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3)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卢静fqjmm@教学目标: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思想内容。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将奉献品质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
出示雷锋电影片段,让孩子初步了解雷锋这个人物形象。
(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并简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u78/v_NjQ4MjUyNjc.html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这样的人吗?师:可突然有一天这位熟悉的人不见了,我们四处寻找。
请大家齐读课题找遍他所能去的每一个角落,始终不见他的踪影。
再读课题。
想象着先前的一幕幕景象,我们深情地呼唤着,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深情地,缓慢地,低沉地)反复读课题,为孩子走进文本营造情境。
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出诗的小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轮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老师配乐诵读三、朗读感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
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
“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
3、配乐朗诵。
(全班,再一次感悟)4、师:我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师:我们曾找遍哪些地方?(长长的小溪边和泥泞的路旁)师:想象一下在这些地方雷锋叔叔正在干什么?师:我们仅仅来到这两个地方吗?不是的,我们还曾经去过哪里寻找雷锋的足迹?(生想象说)5、最后我们找到了吗?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我的母亲》教案3_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案3关于作者: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安徽绩溪人。
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曾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四岁时便读父亲所作的诗。
五、六岁上私塾,学习古文。
大概在十一岁时,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
关于本文:本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中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管理和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现出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一、词语积累(给加红的字注音并解释)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龌龊(wòchuò):不干净,脏。
比喻人品质恶劣;或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下流:这里指卑鄙、不道德的意思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轻薄:言语举动有轻佻和玩弄意味二、分析课文,然后思考:1、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3)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4)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微课的教学设计_3
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第四册第三单元(All about me)的第4个新授课,Lesson16: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四年级下学期孩子们学习的重点逐渐过渡到各种基本句型。
本单元前面三课分别学习了关于年龄、身高、住处的句子,本课教材以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为切入点,重点学习关于出行方式的交流:询问别人、介绍自己的出行方式。
二、学生分析:孩子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基本了解了字母:26个字母及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词汇的学习方法:单词音形意用的结合、音节、重音及不同词类(名、动、数、形、冠等)的用法特点,初步体会英语句子的语序与汉语的不同,但对于句子结构及变化还比较陌生。
本课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Book3 L16已学习过四种出行方式by bus, by car, by bike, by taxi和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____? 另一种出行方式on foot /walk,dives me及选择此种出行方式的原因表述学生相对陌生。
但我校学生学习英语较早,一二年级有了两年的口语学习,还有近1/3有课外学习经历或正在进行,这些内容对于他们可能都不陌生。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目标制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A.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walk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to ___ by___ / on foot...询问、表达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B. 学生知道句子的变化是和人称有关系的,并能尝试运用所学句子介绍和询问他人的出行方式:Does he/she walk to school? How dooes he/she go to school? He/she goes to school by___ / on foot...2、文化目标:尝试了解不同地区人们选择不同出行方式:山区孩子、牧民(草原)、江南居民及西方国家等。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_3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⑴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⑵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搭石》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3
《搭石》教案《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用朴实来诠释平凡,才能传情达意,所以教案设计得就像搭石一样普通,上传后很慌恐,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搭石文本分析:《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设计思路:1、1、只有品析式的教学风格才能与文本和谐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指导学生落脚在一个“品”字,而要收获在对平凡美的体悟与认同上。
2、尊重学生认知,关注个性体验,引导学生思维,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3、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出示课件。
2、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1、画面的内容被写成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搭石》一文,说出你的读后感。
2、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
(1)课件出示新词: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自由读指名学生领读通过读课文,哪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你知道?指名回答,并注重对解词方法的指导(联系上下文、动作体验等)(2)放入句子中,能读吗?课件出示: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听了句子有何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
(渗透文本的美)三、展读文本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把感知的美读出来。
《刮痧》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刮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刮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刮痧》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式,它拥有着减压、舒筋活络、预防疾病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刮痧作为一种有效的保健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长时间的坐姿学习,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肩颈、腰背等部位的疼痛,刮痧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对于减轻学习压力,维护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的: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刮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刮痧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
