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主义的哲学思考

合集下载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一.快乐主义的基本内容快乐主义的伦理学说,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中心是人生问题。

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快乐是幸福人生的开端也是其终结,因为快乐是唯一的生而为善的东西。

由快乐出发,人生开始了各种选择和取舍,并把快乐的感觉作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所以,快乐也是人生的全部归宿。

但是,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奢依放荡的快乐,而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持久的,不伴随或较少伴随痛苦的快乐,即心灵的快乐。

他所说的快乐我们的一种“自然的快乐”,指身体健康和灵魂平静。

伊壁鸠鲁从理性出发,他区分了三类不同的欲望:第一类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

这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

;第二类是自然的,但是却是不必需的欲望,如性欲的满足,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欲望,而是由虚幻观念产生的。

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

如虚荣心、权利欲的满足,当然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自然的又必要的欲望可以解除痛苦,例如渴的时候想喝水。

自然而非必要的欲望则是指仅能使快乐多样化而不能消除痛苦。

同时,我们可以把人的欲望归结为: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

自然欲望带来的痛苦是可以祛除的,而社会欲望则是无止尽的,使人陷入无边的痛苦。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是自然但却不是必要的以及那种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节制与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在区分三类不同快乐的同时,伊壁鸠鲁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他认为,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

,心灵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才是一种最高的快乐、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

“快乐”是一种善———试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摘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以他的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哲学基础的。

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

他所追求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

伊壁鸠鲁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循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区别开来,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成为后世功利主义的滥觞。

希腊化时期的伦理思想多以个人为思考对象,形成了不同于古希腊伦理思想的个人伦理学。

古希腊的伦理学强调社会性要求,认为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幸福生活的获得必须通过城邦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城邦的动物”。

但是,随着马其顿王国的入侵,城邦纷纷瓦解,依附于城邦的公民成为无依无靠的个人,原有的城邦伦理丧失其道德价值,关于个人的思考反而成为一种潮流,人们认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养成德性、得到幸福。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希腊化时期的伦理思想无一例外地关注个人如何安身立命、倡导追求个人幸福、张扬个人价值。

而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正是这一时期的个人伦理学的重要代表。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基础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首先是建立在他的感觉论哲学基础上的。

他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都是产生于感觉。

人们的认识离不开感觉,因为感觉是最可靠的。

“一切感觉都是真理的报道者”。

离开了感觉,一切事物都会失去判断标准。

当然,这里所说的感觉既是指人的身体、肉体的感觉,又是指人的心灵的感觉与体验,而快乐就是人们唯一的真实的感觉和体验。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觉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从感觉出发来判断快乐与痛苦,成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

既然“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那么人们就应大胆地去追求快乐。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快乐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2.快乐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3.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4.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应用
5.快乐主义的批评和反驳
正文
快乐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主张快乐或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和价值。

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并在近现代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发展。

快乐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人类的行为应该以追求快乐或幸福为目标。

这种快乐可以是感性的,如生理上的快乐,也可以是理性的,如精神上的满足。

快乐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决策应该基于对快乐的追求和实现。

从哲学角度解释快乐主义,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一些重要的哲学观念和理论有关。

例如,快乐主义与自由意志、个人主义、社会契约等观念密切相关。

同时,快乐主义也与一些现代哲学流派,如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有着重要的联系和影响。

快乐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它可以指导我们的个人行为和生活决策,使我们更加注重实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同时,快乐主义也可以为社会政策和公共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例如,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快乐主义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然而,快乐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反驳。

有人认为,快乐主义过于强调个人的快乐和幸福,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价值观和目标,如公正、正义、道德等。

此外,快乐主义也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如何定义和衡量快乐,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快乐,如何处理快乐与道德冲突等问题。

总的来说,快乐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伦理学理论,它为我们理解和追求幸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启示。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1_35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1_35

第四章 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幸福是非常美好的,人用整个一生都在追寻着幸福,不管是年青时还是年老时,都不应放弃追寻幸福,享受幸福的要求。

伊壁鸠鲁告诉我们“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

所以一个人思考到产生幸福的事物,是应该的。

”①伊壁鸠鲁派感受幸福应是享受快乐时,快乐要求我们心灵宁静无扰,然而,扰乱我们心灵的事情却很多。

尽管自然已经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东西,人类自己也已经尽其所能获得安全保障,但是人类仍然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无止境的欲望一点一点地将人类的生命消磨掉。

人类盲目地把年华消磨在虚幻的焦虑中,这种焦虑恶毒地折磨着他们的生命,一刻都不停息,以至于他们被压抑得无法忍受,愤怒而痛苦地抱怨。

伊壁鸠鲁认识到人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灵被一些错误意见占据、污染了,心灵好比容器,容器被污染弄脏了,进入容器的东西不管好坏都会被污染坏。

心灵如被污染了,则对一切事情的看法就都不正确,心灵则沉浸在恐惧中,而人类没有理由花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内心烦扰的悲伤中。

