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科学研究所“十三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十三五规划PPT课件

十三五规划PPT课件
创 协 绿 开共 新 调 色 放享
16
三 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小康
十 一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


线
线 的
十 二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

十 三
以“创新发展”为主线

17
三 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小康
培育发展新动力

新 发
拓展发展新空间

构建发展新体制
重大突破 重点布局
进出口 消费 投资
技术 技能 创意
18
三 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小康
区域协调发展
协 城乡协调发展

发 精神物质协调发展 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

力 形 成 平 衡 的 结
坚 持 协 调 发 展

19
反差
20
三 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小康
金融支持
绿
3

2

循环发展

1
科技支撑
低碳 循环 经济
高科技 支撑
主体功 能区
生态 安全 屏障
一般指
十三五
21Βιβλιοθήκη 建立一个目标: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
。 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两个试点和试验区:
建设统一规划的国家生态试验区,探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试点。
22
建立三个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 业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的现代能源体系;由空间规划,用 途管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 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 空间治理体系。
发展速度要 从高速转向
中高速,
6%-7%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25•【字号】豫政办〔2017〕23号•【施行日期】2017.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7〕2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的关键时期。

谋划我省“十三五”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对深入实施我省中原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规划,保持全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树立发展新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自我加压奋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业融合,保护农业生态,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全省粮食总产连续跨越550亿公斤、600亿公斤两大台阶,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06.71亿公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

优势经济作物产量持续提升,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50万亩,油料、蔬菜及食用菌、水果总产量分别达到599.7万吨、7456.5万吨和930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0.91%、12.56%、16.83%。

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工作回顾(一)种植业生产成效显著1、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的问题。

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结合县粮食生产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以种子补贴、粮食直补及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示范县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全面推广和普及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小麦、玉米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等节本增效的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虽然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仍能实现全县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粮食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

到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5万亩,总产20.7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2011年的392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398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连年丰产。

在抓好粮食生产、做到自足有余的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我们突出抓了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农业执法大队,并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我们首先狠抓了农产品农资市场管理,清理国家禁用农药和伪冒农资产品,把禁用农药名录张贴于村、发放于户,使禁用农药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组织蔬菜、苹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农产品。

2011-2014年我县送交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农产品样品检测全部合格,未出现农残超标现象。

大吾乡东沿兴西红柿、黄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一坡果园苹果获美国标准有机食品认证,在今年的廊坊农交会上,我县小香米、苹果、黑花生、小杂粮等获特别金奖3个,金奖5个,受到了消费者和客商的广泛好评,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2、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种植业总产值大幅度攀升2013年底,我县实有耕地面积45.1875万亩,种植业总产值为17.77亿元。

2015年第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2015年第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2015年第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今日发布,这个《建议》对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到90%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将可以免费上高中和中职。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学费问题将不会成为寒门子弟求学路上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6.5%。

普及高中教育意味着在毛入学率8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应该达到90%。

收入:人均收入将翻番,懂技术更“吃香”学有所教,劳也将更有所得。

全会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

公报还专门明确提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看来,有技术含量的职业今后会很吃香。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表示,通过提高技工待遇,让技工更受尊重,这样反过来也会促进这方面培训、教育蓬勃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优质技术人才。

扶贫: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不能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掉队。

对此,公报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已让6.6亿人实现了快速摆脱贫困,但目前还仍有592个贫困县,3000万个贫困家庭,7017万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贫困县只退不进,从现在开始贫困县要逐步退出,到2020年全部退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要实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

根据五中全会公报的目标要求,如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减贫目标如期完成,未来5年还将实现减贫6000多万,即每年需要减贫的人口均在1200万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个月都要减贫100万人。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关键环节。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为确保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力实施“强龙、增值、固基、惠民”工程,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到2015年底,全省规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2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920家;销售收入33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670亿元,年均增长18%。

涌现了一批大型加工企业,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386亿元,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

2.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逐步形成。

2013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农产品加工由单个企业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

到2015年底,全省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5个,如新干县赣中绿色粮油食品加工园、南丰县蜜桔加工产业园、丰城市富硒生态示范区等。

