆、宁、庸、庶几⑥否定副词:如:不、弗、未、勿、莫、无、毋、非、匪、否、靡⑦谦敬副词:如:窃、辱、伏、幸、敢、请、敬、谨、枉、猥(2)介词:如:于、乎、以、为、与、自、从、由、因、用、至、当、缘、见、被、比、方、值(3)连词:①表并列:如:与、及、且、而、以、亦、载……载②表承接:如:而、则、因、遂、乃、而后、若夫③表递进:如:而、且、而况、尚况、非独……亦、不惟……而又、非惟……抑亦④表选择:如:抑、如、若、其、且、将、其……其、宁……将、非……则、不……则⑤表因果:如:以、为、因、由、故、缘、以故、是故、由是、所以……以⑥表假设:如:若、苟、而、如、即、向、使、向使、设使、假令⑦表条件:如:乃、纵、无、即、则、然则、纵……尚、纵令……亦⑧表转折:如:但、然、而、则、顾⑨表取舍:如:孰若、孰与、与其……毋宁、与其……孰若、与…不如、与……宁、宁……无、宁…不(4)部分代词:①人称代词:如:吾、我、余、女、尔、而、若、其、彼、伊、予、汝、乃、之②指示代词:如:此、是、兹、斯、其、夫、之、彼③疑问代词:如:谁、孰、何、曷(hé)、胡、恶、安、焉④无定代词:如:或、无、有、莫(5)语气词:如:者、也、兮、矣、焉、耳、而、云、乎、邪、耶、哉、欤(6)谦词:如:诸、焉、盍、叵文言文中常见的18个虚词(一)用作连词。

文言文常用副词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副词含翻译

一、表时间、频率的副词1. 即:立即,马上。

例:即墨守战,三年而城不下。

(《史记·田单列传》)2. 乃:于是,就。

例:乃拔剑起舞,剑歌数行。

(《史记·项羽本纪》)3. 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俄而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白居易《琵琶行》)4. 顷之:不久,一会儿。

例:顷之,有人自南方来,云:“君之病在肠胃间,导引吐纳可得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5. 未几:不久。

例:未几,孙权破荆州,杀刘琮,众将咸欲奉备以自保。

(《三国演义》)6. 甫:刚刚,才。

例:甫中元节,余方还家,未及启程。

(《聊斋志异·促织》)二、表程度、状态的副词1. 极:非常,极其。

例:君臣相得,极欢而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 颇:相当,颇多。

例:夫赵王之弟,新于王后,其宠幸颇衰。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3. 甚:非常,很。

例:乃大惊,曰:“甚矣,汝之不惠!”(《庄子·秋水》)4. 颇:稍微,略微。

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月夜忆舍弟》)5. 皆:都,全部。

例:乃悉罢诸侯置守,遂定宗庙、社稷。

(《史记·秦始皇本纪》)6. 皆:共同,一起。

例:皆大欢喜,遂成姻亲。

(《聊斋志异·画皮》)三、表条件、假设的副词1. 若:如果,假如。

例:若夫隐逸之士,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者,必也圣贤乎?(《庄子·逍遥游》)2. 乃:才,方才。

例:乃知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3. 即:就,便。

例:即更刮目相待。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4. 便:立刻,马上。

例:便觉头目清新,精神爽快。

(《聊斋志异·促织》)5. 倘若:如果,假使。

例:倘若果有此事,吾当助你一臂之力。

(《水浒传》)6. 岂:难道,岂能。

例:岂不闻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逍遥游》)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用副词的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中的时间词

