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美术馆学基础研究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开题报告(点击量:279)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充实国家课程内容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周边的生活,从自己的身边发现生活与美术的关系,挖掘出包涵人文素养的文化品质。
这样,它可以超越单一的教育内容,引导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内容犹如发生在生活里的故事一样。
另一方面,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学“活”起来。
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我们认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不能忽略对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经过近五年的课改实验,广大高中美术教师逐渐意识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在逐渐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同时,也正把一些素材性课程资源加工、转化为课程。
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导、推动、评价和管理,也就出现了新的障碍:一方面是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教师们开发的美术课程资源不能及时地经过加工和转化后进入实际的中学美术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此外,由教师个体开发的美术课程资源由于缺乏共享而导致另一层面的浪费。
鉴于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及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厦门市中学美术学科把“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福建省第二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申报的重点工作之一,努力架构并拓宽其中的通道,渐渐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更好地筛选、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与厦门市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深入推进厦门市中学美术课程改革,使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和高中学生的发展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计划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计划一、绪论中国美术史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艺术风格、发展历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形式入手,结合具体时代背景和历史人物,系统地学习中国美术史,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掌握中国古代和现代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学习内容1. 中国古代绘画(1)先秦绘画(2)两汉绘画(3)魏晋南北朝绘画(4)隋唐绘画(5)五代十国绘画(6)宋代绘画(7)元代绘画(8)明代绘画(9)清代绘画(10)近现代绘画2. 中国古代雕塑(1)先秦雕塑(2)两汉雕塑(3)魏晋南北朝雕塑(4)隋唐雕塑(5)宋代雕塑(6)元代雕塑(7)明代雕塑(8)清代雕塑(9)近现代雕塑3. 中国古代书法(1)先秦书法(2)两汉书法(3)魏晋南北朝书法(4)隋唐书法(5)宋代书法(6)元代书法(7)明代书法(8)清代书法(9)近现代书法四、学习方法1. 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
2. 到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参观相关艺术作品,亲身感受艺术魅力。
3. 参加相关学术讲座、展览等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加深对艺术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艺术情趣。
五、学习成果通过本次学习,希望能够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术教研工作总结(通用16篇)
美术教研工作总结(通用16篇)美术教研工作总结美术教研工作总结篇1一学期匆匆而过,这学期我们美术组的工作既忙碌又愉快。
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孩子们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通过教学让孩子们能感知美并学会创作美。
在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科组老师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理清思路,站在新的教师角色位置感受新课程给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把握教改动向,积极开展叙事研究我们科组的老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认真做好记载,每次学习有体会和收获。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向,探讨叙事研究方式,认真撰写教育故事,对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并在教学中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实践中。
除了教研组的理论学习之外,各位老师还利用电脑查阅进行业务学习,并征订了《中国美术教育》、《少儿美术》等专业杂志,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各级教学论文比赛。
2、强化集体备课,协同攻关本学期我们不断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备课组活动,实现资源互补,优化组合,一改过去单打独战、各自为教的局面,通过几教几评和听课评课制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营造了课内课外的教研气氛,增强教师教学水平。
3、开展美术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老师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在橱窗,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4、建立新的课程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认真抓好课堂教学,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
美术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美术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美术学科教研工作计划1围绕市教研室明确提出的工作要点,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观念转变为先导,组织美术学科教师学习,培训、反思、讨论、提升认识,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一.课题研究。
1、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继续本学科省级立项课题《美术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实施的研究》。
2、继续进行《小班化教育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举办小班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于实验区、学校共同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二.队伍建设。
1、组织全市美术教师学习解读新美术课程标准。
2、结合新教材的使用,开设中小学美术研究课,通过开研究课,明确课程标准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加强教学中的师生双边关系,体现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3、继续加强对本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名、特、优教师在新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中的示范作用。
4、围绕市美术学科课题,市青优教师教学研讨组开展活动。
5、继续小学“精彩十五分钟”的美术教学实讲活动,本学期由雨花区主办。
6、组织市美术学科优秀教师到县,进行送教交流活动。
7、举办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三.工作月程。
(一):1.时间:xx月xx日。
2.内容:市中小学美术中心组会议。
3.地点:市教研室。
4.人员:区县教研员、教研组长。
