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导学案 2013.4

合集下载

《海燕》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海燕》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海燕》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海燕》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海燕》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海燕》是一篇生动有力的散文,通篇描写了海燕的生活和飞行,表达了作者的感悟和思考。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领悟其内在含义,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的导学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海燕》的优秀导学案。

一、前置知识梳理在介绍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见过海燕吗?你知道什么是海燕吗?你对它的生活和飞行有何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海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为后续阅读和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二、阅读导入阅读导入是为了让学生进入文章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章:1.看图片猜题目:出现海燕的图片,让学生自主猜测文章的题目和内容。

2.阅读题目猜文章:出现文章的题目,让学生合作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朗读引入:教师或学生朗读文章的开头段落,引导学生进入文章。

三、全文阅读在全文阅读阶段,教师需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基本内涵和结构。

具体建议如下:1.理解生僻词汇:通过讲解生僻词汇和词语,帮助学生搞清楚文章的文学语言和句式结构。

2.理解段落主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段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总结每个段落的主旨句和主题词。

3.积累元素素材:引导学生汲取文章中的元素素材,如比喻、对比、描写、对话、引语等,为后续创作和写作提供素材和启示。

四、思维拓展在学生基本理解了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思维拓展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1.学生合作分析: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想,讨论文章的妙处和创意点。

2.创意写作:让学生在学习了文章的元素素材之后,以海燕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要求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表达。

3.人物形象表演: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扮演文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场景表演和角色扮演。

部编九年级下册4《海 燕》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4《海 燕》导学案附答案

4《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2.理解象征手法、对比烘托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点】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对比烘托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会惧怕会躲藏,但海燕,它不惧怕,它要勇敢地面对暴风雨。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协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

苍.茫(cāng) 高ào(傲) 海ōu(鸥) 呻吟.(yín)(fěi cuì) 号.叫(háo) zhèn(震)怒胆怯.(qiè) 翡翠..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呻吟:指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3.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政治活动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等,流浪俄国各地,尝尽了人间苦难。

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用“这是一只……的海燕”说话。

(可以用原文的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 【交流点拨】这是一只高傲、勇敢、敏感、欢乐、热情、愤怒、自由自在、渴望暴风雨、迎接暴风雨、不畏暴风雨、如黑色闪电般的、乐观、自信……的海燕。

2.朗读课文,注意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在不同画面中海燕的表现是否相同?【交流点拨】①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飞翔,渴望暴风雨。

《海燕》教案学案(最新6篇)

《海燕》教案学案(最新6篇)

《海燕》教案学案(最新6篇)《海燕》教案篇一1、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听写词语、说说大意、展示朗读情况)2、小组交换导学案,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3、展示讨论成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

)(二)写小短文,课后第三题。

(三)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五、达标测评《全优》上的相关习题。

把小作文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六、课后反思略《海燕》教学设计篇二一、导入美文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04课 海燕(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04课 海燕(导学案)(教师版)

第04课《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品析语言来感知海燕的形象。

2.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及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1.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及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预习案1.背景介绍《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

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洛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

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

他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的形势,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

《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它的发表颇费周折,《信使报》拒绝发表,《生活》杂志拒绝发表。

但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号的《生活》杂志上。

据《生活》杂志的主编回忆说:“《海燕》在审查官审查时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

”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沙皇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

《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2.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李再中目标导航1、反复诵读、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3、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和自信的品质。

学法导引1、诵读法作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通过诵读进入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点拔法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在于对海燕形象的把握,可结合背景资料从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意义,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内涵的关键。

课前准备1、了解高尔基入其主要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3、结合学案,自主探究,思考相关问题。

课中冲浪一、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海燕》是写的“幻想曲”的结尾部分,原题为。

高尔基是(国别)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长篇小说,剧本。

二、粗读课文,初步感知海燕形象1、听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朗读语调。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海燕”是本文着力刻画的对象,这是的海燕。

三、合作探究,品析海燕形象1、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海燕生命之美的词句,完成下表。

