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简介

合集下载

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

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于右任--书法作品欣赏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晚年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

著名的教育家、诗人、书法家。

于右任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被推选为民国首任交通部次长。

后长期担任民国政府的监察院长。

我国著名书法家张新明介绍说,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

1932年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

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长髯飘飘,是其一大特征。

于右任临终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广为流传。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

复旦大学校友。

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

曾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民吁日报》,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

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后时时关注复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有“复旦的孝子”之称。

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

1964年病逝于台湾。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澄潭一轮月老鹤万里心虫书风织行书五言联于右任五言联于右任草书七言联韩国藏于右任行书五言联于右任行书立轴于右任《终南别业草书轴》南京大学藏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玉章先生正右任于右任《行书诗句》陕西省文史研究馆。

“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

此作品线条凝练浑厚,刚柔互济,使转自如,出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体势纵逸,古朴典雅,拙巧相生,任其自然流露。

于右任

于右任

1949年,国民党兵败入 台,于右任先生被迫随国 民党残余到了台湾,而结 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 从此天各一方。晚年在台 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 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
“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 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 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山天 之苍 上苍 ,, 国野 有茫 殇茫 。,
报刊活动家
在旧民主革命时期,于右任先生筹办过《神州日报》、 《民呼日报》、《民立报》和《民吁日报》,以宣传 资产阶级革命主张。
于右任与书法
于右任先生是中国近代 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 家,尤擅魏碑与行书、 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 创“于右任标准草书”, 被誉为“当代草圣”、 “近代书圣”、“中国 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 一”。
永故望葬 不乡我我 能不故于 忘可乡高 !见。山 兮 之 , 上 兮 ,
只大望葬 有陆我我 痛不大于 哭可陆高 !见。山 兮 之 , 上 兮 ,Biblioteka 望 大 陆 ( 国 殇 )
谢 谢 !
于右任书法欣赏
于右任与中国高等教育 人代 人 农 学 于 之高 , 林 , 右 一等 校 科 上 任 。教 长 技 海 先 育,大大生 重中学学是 要国的,复 奠近创西旦 基现办北大
于右任先生与诗词
于右任先生一生写下诗词近 900首,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 族兴衰之情的诗篇。著有《右任 文存》《右任诗书》等。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 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 ,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 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 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 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 ,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 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主要事迹
于右任先生是国民党 的元老,又是书法家、 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教育家、诗人。

于右任书法鉴赏(一)

于右任书法鉴赏(一)

于右任书法鉴赏(一)于右任,陕西三原人,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

1879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

两岁丧母,父亲又因生活所迫入蜀经商,他被寄养在生活并不富裕的伯母家中。

七岁入杨府村马王私塾,师从第五先生门下,十岁受教于当地名塾师毛班香,学做古体等诗文,使他受到当地最好的早期教育。

于右任先生的一生是为家乡人民奋斗的一生,为国家民族呼号战斗的一生。

青年时期因散发一篇“换太平以颈血,爱白山如发妻”的传单遭清廷缉捕,亡命上海。

他先后创办了《神州日报》、《民立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被后人喻为“元老记者”、“报界先驱”。

他还创力、了多所学校:民治小学、民治中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

1918年应邀从上海回陕统领靖国军,为打败军阀、推翻帝制作出了不懈努力。

1949年70高龄的于右任到台湾后,时刻不忘故乡大陆的一草一木。

临终前所作著名爱国诗篇《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字字是泪,字字是血,表达了一个赤子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忠贞,对家乡故里的无限眷恋之情。

于右任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位闻名海内外的学者,更是一位民国以来独步书坛的大书法家。

于右任早期主要以楷书为研究对象,中期以行书为研究对象,晚期以草书为研究对象。

一、楷书篇从存世的于右任早期作品所形成的个人风貌可以看出,其书法的结体、运笔、章法来自于王羲之、赵孟颊,特别受《圣教序》和《妙法莲花经》的影响较大。

图1的作品系民国十年(1921年)一月所书,和我们见到的另一幅作品《丁卯集后》(未注时间),同属民国十年一月之后所书,这两幅作品共同特点是章法舒朗开阔,结体挺俊秀丽,笔法多变而精到,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圣教序》书风的基本特征主要为爽健、和谐,而《妙法莲花经》则是顾盼多姿,婉约圆润。

