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幼儿对语言游戏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理解:通过听说游戏,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 词汇扩展:引入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如“山上”、“木头人”等。

3. 表达练习: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进行听说表达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听说游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2. 难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正确使用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卡片、角色头饰、木头人玩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宽敞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老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

b. 老师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听说交流,如提问幼儿姓名、年龄等。

2. 故事导入(10分钟):a. 老师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引导幼儿倾听。

b. 老师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里有什么?”、“故事发生了什么?”等,引导幼儿回答。

3. 角色扮演(10分钟):a. 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b. 老师指导幼儿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听说表达,如“山上有个木头人”等。

c.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巡回指导。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b. 老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5. 课后作业(自愿):a.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进行听说练习,如讲故事、角色扮演等。

b. 家长记录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

2. 情境教学: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听说练习。

3. 游戏化教学:将听说练习融入游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听说表达能力、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在课后作业中的听说练习成果。

小班语言《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

小班语言《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好奇心。

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山上有个木头人的寓意。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山上有个木头人》2. 故事主要人物:木头人、小鸟、小兔、小松鼠等。

3. 故事情节:山上有个木头人,他一动不动,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为所动。

有一天,小鸟、小兔、小松鼠等都来和木头人玩耍,他们发现木头人很特别,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总是不动呢?”木头人回答:“我是木头人,只能看不能动。

”小动物们决定帮助木头人变成活的木头人,在大家的努力下,木头人真的活了过来,和动物们一起快乐地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木头人的特点以及小动物们帮助木头人的过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并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表情等,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故事环境。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参与故事讲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木头人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故事讲述环境。

3. 经验准备:让幼儿提前了解一些关于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要人物和环境。

2. 讲述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为幼儿讲述《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故事。

3. 讨论故事: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讨论木头人的特点以及小动物们帮助木头人的过程。

4.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创作环节:鼓励幼儿运用想象力,手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木头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9)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9)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和记忆本课故事内容,能够流畅地讲述故事情节和角色。

2) 学习掌握本课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3) 能够通过观察、听取和描述,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描述的事物特征和属性。

1.2 能力目标1)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和描述事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进行观察、发现、感知、思考和表述。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学素养,能够感知、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探究、思考、表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教学本课故事内容和语音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听取和描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2) 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借助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从情境中感知、表达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3.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多感官教学法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1) 书籍《山上有个木头人》。

2) 相关图片、实物和音频。

3) 彩色笔、贴纸、贺卡等相关教具。

4) 学生的绘画纸和颜料。

4.2 师生准备1) 教师备好教案和教具,准备讲解故事、板书重点词语。

2) 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的调查表。

3) 学生也要准备好听讲耐心,参与活动时需要带来饭盒、水杯和换洗衣物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 教师通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的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故事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2篇)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2篇)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活动目标】1、正确发准“山”、“三(sān)”等字音。

2、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提高自控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4、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兔、小狗、小牛、老虎的毛绒玩具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教师以讲故事开头,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师: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看看他们都是谁呀?哦,有小白兔、有小狗、小牛,一共几个动物朋友?他们天天一起去幼儿园,一起跟老师学本领,一起做游戏,玩的可开心了。

可是,有一只凶恶的大老虎,他饿极了,他就想抓只小动物来吃,但是这只凶恶的大老虎就是没有抓到过,吃到过小动物。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留有时间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猜测。

2、模仿情境,引出儿歌。

师:大老虎来了,这些小动物们一点也不害怕,它们开动脑筋,一起念魔法咒语: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马上就一动也不动,装成是木头人,小白兔变成了木头兔,小狗变成了木头狗,小牛变成了木头牛,他们全都变成了木头人。

大老虎一会摸摸小白兔,一会摸摸小狗,咦?奇怪了?怎么都是些木头人呀?大老虎是不吃木头人的,所以只好饿着肚子,没精打采地走了。

等大老虎一走小动物们又高兴地玩起来了。

3、师:为什么大老虎没有吃到这三个小动物?这个魔法咒语是怎么说的?谁听清楚了?引导幼儿回忆儿歌。

“哪里有个木头人?”“山上有个什么人?”“几个好玩的木头人?”“三个什么人?”“除了不许说话还不许干什么?”4、师:魔法咒语好好玩,可以变成木头人,我们也来学一学吧?教师教幼儿学会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和“三”。

5、幼儿集体有节奏念儿歌。

二、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动作,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可摆与其他小朋友不同的姿势,摆得姿势要坚持到游戏的禁令解除方可放下。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上有个木头人是一篇非常适合小班课堂的童话故事。

此故事适合年龄在3-4岁之间的学生。

教学目标:
1. 学生将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基本情节。

2. 学生将能够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解释其意义。

3. 学生将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
将桌子上放置一尊小木偶或木头娃娃,并询问学生他们看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描述木偶的外观和特征。