2、文章着重刻画了哪几个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暴风雨之时,海燕,暴风雨。

暴风雨之时,海燕,暴风雨。

暴风雨之时,海燕,暴风雨。

3、文章以暴风雨逐渐逼近为线索,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刻画了一个的海燕。

四、深层思考,理解作品内涵1、结合背景资料,思考下事物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狂风、雷电、乌云、闪电象征暴风雨象征大海象征2、主题归纳这篇散文诗采用手法,刻画了的海燕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热情讴歌的战斗精神。

五、拓展延伸,学习“海燕”精神1、欣赏“生命之美”,图牌及其文字。

2、“我”会仿写3、如何做生活中的“海燕”?课后练笔、积蕴语言素养1、积累文中描写性语句(摘抄本)。

2、以《海燕,心中的赞歌》为题写篇随笔,请写出激昂的豪情和丰富的内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海燕》导学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海燕》导学案

海燕
主备人:李丹审核:张颖何静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2.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一、预习自学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
2、感情朗读课文2遍,在文中找出描写海燕的词语,并用﹏标注出来。

3、理清文章思路本文在内部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

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大场景,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二、合作学习
探究一:分析海燕形象
1.通读课文,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海燕的语句,体味其表达效果。

如果让你在“海燕”前面加几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并说明这样添加的理由。

的海燕。

2.写海燕欢叫飞翔的时候为什么要写海鸥、海鸭、蠢笨的企鹅呢?
探究二:揣摩情感态度分析象征体含义
3.文章中海燕仅仅是一种海鸟吗?他更是一个什么形象?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分别指出下列形象(或情景)各象征什么
海鸥、海鸭、企鹅——
乌云、雷鸣、闪电——
大海、波浪——
暴风雨——
整个海上景象——
4.文章末尾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怎样理解14自然段与16自然段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书上批注)
一、反馈提升: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写某个植物或动物。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学习内容1.海燕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内涵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导学过程导入设计:我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也爱辽阔草原上的骏马,但我更爱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

因为它不仅是搏击海浪的勇士,精勇无畏的精灵,还是一位胜利的预言家。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我爱的那只海燕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著名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一、课前先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翡翠fěi飞沫 m ò胆怯fěi呻吟shēn yín掠起 lùe 震怒zhân蠢笨chǔn飞窜cuàn火焰yàn一晃 huǎng 蜿蜒wān yán号叫( háo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ㄨㄨㄙ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

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暴风雨海燕来临←────────→渴望:勇敢搏击风浪的勇士逼近←────────→迎接:自信英勇无畏的精灵到来←────────→呼唤:顽强胜利的预言家3、课文标题是《海燕》,作品中为什么还写到其他几种海鸟?和海燕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4、为什么要写大海、狂风和乌云?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形象.课下思考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结合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描写的景物各象征着什么?三、合作探究1、如果说“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么课文中其他事物也应该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请列出来与同学探讨。

《海燕》导学案文档

《海燕》导学案文档

《海燕》学案课堂目标设计:1、训练朗读能力;2、培养语言品析能力;3、继续“象征”手法的学习与把握。

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高尔基;2、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3、介绍写作背景,为新课做准备。

学案设计:一.听读课文。

边听课文范读边感悟海燕的形象,并浓缩为一个词语:我听出来了,这是的海燕。

二、品读与美读。

深入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海燕、刻画海燕形象并表现海燕高贵品质的。

小组讨论,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品析并大胆美读展示。

语句:分析并朗读:写法学习小结:三、思读。

请结合时代背景,把文章的文学语言,翻译为直白易懂的语言。

示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可译为: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反动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者在顽强自信地奔走呼号,宣传革命。

1、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遍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在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4、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小结:海燕形形色色的不革命者和假革命者大海、波浪万恶的反动派势力暴风雨广大的人民群众乌云、雷声、闪电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一场誓要推翻黑暗统治的革命()四、作业请为勇敢无畏的海燕颁一段激昂的赞美词:海燕呀,。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2.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通过预习,知道题目的含义、创作背景、文章体裁及象征手法。

2、初读课文,疏通课文内容,细读、精读课文,弄懂各个形象的象征意义。

一、相关链接(认真阅读解题、背景及体裁知识,勾画出重要的信息,5分钟)【解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创作背景】《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作者】高尔基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