因此,伊壁鸠鲁为了净化心灵,为心灵确立了一些根本原则。

针对世人生活在宗教神话造成的惧怕中,恐惧死亡,伊壁鸠鲁确立的原则一:相信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

原则二:相信死亡是和人毫不相干的事。

这两个原则是幸福生活实现的前提,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4.1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伊壁鸠鲁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个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从宇宙中切划出来的一团东西,其中包围着星球、土地以及所有的其他可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

神是存在的,居住在这些世界之间的地方,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中。

神的本性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物质,他们是极为精细的,人类的感官是感觉不出的,人的心灵理智也察觉不到神。

神由于其本性十分精细,因此不会像灵魂似的会死、消失,而是会永恒存在,神在他居住的地方无忧无虑,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最平和的状态下享受着不朽的生命。

他们的资源极为富足强大,他们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危险,因此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永远幸福的生活着。

尼采的快乐主义哲学

尼采的快乐主义哲学

尼采的快乐主义哲学09243213滕鹏飞摘要:弗里德里希·尼采自我定义为一个快乐主义者,快乐的前提是要对于生命有一种悲剧意识。

他的一生是贫穷、潦倒的,他不满足任何一个幸福的客观条件,但他活在一套自我设定的价值体系中,我们无法将他置于一个一般的标准之下去评判他是否是一个快乐主义者。

他通过解构一系列旧的价值体系来满足他的破坏欲,这种破坏欲是基于一种扩张、侵略、攻击的生命本能(权利意识)。

一、从尼采的生平来看,分析他是否具备快乐的一些客观条件1)财富2)地位3)健康4)家庭5)社会关系二、从尼采的哲学思想分析1)“权利意识”——生命的扩张本能《权利意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2版》2)游戏概念——世界游戏、艺术游戏以及哲学游戏a)世界游戏世界游戏,主宰力量,混淆真假,作弄我们,永不停歇。

——《快乐的科学》,P351b)艺术游戏《偶像的黄昏》尼采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概念:一方面,艺术对他来说似乎完全是一种无目的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艺术又是一项有目的的、支撑着生命。

改善着生命的任务。

c)哲学游戏《全集》批判研究版《快乐的科学》《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描绘中,提出的哲学即游戏的观点3)尼采悲剧观的阐释——悲剧的基本基调是乐观主义《尼采:一个快乐主义的悲剧观》三、尼采的快乐主义1)尼采有一套自我设定的价值体系,他将幸福归为一种“权力感”2)尼采的快乐是一种以满足自我的破坏欲为基础的。

他对束缚人的道德、宗教进行了批判,甚至还将矛头指向了真个形而上学。

尼采认为形而上学设定了一个彼岸世界对此岸世界进行诽谤,因而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悲观主义的发展史文献参考:1、《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集修订版》(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快乐的智慧:尼采精品集》(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3、《快乐的科学》(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4、《权利意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2版》(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5、《快乐的知识》(德)弗里德里希·尼采黄明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6、《权利意识:战争、释放和美学》住民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8年第一期第23卷。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在伊壁鸠鲁看来,学习哲学真正的目的在于让人过上快乐的生活,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伊壁鸠鲁哲学体系的,欢迎阅读参考。

伊壁鸠鲁出生于希腊萨摩斯岛,父母是雅典人,从小就开始接触不同的老师及学派,他熟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及皮浪的怀疑论学说。

在各城邦讲学后,于公元前305年在雅典创立了“花园”学园,他敞开大门欢迎妇女及奴隶前来学习,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他的学生们也同样给予了他强烈的忠诚感,他们着书立说,以膜拜自己的老师。

伊壁鸠鲁生活在希腊化时代,当城邦失去了依靠,心灵便无所归依。

动荡的生活让他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向内转移,为心灵找寻安身之处。

他以原子本体论为哲学基础,发展出快乐主义伦理学,使伊壁鸠鲁学派成为希腊化时代最为着名的派系之一。

一、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诚然,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成,但其中的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背景“在亚历山大病逝后,将领们便掀起了瓜分帝国的狂潮,形成了三大王国。

”[1]人们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口中学习到的以城邦为本体的古典伦理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使人们失去安身立命之所,城邦的破坏让人们的心灵家园也无所归依,人们不再从参与公共生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要考虑如何在个人与庞大帝国中来寻找自己的处世之道。

文德尔班就曾将这一时期的希腊定义为“探讨伦理的时期”[2],如何在大变化的时代下寻求自身的幸福便成为人们的不断思考的问题。

伊壁鸠鲁哲学就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

可以说,伊壁鸠鲁的伦理观首先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哲学治疗”,将人们从彷徨迷失中解救出来。

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同时,研习伊壁鸠鲁提出的快乐主义伦理观,寻求内心的愉悦和灵魂的宁静。

许多人在探讨伊壁鸠鲁哲学时仅仅认为这是单纯追求享乐与自我感受的学派,在我看来,这是片面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伊式哲学的提出,有其内在深厚的社会积淀,伊壁鸠鲁只是在时代变革的转折点上积极寻找着救世良方。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1_15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1_15