教学内容:1. 刮痧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 刮痧的六种基本手法3. 刮痧注意事项和禁忌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音乐、视频等形式引入刮痧的内容,让学生对刮痧有一个初步了解。
引入的工具可以是手机、平板、投影仪等,这样更生动有趣。
第二步:讲解基本知识1. 刮痧的概念刮痧是一种有效的传统中药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使用特制的医疗工具进行刮拭,调整气血循环,排除疏通经络,以达到消炎止痛、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2. 刮痧的功效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缓解紧张及压力,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改善新陈代谢、免疫及消化系统等作用,对人体有着显著的保健作用。
3. 刮痧的适应症肩颈疼痛、头痛、失眠、颈椎病、痛经、便秘等。
第三步:讲解具体手法1. 按摩法以手掌按摩,主要用于改善疲劳,可以起到提高气血循环的效果。
2. 刮法刮法是刮痧的经典手法,可以起到消肿止痛、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荷尔蒙水平的效果。
用具可以是刮板、勺子、硬纸板等。
3. 捏法以拇指、食指等手指捏压肌肉,可以调整筋骨,达到松筋活络的效果。
4. 打法打法是以拳头或板子进行击打,可以起到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5. 推拉法利用手的推拉,以肌肉组织为主要按摩对象,可以理疗松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6. 拍打法轻轻地拍打,可以松驰肌肉,并且能快速地增加血液流量,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穷人》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3
《穷人》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抱怨","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2,揣摩语言文字,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中了解人物的品质,并作出评价.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5,理解穷人"虽家贫,但心富"的思想境界,从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启迪.教学重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教学难点: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得到情的熏陶与升华.教学用具: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2,板全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吗(学生交流这位作家的资料)3,师:是呀,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他的又一篇经典力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一家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1,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呢让我们走进穷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基本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故事.三,精读启迪:(一)了解穷人的贫穷境遇.1,出示学习要求(一)读课文1—7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体现人物穷困的句子.2,交流出示: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师:桑娜一家的生活过得真不容易呀!生: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师: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可是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师:但不管怎样,凭靠着自己的勤劳,日子还算能支撑过去②,"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师: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这是桑娜发自内心的感慨,同是穷人,桑娜更深深地理解西蒙的难处,这就是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同情.怎样才能读出桑娜对西蒙的同情呢谁来读这段话师:不仅桑娜同情西蒙,我们也很同情西蒙.(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③,就在这死去的母亲,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脑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有旧毛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语言实践训练:出示:这些人的生活真贫困!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冒着(),清早(),深夜(),而桑娜也(),孩子们().西蒙一家更是悲惨(),如今又加上了病,她终于().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1,师: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他们不知此时海上真风起浪涌;他们不知道失去父亲的他们刚刚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此时,你想到了什么生:我为这两个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活下去呢2,师:你真善良.是呀,两个孩子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心,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出示: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师:桑娜一家如此贫穷,但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同学们,我们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在给与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在收获着快乐.桑娜是这样吗收养了邻居家的那两个孩子,她的心情怎样1,出示学习要求(二)读课文8—11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桑娜心情的语句.3,同学默读找划句子.4,交流出示关键语句: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理解关键词: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善良的力量,那就是爱)②,"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理解"忐忑不安",她的心情为何如此忐忑不安生活的贫穷是桑娜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桑娜现在的生活就很穷,收养了两个孩子后生活会更穷.师:想起为了生计还在风浪中拼搏的丈夫,桑娜的内心矛盾重重,再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理解关键:揍我一顿也好!师: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的桑娜内心进行着强烈的思想斗争,那些无声的省略号似乎在告诉我们:(学生交流)师:此时此刻桑娜想了许多,思绪万千,害怕,紧张,矛盾,最后她怎么想的(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所含的坚定的思想.桑娜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和对邻居西蒙的同情.教师小结:从桑娜矛盾的内心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收养两个孩子的愿望的强烈,决心的坚定.师:虽然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贫穷让桑娜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此时的桑娜多难啊!让我们带着心与桑娜感同身受吧!(配乐读)四,体会渔夫的品质.1,是盼望着丈夫回来的桑娜终于等来了丈夫,听说邻居去世了,孩子无人看管时,丈夫表现得怎么样呢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2,大屏幕出示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善良的,有爱心的,朴实)4,师引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5,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6,体会这句话的意思.7,为了抚养西蒙的孩子,桑娜和渔夫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怎样熬下去呢8,教师小结并板书:透过这个"熬"字,我们不难体会到渔夫和桑娜的身上有着一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指导有感情朗读)想象说话: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他说:().四,内化升华:与文中人物真情交流,升华情感.出示课件(文中插图)在温暖,舒适而又简陋的小屋里,渔夫和妻子桑娜欣慰而忧虑的深情看着躺在床上沉睡的七个孩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五,拓展延伸:1,把《穷人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2,再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描写穷人的文章.3,续写故事:渔人一家收养了这两个孩子之后,他们的生活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他们将怎样生活下去呢附板书:20穷人收养两个孩子穷更穷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想和做_教案教学设计_3
