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浅析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发展趋势

浅析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发展趋势刘桂玲一俄罗斯自1992年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双头鹰外交”,1993年4月“俄对外政策基本构想”出台,1994年“车臣事件”后俄外交趋于强硬。
今年以来俄外交政策又有新调整,其主要特点是:以西方为重点、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战略虽未改变,但总体外交更加突出“借东制西”;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总目标未变,但强硬和灵活策略的运用更加适度,外交上的被动状态逐渐转为主动,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争影响争地位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对西方态度趋硬,抗争多于妥协。
“车臣事件”后,俄面对西方的强大压力,调整了对西方战略,由被迫充当西方“小伙伴”转为力争与美国“平等参与世界事务”。
在涉及俄国家和安全利益问题上,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1)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不让步。
俄美在未来欧洲安全模式问题上分歧严重。
俄欲构筑以独联体为依托,以欧安会为核心的欧洲安全体系;美国则主张建立以北约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的欧洲安全框架,双方斗争激烈。
俄罗斯把北约东扩看成是西方对俄最大的战略威胁。
1995年5月31日,俄罗斯虽然与北约签署了《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正式与北约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俄要归顺北约,而是一种战略调整。
为避免“陷入孤立”和“被排斥在未来欧洲安全新格局进程之外”,俄将签署《计划》、《框架文件》与反北约东扩脱钩。
在坚持反北约东扩立场的同时,谋求改造北约,使之由“军事集团”变为“政治组织”。
俄外长科济列夫在协议签字仪式上表示,“俄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仍未改变”。
“北约东扩计划,既不符合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也不符合整个欧洲的安全利益”。
另外,俄外长还曾表示,“俄要参加的将是更新了的北约”。
(2)拒绝改变俄伊原子能计划。
今年1月8日,俄罗斯与伊朗签定了一项价值8亿美元的“联合开发核能源”合同。
美表示强烈反对,并以不出席5月9日在俄举行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庆典相要挟。
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历程

三、统一大帝国的形成 1584年3月,伊凡四世病逝,其子费多尔继位。1598年1月 ,费多尔病逝,无嗣,留里克王朝终止。 1613年1月,700多名贵族齐聚莫斯科,选举与费多尔有姻 亲关系的贵族米哈伊尔· 费多罗维奇· 罗曼诺夫为沙皇,从此 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1682年彼得一世继位,推行全面改革。列宁:“不惜用野蛮 的斗争手段对付野蛮,以促使野蛮的俄罗斯加紧仿效西欧文 化。” 1721年,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获得了彼得 梦寐以求的“通向西方的窗口”。 同年,莫斯科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统治时期,实行开明 政策,推行新政,大规模对外扩张。通过对土耳其的战争, 夺取了亚速海及黑海沿岸地区,并取得黑海至地中海的航行 权。参与瓜分波兰,并取得对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等 地的控制权。
社会革命党。社会革命党是民粹派的继承者,自称是为社会 主义而奋斗的政党,认为俄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在 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由于继续坚持民粹 派的主张,人们把它看成是农民社会主义政党。社会革命党 认为,为了夺取政权,合法、非法手段都可以使用。 各政党成立后,很快投入了竞选,为1906年4月召开的第一 届国家杜马做准备。 1906年4月颁布的《国家根本法》规定:沙皇是俄罗斯的君 主,国家的全部行政权属于沙皇;沙皇和国务会议、国家杜 马共同拥有立法权。在这种体制下,议会不能干预人事任命 ,也不能干涉国家预算。 第一届杜马1906年4月开张,5月即被解散,只有42天。第 二届杜马,1907年2月开始,6月3日解散,存在103天。
Βιβλιοθήκη 俄罗斯人民同盟是当时唯一发展成全国性政党的黑帮组织。 有证据表明沙皇本人也加入了这个政党。 黑帮组织是俄罗斯政府的支持者,成员极为复杂,包括高级 官员、高级知识分子以及普通民众。 黑帮宣扬俄罗斯至上、君主制和东正教,他们认为一切罪恶 都来自西方,甚至对彼得大帝的改革也持否定态度。社会主 义和资本主义都是来自西方的危害。反对工业、反对割让土 地给农民。反对民主。 10月17日同盟。是大资产阶级政党,组织结构松散,主张君 主制,反对罢工,只想对俄国现状进行微调,反对进行深刻 的社会变革。 立宪民主党。1905年10月成立。党员主要以中等资产阶级 和知识分子为主。痛恨专制制度,向往西方民主,是一个典 型的资产阶级政党。主张渐进,反对暴力革命。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历史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历史俄罗斯帝国时期,是指从1721年至1917年,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内,俄罗斯帝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转变与发展。
本文将依次介绍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在俄罗斯帝国时期,政治制度呈现出沙皇独裁的特点。
沙皇作为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他们通过官僚制度来管理帝国的各个领地,分封地主和贵族掌握着实际的地方政权。
同时,整个帝国还划分为行省和地方,由省长和地方官员负责统治与管理。
沙皇们积极参与西方列强的政治格局,致力于巩固俄罗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例如,彼得大帝通过改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并通过战争扩张俄罗斯领土。
尼古拉一世时期,俄罗斯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丧失了战争中的优势地位。
但亚历山大二世下令解放农奴,并进行一系列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发展在经济上,俄罗斯帝国时期出现了明显的现代化趋势。
自18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的工业生产逐渐发展,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和重工业领域。
此外,农业也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的农奴制度使得农业生产保持着较高的产量。
然而,俄罗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慢,与西欧列强相比存在差距。
其次,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农奴们缺乏自由和权益保障,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农奴制度也阻碍了农地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市场的形成。
三、社会变迁在社会方面,俄罗斯帝国时期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迁。
一方面,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形成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工人们在面临劳动条件恶劣和低工资的同时,开始觉醒并有组织地进行抗议和要求改革。
