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一)“十三五”总体发展情况“十三五”时期是银川经开区积极适应新常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攻坚期。
根据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银川经开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促进银川经开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模式转变、发展新动能、开放绿色发展。
1.经济实力呈稳步增长态势“十三五”以来,银川经开区紧紧围绕“高端定位、绿色发展、合作创新、提升水平、提质增效、示范引领”的发展要求,以打造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为目标,主攻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2019年,银川经开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6%。
其中,第二产业产值110.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0.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0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32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6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7%。
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0%。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
2.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银川经开区立足技术和产业比较优势,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形成了以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在战略新材料产业领域,围绕打造世界知名的战略新材料产业目标,全力推进“光伏、石墨烯、锂电池、半导体、蓝宝石”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以单晶硅、工业蓝宝石、半导体级大硅片等晶体材料为主,银川隆基硅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天通银厦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基地,工业蓝宝石切、磨、抛等加工配套企业和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正在向银川聚集,银和新能源公司半导体级大硅片填补了国内空白。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1
—
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5.1
36
—
31.5
—
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45
27000
12
(元)
25186
10.8
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75
8200
12
(元)
9119
12.2
19.城镇登记失业率(%)
4.35
<4.5
—
4.02
—
20.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32.7) (36)
—
0.92
—
GDP 比重(%)
11.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
9.6
15
10
67
—
(件)
12.科技进步贡献率(%)
42.8
>48
—
49
—
13.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3.49
90
—
94
—
14.初中三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1.34
93
—
93
—
1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4.71
87
—
3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贸文化合作交流,在 30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20.5%,对外 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专栏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指标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1.地区生产总值(2010 年价,亿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1.02•【字号】宁政发〔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20〕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19〕20号)精神,立足我区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加大对乡村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优质粮食、枸杞、草畜、瓜菜、酿酒葡萄“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着力促进产业化和品牌化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农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实现“卖原料”向“卖产品”、小产业向全链条、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2年,我区乡村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以上。
力争再用5年—8年时间,通过实施“百千亿”行动,打造3个—5个产值达到100亿规模的特色产业,全区乡村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工业发展及两化融合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落实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我区工业创新发展、转型追赶的关键时期。
为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推进全区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撑全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依据《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宁党发〔2015〕43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宁政发〔2016〕30号),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形势分析(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1.规模总量持续扩张。
“十二五”时期,全区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2.2亿元,同比增长7.8%,“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1.95%,高于全国年均增速4.52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86户,较“十一五”末的975户增加21.6%。
工业园区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壮大、层次不断提升,目前共有各级工业园区31个,入园企业1745户,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8%,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现代纺织等重点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工业园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图1-1 2011年―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2.工业投资实现倍增。
“十二五”时期,全区工业累计完成投资6200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1.8倍;工业技改投资1508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1.7倍。
其中,宁东至浙江输电、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等超百亿元项目加快推进,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华电宁夏灵武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宁夏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分析
宁夏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分析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旅游休闲需求的不断提升,休闲农业成为了日益受到关注和追捧的产业。
而在宁夏这片沙漠之地,也有着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整合,宁夏休闲农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
本文就对宁夏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做一分析。
1、农业遗产资源宁夏地处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和农业遗产资源。
其中以西夏文化、黄河文明、银川、吴忠等古城、古村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可以为宁夏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加持。
同时,古旧建筑、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品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宁夏的休闲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紧密相连,区域内拥有大量的绿色生态资源,其中以麦积山、贺兰山、中卫火山群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成为游客感受自然、赏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沙漠生态旅游也是宁夏独一无二的特色源泉,利用沙漠作为休闲农业的资源元素,在沙漠中发展乐园、游览车、沙漠漂流等项目,行成独特的业态。