(二):1.时间:xx月xx日。
2.内容:学习解读美术课程标准。
3.地点:市教研室。
人员:中学教师。
(三):1.时间:xx月xx日。
2.内容: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3.人员:有关教师。
(四):1.时间:xx月xx日。
2.内容:小学美术教师会议。
3.地点: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4.人员:小学教师。
(五):1.时间:xx月xx日上午。
2.内容:新教材研究课。
3.人员:中学教师。
(六):1.时间:xx月xx日下午。
2.内容:新教材研究课。
3.人员:小学教师。
(七):1.时间:xx月xx日。
2.内容:美术课题研究课。
3.人员:中小学教师。
(八):1.时间:xx月xx日。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探究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探究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探究美术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技能以及塑造健全人格。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在这一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美术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背景本次教学案例选取某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学校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在美术教学方面,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队伍稳定,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提高学生在绘画、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美术基本理论:包括美术史、艺术鉴赏、绘画技巧等。
2.美术作品欣赏:涵盖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如中国古代绘画、西方印象派等。
3.美术实践: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创作。
4.美术与文化:探讨美术与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美术基本理论、作品欣赏及创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设计等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拓宽视野,感受艺术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美术史、作品欣赏等。
3.示范:教师现场演示美术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
5.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中、日、美美术教学比较分析与研究
中、日、美美术教学比较分析与研究日本的美术教育发展至今,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选择、摒弃、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先进美术教育理念。
美国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建国历史,能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主流国家,其在学校的艺术教育必有独到之处。
因此,了解与分析美国教育的特点并借鉴其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对推进我国美术课程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日学习目标比较中国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日本则仅说明“透过表现与鉴赏活动,培育造型的创造活动之基础以外,同时使学生体验到表现之喜悦,并培养丰富的情操”,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的愉悦以及人格的完善。
从以上可知,两国均重视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美术创作的愉悦与乐趣。
这正体现了罗恩菲尔德的话:“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每个儿童应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选择。
”二、中日美术课程目标比较中国小学美术阶段目标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这四方面来进行表述。
而日本则仅仅分为“表现”“鉴赏”这两个内容。
但同样的,两国都把美术教育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日本的美术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不断反复的强调与扩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在总目标与分目标中均有体现。
中国的美术教育目标则是让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与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中日教学内容的比较参照中日两国义务教育标准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部分,日本则仅仅分为“表现”与“鉴赏”两部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前篇自主预习
3.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 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 (2)怎样使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①国家: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文化工作者: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 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 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议题一
议题二
议题三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课堂篇议题探究
(2)不能简单、片面地说谁的价值大。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不是 经典作品,主要看它的内容是否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而衡量一个文 化作品是不是流行作品,主要看它的接受群体是否广泛,是否在一 定时期内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3)流行的文化如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也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化, 真正经典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在社会中持续流行。只要人 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 大众文化。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文化作品和文 1.一个落脚点:文化发
化活动,认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确文 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2.一个主体:文化发展
2.联系文化发展实例,理解文化发展坚持以 的主体。
人民为中心的原因并说明文化工作者应怎 3.一个目的:发展社会
课前篇自主预习
2.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1)依据: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 的。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对文化作品的要求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②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判一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提示: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2.成果推广与应用