另一方面,农民这个社会基础群体也逐渐意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加强了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
同时,俄罗斯帝国还面临着民族问题的挑战。
帝国内部拥有多个不同民族的地区,这些民族之间存在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差异,因此频繁发生民族冲突和民族主义情绪。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俄罗斯是一个政治体系比较复杂的国家,由于人民和政府长期矛盾重重,其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也异常艰辛。
那么,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具体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史料中透露出一些关键信息,探究一下其中的脉络。
一、初期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展开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源于早期的农业国家时期,当时的俄罗斯是由众多的神权国家和游牧国家组成的。
这种国家的组织形式是囊括了各行各业的贵族阶层,他们在一个强大权力的保驾护航下,实行统一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此时的俄罗斯没有像现代国家那样的选举,国家的治理权全部在君主及其权臣的手中。
总的来说,这种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权利下放”和“权力集中”的双重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的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了制度上的问题,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这其中包括了沙皇改革和十月革命。
沙皇改革是俄罗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被认为是成为现代国家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俄罗斯开始推行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改革。
十月革命则是俄罗斯的新兴政治力量取得胜利后的结果。
俄罗斯在此阶段所实行的新政治制度,是在社会的变化和群众的要求中逐渐形成的。
二、现代化改革的阶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俄罗斯的政治制度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在此阶段,俄罗斯的总体国家构架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现代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个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以“功能分工”和“行政分权”为特点,促进了俄罗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繁荣和进步。
俄罗斯的社会环境在此阶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进展。
在当时的环境下,经济和政治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俄罗斯的社会分工逐渐趋于多元化。
相应的,政府也制定了更为繁复的法律法规,并划分了更多的政府部门,以保障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三、当代政治制度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俄罗斯政治制度具有了更加完善的构架和更高的效率。
俄罗斯的政治处理机制现在正在继续发展,并在群众的要求和经济力量的推动下持续改进。
专题六俄罗斯的政党制度

二、俄罗斯政党制度的特点
(一)俄罗斯政党在社会基础方面先天不 足、后天发展受限
(二)俄罗斯政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有限
(三)俄罗斯多党制带有某种人为推动的 成分
政权——政党---社会
2020/4/25
三、政党政治与公民政治参与
• 多数政党从当初作为与处于“ 垄断地位”的苏共进行政治斗争、 争夺国家政权的工具,经过新俄罗 斯初期号召、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进 行事关国家发展道路的政治搏斗的 组织形式,逐渐变为主要反映公民 意志、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
• 2、特点: • 党派繁多(极端多元主义)、 • 政治主张庞杂(变化无常)、 • 政党活动秩序混乱 (街头政治)
2020/4/25
(二)形成期:1991年8月苏共瓦 解至1993年12月的议会选举和新 宪法生效
• 1、主要内容:选择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分歧和 斗争:
• 左派——走社会主义道路 • 民主派(右派、中派)——建立强有力的民主
确立,政党本身尚在成长过程中。 • 出现左、中、右和民族主义四大部分的
政治力量格局
2020/4/25
(四)完善期:2000年普京执政 至今
• 1、主要内容:政党活动进一步规范 化,各党派纷纷向“中间”靠拢, “中间阵营”迅速扩大
• 2、特点:亲政府的政治势力在国家 杜马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 2019年7月颁布《俄罗斯政党法》
2020/4/25
2020/4/25
• 3、民族主义派相对稳定 • (稳定—辅助)
•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利用民众情绪,崇尚民族主义
• 4、各派政治力量沿从左、右两边逐渐 向中间靠拢的线路发展,中派政党力量 强大(渐强—核心)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施宇200915035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施宇(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0915035)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社会主义转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上也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俄罗斯政治制度。
本文把“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作为俄罗斯政治制度一个特点加以说明,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作为另外两个特点加以说明。
关键词:俄罗斯政治制度;总统;政党;权利;联邦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方向由社会主义急转为资本主义,确立了总统共和制的民主联邦国家,形成了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三权分立和赋予地方自治的联邦制度。
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个人专制政治和当前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需要,俄罗斯政治制度运行带上了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强烈的个人威权色彩,一般而言,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近年来俄罗斯政党制度逐渐演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的也在变化,因此还需加上“政权党”和“单一制联邦”才能更完整描述俄罗斯政治制度特征。
一、“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权力格局1、强大的总统在地位上,俄罗斯总统是政治权力的核心。
