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
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
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
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
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
”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
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
美国个人主义传统溯源_陈忠平
/112013美国个人主义传统溯源陈忠平央泉摘要: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的形成除了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外,更主要是源自美国的清教主义、独立革命、西进运动及超验主义思潮。
美国个人主义传统影响了美国大批知识分子,梭罗即是其中一位,他独立不羁的一生是对美国个人主义哲学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个人主义;超验主义;民族精神;梭罗中图分类号:B8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3)11-096-03作者:陈忠平,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生,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湖南,长沙,410081/央泉,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长沙,410083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WLH46)任何一种哲学思潮都根植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之中,个人主义也是如此。
“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早期的法语文献中,在当时法国思想界,这一术语贬义色彩浓厚,多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人们也因此将个人主义视为一种危险的思想,认为它与社会生活相对立,会导致普遍的无政府状态。
“个人主义”的概念传入美国后,在其美国化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获得了全新的内涵,最终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
它涵盖美国人民自殖民时期以来展现出的自立自强、追求自由的个性品质,完全不同于先前在欧洲饱受非议的“个人主义”。
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清教时期、独立革命、西进运动和超验主义思潮。
前三个阶段中美国个人主义已基本发展为一种完整的政治和社会哲学,到了19世纪40年代,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想家进一步对个人主义加以深化,“把它提炼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①,此后个人主义就成为了美国与美国精神的代名词,它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恰如格林所说:“当我说我爱美国时,它意味着爱自由和个人主义。
”②一清教时期个人主义的萌芽美国对个人主义的推崇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北美清教时期。
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
2010年4月Journa l o fH enan Busi ness Co lleg e A pr .2010收稿日期:2010-01-15作者简介:王晓俊(1976-),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397)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王晓俊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1191摘 要:个人主义价值观被称为美国文化的核心。
探究其形成的根源,对于认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的这一核心所在是十分必要的。
相信自我拯救的清教主义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宗教根源;颂扬个人自尊、自立、自信的美国超验主义构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及自由经济体制,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及经济上个人奋斗成功的可能性;突出人的作用,张扬独立个性,崇尚个人英雄的美国传统文化则在社会行为准则方面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美国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形成根源do:i 10.3969/.j issn .1008-3928.2010.02.022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10)02-0084-04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被许多研究美国社会与文化的中外学者称为美国文化的核心,或者说是美国社会最明显的特性之一。
[1,2,3,4]个人奋斗、个性自由、自主抉择,自由竞争等个人主义价值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几乎已经成了美国人行为的 代名词 。
然而,研究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不能仅停留在其表现形式上,还应该探究其形成的根源。
这不仅能让我们明白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认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这一核心所在。
一、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在探讨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根源之前,首先要了解其主要内涵。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1000字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之一,表现为强调个人自由、独立和自主。
这种价值观源于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也是美
国社会成功和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我将从历史、政治和社会
文化等方面分析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历史起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建国初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带来了自由主
义和启蒙思想。
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个人重要性,保护了人民的言论、崇拜、自由和权利等基本自由,成为现代民主
制度的标志。
彼时,个人自由和自主,成为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政治保障
美国历来强调政府的有限作用和自由市场环境,鼓励民间企业和人
民性格的发挥,这为美国的经济和人民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美国的财富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个人和企业的多元化勇气以及变革精神,政府的角色仅仅在提供必要的保护和保障。
社会文化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呈现,也极富代表性。
比如,美国人在学
校和职场中获得的竞争教育,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独立的定位和影响力,唯有通晓多项技艺、各自跑快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此外,美国文化中还强调个人自我表达和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例如众
所周知的时装和音乐。
总之,个人主义是美国民族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美国政
治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在美国,每个人都被视为独立的个体,有权
利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这些共同的信念让美国成
