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202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激思: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
板题:《整理房间》二、启思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
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袜子、玩具熊……)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四、促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生活中的分类)五、拓思: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1)一缕阳光: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2)光芒闪耀: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温馨提示: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退位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加法与减法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理解退位减法,如何进行退位运算。
3.如何应用退位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需要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
本节课程介绍了退位减法运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练习了一定的数学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小黑板/白板/教学工具3.配套的教材和教案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鼓励和肯定学生提出问题或关注点,并我们从中引入今天的话题。
2.教师介绍本节课程,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方法和变化,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程的学习承接和延伸。
Step 2:梳理知识点1.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减法符号“-”,并与上一讲的加法符号“+”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两种符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介绍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方法和变化,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之间的运算规律,为本节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Step 3:引入退位减法1.介绍什么是退位减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和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特别是,在详细讲解退位后,对减法的意义、含义和输出进行进一步解释。
2.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操作方法和计算方法,并思考如何应用退位方法解决问题。
着重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运用退位方法解决问题。
3.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掌握退位减法的方法和实际运用。
可以采用教师擅长的游戏或练习活动,让学生认真思考和沟通。
Step 4:评价总结1.引导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退位减法是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让学生增强记忆和自信,并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共6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共6篇)篇:人教版一级下册数学设计用数学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用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一共()个提问:①一共有多少个?人教版教材同步资料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二、新课讲授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
师:还能知道什么呢?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
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生:第一种方法。
人教版教材同步资料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解决问题
4 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20~21页例5、例6)二、教学目标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1.能从已知条件中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2.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5=10+10=13-4=15-7-7=12-8=11-6=13-13=16+4-9=13+6=15-7=17-9=4+13-8=13-6=5+7=16+3=-5+5=(2)在里填上“>”“<”或“=”。
16132019717 1619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球吗?(喜欢)师:好!下面是小小和他的朋友们进行踢球比赛的情况,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够帮他们解决吗?是怎样解决的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20页例5。
(课件出示第20页例5情境图)(1)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①有16人来踢球。
②现在来了9人。
③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汇报: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师: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的?①用学具探究。
一年级下册数学难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难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难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2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
学生需要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人民币: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这需要学生理解货币的价值和换算关系,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3.认识钟表: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认识钟表,并能够正确地读出时间。
这需要学生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和时间表示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图形与几何: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认识一些基本的图形和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学生需要理解图形的特点和属性,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
5.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引导和帮助: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6.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方式来学习加减法。
7.多样化练习: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数
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8.及时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____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
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7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找规律(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投影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图。
师:有一串珠子,不小心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
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有规律的事物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规律。
(出示课题)2.猜图形。
□○□○□○□师:猜一猜,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生:○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这排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
生2:因为□后面的是○。
生3:因为这一排图形是按□○重复出现的,○在后面。
师:有道理!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二、新课讲授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出示例1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1:新年要到了,同学们把教室布置得非常漂亮。
生2: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生3: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放的?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对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今天我们就来找其中的规律。
(出示课题)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认识彩旗图的规律。
课件演示:彩旗一面一面地闪动。
师:从画面上,你发现了什么?生1:第1、3、5、7、9……面旗子的颜色一样,第2、4、6、8、10……面旗子的颜色一样。
生2: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
生3:小旗的规律是1面黄色、1面红色,又1面黄色、1面红色重复出现的。
生4:小旗的规律是按照“黄色、红色”重复排列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彩旗图的规律是按“黄色、红色”重复排列的。
师:猜一猜,最后面这面没有涂色的旗会是什么颜色?生:是黄色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对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我们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比较等基础知识。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含义。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图形认识能力。
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本册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并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难度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1.数的认识与比较:XX课时2.数的顺序与排列:XX课时3.100以内的加减法:XX课时4.简单的图形认识:XX课时5.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XX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入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PPT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学生评价与反馈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与准备1.准备充足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如课本、练习册、教学挂图等。
2.准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3.收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如数学游戏、动画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七、教学进度与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确保每个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同时留出适当的复习和测试时间。
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及时调整进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02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三、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教学重难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一、本单元主要内容:1、多边形的特征:认识六边形、七边形;2、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3、数学方面:探究并绘制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并区分六边形、七边形和正多边形;2、能力目标: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用计算机绘制多边形;3、应用目标:利用多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一)认识六边形、七边形1、认识六边形:(1)认识方形的变形——六边形,掌握六边形的定义。
(2)认识六边形的特点:由6条等长边组成,6条边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外角为60度,六边形四边是一组对称边。
2、认识七边形:(1)认识七边形,掌握七边形的定义。
(2)认识七边形的特点:由7条等长边组成,7条边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外角为51.43度,七边形四边是一组对称边。
(二)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1、介绍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的功能,学会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绘制六边形、七边形。
2、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学会操作设置细节,注意图形形状及其大小。
(三)探究并绘制多边形1、学习绘制简单形状的图形,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多边形的画法。
2、学会常用的多边形的类型,绘制多边形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示例。
(四)解决实际问题1、了解实际问题:根据平面图确定张纸的面积,确定多边形的舍入错误,补充和检查实际勾画的轨迹;2、利用多边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利用多边形的面积、边长、顶点数目和图形重心定位等来解决实际问题;3、分析实际问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找出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结论。
四、教学重点:1、熟练操作计算机图形绘制器;2、认识六边形、七边形和正多边形;3、根据多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1、理解并使用正多边形的公式;2、设置合理的工作步骤,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3、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结论。
六、教学方法:1、提出实际问题,理解并运用多边形的特点;2、设置仿真环境,体验实际操作过程;3、开展丰富的小组活动,思考实际问题,探究解决途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备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数字0-100之间的读写;-理解大于、小于符号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了解几何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能辨认它们;-能进行简单的心算和计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绩,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努力提高自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0的读写;-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几何图形的辨认。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辨认。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彩色笔和练习册。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桌椅整齐摆放,黑板干净;-学生桌上布置教具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显示数字卡片0-100,让学生念出这些数字;-随机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用彩色笔写在黑板上。