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保证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协调行使职能;确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
在权力上,俄罗斯总统类似于法国总统,集内政、外交、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于一身,除了和法国总统享有相同的权力,如对对议会和政府的解散权力、对政府、司法、军事机构的人事任免、重大会议的主持权、大政方针的决策权、赦免权等之外,俄罗斯总统还享有更大的权力:第一,根据宪法,俄罗斯总统可以“根据联邦宪法性法律规定的程序确定公决”,而宪法中没有显示其他机构也有公决权,也就是说提请公决是俄罗斯总统独享的权力。
第二,顺利的任命政府总理的权力。
在俄罗斯,总统可以在国家杜马三次否决总统的提名的候选人资格后,仍然任命总理并解散杜马。
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

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徐向梅2011-03-09 21:18:44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内容提要]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统六年多来对俄罗斯的政治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理顺了国内各种政治关系,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可控的“主权民主”制政治格局。
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使普京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总统换届选举,普京何去何从,俄罗斯政治棋局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俄罗斯治理政治走势[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7)01-0131-05 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权与专制,从人民来说,对权威主义的接受程度要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甚至骨子里就含有对国家的依赖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尊崇。
普京通过六年多时间对俄罗斯进行了综合的治理,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时代混乱的政治局面。
政治治理的成功成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普京也因而赢得了俄罗斯人民广泛的支持。
一、普京的政治治理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失控是造成其经济改革难以取得成效、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
普京上台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政治进行整肃。
在2000年的总统竞选中,普京向俄罗斯百姓承诺,要“在法律专政”下建立“强大的国家”。
普京强调,实行“法律专政”不是要扼杀民主,而只是要执行法律,让这个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的剧变中失控并导致1998年危机的国家恢复秩序。
普京的政治治理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稳定政局,理顺与国家杜马的关系。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坛风云激荡,政府要员走马灯一样轮换,政治方面根本谈不上什么治理。
普京上台,一方面注意保持政治的继承性,避免出现政局和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以低调、平稳的方式逐步实现了政治高层的更迭。
到2004年新一届总统大选之前,叶利钦班底被彻底更换,以弗拉德科夫为总理的新政府班底是一个更听命于总统的技术型执行内阁。
在普京第一和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的高官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圣彼得堡帮和出身克格勃系统的人员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些人在普京的政治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选3、俄罗斯主要的政治制度

2、第二届总统选举 ( 1996年6月16日) 总统候选人11位,主要包括 俄罗斯在任总统叶利钦(二;53.8%)、 俄共主席久加诺夫、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 “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退役将军列别德等。
3、第三届总统选举( 2000年3月26日) 总统候选人11位,主要包括 代总统普京(一;52.94%)、 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一;29.21%)、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 “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 前联邦总检察长斯库拉托夫等
(二)俄罗斯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1、司法独立原则 2、司法公开原则
3、司法平等原则
4、陪审团参加庭审原则
5、无罪推定原则
五、议会选举制度与议会选举
(一)议会选举体制的演变 1、苏联时期的“议政合一”与政治体制改革
1988年12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 联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部 有关公开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法律。
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格雷兹洛夫 第四、第五届国家杜马主席
六、总统选举制度与总统选举
(一)总统选举制度的演变 1、总统选举制度的初步确立 1991年4月24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 讨论并通过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 主义共和国总统选举法》和《俄罗斯苏 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法》。
总统由具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普遍、 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 生;总统候选人的年龄限定在35周岁至 65周岁,任期为五年,且同一人不得连 任两届以上总统职务;设立副总统一职, 副总统候选人由总统候选人提名,两人 作为联盟者一同参加竞选;在选举方式 上,均采用由选民直接投票的绝对多数 制,即在选民参选率过半,且有两名以 上候选人参选的情况下,所得选票超过 投票总数半数以上的候选人当选。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新世纪伊始,普京于2000年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俄联邦总统,入主克里姆林官,成为继叶利钦之后新俄罗斯第二个登上总统宝座的人,标志着俄罗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如今,普京施政已整整三年,与叶利钦时代相比,如今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普京时代俄罗斯政治形势发生的主要变化普京就任总统前的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坛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政治危机。