宁夏的农业特产品质上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宁夏枸杞。
枸杞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秀,具有养生保健等多种功效,为宁夏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韭菜、大葱、沙土鳜鱼等特产也是宁夏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资源。
1、产业规模化发展宁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规模化的发展。
目前,宁夏已形成了以绿色休闲农业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涉及到传统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众多门类,覆盖面广、品种多样。
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对休闲农业产业实现全面整合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2、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服务保障。
在宁夏,针对各类休闲农业服务需求,已经形成了涵盖接待、住宿、餐饮、交通等多个方面的完整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3、创新产品开发客户的需求和兴趣不断变化,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变革。
宁夏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样如此,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特色和创新程度,让游客感受到亲密自然的浸润。
十三五规划》解读
关于《宁夏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所确定的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编制了《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将规划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基本思路(一)规划编制背景。
《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自治区政府确定编制印发的重点专项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卫生健康和人口发展的任务要求,从“一带一路”战略层面对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行定位,树立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主线对“十三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口均衡发展进行谋篇布局,为宁夏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健康与人口基础。
同时,注意把握好与我区《医改“十三五”规划》和《“健康宁夏2030”发展规划》的区别。
《医改“十三五”规划》侧重于体制机制改革,全面系统部署“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加侧重于维护和促进健康,规划范围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口均衡发展为主体,也包括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健康直接影响因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对于“十三五”时期医改任务只做原则表述、不具体展开;《“健康宁夏2030”发展规划》是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宁夏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性、纲领性文件,其规划期更长、视野更为宽广,是我们编制好《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规划编制思路。
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卫生健康事业与人口均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保障人民健康的总体目标,明确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民生计划为抓手,确定了我区“十三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的十项重点任务,系统回答了“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的问题:一是紧紧围绕我区主要健康问题、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回答了“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干什么”的问题,即“防控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培育健康人群”,以及“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二是突出发展模式转变,强调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从碎片化服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合连续型健康服务,回答了“十三五”期间维护与保障人民健康“怎么干”的问题,即“优化提升服务”、“转变服务模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三是强调物质技术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回答了“怎么干好”的问题,即“强化要素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从而确保维护和促进健康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佚名
【期刊名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6(000)0S1
【摘要】<正>(2016年1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会议要求,要认真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总页数】1页(P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4
【相关文献】
1.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J], ;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J],
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的通知 [J], ;
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修订本)的通知 [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5.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部分指标调整方案的决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政策解读 (11254)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移民局)
2017年9月
目
1
2 3
录
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
自治区脱贫攻坚战略部署
脱贫攻坚主要政策措施
第一部分
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11月底,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是在“十三五”即 将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 头”、攻坚拔寨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5、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 创业条件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 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 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 给予两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全额 贴息扶持,其中:个人创业贷 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 万元, 合伙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额 度最高不超过50 万元。
8、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 户和生态移民户发展增收产业, 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 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扶 贫小额贷款,由财政按基础利 率贴息。
9、实施“阳光沐浴”民 生工程, 2016年,盐池 县、同心县和249个脱贫 销号村全部安装太阳能 热水器,每台补助1000 元。
10、2016年起免除9县(区)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两年保 教费,逐步实现所有县(区)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两年资 助全覆盖。
贫困村脱贫退出程序 第一步:村委会申请。拟脱贫村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代表大会 讨论确定后,向乡(镇)党委、政府提出脱贫申请。 第二步:乡(镇)初审。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提出申请 的考核销号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在全乡(镇)进行公 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向县(市、区)提出复审意 见。 第三步:县(市、区)复审。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 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考核销号村进行全面的验收核实,并将核实后确定 的考核销号村在有关媒体或门户网站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天, 公告无异议后,向市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复审意见。 第四步:市级审定。市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县(市、区)复审意见进 行审查和组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宁夏蔬菜种植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