为一个享有自由和发展的文明国家,并激励着美国人民不断前行。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作者:周晓昕来源:《教育界·上旬》2014年第04期【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它是制约着其他价值观的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介绍了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并探讨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发展及其表现。
【关键词】价值观美国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一、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的学者认为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Talcott Parsons认为,价值观是“社会中人们一直接受的象征系统(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因素。
它是社会里各种选择和行动目标的标准。
”价值观并不是行动的目的,而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判断是非、鉴赏审美、选择行动的标准。
概括来讲,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价值观是最深层的部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对于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有一种价值观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即个人主义。
二、个人主义(一)个人主义的定义个人主义符合人的天性。
人性中最基本的一方面总是先利己,再利他,先爱己,再爱人。
个人主义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去创造更多的产品,既改善个人生活,也推进社会进步。
美国的个人主义正是如此,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前途的主人,鼓励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冒险,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终达到个人成功并实现社会进步。
(二)个人主义的根源关于个人主义的根源问题, John Dewey有这样的观点,“个人主义的根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信仰。
它阐明了个人灵魂的本质,使生活的起伏围绕着个人的命运而旋转。
”中世纪的教派纷争,但各种宗教都强调灵魂说,个人主义是同灵魂说有关。
了解个人主义的起源也要从宗教的角度考虑。
17世纪的清教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是尤为深远的。
清教徒相信,人人生来有罪,同时人性决定人会不断地犯新罪,怎样从罪孽中解放出来,是清教徒个人灵魂深处不断思索反省的重要内容。
至于如何赎罪,就应该靠自己的能力。
美国个人主义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深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美国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塑造了美国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此,我将从历史渊源、社会影响、文化内涵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美国个人主义进行深入剖析。
一、历史渊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17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个人信仰的觉醒,使得个人从教会权威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
这种思想传播到北美大陆后,与当地土著文化和欧洲移民的文化碰撞,逐渐形成了美国个人主义的雏形。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独立宣言中明确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标志着美国个人主义的正式诞生。
此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个人主义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影响1. 政治领域: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宪法强调三权分立,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
此外,个人主义还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完善,使得民众能够参与政治决策,实现自我价值。
2. 经济领域:个人主义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在美国,个人创业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无数成功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这种精神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3. 文化领域: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都体现了个人主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鼓励人们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
三、文化内涵1. 自由: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在美国,自由被视为最高价值,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
2. 独立:个人主义倡导个人独立,鼓励人们自主思考、独立判断。
在美国,独立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个人创业、自主教育等。
3. 个性:个人主义强调个性,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追求独特的人生。
在美国,人们追求个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
个人主义:美国的发展动力与问题来源
个人主义:美国的发展动力与问题来源作者:楚树龙应琛来源:《当代世界》2012年第09期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新制度主义将文化纳入“制度”的范畴,并认为它是制度中最深层、最稳定的部分,决定着制度的产生、执行与演进过程。
文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深层基础与外在表象的关系。
美国,这个立国于18世纪下半叶的国家,为什么成为当今世界无可争议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第一强国,是什么样的文化特征,筑就了美国的成长逻辑?思考美国最深层和最根本的文化根基,追踪其形成历史与演变轨迹,探讨其在制度方面的外在表现及其与美国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可为正在寻求和平崛起的中国改革和文化建设寻得他山之石。
美国文化的核心是个人主义文化,是为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所公认和共同遵循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一般而言,当人们提及美国文化的时候,会想起基督教信仰、崇尚自由、机会均等、个人至上、公平竞争、开拓进取、有限政府、分权制衡,等等。
但是,如果要以一个词来归结美国文化的核心,那就是个人主义。
美国文化中其他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个人主义这个核心而展开。
如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所说:个人主义是美国人最深刻的民族特性,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文化特质中带根本性的东西都来自于它。
[1]一、追溯个人主义的根源可以看到,个人主义主要来自美国的新教传统新教是美国文化所根植的深层土壤。
美国“清教思想研究之父”佩里•米勒认为,清教在美国思想中一直起着主导性的角色,清教徒的后代们把先辈们的思维习惯贯彻到各式各样的追求之中并将其影响扩大到整个国家范围之内。
[2]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持同样见解,认为美国国家特性的来源就是新教白人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3]。
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与新教文化是分不开的。