不仅有好学的正派青年,还有奴隶、妓女等,伊壁鸠鲁对他们一视同仁,绝无歧视。

没有一个教师像伊壁鸠鲁那样,受到他的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整个团体紧密团结在伊壁鸠鲁周围。

他们的主要饮食是面包和水,团体生活的经费很大部分主要靠自愿捐助,并且捐助金额并不太多,因为伊壁鸠鲁只接受最简朴生活所必需的钱财。

伊壁鸠鲁的身体状况不好,多年遭受着疾病的折磨,但是疾病丝毫不能削弱他的快乐,他以极大的勇气去承担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伊壁鸠鲁孝敬父母,对兄弟慷慨大方,对学生真诚、温和、直率、平易近人。

他给学生们的孩子写轻松愉快的信,并对学生的孩子认真抚养,甚至在他临终时他也写信嘱咐花园的继承人继续好好抚养他的学生梅特洛多诺和波力阿诺的孩子们。

伊壁鸠鲁终身未婚,没有自己的孩子。

伊壁鸠鲁虽然对弟子们和蔼可亲,但却不允许他们对他的学说质疑。

他认为自己已经清楚阐明了世界的本质,人生的真谛,学生们再无需探索更深的哲学,只需像宗教徒背教义一样将他的著作背熟了、理解透了、丝毫不差的继承就行了。

他的学生们对他非常信任,对他的话照做不误,丝毫不变,因而他的哲学学说一成不变的传递下去。

以至于整个两三百年中,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内涵没有削减、增添、修改之处,意思就是这个学派的学说没有退化,也没有进步、发展,这个学派在伊壁鸠鲁之后在学术方面再没有进一步的贡献,因为学生们的思想全被圈在伊壁鸠鲁所划的学术圈子内。

伊壁鸠鲁对待别的哲学家就不像对待学生那样温和了,他对别的哲学家态度相当苛刻。

他对于人们所认为的他的老师Nausiphanes(诺昔芬尼)相当瞧不起,称他为软体动物。

他也不承认他的学说是来自德谟克利特的,他甚至认为从来都没有留基波这样一位哲学家。

①当然了,当时的许多哲学家对他的学说也是评头论足,极尽攻击之能事。

甚至说他不是真正的雅典公民,出身贫贱,小时与母亲挨家挨户骗几个小钱,帮父亲代课教书;说他是只知道声色犬马、口腹之乐的享乐主义者,与一帮下贱的奴隶、妓女混在一起;还说他是学术的骗子,没有真正自己的思想,是从德谟克利特那里剽窃来原子论,从昔勒尼派那里剽窃来快乐主义,并且损害败坏了德谟克利特学说的某些地方以彰显自己的不同。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46_50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46_50

苦,并不能真正使人寻求到心灵宁静的幸福家园。

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反对宗教神话,坦然对待死亡,以及提倡自由、友谊、正义的人生观对后来的时代甚至现代意义都非常重大。

两千多年前的他提出这些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说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有种观点认为“伊壁鸠鲁把人看作是孤立的、自足的、自我中心的个人,较多的体现了一种个人主义。

”①这种观点有所偏颇,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伊壁鸠鲁在他的人生哲学中强调人的个体性并不是否认人的社会性的,而只是让长期忽略自身个体性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这些人长期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学说的熏陶,渐渐忽略了个体的自由性。

伊壁鸠鲁要求他们重视自身的自由,以自我为人生的目的,但是伊壁鸠鲁并不否认人的社会性,他重视人的社会意义,体现在他非常重视人的友谊以及社会的正义,即契约精神。

自由是人的天生的要求,是无前提条件的,自由本身是快乐的前提。

关于自由的内涵和外延,思想史中有诸多不同的论述,伊壁鸠鲁的自由观比较中庸,对现代人有较大的启示。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真正树立自由精神,自由意味着意志独立,独立思考,独立作出判断。

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上真正保持独立,不依赖于宗教神灵以及现实中的任何实体,不盲从任何鼓动人心的言论,理性分析判断,作出自己真实的评价。

例如面对近些年国内外媒体的各种各类谣言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矛盾的宣传,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摇摆不定,这才是真正自由精神的体现。

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界限的无限自由,因为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依据,以自我为人生目的,而这独立个体的个人并不生活的孤立的封闭的空间内,如同原子与原子之间会发生冲撞一样,那么,个体的自由就可能与他人的自由相冲突,个人与个人之间可能会在现实利益上发生冲突。

所以,个人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能破坏别人的自由。

为此,人们应该学会调和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此,每个个体都要放弃一部分绝对自由,以换取大家共同的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自由。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尹力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9期摘要: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常常被误解为享乐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倘若我们以积极批判的哲学态度来审视其伦理学,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当代价值。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当代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当代启示;幸福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044-03“伊壁鸠鲁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可惜是一个常常被误解的符号:平庸的享乐主义、粗浅的唯物主义等等”[1]。

