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梳理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梳理PPT课件

明确了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 ,以及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
疫调节剂的原则。
提出了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公众 认知度和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01
02
03
04
目前仍存在对儿童呼吸道合胞 病毒感染认识不足、诊断不及

医疗资源调配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 保高发期患者能够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治。
重点人群保护
针对儿童、老年人等易 感人群采取特殊保护措
施,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宣传教育
加强季节性高发期的健 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完善方向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
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 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处理流程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就医,并按医生建 议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如抗病毒、抗炎、支持治疗等。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安排
要点一
康复期管理
要点二
随访工作安排
在并发症治愈后,仍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期管理,包括 饮食调整、适当锻炼等。
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问题。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
点梳理
汇报人:xxx
2024-02-03
目录
Contents
• 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 • 临床诊断方法与评估 • 治疗原则与策略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建议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呼吸道合胞病毒概述

最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要点

最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要点

最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要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RSV 感染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护儿童免于再次感染。

致病机制Ol气道阻塞炎症所致气道阻塞是RSV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机制。

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的上皮细胞是RS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RSV感染可引起气道纤毛和气道上皮细胞脱落,脱落的气道上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纤维素、淋巴细胞在气道中积聚引起气道阻塞,同时黏液的过度分泌及气道的水肿加剧气道阻塞。

中性粒细胞不仅通过释放氧自由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蛋白水解酶损伤气道上皮细胞,而且中性粒细胞可通过上调肿瘤坏死因子Cr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3的表达来促使黏液的分泌。

在气道炎症期间,TNFr又可以反过来促使中性粒细胞募集,并且与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相关。

RSV感染后机体呈现Thl7优势免疫应答后,IL-17作为主要的效应因子表达增加,IL-17的分泌可以导致大量的黏液产生。

RSV感染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气管及支气管上皮可因炎性反应受损脱落,导致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并释放活性物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这些递质可反作用于外周靶细胞引起神经源性因子升高。

神经源性因子除了增加感觉纤维的反应性,还可促进乙酰胆碱、感觉神经肽P物质等的释放,从而增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收缩幅度。

如神经生长因子(NGF)引起气道平滑肌持续紧张、影响副交感神经分布等。

神经肽P物质通过增加ASMC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引起ASMC收缩力增加。

同时能激活肥大细胞使其释放组胺、白三烯、IL-6、干扰素-Y及前列腺素D2等,并具有强烈收缩支气管作用。

03感染后气道高反应婴幼儿RSV感染后易发生气道高反应性,这与后期的反复喘息和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神经调节机制和病毒的持续存在有关。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一般治疗对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92%时,给予氧疗。

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9 g/L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抗感染、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α1b 2~4 μg/(kg•次),2次/d,疗程5~7 d;干扰素α2b 10万~20万IU/(kg•次),2次/d,疗程5~7 d。

利巴韦林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利巴韦林在治疗RSV感染中的有效性,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2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单独或联合抗胆碱能类药物雾化在RSV 感染后引起喘息患儿中的疗效尚不明确。

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果,如用药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应用;如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对于RSV感染已经引起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患儿,支气管舒张剂还可能增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慎用。

推荐剂量: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6岁,2.5 mg/次,用药间隔视病情轻重而定。

2023年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作提供重要参考。
以上内容基于当前的知识和理解进行了 扩展,但实际情况可能随着研究进展和 疫情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建议持续 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
02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病原学 和流行病学特征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物种特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属于 肺炎病毒科的负链RNA病毒。
症状监测: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 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预防复发: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避免再次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减少 复发风险。同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06 总结与展望
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
共识强调建立全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监测体系,包括 病毒株的基因组测序、临床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等, 以更准确地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动态。
• 祛痰: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可使用祛 痰药,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01
支持治疗
02
03
04
补液:根据患者脱水情况,合 理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营养支持:提供易消化的营养 食物,满足患者能量需求,促
进康复。
氧疗:对于呼吸困难、氧饱和 度下降的患者,给予氧疗,改
01
02
03
医疗机构感染防控
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 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 施。
患者管理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隔 离治疗,减少患者间的交 叉感染风险。
诊疗流程优化
规范诊疗流程,减少不必 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医 护人员和患者感染风险。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流程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研究
深入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学特 性,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降低疾 病严重程度。
临床诊疗方案优化
根据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断完善 和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公共卫生干预策略
结合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原理,制 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降低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播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鉴别诊断与误诊分析
01
与其他病毒性肺炎鉴别
如流感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等,需结合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表现进行鉴
别。
02
与细菌性肺炎鉴别
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需根据病原学检测、临床表现及抗
生素治疗反应等进行鉴别。
03
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支气管哮喘患儿可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但发作时可闻及明显哮鸣音
,且发作多与过敏原或冷空气刺激有关,需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鉴
别。
04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抗病毒治疗药物介绍
利巴韦林
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抑制RSV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奥司他韦
针对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RSV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其他抗病毒药物
如阿比多尔、法匹拉韦等,具有一定抗病毒效果,但尚需进一步 临床研究验证。
免疫调节剂应用时机及注意事项
免疫调节剂种类
病毒生物学特性
病毒形态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属于副粘病 毒科,具有包膜,形态上为圆形或椭 圆形。
基因结构
病毒分型
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组差异,RSV可分 为A型和B型两个亚型。
RS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包含10 个基因,编码11种蛋白质。
传播途径与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2020版: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全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1]。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