经过18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宗教“大觉醒”,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北美大陆深入人心,在之后的独立战争中,“平等”成为《独立宣言》的开篇之语,进一步获得了世俗的合法性。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权威资料]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它是制约着其他价值观的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介绍了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并探讨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发展及其表现。
【关键词】价值观美国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一、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的学者认为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Talcott Parsons认为,价值观是“社会中人们一直接受的象征系统(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因素。
它是社会里各种选择和行动目标的标准。
”价值观并不是行动的目的,而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判断是非、鉴赏审美、选择行动的标准。
概括来讲,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价值观是最深层的部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对于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有一种价值观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即个人主义。
二、个人主义(一)个人主义的定义个人主义符合人的天性。
人性中最基本的一方面总是先利己,再利他,先爱己,再爱人。
个人主义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去创造更多的产品,既改善个人生活,也推进社会进步。
美国的个人主义正是如此,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前途的主人,鼓励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冒险,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终达到个人成功并实现社会进步。
(二)个人主义的根源关于个人主义的根源问题, John Dewey有这样的观点,“个人主义的根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信仰。
它阐明了个人灵魂的本质,使生活的起伏围绕着个人的命运而旋转。
”中世纪的教派纷争,但各种宗教都强调灵魂说,个人主义是同灵魂说有关。
了解个人主义的起源也要从宗教的角度考虑。
17世纪的清教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是尤为深远的。
清教徒相信,人人生来有罪,同时人性决定人会不断地犯新罪,怎样从罪孽中解放出来,是清教徒个人灵魂深处不断思索反省的重要内容。
至于如何赎罪,就应该靠自己的能力。
辛勤工作、积累财富,做到事业上的成功就是通往天堂解放自己的途径。
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美国⽂学中“个⼈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019-03-11摘要:美国⽂学⾃其殖民地时期初具雏形⾄今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变得⽇趋成熟。
⽽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预⽰社会发展⽅向的⼀⾯镜⼦,美国⽂学也体现出美国⼈独特的哲学观、价值观。
美国早期的移民多是从英国或者欧洲来到这⽚新⼤陆的,他们想摆脱欧洲旧的封建传统,追求⾃由、民主。
⽽这些要求体现在⽂学⽅⾯,个⼈主义成为贯穿早期美国⽂学的⼀个特⾊。
就此⽽⾔,美国⽂学的发展是承前启后的,是极具连贯性的。
本⽂试图对早期⽂学中这⼀特⾊进⾏全⾯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美国⽂学个⼈主义起源发展⼀、引⾔西⽅⽂学史从起源发展初期就不乏提倡个⼈主义⼈物的出现,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读者们所看到的都是⼀个个性格鲜明,魅⼒⼗⾜的⼈物,⼈们从对宗教、国家、道德、婚姻等各⽅⾯的⽂学创作中,越来越突显出对⼈物⾃⾝的关注。
⽂学作品的发展呈现出融⼊现实⽣活的趋势,使⼈们开始思考⾃⾝的存在和价值。
⼆、起源17世纪的美国,还处在殖民地时期,不论从经济、⽂化上来说,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的主流发展还保持着跟欧洲⽂学特别是英国⽂学相⼀致的趋势;到了18世纪,美国⽂学的发展异军突起,开始有了属于⾃⼰的特⾊。
这⼀时期,⼀⼤批优秀的⽂学改⾰家们把先进的欧洲启蒙思想带⼊美国,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改变,使之适应美国这⽚新⼤陆的需要,只要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学中隐隐闪烁的“个⼈主义”的光辉。
作为这⼀时期的代表⼈物,被称为“实⽤个⼈主义”⽂学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率先将先进的⼈⽂思想带⼊美国本⼟,企图打破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清教思想对⼈们的束缚,将⼈们从神治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他的传记体⽂学作品《⾃传》⽤清新简朴的语⾔传达出⽩⼿起家、依靠⾃⼰就能建功⽴业的信息,突出了“个⼈”的主动性;⽽后发表的《穷查理年鉴》,以第三者查理的⼝吻,幽默诙谐的世俗格⾔传播科学⽂化知识,更发⼈深省的是,在通俗的⽂字背后,包含着⾃⼒更⽣的重要信息,激发美国⼈民追求独⽴、重视⾃我价值的个⼈主义思想。
美国文化与个人主义
美国文化期中作业美国文化与个人主义李超杰金融二班136330943说到美国的的个人主义就不得不谈它的起源:一是犹太基督教传统,尤其是传统最终融入现代新教主义的方式,犹太教和基督教把上帝看作是全能的、超然的立法者, 对上帝的责任超过了对所有社会权威的责任,上帝的戒律是普遍的标准。
而基督教的良心运动则使个人主义有了积极的内涵。
后来的新教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个人主义的支持来源。
二是深深扎根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基于权力的政治理论。
1776 年7 月4 日, 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人人是生而平等的”,此后美国就使自己献身于这样一种理论。
人人平等就把人看成了单个有思想独立的人,把个性强调了出来,个人主义因而有了政治依据;三是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的理论建立和政治实施。
美国发展健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所以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提上了日程。
相互制约并非不信任的体现,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个人权力可以在此平衡政府的权力,因为个人有了说话的场所和公正的听众,还有国家公正的法律来保障,个人主义的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个人主义是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创造的术语,指竭力强调个人自由、不受外来约束的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 包括利己主义的成分。
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 认为个人价值至上, 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 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其他外在因素以任何方式干涉和阻挠个人的发展。
但是,在英语世界里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的却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和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没有政治者的政府才是牢不可破的政府”的观点,早已渗透到美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之中。