事实上,仔细阅读伊壁鸠鲁留下的书信、文稿,就会发现对伊壁鸠鲁的误解长期地阻碍了人们对其学说的正确认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并不像人们误解的那样鼓吹单纯追求感官的快乐和欲望的满足,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以人们获得幸福生活为主要目的,将其哲学学说看成是一种净化灵魂的医术。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伊壁鸠鲁(Epiko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雅典伽格特村的一个平民家庭。

父亲奈奥克勒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凯勒斯特拉特是一个女巫。

自幼聪颖,喜爱哲学,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的潘菲劳和德谟克利特学派的脑西芬尼等人,并熟悉亚里士多德和阿那克萨戈拉等早期哲学家的哲学。

伊壁鸠鲁继承、修正和发展了阿里斯底波的快乐主义学说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从而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

约公元前306年在雅典的一座花园里创办了自己的“花园学校”。

此后他一直在学校里潜心研究哲学。

据说伊壁鸠鲁一生撰写的学术著作达达300多卷,其中主要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等。

现仅存题为《格兰集》和《学说要点》的残篇和第欧根尼·拉尔修收录在其《名哲言行录》第10卷中的三封信,成为后人研究其思想的基本史料。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们 以 积极 批 判 的哲 学 态度 来审视 其伦 理 学 , 其 中 包含 着许 多值 得 借 鉴 的 当代 价 值 。 伊 壁 鸠鲁 的快 乐主 义思 想 是 以 一 种独 特 的 视 角 为人 们 获得 幸福 提 供 一 个 全 新 的 思路 , 对 当代 人 们 追 求 幸福 和 快 乐具 有 启 发 性 指 导 意 义 。

伊 壁 鸠 鲁 快 乐 主 义 思 想提 出的 时代 背 景
伊壁鸠鲁 ( E p i k o u r u s , 公元前 3 4 1 一前 2 7 0年 ) 是伊 壁鸠 鲁学 派的创始人 , 出生 于雅典伽格特村的一个 平民家庭 。父 亲奈奥克勒是 一名乡村教师 ,母亲凯勒斯特拉特是一 个女
很 多 的哲 学 流派 开始 为个 人 的 幸福 寻 找 新 的 依 据 ,力 图 拯
而是 以一种独特 的视 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 的思
路 。他以人们获得幸福生活为主要 目的 , 将其哲学学说 看成
是一种净化灵魂的医术 。

救人们 的心灵苦难。以个人作为思考对象 , 以个人生活幸福 为 主要 目标 的哲学应运 而生。伊壁鸠 鲁在继承 了德谟 克利 特的原子论 和改造发 展了昔兰尼 派的快乐 主义 的基础上 , 提出了他 的快乐主义的伦理学。 他认为: “ 哲学论证 如果不能 帮助治疗人的疾苦就是空洞无益的 。正如 医术 如果不能帮
关键 词 :伊 壁 鸠鲁 ; 快乐主义; 当代 启 示 ; 幸福
中 图分 类 号 : B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4 ) 0 9 — 0 0 4 4 — 0 3
“ 伊壁鸠 鲁是西方文化传统 中的一个几乎 家喻户晓的 文化符号, 可惜是一个 常常被误解 的符号: 平庸 的享乐 主义 、 粗浅的唯物主义等 等” … 。事实上 , 仔细阅读伊 壁鸠鲁 留下 的 书信 、 文稿 , 就会发现对伊壁鸠鲁 的误解 长期 地阻碍 了人们 对其学说 的正确认识 。伊壁鸠鲁 的快乐 主义伦理学并不像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实用版)目录1.快乐主义的定义和概述2.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3.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正文【快乐主义的定义和概述】快乐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说,主张快乐或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

简单来说,快乐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核心。

这种学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他们在各自的伦理学说中都强调了幸福的重要性。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从哲学角度来看,快乐主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质上的快乐主义,另一种是量上的快乐主义。

质上的快乐主义主张快乐是一种内在的、不可比较的、绝对的价值。

换句话说,快乐本身就具有价值,无论它所带来的结果如何。

伊壁鸠鲁是质上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类的快乐来源于摆脱对神和自然的恐惧,以及实现个人内心的平静。

量上的快乐主义则关注快乐的数量或程度,主张人类应该通过追求更多的快乐来实现幸福。

这种快乐主义通常认为,快乐的数量可以衡量一个人生活的质量,因此,人们应该努力追求更多的快乐。

量上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于实现理性、道德和情感的平衡,从而达到生活的最高境界。

【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快乐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快乐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生活的积极视角,使我们更加关注快乐和幸福。

其次,快乐主义强调个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有助于我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快乐主义鼓励人们追求更多的快乐,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

然而,快乐主义并非完美无缺。

一些批评者认为,快乐主义过于强调个人的快乐,忽视了道德、责任和社会公正等重要价值观。

因此,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快乐与其他价值观的关系。

总之,快乐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类生活的积极视角。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摘要】伊壁鸠鲁建立的是以追求个人的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为目的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人们通常把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主义”理解为享乐主义,认为他追求的是一种肉体上的愉悦。