文言文中的时间词
文言文中的时间词
• • • • • • •
一、时间名词 (一)、时段 旱晨:朝、旦、夙、晨 天亮:晓、曙、熹、平明、质明 中午:亭午、日中、晌午 傍晚:暮、日暮、薄暮 夜晚:夕、暝、宵、暮(莫)夜
(二)、日 • 当天:即日、是日 • 整天:尽日、终日、竟日、经日
• 第二天:旦日、明日、翌yì 日、逾日 • 另外某一天:别日、异日、他日 • 旦旦:天天 旬:十天 兼旬:二十 天
7、一向、平素:素、宿、雅。如:“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 8、暂且:聊、且、暂、姑。如:“且暂还 家。” 9、恰逢、正好:会、正、适、畅好。如“会 其怒” 10、屡次、连续:数、亟qì、累、屡、迭、 频、亘、骤(骤还有“迅疾”“突然”之 意。) 11、很久:久之、良久 12、“方”的意思是:正、当、正当、刚刚。 13、比:近来。如:“比得软脚病。”
(二)、表示现在的时间词
1、现在:而今、今者、今兹 如“今兹捧袂mèi” 2、立刻、马上:立、即、旋、登即、旋即、即 便 如“登即相许和” 3、不久:寻、既而、已而、无何、未几、顷之 4、一会儿、片刻:间、俄、顷、俄而、俄顷、 少时、少间、少顷、少焉、有间、有顷、移时、 斯须、顷刻、须臾、晷guǐ刻。 如:“俄而百 千人大呼。”“哀吾生之须臾。” 5、才、刚:初、甫、乍、新、始、恰。如: “遥襟甫畅。” 6、刚才:向、适。如:适得府君书。”
• (三)、表示未来的时间词
• 将要、即将:且、将、欲、行、方、 今、行将。如:“感吾生之行休。” • 异日:将来。如:“异日图将好景” •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 • 少日:不多日
(三)、月 期月:一整月 (四)、年 • 年:载、岁、秋 • 整年:经年、终岁 • 期年:满一年 积年:好几年
• 迩ěr年:近年

副词文言文

副词文言文

副词,是汉语中的一种虚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等。

在文言文中,副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修辞价值。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的副词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方式副词方式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在文言文中,方式副词有“乃”、“方”、“始”、“终”、“遂”等。

1. 乃:表示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然后”。

例如:“吾闻诸夫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2. 方: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3. 始:表示动作开始。

例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4. 终:表示动作结束。

例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5. 遂:表示事情顺利地进行。

例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二、程度副词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程度。

在文言文中,程度副词有“甚”、“颇”、“稍”、“尤”等。

1. 甚:表示程度很高。

例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颜渊》)2. 颇:表示程度适中。

例如:“子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何如?’”(《论语·卫灵公》)3. 稍:表示程度较低。

例如:“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子路》)4. 尤:表示程度最高。

例如:“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三、时间副词时间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在文言文中,时间副词有“将”、“既”、“曾”、“久”等。

文言文中当的用法

文言文中当的用法

文言文中「当」的用法一、介绍「当」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具有多种用法。

它既可以作副词,表示一种状态或程度;也可以作介词,表示时间、地点等概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言文中「当」的用法。

二、作副词的用法1. 表示时间「当」作副词时,可以表示时间的长短或程度的深浅。

如《史记·刘敬传》中就有「刘敬风尘当皱发」的描述,意思是刘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风尘之苦,使得他的头发皱纹纵横。

2. 表示状态「当」还可以表示一种状态,通常用于修饰人的心理或身体状态。

比如《后汉书·王霸传》中有「王霸日晏,现如通狂为当」的句子,表示王霸每天傍晚的时候,就像疯狂的人一样。

3. 表示程度在文言文中,「当」还常常用来表示程度的大小或程度的深浅。

如《论语·子路篇》中有「酒食也哀,人亦哀,不知其哀也’」的句子,其中「哀」就可以理解为程度深或数量多,而「当」则表示了这种程度或数量的大小。

三、作介词的用法1. 表示时间「当」还可以作为介词使用,表示时间的点或区间。

如《增广贤文·学行篇》中有「当古圣贤在斯,遗学不倦」的描述,其中的「当」表示这个时间点就是古代圣贤传承学问的时候。

2. 表示地点除了表示时间,「当」作为介词也可以表示地点的范围。

例如《战国策·楚策二》中有「生在材州康,长在冈阴之北」的句子,其中的「当」表示康州就是那个地方。

3. 表示条件在文言文中,「当」还可以表示条件或前提。

如《孔子家语·人事篇》中有「当有事之人,巧不巧得到群法,必以孙权」的句子,其中「当」表示在有事需要处理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群策群力,就能取得胜利。