目前,尚无RSV疫苗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RSV的治疗,唯一可用于RSV预防的人源化特异性抗体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

临床上在RSV的流行、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1 儿童RSV感染的疾病负担及流行概况1.1 儿童RSV感染的疾病负担RSV是引起婴幼儿ALRTI最常见的病毒病原[1],其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升高而上升。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抗RSV IgG抗体阳性率在1~6月龄为71%,随年龄逐渐上升,在6~12月龄、1~3岁、3~6岁、6~20岁分别为84%、89%、96%和98%,在20岁以上达到100%[2]。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约有3 380万RSV感染所致的儿童ALRTI 病例,占所有儿童ALRTI的22%,其中55 600~199 000例儿童死亡,占所有死亡病例的3%~9%[3]。

2015年RSV全球流行病学监测网络的一项研究,按世界银行收入区域划分评估疾病负担,显示全球约有3 310万例5岁以下儿童RSV感染ALRTI新发病例,其中320万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占所有ALRTI的28%),59 600例住院患儿死亡(占ALRTI死亡病例的13%~22%);在6个月以下的患儿中,住院140万例,其中27 300例患儿死亡;所有死亡病例中,99%的患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4]。

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均衡饮食
提供多样化、营养丰富 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新鲜,减少病毒
在室内滞留的时间。
个人卫生
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不
随地吐痰等。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户外活动
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加 阳光照射,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 D,有利于骨骼健康和免疫力提
过敏性鼻炎
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接触过敏原 有关,因此应避免儿童接触已知
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 鼻用激素等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 并控制病情发展。
免疫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过敏性鼻炎患者,可 考虑进行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 ,以降低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呼吸肌锻炼
生活方式干预
进行呼吸肌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等,提高呼吸肌力量和耐力。
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清 新;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 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05 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
充足睡眠
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 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
恢复和增强免疫力。
抗炎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 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 减轻气道炎症。
辅助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接触过敏原,适当锻炼增 强免疫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
长期氧疗
吸入治疗
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建议长 期家庭氧疗。
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 素,如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 罗等,减少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PPT课件
提高医生诊疗水平
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疗经验和能 力。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定期评估诊疗效果
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反馈、医生评价等数据,定期评估诊疗流程优 化方案的效果。
持续改进诊疗流程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诊疗流程,提高 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
肺炎型
可出现高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症离培养
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分 离培养出呼吸道合胞病毒 。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呼吸道合 胞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技术检测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 胞病毒基因。
辅助检查手段
X线检查
肺炎,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RSV感染还可能引起其他系统并发症,如中耳炎、结膜炎、心肌炎等。 并且,RSV感染后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指南目的和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儿童呼 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方面的指
导建议。
通过本指南的学习和应用,临床医生可 以更好地了解RSV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
感谢您的观看
可见肺部纹理增粗、紊乱,片状 或斑片状阴影等。
CT检查
可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有助于 诊断及鉴别诊断。
肺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肺功能状况,了解病情严 重程度及预后。
03 治疗策略
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
利巴韦林
适用于RSV感染引起的重度下呼 吸道感染,可缩短病程,减轻症
状。
干扰素
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 用于RSV感染的辅助治疗。
呼吸道卫生
02
教导儿童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降低感染风险
培养儿童个人防护意识,如勤洗手、戴口罩等,有效降低呼吸道 合胞病毒感染风险。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儿童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认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 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降低病毒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
支持性治疗措施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氧疗与呼吸支持
01
根据患者缺氧程度,给予适当氧疗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

液体管理与营养支持
02
加强液体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者
营养状况。
并发症预防
03
加强护理,预防继发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
儿童个人防护意识培养重要性阐述
定期清洁消毒
对家居物品、玩具等定期清洁消毒,减少病毒滋 生和传播。
3
避免接触感染源
家庭成员中出现感染者时,做好隔离措施,降低 交叉感染风险。
社区防控策略部署和执行情况介绍
宣传教育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认知和防护意 识。
疫苗接种
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季节
RS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 但冬春季为高发季节。
感染人群
RSV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 段人群,但婴幼儿、老年 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 易感。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 可伴有发热。
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可出现喘 息、气促、发绀等症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