在普京1999年8月9日担任政府总理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俄罗斯更换了五位总理,政府机器运转失灵,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对政府失去信任。
这期间,以俄共为首的左翼反对派在国家杜马筹划弹劾叶利钦总统,导致政府与国家杜马之间矛盾激化;联邦委员会3次未能通过叶利钦总统提出的解除俄总检察长职务的要求,显示出俄政坛出现的矛盾;一些联邦主体拒绝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开始动摇俄罗斯的政权基础;车臣地区的分裂和恐怖活动日益猖獗,社会动荡明显加剧;寡头干政、官吏腐败、黑势力活动猖狂,更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扑朔迷离的社会政治形势,普京以稳健、务实和果敢的施政风格化解了一次次政治危机,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新俄罗斯政局的基本稳定,形成了有利于治理国家所必需的政治格局,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俄国家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建树。
(一)政局相对稳定,出现了各主要党派与现政权进行妥协和合作的积极态势叶利钦时期,党派斗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国家的许多政策措施常常因此而无法在杜马获得通过,阻碍了政府机器的有效运转。
普京执政以后,在政治上采取了务实的政策,注意团结各政治派别,不与俄共等左派为敌,积极呼吁各派政治力量放弃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进行合作。
目前俄罗斯的党派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们对普京总统和政府己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妥协和合作的愿望,成为俄政局稳定的重要政治因素。
(二)政权建设得到加强,保障了国家政令的畅通叶利钦时代后期,联邦中央对地方各路诸侯的控制力已日渐衰弱。
俄罗斯的苏联时代与后苏联时期

俄罗斯的苏联时代与后苏联时期随着二战的结束,苏联作为一个重要的超级大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苏联时代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深刻而复杂的意义,这段历史与后苏联时期的转变对俄罗斯国家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1. 苏联时代1.1 政治制度苏联时代的政治制度以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实行了集权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
政党独裁和计划经济是苏联时代的显著特征,共产党对国家政权高度控制,经济高度集中。
1.2 经济发展苏联时代,苏联经济以国家计划经济为基础,国家通过集中统一的计划安排资源分配,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
1.3 社会改革苏联时代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进程。
农业集体化导致了农民丧失了土地私有权和经营自由,使农民生活严重受限。
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劳动力的增加,尽管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城市贫困问题。
2. 后苏联时期2.1 政治转变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国家。
俄罗斯政治系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集权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向了民主化的政治体制。
建立了多党制,实现了选举制度和言论自由,民众的参与度得到了提高。
2.2 经济转型后苏联时期,俄罗斯进行了市场经济改革,放弃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
这一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经济衰退、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俄罗斯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2.3 社会变革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于权力和自由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个人自由和权利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保护,社会多元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俄罗斯的苏联时代与后苏联时期都对俄罗斯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时代以强大的国家实力和集权主义的政治体制为特征,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局限和问题。
而后苏联时期,则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变,俄罗斯逐渐朝着民主化和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现代化过程[整理版]
![俄罗斯现代化过程[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f71f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8.png)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一、彼得一世改革: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钦察汗国解体后获得独立,领土不断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自称沙皇,标志着近代俄国的建立。
1、改革的背景:(1)西欧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2)17世纪的俄国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经济相比西欧还相当落后:(3)彼得一世希望获得良好的出海口,实现扩张的目的:彼得一世即位时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北边虽然后海岸线,但是基本上常年封冻,无法作为港口,彼得一世希望通过向西扩张,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向南扩张,获得黑海的出海口。
(4)俄国军队在向克里木的进攻中损失惨重,暴露了俄国军队的弱点:2、改革的主要内容:1697年彼得一世组织使团考察西欧国家,自己也化名前往,一年后回国,即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军事上,仿效西欧样式,建立新式海陆军:(2)经济上,鼓励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3)政治上,改革和健全国家近代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4)社会文化方面,重视教育改革,改变社会习俗:3、改革的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农奴制,但是经过改革,俄国的国力显著增强。
使俄国跟上了世界潮流,开始了其现代化的进程。
(1)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
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
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2)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3)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俄国政治的历史和发展

俄国政治的历史和发展俄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经历过多次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