宁夏的地形比较平坦,气候适宜,海拔低,地表覆盖物主要是沙质土壤,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为蔬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气候条件优越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气候十分适宜,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暖夏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能够使蔬菜肥大而果实美味。
二、地势平坦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地形比较平坦,地势很低,海拔在500-1000米左右,地表覆盖物主要是沙砂土壤,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其有效水分及养分含量较高,对蔬菜的种植有很大的帮助。
三、土壤特性合适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特性十分合适,土壤类型以沙质土壤、砂质土壤为主,有效水分含量高,养分含量也比较丰富,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蔬菜的种植。
四、水源充沛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水源充沛,地表水有河流、湖泊,还有人工引水灌溉,有效水分含量高,且水质良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能够满足蔬菜的种植要求。
五、光照充足
宁夏蔬菜种植区的光照充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能够为蔬菜提供充足的光照,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宁夏蔬菜种植区有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特性合适、水源充沛、光照充足等,这些自然条件不仅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也为蔬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8.16•【字号】宁政办发〔2016〕131号•【施行日期】2016.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6〕13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精神,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全面提升我区“一特三高”(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以优质粮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为主的“1+4”特色产业,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壮大融合主体,创新融合体制机制,加强融合支撑保障,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2︰1,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60%以上,订单农业覆盖面达到60%以上;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主产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00元。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24-2024年)中制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1.农业总产值:到2024年,农业总产值拟达到9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3.5%左右。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果蔬、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
3.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6.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7.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8.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增值等途径,提高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收入比重。
9.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在19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农民职业素质提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以上是"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的一些具体内容。
通过实现这些指标,中国的农业将迈向现代化,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9):23-29,73宁夏作为农业农村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具有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等自然资源禀赋,业已形成冷凉蔬菜、设施蔬菜、露地西瓜甜瓜等特色蔬菜、瓜果种类。
建成以南部山区为主的冷凉蔬菜生产优势区,以北部引黄灌区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区,以中部干旱带为主的西瓜、甜瓜、黄花菜生产优势区,特别是在全国露地夏秋菜市场产品知名度逐步提高。
宁夏夏秋露地冷凉蔬菜以番茄、辣椒、西芹、菜心、西兰花、娃娃菜、甘蓝、红葱、胡萝卜等为主导,产品主供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的夏淡蔬菜市场,外销率达到了70%。
作为“六特”产业之一的冷凉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宁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1-3]。
截至2022年底,宁夏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9.94万hm2,总产量为729万t,蔬菜产业生产、加工、冷链运输等综合产值达352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政办发〔2021〕87号中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宁夏蔬菜产业生产区域布局: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
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着力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重点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蔬菜产业将按照“一县一业、多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做大优势产品规模,实现集聚效应。
整体蔬菜产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目基金项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引导项目资助(NKYJ-20-07)。
作者简介:李程(1973—),男,江苏徐州人,研究员,从事蔬菜栽培、育种研究。
新常态下宁夏经济发展特征与“十三五”思路展望
新常态下宁夏经济发展特征与“十三五”思路展望作者:王旭明来源:《宁夏党校学报》2016年第01期摘要:“十三五”时期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
只有全面把握机遇,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确保“十三五”期间宁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新常态;宁夏中图分类号:F1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1-0089-04一、“十二五”宁夏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下行压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宁夏宏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协调推进的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2014年,宁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752.10亿元(现价),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 834元。
分产业看,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16.84亿元,占7.9%;第二产业增加值1 343.13亿元,占48.8%;第三产业增加值1 192.13亿元,占43.3%。
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了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了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升了1.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态势非常明显,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1.农业生产总量扩大,特色突出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4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77.9万吨,实现了粮食“十一连丰”。
粮食种植压夏增秋态势明显,高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瓜菜园艺产业持续向好。
2014年蔬菜产量539.1万吨,比2010年增长32.3%;瓜果产量193.1万吨,增长17.8%。
草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养殖成为主导。
肉类总产量达28.51万吨,比2010年增长10%;牛奶产量135.74万吨,增长60.5%;水产品产量16.26万吨,增长80.7%。
蔬菜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山沟沟里种出“绿宝贝”——蔬菜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西吉,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