“事实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遵从理性和德性指导的快乐。

他将生理学意义上的快乐提升到了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1】不管后人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是否存在误解,但伊壁鸠鲁以准则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则为前提提出的这套伦理学体系,对后世西方伦理学的发展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阿里斯提波;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感觉论;原子论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一)感觉论哲学基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感觉论哲学基础上的。

伊壁鸠鲁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都是产生于感觉。

人们的认识离不开感觉,因为感觉是最可靠的,“一切感觉都是真理的报道者”。

离开了感觉,一切事物都会失去判断标准。

当然,这里所说的感觉既是指人的身体、肉体的感觉,又是指人的心灵的感觉与体验,而快乐就是人们唯一的真实的感觉和体验。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觉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2】。

从感觉出发来判断快乐与痛苦,成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思想的鲜明特征。

既然“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那么人们就应大胆地去追求快乐。

但是横亘在人们心灵中的两大障碍——对神的恐惧和对死的害怕——阻碍了人们对快乐的追求,要破除人们的这种恐惧心理,就必须从根本上颠覆其产生的思想基础。

(二)原子论哲学基础首先,伊壁鸠鲁从根本上否定了神的神圣性和绝对性。

在当时人们的思维习惯中,认为神是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的一种绝对力量,神始终干预人们的生活,它具有神圣性。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6_10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6_10

前言选题依据虽然东方文化博大精深,无时不在启迪着人们的智慧,但是西方文化亦有其迷人的魅力,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西方文化。

西方文明有一个别致的称呼叫做“两希文明”,意思是指西方文明有两个文化根源,即“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

很显然,后者是一种宗教文化,本文暂不探讨,本文旨在前者领域内探讨某一个小的方面,希望从中得到一点启迪。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璀璨的瑰宝很多,希腊哲学就是其中之一,很多近现代哲学家的学术训练背景都是专门的希腊哲学,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也是如此。

希腊哲学有两大路径,一条是柏拉图路线,另一条是自然哲学路线,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深刻性和魅力。

柏拉图路线在伦理学方面侧重于社会性要求,以理性主义为传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主张,人的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参与城邦生活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城邦的动物”,意思是说人天生是政治的社会的动物。

而自然哲学路线在本体论上坚持唯物主义,在伦理学上又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幸福观呢?伊壁鸠鲁学派代表着希腊自然哲学的伦理精神的最完善状态,他们的哲学侧重于个体性要求,倡导个人价值,充分肯定个人美德,以不同的形式高扬个人的独立生存价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就是他们的重要代表。

对于伊壁鸠鲁哲学,倘若我们不从所谓本体论或认识论一类形而上学的体系原则去研究,而是关注伊壁鸠鲁的有关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方面,我们会发现,伊壁鸠鲁哲学在希腊哲学发展中具有范式变革的重大意义。

这种哲学表面不关心政治哲学,专注于本体心性治疗之学,但是其思想从几个根本的方面撼动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公共生活、内在大序、共同体本性和政治神学等。

二 、选题的现实意义人类在地球上创造的文明主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块。

当我们回顾两千多年以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物质文明领域内,其发展的速度极其惊人。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把自己从艰辛低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人类生活的世界完完全全变了样,科技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舒适和方便。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最新版)目录1.快乐主义的定义与起源2.快乐主义的主要观点3.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4.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5.快乐主义的评价与未来展望正文1.快乐主义的定义与起源快乐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主张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他们认为人类的幸福和快乐是追求的终极目标。

快乐主义在近现代哲学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伦理学说。

2.快乐主义的主要观点快乐主义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快乐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所有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快乐。

(2)快乐有高低贵贱之分。

快乐主义认为,快乐并非简单的感官享受,而是有层次、有品质的。

精神的快乐、道德的快乐和审美的快乐等高级快乐,远比物质的、短暂的感官快乐更为可贵。

(3)实现快乐需要道德和智慧。

快乐主义强调,要实现快乐,个体需要具备道德品质和智慧。

道德品质可以帮助个体在社会中与他人和谐相处,智慧则能让个体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3.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价值论和方法论。

(1)价值论:快乐主义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

人类应当根据快乐的程度来评价行为的价值。

换言之,能够带来更多快乐的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

(2)方法论:快乐主义提倡人们应当寻求合适的方法来实现快乐。

这包括培养道德品质、提高智慧、调整心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

4.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快乐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它鼓励人们追求快乐,关注个体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强调道德、智慧和爱心等品质的培养。

这些观念有助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幸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快乐主义的评价与未来展望快乐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挑战,如过于强调快乐,忽视道德和责任等。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6_40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6_40

生不应该太执着,应坦然接受死亡。

这不是空谈,有很多的人真正能看淡生死,如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就从容面对死亡。

看淡生死对于一般人缓解对死亡的恐惧是有帮助意义的。

但这并不是说生与死是一回事,活着没有什么意义,自然赋予我们生命,还是应该好好享受生命,对生活仍要积极。

虽然生命的结果都一样是死亡,但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过程,追求幸福生活应是所有人的人生目标。