在俄国的历史中,政治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曲折的过程,有着不同的阶段和重大事件。
1. 古代俄罗斯的政治形态古代俄罗斯最初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封建国家。
这一时期,权力极为分散,政治体制相对简单,由诸侯贵族共同治理国家。
在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兴起,成为了东欧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基辅罗斯的政治与文化对俄罗斯后代的国家构架和宗教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沙皇时代的政治变革17世纪起,沙皇体制开始形成,俄国成为一个专制帝国。
沙皇体制下,政治权力极为集中,而民主、自由还没有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观。
沙皇时代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分成地方、中央和行政三级体制,其中地方、中央两级由官僚和贵族控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危机,民众要求改革,希望推进社会和政治的改变。
这些危机加剧了沙皇制度的矛盾。
俄国民众的社会行动,表达了对沙皇特权和封建制度的不满。
3. 俄国革命的影响1905年,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活动。
俄国人民要求政治自由、普选、宪政等权利。
为压制革命,沙皇政府启动了镇压行动。
但也正是这次革命成为了俄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先声。
1917年俄国发生了两次重大的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打倒了沙皇制度,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经过这次革命的洗礼,俄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苏维埃体制的建立,成为了新的政治实践方式。
在苏联时期,政治秩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党的领袖式的模式。
这种计划式和中央集权制度造就了实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强国愿景的根基与手段。
4. 新时代下的俄国政治随着苏联解体后,俄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它决心继续艰难地寻找现代化的道路。
在经济改革和政治变革的进程中,俄国当前正试图建立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政治体系。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平衡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平衡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一直备受关注。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权力重组,不断适应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自沙皇时代开始,俄罗斯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之下。
而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然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
在转型期间,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
首先,政治上的权力空心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由于体制变革,原本握有大权的共产党垮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针对权力平衡的改革。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权力分配机制,俄罗斯政治陷入了混乱和争夺的局面。
权力平衡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政府逐渐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定的政治体制。
在普京总统的主导下,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权力平衡。
首先,社会制度的稳定被强调,通过加强法律和司法体系的建设,以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
其次,政治权力的分散化也成为目标。
普京总统在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权的影响力,以保持中央政府的统一性和控制力。
这种做法旨在加强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避免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对国家的不利影响。
此外,经济发展也被视为实现政治权力平衡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政府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国内产业以及采取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政策,俄罗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从而为政治体制的稳定和权力平衡奠定了基础。
挑战与前景展望然而,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仍然存在着权力集中的倾向。
尽管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权力分散化和地方政府改革,但仍然存在权力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的问题。
这种集权化的特点可能导致政府对地方政权的过度干预,从而损害了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俄罗斯政党制度

论俄罗斯政党制度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便开始向西方国家转型。
其中政党制度便是其向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转型的内容之一。
俄罗斯政党制度经历了由混乱无序到稳定有序的转变。
其政党制度有一个显著地特点,即无执政党的政治,这无不与历史、文化以及制度等因素紧密相关。
未来俄罗斯的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仍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多党制,但对俄罗斯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俄罗斯政党制度政权党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党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①。
各国的政治发展集中表现为政党制度,或者说政党政治的发展。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如社会利益结构,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国家政体以及选举制度等②,因此,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也就呈现出多样性。
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政党的类型也有不同的分类,若按政党轮流执政的数目,可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政党制度不仅能够规范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参政方式,而且政党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构成部分,对国家建设以及民主政治进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转型,其政党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的独特的政党制度,即无执政党的多党制。
