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管理学的贡献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孔子是位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也是一位伟大的管理思想家。

他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学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有人称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靠《论语》起家的。

孔子的管理思想体系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1、以民为本2、中庸3、举贤育才4、正名5、德治6、正己7、仁爱8、信一、以民为本孔子认为管理的着眼点是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认为人民群众是统治阶级的根基。

但这却不同于现在的人本管理。

现代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既重视规范,又重视操作。

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理论,其实质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

人本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

人本原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管理者应首先尊重劳动者的个性与人格,要突出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第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员工既然是管理的主体,就应处于主动参与管理的地位,企业必须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去,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性,也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的发展。

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想下属的人性的发展,因此,当实施一项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时,不仅要看其经济效果,还要考虑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

第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是为人服务的,应满足人的需要。

因而,企业一方面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资,调员工的积极性,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实施“员工满意战略”,力求做到让员工满意;另一方面,则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异的服务,在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做到让消费者满意。

二、中庸“文革”期间的“批孔”运动,把人们对儒家“中庸”的理解全部搞混乱了,使人们对中庸之道形成了许多错误的理解,例如: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不阴不阳,不快不慢,不前不后,不好不坏,因循守旧,保守安分,折中,调和,等等。

论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论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论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论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的内容,欢迎阅读!论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一、儒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财富(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

“仁”即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学精义的所在,而《论语》中“仁”是商人视为经营管理的“黄金法则”,“终身行之”可以掌握自己经营的命运,并且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达到商业上的成功,反之会遭受失败,所以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

仁爱,体现的是人道原则。

任何一种有生命的管理理论都不能回避这个主题。

儒家思想里面有句话这样说的“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

企业领导者爱惜员工,赢得员工的尊重,使得他们忠于职守,忠于企业,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企业内部容易协调一致,能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整体力。

(二)“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

儒学中有等级思想,但儒学思想其中也有强调民本的。

《尚书》中有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在谈治国之道时说:“文武之道,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证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儒学这种以民本得民心,从而达到稳定、兴旺发达的思想,我们抽去其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这一消极方面,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做到“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有所发展。

(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激励人们要向日月星辰永远运转那样,要刚健有为,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关键在于“自”,强调自立、自爱、自重。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常会面临挫折与困境。

对此,管理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以求再发展。

(四)“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

《论语》中多处讲到“信”,《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任何人都要讲信用,无信不立。

孔子老子治国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孔子老子治国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孔子老子治国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两年来,学校安排我们陆续读了《论语》、《道德经》等古代经典作品,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二是,很多道理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班级管理犹如治国,班级虽小,可也考量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

在《论语》、《道德经》中有很多关于治国的论述,感觉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下面就略拾一二与大家探讨: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是《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句话。

它的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这里面也蕴含着治班的道理,既要抓管理,也要重视教育。

抓管理就是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

在抓管理方面容易犯的错误:一是过严,这是“苛政”,要么,学生乖顺,受到精神上的虐待,要么三板斧后,班主任丢盔卸甲,撒手不管,颜面扫尽,很受伤。

所以,我们要法制不要人治;二是过于宽松,学生不把班主任当回事,班级秩序乱糟糟,班主任落个无能的名声。

因此,抓管理要遵循“火炉法则”,所谓“火炉法则”,就是把“火炉”烧得红红的,放在那里,本身并不会主动烫人,但只要有人敢于触摸,它就必烫无疑,不会顾及触摸者的身份,人人平等,谁摸烫谁,而且立即处罚,没有下不为例。

让学生不敢违纪。

管理中要把握好火炉法则的四个特性:警示性、及时性、必然性、公平性。

抓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事理,知礼仪,由不敢违规变为不愿违规。

这才是德育的目的和追求的效果。

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老子说的“无为而治”。

教育是慢功,管理是急活,教育和管理可以互相帮衬,但是不能互相代替。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管理轻教育,所以,我们很多人变成了“教书的警察”,感觉很累。

轻教育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教育能力的不足和急功近利、以逸待劳的错误思想。

孔子管理思想总结

孔子管理思想总结

孔子管理思想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对中国的政治、教育、社会伦理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管理思想也被誉为“儒家管理思想”。