家爱默生的个人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超验主义是理解其个人主义的关键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本土个人主义的起源,它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爱默生个人主义在美国哲学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开创了美国文化,影响了美国文化的进程,自他以后,美国的本土文化才开始真正独立。
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清教传统与自由主义精神
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清教传统与自由主义精神标签:北美殖民地;清教传统;自由主义;美国政治思想清教传统对美国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由主义的发展影响深远。
无论从逻辑还是情感,清教传统都不会自动产生自由主义精神,其内含的信仰不自由甚至还带有反自由主义倾向,但在殖民地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在英国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北美清教的思想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后期对契约观念的认同、对民主法治的肯定、对个人主义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权利的约束等,这些变化与现代自由主义精神深度契合,为美国自由主义的形成、民主理想的确立和现代国家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教传统以及建基于其上的自由主义精神是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对美国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深远。
“17、18世纪的清教徒是北美洲的移民主流,也是新英格兰最早的居民、统治者。
他们……在经济、政治、教育诸方面都为美国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种影响始于英国清教徒初登北美大陆,一直延续到今天。
美国虽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国家,但这种个性正是在承继母国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变而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清教传统与自由主义精神是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核心元素,“如果不了解清教主义,我们就无从了解美国文化的来龙去脉。
”一、新旧英格兰:两种清教传统美国政治思想具有浓郁的欧洲背景,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美国的影响甚深。
清教产生于英国,作为北美殖民地的母国,英国清教徒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与北美清教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教移民带给新英格兰的具有特性的一系列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包含自由主义精神的清教传统。
这是英国在告别旧的、静止的封建秩序,走向现代资本主义秩序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进程中努力解决棘手问题的结果。
它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然而,尽管完全根源于神学,英国清教却在其150年的军事生涯中纠集了可以在英国煽动起来的所有颠覆力量,让经济和政治与神学成为战友,使得整个运动的中心向社会下层倾斜,最终将整个英格兰都融人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 (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
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
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
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
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
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 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
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卡尔·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起源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 表现
体现在生活中 体现在语言文化中 体现在婚姻家庭观念中 体现在教育中
体现在生活中
a.个人主义强调对个人私生 活的保护和尊重 b.个人主义重视个性 c.个人主义代表着独立自强自 豪的精神
体现在语言文化中
a.谚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强调人人必须靠自己,自力更生
比较: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和自我的成就,与集体的依赖性较弱 个人为主,集体为次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集体超越个人
例子: 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 中国的儒家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主张中庸之道,忌讳锋芒毕露。
差异:
一. 法治上,中国遵循礼和伦理;西方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性, 充分享受自由和权利
b.除了谚语之外,美国还创造了许多词汇
自我 self ego 自我中心 ego-centric 自助 Self-reliance 自我专注 self-absorption 自我意识 self-awareness
indulgence
靠自我奋斗的 self-made
自我欣赏 self-admiration 自我依赖 self-dependence
自我放纵 self-
体现在婚姻家庭观念中
a.对待小孩子方面:在美国,孩子还没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 父母也鼓励子女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b.对待婚姻方面: 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得干涉 一个人作为个人也有权利选择和他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 当他们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时候,他们一般都 会选择离婚,而不是勉强的维持婚姻
一:犹太基督教的传统 二: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三: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的理论建立和政治实施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 (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
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
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
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
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
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 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
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卡尔·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美国英雄范型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美国英雄范型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对于价值观,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都有各自的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塔考克·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是这样定义价值观的:“价值观是社会中人们一致接受的象征系统(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是社会里各种选择或行动目标的标准。