一、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演变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改革,即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在这一过程中政党制度大体沿着政党建立由混乱到规范,政党活动由无序转为有序的方向演进。
(一)混乱无序阶段从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宣布独立到1999年12月叶利钦辞职,这一时期为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混乱无序阶段。
在这一个阶段,俄罗斯政党制度经历了由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
在这个阶段中,叶利钦进行“休克疗法”,快速向西方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转变,由于准备不足,其转型过程一波三折,政党制度的转型也面临诸多不稳定性因素。
各种类型的政党用“街头政治”方式来参与政治生活,这不仅没有带来国家的政治发展,反而导致各种流血冲突事件的发生。
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帝国时期的地位与影响俄罗斯帝国是一个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国家,它的存在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16世纪起,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经过不断扩张,包括从东欧到亚洲的广阔领土,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在帝国时期,俄罗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治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在政治上,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稳定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
其宗教文化也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因该国广阔的国土和多样的民族构成,拥有丰富的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且这种影响已经延续了数个世纪。
因此,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在文化、社会和经济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俄罗斯的衰落和后续影响在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面临了内外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和内战等一系列事件使其实力逐渐减弱,帝国也随之瓦解。
尽管在1917年出现了苏维埃政权,但其仍然是一个新生的国家。
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虽然不再是强大的帝国,但其在国际格局和政治经济等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在冷战期间,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这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苏联的瓦解,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俄罗斯无疑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但是,随着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这种影响力又得以得到巩固。
三、现代俄罗斯的地位和未来趋势目前,俄罗斯仍然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资源的国家。
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依然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对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主导作用也在逐渐提高。
随着最近几年俄罗斯在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其国际地位也有望在未来继续得到巩固和提高。
未来俄罗斯的发展趋势将会会随着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俄罗斯政府已经开始就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规划和制定,力图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经济转型和改革,进一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地位。
总之,俄罗斯帝国在历史上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的俄罗斯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二)

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二)引言概述: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全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继续探讨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着重涵盖了5个大点,包括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军事力量、社会发展和外交关系。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俄罗斯的现状,还可以揭示其对全球事务的影响和地位的演变。
正文:一、政治体制1. 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起源于沙皇制度,后经历了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统治和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
目前,俄罗斯采取总统制,总统具有较大权力。
2. 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较为复杂,主要有统一俄罗斯党、共产党、自由民主党等。
然而,统一俄罗斯党在议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总统的权力得到相当程度的集中。
3. 俄罗斯政府在国内外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
然而,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政府腐败问题、国内民主和人权的争议等。
二、经济发展1.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石油和天然气是其主要出口商品。
能源行业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国家收入和就业起到关键作用。
2. 俄罗斯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国家经济结构,减少对能源行业的依赖,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然而,经济多元化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投资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等。