本文将总结孔子的管理思想,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他的智慧。

孔子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管理方法、管理原则和管理理念三个方面。

首先,孔子管理方法的核心是“以德为先”。

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身的修养和示范来影响和感召他人。

他强调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榜样作用,认为只有以德才能行善,只有自身先行才能影响他人。

他主张通过无声的感染和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人,而不是直接命令和控制。

他认为实现管理目标的重点在于激发他人的内在动力,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人自觉行善。

孔子的管理方法还包括“用人不疑”、“用人唯贤”等观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应该善于发现和运用他们的才能。

他主张不悬崖勒马,即不对人过分限制和束缚,而是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和自由度,同时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和创新。

他通过培养人才和合理配置资源来实现管理目标,实践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的观念,倡导共同发展和共同成长。

其次,孔子的管理原则主要包括“分工合作”、“教育管理”和“和谐一致”。

分工合作是孔子管理原则的核心,他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和特长,应该按照各自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通过协作和互补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他强调团队合作和资源互利,提倡团队共同进步和共同享有成果。

教育管理是孔子管理原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他倡导教育注重德育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注重培养员工的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和谐一致是孔子管理原则的基础,他认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实现管理目标。

他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善待他人和以诚相待来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

孔子管理智慧的启示

孔子管理智慧的启示

孔⼦管理智慧的启⽰在中国古代史上,涌现了⽆数伟⼤的哲学家、思想家,每⼀个伟⼤的哲学家都是⼀个成功的管理学家,⽽孔⼦,正是中国古典管理学的创始⼈。

孔⼦曾经提出了很多精辟均论断,⽐如,不学礼,⽆以⽴。

已所不欲,匆施于⼈。

躬⾃厚⽽薄责于⼈,则远怨矣……。

这些⼤家⽿熟能详的古典思想哲理,不仅依然影响着当代⼈们的思想、性格和⽣活⽅式,甚⾄对社会的思想发展、经济进程和政治格局依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

孔⼦在两千年前的管理智慧,⾄今仍可给我们带来启⽰和思考。

《论语·⼦路⼗三》:仲⼸为季⽒宰,问政。

⼦⽈:“先有司,赦⼩过,举贤才。

” ⽈:“焉知贤才⽽举之?”⼦⽈:“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其舍诸?”仲⼸作为季⽒的家⾂,请教为政之道。

孔⼦说:先定职掌,赦免⼩过,选⽤贤才。

仲⼸问:“怎样才能知道贤才⽽举荐选拔呢?”孔⼦回答:“举荐你所了解熟悉的。

你不了解的,别⼈难道会舍弃他们吗!”⾸先建⽴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责任,使⼈⼈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管理者事必躬亲并不是美德,费⼒不讨好,⽽且危害⽆穷。

《吕⽒春秋·审分览》曾经⽣动地举例说,⼈与马⼀起⾛,⼈不如马快,可是,⼈坐在马车上驾马,情况就不⼀样了。

不能任⽤部下,事必躬亲,就好⽐舍弃车驾⽽与马同⾏,不仅不如马快,⽽且还会压抑、挫伤“马”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作⽤。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各级职责混淆,领导不⼒,⼀⽚混乱,所以才有“丙吉问⽜不问⼈”、“陈平不知钱⾕之数”等著名的执政典故。

“先有司”的好处,就是把制度职责流程确定了,⼤家都知道该⼲什么和怎么⼲,团队的潜⼒⾃然就发挥出来了。

还要“赦⼩过”,强调⼤节,不揪⼩过,有利于调动⼯作积极性。

所谓“⼤节”、“⼩过”,不是以事情⼤⼩来区分,⽽是以对团队的影响来区分。

⽇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原则⽐千军万马还重要。

”如果⼤家养成了视制度规章如⽆物的风⽓,整个团队就涣散了。

“⾦⽆⾜⾚,⼈⽆完⼈”,如果事事苛察,求全责备,就像眼睛⾥容不下⼀粒砂⼦⼀样抓住别⼈的缺点错误不放,就⽆法调动⼀切积极因素,团结⼀切可以团结的⼈。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益于现代管理的智慧和原则。

尽管《论语》是古代儒家经典,但其关于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诲对于现代管理学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以下是从管理学角度解读《论语》的几个方面:一、仁爱之道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础。