提问:
1. 你们喜欢玩玩具吗?
2. 你们有没有见过木头娃娃?
3. 有没有听过一种关于木头人的故事?
阅读:
老师朗读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强调主要情节并鼓励学生激发联想和探索内涵。

教师可以明确重点场景及感情体验。

交流:
1. 请学生描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您觉得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角色扮演:
将学生们分成几组,并分别分配角色。

教师可以起到舞台监督和提供支持的角色。

每组的任务是选择一场景和对话,并表演出来。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和印象融合到表演中。

艺术活动: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木头材料和贴纸,让学生制作他们自己的木偶,并让他们给自己的木头人起名字。

强调每个木头人的独特性质以及学生在创作中的想象力。

结束语:
最后,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木头娃娃和命名,让他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其含义。

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2)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2)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2)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中表现出的情感
2.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故事情节
3.能够在故事中找出关键词,并利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情感表现
2.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述和思考
教学准备
1.展示板
2.小班教学材料:《山上有个木头人》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拿起教材,让学生思考小班之前听过的故事,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上次的故事并回忆其情节。

2. 阅读故事
老师给学生讲述《山上有个木头人》第二部分的故事,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1.木头人被大雨冲走后,他是如何寻找的
2.他在寻找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3.他最终是如何找到自己家的
4.在找到自己家的过程中,他学到了什么
3. 讨论
让学生互相讨论上述重点,老师可以辅助帮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思考和观点。

4. 展示板介绍
利用展示板,向学生展示以下词汇:
1.山
2.河
3.房子
并问学生这些词汇与故事的联系是什么?这些词汇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5. 思考与表述
老师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木头人,他们会如何寻找回来?同时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述和思考。

课堂总结
老师对学生今天的思考和表述进行总结,在整个课程中着重强调了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如何运用词汇来描述故事情节,同时再次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概括性的回顾。

作业
让学生回家跟家长和朋友分享他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将故事讲述给别人。

同时,再次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育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参与故事讨论,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育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二、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讲述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参与故事讨论,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游戏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游戏,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故事图片、动画等。

2. 教学素材:故事书籍、卡片等。

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室环境。

1. 导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故事主题。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参与故事讨论,提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活动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游戏或手工制作,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在活动延伸环节,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提供适当的材料和支持,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耐心等待和坚持到底的精神,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情感反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3)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3)

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3)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使用描述词汇,可口图片中的场景。

3.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故事及图片中的场景理解,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及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辅助学生书写练习及描述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山上有个木头人》故事图片
2.描述词汇卡片
教学过程
1.给学生介绍故事题目,“山上有个木头人”,回顾前两节课学过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

2.播放故事音频,让学生跟着听。

故事结束后,通过简单的问题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情况。

3.布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并辅助其使用描述词汇,例如:“在山边,有一个高高大大的树林。

在树林里,有一栋小小的木屋,木屋的屋檐下有一个木头人。


4.上课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宣读教师为之准备的描述词汇卡片,让学生思考这些描述词用来描写怎样的人物形象,并请学生举例子。

例如:“他住在山上。

他是一个很友好、勇敢的人。

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6.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使用这些描述词进行描述。

7.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回顾故事情节并复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理解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会了使用描述词汇进行描述,同时,课堂上也帮助学生锻炼了书写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
请学生在家中将一页纸的空白处描写《山上有个木头人》中的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使用尽可能多的描述词汇。

《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5篇

《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5篇

《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山上有个木头人》。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山上有个木头人”,详细内容为通过儿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知身体部位,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儿歌,认知身体各个部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熟练掌握儿歌,并能独立表演。

教学重点:认知身体部位,培养协调性和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挂图、音响设备、镜子学具:小木棍、绳子、彩泥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模仿木头人,通过游戏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内容:a. 教师带领幼儿观看挂图,引导幼儿认知身体部位。

b. 教师播放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培养协调性和节奏感。

c.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3. 实践环节:a. 幼儿分组,每组用绳子、小木棍和彩泥制作一个木头人。

b. 制作完成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其他组员用儿歌形式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歌词2. 身体部位的图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唱《山上有个木头人》的儿歌,并用动作表演。

2. 答案:根据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幼儿回家后进行模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掌握不熟练的部分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木头人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幼儿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熟练掌握儿歌,并能独立表演。

2. 教学重点:认知身体部位,培养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实践环节中,幼儿分组制作木头人,以及评价过程。

4.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互动。

一、教学难点解析1. 分步骤教学:先将儿歌歌词分解成若干部分,逐句教授,确保幼儿跟唱无误。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前言】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而语言活动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途径。