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素以“西海固苦瘠甲天下”著称,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称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百余年来都有着“靠天吃饭”的无奈。
如今,借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东风,西吉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成功打造出了闻名全国的蔬菜品牌——西吉芹菜。
一、背景六盘山下的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县域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耕地242万亩,总人口51.1万,农业人口46万,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
海拔1688~2633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降雨量较少,仅有350~500毫米,无霜期则只有100~150天左右。
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5.3℃,土层深厚,土壤钾元素含量较高,土壤结构非常适宜冷凉蔬菜的生长发育。
西吉县工矿企业少,病虫害发生较轻,广泛使用农家肥种植,灌溉用水为地下深井水,没有重工业污染,处于清洁的生产环境,大气、土壤、水源等生产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蔬菜生产一级标准,是种植优质无公害芹菜的最佳地区。
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顺应自然规律,把发展以芹菜为主的特色冷凉蔬菜产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收入倍增,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的生产环境,生产的西芹皮薄,纤少、肉嫩、味鲜、色亮,口感好,体型粗细整齐,质脆味甜,营养丰富,品质优势明显,这是国内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
2006年西吉西芹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0年,西吉县荣获“中国西芹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中国西芹(产业)之乡”、“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称号。
2011年,“西吉芹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中药材产业指导组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一、发展现状 (1)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6)(三)发展目标 (7)三、建设任务 (12)(一)建设良繁基地,确保种植良种化 (12)(二)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原药竞争力 (14)(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5)(四)完善流通体系,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17)(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8)(六)注重传承与创新,繁荣中药回药文化 (23)四、保障措施 (24)(一)建立统筹协同推进机制 (25)(二)建立规范化经营监管体系 (25)(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6)(四)建立良好政策支持体系 (27)附表1:宁夏2013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及2020年规划目标 (29)附表2: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2014-2020年).. 31附图1:宁夏中药材产业工作流程图 (41)附图2: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图 (49)附图3: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50)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我区是国家西北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是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首批在西北地区认定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
我区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区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突出表现在:(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自2000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宁夏)”以来,经过1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区中药材种植形成了2个特色产业带,即:中部干旱风沙区以甘草、苦豆子、银柴胡、肉苁蓉等为主的沙生特色药材产业带,南部六盘山阴湿区以秦艽、黄芪、柴胡、黄芩等为主的六盘山特色药材产业带,同时在全区相继建立了甘草、麻黄、苦豆子、黄芪、秦艽、柴胡等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订本)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订本)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9.30
•【字号】宁发改环资〔2018〕617号
•【施行日期】2018.09.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
订本)的通知
宁发改环资〔2018〕61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委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现将《规划(修订本)》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修订本)》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18年9月3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活动、地理、生物、设计、方案、意见、情况、思路、环节、条件、动力、进展、成就、空间、效益、质量、模式、增长、行动、计划、监控、监测、运行、传统、地方、问题、矛盾、战略、机制、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大力、主动、深入、继续、充分、整体、抓紧、现代、平稳、均衡、合理、良好、优良、健康、快速、持续、开拓、加大、合作、配合、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研究、措施、规律、覆盖面、突出、关键、局面、支撑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区冬季日照充足,夏季气候冷凉,具有发展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的自然优势,是农业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
近年来,我区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双轮驱动战略,在各项政策、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活流通,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被自治区列为“1+4”特色产业,成为了我区突破干旱制约、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和市场制约日益突出、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促进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成就(一)规模效益日益显著“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实施了《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等,大力推进了设施农业提质增效、露地蔬菜规模化发展以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蔬菜面积稳步扩大,效益逐步提高。
截止2015年底,全区建成蔬菜200亩以上规模园区433个,面积41.0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241个,面积12.39万亩,千亩以上基地66个,5000亩以上基地5个。
全区蔬菜(含蔬菜、瓜类、设施果树、食用菌等)种植面积307.5万亩,总产量680万吨,产值100.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产业纯收入达到1211元,比“十一五”末增长 33.5%,蔬菜产业成为山川农民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全区形成了设施蔬菜、越夏及冷凉蔬菜、供港蔬菜、麦后复种蔬菜、脱水加工蔬菜和露地西甜瓜六大板块和蔬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
建成了以银川、吴忠、中卫为主的现代设施蔬菜、供港蔬菜生产优势区,以中卫环香山地区为主的压砂瓜生产优势区,以石嘴山市为主的脱水蔬菜生产优势区,以固原市为主的冷凉蔬菜优势区。
产业布局区域特色鲜明,集聚度逐步提高。
(三)科技水平明显提升以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为平台,推广优新品种;集成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精准水肥一体化、标准化建造、集约化育苗、绿色防控等技术;配套卷帘机、保温被、通风器、微耕机、移栽机等设施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了农业物联网、装配式镀锌钢架结构、主动蓄放热及无土长季节栽培等新技术;探索示范了非耕地栽培蔬菜技术。
“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推广蔬菜新技术12项,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 90%以上,提质增效技术覆盖率达到70%,其中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3.3万亩,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8000亩,极大的改善了蔬菜栽培土壤,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