想和做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
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第二课时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
教学建议段落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
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
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
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
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
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
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
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
陌上桑_教案教学设计_3
陌上桑教学建议一、段落结构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二、思想内容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
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三、罗敷形象的简析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
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
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
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
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
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
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
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五、修辞方法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
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
3的倍数 教学设计教案
3的倍数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3的倍数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3的倍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3的倍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教学难点:1. 3的倍数的概念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3的倍数。
2. 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3的倍数,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3的倍数。
3. 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如各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等。
4. 通过教学课件,展示3的倍数的例子,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找出一些3的倍数,并解释原因。
第二章:3的倍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3的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3的倍数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3的倍数的应用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际问题素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让学生回顾上一章所学的3的倍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3的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3的倍数的概念解决。
4.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分享解答过程。
第三章:3的倍数的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3的倍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3的倍数的概念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教学难点:1. 3的倍数的概念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所学的3的倍数的概念。
《三峡》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三峡》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三峡》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三峡》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重要性。
2. 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背后的环保问题。
3. 学习及识别地理地貌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重要性。
难点: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背后的环保问题。
三、课程内容1. 三峡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
2.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危害。
3. 三峡工程带来的环保问题。
4. 三峡大坝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课程设计1. 导入:简单介绍三峡大坝的背景,了解大坝对当地水文环境的影响。
2. 检测知识点:“三峡”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
3. 讲授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危害。
4. 配合视频,展示三峡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通过关注历史主题,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仔细研究绿色城市规划、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更为珍贵的资料。
5. 重点评估:提示学生谈一谈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6. 对防洪措施的详细介绍,强调控制水域,提高制导性能。
7. 项目:自主完成一个有关三峡大坝施工安全措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向所有学生展示自己的结果。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列视频重焕三峡大坝的辉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坝的建设过程和背后的环保问题。
2. 思考型互动课堂: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学生理解防洪工程的深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展示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六、板书设计三峡:位置、历史、工程建设危害、环保问题、生态系统影响七、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重要性;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背后的环保问题;学习及识别地理地貌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这些知识点充实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提高了学习和了解中国的贡献和历史。