四、其他用法1. 表示答应在文言文中,「当」还可以表示答应或应许。

如《资治通鉴·唐神宗天成元年》中有「上以玄宗神道碑在京,当陛幸而瞻读之」的句子,其中的「当」表示皇帝答应会亲自去京城看一看有关神道碑的事情。

2. 表示理当「当」有时也表示理当或应该的意思。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名词1、名词:指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家、人、朋友、汽车、书、教育、爱情。

2、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国家名、公司名等,如:北京、美国、李明、阿里巴巴。

3、集体名词:一组人或物的总称,如:队伍、团队、动物园、家庭。

4、抽象名词:指无形、无实体的抽象概念,如:时间、爱情、自由、幸福。

二、代词1、个人代词:指替代人或物的词,如:我、你、他、它。

2、疑问代词:指询问人或事物的词,如:谁、什么。

4、反身代词:指代替主语反身指自己的词,如:我自己、你自己。

三、形容词1、形容词:指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词,如:幸福的、美丽的、宽大的、英俊的。

2、反义词:指表示两个人或事物相对性的词,如:活跃的,被动的、高的、低的。

3、副形词:指表示程度或状态的词,如:非常、十分、完全、极其。

四、动词1、动词:指表示行为、动作、状态或其它现象的词,如:跑、唱歌、看、学习。

2、及物动词:指需要跟宾语才能完成意义的动词,如:教育、拥抱、回答、帮助。

4、动词的时态:指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等。

五、副词1、副词: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词语的词,如:很、非常、简单地、高兴地。

3、时间副词:指表示时间的副词,如:今天、昨天、现在、此刻。

4、方式副词:指表示方式的副词,如:坚决地、勇敢地、快速地、优雅地。

六、连词1、连词:指将句子成分连接起来的词,如:并列连词(如:和、或、但)、从属连词(如:因为、虽然)、并列连词(如:而且、但是)。

2、转折连词:指表示句子中所指的意义相反的词,如:但是、却、反而、虽然。

4、独立连词:指作为独立的句子插入到主句中的连词,如:然而、当然、不过。

文言文时间副词2

文言文时间副词2

文言文时间副词
1.过去向来时:表行为动作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
①表示“已经曾经”意思的有:既、已、曾、尝
②表“以前、当初、过去”意思的有:
向、初、曩(nang三声)、始、昔。

③表“常常、经常、向来”意思的有:常、素雅、恒。

2.正在.变化时:表行为动作正在进行.
①表“正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适、会。

②表“一会儿、片刻”等短暂时间副词有: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顷之已而。

③表“突然急忙立刻”等时间紧迫急剧的有:急、遽(ju 四声)猝、即。

④表“将要接近”意思的有:将、且、行将。

⑤表“终于、最终”等最终结果的有:终卒竟。

古代官职任免术语
文言文中的职位动词,概括起来主要有七种,
1.表被任以官职: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 知(典、主) 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文言文中焉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焉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焉字的用法及例句一、焉字的用法及例句在文言文中,焉字是一个常用的副词,可以表示地点、时间、方式等。

它的含义比较广泛,根据具体的语境,应用也略有差异。

下面将介绍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法,并提供相应的例句进行解释。

二、表示地点1. 表示离开或转移:焉之南(离开南方)。

例句:自上大夫之垒而来将军于焉。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翻译:大夫离开城堡后,将军就来到了那里。