《论语》中,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即管理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心和关爱员工。

仁爱之道在现代管理中表现为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成长和发展。

管理者应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福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二、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中庸”的概念。

中庸之道强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走向极端。

在现代管理中,中庸之道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保持冷静和客观,充分权衡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庸之道还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求管理者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保持公正和公平,遵循适度原则。

三、礼制管理礼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礼的作用,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管理中,礼制管理表现为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保持组织秩序。

礼制管理要求管理者尊重传统和规范,注重礼仪和仪式,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同时,礼制管理还强调领导者的示范作用,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

四、德治思想德治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理念,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以德治国”,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

在现代管理中,德治思想表现为强调道德领导,要求管理者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德治思想还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组织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

五、人际交往在《论语》中,孔子教导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这些教诲对于现代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启示。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是一位伟大的管理思想家他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人说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从《论语》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

孔子的管理思想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以人为本;2.中庸主义;3.人才培养;4.名望培养;5.德治;6.自以为是;7.仁慈;8.信仰;1.以人为本;孔子认为管理的重心是人,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人民群众是统治阶级的基础然而,这不同于当前的人本管理。

现代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注重标准化和操作化。

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其本质是尊重、依靠、发展和服务于人。

人本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人本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员工是企业的主体管理者首先应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个性,突出员工的主导地位。

其次,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的参与由于员工是管理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管理。

企业必须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考虑下属人性的发展。

因此,在实施一项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时,不仅要看其经济效果,还要考虑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影响。

第四,管理为人民服务。

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的需要。

因此,一方面,企业应重视员工的情感投入,调整员工的积极性,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实施“员工满意战略”,努力使员工满意;另一方面,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企业中实施“顾客满意战略”来满足消费者。

第二,“文革”期间“批判孔子”的中庸之道彻底混淆了人们对儒家“中庸”的理解,并导致人们对中庸形成了许多错误的理解,如:中庸是公正的、中立的、不慢的、不落后的、不坏的、墨守成规的、保守的、妥协的、和解的等等儒家中庸是追求卓越的原则勇是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是指事物的实际状态所反映的各种倾向。

孔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论文)

孔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论文)

谈孔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活下去,那就必须退回去,回到公元前6世纪,以便从生活在2500年前的孔子的智慧中受益。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

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不论是那一个学派,都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成了当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主流。

儒家人本主义的管理理论,从尊重人出发,以人性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其方法论,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当代管理中正在发挥着它的巨大的作用。

于是,有人预言儒学即将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那么对于现代管理的影响,不应该一概而论,就是说,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积极影响一以人为本“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

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

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

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管理学价值

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管理学价值

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管理学价值提要“中庸”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孔子切身实践的“至德”。

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都有过深刻的影响,在国人心目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管理学的角度考虑,“中庸”具有其独有的管理内涵。

本文立足于此,探讨其现代管理价值。

关键词:中庸;现代管理;价值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一、《论语》的管理价值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的《论语》是集中孔子言行的学说,是孔子一生管理思想的概括,是孔子入世的集中表现。

在这里孔子对于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空间、管理时间、管理情境都有充分的体现。

孔子注重自身的修养,但孔子不主张远离尘世,闭门苦修,“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孔门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以孔子生平为例,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欲行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但数番受挫,终于不达,未能成其兼济天下的雄心,最后退归田园,独善其身。

但孔子的独善其身也与当时的隐逸之人不同,他并没有藏到深山大川之中,避世避人,而是一边修订儒家典籍,使得“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同时笔削春秋,以正世道人心;一边讲学杏坛之下,使得知识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可以知道。

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是入世的一生。

孔子的言论主要保存在《论语》中,《论语》就是孔子之学的载体。

孔子没有像老子、庄子、孟子、荀子一样,对自己的学说有长篇大论成系统的表述,他以“文、行、忠、信”教弟子,他“不语怪力乱神”,他只是踏踏实实的教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去行“中庸之道”,去守住自己的道义。

《论语》中没有玄虚的出世的东西,它只是脚踏实地的入世的学问。

孔子其人,是入世之人;其学,也是入世之学。

孔子虽然一生不达,但他自称是“待沽者”,他也周行各国,欲求自售。

他认为“不仕无义”,孔子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

”虽然孔子一生不仕,但是孔子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希望“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中处处充满了这种类似管理篇言的表述。