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这个信息时代中学会了使用现代技术探索世界知识的方法,也明白了什么是文化综合能力的实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三峡这座举世瞩目的大坝,了解了其建设过程、环保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古井 教案教学设计_3
古井教案教学设计导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3、练习的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请大家猜两个字谜:一字十个口,很早很早就有。
上边有口没盖,下面有口没堵头,左右有口没挡头,中间有口没有头。
2、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
)(1)认识“井”,引出“井”的作用。
(“井”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
)(2)体会课文题目“古井”的含义。
(题目告诉人们,这口井存在时间已经很长,它从古到今始终为乡亲们提供着生活用水。
)3、作者远离故乡多年,对家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忘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
(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_3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难点、重点】1、重点:⑴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⑵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
2、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故宫相关图片)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14年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词语教学:紫禁城(jīn)鳌头(áo)金銮殿(luán)额枋(fāng)蟠龙(pán)攒(cuán)磬(qìng)鎏(liú)迥然不同(jiǒng)中轴线(zhóu)藻井(zǎo)3、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填好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三、合作探究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
2.扫除文字障碍。
(多媒体出示字词。
找学生读,齐读,写生僻字)三、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
1.“春”美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认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那么朱自清先生认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下。
(多媒体显示: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
)2.学生可能回答:(1)“春”美在嫩绿的,软绵绵的草。
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
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多角度构思。
(2)“春”美在万紫千红的花。
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3)“春”美在温暖的杨柳风。
风的特点:和煦、芳香、悦耳“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
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 ——林斤澜《春风》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呢?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如无数的针扎”。
(4)“春”美在细密的春雨。
“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多媒体显示:杜甫《春夜喜雨》诗。
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
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是密、亮、绵长的。
(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
3、享受森林 教学设计
3、享受森林教学设计导读:3、享受森林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能在阅读的过程积累相关的词语;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樟树的勃勃生机,并积累描写树木的词句。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樱樱如何照顾樟树,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樱樱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樱樱“森林”的特点,并熟读有关句子,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教具媒体生字卡片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板书:森林读词。
(注意:“森”读平舌音、前鼻音)2、说话训练:你们去过森林吗?你们看到过森林吗?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当你们来到森林中,你会感受到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说看。
3、的确,森林正如我们大家所描述的那样,给我们带来种种享受,所以人们要去享受森林。
(补齐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有个叫樱樱的小朋友,她很想到森林去玩耍,去享受。
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得不顺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小组学习流程:小组交流学习生字)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课文中的小主人樱樱享受的森林,究竟是指什么?交流出示句子:看,樟树茂盛、繁密的枝丫,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1)自己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补充了解樟树。
(3)理解积累词语:给“茂盛、繁密”找找近义词。
(积累词语:枝繁叶茂、枝叶繁茂)借助媒体,理解“朝气蓬勃”。
(4)指导读句。
你读懂了什么?3、是呀,樱樱的樟树林长得真好,这样的森林,应该享受一下。
出示:樱樱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森林。
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樱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请你读好句子。
4、质疑读了以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交流:这只是一棵书,樱樱为何说它是“我的森林”?(三)深入学习,展开想象1、樱樱为何说是“我的森林”?自由读课文,找找有关语句,划出来。
《Lesson 3》 教学设计
《Lesson 3》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_____、_____、_____等。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文中的关键信息。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的发音、拼写和用法,如_____、_____、_____等。
重点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如_____、_____等。
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和细节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实际交流。
对课文中较复杂的语法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语言。
2、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英语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词汇学习(10 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重点词汇,通过领读、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发音、拼写和用法。
然后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如拼写、造句等。
3、句型学习(10 分钟)教师讲解重点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并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
然后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如模仿造句、对话练习等。
4、课文学习(15 分钟)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接着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小组活动(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有趣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
