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
部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理解性默写汇编

部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理解性默写汇编(必修上)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9.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想。
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理。
1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证了这句话。
2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2.师说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1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完整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高中部分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学不可以已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学不可以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逍遥游》(庄子) (10 年11 考)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是:,,。
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师说》(韩愈)(10 年16 考)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阿房宫赋》(杜牧)(10 年18 考)12、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考部编版⾼中语⽂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必修⼀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们常说,活到⽼,学到⽼,荀⼦《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在《劝学》中说,君⼦需要通过⼴泛学习来提升⾃⼰的两个句⼦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是:“,,,。
5.《劝学》中强调君⼦并⾮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的⼀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
”7. 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并且从正⾯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如果⽤⼼专⼀也会有所成的句⼦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前波让后波。
”和荀⼦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可以超过⽼师或后⼈超过前⼈的思想。
9、“,。
”通过“⽊”于“⾦”的变化来进⼀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刻学习收获⼤的道理。
11、“”是说君⼦的天赋本性跟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然⽽最终却超过⼀般⼈,是因为“”说明了利⽤学习可以弥补⾃⼰不⾜的道理。
12、古代诗⽂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荀⼦.劝学》中则⽤“,”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荀⼦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劝学》中说:“,;,。
”必修⼀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高中部分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高中部分
《望庐山瀑布》
苏轼
晴日照九霄,九霄何茫茫!长空雁双飞,川面烟暗雾。
霓旌卷舒卷,头悬欲坠去。
白帝彩云间,万里送行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闭营收,夜半古调轻声近,角落花烬红死萦。
微吟风雨凄连绵,山楼吹夜月朦胧,野草明朝秋叶黄,林表无穷离心重。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旅途之中惊观的壮丽景观,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生活中流逝时光的
深切感受。
他形容了高耸入云的银河,飞鸟翱翔的天空,天心悬空的彩云,绮丽多彩的霓旌,还有万里古长城环绕的黄河谷。
诗里浓郁的东方烟雨,把画面塑造出苍茫迷离的神秘
气息。
一字一句,充满着抒发深沉感受的节奏,正如他“微吟风雨凄连绵,山楼吹夜月朦胧”的朗诵声。
这首诗写出的,是一片人与大自然景色相映生的自然情怀,把苏轼充满憧憬的未知路
程和令人折服的美景更加凝重流长地融为一体,描绘了大自然给人们以深刻印象的美好景象。
诗里,苏轼从大自然中感受到自然在流逝、一切都在变幻之中的孤独和无奈,并把这
种感受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把生活中压抑感加以展现,同时也歌颂自然之美,表达
了苏轼对当下的伤感消逝感情。
正如他说的那样:“野草明朝秋叶黄,林表无穷离心重”,把大自然的壮丽和里微妙的深情相互穿越,一幅深沉的画面慢慢浮现在眼前。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三)《师说》1.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高中古诗文必背六十篇理解性默写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最能体现XXX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干系:朴实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朴实就会虚浮。
(7)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念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强项而有毅力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十二章》中,XXX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半途而废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个中半途而废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由于“______________”。
(9)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背诵72篇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背诵72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三总复习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2篇理解性默写第一部分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第5课p42)⑴《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认为“好学”要进行实际锻炼,要虚心请教。
⑵《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表达了孔子对“道”的渴慕之情,认为得到“道”,马上死都值得。
⑶《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评判标准是“义”或“利”。
⑷《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说明学习无处不在,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修养为要义。
⑸《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认为君子气质形成在于“质”与“文”关系的处理。
只要做到“,”,说明君子气质形成了。
⑹《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曾子认为仁人志士要“弘毅”,陈述了要“弘毅”的原因。
⑺《论语》十二章中“,,”这三句,孔子提出“智者”“仁者”“勇者”的标准。
⑻《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说明儒家对仁的最高标准,孔子认为实现对仁的最高标准的操作方法是“,,,”。
⑼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人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要实现“恕”必须做到“,”。
⑽《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教育弟子必须学诗的远、近目标。
3.屈原列传(选择性必修中第9课p82)⑴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两句,陈述了王听不聪、谗谄蔽明、邪曲害公造成的恶果,这也是屈原创作《离骚》缘由。
⑵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⑶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但是由于谄媚之人的离间,使屈原处境困窘。
⑷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一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原因是屈原“,”。
⑸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特点“其文约,其辞微”具体表现是“,”。
⑹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特点“其志洁”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其行廉”产生的结果是“”。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 《沁园春?长沙》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 《沁园春?长沙》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度句是: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雨巷》(戴望舒)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清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新课标必背理解性默写题汇编(按篇目)