儿童RSV感染的致病机制
儿童RSV感染的致病机制
RSV感染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病原因素、转录组学、蛋白组学、 气道上皮细胞相关因子、免疫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宿主因素和 环境因素综合作用。RSV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其主要机制为气道阻 塞、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随后的气道高反应。
炎症所致气道阻塞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支气管及细支气管上皮可因炎性反应受损脱落,导致感觉神经末梢暴 露,并释放活性物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这些递质可反作用于 外周靶细胞引起神经源性因子升高,增加感觉纤维的反应性,促进乙 酰胆碱、感觉神经肽P物质等的释放,从而增加气道平滑肌细胞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的收缩幅度。神经肽P物质通 过增加ASMC内钙离子浓度,增加ASMC收缩力。同时能激活肥大细胞 使其释放组胺、白三烯、IL-6、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及前列 腺素D2等,增强收缩支气管作用。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V病原学及流行概况
RSV的流行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北半球国家主要在11月至次 年2月的冬春季流行;热带、亚热带地区潮湿的雨季感染率明显增高。 我国北方主要以冬、春季流行为主(10月至次年3月,高峰在11-12 月),南北方流行有差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RSV的流行强度显著 降低,疫情后,国外及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RSV夏季流行高峰。
儿童RS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问题1:RS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如何选择?
推荐意见1:快速RSV抗原检测适用于各级医院的门诊和急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RSV感染的诊 断。发病早期,抗原阳性可快速做出RSV感染的明确诊断;若抗原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RSV感 染,可应用核酸检测进行复核(1A)。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倡议(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倡议(2023)解读PPT课件

护、环境卫生改善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的良好氛围。
03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疫情动态,为防控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发布疫情信
息和防控指南,提高公众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THANKS。
治疗与预后
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 症支持为主。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控制喘息、防治并发症等。同 时,可给予中药辅助治疗。
预后情况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 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预后 与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 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03
防控策略与建议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
积极推广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提高儿童疫苗 接种率,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选择
根据病毒流行情况和疫苗保护效果,选择合适 的疫苗进行接种。
接种时机
建议在儿童易感期前进行疫苗接种,以尽早产生免疫力。
非药物干预措施
01
02
03
个人防护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 口罩等。
家庭防护
专家倡议重要性
为加强RSV的防控工作,减少RSV相关疾病的发生,保障儿 童健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专家倡议(2023)》。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概述
01
病原学特征
RSV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 ,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负链 RNA病毒,直径约为 120~200nm。
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 控的专家倡议(2023)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2
目 录
• 引言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现状 • 防控策略与建议 • 专家倡议解读 •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未来展望与建议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非药物干预 专家共识
汇报人:xxx 2023-1-26
目 录
• 呼吸道感染现状与挑战 • 非药物干预原则与方法 • 具体非药物干预措施介绍 • 家庭护理中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 幼儿园和学校环境中非药物干预策略推广 • 总结与展望
01 呼吸道感染现状与挑战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危害
定期清洁玩具和用品,减少细菌滋生
1 2
玩具清洁
使用温和的肥皂水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特别是 塑料、木质等易滋生细菌的玩具。
用品消毒
孩子的餐具、奶瓶等用品每次使用后都要清洗干 净,并定期消毒。
3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
05 幼儿园和学校环境中非药 物干预策略推广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喘息等症状。
操作方法
02
包括胸部叩击、震颤、呼吸锻炼等,可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进
行。
注意事项
03
确保操作正确,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04 家庭护理中注意事项及误 区提示
正确使用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加湿器使用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定期清洗加湿器,避免细菌滋 生。
空气净化器选择
选用具有HEPA滤网、活性炭等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有效去除室 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过敏原等。
非药物干预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应用前景
01
广泛应用
随着对非药物干预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深入,其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中
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02
辅助治疗手段
非药物干预将成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与药物治
疗相辅相成。
03
降低医疗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一般治疗
对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92%时,给予氧疗。

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9 g/L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
对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抗感染、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α1b 2~4 μg/(kg•次),2次/d,疗程5~7 d;干扰素α2b 10万~20万IU/(kg•次),2次/d,疗程5~7 d。

利巴韦林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利巴韦林在治疗RSV感染中的有效性,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2 支气管舒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单独或联合抗胆碱能类药物雾化在RSV 感染后引起喘息患儿中的疗效尚不明确。

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果,如用药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应用;如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对于RSV感染已经引起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患儿,支气管舒张剂还可能增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慎用。

推荐剂量: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6岁,2.5 mg/次,用药间隔视病情轻重而定。

特布他林雾化液,体质量<20 kg,2.5 mg/次。

视病情轻重每日给药3~4次。

异丙托溴铵,推荐剂量:<12岁,250 μg/次,多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SB)联合雾化吸入。

3 糖皮质激素
不推荐常规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对有过敏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家族病史的喘息患儿,可试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起到抑制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及缓解喘息症状的作用。

推荐剂量:布地奈德0.5~1.0 mg/次,视病情轻重每日给药日1~2次。

4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
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在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尚有争议,不推荐作为常规用药。

对RSV感染后引起严重喘憋的患儿,当其他治疗效果不佳,且住院超过3 d时,可考虑应用3%高渗盐水雾化治疗,要求雾化时间少于20 min,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如用药48~72 h患儿临床症状不缓解、加重或有刺激性呛咳,需立即停用,并注意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5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不推荐作为常规用药。

对RSV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的患儿可试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预防喘息发作,其治疗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6 抗菌药物
不作为常规用药推荐,也不建议预防性用药;当考虑继发细菌感染,或重症病例存在细菌感染高危因素时,可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呼吸系统外的其他系统受累的对症治疗
在此治疗基础上,当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如循环系统出现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肌损害甚至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状态改变甚至抽搐等表现时,应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