孔子的思想与企业管理_孔子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方法

孔子的思想与企业管理_孔子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方法

孔子的思想与企业管理_孔子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方法孔子的思想不仅在教育方面有独特见解,对于企业管理也有着指导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思想与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方法一孔子“道之以德”的管理内控思想控制,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其对象包括人、事、物和行为的控制,孔子的“道之以德”主要讲的是对人的控制,他主张以“德治”为核心,虽然他也承认“齐之以礼”,即以礼义制度为规范行为的外在控制。

但他最强调的组织管理要以道德价值为导向进行控制,这是最根本的控制,是最佳的控制。

在管理方面,管理人的行为是表面的,能管住一个人的心才是高境界的管理控制。

所以,孔子的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强调以人的思想为中心的“人治”,同时辅之以礼为法规的“法治”。

孔子在《礼记.缁衣》中说: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什么意思,就是说,对老百姓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再用礼教来整顿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人心归服你,亲近你,向往你;从心里面服从你,如果你用政法的条款来诱导他们,用刑罚的厉害来整顿他们,他们不是逃跑逃避,就是去钻法律的空子。

逃避成功,他们不但不会感到羞耻,反而会自鸣得意。

这就没有起到管理的根本目的。

用现代管理语言来说,孔子的“道之以德”就是强调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是一种强调内在控制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二孔子“齐之以礼”的外在控制管理思想“齐之以礼”是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控制理论,孔子把“齐之以礼”与“道之有德”相提并论,认为二者都是使民众“有耻且格”的管理方法。

他们互为表里。

由此,孔子十分重视礼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他认为,礼是管理者修养的标准,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

所以,一个管理者,想要成功,就必须遵循礼的标准去办事。

思想上,循礼则通顺,不循理则错乱;生活上,循理则协调,不循理则会发生毛病;行为上,循礼则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不循礼则偏邪不正,庸俗粗野。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有哪些借鉴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有哪些借鉴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有哪些借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灵魂之一,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来说,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 尊重人才,注重团队协作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取决于与周围人的合作与支持。

他提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观念,也许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这个观念被诠释为“团队是成功的关键”。

企业家应该尊重人才,让人才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实现企业发展。

2. 诚信对待人际关系孔子的思想强调诚信和正直。

在他的眼中,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

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这是他一贯的信条。

作为现代企业家,要承认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商业交易和人际关系上,诚信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3. 倡导“仁爱”和文化的人性化“为国家除害,行仁政以正民心”的思想是孔子教育的核心,他认为,仁爱是人性的体现,可以弱化权力和利益,强调公平、公正、宽容、慈爱、善意等人性关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现代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未必仅仅注重利益最大化,反而将“精神文化”和“个人价值观”注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企业有一种人性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对“管理”和“领导力”的思考“治理国家,行仁政;管教家庭,行孝悌;制作乐器,运用和鸣;学问修养,实事求是;讲究风范,正心、同德。

”这是孔子的五个方面的思考,他主张领导和管理要从自身做起,从德行为基础,有恰当的价值观,凭借诚信、正义和尊重来影响员工,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5. 反思“谦虚”孔子认为学习一门技能时,“虚心受教,功夫到家自然成”,因此要注重自省,谦虚待人,把优点挖掘出来,才能有所进步。

对于企业家来说,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多听取意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总之,孔子的思想是一种内在的、友好的审视,可以帮助现代企业家认真思考自己的价值、目标和责任、生产、销售,以及企业的氛围和精神。

孔子,中国式古典管理的鼻祖

孔子,中国式古典管理的鼻祖

孔子,中国式古典管理的鼻祖孔子忌辰十一期间,又是孔子的忌日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甚至是世界都开始重新审视孔子的文化价值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孔子。

管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门哲学,是一种思想。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一个伟大的管理者必然是一个成功的思想家,而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必然是一个哲学家。

管理,本来就是人际关系的哲学。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象周公,晏子,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朱熹等等。

