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归纳及练习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二、词语解释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时年:那年。

6.戏:玩耍。

7.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9.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0.惭:感到惭愧。

11.引:拉,牵拉。

12.顾:回头看。

三、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3.待君久不至,已去。

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5.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问题探究1.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答: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2.“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答: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3.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意思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原文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 3),过中不至( 4),太丘舍去( 5),去后以致( 6)。

元方( 7)时年七岁,门外戏( 8)。

客问元方:“尊君( 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

”元方曰:“君( 12)与家君( 13)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7)。

” 友人惭,下车引( 14)之,元方入门不管( 15)。

字词释义(1)陈太丘:即陈寔( 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期行:相约同行。

期,商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商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中午分。

(4)过中不至:过中,过了中午。

至:到。

(5)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待而走开了。

舍,丢掉。

去,离开。

(6)去后以致:以致,(友人)才到。

乃:才。

至:抵达(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戏:嬉戏,游戏。

(9)尊君在不 (f ǒu) :你父亲在吗?尊君,对他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咨询。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

哉:语气词,表示叹息。

(11)相委而去:相委,丢掉他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掉,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善的动作。

(15)顾:回头看。

(16)无信:丧失期用,信:信誉、诚信。

(17)无礼:违犯礼仪 ; 没有礼貌,礼:礼仪。

古今异义 1 、去古意:走开今意:到、往 2 、委古意:丢掉、舍弃今意:委屈、拜托 3 、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料 4 、期古意:商定今意:日期 5 、引古意:拉今意:引用通假字 1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南朝宋,刘义庆,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经离开。

第二层:友得知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三、字词积累及运用:1、关键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放弃、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关键虚词:乃:才。

便:于是、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乃至。

”4、翻译方法: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年——年龄;待——等待;信——信用;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分省略:(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逐字翻译,落实到每个实词:与人期行——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其他同上。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

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哉(zāi)三、通假字:尊君在不:(fǒu)同否,表疑问四、用原文回答:(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2)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3)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

五、问答题:1、层次结构: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第一部分共有 1 道问答题:(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

3、第二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1)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2)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教师版)《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教师版)《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

主要记载汉未至东__________。

本文与《く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中《》篇二、给加点字注音:舍去( ) 尊君在不( )非人哉( )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君与家君/期日中③元方门不顾四、重点字词翻译○1与友期行(期:)○2期日中(日中:)○3舍去(舍:。

去:)○4去后乃至(乃:。

)○5外戏(戏:。

)○6尊君在不(尊君:。

不:。

)○7相委而去(相:。

委:。

)○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9则是无信(则:。

信:。

)○10下车引之(引:。

)○11元方入门不顾(顾:。

)五、字词分类归纳(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二)一词多义1.之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下车引之( )2.否○1尊君在不()○2日中不至()3.而:①俄而雪骤( )②相委而去( )(三)古今异义①太丘舍去:(古义: ; 今义: 。

)②与人期行:(古义: ; 今义: 。

)(四)词类活用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友人惭( )【省略句】去后乃至。

六、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客元方:“尊君在不?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礻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问题梳理: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描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答:3.陈太丘的友人的性格特点如何?答: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6.谈谈你对“君”“家君”“尊君”的理解7.辦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1敝人○2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8.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答案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期行》知识点归纳

《期行》知识点归纳

《期行》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不)
二、重点词语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同行,一起上路)
2.太丘舍去(离开)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丢下,抛弃;连词,表顺承)
4.下车引之(牵引,拉;代词,代指元方)
5.元方人门不顾(回头看)
三、词类活用
友人惭,下车引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惭愧)
四、文意理解
1.《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做人要明礼诚信,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对别人要尊重。

2.(课后习题)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期行》》中首先通过陈元方与友人的语言描写刻画了元方明辨是非、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

元方虽然年纪小,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他用有力的语言反驳了父亲的朋友,使友人很惭愧。

其次,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

友人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却“入门不硕”,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友人的迟到表示不满,更是对当着孩子骂父亲的友人的行为感到不满,通过行为动作衬托元方的态度,考虑到他年纪小,不能理解,这一行为并不算失礼,反而让人觉得可爱,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3.元方聪明机智,令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弱点。

4.文中的“友人”在性格方面有什么特点?
性格急躁易怒,不守时,但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的意思.doc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的意思.doc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原文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 3),过中不至( 4),太丘舍去( 5),去后乃至( 6)。

元方( 7)时年七岁,门外戏( 8)。

客问元方:“尊君( 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

”元方曰:“君( 12)与家君( 13)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7)。

” 友人惭,下车引( 14)之,元方入门不顾( 15)。

字词释义(1)陈太丘:即陈寔( 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5)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6)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至:到达(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 (f ǒu) :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1)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5)顾:回头看。

(16)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17)无礼:违反礼节 ; 没有礼貌,礼:礼节。

古今异义 1 、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2 、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 、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 、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 5 、引古意:拉今意:引用通假字 1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原文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6)。

