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初中50篇含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完整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高中部分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学不可以已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学不可以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逍遥游》(庄子) (10 年11 考)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是:,,。
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师说》(韩愈)(10 年16 考)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阿房宫赋》(杜牧)(10 年18 考)12、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高中古诗文必背六十篇理解性默写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最能体现XXX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干系:朴实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朴实就会虚浮。
(7)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念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强项而有毅力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十二章》中,XXX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半途而废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个中半途而废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由于“______________”。
(9)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背14篇 理解性默写

20
答案:
1.嘈嘈切切错杂弹 2.千呼万唤始出来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其间旦暮闻何物
大珠小珠落玉盘 犹抱琵琶半遮面 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 杜鹃啼血猿哀鸣
2021/10/10
21
【11、 《锦瑟》理解性默写】 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
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
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
________”演化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
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
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 2.无边落木萧萧下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无边落木萧萧下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1/10/10
19
【10、《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1.《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
4.《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 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 的2残021/民10/1以0 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8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新教材部编版理解性默写部分版11篇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 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 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 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 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 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 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
子是: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
子是: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 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 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 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子:
。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 长终。
少 9.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0.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 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新课标全国卷高中语文14篇必考课文情景默写(理解默写)精选、精校汇编(含答案)

新课标全国卷高中语文14篇必考课文情景默写(理解默写)精选、精校汇编(含答案)第一部分《逍遥游》《师说》《登高》8.《师说》中,韩愈毫不留情地指出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每小题2分(每空1分),满分共32分。
句是:“,”。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9. 荀子在《劝学》一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10.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1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
或沮丧的句子是:“,”。
12.《师说》中强调从师学习是不分贵贱,也不管年龄大小的两句是:4.庄子在《逍遥游》写到,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
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1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
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打比喻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翅膀好像天边的云的句子是:14.杜甫的《登高》一诗,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6.韩愈在《师说》一文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15.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
独步”的“句中化境”。
7.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16.杜甫的《登高》道出了郁积在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排“,”,其中,“久”字写遣的句子是:“,”。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语文诗句默写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古诗文的背诵记忆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一)(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新课标必背理解性默写题汇编(按篇目)

新课标必背理解性默写题汇编(按篇目)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荀子·劝学》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阐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在《荀子·劝学》中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论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即使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
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后果。
2.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凭借六月的大风飞离北海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说明船和水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师说【理解性默写】韩愈《师说》一文中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0年2考)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必修二(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9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屈原)(10年11考)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6、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3.夫何忧何喜,何辱何誉,转而不见其形,是役之役也。
4.鲲之为大也,不知其几千里也;___若垂天之云。
是鸟之飞,而无形之至也。
楚望而生曰:“鹏至矣,其翼若垂天之云。
”此之谓不易之游也。
5.菌生于朝,死于暮,其名曰“朝菌”;蟪蛄生于冬,死于夏,其名曰“小年”。
二者不免于死,然而有所偏长,可以为喻。
五)赤壁赋1.___在《赤壁赋》中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感叹人生短暂:“羡长江之无穷,挥涕泪于中流。
”2.成语“沧海一粟”源于___在《赤壁赋》中的描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___在《赤壁赋》中生动地描绘了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的美景,表达了深深的陶醉之情:“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客人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___在《赤壁赋》中写出箫声的神奇力量,使得蛟龙飞舞,孤舟中的寡妇也为之泪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六)氓1.女主人公在《氓》中反思自己无望的婚姻,发出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
”2.《氓》中展现了男子的粗暴和女子的温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女子在《氓》中表现出悔恨多于哀伤的态度,展现了她的刚烈性格:“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必誓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蜀道难》中,___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五丁如其人,高山无可攀。
高中语文全国课标卷理解性默写精选

1、《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 语句是: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小石潭记》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小石潭记》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 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岳阳楼记》写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 满目肃然,感极而悲者矣 5、《岳阳楼记》写“喜”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岳阳楼记》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 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 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 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 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用"蕙"和"茝"象征美好的理想和品德,以此表示 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句子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 自矜得遇滋甚。 彭羕发起于平民之中,一时间超越了州中之 人,神色嚣张的样子,自夸得到恩遇很多。 2、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 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 从小路奔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 发动攻击。”
新课标高考60篇默写理解性默写情境默写

高中60篇默写《四子侍座》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非曰能之,愿学焉。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吾与点也。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7.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可以看出。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
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8.曾皙用一副春游图描绘了他的社会理想得到孔子的赞赏,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礼运》1.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包含“男子有正当职业,女人都适时出嫁”的意思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2.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提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所安置的句子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提到了社会上的特殊人群也得到照顾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提到,在大道运行的时代,社会上应该是呈现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样的美好现象。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64篇完整版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 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5.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
16.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
17.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
18.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 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 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 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 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 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 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新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0篇(含答案)

新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0篇(含答案)一、杜甫《登高》(2022·全国甲卷)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2022·上海卷)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不仅写出了壮阔的秋景;而且揭示了旧事物不断消亡,新事物不断产生的哲理,今人常用这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的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杜甫《登高》中运用双关手法,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022·山东/江苏卷)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句中。
(亦可答“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2020年上海卷)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1.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为历代文人传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化用这个典故,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他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0年2考)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必修二(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9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屈原)(10年11考)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6、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7、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8、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9、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是:,。
10、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1、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12、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13、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14、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15、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离骚》(屈原)1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9、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10、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王羲之)(10年13考)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兰亭集序》(王羲之)16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苏轼)(10年34考)1、《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3、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6、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
7、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9、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赤壁赋》(苏轼)17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王安石)(10年11考)1、“,”,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2、“,”,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3、“,常在于险远,”,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有志矣,,,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然力足以至焉,,”,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8、“,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8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险以远,则至者少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5、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6、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7、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必修三《蜀道难》(李白) (10年24考)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蜀道难》(李白) 19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噫吁嚱!危乎高哉!8、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9、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0、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12、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白居易)(10年22考)1、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 ?”,“ _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_ ,”。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
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登高》(杜甫)23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选自《荀子》)(10年29考)、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