3. 在全球贸易中,俄罗斯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与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外部均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军事力量1. 俄罗斯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之一,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
其军费支出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为国家国防提供了坚实保障。
2. 俄罗斯军队在技术装备和作战能力上持续改进,实施现代化的军事改革,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
3. 俄罗斯对外军事行动频繁,如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等地派遣军队参与冲突。
这些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对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社会发展1. 俄罗斯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社会不公和民生问题等。
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发展及其趋势

作者简介 : 江秋丽 ( 1 9 8 1 一) , 女, 山东青 岛人 , 讲师 , 北京外 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俄社会与文化研究 。
・
2 2・
俄罗斯政 党体 制的发展及 其趋 势
2 0 0 7年 1 2月俄罗 斯举 行 第五 届 杜马选 举 , 统一 俄
到1 9 9 5年 。第 二 届 杜 马选 举 在 1 9 9 5年举 行 , 由
2 0 0多个 政党和组 织组成 了 4 3个竞争 团体参加 选 举, 其 中只有 4个 政党通过 了 5 % 的淘 汰线 , 它们分 别是俄罗斯共 产党 、 我们 的家 园俄 罗斯 、 俄 罗斯 自 由民主党和亚博卢党 。任期从一年延 长到三 年 , 即 从1 9 9 6年到 1 9 9 9年 。在 这次选举 结果 中, 国家杜 马 中的力量 明显倾 向左翼 。1 9 9 9年 1 2月举行 了第 三届杜马选举 , 当时也有 将 近 3 0多个政 党 和竞 选 联盟参加 , 但是 只有 6个政党通过 了 5 %的淘汰线 , 分别是俄罗斯共产党 、 统一党 、 祖 国一 全俄罗 斯党 、 右翼力量联盟 、 自民党和亚博卢党 。根 据在 国家杜 马 中的席位数 量 , 俄 罗斯 共产 党位 居第 一 , 亲 总统 的统一党位居第 二 , 任期 从 2 0 0 0年 到 2 0 0 3年。第 四届杜马 ( 2 0 0 4 -2 0 0 7年 ) 选 举 中, 参 加 竞 选 的共
1 9 9 3年举行 第一届 国家杜 马选举 , 共有 1 3个 政党和组织参加 , 其 中有 8个政 党通过 了 5 % 的淘
汰线 , 从而获得 了组 建杜马 的权 力 , 任期从 1 9 9 4年
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_历史_现实_未来和理想图景

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历史、现实、未来和理想图景门小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内容提要:俄罗斯的民主化历史表明,急进的民主化并非社会顺利转型的充分条件,只能是必要条件;民主的改进只能采取渐进而非急进路径。
俄罗斯的当下的“主权民主”引发西方社会专政复兴主义理论的鹊起,该理论认为俄罗斯的专制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新的制度选择。
与西方社会的认识不同,民主激情过后的俄罗斯国内社会对秩序和稳定的渴求远胜于对民主的热情。
基于民意支持而成型的“主权民主论”虽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却也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普京体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俄罗斯国内自由主义复兴的机会微乎其微清楚表明,“没有目的地的政治转轨”仍将主导俄罗斯政坛很长一段时间,但“主权民主”也有可能成为导向未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的“中转站”。
关键词:俄罗斯 民主化 主权民主一、民主历程:俄罗斯民主化进程的经验总结民主的实质是制约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各项权利,并为国家决策提供民意和科学化基础。
对于苏联数十年的制度弊端的危害,从根本上讲,就是压制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因为民意来源渠道被扭曲,国家决策也常常失误。
政治民主化在苏联后期可谓是势在必行,但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随着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的民主实践而愈加突出:在转型社会中,民主化是顺利转型的充分条件,抑或必要条件?对这个问题的追问,使得民主化的路径即渐进抑或急进的选择问题至关重要。
俄罗斯的民主化变革进行到现在,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俄罗斯虽然建立了民主机制,但其集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民主初建时期国家建设陷于停滞,社会陷于混乱,集权化的政治架构却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初步稳定;苏联时期的个人崇拜随着解体而烟消云散之后又产生了新的个人崇拜,而个人崇拜对国家政治正常化的消极影响是勿庸置疑的;权力腐败和民族矛盾并没有随着民主化的实施而有409事实的改观,反而有所加强;物质主义盛行和道德衰退使得国家权力需要寻求宗教的力量来促进精神改善;与民主化并行的私有化造成了分配不公和俄罗斯展现大国实力背景下的基础产业尤其是能源产业重新国有化运动。
俄罗斯政党政治的现状和走势

俄罗斯政党政治的现状和走势
范建中
【期刊名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卷),期】2002()6
【摘要】《政党法》颁布后 ,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由于某些制度性因素的限制 ,俄政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俄罗斯从本国政治制度设计的要求出发 ,正采取利用议会“多数党”加强总统权威统治的执政方式。
从发展趋势看 ,俄罗斯政党体制运作将逐步走向有序化 ,很有可能形成中派政党占据“多数党”地位、由三四个政党组成的政党格局。
但由于俄实行的是“可控的民主制” ,其政党政治仍将受权威统治的控制。
俄罗斯要真正建立起成熟的政党制度 ,还需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总页数】6页(P119-124)
【关键词】俄罗斯;政党政治;现状走势
【作者】范建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俄罗斯电信产业现状及走势 [J], 刘戈
2.俄罗斯住宅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以圣彼得堡市为例 [J], 郑雪平
3.俄罗斯石油市场现状及走势前瞻 [J], 沈剑锋;李晓梅
4.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现状与基本走势 [J], 庞大鹏;王伟
5.俄罗斯远东地区金融市场现状及走势研究 [J], 李传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
择》
陈兆德
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
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
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
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
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在