2. 表示所在地:焉止朝夕(就住在这里)。

例句:楚膇子立罪,且祷昭期于庙门之内;未至庙门,王以会掖舘于焉。

(出自《国语·楚语上》)翻译:楚膇子被指控犯罪,并请求庄严接见;还没到达庙门,王先安排把他接进了掖舘。

三、表示时间1. 表示时间点:行年弱而后一旦成立家焉。

(出自《木经·夏谷》)例句:年龄还小,突然就组建了家庭。

2. 表示时间段:八月之望嘉辰立焉。

(出自《竹书纪年》)例句:在八月的时候,吉日亮相了。

四、表示方式1. 表示手段或方法:非不禁而不能也。

焉用刑政乎?(出自《管子·中山下》)例句:并非不加以限制就做不到,为何非得采取刑法治理?2. 表示原因或依据:故生乎其位焉。

(出自《庄子·天运》)例句:所以能够生存在它应有的位置。

五、其他用法及注意事项1. 焉可以与“自”连用,表示起始点或来源。

例句:尔曰:“人谁无过?”曰:“自断豕者。

”(出自《论语·公冶长》)翻译:孔子问:“哪个人没有犯过错?”答说:“我始终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焉字可以用于疑问句中,代替什么来表达询问的对象。

例句:其何道哉?焉能终也。

(出自《庄子·外物》)翻译:它怎么可能持久呢?3. 在一些固定的词组中,焉具有特殊的用法。

例句:彼竹素服,入则执戟,出则芑畔约焉。

(出自《左传·文公二年》)翻译:他穿着简朴的竹衣服,进去就拿起战戟,离开就与平民在田畔碰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文言文时,焉字应根据语境进行灵活运用。

文言文中表时间词语例释

文言文中表时间词语例释

文言文中表时间词语例释古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两类:一是时间名词,如“翌日”“期年”“望”;一是时间副词,如“须臾”“俄而”“良久”。

以下例释均是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搜集整理的,若能熟练掌握,应试时必当大有用场。

旦日:第二天。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第二天。

“明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满一年。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即日:当天。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熹微:天未大亮。

“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既:已经。

“既其出”《游褒禅山记》暮夜:晚上。

“至暮夜月明”《石钟山记》向:先前。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石钟山记》顷之:一会儿。

“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久之:很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后:过了。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望:农历每月十五。

“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是时:这时候。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既而:不久。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卒:终于。

“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素:一向。

“素不闻诗书之训”《五人墓碑记》猝:突然。

“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是月:这一月。

“是月丁未”《登泰山记》须臾:一会儿。

“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是日:这一天。

“是日,观道中石刻”《登泰山记》寻:不久。

“寻蒙国恩”《陈情表》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七月既望”《赤壁赋》少选:不多时。

“少选当毕”《柳毅传》良久:很久。

“又哀咤良久”《柳毅传》俄:一会儿。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柳毅传》俄而:一会儿。

“俄而祥风庆云”《柳毅传》有顷:一会儿。

“有顷,君复出”《柳毅传》岁:年。

“不数岁,田百顷”《促织》少间:一会儿。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食顷:一顿饭工夫。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促织》斯须:一刻工夫。

“斯须就毙”《促织》未几:没多久。

“未几,成归”《促织》翼日:同“翌日”,次日。

“翼日进宰”《促织》无何:没多久。

【史上最全】高考必备 高中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史上最全】高考必备 高中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2、指示代词——之、其3、疑问代词——焉、何(二)副词:1、范围副词——则、犹2、时间副词——既、已、且3、语气副词——其、何、遂(三)介词:于、以、为、因(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二、词类分析:(一)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①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②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什么、哪里、在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从前适得府君书。

高考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

高考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

而(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表限制,“仅、只”。

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表判断,“是、就是”。

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代词:(1)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你的”;也做主语,“你”。

不作宾语。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2)指示代词,“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3.固定结构:(1)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例:无乃尔是过与。

(2)乃尔:译为“这样”。

例: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以1.介词(1)表工具,“拿,用”。

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表所处置的对象,“把”。

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3)表凭借,“凭,靠”。

例: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4)表原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从”。

