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1.燃烧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注意: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灭火的条件极其原理: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方法:破坏燃烧条件,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3、常用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原理是隔绝空气)干粉灭火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4、燃料及其热量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煤:俗称“工业的粮食”,是重要能源、化工原料等。

主要含C元素,但也含少量的H.N.O 等元素,以及一些无机矿物质.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是重要能源,化工原料。

主要含C.H两种元素。

将石油蒸馏,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如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主要由C.H两种元素组成.5、甲烷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甲烷燃烧:(1)注意点燃前需验纯(2)现象: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吸热和放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2)放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放热,如物质的燃烧、铝与盐酸的反应等(3)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放出热量,而是吸收热量,如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等7、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1)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a、有计划合理开发化石能源。

b、节约化石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a燃烧时要有充足的氧气(或空气)b燃料与氧气(或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污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二、爆炸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火焰的产生。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点火源。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1.清除可燃物:将可燃物与点火源分离,使其无法发生燃烧。

2.隔绝助燃物:使用灭火器等设备将氧气与可燃物隔离,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

3.降低温度:使用水、泡沫等物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无法达到燃烧点。

三、燃料的选择和利用4.煤是常用的燃料之一,它含有碳、氢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产物。

煤的燃烧效率取决于其含碳量、煤粉的细度和空气的供应量。

5.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它主要用于生产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

石油的开采和加工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6.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天然气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比煤炭和石油更高,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7.太阳能是一种无限的能源,它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太阳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因此是一种非常环保的能源。

8.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风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并且风能资源丰富,因此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能源。

四、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9.能源的分类: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10.能源的转化:能源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煤炭可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等。

11.能源的利用:能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开发清洁、高效的能源技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2.环保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等。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初三化学第七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并能够通过化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公式:A + B → AB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公式:AB → A + B例: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 + BC → AC + B例: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B + CD → AD + CB例: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

2. 反应条件要标注清楚,如“加热”、“点燃”等。

3. 配平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守恒。

4. 气体和沉淀物要在化学式后标注“↑”或“↓”。

四、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 应用于化学计算,确保化学方程式配平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相等。

五、化学计算1. 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需要知道物质的摩尔质量。

3.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进而计算出实际质量。

六、实验操作和安全1. 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特别是腐蚀性、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3. 实验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习题演练1.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知识要点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4、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用扑灭木材、棉花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火均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6、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

7、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C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含有C、H 元素;天然气又称瓦斯,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CH4,甲烷俗称沼气。

是较清洁的能源。

8、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CH4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CH4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反应方程式CH4 + 2 O CO2 + 2 H2O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有水珠出现,证明甲烷中含有H元素,把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C元素。

9、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⑴化学上把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⑵把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常见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等,吸热反应有C + CO2 2 CO等。

(一般条件为“高温”或“加热”的反应多数为吸热反应)10、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使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②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充分燃烧的好处有①产生的热量更多②节约了资源,减少污染。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初三化学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三化学的第七单元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这一单元的知识涵盖了多个方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它由多种氨基酸构成,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

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蛋类、奶类、肉类、鱼类、豆类等。

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多种重要功能,如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

2、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葡萄糖是人体中直接的供能物质,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淀粉属于多糖,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也转化为葡萄糖。

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3、油脂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一般分为油和脂肪。

油通常呈液态,脂肪通常呈固态。

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每克放出约 393kJ 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放出的能量高约一倍。

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牛油、猪油等。

4、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对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有 20 多种,常见的有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

缺乏维生素 A 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C 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D 会影响骨骼发育。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人体中的元素组成人体的元素约 50 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等 11 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 9995%。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 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 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2、常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九年级化学的第七单元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一、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1. 化学物质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3. 化学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相关知识
2.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
三、常见化学反应
1. 酸碱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四、离子与电解质
1. 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 电解质的分类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化学计量法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平衡常数
2. 化学计量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六、溶液的浓度和溶解
1. 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溶解过程及相关现象
七、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和性质
1. 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方法
2. 氧气、氢气和水的性质及应用
八、酸碱溶液及中和反应
1. 酸碱溶液的概念与性质
2. 中和反应的原理与过程
九、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性质
1.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2. 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
十、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性质
2. 烃类、醇类和酯类的基本概念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 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 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七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它包含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和概念。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知识点,并尝试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介绍它们。

一、原子与离子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每个物质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而这些原子通常会影响物质的性质。

除了原子,我们还需要了解离子,它是由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的带电粒子。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强力吸引力,它们可以使不同类型的原子结合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产生的,而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互相共享。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转化。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它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

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了解摩尔比例、反应热和反应速率等概念。

四、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液中的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类型的离子,这些反应通常会导致溶液中的物质沉淀。

离子反应是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五、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与电流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领域。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电解反应和电池反应。

电解反应是指在外加电压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电解产生氧化物和还原物。

而电池反应则是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或者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六、化学量的计算在化学中,我们需要对化学反应的物质进行计量。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引入了各种化学量的概念,如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等。

通过使用这些化学量的概念,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体积和浓度等关键参数。

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对于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7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过程中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这种变化的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化学方程式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化学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以及催化剂等。