4.3幸福原则的启示幸福生活的这两大根本原则其实主要就是避免烦扰恐惧的问题。

因为恐惧的两大根源是对天体神灵的盲信和对死亡的想象,这两者都与宗教有关,宗教加剧了人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感。

伊壁鸠鲁用自然哲学及神不管人的一切事务和人的灵魂是会灭亡的观点来消除这两种恐惧。

伊壁鸠鲁批判宗教的动机并非出于自然哲学与宗教的对立,而是出于对幸福和精神宁静的期待,借助于自然知识,摆脱宗教对人精神的束缚,以求消除恐惧和焦虑之源。

①宗教和灵魂不死在有些人看来是一种安慰,他们把自己寄托给神灵,寻找依附。

让自己的灵魂永恒不朽以期满足自己对不朽的渴望。

然而这两点均被伊壁鸠鲁打碎了。

人类文明虽然已发展至二十一世纪,但是宗教在世界范围内仍较多存在着。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伊壁鸠鲁的学说,都告诉我们现代人应该崇尚科学,追寻自然的本性,反对宗教迷信。

宗教迷信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福祉,只会欺骗麻醉人们的心灵,只会是精神的鸦片,使人沦陷其中无力自拔。

宗教迷信带给人类的大部分是痛苦不是快乐。

世界许多邪教残害儿童妇女,其罪行罄竹难书,还有许多邪教不尊重自然生命的价值,鼓励教徒自杀甚至残杀他人。

宗教迷信带给人类的苦难数不胜数,由于科学知识的发展,目前尚不足以解答人类对自然界所有的疑问,由于许多人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迷信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新时代的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正当的精神家园,远离宗教迷信,使我们的心灵更干净更健康更阳光。

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人来说,最能使人摧心裂肺的莫过于死亡。

南昌大学—西方哲学论文—伊壁鸠鲁快乐主义

南昌大学—西方哲学论文—伊壁鸠鲁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派快乐主义我曾见过关于“高兴”与“快乐”的一种区别性论断:高兴是短时间内的情绪提升;而快乐则是长时间内的愉悦心绪。

这种论断可能部分解释了人们追求快乐而非高兴的原因——永久保有的比短期存在的更为重要。

对于“快乐”,伊壁鸠鲁有自己的见解。

快乐的内涵伊壁鸠鲁曾说:“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他以感觉主义出发,将快乐与痛苦作为衡量善恶的尺度。

人追求善,抛弃恶是自然而然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

而快乐是天生的最高的善,因此追求快乐是人生的目,也是判定人是否幸福的标准。

基于理性思考,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快乐: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满足温饱。

饥饿时的面包和水,寒冷时的温暖外套都可以带来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这也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可以消除人体内的痛苦。

第二种是自然的又不是必需的,如过度的饮食,购买奢侈品等。

伊壁鸠鲁认为基础的物质是必需的,但过度纵欲是不明智的做法。

第三类极不自然也不必需,如虚荣心,权利欲。

这种欲望是人自身制造的,不符合人的本性。

伊壁鸠鲁认为痛苦来源于欲望的不满足,因此他主张限欲,认为人要将欲望限制在自然而必需的层面上。

这种最基础的欲望更易给人们带来快乐,而简单的欲望则有助于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

相比于身体快乐,而伊壁鸠鲁更倾向于精神快乐。

精神上的快乐虽然在情感的强烈性上有所欠缺,但它能延续得更为长久。

在此基础上,伊壁鸠鲁提出了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的概念。

他将动态快乐解释为欲望的要求与满足,如娱乐和高兴。

静态快乐则是痛苦的消除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

除此之外,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内心的善,但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取。

譬如,刻意地去追求快乐本身就是无法带来幸福的,因为人无法终生都与快乐相伴,这种刻意的追求也是过度欲望的体现,会给人带来痛苦。

由此看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并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他强调的是内心持久的平静而非一时的纵欲带来的快感。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重新研读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重新研读

伊壁 鸠鲁把 快乐 看成 是人 生最 高的善 和 目的 , 但这 按 照感 觉 主义 的原 则 , 坚持 快乐 为 善 , 痛苦 为恶 , 这样 快 乐主 义无 和追求 的快 乐 。
、 快 乐 主义伦 理思想 产生 的 时代背 景

伊 壁鸠 鲁 生活 在古 希腊 时期 , 身处 希腊 刚 沦亡 于马 其顿 的乱 摆脱社 会环 境束 缚 、 求个人 幸福 与价值 的一 种反 映 , 追 因此不 能把 世 , 会 动荡 不安 , 社 人们普 遍 过着 颠 沛流 离 的生活 。 … 它与享 乐 等 同起 来 。 壁鸠鲁认 为 , 正确 选择 和追求 实现人 生幸 伊 要 其 次 ,心 灵 的快 乐 、静 态 的快 乐 才是 一 种最 高 的快 乐 、最 首先 , 长期 的经济 衰退 和社 会 动乱 , 得 许多 人失 去 了对从 福 的快 乐 , 使 首先 就要 学会对 不同 的快乐进 行 区分 。
可辩驳 的具有崇高 的价值 。