陕西三杰人物介绍

陕西三杰人物介绍

陕西三杰人物介绍于右任:[公元1879年-1964年,中国近现代政治家]于右任(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人物生平1879年(清光绪五年),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受教于刘古愚,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参加岁试,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帝出逃西安,参加“跪迎”,写下诗篇,自编成《半哭半笑楼诗草》,于1903年冬在三原印行。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清廷下令拿办于右任。

于逃离开封到上海,化名刘学裕,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读书。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于右任出钱、出关系并聘用马相伯、叶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筹组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中秋节正式开学。

1906年4月(清光绪三十二年),于右任为创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新闻并募集办报经费,在日本得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

1907年起(清宣统二年),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

1912年春,于右任辞职,回上海继续办报。

“二次革命”失败,《民立报》被查封,于避居日本,从事反袁斗争。

1922年10月,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

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

千古草圣---于右任

千古草圣---于右任

政治家,“当代草圣”,中国流艺术家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政治家,活动家,“当代草圣”,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千古草圣”于右任圣人者,古来指品格极高尚、智慧极超群之人,亦称在某方面有极高成就、造诣之人。

春秋有“圣哲老子”、“圣人孔子”,晋有“书圣王羲之”,唐有“诗圣杜甫”等。

而纵观书坛,堪称“千古草圣”者,唯于先生一人也!右老生处晚清民国,时局混乱、政体腐败,外强横行、民生涂炭,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际。

少年于右任将一腔热血献给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誓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倡言革命遭清庭通缉,亡命天涯。

后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

先后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成为革命的号角先锋。

护法运动时期,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致力西北革命,历尽艰辛,功勋卓著。

其有诗曰:“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子房报国难,椎秦气无伦。

报仇侠儿志,报国烈士身。

寰宇独立史,读之泪盈巾。

逝者如斯夫,哀此亡国民。

”可窥先生早年思想一斑。

中晚年的右老久居政府要职,地位显赫,却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闻名于世。

常为子女学费生活费而举债;竞选“副总统”因囊中羞涩而败北;更甚者病危之住院费也由“蒋总统”垫付。

有一无二,终因贻误,病发而终。

留给后人的只有几箱书及借条。

还有那首情悲意哀,以泪为墨的千古绝唱《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

于右任诗词选

于右任诗词选

于右任诗词选一、简介于右任(1893年-1945年),字汉章,号梅溪,山东青州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他的诗词作品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思潮,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精选于右任的几首代表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二、诗词欣赏1. 《秋日田园杂兴》春禽惊落,夏蝉委地,秋鬼笑大地,冬胡问天。

黔江鼓鼙乡思苦,巫山云雾国心寒;东方无与群那大,青铜人老就归汉;贞观皇帝有犯妇,天下都知各一整;古人写诗近水时,现代有金近水楼,宋人困后亲朝姿,东方无限有长牌。

白白雾乡悲恋神,红丝官府自恶人。

2. 《春思》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三、诗词解读1. 《秋日田园杂兴》这首诗以描绘四季来比喻个人和国家的不同命运,通过对四季的批判,呼吁社会对贫苦人群的关怀。

诗中通过描绘山川之美和各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怀念古代文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穿插了历史典故,融入了对古代帝王、官员的讽刺,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2. 《春思》这首诗以江景和月亮的变幻为线索,赞美了长江之美和月亮的光辉。

通过反复提到江流和月亮,诗人表达了对江流和月亮无限变幻的赞美以及人生的无常。

诗人还以江月为喻,展示了人生的继承和相似性,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江月无尽等候的情感。

四、诗词赏析1. 《秋日田园杂兴》a. 描绘四季•春禽惊落,夏蝉委地,秋鬼笑大地,冬胡问天。

这四句表达了四季的景象,通过禽鸟惊落、蝉虫败落、秋季的草木凋零和呼风唤雨的冬季,展现了四季变幻的美丽和不同季节的特点。

近代书圣于右任生平简介

近代书圣于右任生平简介

近代书圣于右任生平简介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书圣于右任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于右任生平简介先来看一下于右任的基本简介。

于右任,原名为伯循,字诱人,汉族,陕西人。

于右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于右任早年间是同盟会的成员之一,多年在国民政府担任职务,他同样也是中国的书法家,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之一。