3. 反应物的摩尔数与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物的摩尔数是指在反应中参与的物质的摩尔数,摩尔是化学中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化学计量关系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数在方程式中保持平衡。

5.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量的变化。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速率,浓度增加、表面积增大和催化剂的添加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指的是溶液中具有酸性或碱性特征的物质,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

氧化指的是电子的丢失,还原指的是电子的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同时还原剂失去电子。

8. 电解与化学电池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方法。

化学电池则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在电解和化学电池中,重要的是了解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态。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的核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法规律总结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1.认识的燃烧的条件并会依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解释“燃烧了”或“没燃烧”的原因。

2.认识灭⽕的原理并会依据灭⽕原理解释“⽕灭了”的原因。

3.知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点的情况有: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缓慢氧化放热、电器产⽣的电⽕花、发动机等产⽣的各种明⽕。

4.知道着⽕点低的物质容易点燃;知道空⽓流动加快即能提供更多氧⽓,⼜能带⾛⼤量热起到降温作⽤。

5.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灾⾃救等常识。

1.探究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提⽰:⽩磷着⽕点是40℃,红磷着⽕点是256℃。

⑴⽣活中我们知道,⽯头和⽔是⽆法燃烧的,由此推理,要燃烧的第⼀个必备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

⑵如图所⽰的实验现象是:A.铜⽚上的⽩磷燃烧了,B.红磷没燃烧,C.⽔中的⽩磷没有燃烧。

A 与B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点,A 与C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要与氧⽓接触。

⑶综上所述,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是可燃物、要与氧⽓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点。

⑷要使⽔中⽩磷燃烧,⽅法是把氧⽓通到⽩磷上。

2.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现象,并练习有关燃烧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常中,⽩磷要浸没在⽔⾥,原因是⽩磷是可燃物且着⽕点很低,暴露在空⽓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易使温度达到着⽕点⽽燃烧,放在⽔中能隔绝氧⽓。

3.灭⽕原理:⑴灭⽕原理:隔绝氧⽓、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⑵灭⽕原理应⽤:下⾯是⼀些灭⽕实例,试分析所⽤的灭⽕原理:①油锅着⽕可盖上锅盖,灭⽕原理是隔绝氧⽓;②柴草着⽕可泼⽔灭⽕,灭⽕原理是⽔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到着⽕点以下;③森林着⽕可在⼤伙蔓延的前⽅割出⼀条隔离带,灭⽕原理是清除可燃物;④野外野营时,可⽤沙⼟覆盖压灭篝⽕,灭⽕原理是隔绝氧⽓。

4.常见灭⽕器,及灭⽕常识分析(紧扣灭⽕原理进⾏分析和表达):⑴灭⽕器种类及灭⽕对象:扑灭⽊材、棉布等⽕灾常⽤泡沫灭⽕器;扑灭档案、图书、电器、档案材料的⽕灾常⽤CO 2灭⽕器;扑灭燃油、燃⽓的⽕灾常⽤⼲粉灭⽕器。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手写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手写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手写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和应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七单元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为大家手写整理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一、离子反应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反应:发生在溶液中的反应,其中至少有一个产生离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反应,也是离子反应的一种。

4. 氧化剂:能够从其他物质中接受电子的物质。

5. 还原剂:能够将电子给予其他物质的物质。

6. 氧化态: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态,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7. 还原态:原子或离子获得电子的态,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金属离子: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带正电的离子。

3. 金属氧化物:金属与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4.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容易失去电子的能力。

5. 金属的防护:利用涂层等方式对金属进行保护,防止氧化。

6. 腐蚀:金属与环境中的氧气或其他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损失。

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非金属:具有非金属性质的元素,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2. 非金属的防护:非金属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防护措施。

3.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与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4. 非金属的活动性: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容易接受电子的能力。

5. 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和电子排布规律来命名。

四、离子和准离子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2. 准离子:原本是稳定的分子,但在溶液中解离生成离子的分子。

3. 酸和碱:酸可以释放H+离子,碱可以释放OH-离子。

4. pH值:用于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标,pH值越低,酸性越大。

五、离子反应平衡1. 动态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前后反应速度相等,但物质组成不断变化。

2. 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1.认识燃烧概念
2.燃烧的条件。

3.燃烧的本质
4.着火点的本质属性
5.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6.灭火的注意事项。

7.灭火器的类型及使用范围。

8.爆炸的条件。

9.爆炸的种类。

10.爆炸极限。

11.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2.火场自救的方法及一些特殊方式的灭火方法。

13.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
第二节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3.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区别与联系
4.甲烷的存在及制取方法和使用的意义。

5.甲烷的性质及验纯
6.燃料充分燃烧的因素及意义。

7.能源的分类
8.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9.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10.汽车尾气的污染。

11.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12.乙醇的性质、制取以及乙醇汽油。

13.氢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取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14.新能源有哪些?
15.氢能源的三大优点。


16.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污染常用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常用灭火器:A,泡沫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和泡沫(含水),通过降温和隔绝空气灭火。

可扑灭木材,棉布等,不可扑救电线电器起火,不可扑救遇水发生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钠,钾,电石等)B,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和隔绝空气灭火。