有趣的教学设计(推荐3篇)1.有趣的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能用手指蘸色在纸上按压出单个或多个手指印,添画后变出各种有趣的动物形象。
2、能根据动物的形象特点,大胆的运用指尖、指腹、指测等不同部位进行印画。
3、遵守操作规则,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活动建议:1、请幼儿欣赏各种动物纸印画的范例,观察画面上的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提供多种水粉色、抹布等,引导幼儿探究如何用不同的手指部位印出小动物的头、耳朵、身体等,掌握指尖印、指腹印、侧印等手指印画的方法。
3、可以以“小兔”为范例,与幼儿共同商量讨绘画步骤,如:先用中指指腹蘸淡紫色在纸上横着印出小兔的脸、竖着印出身体;再将手指擦干净,用食指蘸粉色采用侧印的方法印出小兔细长的耳朵,用指腹轻轻点画出尾巴;最后用勾线笔在手指上天画眼睛、嘴巴等细节。
4、幼儿作画前可引导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如:需要调换颜色时要把手指擦干净,注意手和画面的卫生。
鼓励幼儿按照动物身体特征用多种方法按压,大胆联想添画,看谁最有创意。
2.有趣的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会作文,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能够将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学会恰当的用词,做到语句通顺,按一定的顺序记叙。
3、能够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用文字将游戏场面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会作文,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能够将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学会恰当的用词,做到语句通顺,按一定的顺序记叙。
3、能够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用文字将游戏场面写下来。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课件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游戏吗?喜欢玩游戏吗?2、课件出示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
(师述: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能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3、师问: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4、师问:你觉得那个游戏最有趣?5、师诉:老师听说,你们之前玩了一个非常有趣及搞笑的的游戏,叫做《搞笑打拼装》,谁还记得。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能够独立完成小橘灯的制作过程;3. 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出漂亮独特的小橘灯;4. 认识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文艺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制作小橘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设计小橘灯的形状和样式;4. 增加对传统节日文化及手工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简要讲解和理论指导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及课件等多种手段呈现知识;2.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制作小橘灯并展示效果;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设计出自己的小橘灯样式。
四、教学流程1.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结束基础课程后,学生们半睡半醒的坐在座位上,这时候老师顺手拿起了一个小橘灯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学生们都围上来一看,原来是新课程的主角——小橘灯。
老师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小橘灯,谁会制作小橘灯等提问,引导学生们进入新课程。
2. 知识讲解环节(15分钟)老师通过图文并茂地展示小橘灯的制作步骤、材料等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且积极举手参与互动。
3. 制作指导环节(60分钟)在制作环节中,老师先指导学生们熟悉小橘灯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并且分组进行的小橘灯的制作。
学生们有团队合作的机会,互相指导、探讨,增进彼此的友谊。
4. 分享交流环节(20分钟)在制作结束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对制作完的小橘灯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同学有机会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独特的创意和经验。
学生们在分享中互相学习和碰撞出了更多的创意。
5.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最后老师通过问答方式进行总结,并要求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位同学都能学会制作小橘灯,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体会这样的一节课既传承了传统节日文化,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带给同学们乐趣、收获和成就感。
教学设计 (3)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4、课文练习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熟悉课文
朗读
感受词的美
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时候必须注意字词的作用
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小乔初嫁了---------年轻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3)景色的作用: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分组讨论思考。学生回答问题。
举例子分析背景景物,学生讨论背景景物的作用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1、朗读的环节太少,违背了诗词的教学原则;
2、教师讲解的过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太少;
3、讨论思考的环节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教师就急于给出答案;
4、作诗词教学强调朗读默写
2、多留时间学生感悟、理解,尽量由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第2课时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主要讲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前面系统地学习有关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及其基本特征,会进行简单的说理,已具有逻辑推理的雏形。
同时,数学思维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数学学习态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的: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
◆会应用“公式、定理”进行有关多边形的边数、内角与外角的度数的计算;
◆初步学会由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的证明方法;
◆渗透美育:领略多边形的美!
教学理念:
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过电教平台,实现以教师的导为主,学生的探为重的模式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的推导;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的应用.
本课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的推导.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 教学模式:
导——探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前奏:
多媒体显示:让学生领略多边形的美!——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美丽的图片.
设计目的及信息技术应用作用: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动听的音乐和优美图案能让学生心情舒畅,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利用略到生活中美的多边形! ——激发学习多边形的动机.
二、复习旧知识:(电教平台显示)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如图①,在△ABC 中,∠A+∠B+∠C=___°.