依托这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吸引了加工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区集中,促进了加工企业集群集聚,缩短了生产者与加工者距离,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加工水平。

3.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逐步提升。

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存、保鲜能力,将农产品即时市场需求变为长远市场需求和多元市场需求,将低廉的农副产品增值为高附加值的商品。

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实现了由过去的少数特色产业,到覆盖我省所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转变;水稻产业实现由稻谷输出到以品牌大米和大米深加工产品输出为主的转变;全省生猪加工企业已建成了近十条百万头屠宰加工线,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头以上;水产品加工率和蔬菜、果品采后商品处理化率达都有了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加工、冷藏、包装一条龙。

“十三五”济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十三五”济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十三五”济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农业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4〕60号),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特制定《“十三五”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商品集散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建设力度,同时在一些重点市场开展了电子结算和产品追溯业务,使市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到位。

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地满足了农产品流通需要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有效保障了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市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15个。

改造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21个。

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多层次、多方位格局基本确立。

目前我市形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要集散中心,区域性综合市场、集贸市场、专业市场为重要节点的批发市场格局。

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龙头,以茶叶、花卉、食用菌等各类专业市场为纽带、基层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经营格局。

经过近几年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市场功能不断提升,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任务,发挥了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供应、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现有12个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设了集信息采集、加工、传输、显示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中心,完善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管理和信息采集发布系统,促进了产销对接,引导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有序流通。

(二)在批发市场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系统建设,推广使用电子结算,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三)重点进行仓储中心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保鲜冷藏设施,形成完整的物流体系。

(四)新建农产品产地市场14个,其中:章丘市7个,分别是章丘市高官寨甜瓜批发市场、章丘市白云湖淡水鱼批发市场、章丘市辛寨镇蔬菜批发市场、宁三农贸市场、靠河林果品批发市场、韩码苗木批发市场、济南居易山地农产品收购批发市场;长清区2个,分别是济南华昊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济南双拥中药材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济阳县2个,分别是济阳新市镇奥阳蔬菜批发市场、济阳太平镇药德蔬菜批发市场;商河县2个,分别是商河县瓦西冬瓜销售服务中心、商河盛兴童硕蔬菜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历城区1个,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康庄蔬菜批发市场。

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情况与思考

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情况与思考

蔬菜机械化科研有新突破
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园艺作物机械化高 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项目 “蔬菜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项目 “温室智能化精细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发”
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设施农业生产机械 化技术装备体系研究与优化”
二是如何调整产品结构,更多地发展市场需要的“三品一标”、绿 色生态、高品质、高颜值产品。
(二)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打开蔬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前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中,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要求, 就是推进产业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有别于过去采取一切措施追求数量增 长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两大任务: 一是通过资源节约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废弃物利用等来保持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是给社会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
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大葱生产全程机械 化技术装备体系研究与优化”。
2016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设施蔬菜生 产关键技术与装备配套技术研发”
主持单位
实施期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2013—2018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2017—2020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是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相互适应尤为重要;
二是专业研发机构与群众性发明创造结合,创新攻关研发高水平机械;
三是国家进一步支持蔬菜专用机械研发;
四是发展社会化服务变小规模生产为大批量投入产出。
(四)着力培育高品质高信誉蔬菜品牌,积极探索优质优 价经营新模式
优质产品——品牌——优质优价营销。努力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
2017—2020

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重点

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重点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在农业科学中占有核心地位[1],其根本任务是从基因型和环境2个层面研究并形成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关于大田作物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的学科。

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粮食产量的“十一连增”[2]离不开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在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发了1批重大的科技成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1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主要研究进展1.1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广泛渗透近10a ,由“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技术引领的基因组学技术正在一个空前的高速度推动下迅猛发展。

目前,高通量NGS 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手段。

例如,完成了小麦A 、D 基因组等图谱的绘制[3,4];构建了第2代玉米单体型图谱,其中包含了5500万个SNP 标记[5];对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阐述了棉花基因组的多倍化及其纤维发育[6]。

此外,基DOI :10.16318/ki.hbnykx.2015.06.018河北农业科学,2015,19(6):66-70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蔡海燕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重点张江丽1,董文琦2,杜晓东3*(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从基因组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基因挖掘、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作物细胞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方向。