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

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综合性学习教案)《海燕》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教案)《海燕》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教案)《海燕》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学习课程计划[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感。

4.感受海燕的自信、乐观、勇气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理解《海燕》形象颂扬文的深刻内涵,理解海燕精神。

预览1、关于作者?2、写作背景?3、主题解读?4、写作技巧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与物。

如:在生活中,青松象征着坚定的正直和不朽的精神;花往往象征着许多美丽的事物象征的作用:可以使不容易理解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事物或道理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五、预习自测1.在下列单词中加一个点飞窜()呻吟()胆怯()翡翠()号叫()蜿蜒()掠起()2、朗读,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

你觉得课文中的海燕怎么样?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海燕的形象。

2、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给出理由。

(找出1-2句要欣赏的句子)探究案例?1、问询1、理清思路:文中的海燕以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为活动背景,请找出描写大海景象的语句,说说文章大致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为它们拟个名称吗?这首散文诗主要描写海燕,但也描写其他海鸟。

这些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什么词可以用来描述这些海鸟当时的形态?有必要写这些胆小、胆小、笨拙、贪婪的海鸟吗?作者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3、从海燕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勇往直前、顽强无畏的精神,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讨论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4.当然,作者对海燕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即具有时代性、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

海燕 导学案

海燕 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3.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学习重点: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体会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2.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学习难点:本文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加点字注音困乏()深渊()蜿蜒()胆怯()号叫()翡()翠飞沫()胆怯()呻吟()()掠起()号叫()chǔn笨()飞cuàn()火yàn()蜿yán()寂mò()zhân()怒2.查找资料,解题《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是《_________》。

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

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导师。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母亲》;剧本有《底层》《小市民》等。

最后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是《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一章,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

课题《海燕》(一)课型新授学科语文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作品中关于海燕形象的深刻象征内涵;3.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信和炽烈的战斗激情。

【重点难点预测】目标1、2、3【评价方案】自主探究小组研讨课堂展示教师点评【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幻灯:(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时的图片为背景)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在忙着躲避这暴风雨的时候,但却有一个声音在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谁的声音呢?就是海燕!二、解题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的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

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指定学生读注①。

注释告诉我们,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呻吟蜿蜒翡翠精灵怒吼掩藏预言B、整体感知:先听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2、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海燕》导学案.doc

《海燕》导学案.doc

板书形象1、利用文章多层而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亦求同析异屮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

2、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川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口信的晶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市于环境的不同,描写形象、反映主题也必然不同。

通过讲清三者关系,让学牛进一步明白同一题目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4、进一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川及其表达作用。

第二课时比较——赏析拓展1. 深入课文,引导比较赏析: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而对暴风雨的不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体会本文的象征手法内涵自主创编一一想像迁移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牛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牛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将对()说(),因为()。

2. 高屋建令瓦,引导系统总结:请学生从语言风格、形象塑造、写作技法三方面用概折性的语言说说:《海燕》美在-------- ?(准确生动的川词灵活多变的句式恻熟粘湛的技搏击风浪、勇敢无畏、乐观自信……)作业拓展比较:老师引出参读材料一一联系郑振铮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仿句练习: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奔腾咆哮的大江,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低吟浅唱的小河;如果高尔基《海燕》是寒风呼啸的塞北,那么郑振铎《海燕》则是小桥流水的江南C4.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特点。

课内组织熟读郑振铎的《海燕》,背讪高尔基的《海燕》。

象征意义英勇善战的人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的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海燕》 导学案及答案

海燕》 导学案及答案

海燕》导学案及答案姓名班级一、目标导学1.理解象征意义,体会对比作用。

2.把握海燕形象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或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苍茫(cāng máng) 飞沫(fēi mò) 胆怯(dǎn qiè) 困乏(kùn fá)翡(fěi) 翠(shēn yín) 掠起(lüè qǐ) 飞cuàn(cuàn)chǔn(蠢) 蜿yán(蜿蜒) 寂mò(寂寞) zhèn(疹) 怒(nù)2.二读课文,思考本文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几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部分:苍茫海面,波涛汹涌。

