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二首---登高》教案2 鲁人版选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教案

课题:《登高》(杜甫)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学法引导:

课间可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对诗歌应进行朗诵品味,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欣赏讨论诗歌。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3、疑点:对“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艰难”、“潦倒”、“苦恨”

的理解。

4、解决办法:朗读、品味、讨论、谈感受。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相关制作好的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

1、范读欣赏。

2、讨论理解诗歌大意。

3、品味感受。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许多诗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的成长,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不说别的,仅唐诗宋词就多如天上璀璨的繁星,闪发出迷人的光彩。在我国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两颗巨星,那就是李白、杜甫,他们的诗作代表着唐诗创作的高峰。今天我们将学习杜甫所写的《登高》这首七言律诗。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学习目的和重点、难点。下面,请大家先听我朗读一遍这首诗。

(二)范读诗歌,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学生齐读全诗。

(三)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生活贫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大多透出无限的凄凉和感伤。待会儿我们将通过他的诗来看其写作的风格。另外,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而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他为“诗圣”,又称“杜工部”。《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展示杜甫画像)

(四)写作背景

(要很好地欣赏一首诗,必须结合诗人的生活情境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基本情调,这样才能深入体会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成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也就是今重庆市奉节县。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侵,兵机此起彼伏,再加上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去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五)分析欣赏诗歌:

1、在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后,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并说说整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凄凉、悲凉)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结合课本上的词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上边的这些翻译可以帮助大家理解: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紧急,苍天更高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回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

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

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愁苦遗恨令白发日增,

潦倒困顿因病停酒更难排忧解难。

3、下面我们研讨的内容是: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答: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在多数人眼中,秋天本来就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何况再加上猿哀鸣、鸟飞回等这些景物,让人更有一种肃杀凄凉之感。这就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有一首《巴东三峡渔者歌》,收进清代人编辑的《古谣谚》中,读来最是凄哀感人:“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2)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答: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

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答: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感慨自己的人生如落木、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答: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3)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