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作者没有对俄罗斯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作面面俱到的叙述性介绍,比如对其政府机构、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地方政权、基层社区等问题基本没有涉及,而是突出重点,集中阐述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体制、联邦制度、政党制度、利益集团、政治思潮等问题。
总之,本书是依据主题来设计全书的结构,也是围绕主题来选取材料展开论述。
历史叙述显过程。
通过历史叙述来阐明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过程是本书的又一显著特点。
全书的每一章都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章“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总体走向”回顾了俄罗斯制度转型的五个阶段。
第二章“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体制和政治发展”中,叙述了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制到真正确立集权制的总统制的曲折历程。
第三章“俄罗斯的联邦制度和政治发展”,叙述了从苏维埃俄国的联邦制到苏联再到新俄罗斯联邦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异同之点。
第四章“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发展”,叙述了从苏联时期一党制到当今俄罗斯的多党制的演变的四个阶段。
后面各章,无论是阐述俄罗斯的社会利益集团和社会政治思潮,还是阐述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也都进行了历史分析。
理论分析显趋势。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是除运用了大量事实材料外,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作者在论述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总体走向时,首先分析了政治发展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然后阐述了政治发展的模式选择,最后论证了政治发展的总体走向,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对俄罗斯社会的整体性制度转型,不仅说明了它的性质、特点、原因和进程,还指出了它的成本;对俄罗斯走上权威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不仅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所起的作用,而且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最后得出结论: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趋势必然是从个人魅力型权威走向法理型权威、从权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而且由于俄罗斯的独特国情,“建立稳定、完善的民主制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论述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体制时,作者分析了实行总统制,形成“强总统弱议会的政治格局”的
原因,总统制的特点、作用及其产生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俄社会要求修改宪法,限制总统权力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由于社会转型仍需要维护宪法的稳定,大幅度修宪的时机尚不成熟,俄罗斯的宪政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循序渐进地演变。
”对俄罗斯的国家结构,通过叙述联邦制沿革过程,分析这一体制运用中存在的现实矛盾,作者认为,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在加强联邦中央权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地方自主权。
关于俄罗斯政党制度,作者认为,由于俄罗斯多党制产生的特殊历史条件,因而政党的社会基础先天不足,后天乏力,政党制度还不成熟、很不规范,其发展还将有很长的过程,从发展趋势看,政党竞争模式将由“极端多元主义”向“适度多元主义”转变;中派政党由于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将保持其“多数党”地位;总统利用“多数党”的执政方式维持其权威统治的局面迟早将发生变化,但短期内难以改变。
比较研究显特色。
本书再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比较研究,既有内外比较,还有利弊比较。
从比较中揭示俄罗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的特色。
从国家权力体制看,世界上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不少,但俄罗斯总统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总统制,宪法赋予总统特别巨大的权力,而使立法机关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
在俄罗斯不设副总统而设总理;设立总统办公厅、安全会议和国防会议,垂直隶属总统,作为其咨询、决策、组织和协调机构,是总统实现其宪法权力的有效机制。
这同美国的总统制是不同的。
同时,俄罗斯的总统制同法国的半总统制模式也有很大区别,表现在:第一,法国由议会确定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而俄罗斯由总统在每年的总统咨文中加以阐明。
第二,在法国当国民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或对政府的施政纲领表示不赞成的情况下,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
而在俄罗斯当国家杜马对政府表示不信任的时候,总统有权保留政府,解散国家杜马。
第三,法国总统签署经内阁会议审议的法令、命令,要由总理或有关部长副署方有法律效力,而在俄罗斯则不需要有人副署。
第四,法国总统要按
照政府或议会两院的建议才行使宣布全民公决的权力,而对俄罗斯总统却没有规定这样的附带条件。
从国家结构看,世界有不少国家实行联邦制,除美国和阿根廷以外,在一个统一国家内,州、邦、省等联邦主体的数量一般为20个以内,而俄罗斯的联邦主体多达89个,而且有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专区等六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各主体不仅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而且其法律地位、管理制度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处于非均衡状态:在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通常是由宪法规定的,但在俄罗斯除了靠宪法加以调整外,联邦中央还与地方联邦主体签订双边条约来规定各自的权限。
作者在书中还对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作了比较,而且分析了各自的利弊。
综观全书,作者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治发展的趋势、利益集团和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和阐述,有许多富有新意的思路及其结论,是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俄罗斯研究的最新成果,因而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力作。
作者简介:陈兆德,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江苏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210004。
(责任编辑: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