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2024_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核心考点专题04古诗词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04 古诗词阅读初中诗词鉴赏题是初中阶段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实这类题目一共只有三种模式,现在已经替大家总结出来了,并给大家总结了各种模式的答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建,语言力求美丽。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惦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酷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憧憬美妙、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冲突、遭贬愤世、明珠暗投、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鉴赏技巧:1、驾驭修辞方法(比方、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驾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争论,重点驾驭描写和抒情)3、驾驭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练习划重点★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水调歌头

修辞:①“归去”一词,表明词人将明月看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含蓄地透露出词人 在现实生活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心理。②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 波澜中,词人表现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与热爱。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思想: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寄予着词人在“进”与“退”的选 择上矛盾徘徊的困惑心态。而“何似在人间”一句则表明词人的“退”思想战胜了 “进”思想。
作用:最后两句写词人向往天上的心理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具有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原文呈现
知识
第29首 水调歌头 〔9首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原文译呈文现: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上,禁受不住高耸九天
关于提高初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研究

关于提高初中学生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研究前言:在中学阶段,古诗词的课程学习比重占有较大比例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这不仅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素养、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古诗词逐渐成为初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并且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爱国胸襟,在教学上能够丰富词汇、开发智力、提高个人的语言文学修养。
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只是简单地背诵、理解句意,更重要的是学会鉴赏古诗词内涵、体味作者思想情感、分析诗歌写作背景等,学习要求提高,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古诗鉴赏类题目比重加大,如何培养和提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展开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教学。
但在当今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应试化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一、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现状当今教学中,初中古诗词教学一贯存在教学方法应试化、教学路径单一化、教学内容浅表化等弊端。
教师多以字、词、句的理解为起点,紧抓技法分析、形象剖析、情感体悟这“三板斧”,课堂上充斥着审题技巧、答题要点等考试知识,教学方法仅限于讲授和回答,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
其实相较于记叙文、说明文等阅读文体来说,古诗词是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差别性阅读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以及阅读兴趣,从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导入来体悟文章情感,但是由于时代的间隔和应试的惯性,教师忽略了传统的古诗词的吟咏、诵读、品味等方法,未能正式和激发学生个体的差别感受性,使原本丰富的古诗词文化内涵及情味深远的语言变得素然无味。
但在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几个问题:一、重视古诗词背诵,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只注重单一的知识点讲解,未将课程重点放在学生学习兴趣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手段,主动性降低很容易影响学习质量。
二、重视古诗词解说,对古诗词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为了使学生印象深刻,但忽视了对诗词意境进行分析,使诗词最重要的部分遭到损坏。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的全面发展。
二、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教学
1.学生文化素养较低。古诗词鉴赏学习点 考核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 的思想情 大
多会通过 手法来体,但如果学生文学素养
不够,无法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就无法走
入诗词意境,无法领会诗词
、
'[ ]。结合以
往教学经验发,学生 学习古诗词 采 的方
法是:跟随教师大致理解词意,通过死记
,
诗词的
<
诗词 赏
的, 析发现,多数初中古诗词都 的,<
西
等名篇名
的风 赏析诗词画面< 激
的美好情感, 在 古诗词 赏
的提升叫 因此, <
吟诵、有感情的
,让 在 过程中想象
画面<
感
<
助
<
、
<在
赏
漠 烟直<长 落日圆” 句 <
在
中
漠景 < 助
诗词画面,
诗词内涵;在
赏析《江南逢李龟年篇章, 则以收
集 舒缓、优的音乐,在
在《: ”<
日
中写到在
中的两个 ” < 诗人 离家
的悲苦、凄凉、
以思 人的’淋
初中
现了出D因此,基于 古诗词 赏 <
下的 重
<要
< 会古诗词的
、节 <
诗词 赏
的D
要求教
在日 常 中
、
的、
的
习古诗词 句 律<感
节<
反
<让 感 古诗词的 节 音
乐律,现高效鉴赏。如在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诗赏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作者:在赏析古诗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这对于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有重要作用。
2. 解读诗句:要对每一句诗进行逐词逐句的解读,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特别要注意诗句中的典故、比喻等修辞手法。
3. 把握主题:要把握古诗的主题,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来实现。
4. 欣赏艺术手法:古诗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这些手法可以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赏析时要注意体会这些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5. 感受韵律美:古诗讲究韵律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赏析时要注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其音韵和谐、平仄对仗的特点。
6. 比较阅读:可以将所学古诗与其他相关古诗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7. 联系实际:在赏析古诗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赏析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只有不断积累和尝试,才能提高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
初中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毛毛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赶。
1.这首诗经过描述_______、小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情形,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好的画面。
(2分)2.三、四句中表露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过山村[ 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如何的特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幸亏哪里。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低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腾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如何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6分)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用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述了如何一幅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怀方式,抒发了如何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夕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巩固练习(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巩固练习一、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舟行[明]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三、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5.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6.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8.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
六、阅读《归园田居(其三)》,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中考古诗词阅读与赏析