二、 伊壁鸠 鲁 的快乐 主义伦 理观 的基 本 内容 “ 壁鸠 鲁 伦 理 学 的 中心 问 题 是 人 生 问题 ” l因 而 ,他 认 伊 。_ 2
为, 人生的幸福 就是追 求和获 得快乐 。快乐 是幸福生 活的始点 和终 “ 点 。【 乐 同样是 善 的出 发点 和归 宿 。离 开 了快 乐 ,既无幸 福可 ”1 3 快
渴求 一种欢 乐祥 和 , 安康 的生 活 。 壁鸠鲁 在此 现实条 件 的基 幸福 伊 础上 , 继承德谟克利 特的原子论并融 合阿里斯底波 的快 乐主义学说 ,
形成 自己独 特的快乐主义伦理 学。 他的哲学带有 明显 的伦理学色彩 , 突 出的表 现为快 乐 主义 , 并一 直 为许 多流派所 继承 和沿 用 , 至今 仍 有一 定 的影响 。 是 , 但 人们 往往 把他 的快乐 主义 简单 地等 同为享 乐 主 义。 实际 , 壁鸠 鲁考察 了人 类心 理 , 伊 对友 谊进 行科学 地分 析 , 强 调哲学与科 学能把人从恐 惧和迷信 中解放 出来 , 人们获得快乐 , 引导

快乐主义——精选推荐

快乐主义——精选推荐

一种解释道德的性质和目的的伦理学说。

“快乐”一词的希腊语为η媍δσνε,又译为享乐。

快乐主义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道德哲学,希腊化时期,由伊壁鸠鲁发展成为理论体系(见伊壁鸠鲁伦理思想)。

后来在卢克莱修、T.霍布斯、J.洛克、P.伽森狄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英国功利主义者的伦理学说中,得到贯彻和进一步发展。

快乐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用纯粹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观点,把人仅仅看作自然的生物,把人类多种多样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需要,仅仅归结为追求快乐,认为只有肉体的或心灵的快乐状态才是唯一可求的和合乎人性的,快乐就是善,是一切道德要求的全部内容和唯一目的;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都是趋乐避苦、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快乐。

快乐主义的极端表现就是享乐主义,它强调感官快乐是善恶的标准,追求物质的、肉体的享乐是人生的唯一目的,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亚里斯提卜。

快乐主义是与禁欲主义对立的,它反对宗教道德和仁爱的道德说教、试图从肯定物质利益和现实生活享乐方面解释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在历史上曾有过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它从抽象的人的感官需要出发,离开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和人的社会实践,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道德现象,并且带有强烈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性质。

它在理论上往往导致伦理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在实践上表现为腐朽的生活方式。

尼各马可伦理学-快乐

尼各马可伦理学-快乐

“快乐”是非人天生就是喜好快乐的动物,人们的内心都是追求快乐的,在快乐与苦难面前,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快乐。

不仅自己追求,“快乐”同时也作为一个美好的祝福被用来送给他人。

可见,“快乐”在人们心中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这些都是在读《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书之前我对快乐的理解。

最初拿到《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书,翻到目录,看到有关“快乐”的这一卷,其实是很好奇的里面的内容的,从来没想过快乐与哲学之间还可以有这么大的联系。

真正翻开书去读的时候,才了解原来“快乐”有这么深奥的内涵,要就“快乐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快乐值得追求”等问题说出一番道理来,是需要一定的哲学智慧的。

书中,《快乐》这一卷的开始便提出了“快乐问题上的两种意见”这一问题,快乐问题不应该忽略,因为“快乐似乎与我们的本性最为相合”。

书中还提到,“快乐与痛苦贯穿于整个生命,对于德性与幸福至为重要。

人总是选择快乐,躲避痛苦。

”对于快乐,人们对其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快乐就是善,有些人则相反,认为快乐完全是坏的,这些人中,有的人也许真的认为快乐是坏的,有的人也许是认为把快乐算作坏的更有利于我们的生活。

欧多克索斯认为快乐是善,一切生命物都是追求快乐,躲避痛苦。

他认为,在每种事物中,所被追求的东西都是善,最被追求的就是最大的善,既然快乐被一切生命物所追求,就表明它是最高善。

此外,他还认为,最值得欲求的是那些因自身而不是因某种它物而被追求的事物,而快乐就是这样的事物,并且快乐使得其他的善更加善,它就是最高善。

个人认为,快乐的确是一种善,因为它的确被众人所追求,在大多数人眼中,幸福就包含着快乐。

然而是否能将快乐作为最高善,还是需要再深入思考的。

回到书中,接下来的内容提到持相反意见的人认为,快乐不是一种性质,而且不是限定的,它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而善是限定的,所以快乐不是善。

同时他们认为快乐是一种补足,感到快乐就是得到补足的东西,是肉体感到快乐,因为匮乏与补足都只是肉体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快乐主义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快乐箱;快乐主义;生活意义
摘要:在哲学史上,快乐主义者提出,好的生活应该是从生活中得到尽可能多
的快乐。