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如何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优质的语言教学活动,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本文以幼儿园小班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份以《山上有个木头人》为主题的语言教案,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幼儿语言活动的领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古诗词《山上有个木头人》,提高幼儿的朗读技能,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节奏感。

2. 通过对该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幼儿对动物、法则、自然等方面的认识,丰富幼儿的语言内涵。

3. 经过设想、绘画、歌唱等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重点】1. 协调幼儿的口齿能力,尽可能流畅地朗读古诗词。

2.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拓宽幼儿的语言视野。

3. 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自主性地参与活动。

【教学过程】1. 教师背景介绍指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花朵等,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之处。

接着,教师向幼儿介绍《山上有个木头人》这首古诗词的来源和背景,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古诗词朗读教师在幼儿面前阅读古诗词《山上有个木头人》,适当停顿,调节节奏,带动幼儿一起朗读。

可以采用“师生互读”的方式进行,每个幼儿都要有机会参与其中。

3. 古诗词讲解教师对古诗词中的一些生词和难点进行讲解和阐释,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图画等方式,对古诗词中所表现的事物进行解释,使幼儿更容易理解。

4. 动物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动物角色扮演。

比如,幼儿可以扮演神鼠、乌鸦等,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古诗词中动物形象的理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 创意绘画展示教师提供绘画工具和纸张,让幼儿依照自己的想象,展示出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和思想。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的阅读与理解。

2. 故事情节的讨论与分享。

3. 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山上有个木头人》。

2. 角色头饰。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或图书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场景。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角色特点。

5. 创作活动:鼓励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表现故事情节或自己想象中的场景。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 延伸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阅读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环境中阅读类似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作业和延伸活动的实施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或图书《山上有个木头人》: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

2. 角色头饰:用于角色扮演活动,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乐趣。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用于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八、教学策略:1. 生动讲述:运用丰富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创意创作: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九、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他们关注细节。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听懂“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故事。

2.学生能描述故事情节,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学生能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学生能借助故事情节,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山上有个木头人》故事手册。

2.教师准备简单的木头人玩具。

3.教室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如:安静、明亮、整洁等。

三、教学内容1. 课堂活动一:故事分享活动目的通过故事分享,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流程1.教师出示《山上有个木头人》故事手册,介绍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教师讲述故事,并在讲述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情节,确认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课堂活动二:口语表达活动目的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描述、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流程1.教师呈现故事中的情节,例如“木头人的手没有手指”,“木头人被人们惊吓了”等等,让学生想象和描述这些情景。

2.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能力。

3. 课堂活动三:语文实践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其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活动流程1.教师分发故事中人物、事件图片,并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来排列。

2.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试图复述故事情节,强化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活动四:情境体验活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在情境体验中,感受故事情节,增加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流程1.教师将木头人玩具放在班级里,引导学生拿起木头人,模仿故事情节,进行一些游戏活动,如:自由模仿,传递木头人等。

2.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以简单的方式提问,让学生描述玩木头人游戏中发生的情节。

四、教学总结通过对《山上有个木头人》故事的分享、描述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故事的情节,也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理解和记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适时引导,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和思考,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小班语言《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

小班语言《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树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故事的乐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故事图片、视频等。

2. 故事课件:包括故事的文字、图片等。

3. 教学道具:故事角色头饰、木头人道具等。

4. 教学材料: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的主要角色、情节,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故事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故事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角色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 故事延伸:邀请幼儿进行故事续编,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 作业布置: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故事分享,培养幼儿的家庭阅读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互动等。

2. 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clarity。

3. 观察与想象:评价幼儿在观察故事图片、续编故事等环节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情感态度:通过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情感态度,如爱护环境、保护树木等。

七、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后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故事的喜欢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木头人”的概念,并能够模仿做出木头人的动作。

2.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通过故事中的重复句式,让幼儿能够模仿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能够描述和表达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三、教学内容:1. 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木头人的概念,并能够模仿做出木头人的动作。

2. 故事中的重复句式,让幼儿能够模仿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 故事情节中的场景和角色,让幼儿能够描述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木头人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问答和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木头人”的概念,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3. 模仿木头人动作:教师示范木头人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并做出木头人的动作。

4. 重复句式练习: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重复句式,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5. 描述和表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情节中的场景和角色,并让幼儿描述和表达。

教案仅供教案编辑专员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模仿木头人动作时的表现,判断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幼儿在重复句式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问答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山上有个木头人》。

2. 木头人动作示范视频。

3. 重复句式练习卡片。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和情节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

2. 在模仿木头人动作时,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的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学会耐心等待,懂得遵守规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故事情节,能够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

2. 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木头人”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保持耐心和遵守规则。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头饰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图片等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3. 讨论故事: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和遵守规则。