(1)将课程实施成果在校园内进行展示,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2)将优秀成果推广至其他学校,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3)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实际运用。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为我国美术教育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框架。本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与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与评价、资源与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通过课程的组织与安排、评价与反馈、拓展与延伸、管理与支持、特色与创新、成效与展望等环节的精心设计,确保了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同时,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推广与交流、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效果监测等环节的落实,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程质量。最终,通过课程实施成果的展示与推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也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外国美术鉴赏:占总课时量的30%;
(4)美术鉴赏实践:占总课时量的20%。
2.教学进度安排
(1)每学期至少安排16个学时的美术鉴赏课程;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六、课程评价与反馈
1.学生评价
(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创新和实践。
九、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鼓励教师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3)注重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美术历史与现实交融(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历史与现实交融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将美术教育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历史使命感。
美术与历史的交融美术是历史的镜子,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了解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
例如,在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学生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奢华与等级制度;在现代美术作品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和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思。
此外,美术史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艺术观念,了解艺术流派和风格的演变。
例如,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再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的发展脉络,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
美术与现实的交融美术不仅是历史的载体,也是现实的反映。
在当今社会,美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人性的探讨以及对未来的想象。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现实,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与现实的交融。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创作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学生可以针对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进行创作,从而提高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责任感。
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了实现美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和历史背景。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或历史学者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部关于成立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通知(附: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工作章程(2015修订))
教育部关于成⽴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通知(附: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作章程(2015修订))⽂号:教体艺函[2015]3号颁布⽇期:2015-03-20执⾏⽇期:2015-03-20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录第⼀章总则第⼆章职责与构成第三章附则各省、⾃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等学校,有关单位: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1986年成⽴以来,作为学校美育的智库,对完善学校美育⼯作决策程序,提⾼学校美育⼯作⽔平发挥了重要作⽤。
⽬前,该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任期届满。
经研究,决定成⽴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主要职责(⼀)接受教育部关于学校美育⼯作的咨询。
(⼆)研究提出学校美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接受教育部委托,对学校美育进⾏调研、指导和服务。
(四)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宣传学校美育成果。
(五)承担教育部交办的专题任务。
⼆、⼈员组成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共76⼈,聘期5年,⾃2015年3⽉起⾄2020年3⽉⽌。
三、⼯作机构根据《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作章程》,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体育卫⽣与艺术教育司,负责委员会的⽇常联络⼯作。
四、⽀持保障各有关单位、⾼校和中⼩学校要积极⽀持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作,委员所在单位应为委员提供参加委员会⼯作的必要保障。
附件:1.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名单主任委员:叶朗北京⼤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北京⼤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名誉主任副主任委员:仲呈祥中央⽂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赵季平西安⾳乐学院院长,中国⾳乐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次?? 中央⾳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师,中国⾳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汤恒中宣部⽂艺局局长王登峰教育部体育卫⽣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吴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常务委员(以姓⽒笔画为序):于平⽂化部⽂化科技司司长于海中国⼈民解放军军乐团⾳乐总监,国家⼀级指挥,中国⾳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主席王⼀川北京⼤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师,教育部⾼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安国⾸都师范⼤学教授、博⼠⽣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委员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建国教育部⾼校学⽣司司长王嘉毅⽢肃省教育厅厅长尹爱青东北师范⼤学教授、博⼠⽣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委员孔新苗⼭东师范⼤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卢新华清华⼤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副主任兼秘书长冯刚教育部思想政治⼯作司司长许涛教育部教师⼯作司司长杜卫杭州师范⼤学校长、教授吴国⽣