文言文副词加举例翻译

文言文副词加举例翻译

一、表时间副词1. 即:表示“立刻,马上”。

译:立刻,马上。

例:吾将即行。

(我将立刻出发。

)2. 未:表示“不久,将要”。

译:不久,将要。

例:吾未老,尚能饭。

(我还不老,还能吃饭。

)3. 乃:表示“才,刚刚”。

译:才,刚刚。

例:吾乃行人,非兵士也。

(我才是行人,不是兵士。

)4. 既:表示“已经”。

译:已经。

例:吾既得利,必与尔共之。

(我已经得到了好处,一定会与你共享。

)二、表程度副词1. 极:表示“非常,极其”。

译:非常,极其。

例:吾心极痛。

(我心痛极了。

)2. 独特:表示“特别,特别地”。

译:特别,特别地。

例:此花独特,世间罕见。

(这朵花特别,世间罕见。

)3. 非常:表示“十分,非常”。

译:十分,非常。

例:此菜非常美味。

(这道菜非常美味。

)4. 极其:表示“极端,极其”。

译:极端,极其。

例:此山极其险峻。

(这座山极其险峻。

)三、表语气副词1. 犹:表示“还是,仍然”。

译:还是,仍然。

例:吾犹未死,何惧之有?(我还没有死,有什么可怕的?)2. 然:表示“然而,但是”。

译:然而,但是。

例:吾欲往,然家事繁重。

(我想去,但是家务事繁重。

)3. 犹自:表示“仍旧,仍然”。

译:仍旧,仍然。

例:吾犹自努力,终将成功。

(我仍旧努力,终将成功。

)4. 莫非:表示“难道不是,岂不是”。

译:难道不是,岂不是。

例:此子莫非天才?(这孩子难道不是天才?)总之,文言文中的副词丰富多样,表达丰富,运用恰当,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并掌握这些副词的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高中文言文词汇大全:常见时间副词

高中文言文词汇大全:常见时间副词

高中文言文词汇大全:常见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①已:已经例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②既:已经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③尝:曾经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④业:已经例句: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黄生借书说》)⑤既已:已经例句: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⑥业已:已经例句: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

(《史记》)⑦向:刚才例句: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赤壁之战》) ⑧适:刚才例句:适得府中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2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①会:适逢、正好例句: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指南录>后序》②方:正在例句: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

(《李愬雪夜入蔡州》)③正:正在例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表示动作行为将会出现或准备去做①将:将要例句: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赤壁之战》)②欲:将要例句: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孔雀东南飞》③且:将会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④行将:将会例句:巨是凡人,偏在远方,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 ⑤临:将要例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4表示时间过了不久或者时间发生很短暂①寻:不久例句: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旋:随即例句: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

(《冯婉贞》)③既而:不久例句:既而,得其尸于井。

(《促织》④已而:不久例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⑤未几:不久例句: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指南录>后序》)⑥无何:没多久例句: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⑦有间:一会儿例句: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⑧有顷:一会儿例句:有顷,曰:“巫奴何久也?弟子趣之。

中学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中学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 久,如: 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八、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 如: 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 ②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斯须就毙”《促织》 “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例如:“食顷,帘 动”(《促织》)。“暂”意思是“暂时”,副词。例如: “卿但暂还家”(《孔雀东南飞》)。 “立、即”意即“立即”,副词。例如:“立诛杀曹无 伤。”《鸿门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遽、亟”意思是“急忙”、“赶快”,副词。例如: “遽扑之”《促织》;“趣越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 “不久”,副词。例如:“旋见鸡伸颈摆扑”(《促织》); “寻病终”(桃花源记》);“未几,夫购声起”(《口 技》);“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既而敌行 益迩”(《冯婉贞》);“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旋:不久,一会儿。《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 寻:不久。《虎丘记》“而病寻作,余既乞归……” 暂:暂时。《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2、双音节词语 刹那:一念之间,一瞬间。白居易《和梦游春》“愁恨 憎衹长,欢荣刹那促。” 俄而、俄顷:不久、顷刻,一会儿。《咏雪》“俄而雪 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 漠漠向昏黑。”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 之间已为陈迹。” 既而:不久。《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顷之:不久,一会儿。《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 天。”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 山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中表时间的副词
一、表示过去时间的
“昔、向、曩”意思是“过去”、“从前”,都是副词。