“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李占省 刘玉梅 韩风庆 方智远 张扬勇 杨丽梅 庄 木 吕红豪 王 勇 季家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十三五”期间,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选育出一批优异的青花菜新品种和育种资源,雄性不育制种瓶颈得以突破,国产青花菜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不足5%提升至当前的15.36%,应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遗传育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从青花菜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等方面系统综述了2016年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并提出了青花菜产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青花菜;遗传育种;新品种;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种28个,地方认定4个,申请新品种权23件,发表科研论文59篇,其中SCI 收录18篇,分别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以及国际园艺及生物学知名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TAG )、BMC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PLoS One 、Molecular Breeding 等。

“十三 五”期间,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主要科研育种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台州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主要育种企业有浙江美之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温州肇丰种苗有限公司、天津惠尔稼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神良种业有限公司等。

“十三五”期间,在青花菜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主流病害鉴定、营养成分分析,以及在细胞工程(单倍体育种)、雄性不育改良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NA 指纹图谱构建及组学技术等领域建立了完善的技术体系,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青花菜新品种30多个,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5%~18%。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食品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目标,细化重点任务与措施,全面推进食品科技创新工作,科技部组织编制了《“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科技部2017年5月24日“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食品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迅速,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食品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制订了一批新标准,建设了一批创新基地,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食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食品装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支撑了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我国食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持续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3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87.3%,年均增长13.4%。

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3%,利润总额占12.6%,上缴税金占19.3%。

食品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之比达1.11:1。

食品产业不仅大量转化了大宗农产品,也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

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

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南宁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2022—2027)规划的通知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南宁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2022—2027)规划的通知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南宁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2022—2027)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日期】2023.05.12•【字号】•【施行日期】2023.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南宁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2022—2027)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广西—东盟经开区城市和农林水利管理局:现将《南宁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2022—2027)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5月12日南宁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2022-2027)规划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蔬菜产业是保障食物供给的重要农产品,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对于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南宁市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广西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南菜北运”基地之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经济效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广西“十四五”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南宁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背景“十三五”以来,南宁市坚持以稳产、保供、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优化产业布局,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稳步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的双重成效,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第一节产业基础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大力推进露地蔬菜规模化发展以及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蔬菜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实现了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的产业发展良好势头。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工作安排(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扣“思想大解放、项目大突破、镇村大变化”总要求,以“重大项目推进年”为抓手,突出“强工富农、财源培植、镇村统筹、民生保障、党建创新”五大重点,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创先争优,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亿元,增长10%;税收收入3600万元,增长16.1%,公共财政预算外收入”同频共振。

一方面,优化重大项目突破路径。

坚持重质并举,优化招商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推动重大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

另一方面,优化项目建设跟踪任务。

进一步健全完善副镇级领导干部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大力推行“零距离服务、零停留办公、零目标投拆”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土地以及供电、供水、融资等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着力招引能源消耗低、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高的高新技术项目。

二是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坚持把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盘大增量,盘优存量,推动产业、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壮大食品加工企业,走精深加工、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做强并不断放大食品加工产业的特色优势。

推动规模企业扩大增量促优化、改造存量促提升,鼓励引导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嫁接改造等多种方式寻求合作。

三是扎实推进园区建设。

以集约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为取向,坚持规划引领,争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在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的同时,着力打造温室材料产业园,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优质发展资源的集聚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2)放大特色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年计划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000亩。

二是培育放大产业亮点。

依托我镇农产品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河蟹、脱水蔬菜、绿色畜禽、各类林果等特色产业,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战略,进一步放大“隆康”生猪、“康太”奶牛、“羽富”菜鹅、“水浒英豪”大闸蟹、“仙球”葡萄等特色品牌效应。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

DOI: 10.12357/cjea.20220823徐长春, 刘婕, 熊炜.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2, 30(12): 1985−1992XU C C, LIU J, XIONG W. Funding,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research projects in farml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of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in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2, 30(12): 1985−1992“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徐长春1, 刘 婕2, 熊 炜1(1.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北京 100176; 2.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 510642)摘 要: 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是国内外农业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新兴方向。