他们的思想的光辉照耀着千百年的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现在人的思想,无不受到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谓万物相通,管理学上来审视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们的思想,我们也同样的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都是一个成功的管理学家,而孔子,正是中国古典管理学的创始人。

我们管孔子的管理思想叫做中国式古典管理学。

孔子曾经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断。

比如,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哲理,小而化之,是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性格和生活方式;大而化之,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想发展,经济进程和政治格局的重要的古典思想。

尹明善(力帆控股董事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张宝才(重庆可口可乐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原因: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每个人要禀承这种信念,懂得相互尊重。

新加坡学生普遍学习《论语》。

刘庆(重庆华生园公司总经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学无止境。

这些企业家对孔子的推崇,充分说明了孔子的思想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惠而不费孔子认为,在管理人时不可一味的用暴力强制,而要“利之”,即允许被领导者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使他们对工作感兴趣,从而使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历史上的管理智慧

历史上的管理智慧

历史上的管理智慧管理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领域和方面。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重要的管理智慧被积累和总结,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上的管理智慧,展示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孔子的管理智慧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管理智慧体现在他对领导和治理的思考中。

首先,孔子强调君主应以德治国,即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来影响和引导民众。

他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正直、宽厚、谦虚的榜样,以赢得民众的尊敬和信任。

其次,孔子提出“各尽其才”的观点,主张根据个人的才能和特长来安排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达到最大的效益。

这一思想对于组织的人才管理和激发潜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策略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君主,他的征战策略被誉为古代军事管理的经典之一。

亚历山大注重组织和指挥能力的培养,他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使士兵能够快速接受命令并执行。

此外,亚历山大注重与士兵的沟通和互动,他经常亲临前线,与士兵共进退,赢得了士兵的忠诚和战斗力。

他还注重对敌情的分析和军事情报的收集,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亚历山大的征战策略强调组织、指挥和决策的重要性,对后世的军事管理和领导者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泰勒的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工程师和管理学家,他被誉为现代科学管理的奠基人之一。

泰勒提出了许多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分为二”的原则。

他认为管理过程可以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部分,需要分别进行科学管理。

泰勒主张通过研究工作过程,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化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他还提出了时间和运动研究,通过分析工作步骤和时间分配,优化工作流程。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对于组织的工作设计和流程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福特的流水线生产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先驱者,他的流水线生产方法对于现代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管理思想之孔子

古代管理思想之孔子

法学C093 柴盛学号:098369孔子的管理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不仅在思想方面有着突出之处,在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下面来介绍一下他的优秀管理思想。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故达而达人”等论点,即所谓“忠恕”之道。

但“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仁”实际上是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的。

在世界观上,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但仍强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题。

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但鄙视“学稼”“学圃”,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付其“名”;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论点。

人文上他提出以礼治国的管理目标根据“礼”,孔子主张维持严格的等级制度,认为这样才能稳定统治秩序,维持统治者的地位。

孔子强调治国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君、臣、父、子要各守本分,各按自己的等级名分办事。

根据“礼”,孔子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界限划分得十分清楚,这无疑也是有利于统治者地位的。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在孔子眼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君子”和“小人”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他的“礼”来管理社会,就是要使这种区别固定化,使君子耻为小人,使小人仰慕君子。

人文上他还提出重义轻利的管理原则,要求:(1)管理者以身作则,以义制欲;(2)教育百姓向义、好义;(3)选拔正直的人参与管理。

儒学文化对管理学的贡献

儒学文化对管理学的贡献

儒学文化对管理学的五大贡献科学管理是人类文明,特别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管理就没有组织或社会的有序、和谐,就没有效益和成就,也不可能有人类创造性的劳动。

管理也是生产力。

一个社会与一个组织的有序和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而,管理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中华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在诸子百家学说中,在儒学一贯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尤其是管理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儒学管理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它从尊重人出发,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其方法论,以安民富民为其目标,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

儒学管理思想对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儒学管理思想的精华,也必将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学中发挥它的文化主体性作用。

贡献之一: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性本善的管理模式从儒学的观点看,“人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人是宇宙的中心,断言宇宙之中最宝贵的事物是人。

因此,人在社会、国家中的有着重要的地位。

孔子很早就把人从宗天神学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不屈从于神的独立地位。

因此,人成了儒学的研究对象,人的生存、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教育以及人的家庭和社会组织成了儒学一贯关心的课题。