中考古诗词阅读与赏析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姜志刚【课标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做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与感悟,包括把握诵读的节奏,借助写作背景的提示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形象,体会诗歌写景抒情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赏析诗歌的语言美以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选择题的考查一般是对上述考点的综合考查,要求选出赏析正确或不正确(有误)的一项,选项的内容可以涵盖上述考点涉及的任何一个方面,如名句的理解赏析、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之处等等;一般要选的选项是半对半错,读题和读选项都要仔细,要把选项都读完。
可以使用排除法,比较选项。
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和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选择题是综合考察。
2010年无锡市(一)(3分)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岑参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鉴赏能力。
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因此,解答本题时,首先要了解诗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是诗人故地重游之作,来到故地时,因感到高兴,看到那婀娜的细柳,顿生怜爱,同时,“柳”“留”谐音,更有依依不舍之情。
所以D选项中的“柳树”是实写。
【考点概述】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初中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3篇

初中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3篇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语文知识点: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
古诗词的考察还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 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
初中古诗词阅读方法与鉴赏技巧

初中古诗词阅读方法与鉴赏技巧【鉴赏技巧】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 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 、把握关键,了解诗意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 、体味炼字,理解情意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
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
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 、熟知意象,丰富联想“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
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 、积累典故,随诗释义如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考点梳理
感知内容
教学目的
知道考试范围
明确考点
熟悉常考题型
掌握答题技巧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例一: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古诗词学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初中古诗文学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一、古诗分类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3) 哲理诗: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 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 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 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析意象,品情感
(1)东风:春天 美好 (2)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游子思归 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3)春风:旷达 欢愉希望 (4)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5)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6)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7)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8)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9)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 (10)天晴:欢愉光明 (11)天阴:压抑 愁苦寂寞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初中的古诗词鉴赏

初中的古诗词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要超出时代“思想的平均分数”,要高于时代“朦胧的火星”,对人生有更深理解,对时代有更深评价。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初中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初中的古诗词鉴赏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初中的古诗词鉴赏21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 三月晦日送春贾岛〔唐代〕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这是一首抒写送春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极力抒写的是“苦吟”诗人不忍送春归去,但也无计可留,只有长坐不睡,与那即将逝去的春天共守残夜,哪怕是一刹那时光,也是值是珍惜的。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知识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官》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亲切,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常用的概括诗歌语言特色的术语:生动活泼、机智辛辣、长短结合、舒卷自如、奔放流畅、词采瑰丽、言浅意深、简练流畅、言简意赅、音韵和谐、简洁幽默、用语警策、隐含哲理、用语工丽、用语精妙、一呼一应、自然天成、语丽情悲、言近旨远、含蓄蕴藉、音节响亮、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朴素自然、通俗精练、古拙淳朴、清新明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二、分析诗歌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意义: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时光流逝古迹——怀古伤今梅花——傲视小草——平凡、生命力顽强或弱不禁风征蓬、归雁——思念(思乡)南冠——囚犯松、竹、梅——高尚情操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白衣苍狗,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吴钩——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莼羹鲈脍、莼鲈秋思——思乡之情双鲤——书信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采薇——隐居生活碧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苌弘化碧——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折桂——科举及第怀橘——孝顺双亲红叶——以诗传情红豆——相思昆山玉——杰出的人才咏絮——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三、辨析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2.借景(物、事、画面)抒情3.寄情于景、情景交融4.托物言志5.借古讽(喻)今(《石头城》《乌衣巷》6.通过典故言志(《锦瑟》)7.渲染8.移情化9.对话表现人物10.以小见大11.侧面描写(《风》)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13.虚实结合14.点面结合15.一语双关(刘禹锡《竹枝词》)16.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17.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8.象征19.通过想象(梦境)来表现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迢迢牵牛星》《鹊桥仙》)20.明贬(褒)暗褒(贬)21.赋、比、兴22.重章叠唱(《诗经·秦风·无衣》)23.对比24.类比25.反复26.动静结合(《山居秋暝》)27.衬托(正、反)28.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9.以静写(衬)动30.以乐景衬哀景31.以哀景衬乐情32.拟人33.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方法点拨: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
四、把握情感类型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长亭送别5.生活杂感五、分清艺术风格1.豪放类:苍凉博大志趣高远情感深沉雄劲粗犷气势雄健气氛悲壮意境高远情调豪迈寄托遥深气势雄伟想象新奇腾挪跌宕撼人心魄景象壮阔清新飘逸2.婉约类:风格清新清新淡雅含蓄蕴藉韵味悠长“诗中有画”格调凄清意境深邃抒情含蓄婉转清幽空寂幽静诗歌鉴赏解题指津:1.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2.问答型:认真审题,明了要求。
读全、读准、读懂题目。
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
3.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表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另外做诗歌鉴赏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2.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3.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4.术语表述要正确。
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
题型解读品味炼字佳句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题目:“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解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解题时通常先要明确手法,再阐明其语表义,有时还要挖掘它的深层义或言外之意,最后点明其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创设意境或艺术效果。
本题考查词语品析能力,要结合整首诗分析,从船行情况和诗人心情两方面分析解答。
【答案】“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轻松和喜悦。
分析诗歌内容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题目:“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解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先要扫清字词障碍,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
有时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细细阅读下阙,我们就会深入到一种凄凉的境界,这里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明、高楼雁鸣,一样样、一处处,无不令人猛然受惊、顿感凄凉。
【答案】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明、高楼雁鸣。
描述意境画面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题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解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图景画面;二是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氖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三是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优民、壮志难酬等)。
为了增添语言的生动性,我们可以运用修辞、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五种景物:板桥、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针对这五种景物,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自己的想象之景。
【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感知艺术形象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题目: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解析】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必须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与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