然而后世对此反对声不断。

文章试图以对快乐箱的思考引入,分析后世哲学家对快乐主义的批判,结合老师课堂教学和自身思考,寻找生活真谛。

正文:
快乐主义是解释道德行为与人生目的的一种伦理学说,又称享乐主义。

该学说倾向于用纯粹生物学的或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行为与需要,认为人们以求得快乐为生活目的,而快乐包括肉体与心灵的快乐。

事实上,很少有人是快乐主义者,人活于世上,追求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成功、名望、金钱、权力和自由等等,快乐更多地充当生活的调味剂而非目标。

一、对于是否愿意跨进“快乐箱”的思考
在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奥兹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虚拟的发明——快乐箱。

它是一个装有电极和医疗设备的箱子,只要人走进箱子里,就会体验到一波又一波持续的感官快乐,而且它可以产生足够多的变化使你不会失去新鲜感。

但问题在于:一旦进入这个箱子,你就永远不想或者不会被迫从里面走出来。

若干个月后,你的身体就会因为缺少运动而变得臃肿苍白,而且这几个月的时间你完全虚度了,但你一点都不会因此而烦心,因为你一直活在绝对的快乐里——那么请问,你愿意踏进这个“快乐箱”吗?
这是一个著名的哲学问题,一直被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所追问和思索。

调查表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否定的,很少有人会愿意成为快乐箱的寄生虫。

陈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尽管快乐箱能让他产生快乐的幻觉,但实际上却会因为缺少活动而使他的身体发胖、虚弱,以致生病和早逝——在现实中,没有谁愿意生病和早逝的,哪怕快乐箱使他感觉不到痛和早逝,但是由于他在思考——即能够区分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那么他宁愿要较少的真实快乐也不愿意较多的虚幻快乐。

是的,一旦我们跨进快乐箱,我们将永远不想或者不会被迫从里面走出来——这是一个可怕的沉溺,犹如吸毒。

我们将在虚幻的世界里获得快乐的绝对满足,但现实中却面临孤独、无为、病痛和早逝——这一清醒认识和衡量让理智尚存的人们对快乐箱却步,就像常人对毒品却步那样。

感官享受能尽一时之兴,但我们会更多地关注长远的真实的利益。

快乐箱只能给我们带来虚幻的短暂的感官享乐,无法替代现实中感情和成功所带来的真正的满足。

二、快乐主义的不同流派和后世哲者对该主义的批判
苏格拉底死后,产生了之后所谓的“小苏格拉底学派”。

以亚里斯提卜为代表的昔勒尼学派认为:个体的感觉是人所能知道的一切,是判断一切的标准和生活的目的。

亚里斯提卜提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强烈,所以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而且他还相信,只有现实的,眼前的,感性肉体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

而与之相比,伊壁鸠鲁则重视精神的快乐,提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反对以快乐衡量生活的经典理论。

他在《伦理学》里提出——有人或许认为,所有人都渴望快乐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都以此为目标,但是生活是动的。

快乐使活动圆满并因此使生活圆满……没有活动就不可能出现快乐,但每个活动有了快乐相伴才圆满。

他认为,好的生活关键在于“令人满意的活动”,而不在于快乐本身。

例如,被社会禁止的强奸暴行会带来一时的感官享受,但是继后的逃亡、被捕、判刑会削弱甚至抵消当时的“快乐”——因此,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这样的行为。

而运动员接受地狱式训练固然痛苦,但若他有了坚定信念的支撑和对未来的憧憬,艰辛的训练也能披上有意义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为快乐本身而行动与为其他目标而行动,目标实现的过程和结果带来快乐。

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而快乐主义属于前者。

快乐本身是好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快乐,尤其是肉体上的快乐,却不能成为行动的根源和好的生活的本身,不能作为唯一的度量衡。

三、对快乐主义和生活真谛的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自制的能手。

会为了苗条体态而减肥节食,为了身体健康而戒烟戒酒,为了良好形象而控制言行,为了考进重点而劳心劳力,为了升职糊口风尘奔波……我们在不断放弃“快乐”而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或许有人会说,追求这些是在预约未来的快乐。

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否认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例如爱吃甜食的人要减肥,戒了甜食还要天天做自己最怕的运动,终于瘦了。

可以吃甜食了吗?不!为了保持身材防反弹,她还得坚持下去——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亲朋的称赞和自身的满足等等,结果是获得了其他的一些“奖赏”,却离感官的口欲之乐越来越远了。

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短暂快乐并不是人追求的目标。

快乐主义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信条。

那是不现实,不负责任的行为导引。

生而为人,我们都活在真实的群体中,具有社会性,社会、学校、家庭等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责任和要求,我们也有对自己的定位和长远追求。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毫无节制,不负责任地以“快乐”为目标,只追求感性肉体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满足,也不能仅仅追求眼前的享乐乃致牺牲未来——毕竟,我们生活不是一秒一分一天的事,而是十年甚至百年的事。

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真实和有意义,为别人,为未来创造一份值得回味的价值,才能让生活更充实,让人生更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