4. 情景演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参与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家长签名确认。

2. 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 运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采用情景演练法,让幼儿亲身参与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 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情景演练: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观察力等。

八、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观摩幼儿课堂表现,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2. 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木头人制作过程,让幼儿亲身体验,增进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山上有个木头人》4篇

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山上有个木头人》4篇

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山上有个木头人》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山上有个木头人》精选4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游戏中的词汇和句型。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游戏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游戏故事PPT或图片,将故事展示给学生。

2.准备相关游戏道具,如木头人的卡片、色彩卡片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游戏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向学生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例如:1.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个负责人,负责传达指令。

2.负责人贴在背上一张木头人的卡片,其他成员只能通过询问负责人的指令和提示来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

Step 3:游戏实施1.学生分组,负责人贴上木头人的卡片。

2.其他成员根据负责人的指令和提示,找出与木头人相关的任务,如搭积木、画画等,并将完成的任务的图片贴在木头人的卡片上。

3.每组的任务完成后,负责人将木头人的卡片展示给其他组,进行评判和讨论。

Step 4: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反思,让学生讨论和总结这个游戏中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Step 5:巩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游戏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这个游戏教案结合了游戏的策略和娱乐性,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和句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同时,要注意游戏规则的明确和规范,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山上有个木头人》精选4篇(二)小班听说游戏教案《送南瓜》教学目标:1. 听说能力: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词汇:巩固和扩展学生已学过的涉及到万圣节和南瓜的词汇。

幼儿园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听说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含反思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周的环境和发生的事情。

2.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本领和听力理解本领。

3.培育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本次听说游戏的主题是“山上有个木头人”,旨在让小班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如何描述四周环境和发生的事情,同时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本领。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游戏所需要的道具:一块木头,一些小玩具、画笔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选择三个小孩子来表演本身想象中的木头人长什么样,其他小孩子跟着说出来。

2. 游戏环节:(1)将一块木头放在教室中心,让小班孩子坐在四周。

(2)老师轮番说出一句话,要求小班孩子听后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山上有个木头人”,“木头人头上戴着一顶帽子”,“木头人手里拿着一个蛋糕”等。

然后将小群孩子集中到死全班同学量上一起说出来。

(3)游戏升级:将小班孩子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代表要走到木头人那里,然后回到本身组里,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木头人身上的特点。

其他小孩子听懂后,则给代表发放一个小玩具嘉奖。

(4)连续升级:让小班孩子本身设计句子,然后其他小孩子来描述木头人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使用心理描写来描述环境和事物。

3. 结束活动:在最后,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用画笔在本身的纸上画出本身心目中的木头人,让全班同学看,激励孩子们共享本身的想法。

最后颁奖。

教学反思:1. 教学环节布置合理,游戏性强,同学的参加度高。

2. 同学上课的自动性和制造性得到了调动。

3. 游戏的环节设计丰富、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同学的爱好。

4. 同学团队合作本领、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本领都得到了提高,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5. 老师应当尽可能地讲解更多语言运用的学问和方法,帮忙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6. 在评价同学的表现时,不仅要重视结果的好坏,也要重视过程中的努力和参加度,激励每一个小孩子在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方面的上进。

2024年《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山上有个木头人》,涉及第三章《有趣的手指游戏》第三节《山上有个木头人》。

详细内容包括手指游戏的介绍与练习、儿歌学唱、动作表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山上有个木头人》手指游戏的玩法。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手指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指游戏的动作协调、儿歌节奏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手指游戏的玩法、儿歌学唱、动作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儿歌CD、手指木偶。

2. 学具:幼儿用书、手指木偶、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一名幼儿到前面示范,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参与。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讲解《山上有个木头人》手指游戏的玩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让幼儿跟随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播放儿歌CD,让幼儿边听边练习手指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动作。

4. 动作表演(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前面表演,其他幼儿为他们加油鼓劲。

表演结束后,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手指游戏。

六、板书设计1. 《山上有个木头人》2. 内容:手指游戏动作要领儿歌歌词表演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手指游戏,并唱出儿歌。

2. 答案:见教材《山上有个木头人》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幼儿动作协调性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关注这部分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创编新的手指游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参加幼儿园的手指游戏比赛,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及教学反思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及教学反思《小班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游戏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含反思!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

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活动目标: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拿出木偶玩具)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

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

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教学反思: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听说游戏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发准难发的音和易混淆的音,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控制自己的动作及语言反应的能力。

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

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

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

”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

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
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
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

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
下。

”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

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
言学习的目标。

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
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

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

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
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幼儿想象,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

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人呢?”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

(建议此活动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在幼儿较熟练地开展上述游戏的基础上,组织安排幼儿进行简单地仿编游戏儿歌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幼儿听说应变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仿编能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