下面来具体看一看关于于右任简介。

1879年,于右任出生在陕西三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十六岁的时候以县城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学。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逃到了西安,于右任参加了迎接慈禧和光绪帝的活动,自编成一首诗篇来进行嘲讽,后来朝廷下令来捉拿于右任,他只能从开封逃到了上海,于右任化名为刘学裕,后来在震旦大学读书。

之后,于右任出钱跟马相伯等人一同组建了复旦大学。

1906年,于右任为了给报纸创刊,于是奔赴日本进行考察并且相关办报的经费。

于右任在日本的时候认识了孙中山,并且加入了孙中山所创建的同盟会。

之后,于右任又创办了其他的报刊,对民主革命进行积极宣传,此后于右任回到了上海继续选择办报。

由于“二次革命”的失败,于右任的报纸被查封,为了避难,他居住在了日本。

1922年,于右任创办了上海大学。

1924年,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右任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于右任在那个期间与毛泽东进行了第一次的会面,他们俩非常谈得来,曾经在一起谈论过诗词相关的内容。

于右任子女于右任刚到台湾的时候,他的结发妻子高仲林和女儿留在了老家,幼子于中令和他的母亲居住在了上海,那时候于中令才十几岁,后来也被送到了台湾。

于右任的大儿子和儿媳在南美洲,一家人分居多地,音讯全无。

下面就来看看于右任子女的介绍吧。

于右任子女一共有四个,其中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大儿子叫于望德,早年就到英国留学,在爱丁堡大学进行学习,获得了法学士的学位。

复旦名人

复旦名人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国民党元老,检察院院长。

毕业于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于老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书法造诣极高,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

朱民朱民,1952年出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8年至1982年,在复旦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历任世界银行政策局经济学家(顾问),中国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0年2月24日起兼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总裁特别顾问,主要从事国际金融,银行业务,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

2011年7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正式提名朱民为IMF副总裁,7月26日,他正式出任该组织副总裁职务,成为时尚首位IMF高层的中国人。

李源潮李源潮,男,汉族,1950年11月生,江苏涟水人,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2-1983年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

系团总支副书记,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等职。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陆奇陆奇是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此后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陆奇历任复旦大学教员、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研究员和IBM艾曼登研究中心研究员,并于1998年加盟雅虎,曾任搜索与广告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开发网络搜索和商业化平台。

于右任的诗

于右任的诗

于右任的诗于右任(1893年-1984年),字梅石,号养由,晚号养由居士,中国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文化评论家,著名的中国左翼文化人。

他的诗作以自由洒脱、情感真挚为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于右任的诗作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关于理想人生和自然美的描绘。

他善于运用形象、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和对世界的思考。

于右任的诗作既有激情洋溢的《春风吹又生》、《青春之歌》,也有深沉内省的《秋日》、《夜行船》。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语言,又有细腻婉约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然景物,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于右任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也丰富多样。

他的诗作中既有歌颂生活、热爱生命的诗篇,也有对社会不公、战争残酷的抨击。

他的诗中还经常流露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他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他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于右任的诗作流传至今,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诗歌不仅与时俱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也具有普世的价值。

他的诗作不仅富有艺术性,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于右任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诗歌既有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抨击,又有对理想人生和自然美的追求。

他的诗歌流淌着真挚和激情,传递着他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他的诗歌既是他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歌永远与时俱进,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于右任写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联

于右任写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联

于右任写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联【最新版】目录1.介绍于右任及其书法艺术2.于右任的笔墨精良与人生乐事3.于右任的气质变化与学问深度4.于右任的时联创作与艺术价值正文于右任,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髯翁,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教育家。

他擅长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其书法作品独具风格,笔墨精良,被誉为“书法奇才”。

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于右任先生的笔墨精良,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的规整严谨,还是行书的流畅自然,亦或是草书的狂放不羁,都展现出他高超的书法技艺。

这些作品充满了韵律美和艺术感染力,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也传达了他对人生乐事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通过笔墨的精良,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快乐。

于右任先生的气质变化和学问深度,也是他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

他的书法作品,随着他的年龄和心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气质。

年轻时,他的书法作品充满激情和活力;中年时,则显得沉稳和内敛;晚年时,则更加醇厚和富有哲理。

这些气质变化,无疑丰富了他的书法艺术。

同时,于右任先生的学问深度也为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他不仅精通文学、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而且对书法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些都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于右任先生的时联创作,是他书法艺术的又一瑰宝。