例如:“昔作女儿
时”(《孔雀东南飞》);“向之寿民”(《察今》);“曩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

“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

例如:“初,鲁肃闻刘表卒”(《赤
壁之战》);“燕赵之君,始有远虑”(《六国论》)。

“已、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后”,都是副
词。

例如:“舟已行矣”(《刻舟求剑》);“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曾、尝”意思是“曾经”,都是副词。

例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
行》);“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适、向”意思是“刚才”,都是副词。

例如:“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二、表示现在时间的
“今”意思是“现在”,名词。

例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方’意思是“正”、“正在”,副词。

例如:“方欲行”(《狼》)。

“会”意思是“恰巧”、“正好”,副词。

例如:“会宾客大宴”(《口技》)。

三、表示将来时间的
“将、行将、欲”意思是“将要”,“且”意思是“将要”、“将近”,都是副词。

例如:“公将战”(《曹刿论战》);“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四、表示较长时间的
“长、久”意思是“长久”,形容词。

例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

“常、每、辄”意思是“经常”,副词。

例如:“千里马常有”(《马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素”意思是“一向”,副词。

例如:“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五、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
“立、即”意思是“立即”,副词。

,例如:“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遽、亟”意思是“急忙”、“赶快”,副词。

例如:“遽扑之”(《促织》);“趣越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副词。

例如:“俄见小虫跃起”(《促织》);“俄而千百人大呼”(《口技》);“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少时,一狼径去”(《狼》);“少间,帘内掷出一纸片”(《促织》);“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斯须就毙”(《促织》)。

“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

例如:“食顷,帘动”(《促织》)。

“暂”意思是“暂时”,副词。

例如:“卿但暂还家”(《孔雀东南飞》)。

·
“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副词。

例如:“旋见鸡伸颈摆扑”(《促织》);“寻病终”(桃花源记));“未几,夫购声起”(《口技》);“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既而敌行益迩”(《冯婉贞》);“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六、表示时间终止的
“终、竟、迄、卒”意思是“终于”,副词。

例如:“赵亦终不予秦壁”(《廉颇蔺相如列传》);“竟杀蛟而出”(《周处》);“迄无济”(《促织》);“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
传》)。

七、表示特定时间的
“曙、质明”意思是“天刚亮时”、“黎明”,名词。

例如:“自昏达曙”(《促织》);“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朝、旦、晓、夙”意思是早晨,名词。

例如:“朝晖夕阳”(《岳阳楼记》);“旦辞爷娘去”(《木兰诗》);“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夙夜忧叹”(《出师表》)。

“亭午”意思是“正午”,“夜分”意思是“半夜”,都是名词。

例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旦日、翌日”意思是“明天”、“第二天”,名词。

例如:“旦日飨土卒”(《鸿门宴》);“翌日送宰”(《促织》)。

“他日”意思是“另外的一天”、“有一天”,“后日”意思是“以后的一天”、“改日”。

例如:“他日,驴一鸣”(《黔之驴》);“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都是名词。

例如:“朝菌不知晦朔”(《庄子》);“此七月望日事也”(《祭妹文》);“七月既望”(《前赤壁赋》);“戊申晦”(《登泰山记》)。

“旬”意思是“十天”,名词;“兼旬”意思是“二十天”。

例如:“旬乃还第”《记王忠肃公翱事》);“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

“期月”意思是“一
个月”,“期年、岁”意思是“一年”,“载”意思是“年”。

例如:“期月之间”(《后汉书·耿纯传》);“行之期年”(《左传·襄公九年》);“岁赋其二”(《捕蛇
者说》);“五载复还”(《张衡传》)。

“明年”意思是“第二年”,例如:“越明年”(《岳阳楼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