儒学明确断言,管理、治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也是人。

人是贯穿整个管理诸环节、诸要素的中心。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是人,劳力者亦是人。

荀子认为:“尽伦尽制”(《荀子·解蔽》)、通晓事物普遍规律的“圣人”是管理的主体,而从事某一具体职业的普通民众是管理的客体。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组成一个组织的主体。

社会离不开人,组织也离不开人。

人与天地参,是宇宙构成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儒学所建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孔子管理思想的总结

孔子管理思想的总结

孔子管理思想的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字叫做杨和(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学说被后世尊奉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及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管理思想是其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管理原则。

下面将对孔子管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

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道德为基础。

孔子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众人的楷模和榜样。

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以诚实、忠诚、谦逊和正直的品质来示范给他人,建立起正当的权威和领导力。

孔子的管理思想还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即管理者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主张以诚相待、互相尊重、并通过真诚、率直和善意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孔子提出了“五个人”的原则,即与智慧、仁爱、勇敢、忠诚和诚实守信的人交朋友,避免与愚蠢、恶毒、懦弱、背信弃义的人接触。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并通过互相理解、协商和合作来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

孔子管理思想还注重政治治理和道德领导。

他提出了“仁政”的理念,主张政治治理应该以仁爱为核心,服务人民的利益。

他认为政治是一种强烈的道德行为,管理者应该以德治国、以德办事。

孔子强调合法、公正和人性的治理原则,主张通过明理、公正和慈悲来影响他人,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他还主张探索适合于时代和国情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模式,以实现政治的长治久安。

此外,孔子管理思想还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教学相长、温故而知新”的理念。

他主张教育应该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自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他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

孔子反对机械、刻板的教育,主张启发式、开放性和探索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孔 子名言教你智慧管理

孔 子名言教你智慧管理

孔子名言教你智慧管理在管理领域,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而孔子这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的名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即使历经千年,依然能为我们在管理之路上点亮明灯。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观点在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感受。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接受某种管理方式或工作安排,就不应该将其强加给员工。

比如,管理者不愿意长时间加班,那么也不应该要求员工频繁地加班。

只有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提醒管理者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善于向他人学习。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同时,管理者也要从员工的不足之处反思自身的管理方法,看看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个能够不断学习和改进的管理团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工作要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管理中,持续学习和思考是管理者不断进步的关键。

管理者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创新。

如果只是盲目地学习而不思考如何应用,那么所学的知识就无法转化为实际的管理能力。

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思考而不学习新的知识,就容易陷入思维的局限,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孔子还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团队管理中,要追求和谐但又允许差异存在。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由具有不同背景、观点和技能的成员组成,这样才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管理者要营造一个包容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而不是追求表面上的一致,却在内部隐藏着矛盾和分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管理者的自身品德和行为对团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管理者能够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勤奋工作,积极进取,那么员工自然会效仿,无需过多的命令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个结果导向的年代,肯定有人会问,学了有用吗?我反对急功近利的学习。

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谆谆教导我们:“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各位:非常实用!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有人也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

孔子作出了回答,套用德鲁克的一句话,“管理就是承诺”。

他说:“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可也,三年有成。

”(今译:假如有用我者,我一年就可以使国家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

)他还曾经对学生子路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今译:如有用我的人,我就可以再造一个东方的西周。

)孔子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没有呢?让我们看看孔子上任后的实绩吧!在《孔子家语》这部书中,记载了更多有关孔子实际领导力的事迹,我们这里在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

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

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孔子大获成功后,有一天鲁定公对孔子说:“用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用以治理天下都没有问题,更不用说治理好鲁国呢!”后来,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

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之后,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却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犯法的奸民。

我们来看一下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的作者杜兰特对他奉为世界第一的思想家——孔子的评价:“一个伟大的城市,中都,接纳了孔子,让他做了地方官。

此后,那里人们的行为举止发生了一次非凡的变革……没有犯罪,没有不忠和堕落,男人忠诚笃信,女人温顺贞洁。

”孔子之事功是个奇迹,要不是《孔子家语》的记载,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孔子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不久后,就遇到了“夹谷会盟”这个棘手的问题。