新课标必背理解性默写题汇编(按篇目)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荀子·劝学》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阐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在《荀子·劝学》中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论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即使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
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后果。
2.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凭借六月的大风飞离北海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说明船和水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师说【理解性默写】韩愈《师说》一文中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高考语文诗词理解性默写填空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高中部分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0年2考)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必修二(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9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屈原)(10年11考)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6、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3.夫何忧何喜,何辱何誉,转而不见其形,是役之役也。
4.鲲之为大也,不知其几千里也;___若垂天之云。
是鸟之飞,而无形之至也。
楚望而生曰:“鹏至矣,其翼若垂天之云。
”此之谓不易之游也。
5.菌生于朝,死于暮,其名曰“朝菌”;蟪蛄生于冬,死于夏,其名曰“小年”。
二者不免于死,然而有所偏长,可以为喻。
五)赤壁赋1.___在《赤壁赋》中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感叹人生短暂:“羡长江之无穷,挥涕泪于中流。
”2.成语“沧海一粟”源于___在《赤壁赋》中的描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___在《赤壁赋》中生动地描绘了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的美景,表达了深深的陶醉之情:“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客人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___在《赤壁赋》中写出箫声的神奇力量,使得蛟龙飞舞,孤舟中的寡妇也为之泪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六)氓1.女主人公在《氓》中反思自己无望的婚姻,发出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
”2.《氓》中展现了男子的粗暴和女子的温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女子在《氓》中表现出悔恨多于哀伤的态度,展现了她的刚烈性格:“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必誓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蜀道难》中,___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五丁如其人,高山无可攀。
高中语文全国课标卷理解性默写精选

1、《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 语句是: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小石潭记》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小石潭记》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 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岳阳楼记》写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 满目肃然,感极而悲者矣 5、《岳阳楼记》写“喜”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岳阳楼记》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 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 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 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 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用"蕙"和"茝"象征美好的理想和品德,以此表示 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句子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 自矜得遇滋甚。 彭羕发起于平民之中,一时间超越了州中之 人,神色嚣张的样子,自夸得到恩遇很多。 2、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 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 从小路奔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 发动攻击。”
新课标高考60篇默写理解性默写情境默写

高中60篇默写《四子侍座》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非曰能之,愿学焉。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吾与点也。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7.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可以看出。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
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8.曾皙用一副春游图描绘了他的社会理想得到孔子的赞赏,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礼运》1.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包含“男子有正当职业,女人都适时出嫁”的意思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2.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提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所安置的句子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提到了社会上的特殊人群也得到照顾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提到,在大道运行的时代,社会上应该是呈现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样的美好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0年2考)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必修二(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屈原)(10年11考)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6、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7、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8、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9、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是:,。
10、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1、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12、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13、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14、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15、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王羲之)(10年13考)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苏轼)(10年34考)1、《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3、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6、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
7、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9、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王安石)(10年11考)1、“,”,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2、“,”,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3、“,常在于险远,”,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5、“有志矣,,,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然力足以至焉,,”,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8、“,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必修三《蜀道难》(李白) (10年24考)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是:,。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唐·白居易)(10年22考)1、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 ?”,“ _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_ ,”。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
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选自《荀子》)(10年29考)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作品)中的“青,,。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2、,,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4、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1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6、《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1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1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师说》(韩愈)(10年16考)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必修四(关汉卿)(10年1考)、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2、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指责天地:“,”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
3、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接指责质问天地,从根本上否定天地的存在意义的句子是“,”。
赤壁怀古》(苏轼)(10年8考)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