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工作, 对“十三五”期间“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中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立项实施等情况进行了回顾梳理, 分析了成果产出并对标志性成果进行介绍, 为未来我国农田有机和生物污染研究工作和相关科技计划规划布局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化学/生物污染; 立项实施; 成果产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图分类号: X592开放科学码(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Funding,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research projects in farml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of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in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XU Changchun 1, LIU Jie 2, XIONG Wei1(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176, China; 2. South 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in farmland is a new area for agricultur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the authors summarized application submission, peer review, and grant fund-ing processes; analyzed research outcomes; and briefly introduced major research results concerning the two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chemically and biologically polluted farmland fund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in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 Through fu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s, a number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basic re-search,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ith this paper, we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academics and policy makers and boost future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farml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Keywords: Farmland soi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Project approval an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outcomes;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长期以来, 我国面临人口众多与耕地等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投入品, 导致农田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富集,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徐长春, 主要从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与科技政策、生态经济研究。

“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明确“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53.5%,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取得新成果,支撑粮食连年增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

农业资源环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科技创业积极推进。

城镇化与农村民生科技逐步强化,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发展需求21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已进入了一个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新时期。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加速了传统农业技术的变革与升级,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推进,农业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迈入了更加依靠现代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挑战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

——保障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持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八年增产,但产需矛盾依然突出,同时还面临水土资源紧缺、生产成本提高、气候变化异常等严峻问题。

“十三五”科技规划工作思路

“十三五”科技规划工作思路

“十三五”科技规划工作思路“十三五”时期,将全面落实“科技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1、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增强全民科技意识。

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组织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在全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为发展科技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全县各级领导都要重视科技,带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改革水平和决策能力。

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结合协调,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科技工作的安排和布置。

2、壮大科技队伍,重视人才培训、加强人才保障。

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本培育、发掘、引进。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培育大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形成大批人才智慧涌流。

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高度重视全县科技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增加全县人才总量。

放宽政策,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本县和外县籍大专本科毕业生来我县工作,特别引进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及高层次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人才。

实现高级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重大幅度提高。

不断完善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加大奖励力度,提高政治待遇,推荐当选国家、省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

3、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引导和支持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队伍更好地促进科技服务经济、科技人员服务农民,并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十三五规划_工作总结.doc

十三五规划_工作总结.doc

十三五规划_工作总结未来五年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这也是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富民强镇、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和建设的加快,也将为我们带来非常宝贵的发展机遇。

站在这个历史关头,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之中“三超”、“两双”、“一完”的主要目标是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加快商店建设和发展,凝聚人心,努力工作,实现商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提出的“8541”发展战略,坚持“富民”目标,“美丽乡村,积极氛围”,着力加快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以项目带动为总体出发点,增强机遇意识,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型人才,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预期目标:到“十三五”末,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社会固定资产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2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00万元,年均增长12%;居民过着更充实的生活。

“新农村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任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根据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部署和要求,协助上级落实2017年压采工程。

2016年主要工作目标: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2.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引进1-2个亿元以上项目。

招商引资将达到7亿元。

改造升级8户个体工商户,发展1-2家规模以上企业。

3.大力实施设施农业,重点发展蔬菜产业,重点在板和河建设1000亩现代农业观光园和400亩日光温室基地。

4.积极优化“两大环境”,以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环境的大改善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研究所“十三五”发展规划***蔬菜科学研究所是集蔬菜科研、开发、推广为一体的公益型农业科研机构,设立6个研究室、1个中心和1个专业性公司,即**蔬菜研究室、十字花科研究室、茄果研究室、植保研究室、栽培与采后研究室、病理与食用菌研究室、展示中心和**种业公司。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按市农科院的整体工作部署,全所上下始终坚持“科研立所,人才兴所、服务名所”的工作方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充分发挥了公益型农业科研所的功能与作用,为***、**省乃至全国蔬菜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现状、成就和优势1、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1)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十一五”期间,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了五大优势学科,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目前有**蔬菜、蔬菜植保2大优势学科跻身于国家创新体系,有萝卜、茄果类2大优势学科显示出区域特色优势。

——**蔬菜科研水平创国际领先。

主要从事**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估、遗传育种、脱毒快繁与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