他的时联作品,既有对时事的关注,又有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

这些时联作品,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书法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总的来说,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以其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和学问深度、时联创作等特点,成为了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于右任简介

于右任简介

于右任简介
于右任(1879-1964年),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晚年号太平老人,为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元旦,陪同孙中山先生去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本人被推选为民国首任交通部次长。

1918年至1922年,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回到陕组织成立靖国军,与当时的北洋军阀在陕实力人物陈树藩、刘镇华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后长期担任民国政府的监察院长。

于右任是著名的教育家、诗人、书法家。

于右任嗜爱好碑铭金石,所见古刻名碑,竭力保护,即使戎马倥偬,任靖国军总司令时也不例外。

1924年,于右任委托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从洛阳古董商手中买下出土的古代墓志近300方,因其中有7对北魏贵族夫妇的墓志,故将自己的住室命名为"鸳鸯七志斋"。

于右任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收藏古代碑志耗资16万多银元,其中:1993年由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协助在河南洛阳收买的《熹平石经》残碑石用了4000银元。

有时为了不让古董商将碑志买给外国人,于右任宁可多掏钱,也要买下。

当1937年西安碑林大修告竣后,于右任即将自己收藏的碑志全部捐献给碑林博物馆,共计318种,384方。

其中:《熹平石经》及黄(yang)石6种、晋墓志4种、北魏墓志136种、东魏墓志9种、北齐墓志8种、北周墓志5种、隋墓志110种、唐墓志35种、后梁墓志1种、北宋墓志3种。

于右任收藏并捐献给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墓志中,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夫人管氏墓志》、《元珍墓志》、《穆亮墓志》等书法极品20多种,都是我国书法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近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生平简介,于右任的人物事迹

近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生平简介,于右任的人物事迹

近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生平简介,于右任的人物事迹本文导读: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

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

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中国汉字的草体书法,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

有“近代书圣”之誉。

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先生当今唯一健在的养子、弟子刘田依(又名刘田一、刘天一)先生在南京定居生活,目前正在整理、研究于右任书法的相关工作,并且在编著新的《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常用标准大字典》,这部字典是刘田依先生在继承与发扬于右任《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宗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古今百家体貌姿态,并且修订完善了中国汉字书法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推广交流应用的局限与不足,使《标准草书》跳出了个人及小部分人保守、陈旧的汉字书法艺术及学术思想的局限性、片面性认识,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应用从原有繁琐的笔画、笔法中得到合理的艺术化解放,让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真正成为提高中国文字书写速度与效率的工具,这也是于右任先生生前在大陆经常对刘田依先生教导的意愿。

右任”本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开始向报社投稿用的笔名,后成为他最常用的名字;其他的笔名有骚心、大风、神州旧主、剥果、半哭半笑楼主、啼血乾坤一杜鹃、关西余子等。

祖籍陕西泾阳,生于陕西三原。

两岁丧母,由伯母房氏抚养。

后经三叔于重臣帮助,入名儒毛班香私塾就读。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

两年后又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岁试,又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曾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

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帝出逃西安,参加“跪迎”的于右任,更加认清了清王朝政治腐败、媚外残民的面目,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抨击时政的诗篇,自编成《半哭半笑楼诗草》,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冬在三原印行。

浅析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

浅析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

浅析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骚心,曾用笔名关中于氏、大风、骚心、于思、关西学子等。

少颖异,读书勤勉,光绪二十一年秀才,光绪二十九年举人。

叶尔恺赞其“西北奇才”、“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

早年性情激烈,针砭时政,因诗贾祸。

于1930年任监察院院长,从此长期主持监察院工作。

于右任是时代的弄潮儿,一生成就辉煌,革命,新闻,兴学,书法,诗文均多有成就。

先后著有《半哭半笑楼诗草》、《于右任诗存》等,今所见诗集版本主要有:《于右任先生诗集》(台北,约八百首),《于右任诗词集》(湖南,近七百首),《于右任诗歌萃编》(陕西,八百五十余首),《于右任诗集》(北京,近千首),《于右任诗词曲全集》(陕西,一千余首)。