元方(7)时年七岁,门外戏(8)。

客问元方:“尊君(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1)。

”元方曰:“君(12)与家君(13)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7)。

” 友人惭,下车引(14)之,元方入门不顾(15)。

字词释义(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5)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6)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至:到达(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1)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5)顾:回头看。

(16)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17)无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礼:礼节。

古今异义 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 5、引古意:拉今意:引用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知识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知识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词
1.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2.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3.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二、通假字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三、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看)
2、信:
则是无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四、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4、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5、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
词。

表询问。

7、非人哉:简直不是人啊。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1、顾:回头看。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02 陈太丘与友期行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02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梳理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呈现】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④,去后乃⑤至。

元方⑥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⑧。

”元方曰:“君与家君⑨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⑩之。

元方入门不顾⑪。

【诵读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课后注释】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⑤[乃]才。

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⑩[引]拉,牵拉。

⑪[顾]回头看。

【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南朝宋,刘义庆,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应了魏晋时代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糊口容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动进行批判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商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离开。

第二层:友得悉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代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许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誉,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应了他的机智和思惟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应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三、字词累积及应用:1、症结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商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抛却、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抛却、遗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症结虚词:乃:才。

便:因而、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甚至。

”4、翻译法子: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年——春秋;待——等待;信——信誉;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份省略:(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甚至。

逐字翻译,落实到每一个实词:与人期行——和他人商定时间一块儿走。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义一、作品背景《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其中的故事多展现了当时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

二、原文解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这几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此时,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听了元方的回答很生气,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则回应道:“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您没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

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人物形象分析1、陈太丘陈太丘是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他与友人约定中午出行,友人未按时到达,他便果断离开,没有因为顾及情面而多做停留。

这表明他重视时间和承诺,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2、友人友人是一个失信且无礼的人。

他没有按时赴约,已经违背了约定,还在得知陈太丘离开后,对陈太丘进行指责,甚至当着元方的面骂陈太丘,显得极其没有礼貌和修养。

但当他被元方指责后,能够感到惭愧,也说明他还有一定的良知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3、元方元方虽然只有七岁,但聪明机智、勇敢正直。

面对友人的无礼指责,他能够条理清晰地指出友人的错误,维护父亲的尊严,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智慧。

最后“入门不顾”的举动,又表现出他作为孩子的率真和倔强。

四、主题探讨1、诚信的重要性这篇文章通过友人的失信行为,强调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一、会背课下注释。

1、期.行2、期日中..3、舍去.4、乃.至5、尊君在不.6、相委.而去7、家君8、尊君9、君10、引11、顾二、会翻译课文。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译:4、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三、知识点总结。

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陈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他父亲的友人为什么感到惭?(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你从主人公的言谈中得到什么启示?)5、你认为陈元芳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6、请你举出几个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优质)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

(优质)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

(优质)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
本文整理了陈太丘与同伴期行所涉及的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
更好地理解这一案情。

背景
陈太丘与同伴期行是一起发生在中国古代的一桩案件。

案情如下:陈太丘与其同伴期行在一次旅途中,发生了一起争执,最终导
致同伴期行死亡。

此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涉及到以下几个
重要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故意杀人罪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对于陈太丘而言,其是否具有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是此案的关键问题。

知识点二: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所承认的一种特殊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紧急防御行为。

陈太丘是否可以以正当防卫的理由辩护也是此案的争议点之一。

知识点三:证据链
在审理此案时,法庭需要整理陈太丘的言行和其他相关证据,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这包括但不限于目击证人的证言、现场勘查记录等。

结论
通过对陈太丘与同伴期行期行案的知识整理,我们了解到此案涉及了故意杀人罪、正当防卫以及证据链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案情和判断陈太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的内容。

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刑法
2. 刑事诉讼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义一、作品背景《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这部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士人的思想情趣。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陈太丘与友期行》这则小故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观念。

二、原文与译文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重点字词解释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4、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5、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表示疑问。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丢下、舍弃。

7、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四、文章内容分析(一)情节发展这则故事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展开。

首先是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在日中出行,然而友人过了正午还未到,陈太丘于是离开。

接着友人到达后,询问元方其父亲是否在家,元方告知友人父亲因他久未到已离开。

(特选)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

(特选)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

(特选)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特选: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引言本文档旨在整理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

陈太丘号召同伴进行行知识整理,以增强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合作能力。

以下是对于行知识整理的概述和重要注意事项。

行知识整理的概述行知识整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收集、整理和处理与行为和行为决策相关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行为的影响因素,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行知识整理的步骤1. 收集信息:团队成员应该主动收集与行为和行为决策相关的信息。

这包括包括文献、案例研究、调查数据等等。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包括互联网、书籍、行业报告等。

2. 整理信息:收集的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

团队成员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整理信息,例如创建文档、制作图表、使用mind mapping等等。

重要的是确保整理后的信息易于理解和查找。

3. 分析信息:整理后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提取对行为和行为决策有意义的见解。

团队成员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SWOT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回顾分析等等。

分析的目的是识别行为模式和发现改进的机会。

4. 传达信息:经过分析得出的见解需要被有效地传达给团队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这可以通过会议、报告、演示等方式进行。