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公胜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苏州教育博物馆名誉馆长沈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张⼤良教育部⾼等教育司司长张东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凯华国家京剧院院长周海宏中央⾳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师郑萼⾸都师范⼤学党委书记郑富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彭吉象重庆⼤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师葛道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教育司司长廖向红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乐剧协会副会长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廖祥忠中国传媒⼤学副校长兼艺术学部部长、教授、博⼠⽣导师,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兼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委员(以姓⽒笔画为序):万丽君教育部体育卫⽣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王军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副秘书长王英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乐教研员、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尹少淳⾸都师范⼤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委员巩伟郑州⼤学⾳乐学院院长、教授朱良志北京⼤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师,北京⼤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主任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物质⽂化遗产研究中⼼主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委员刘东中央⾳乐学院声乐教授刘炼东北师范⼤学⾳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师,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扬⽣江苏省教育厅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校艺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刘恒岳中国⾼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美学学会副会长苏⼒厦门⼤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李岚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忆敏中华⼉⼥美术馆馆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厦门展览中⼼主任,中国油画学会海峡两岸创作研究基地主任李素华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峰⼭东⼤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杨⼜青中国⾳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教授,中国⾳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常务理事肖钢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邹红北京师范⼤学戏剧影视⽂化研究中⼼主任、教授、博⼠⽣导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凡中国戏曲学院研究员,北京市学校中国传统⽂化促进会主任陈振濂浙江⼤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联副主席陈家海河南⼤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乐家协会副主席杭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周星北京师范⼤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师,教育部⾼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凤甫⼴东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周利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作委员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会秘书长赵瑞林中央⾳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教授,中国⾳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副主席胡蕴琪上海市舞蹈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姜贵君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省⾳乐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钱初熹华东师范⼤学艺术教育研究中⼼执⾏主任、教授、博⼠⽣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委员郭声健华南师范⼤学⾳乐学院教授、博⼠⽣导师郭春慧民进云南省委⽂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农村艺术教育⾳乐、美术教学教研中⼼副主任郭振⼭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等学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宗贤四川⼤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曹瑛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康尔南京⼤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师,江苏省⾼校艺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章瑞安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梁建敏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副会长靳学东天津⾳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廖昌永上海⾳乐学院副院长、教授秘书长:万丽君(兼)副秘书长:李长⼸(兼)、郭声健(兼)、曹瑛(兼)附件2: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作章程(第六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会议修订)第⼀章总则第⼀条为加强和改进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作,充分发挥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学校艺术教育⼯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特制定本章程。
《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二十五、教学资源的拓展与利用
1.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材料。
2.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
3.与国内外艺术院校和机构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二十六、课程文化建设
1.组织美术学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
6.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十、课程评价
1.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2.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评价和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教学资源
10.第十周:色彩技能
11.第十一周:构图技能
12.第十二周:创作实践
13.第十三周:期中考核
14.第十四周:期末创作与论文准备
15.第十五周:期末考核
九、教学要求
1.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3.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实践训练。
4.教师要认真备课,注重教学效果。
二十八、课程持续改进计划
1.根据教育部门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定期修订教学大纲。