于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许多著名文人评价甚高。

柳亚子在《题词》中说:“卅年家国兴亡恨,付与先生一卷诗。

”充分肯定了其诗歌的时代内涵,认为其诗反映中华民族近代史实,具有“诗史”价值。

他又在解放前评价近代诗人时指出:“国民党的诗人,于右任最高明。

”姚雪垠也指出:“国民党中也不乏诗人,……例如于右任,……写了不少七律诗,寄托很深,艺术锤炼也好。

倘若这一类作品在现代文学史适当论述,不仅使文学丰富了内容,也会在海外产生积极的政治影响。

”他又说:“真正好诗,必须克服内容上和技巧上两种缺点,做到既有时代特色的生活内容和高尚而新鲜的真实感情,而又有纯熟的艺术技巧,做到内容好与形式美和谐统一。

在现代写旧体诗的诗人中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诗人大概是少数,而于右任不仅是其中之一,还应该放在较高的历史地位。

”章士钊认为,于诗“壮有金戈铁马之音,逸亦极白鸥浩荡之致”。

“于诗‘苍凉悲壮,劲直雄浑,而回肠之气,感人至深。

’”周明如是说:“(于先生的诗歌)是一部凝结中华近代史的史诗,它再现了先生那颗炽热的爱国、爱民之心,坚贞不渝的救国救民之志,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

民国要人于右任

民国要人于右任

民国要人于右任文/黄团元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三原,17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23岁中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之一。

他还是诗人、著名书法家。

他出生于穷苦家庭,成名后爱国恤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出身寒微抱负远大于右任常以“牧羊儿”自称。

他出身贫苦,母亲也是。

生母赵太姐小时候,就因家贫,头插草标被卖过。

于右任两岁时,赵氏生母病重,将伯循(于右任原名)托付给房氏抚养。

房氏是于右任二伯父的妻子,因丈夫下江南长期没有音讯,房氏娘家劝她改嫁。

但是为了苦命弟妹(于右任生母赵氏)的遗愿,她抱着伯循来到城隍庙,对天起誓:愿守空房,吃千辛万苦,也要把伯循抚育成人!于右任六七岁时,求伯母为他买了一只便宜的跛羊。

他天天早起放羊,为的是能够生下小羊,补贴家用。

然而有一天放羊时窜来三只野狼,不仅噬食了跛羊,还要扑食于右任。

幸亏一位杨姓村民赶到,才救了他一命。

7岁那年,于右任的舅父送他到村中马王庙学塾启蒙。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于右任见家里连盐都买不起,便利用课余或逃学到鞭炮作坊卷纸炮赚钱。

有时,他一天可以挣二十多文钱。

伯母房氏得到消息,拉着于右任,向学校先生检讨家教不严,跪下让先生用戒尺罚打自己。

感动得先生从长衫里摸出九文大钱,交给贫寒的于右任母子买盐。

经历此事之后,于右任保证一心学习。

于右任勤勉苦学,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

参加陕西省考试后,学政叶尔恺评价于右任是“西北奇才”,并送于右任一本《出使四国日记》。

少年时受到的苦,于右任从来不忘。

成名后,对于有恩于他的恩人和家乡,于右任尽孝尽力:他将房氏伯母当生母供养。

令人抱恨的是1927年间,陕西大旱三年,饥民为了活命,挖掘了房氏坟墓,企望变卖殉葬品。

于右任得知,悲痛万分。

已经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常委、军事委员会常委等职的他没有报复掘墓者。

他体谅灾民是因灾情所致,复电家乡“不要追究”。

只是作诗饮泪:“发冢原情亦可怜,报恩无计慰黄泉。

关西赤地人相食,白首孤儿哭墓年。

于右任标准草书 (2)

于右任标准草书 (2)

于右任标准草书简介于右任(1893年-1964年),原名杨树澄,字肖渊,号苇庐,祖籍浙江宁波,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政治家。

于右任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贡献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其中,他的标准草书尤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

本文将介绍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特点、技法以及其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特点于右任标准草书,是他在传统草书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产物。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洁大气:于右任标准草书着意追求简约与大气的表现方式。

他舍弃了草书中繁琐的线条,以简洁、力度强劲的笔画表达文字的含义。

这使得他的作品给人以清新、挺拔的感觉。

2.丰富变化:尽管以简洁为主,但于右任标准草书并不单调。

在简约之中,他巧妙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字形,使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