至目前保存从全国20多个省份及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收集的莲藕、茭白、芋、菱、荸荠、慈姑、水芹、芡实、豆瓣菜、蕹菜、莼菜、蒲菜等12类**蔬菜种质资源1800余份,另收集保存有睡莲、花菖蒲等**观赏植物600余份,使**蔬菜资源圃成为目前世界上保存**蔬菜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单位,并成为全国32资源圃之一。

该圃已育成鄂系列莲藕、芋头、茭白等新品种20个,藕种出口日本、韩国。

近年还研究出了试管微型种藕,大大种藕运输成本。

2009年,“**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被列为农业部行业计划,同年,**省批准成立“**省**蔬菜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申请成立“国家**蔬菜工程研究中心”。

2010年,首次开展了莲基因组测序,使**蔬菜研究技术继续走在世界的前沿。

——植物保护学科入选国家行业计划项目。

主要从事蔬菜植物保护研究、农业部认证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新农药和新技术推广等工作。

在保护地蔬菜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高毒农药替代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发现了一种蜗牛的国内新记录种,建立了替代高毒农药的新农药应用技术体系;植保研究室成为农业部认证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每年承担200余项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和农药厂家的各种验证性试验、推广性试验,为新农药在我国的登记、推广提供了准确、详尽的数据资料。

2009年获国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单位。

——十字花科学科部分研究领域国内领先。

主要从事萝卜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推广工作。

选育出夏抗40天、双红一号、四月白、武青萝卜、春白二号、春雪等春、夏、秋、冬系列萝卜新品种16个,使萝卜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选育的腌制型加工萝卜新品种武渍一号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同时,培育出萝卜雄性不育系材料20余套。

参与了“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蔬菜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春、秋淡季品种选育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茄果类学科,茄子耐热及航天育种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从事茄子﹑瓠瓜和丝瓜等茄果类和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推广工作。

选育出鄂茄系列,紫龙系列、迎春系列、汉红系列以及春晓、伏龙茄等14个茄子新品种,5个瓠瓜新品种和3个丝瓜新品种;实现了**茄子主栽品种本土化供应,并且在10年内品种更新换代2~3次,积极推动了**省茄子生产的发展。

其中,鄂茄2号、鄂丝瓜1号、鄂瓠杂1号、鄂茄3号和汉红二号等5个品种通过审定。

参加了“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空间环境农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承担“茄果类蔬菜作物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中茄子诱变育种研究。

率先在**省启动蔬菜航天育种研究,先后通过“神舟四号”试验飞船、第十九颗返回式卫星和我国首颗种子卫星“实践八号”进行茄子种子搭载实验,选育新品种,茄子耐热及航天育种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蔬菜栽培与采后学科成为新的优势学科。

主要从事豆类、十字花科类作物的育种及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工作。

以蔬菜栽培技术和小白菜为代表的快生菜、豆类新品种选育应用为发展重点,在主要蔬菜有机栽培和采后加工技术研究及技术规程的制定等方面在华中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2)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至2009年底,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0多项,多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取得科技成果近百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以及***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多次,通过**省品种审(认)定20项。

2007年所与**大学合作,首次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十一五”期间,相继挂牌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育种与示范工作站、国家农业部农药药效检测试验站、中国园艺学会**蔬菜分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蔬菜**试验站和食用菌**试验站。

2008 - 2009连续两年牵头主持农业部行业计划项目两项,这在全国地方科研院所中绝无仅有,充分展示了蔬菜所在我国蔬菜科研中占有一席之地。

2、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情况(1)加强成果转化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我所先后育成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13个,茭白、芋、水芹、豆瓣菜及芡实等其他**蔬菜新品种10余个,萝卜新品种近20个、茄子新品种10余个,还有番茄、瓠子、丝瓜、豇豆等蔬菜新品种10余个,年创社会效益30亿元以上。

一是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

选育的**蔬菜新品种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160多个县市,累计推广面积33万公顷,其中每年推广优质莲藕良种达100万千克,全国80%莲藕种藕皆出自我所,创社会效益20亿元以上。

二是推广优质茄果新品种。

在全国25个省市推广23万公顷,创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创社会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