2.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时代性。
3.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策略。
二十九、课程管理与组织
1.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课程的建设、管理和评估工作。
2.制定课程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课程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美术展厅、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场所。
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二篇)
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50406专业名称:美术学二、专业培养目标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___市场经济,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才培养规格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教育__关于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全新观念和较高审美情趣,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师资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文化素质与艺术涵养。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1、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获得从事学校美术教育的能力,美术教育管理能力和美术教育学科研究能力。
3、获得美术创作的能力和美术学研究的能力。
4、获得美术鉴赏和评论的能力,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的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美术学五、主要课程素描、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色彩、中国画、油画、设计基础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艺术考察、社会调查、毕业创作、毕业论文,___周。
七、学制与学分要求学制。
四年,修业年限___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提前或推迟毕业。
本专业修满170学分方能毕业。
八、授予学位修满规定学分,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第二篇: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__级起执行)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具有一定研究与创新能力的美术教学师资,能服务美术教育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及文化艺术实践应用、创意产业等有关方面的教学、创作、研究的创意人才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免费开放与建构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平
免 费 开 放 与 建 构 美 术 馆 公 共文化服务体 系
【 摘要l 美术馆免费开放是今年党和政府出台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它给美术馆的发展注入了 新的动力和活力。本文从加强基础
设 施 建 设 、加 强展 览 的 学术 深度 、加 强服 务创 新 的理 念这 三 个 方 面探 讨 免 费开 放 大潮下 , 美术 馆如 何 建 构 公共 文 化服 务体 系,进 而
步加 大对 文化基础 设施的投入 ,文化大 繁荣大发 展局面 日
益显现 。作 为公 共文化设 施 的一 部分,继 博物馆 之后,美术 馆成为诸 多文化 基础 设施建设 当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馆藏或 专业研究 方向所举 办的专业 性展览还 在少数,而 真 正能让大众产生参观兴趣 的展览也在少数。
公共教育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山之石,可 以攻玉” 他 ,在如 何搞好陈列展览的问题 上,我们 可以借鉴博物馆 的经验 。由国
家文物局举办 、 两年一届 的全 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展览评奖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红火,参 与评 奖的陈列展览数量一届 比一届多, 质量也 是越来越高, 这同样得益于 国家在 2 0 08年开始 的免费 开放政策 。经过多年的实践 ,博物馆在筹备 固定陈列上都积累 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有着~整套规范 的运作程序。其 中选好陈 列展览的主题是关键环节, 的主题定位必须要立足时代高 度, 好 适应观众需求,在 陈列 内容 和形式 的总体设计上提 出前瞻性的 奋斗 目标,为新 的陈列定向 、 定调 、定位。要树立 “ 贴近 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理念,盘活馆藏文物藏品资源。对美
对于 目前还没 有一个 良好 的场所 的美术馆, 必须清醒 认 识 到 :加强 美术馆基础 设施 建设既要从 源头上解 决美术馆 的 硬 件 问题,又要 为建构公共 文化服务 体系提供 硬件保 证。美 术馆作 为一个艺术 教育 和推广 的场所 ,要 向公 众提供服 务, 就必须 拥有 良好 的基础设施 ,否则, 一切服务体 系都 只是 一
(完整版)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2024年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五篇)
2024年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和知识,培养其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个性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继续推进基础技能教学,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等。
2. 引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数字艺术、装置艺术等,丰富学生的创作方式。
3. 加强对艺术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时代的艺术作品。
4. 开展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如美术展览、艺术创作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进行实践艺术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美术馆,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三、教学方法1.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结合美术史教学,通过讲解和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分析。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
5. 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提供美术书籍、艺术材料等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
四、教学活动安排1. 每周安排3节美术课,每节课60分钟。
2. 每学期组织一次美术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美术馆,开展校外美术实践活动。
4. 每月进行一次美术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1.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评估、作业评估、考试评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估能力。
3. 做好学生学习档案的管理,及时记录学生成绩和评估结果,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有效的反馈。
六、教学团队建设1. 组织教师参加美术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美术教学能力和艺术修养。
2. 定期召开美术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地域文化美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地域文化美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美国社会化艺术教育意识较强:美国社会化艺术教育意识很强,加之众多艺术教育场所,使美国艺术教育发展居世界前茅。
美国中小学老师常带学生观看世界名画,在艺术展览馆上课,师生可在博物馆、美术馆电脑查阅资料。
很多美术学院位于美术馆附近,美术史论、美术教育、艺术欣赏课程可在美术馆进行,学生有条件面对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精品的原作。