”一般来说,价值观包含以下几个因素:其一,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判断自己或他人言行的标准;其二,价值观是人们欣赏鉴别的标准;其三,价值观是选择行动的标准,但不是行动的目的,它是无形的不成文规范性规则。
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自然环境、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伟人等等,同样,影响美国人价值观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本文着重从英雄伟人的角度展开论述。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及形成因素。
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人价值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欧洲白人是美国最早的移民,所以美国人的价值观的一部分来自于欧洲人,后来历经岁月的沧桑,美国人完整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才真正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及其他学者在他们撰写的《心灵的习性》(Habits of the Heart)中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我们相信个人的尊严,乃至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我们为自己思考,为自己判断,为自己决策,按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而生活。
我们自己及我们社会的一些最深层的问题,也是同个人主义密切相连的。
我们并不是说美国人应该摈弃个人主义,因为那将意味着放弃我们最深刻的民族特性。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救世主就是自己。
当年欧洲的清教徒不畏艰险远渡重洋来到荒凉广袤的美洲大陆,要想生存就只有靠自己。
他们林中狩猎、开垦土地、伐木造屋、白手起家,这一切坚定了他们的信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导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一直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在其社会体制、商业模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探讨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一、美国社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概述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个人自由、自主性和个人追求。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奉为一种标志性特征,它体现在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权利保障、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1. 法律制度:美国的法律制度鼓励个人追求,保护个人权益,特别是宪法中明确规定的自由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枪支自由等。
2. 市场经济:在美国,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是被推崇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人的努力和才能被认为是获取财富和成功的关键。
3. 权利保障:美国社会非常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尤其是保护私人财产和个人隐私。
4. 人际关系:在美国社会中,个人主义也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被重视,人们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自己的个人选择有关。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对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编剧和导演,改编自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
该片通过描绘主人公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中的经历,探讨了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个人自由与抗争:安迪·杜佛兰在影片中通过不懈努力逐步争取自己的个人自由和尊严。
他从监狱中找到一种内心自由的境地,无论是在狭小的囚室中还是在监狱制度的压迫下,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受制于外界环境。
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美国人的六种核心价值观
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美国人的六种核心价值观文化是思维的源泉;而价值观是文化的凝聚。
以下为你介绍美国人最主要的“六种核心价值观念”,让你能从文化的深度去比较中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训练起自己思维差异的敏感性。
1、“个性自由”在英语中叫做2、“自力更生”在英语中叫做“self-reliance”,这是美国人获得individual freedom的必要心理素质。
美国人认为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要真正享受自由就必须要rely on yourself。
这种观念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在与美国人交谈时,他们很少通过炫耀自己的家庭或社会关系来抬高自己;如果你要那么做了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个kid,他们会毫不客气地问你:Ok,we know your father is great person,if we want to do somthing,I am gonna find him.So,what are you? what kind of experience do you have?在美国人的头脑中,一个没有自己生活的人永远只能是个孩子。
3、“机会平等”在英语中叫做“equality of oppotunities”,美国人的祖先多来自于中世纪英国中下层的统治下,是没有和贵族阶级一样的平等机会。
所以,在美洲大陆,祖先们把“平等的观念”写进了宪法。
这体现在语言上是,美国人永远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机会;一个人在一方面犯了错误,并不剥夺他在其他方面出色的权利。
4、“竞争意识”在英语中叫做“competition”,美国人认为竞争是永恒的,也是一个人证明他在社会中地位的手段,但同时他也许要与同事的合作。
但请注意,美国人所理解的“竞争”中的胜利并不是“惟我独尊”,而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另外,美国人清楚的认识到依次的胜利只能说明过去,明天会有更多的挑战,要乐观的面对挑战,参加竞争。
5、“追求财富”在英语中叫做“seeking the wealth”,我们前面提到过,美国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于贫民,追求财富,改善生活成为绝大多数移民的梦想。
美国个人主义思想探源
美国个人主义思想探源[摘要]文章分析了英国个人主义传统及德国个人主义传统对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强调了个人主义在从欧洲移植到美国的过程中,爱默生把它提炼成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并影响到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
爱默生对美国本土文化的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思想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关键词]爱默生;美国个人主义思想;英国个人主义传统;德国个人主义传统:实用主义[作者简介]刘宽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04级外国哲学在读博士生,北京,100872 [中图分类号]1371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6)12—0005—04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w.Emermn1803—1882)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