齐国被孔子的政绩所震撼,想通过夹谷会盟威胁教训一下孔子,因为他们认为孔子就一个文弱的书生,经不起考验。

当时齐国的力量不知比鲁国强大多少倍,不去,那个谁敢,而且失礼;去,敌强我弱,搞不好受侮辱事小,更有可能被绑架,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孔子不但临危受命——担任代理首相,而且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最后他的凛然正义居然感动了齐侯,孔子没动一兵一卒完成了“夹谷会盟”的使命,而且收回了被齐国霸占的领土。

此实乃应该评为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最伟大的战例。

鲁定公和齐侯在齐国的夹谷举行盟会,孔子代理司仪,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举行和平盟会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而进行军事活动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准备。

古代的诸侯离开自己的疆域,必须配备应有的文武官员随从,请您带上正副司马。

”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

到举行盟会的地方,筑起盟会的高台,土台设立三个台阶。

双方以简略的会遇之礼相见,相互行礼谦让着登上高台。

互赠礼品互相敬酒后,齐国一方派莱人军队擂鼓呼叫,威逼鲁定公。

孔子快步登上台阶,保护鲁定公退避,说:“鲁国士兵,你们去攻击莱人。

我们两国国君在这里举行友好会盟,远方夷狄的俘虏竟敢拿着武器行暴,这绝不是齐君和天下诸侯友好邦交之道。

远方异国不得谋我华夏,夷狄不得扰乱中国,俘虏不可扰乱会盟,武力不能逼迫友好。

否则,这不但是对神明的不敬,从道德上讲也是不义,从为人上讲是失礼。

齐侯必然不会这么做吧?”齐侯听了孔子的话,内心感到愧疚,挥手让莱人军队撤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齐国方面演奏宫廷乐舞,歌舞艺人和矮人小丑在国君面前表演歌舞杂技、调笑嬉戏。

孔子快步登上台阶,站在第二阶上说:“卑贱的人敢戏弄诸侯国君,罪当斩。

请右司马迅速对他们用刑。

”于是斩杀了侏儒小丑,砍断手足。

齐侯心中恐慌,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正当齐、鲁两国就要歃血为盟时,齐国在盟书上加了一段话说:“将来齐国发兵远征时,鲁国假如不派三百辆兵车从征,就要按照本盟约规定加以制裁。

”孔子让鲁大夫兹无还针锋相对地回应道:“你齐国不归还我汶河以北的属地,而要让鲁国派兵跟从的话,齐国也要按本盟约的条文接受处罚。

”齐侯准备设宴款待鲁定公。

孔子对齐大夫梁丘据说:“齐、鲁两国的传统礼节,阁下难道没听说过吗?会盟既然已经完成,贵国国君却要设宴款待我国国君,这岂不是徒然烦扰贵国群臣?何况牛形和象形的酒器,按规矩不能拿出宫门,而雅乐也不能在荒野演奏。

假如宴席上配备了这些酒器,就是背弃礼仪;假如宴席间一切都很简陋,就如同舍弃五谷而用秕稗。

简陋的宴席有伤贵国国君的脸面,背弃礼法贵国就会恶名昭彰,希望您慎重考虑。

宴客是为了发扬君主的威德,假如宴会不能发扬威德,倒不如干脆作罢更好。

”于是齐国就取消了这次宴会。

齐国国君回到都城,责备群臣说:“鲁国的臣子用君子之道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偏偏用偏僻蛮荒的少数部族的行为方式误导我,招来这些羞辱。

”于是,齐国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的四座城邑和汶河以北的土地。

夹谷会盟表现了一位卓越领导人所需要具备的几乎所有品格和才华。

在孔子的义正词严面前,齐景公只得令人赶快避开。

在将要盟誓之时,齐人又想以献乐助兴为由羞辱鲁定公。

孔子又依周公礼法进行了合理的反击,并严惩了齐景公。

首先领导人就是做计划。

孔子曾经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今译: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为了会盟的顺利进行,孔子事前做了充分准备。

其次是以身作则,见义勇为。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会盟的地点在齐国,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

鲁国出席者随时有可能遭遇不测。

孔子作为鲁定公的相礼出席会盟时,齐景公的手下人以为孔子懂礼少勇,想用武力劫持鲁侯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一阴谋被孔子及时识破。