感官经验是创造性地表达和理解艺术家作品的基础,面对原作可真正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开放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为美国学生真切接受艺术教育提供极大便利。
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对美国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美国民众越来越重视。
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发展,也为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中国家庭化艺术教育意识较强:近年来,我国艺术展览馆、美术馆加大力度向社会开放,促进广大民众接受艺术文化的教育。
各种展览馆丰富的美术、艺术展览,极大提高了人们对文化艺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中国城市,家庭化艺术教育意识较强,约80%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艺术教育曾另辟蹊径,寻找学校以外的教育。
在中国中等以上城市,小学校艺术教育可得到保障,中学阶段艺术教育时段稍短,在贫困区域,从小学到中学艺术教育有待加强,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艺术教育师资。
近十年,我国艺术教育在教育目标、形式、内容发生巨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内涵有了深入认识。
相对于美国艺术教育,我国对艺术的社会化建设仍需加强,在社会公共艺术设施建设方面仍需投入人力、财力,以满足民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
( 3)中外艺术教育异同成因: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是美国艺术教育高度发展的成因之一。
经济基础导致艺术教育目的、艺术教育师资等存在差异。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目标是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设立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为目的,以毕业的学生能服务社会为宗旨。
相比之下,众多中国家庭主动为学生寻求艺术教育,具有艺术天赋与艺术兴趣的学生除在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外,在家庭的资助下还接受学校以外的艺术教育和培调,直至成为艺术领域佼佼者、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学生的艺术教育,家庭的前期投入与家庭熏陶的因素大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因素。
浅谈高校美术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意义
浅谈高校美术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意义摘要:现如今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许多人群都会在业余时间中尝试开拓自身的艺术兴趣。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术馆的价值也有所提升高。
尤其是高校美术馆,其本身面向于学校的所有学生,通过让学生前往参观,能够有效了解不同的作品,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高校美术馆存在的意义,探讨了其教育方面的作用,并对于当前现状和未来发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高校;美术馆;发展现状;存在意义引言:对于美术而言,至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尤其是不同时代的美术创作,对一代又一代人带来了巨大影响。
现如今国家十分注重年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就要提高对美术馆的重视度,充分发挥其基本作用,辐射广大学生群体,以此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一、高校美术馆的独特性对美术馆来说,基于自身性质的差异,往往能够分成多个种类。
这其中,高校美术馆是最具特点的一类。
究其原因便是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性,与其他美术馆存有差异。
(一)符合学生的独特性高校美术馆面对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由于这一群体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特色,所以使得高校美术馆也被赋予了特有的意义。
美术馆通过将广大师生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向大众群体公开,以此使得广大学生的审美理念受到影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被各种不同的艺术理念所熏陶,逐步提升自身素养。
不仅如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历史影像以及各类文献,同样能够在美术馆之中进行存放,以便学生们查阅。
伴随时间的推移,美术馆同样在持续进步,从早期单纯为校内人员提供服务,逐步变为向社会大众公开,从而体现出高适应性的特点。
从现有状况来看,伴随其持续完善,美术馆实际展示的作品种类越加丰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举办特定主题的展览,并向校内外群体公开。
如此不但能够促使广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得到拓展,而且还能全面增强社会人士的基本素养[1]。
(二)对学生发展有较大影响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除了要不断扎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增强个人技能外,还要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美育托起中国梦——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创新教学实践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1期美育托起中国梦———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创新教学实践丁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将台路校区北京100000)【摘要】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教育部于2015年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梳理政策需求、系统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办印发实施。
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美育作出的重要部署。
我校在美育教育中作了试点性的教学实践,以及课程的改革创新,形成了我校独特的美育人文素养课程———《美术基础教育特色课程》。
在进行基础美术教育的同时拓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融入了我校长期倡导的大学先修课程,开设了一门以文化艺术素养为培养核心的基础教育美育课程。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31-021.美术教育的价值1.1以美育建立学生的人文价值体系基础教育如同盖房子先要打下结实的地基,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获得自身素质全面的提升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北京大学校长、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于教育的根本有过经典的论述:“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
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中国的基础教育自建国以来就十分薄弱,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也十分明显,对于这一问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结合创新教育的教学探索是多年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上采取的主要手段。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度课题指南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年度课题指南说明一、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年度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规律,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和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全面繁荣和发展艺术科学。