作为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爱默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美国历史上,爱默生享有“实用主义哲学之父”和“美国精神的先知”(林肯语)等美称,他的思想也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众所周知,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人主义就是美国主义的同义词,美国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动力,与个人主义的作用密不可分。
追溯美国个人主义的源头,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可谓是美国个人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研究美国个人主义政治哲学,我们不能忽视爱默生个人主义思想的重要影响。
在爱默生个人主义形成过程中,欧洲个人主义传统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英国个人主义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其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人的充分神性化,强调了个人自由、权利及个性的发挥。
从实践层面上看,他提出了自立(SeIf—reliance)的观点,自立就是一种独立,自我依靠,自力更生。
这一思想在美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教条的束缚,为建立民族文化,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双重性研究
在 美 国 独 立 之 前 的 殖 民 地 时 期 ,人 们 的 观 念 总 的 来 说 是 “公 ”、“私 ”不 分 ,但 随 着 殖 民 地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社会由贫穷向着富裕转变的过程中应运萌发了。 从美国
收 稿 日 期 :2009-12-23 作 者 简 介 :魏 晓 红 (1971-),女 ,四 川 简 阳 人 ,副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英 美 文 化 、跨 文 化 交 际 研 究 。
最后,个人主义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多元与兴盛。 美国 文化是围绕着“美国梦”而发展起来的,以不同种族和民族 关系为基础,用个人主义思想贯穿起来的文化,其最鲜明 的特征就是它的多元性。 宗教信仰、人种、种族、性别要求、 阶级、教育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多元性既反映了美国文化的 丰富内涵,也体现了统一的价值和精神:即一个统一的民 族社会观念,一个共同的伦理观念以及一个一致的政治信 条。 [6]75 美 国 文 化繁 盛 的 标志 就 是 大众 文 化 的蓬 勃 发 展,其 中尤以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为最大。 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 绝大多数为私人所有,不受政府干预,因此成为公民了解 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代表大众声音的主要角 色,难怪它被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据统计,1996 年美国
麻木,许多人开始反省他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并意识到在 个人与社会之间寻找一种健康的平衡的重要性。
二、个人主义的双重内涵
美国的个人主义从立国之初发展到现在,其核心内容 始终未变: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他人不得任意干涉和控制,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应该得到尊 重。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改 变,个人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内涵,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中 图 分 类 号 :B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1.宗教根源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
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
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 ———教会和教皇。
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
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
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
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
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 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卡尔· 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2.思想根源美国人相信自我拯救、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并非只是一种盲目的宗教信仰, 而是有其理性的思想基础的。
在美国历史上, 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其中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为代表的、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新英格兰地区、后波及全国许多地方的“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Transcendentalism)为最重要的里程碑。
它被称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超验主义在思想上延续与发展了个人主义传统,“把它提炼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精神”。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个人有能力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
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 万物皆受“超灵”制约, 而人类灵魂是与“超灵”一致的。
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得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 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创造世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 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
超验主义强调自尊自立, 理想的人应该是依靠自己的人。
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 这句话成为了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
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打破了所谓“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 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及其价值观奠定了思想基础。
3.政治根源需要指出的是, 无论个人有怎样的宗教信仰和行为指导思想, 他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 而社会的正常运转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之上的, 个人的言行不能不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
我们应该看到:个人主义价值观得以在美国社会中表现得极为典型与突出, 实际上是有其政治根源的。
早在1620年11月11日, 41个清教徒在“五月花号”船上签订《五月花盟约》(MayflowerCompact)起, 他们就宣告:在新大陆追求自由与幸福应该由一定的政府来领导, 而建立的新政府必须是以正义、平等为原则的。
在美国开拓疆土建立国家期间, 清教徒们自认为都是蒙受上帝恩惠的上帝的选民, 与生平等。
这种天赋人权的原则使得他们能在200多年前建立起近代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 使得人人自由平等的制度在美国确立起来。
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则向世人明确宣告:“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为他们赋予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政府便在人们中间成立起来, 由被统治者同意而取得正当权利;任何政府形式一旦变得有害于这些权利, 人们就有权加以变更或废除而另设政府, 把新政府的基础放在他们认为最能促进自己的安全和自由原则之上, 并按照符合这一目的的形式组织新政府”。