设计目的: ①为下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作铺垫;
②导出课题:多边形内角和.(板书)
三、讲授新课:(电教平台显示) A :合作―探究
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那你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吗?为什么? (要求:同桌讨论,共同完成)
课前老师准备工作: 1、作恰当估计.
估计有下列五种方法:
方法1:把四边形的每个角度量,然后求方法2: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拼在一块. 方法3:从四边形的一顶点出发引对角线.
B
C
D
E
A
B
C
D
E
F
③
④
方法4: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然后这点与各顶点连线. 2、制成动画,演示全过程. 课堂师生互动过程:
(1)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四周巡查,个别导指,及时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说出探究的结果, 老师作积极的肯定,并适时动画演示全过程.归纳得出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师生共同归纳:归纳出简洁易行的方法 ——从四边形的一顶点出发引对角线. (4)老师归纳:
设计目的及信息技术应用作用:①利
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全过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静中求动,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在这方面的缺陷。
②在于培养他们合作、互助精神;③让学生不但会想会表达更会讲数学;④给学生凝造一个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多边形的对角线. (2)如图②,从点A 出发能引____条对角线. (3)如图③,从点A 出发能引____条对角线. (4条对角线.
设计目的:为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作铺垫。
四边形问题
B:感知―探究
1
2
3
4
5
⑥ 5
1
2
3 4
6 ⑦ 1
2
3
4
⑤
结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师生归纳,并板书)
设计目的:①培养他们自主探究,体验付出与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初步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的证明方法.
C :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应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例: (1)
(2)一个多边形内角和为900。
,它是几边形.
解。
(2)设它是n 边形.
=(8-2)×180。
( n-2)×180。
=900。
=1080。
n-2=5 n=7 答:(1)八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
; (2)它是七边形.
设计目的及信息技术应用作用:①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能直观地展现其内在联系.②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学会如何运用公式.
D :感知―探究(学生练习)
1、如图⑤,在四边形的每一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则它们的和等于_________.
2、如图⑥,∠1+∠2+∠3+∠4+∠5=________.
3、如图⑦, ∠1+∠2+∠3+∠4+∠5 +∠6= ________.
课堂师生互动过程:
1、老师由第1题引出“多边形外角和”概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下列过程:
四边形的外角和:4×180°-(4- 2)×180 ° = 360 ° 五边形的外角和:5×180°-(5- 2)×180 ° = 360 ° 六边形的外角和:6×180°-(6- 2)×180 ° = 360 ° n 边形的外角和:n ×180°-(n - 2)×180 ° = 360 °
动画演示
结论: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师生归纳,并板书)
设计目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概括的证明方法. E: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的应用
例:
.
解:设它是n边形.
( n-2)×180。
n-2=4
n=6
答:它是六边形.
设计目的及信息技术应用作用:①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能直观地展现其内在联系.②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并学会如何运用.
四、小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在计算有关多边形的边数、内角与外角的度数时注意方法——先约分.
(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美丽的图片——为下节“§7.4镶嵌”作铺垫.)
设计目的及信息技术应用作用:①重点重现,利于学生回顾全过程.②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美丽的图片既可让学生身心得到舒展,消除疲劳,又可为一节“§7.4镶嵌”作铺垫.
五、课外作业:
书P902、5、6
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
它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直观,能快捷、自然的把视听有机结合,且模拟性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教师在教学中“满堂灌”的局面已被打破,取以代之的是学生的“合作——探究”、“感知——探究”,而老师则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A C
B D 附:版书设计: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B :巩
固练习的评讲.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约分.
附:课外练习
A :基础练习
1、求下列图形中x 的值:
2、七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 外角和等于______.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则它是______边形.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它是____边形. B :巩固练习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 °,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5 °,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C :拓展练习(课外)
1、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外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 ∠A=∠C , ∠B=∠D ,AB 与CD ,BC 与AD 位置上有什么
关系.为什么?
3、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比邻外角的3倍还多36°,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