二、申报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年度课题要有新的眼光,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学术思想和新的治学方法,要立足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课题。
要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充分反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新的进展,力求居于学科前沿。
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三、本《课题指南》所列条目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为综合性研究,第二类为分类研究。
目的在于大致确定年度我国文化艺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和范围,为全国文化艺术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提供研究参考,所列条目均可开展综合性研究或分类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
申请者应根据自身研究实力和当地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及事业发展需求自行设计具体题目。
四、为切实提高规划水平和研究水平,年度规划课题要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结合起来,加强协同攻关,加强整合创新。
在选题设计上应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注意处理好总结历史、研究现实以及准确把握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将综合研究和分类研究结合起来,使规划课题尽量体现出科学性、时代性和前瞻性。
.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关系,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2016年/6月/5日/第012版
副刊
加强中国美术馆学基础研究
——由李万万《美术馆的历史》所想到的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美术馆学虽然立足于美术馆,但其学术触角却伸向人文艺术学科的广阔领域。
关于美术馆历史的思考,是美术馆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作为公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就此,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博物馆正式出现,虽然它并非世界上第一所向民众开放的公共博物馆,但所产生的影响却极为深远:艺术品由旧王朝的奢侈品及特权阶层的享受品变为国家财产,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和启蒙大众的重要资源、体现公共文化生活的标志。
这种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从法国延伸到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最终蔓延至全世界。
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古已有之,如《周礼》中就曾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
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
隋朝,隋炀帝在观文殿后建立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
这些多是皇家收藏,后逐渐成为定制,自北宋而晚清,攒聚了无数杰作经典。
此外,贵族、士大夫、学者、商人往往也在财力充裕的情况下购募古玩珍好,以作收藏鉴赏之用。
皇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并行但都不公开展示。
直至19世纪下半叶,一批文化先哲前往欧洲踏访考察,发现了博物馆的社会功用,博物馆意识才在中国萌发。
近代美术展览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对专业美术馆的需求。
中国最早的现代私立美术馆,是由颜文樑等人于1927年筹备并建立的苏州美术馆,它结束了苏州画赛会“会场历届无定址”的历史,解决了当时苏州美术展览场地的窘迫问题。
1930年,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立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并直接借鉴了日本及西方美术馆的管理经验,使其自起步就与当时国际业界通行的做法接轨,标志着中国现代公立美术馆事业的开端。
在地方美术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国立美术馆的建设也开始提上日程。
1935年,经于右任等提议在南京建立国立美术陈列馆。
1936年8月,国立美术陈列馆建成竣工,这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美术馆。
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美术馆事业曾一度中落,但其理想却从未中断:美术展览在战时的中国依然可见,并由于唤起民众、宣传救亡与御敌而被推广到街头和乡村。
战时重庆国立中央美术馆和战后上海市立美术馆的筹建,也显示出当时中国文化界对美术馆的艰难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术馆建设成为文化建设的一环。
1956年,江苏省美术陈列馆和上海美术展览馆相继成立。
1962年,中国美术馆在北京市中心落成,成为中国美术馆界的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公立美术馆相继建立,民营美术馆方兴未艾,共同形成新的公共文化景观,为此人们用“美术馆的时代”来指称美术馆在艺术创作与社会接受、艺术保存与公共教育、艺术展示与传播推广方面的综合价值。
二战以来,西方大国的美术馆在内容、数量、功能、角色、社会地位等方面不断呈现出新的特色,美术馆的评价标准也与最初迥然不同,这些问题而今也摆在中国的美术馆面前。
当代的美术馆已经成为一个涉及美术创作、美术收藏、美术普及与教育、美术评论与研究,甚至是美术产品的宣传与推介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机构,这与最初的美术馆工作仅仅专注于保存和展示美术作品等迥然不同,由此美术馆观念也面临历史上的巨大变迁。
当前,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博物馆学的定义和范畴的再研究,力图重新审视博物馆的性质、职能及其在实际运营中呈现出的发展变化,对博物馆学进行新的理论阐述。
博物馆学的各种分支学科建设在展开,“生态博物馆学”等新概念也被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引起激烈的讨论,伴随着这些新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博物馆学对于博物馆的指导意义将会更加明显。
在此背景之下,对于美术馆而言,这无疑也是学术探研的“大好东风”。
同时,中国的美术馆在功能、角色等方面的定位,又决定了它与一般的综合性博物馆以及其他专业博物馆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立足于美术馆自身,而不只是从博物馆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来观照美术馆的发展与建设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美术馆事业的日新月异,必然要求其在实践方面的发展之外,理论方面也有所突破,美术馆学的建立就成为一个亟须提上日程的学术任务。
美术馆学的研究与博物馆学一样,都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互渗性,应该将美术馆制度建立的背景、美术馆与国家文化认同、美术馆与人类生活方式等问题纳入到研究视野,建立起中国的美术馆学。
虽然自20世纪初以来,就有不少文化界人士和美术馆从业者就美术馆的功用、组织机构、藏品征集、作品保存与展陈制度、公共教育职能、出版宣传制度等进行过一系列论述,但这些成果还远不能被称为专业的美术馆学,因为其并未站在一个学科的高度对美术馆进行系统的考察。
纵观当今美术馆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更多侧重于对“开来”工作的探讨,对“继往”方面如美术馆历史的梳理还极为不足。
实际上,中国的美术馆何时、何处、以怎样的方式走来?美术馆身影又曾经在哪里出现?它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历史上美术馆的思想、制度和文化背景如何,其对当时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是研究中国美术馆学领域所必须面对的。
为此,青年学者李万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不断深入思考和论证,最终形成了《美术馆的历史》(封面见图)这本专著。
通览全书,作者将中国的美术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纳入近代以来的文化图景,宏观论述美术馆在中国的前世今生,更从美术馆这个本体钩沉发微,搜集了大量文献史实与图像资料,全面而清晰地呈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馆的发展历程,弥补了美术馆历史研究的缺憾。
相信这一著作的面世,对于中国美术馆学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建构中国的美术馆学提供了富有基础性意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