关键时刻孔子不是选择逃跑或派身边的卫士去抵挡,而是以身作则,践行了“先之,劳之。

见义不为,无勇也”。

他退莱人军队,诛侏儒小丑,取消宴会,勇气实在可嘉。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自己的国君。

在将要盟誓之时,齐人又想以献乐助兴为由羞辱鲁定公,孔子又依周公礼法进行了反击,并严惩了齐景公。

超群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歃血为盟时,齐国要求发兵远征时,鲁国假如不派三百辆兵车从征,就要按照本盟约规定加以制裁。

孔子针锋相对:“你齐国不归还我汶河以北的属地,而要让鲁国派兵跟从的话,齐国也要按本盟约的条文接受处罚。

”孔子在《孔子家语》中还说过另一句话:“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今译:“应该说的话都事前想好,到时候就不会出现意外;做事之前准备好就不会出现困难;应做的事都事前想好就不会担心。

”)孔子真是智慧超群,一切可能的后果,他都事前考虑过了。

最后,他当机立断,以弱胜强,迫使齐景公在修好盟书上签字,并归还了过去侵占的鲁国的郓地、汶阳和龟阴土田。

这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据《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升任为鲁国大司寇后,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又一次作出了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

“以前,鲁国有个叫沉犹氏的羊贩,他常常在早上用水把羊灌得饱饱的,以此来增加羊的重量,诈骗市民。

有个叫做公慎氏的,妻子淫乱,他也听任妻子放荡不加制止。

有个叫慎溃氏的,生活十分奢侈,超过了法令的规定。

鲁国里那些出卖六畜的人,往往把牲畜修整打扮起来,以等待高价出售。

到了孔子来执政的时候,那个沉犹氏不敢再给羊灌水了,公慎氏把妻子休了,慎溃氏也逃离了国境,迁徙到别处去了。

过了三个月后,卖牛马的竟不等待高价了,卖猪羊的也不再弄虚作假,男女在路上各走各的道路,路上有丢失的东西也没有人去捡。

男子以尽忠守信为高尚,女子以坚贞和顺为高贵,大家都知礼守法,自行遵守道德仁义。

四面八方的客人到了鲁国的都邑后,不需要去找那里的官吏来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个个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假如孔子再世,难道不是我们三生有幸吗?大家都听说过《十面埋伏》的曲子,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用音乐退匡人的故事,这也表现了一位伟大领导人临危不惧、矢志不渝、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优秀品质。

孔子去宋国的路上,被匡人简子用兵包围了,子路非常的愤怒,拿起武器准备拼命了。

孔子阻止道:“哪里有修仁义道德而仍不免世俗之恶行的?夫《诗》《书》礼仪之不习,是我老丘的过错也,假使是因为我讲述先王之道、好古法而加罪于我,则非丘之罪也。

”他命子路唱首歌,自己则跟着一起唱。

子路于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唱完了一首后,匡人就退兵了。

《林肯的领导艺术》一书的作者唐纳德·菲利普斯引用伯恩斯的话说:“伯恩斯还注意到,除了他们的双亲有这种复杂关系之外,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还有若干其他相似之处。

许多人都在年幼时经历过某种悲剧。

列宁、希特勒和甘地都幼年丧父。

有些人在成长期间被迫与别人相互容忍(例如,甘地和父母、兄弟姊妹以及5个叔伯长辈及其家人住在一起)。

几乎所有伯恩斯研究过的杰出领袖都‘感受到不安定和缺乏自尊’,而且大多数都养成一种争取成功的强烈意志,一种促其终身向前的抱负。

将这一描述与林肯的情况作一对照:他9岁时母亲过世,19岁时姐姐死于临产。

在他父亲又与一个带了3岁孩子的女人结婚之后,他被迫与其他7个人一起住在一间木头小屋之中。

”孔子与上述的描述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他也曾经一度被迫与父亲的三房夫人的9个子女住在一起。

种种的不幸并没有压垮这位伟人,他反而更加发奋,故孔子“多能鄙事”,并在年轻时就立下了“十五而至于学”的雄心壮志,终于成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伟大的人物。

此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