三是推广优质萝卜新品种。

累计推广13万公顷,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千万元以上,为农户增收3亿元。

(2)建立成果转化新机制,加强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一是整合种苗销售企业,种子种苗的销售稳中有升。

2009年**种业销售收入480万元以上。

汉龙公司近两年销售收入取得了较大增长,2009年销售茄果、苦瓜及西瓜种苗220万元;2010年上半年全所企业种苗销售实现了600多万元。

二是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规范了**种业公司,加强公司与所新品种开发紧密结合,加强了对科诺生物科技公司和蔬安有机蔬菜公司两家参股公司管理,积极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保证投入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时利用财政示范资金与天种公司合作组建了一家有机蔬菜公司,在蔬菜生资科技市场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洽谈。

我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日本大分市合作的《水芹委托采种项目》,在此基础上组建**友芹种苗技术有限公司,向日本出口水芹种子,国内推广水芹鲜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科技服务“三农”以服务“三农”为主旋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作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已成为我所科技服务“三农”的服务理念。

一是参与市级涉农活动。

积极开展了“小康帮扶”、“城乡一体化工作”、“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科技抗灾救灾”、“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工作。

二是积极开展科研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优势学科建设和国家、省市及各类科研项目的研发,分别在**远城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00公顷。

通过基地建设,每年促进基地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

三是积极培植科技示范户。

每年建立科技示范户200多户,其中核心示范户60户,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近三年来,累计培训36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460余人次,教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节本增效、循环利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了一批农村“土专家”。

五是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示范效应明显。

在蔡甸区推广鄂莲系列新品种和莲藕节种技术,推广面积达2000公顷,所选育的莲藕新品种覆盖率达85%。

在东西湖区推广的水芹、豆瓣菜;在新洲区双柳街推广快生菜高效栽培模式使农民收入亩产过万元,此项技术为新洲双柳街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推广箭杆白、雪里蕻,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

推广豇豆辐射面积333公顷,豇豆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人员情况与人才队伍建设全所现有在职人员153人,离退休人员282人。

其中,在职科技人员71人,推广研究员1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省管专家2人、市政府津贴专家15人、市优秀专家6人。

“十一五”期间,所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通过打造一个由近7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重点加强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服务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促进所科研继续保持全院领头羊的位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在院所的积极培养下,2009年,**蔬菜专家***研究员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大新闻人物。

5、基础设施建设与搬迁建设工作随着**城市规模扩张,政府规划蔬菜所现有地址不再安排农业科研和生产,蔬菜所将整体搬迁到**。

蔬菜所目前在**地区有两块责任地,面积分别是16.5公顷、12.7公顷,合计29.2公顷。

“十一五”期间已建成16.5公顷的新品种展示园和药效试验园,两个园区已完成了沟、路、渠等市政设施工程建设、建成了1400平米现代办公实验楼和1000余平米集体宿舍,建成了喷、滴灌系统、钢架大棚(10000平米),温室(2300平米)等科研、生产田间设施;目前正在建设的12.7公顷基地规划为现代蔬菜种业园,预计建成后该区域将成为**蔬菜科研、生产、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另外,按照市统一规划,**蔬菜资源圃拟搬迁至***,目前我所已与*****街**村签订约66公顷土地的框架协议,其他土地手续及资源圃设计、立项等工作正在快速办理之中。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研投入不足,部分成果不过硬过去5年中,科研经费投入主要用于解决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在编人员60%的工资待遇需要科研经费做补充。

由于科研人员工资待遇问题负担太重,工作压力大,精力分散,影响科研成果的水平,部分成果难于推广和转化,科技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除**蔬菜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外,其他蔬菜研究方面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可推广的成果不多,科技研发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做就做成全国第一”的要求有差距。

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十一五”期间,院所领导一直提倡鼓励科研人员继续深造学习,资金投入甚多,但科研人员大多是满足于文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却无从知晓;科技人员积极性调动不够,少数人员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管理措施;部分科技人员思想较为浮躁,“职称科研”、“论文科研”、“经费科研”思想较为严重,其研究成果质量不高,难于推广;虽然近几年引进了一部分人才,但还缺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才经验不足,需要较长时间磨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