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__思路整体把握__结构。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请同学们谈谈节目幕后的故事。

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告诉给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样告诉他?(同学讨论)同学们会感到很为难,可是在19世纪美国的莎莉文老师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事迹1、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准备材料: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相片。

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

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__结构1、阅读课文,概括__记叙的主要事件:明确:⑴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⑵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⑶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⑴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⑵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⑶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⑷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四、细节把握、重点研读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再塑生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cuo1 nian3)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惭愧(kui4)譬如(pi4)栖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团锦簇(cu4)冥思遐想(xia2)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人同学们,你们看了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

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又译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这篇课文选编自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再塑生命》教案(精选16篇)

《再塑生命》教案(精选16篇)

《再塑生命》教案(精选16篇)《再塑生命》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培育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力量2.品尝重点语句,体会对沙利文老师尊敬和感谢的情意3.领悟沙利文老师的隽永肤浅的爱心和超群的教育艺术4.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喜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对沙利文老师的尊敬和感谢之情教学难点深化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世界上消失了一位伟人,她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幼年时的她曾愚昧无知,乖戾跋扈,不行理喻,成年后的她却成为举世著名的哈佛高校的高才生,享誉全球的文坛巨匠的座上宾,爱心编织的慈善事业的活动家,她是谁,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为何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会有作出如此非凡的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恩师安妮。

莎利文。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倾听和品读海伦与她的恩师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介绍海伦凯勒的状况。

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困难读完高校,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爱护妇女权益和种族公平的社会活动,19xx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同学听读,自渎,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企盼(qǐ)迁徙(xǐ)繁衍(yǎn)觅食(mì)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非常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妙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不行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3)同学依据阅读感知用“我喜爱文中的——由于——”的形式组织语句,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喜爱海伦,由于她勤奋好学、身残志坚、聪慧睿智、喜爱生活…喜爱莎利文,由于富有爱心,教学艺术高超,擅长因势利导…3.再读课文,互动探究以小组组织争论:(1)莎利文是怎样教育“我”熟悉详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再塑生命》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生命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分析文章主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再塑生命”。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再塑生命”。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细节。

2. 培养学生细致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关注文章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2.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探讨生命意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分享,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 学生进行写作,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反思并思考如何珍惜和意义生命。

【教学内容】2. 学生通过反思,思考如何珍惜和意义生命。

【教学活动】2. 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珍惜和意义生命。

第六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再塑生命》教学教案

《再塑生命》教学教案

《再塑生命》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2 课文解读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态度。

2.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2.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2 阅读与讨论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3 写作与分享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再塑生命》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资料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六章:教学计划6.1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6.2 第二课时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6.3 第三课时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

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整理了6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基础知识认识本文作者,了解其生平。

b、基本技能学习本文优作文吧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c、学法指导自学兼指导d、思想教育1、学习作者坚韧不拔的的精神。

2、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意志品质。

3、理解体会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4、激励学生发奋图强。

e、能力培养1、学习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和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抒情性的文字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法选择指导学生提高独立阅读水平。

教学用具投影仪或者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美国有一个小女孩,她出生19个月即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

她十岁时才一次学会说话,生活的磨难迫使她不断的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在小读书期间,她的成绩优秀,从1904年他24岁开始,从事写作与演讲的职业,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名的有《海伦。

凯勒日记》《我的生活故事》等。

她就是美国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

凯勒。

在海伦。

凯勒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对她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海伦。

凯勒的启蒙教师——再塑海伦。

凯勒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老师在海伦。

凯勒7岁时开始教她,莎莉文老师原来也是盲目,经过治疗恢复了部分视力,是美国一所盲人学校的毕业生。

她用独特的方式教海伦。

凯勒听话、写字,为海伦。

凯勒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作者命运的人,这也是作者以“再塑生命”为本文题目的原因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海伦。

凯勒和她的老师。

二、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中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再塑生命》优秀公开课教案!

《再塑生命》优秀公开课教案!

《再塑生命》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再塑生命》一文,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生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再塑生命》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 学会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培养语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

4. 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5.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文主题。

7. 课程小结,强调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 开展生命题材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再塑生命》文本。

2. 生字词表。

3. 教学课件。

4. 生命教育视频资料。

5. 专家讲座PPT。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生命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增强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示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理解作者对莎莉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的思路结构。

2、结合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凯勒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3、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千手观音》有关视频。

由《千手观音》导入新课。

这是震撼全世界的舞蹈,可是你们知道吗,跳舞的这一群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没有声音的,所以他们为自己的社团取了个名字叫“花开社”,意思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

过渡: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二、介绍作者
据你们了解,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⑴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

整理资料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按照姓名、国籍、成就、生平、他人评价,带给我们的启发等要点归纳,不重复不罗嗦。

⑵教师准备图文课件材料(进行相应补充、归纳)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一岁半就又盲又聋又哑巴,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顽强的生活下来了,长大后成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残疾人成长的足迹。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现在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默读的时候想一想:海伦·凯勒为什么能创造奇迹,重塑生命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

2、莎莉文老师来了之后,都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事情呢(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请同学们说说,并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文字;
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3、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后,“我”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由原来的黑暗、痛苦不堪变得光明、快乐、自由、幸福。

4、海伦·凯勒的成功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
方面。

本篇文章的题目是《重塑生命》,请再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填空。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 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
5、莎丽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我”,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丽文老师。

第二课时
一、深层研读
1、感悟形象:看完了海伦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重塑生命”的过程并不是是一帆风顺,但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到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2、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文中“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的含义是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爱、光明、快乐和自由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

“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二、品味语言
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

她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自己也正是用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课文第三部分为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是探讨什么是爱的的句子,找出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学生感情诵读课文22~39语段
(2)、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按以下的格式写几个句子:
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___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_____________。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是飘荡在黑夜里的一首歌,让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上的滋润。

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爱是夏天里的一杯冰水,让几近中暑的人感到世上的清凉
爱是夏日的一片树阴,让汗流浃背的人感到世间的美好.
三、总结全文,突出要点
(结合板书)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文中的“我”──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

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四、迁移拓展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五、布置作业
1.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板书设计:
莎莉文老师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
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让我认识美丽的大自然
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出色的教育艺术家好学、坚毅、敏察、
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