扑救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

C,干粉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和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通过降温和隔绝空气灭火。

扑救电线电器着火,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火灾。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化学性爆炸,发生化学反应且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爆炸,如:高压锅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氢弹原子弹爆炸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N,S,O等元素);隔空气加热分解得产品: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混合气体:H2、CH4、少量CO等)等。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和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N,S,O元素);根据沸点不同分馏得不同产品:煤油,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气(混合气体: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溶剂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注意:煤分解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煤和石油的产品都是混合物。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1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高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能量;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低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时,反应为放热反应,释放能量。

1.2反应热(ΔH)是指在常压下,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当ΔH为正值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当ΔH为负值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1.3活化能(EA)是指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所需的最小能量。

1.4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反应能垒是指从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二、焓变与反应热2.1反应焓变(ΔH)是指在定压下,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状态转变为生成物状态的过程中,系统的焓(能)的变化量。

2.2反应热计算方法2.2.1反应比例法: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反应物的反应热。

2.2.2空间平衡法:在空间平衡环境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容和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热。

2.2.3过剩热法:利用测量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过剩热的方法,计算反应热。

三、燃烧与能量释放3.1燃料的分类:燃料分为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燃料包括生物质能、核能等。

3.2燃烧反应: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燃料(烃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3燃烧热:指燃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3.4发电厂: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电能。

四、化学反应与生活4.1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与能量变化有关。

例如,食物的消化、物质的燃烧等。

4.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例如,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产生与能量变化有关。

4.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化学工程和化学工业过程息息相关。

例如,生产硝酸、合成氨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七单元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平衡符号:使用“=”或“⇌”表示反应的可逆性。

3.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子:CaO + H2O → Ca(OH)22. 分解反应定义: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例子:2H2O → 2H2 + O23. 置换反应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Zn + CuSO4 → ZnSO4 + Cu4. 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AgNO3 + NaCl → AgCl↓ + NaNO3第三章:化学反应的条件与速率1. 反应条件温度:升高温度通常加快反应速率。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不消耗的物质。

2. 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第四章: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定义: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宏观上看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勒夏特列原理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

3. 平衡常数定义:描述平衡状态的常数,与温度有关。

第五章:化学反应的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与1摩尔粒子数(6.022×10^23)相等。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之间发生电子重排而引起化学成键、断键过程中原子结构和位置的变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是物质性质的重要体现。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方程式叫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在反应中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反应的定量描述。

化学方程式有两种:分子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分子方程式直接使用化合物分子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离子方程式则以离子形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

使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方便地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计算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能量等。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通常用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量来表征。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量来进行,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4. 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或吸热现象。

这种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的大小可以通过热量计等仪器进行测定,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估算。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强烈地继续进行,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5.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基于原子的电子重排、成键断键等现象,但是整体来看,原子的质量是守恒的。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这也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定律。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不仅伴随着质量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指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而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变化。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12燃烧和灭火3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5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6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7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8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9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10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11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2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13到灭火的目的14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15(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16(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17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8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920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21碳来灭火22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23二、爆炸24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25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26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7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28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29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30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31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32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33常见灭火的方法34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35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 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的能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实践意义。

二、核心知识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定义: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3.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降低。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平衡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 能量计算:通过反应热和物质的量来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5. 实验操作与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 实验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处理化学品,预防意外事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能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
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要有可燃物。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2、途径:①隔离可燃物。

②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改变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③隔绝氧气。

3、具体方法: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氮气(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4、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降温和隔绝空气——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5、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注意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P129)
3、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四、燃料
1、当今世界三大能源——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

①形成:石油和煤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与石油相同,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②煤:成分——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此外还有H、N、O、S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煤的综合利用: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煤焦油、煤气(H2、CH4、CO等)。

——化学变化
③石油——复杂混合物,主要含C、H两种元素。

石油的综合利用: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蒸馏分离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物理变化
④天然气——由C、H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甲烷(CH4)。

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由秸秆、杂草、人畜粪便发酵而得。

⑤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CH4+2O2CO2+2H2O。

现象: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物的检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生成了水),及时往反转后的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点燃
⑥海底“可燃冰”:CH4·nH2O。

2、化石燃料的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并节约使用。

节约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②燃料和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把煤制成蜂窝煤)。

五、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燃烧;缓慢氧化;金属和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碳酸盐与
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CaO+ H2O=Ca(OH) 2
生石灰熟石灰
2、吸热反应:CO 2+C 2CO;
六、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
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S、N等产生SO2、NO2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会影响人的健康、植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所以要尽量减少使用原煤做燃料。

要使用脱硫煤并使其充分燃烧。

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和能源
①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
制取:用高粱、玉米、薯类等为原料,采用发酵、蒸馏等方式生产;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C2H5OH+3O2点燃2CO2+3H2O;
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它属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②氢气——无色、无味的气体,
优点:无毒、热值高、无污染
化学性质:2H2+O2点燃2H2O。

氢气是最理想的最清洁高能的燃料。

注意:因为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所以目前还没有广泛使用。

③新能源: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这既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