(四)流通体系逐步健全全区建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3个,其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19个,培育各类蔬菜流通企业和合作组织309家。
配套采后处理、分级、包装,预冷、保鲜、储藏及冷链运输等设施,推进直销窗口、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模式,打造了宁夏供港蔬菜、硒砂瓜、越夏番茄、西吉西芹,彭阳辣椒等一批品质优越、市场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
宁夏供港蔬菜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区,10家生产基地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冷凉蔬菜、脱水蔬菜除供应南方市场外,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五)蔬菜品质明显提高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菜田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蔬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
全区建成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5个,地级市均建立了市场准入检测站,建设农残速测点200个,形成了区、市、县、乡(镇)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全区蔬菜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5%。
蔬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规模逐年扩大,全区无公害蔬菜产品达到480个,无公害产地60个;绿色食品品种达到27个;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的蔬菜17个。
二、存在问题(一)资源约束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粮食生产用地和蔬菜用地矛盾加大,水资源紧缺,土壤盐渍化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连作障碍频发。
据估算,全区40%的日光温室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连作障碍。
冻害、干旱、高温、霜冻、暴雨、降雪、冰雹、大风等不利气候频繁发生。
(二)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市场、冷链体系不健全。
田头批发市场少,田间预冷、储藏保鲜、冷链运输车等冷链设施缺乏,远距离运输损耗率高达20-30%。
二是育苗中心规模小,育苗成本高、育苗质量参差不齐,全区育苗中心集中连片规模200亩以上的不足5家。
三是设施建设质量不均衡,部分设施建设不规范,保温、抗压、抗风性能不高,抗灾能力弱。
四是部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三)设施装备及机械化水平低设施结构普遍比较简陋,自动卷帘、自动放风、水肥智能控制等设施装备配套率不足20%,环境调控基本靠人工、凭经验,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经营规模小,组织化、机械化程度低,其中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20%,劳动强度大,生产率较低。
(四)市场竞争力不强除西吉、彭阳、永宁外,大部分县区主导产品不突出,规模效应不强;采后处理、分级包装的意识差,生产出来的多为产品(大货),而非商品,更不是精品;缺乏地理品牌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多但不亮,示范带动能力差,好的产品却不是好的商品,卖不上好的价格。
三、市场前景分析蔬菜的销售是全国大市场、大流通。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蔬菜主产区产业升级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蔬菜总生产量已大于市场总需求量,呈现出结构性、季节性、灾害性气候的过剩或不足。
供给侧矛盾突出,市场上低档次、同质化的蔬菜产品过剩,高品质、质量安全的产品缺乏。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目标的升级,市场对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量将保持刚性增长,我区蔬菜以资源环境好、品质优著称,在满足本区消费的同时,作为一个外向型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区内市场需求旺盛一是提高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
我区蔬菜常年消费种类40多种,本地生产供应的约20多种,主要以茄果类、豆类、瓜类、绿叶菜类、根菜类、白菜类等为主,其余靠外调。
从区内市场供需形势来看,冬春蔬菜自给率仅30%、夏秋蔬菜自给率也只有60%。
到2020年,按冬春蔬菜自给率提高到50%计,需增加本地产蔬菜上市量10万吨,增加冬春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
二是人口增加带来的刚性需求。
按照全区672万人口,每人每天鲜菜城镇居民不低于0.8公斤,农村居民不低于0.5公斤的标准计算,全年需蔬菜174.1万吨。
按宁夏自然人口增长率1%估算,我区每年增加约7万人,到2020年,增加约35万人,年消费鲜菜10万吨,需增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
两项需增加面积10万亩,同时通过调整茬口布局,增加冬季叶类蔬菜生产面积以满足本地市场供应。
(二)区外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区设施蔬菜、夏秋冷凉蔬菜、西甜瓜大部分销往区外市场,全年外销量达370万吨以上。
外销市场主要为石家庄、太原、郑州、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香港等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到了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
香港、广东、福建、江苏、河北、天津等地的客商纷纷到我区投资,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生产。
以“宁夏菜心”为代表的“宁夏蔬菜”在华南市场、港澳市场已成为“高品质蔬菜”的代表。
从目前生产看,我区蔬菜生产面积仅占全国的1%左右,在全国的大格局中,充分发挥我区夏季冷凉优势、与南方省区错季生产优势,产品质量和安全优势,重新定位发展思路、主打品种,加大蔬菜分级包装和冷链运输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以“供港蔬菜”的品牌影响力,开拓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市场,以上海、武汉、长沙、合肥为代表的华中市场,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市场,挖掘市场潜力,做大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四、“十三五”发展思路、目标和原则(一)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区蔬菜产业资源和品质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控两减三基本”及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实施蔬菜“增供增收三百工程”(巩固提升百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配套完善百万亩越夏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稳定提质百万亩西甜瓜生产基地),提升设施装备,强化质量监管,完善冷链物流,拓展目标市场,逐步提高蔬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信息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水平,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推动蔬菜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流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流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五大目标,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瓜菜面积达到320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00万亩,设施蔬菜110万亩,西甜瓜110万亩;节水、节肥、节药30%以上;蔬菜单产提高10%以上,总产达800万吨以上;淡季蔬菜供应能力达到50%;主要瓜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提质增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机械化装备水平达50%以上;全区蔬菜产品农残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60%蔬菜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竞争有序、低损耗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宁夏菜心”、“宁夏番茄”等公用品牌,做精做靓“六盘山冷凉蔬菜”、“彭阳辣椒”、“西吉西芹”等区域品牌,全面提升蔬菜产业整体效益,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全区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1700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原则。
在生产类型、种植种类、品种布局上,因地制宜,结合各地自然条件、种植习惯和劳动力资源情况,坚持效益优先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加大优势区域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一县一品”。
二是坚持协调内外、统筹兼顾的原则。
设施与露地并重,内销与外销协调,基地与直销对接,品种与季节适应,按照低成本、高效节能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增供增收。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三产融合的原则。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模式,着力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机械化水平、自动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贫困地区蔬菜科技支撑能力,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蔬菜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