2.学习数的读写(20分钟)-引导学生认识十以内的数字,让他们逐个念出来;-结合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用图形卡片拼出数字,并读出来;-扩展到十以内的十位数和个位数,让学生读出来并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看图写数字,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比较和计算(30分钟)-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大于、小于符号的意义;-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并用彩色笔在黑板上标出结果;-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应用比较和计算的方法,完成练习册上的问题。
4.几何图形(20分钟)-介绍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和辨认方法,并用图形卡片展示给学生;-带领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几何图形,并一起念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辨认的游戏,通过图片和实物判断图形的名称;-结合练习册上的练习,让学生绘制和写出不同几何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5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篇1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依据儿童进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育孩子自主探寻的技能。
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阅历和生活阅历为基础,提供孩子熟识的情景,援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3、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进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孩子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控数的顺次和大小,掌控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约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能运用生活阅历,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说明,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约现象。
2、在老师的援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约的归纳和类比。
3、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册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加动手力量和创新意识。
3、在经受查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制造的欢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觉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预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刚刚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识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日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
(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送它。
其次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连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确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挨次是重复消失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日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珍宝;喜羊羊带来的是才智星,送给爱动脑筋的珍宝;美羊羊带来的是欢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教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美丽啊,认真观看,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认真观看,你有什么发觉?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详细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 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1)【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角、分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用小数表示的物体的单价。
难点: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手上的这只小老鼠要多少钱?生:28元。
生:13元。
……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买菜要用到钱。
生:乘车需要钱。
生:交学费要用钱。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齐)人民币。
师:对,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二、教学新授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第一次合作: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①出示合作提示。
a.认一认,说一说。
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倒出来之后,给每个小朋友认一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有不认识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b.理一理,分一分。
认准了以后,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把它们理一理,分分类,讨论一下可以有几种分法。
c.分工介绍。
有条理地,一类一类介绍给大家,小组内分工介绍,也可以由一人介绍,另外的同学补充。
②小组合作活动。
③分工介绍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④把整理好的人民币整齐地放入信封里。
(2)认识两种版本的人民币。
①小朋友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那你们认识这几张吗?(课件出示第四、第五两种不同版本的人民币画面,请小朋友认一认)②是啊!随着祖国的日益繁荣,从1948年到现在,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前三套已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使用。
这是第四套与第五套,现在都在流通。
③认识纸币:1角、2角、5角。
(3)欣赏人民币的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师:不同的人民币表示不同的面值,你还发现了什么?②欣赏人民币的反面(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师: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毛主席是我们怀念的伟大领袖,看来人民币是神圣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班级情况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
也有几名学生学习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l )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教师出示算式15-4=,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教师让学生结合下面的小棒图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明算理:把15分成10和5,5减4等于1,10加1就等于11。
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小丑叔叔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
2(1)教师:比较算式与?5减9不够减,怎么办?用圆片或小棒代替气球,试着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数一数:从15个圆片中一个一个地拿走1、2、3……9,共拿走9个,还剩6个。
连减:先从15里面拿走5个圆片,再拿走4个,还剩下6个。
破十法:把15个圆片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l和5合起来就是6。
(4)再次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看——教师用课件或实物再次演示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
实物图:小棒图:摆——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想——让学生闭眼回忆15-9的操作过程。
说——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15-9的,先算……再算……填——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3.回顾算理,总结算法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计算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都是十几减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例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例文备单元教学目标。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尽可能定的具体、适宜,以素质为核心,突出能力目标、知识以实用为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2)算式怎么列?(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2)怎么不一样?(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例 1教学内容:第2-3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4.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并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认识图形例2教学内容:3页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学生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增强想象力,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4-5页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和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能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难点:1.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2.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第1课时:十几减九教学内容:P10-11教学目标:1.并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具体的情境,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究多种计算方法。
第2课时:十几减8教学内容:13页教学目标:1.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掌握十几减8的方法。
2.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第3课时:P十几减7、6教学内容:14-15页1.理解几减7、6”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
2.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规律,并运用此规律去解决十几减7、6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第4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内容:17-18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悉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20页教学目标:1.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且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21-22页教学目标:1.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整理和分类的过程,初步了解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能试着从统计图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单元重点:1.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与整理;2.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单元难点:掌握简单的统计图,运用简单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例1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教学内容:教科书P27页、29页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知道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体验分类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
3.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类、统计意识。
4.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体验分类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例2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教学内容:28-30页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属于信息有关键的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2.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3.体会到分类整理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内容按照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点: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明确数位的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明确数位的意义。
第1课时:《数数》教学内容:33-34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进行简单的估算。
3.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拐点数的教学、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数的组成》教学内容:教科书P35-36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学具,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加深对计数单位的理解,体会计数单位“十”的作用。
3.培养学生数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个十是一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3课时:读数、写数教学内容:P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含义。
2.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颗珠表示。
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在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第4课时:数的顺序教学内容:教科书P41页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规律和运用规律;初步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第5课时:《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P42页教学目标:1.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直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具体到抽象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