这一特点使得他的标准草书作品在简约中蕴含着丰富的变化和内涵。

3.结构稳定:于右任标准草书注重字体结构的稳定性。

他熟练掌握草书的构造规律,准确把握字形比例和结构要素,使得每个字都有坚实的骨骼和良好的稳定感。

这一特点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使得标准草书更加工整美观。

技法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技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笔娴熟: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自如。

他对毛笔的运用非常娴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控制笔画的宽度和粗细,展现出独特的书法韵味。

2.激发创意:于右任标准草书强调自由创作,注重个性的发挥。

他常常在传统草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得作品更富有个性和时代感。

这一技法要求书法家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独特笔法: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笔法独特,可以说是他对传统草书的一种颠覆和超越。

他大胆地运用急、缓、顿、吐等不同笔势,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

影响于右任标准草书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推动了书法发展: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出现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他打破了传统书法束缚,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

于右任诗词集

于右任诗词集

于右任诗词集
于右任(1898年-1987年),字伯鲁,号槐聚,晚号芜城老叟,湖南醴陵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现代文坛泰斗”、“近代文化巨匠”。

于右任所写的诗词与其思想、境界紧密相关,多以自然景物、历史传说、人生感悟为题材,用简洁明快、含蓄深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几首代表作品:
《长安古意》
独有宫中带雨看,
翠华暗畔转银盘。

风扶绣户开宫扇,
欲试春衫不怕寒。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岳阳楼》
满地青松石径斜,
残阳如血照江家。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驾。

于佑任题李宗仁母亲像赞

于佑任题李宗仁母亲像赞

于佑任题李宗仁母亲像赞一、介绍于佑任及其书法成就于佑任(1879-1948),原名于右任,字伯循,号诱人,陕西泾阳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在政治生涯中,于佑任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参与创建国民党,积极推动抗日战争和民族复兴事业。

在书法领域,于佑任被誉为“近代书法四大家”之一,尤以行书、楷书见长。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人所推崇。

二、阐述于佑任为李宗仁母亲题像赞的背景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曾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等职务。

在于佑任和李宗仁的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9年,李宗仁的母亲去世,为了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敬意,于佑任应邀为其题像赞。

三、分析于佑任题像赞的艺术特点1.文字优美:于佑任以行书题写,文字流畅优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其文字内容既有对李宗仁母亲的赞美,又有对她的怀念之情,展现出真挚的情感。

2.结构严谨:题像赞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引言部分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李宗仁母亲的品质;正文部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她的伟大;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敬意。

3.寓意深刻:于佑任在题像赞中,通过对李宗仁母亲的赞美,传达了对民族精神、家庭美德的弘扬,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四、总结于佑任题像赞的价值和影响于佑任为李宗仁母亲题像赞,不仅展现了他的书法艺术,还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母亲的敬意。

这篇文章在书法和文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研究于佑任的书法作品和李宗仁的家庭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近现代书法大家和政治家之间友谊的珍贵窗口。

于右任诗词

于右任诗词

于右任诗词
于右任(1893-1946),字石南,江苏常州人,是中国现代诗词界的重要人物。

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为中国现代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于右任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

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词作品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抒发出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人类的命运和宿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疑问和对人类自由的追求。

他的诗词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执着的精神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思考。

于右任的诗词作品还充满了爱国情怀。

在中国近代历史动荡的年代,他以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热爱,呼唤着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

他的诗词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憧憬,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除了诗词创作,于右任还在文学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以文会友”、“以诗会友”的观点,强调诗词作品应该能够与读
者产生共鸣和交流。

他主张诗词应该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受,从而达到与读者的心灵相通。

于右任的诗词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对中国现代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国现代诗词的独特魅力,为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他被誉为“现代诗词的巨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省三原县人。

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于右任1904年著《半哭半笑楼诗草》因内容排满,讥讽时政被清廷通辑亡命上海。

1906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鼓吹革命。

1911年任民国交通部次长,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1926年于右任与冯玉祥誓师五原后重建国民联军,11月解西安之围,12月22日就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

1931年就职监察院院长,并连任长达三十四载,被誉为“监察之父”。

于右任注重教育兴国,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创办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