在美国人心目中, 平等自由与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是最基本的人生权利, 社会与国家的最高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这种平等自由权利。
这是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所公认的政治原则, 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政治基础。
因此, 政治上强调平等自由与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既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政治上的表现, 同时也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得以进一步形成发展的政治保障。
4.经济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确立不仅与其政治制度息息相关, 而且与其经济体制密不可分。
美国经济体制的核心是自由经济制度, 其实质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 具体实行办法就是用法律保障个人私有财产, 鼓励个人自由发展私人经济, 政府对个人经济活动越少干涉越好。
美国的经济体制为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美国在南北战争和西部开发运动以后, 资产阶级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西进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以个人资本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改变了美国的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 从而日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因此有学者指出:“(美国)先辈们的个人主义是以自由的理想为基础的, 后来的个人主义则以工业生产的理想为基础”。
这是很有道理的。
美国经济活动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 这实际上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但反过来, 经济体制上对自由竞争的宽容以及个人的奋斗与成功又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实例。
19世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铁路大亨文达比尔特(William Vanderbilt)都是在美国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下, 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践行适者生存原则的典范。
据记载, 当年有人问洛克菲勒关于穷人生活时, 他回答说上帝造他是为了获取利润, 而不是为了去关心穷人。
而文达比尔特在回答《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关于他办铁路是否为了公众利益时说:“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时, 是因为这对我们自己有利, 而不是为给别人带来好处。
”洛克菲勒和文达比尔特是美国经济体制下产生出的新兴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也是所谓自由竞争体制下个人奋斗成功者的代表。
他们的言行标志着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有了其经济意义上的有力佐证。
美国钢铁巨头卡内基(AndrewCarnegie)则在其1889年发表的《论财富》一文中更明确地表示:自由竞争就是实行彻底的个人主义。
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如果要放弃个人主义, 就如同要改变人性, 这是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
他认为, 放弃个人主义就等于摧毁人的最高境界。
在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下, 体现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应运而生。
人们相信, 在美国, 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个人奋斗, 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便能获得美好的生活。
尽管有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经济含量以及物质财富在衡量个人奋斗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 但大多数美国人深信, 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难以找到的,这是因为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使美国人享有相当大的经济自由度。
由此可见, 体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经济体制以及在此支配下个人奋斗成功的榜样, 为强化与推进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5.文化根源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 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 用以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是否重要、是否高尚、是否妥当的标准。
这种判断标准往往与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
胡文仲教授曾经说过:“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而价值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历史文化传统分不开”。
相比中国文化传统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深受西方文明关于上帝创造了自然与人,而人强于自然这一传统影响的美国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因而特别强调突出人的作用, 张扬独立个性, 崇尚个人英雄等体现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人生准则。
在这种个人主义行为准则指导下, 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其对错标准都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烙印。
例如在孩子成长与教育问题上,一方面, 美国人主张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美国的婴儿一般独自在自己房间睡觉, 不和父母同睡;三四岁的孩子就要自己学习穿衣;中学毕业后, 如果父母无力供养孩子继续上大学, 子女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学费问题;成年的孩子不可能再在经济上依赖父母。
另一方面, 孩子享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 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
没有孩子的同意, 父母亲不能擅自拆看孩子的信件;父母做错时要给孩子道歉;与成年孩子出去吃饭, 父母亲与孩子可能各自结账。
很明显, 判断这些做法的对错在不同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文化中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文化传统还推崇个性自由、自我表现。
美国人一般不会“随大流”, 张扬个性反而得到尊重。
在美国, 牛仔裤之所以能在西装革履中“脱颖而出”, 甚至产生出风靡全球的“牛仔裤文化”, 正是美国人追求自由、彰显个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由于美国人勇于自我表现, 所以也往往比较坦率, 不会故作谦虚。
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这种个性自由与自我表现, 在美国社会文化发展历史上还派生了许多反主流文化思潮, 如:嬉皮士、摇滚乐、性解放运动、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等等。
这些反主流文化思潮, 从另一方面而言, 又都给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反映出了这一价值观的多重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