传达信息时应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清晰的图表。

注意事项- 行知识整理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团队成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

- 信息收集应该多来源、多渠道,以确保获得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 整理后的信息应保持整洁和有序,以便团队成员随时查阅。

- 分析时应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尽量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 传达信息时应注意沟通方式和效果,以确保信息被准确理解和接受。

结论行知识整理对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传达行为相关的信息,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以上是对于行知识整理的基本概述和重要注意事项。

希望这份文档对于陈太丘与同伴期行知识整理工作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义一、作品背景《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注重品德修养和人际交往的规范,这篇小故事正是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于诚信、礼仪等价值观的重视。

二、原文解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开篇简洁明了,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期日中”,明确了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这里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出朋友的不守时。

此时,年仅七岁的元方在门外玩耍。

友人见到元方,问“尊君在不?”,元方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听闻后发怒,说“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指责陈太丘不讲义气,丢下他自己走了。

元方则回应道“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的话逻辑清晰,指出友人既无信又无礼。

最后,“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人物形象1、陈太丘从陈太丘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守时、果断的人。

他按照约定的时间等待朋友,朋友过了时间还未到,他便果断离开,没有过多的犹豫和迁就。

2、友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无礼且知错能改的人。

他未能按时赴约,还对陈太丘的离开感到愤怒并指责,这显示出他的无礼和不讲信用。

但当元方指出他的错误后,他能感到惭愧,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

3、元方元方虽然只有七岁,但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聪慧和果敢。

面对友人的无礼指责,他能条理清晰地反驳,维护父亲的尊严,展现出他明白事理、勇敢正直的一面。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义《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篇文言短文,出自《世说新语》。

这则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和文化内涵。

一、原文及译文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重点字词解析1、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6、不:通“否”,表示疑问。

7、委:丢下、舍弃。

8、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引:拉,牵拉。

10、顾:回头看。

三、人物形象分析1、陈太丘陈太丘是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他与友人约定正午见面,友人过了正午还未到,他便果断离开,没有因为对方的失约而一直等待,体现了他对时间的尊重和对约定的重视。

2、友人友人是一个不讲信用且无礼的人。

他先是迟到,违背了与陈太丘的约定,之后还对着元方骂陈太丘,这种行为充分展现了他的无信与无礼。

但当他被元方指责后感到惭愧,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羞耻之心,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元方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懂礼的孩子。

面对友人的无礼质问和指责,他能够有理有据地回应,指出友人的无信和无礼,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讲解-2022年学习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讲解-2022年学习资料

记忆小窍门-“家大/舍小令外人”-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例如家父、家兄;-比自己小的用“舍”字,例如舍弟.-尊称别人用“令”字,例 -令郎、令爱。
3、根据古义推断成语意思。-与友期行(约定)-不期而遇-女-太丘舍去(舍弃)-舍生取义-入门不顾(回头看)-瞻前顾后-下车引之(拉)-引吭高歌-类 迁移法

学敬断-你对哪一条印象最深刻,请结合课文说说理由。-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详略得当的故事-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 这是一个虚写人物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对话来展现人物形象的故事
愿每一个人诚信-的天地,被真诚和-睿智的花环,编织-师生共勉-的更加灿烂!-读经典故事悟做人道理-ACACIA yorocat
乏读出敬事的味道-结合课文分析,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
出事的味道-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说话语气-人物率真、洒脱、大气、不拘小节、-追求精神自由,体现了魏晋之风。-现代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评《世说-新语 :“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
>读出竣事的味道-友人:尊君在不?-礼貌询问-元方:待君久不至,已去。-平和交代-友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暴躁粗鲁-元方:君与家君期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冷静严厉
作业-《世说新语》是笔记小说,行文简洁,所记的是-丛残小语,如果把课文改写成一篇有头有尾、内容充-实的文章,应该怎么写?-课后改写课文,400字左 。-【提示】-一、可增加场景:如陈太丘出门前父子对话;陈太-丘后来与友人的对话、与元方的对话,或三人对话。-二、可增加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和 境描写。
太声卖议事-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与节奏。-☆
朗读课-陈太丘/与友/齐、-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篇。

二、给加点字注音:
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元方/入门/不顾
四、重点字词翻译:
1.与友期.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4.去后乃.至(乃:才。


5.门外戏.(戏:嬉戏,游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7.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则.是无信.(则:就。

信:讲信用,守信用。


10.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1.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五、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一词多义:
1.之:
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②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2.而:
①俄而.雪骤(与时间词连用,不译)
②相委而.去(连词,表修饰)
(三)古今异义:
①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②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四)词类活用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②友人惭.(意动用法。

惭:对……感到惭愧)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问题梳理: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懂得礼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我赞成元方的做法:一个失信于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率真,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我不赞成元方的做法: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3.陈太丘的友人的性格特点如何?
答: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6.谈谈你对“君”“家君”“尊君”的理解
答:“君”: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答:敬词:陛下、令尊、足下、令郎、麾下
谦词:敝人、卑职、寡人、老朽
8.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答: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