第二部分:海鸥、___、企鹅等海鸟惊慌失措,海燕高傲自信。

第三部分:暴风雨来临,海燕毅然飞向天空。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无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阅读课文,思考讨论:1.在课文中划出描写海燕的句子,在你的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

2.这篇散文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海燕,但还写了其他的海鸟,它们有怎样的表现?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海鸟当时的情态?3.文中写这些怯懦、胆怯、笨拙、贪生怕死的海鸟有必要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4.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三)品味语言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展现出自信和勇气。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表现出海燕的敏锐和乐观。

四)理解象征意义。

1.本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指出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暴风雨的象征意义。

2.作者写海燕,当然有他的时代性。

就我们现在来说,仍然觉得他有较大的意义,想一想,他对我们现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五)总结全文。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

《海燕》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相关链接:1高尔基,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3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学生朗读,学生自我评价,师适时指导。

4、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正面形象,哪些是反面形象?2其中最主要的是写谁?3作者刻画这些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象征的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运用: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风云雷电→暴风雨→大海→海鸥、海鸭、企鹅→海燕→三.合作探究1在暴风雨将要来临时,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2当暴风雨逼近时,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海燕有什么表现?3当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海燕有什么表现?4.以上几段文字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5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7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句式是()A.感叹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

海燕导学案及答案

海燕导学案及答案

海燕导学案及答案海燕导学案及答案篇一:《海燕》导学案及答案《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学问与能力目标:1、朗读训练;2、象征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3、文中的各种物象分别象征着什么内容;4、象征手法使用的时机与作用;情感与价值目标:5、海燕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富有激情的朗读课文,从大方激昂的文字中感受浓烈的革命激情。

2、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所具有的形象及作用。

学习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体会语言精练、形象、优美、节奏感强和抒情性强的特点。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商量法、小组学习法学习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预读:1、走进:2、给以下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呻吟( ) 白沫( )翡翠( ) 困乏() 深渊( ) 曲折() 可怕( ) 号叫()飞窜〔〕掠起〔〕一晃〔〕二、导读程序:〔一〕、导人设置情景:面遇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但海燕它不惧怕,它英勇地面对暴风雨。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召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今日我们就来看看这英勇的海燕。

〔二〕、朗读训练:朗读全文,留意朗读的停顿与语气语调。

〔三〕、整体感知:朗读时同时思索以下问题1、在文中找出描写海燕的饱含情感的词语:2、这些词语突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表达出对海燕的什么样情感?3、海鸥、海鸭、企鹅等那些动物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写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4、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5、思索:为什么要这样写海燕?6、本文接受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指出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乌XX、狂风、雷声、闪电、大海、暴风雨的象征意义。

7、思索商量: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留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改变,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提示:暴风雨“将来〞——“靠近〞——“即临〞。

《海燕》教案学案

《海燕》教案学案

《海燕》教案学案•相关推荐深信和炽烈的战斗激情。

教学建议:1.教学指津:(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

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

教读本文,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情景,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这也是审美教育。

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之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2)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

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

因此,适当的层次分析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2.问题导航:(1)本文写的是海燕,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和精神?提示:作者塑造海燕这一艺术形象,赋予它勇敢、坚强的性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宜让学生结合背景自主体会)。

(2)文中的“海燕”、“风云雷电”“暴风雨”等分别象征了什么?提示:除结合背景外,还应让学生借助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的某些相似点来合作理解。

(3)你从海燕身上感悟到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特定的历史背景铸就了海燕这一高大形象,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汲取并学习海燕的哪些精神,应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特点说开去,但一定要紧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

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高尔基简介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雷电颂》中的风、雷、电的形象导入。

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什么呢?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
二、新课研读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

(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写对海燕进行歌颂)(1)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一交流。

(2)教师总结: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

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

他根据
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

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3.整体感知,描摹活动场景。

(1)朗读课文,并在班上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教师个别指导:
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

”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以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4.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自主品味。

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感悟。

(2)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

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

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

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
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3)学生齐读课文同,深入体会海燕形象。

三、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1-3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研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

即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问: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海燕》中的象征及相似之处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海鸥、海鸭、企鹅──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
乌云、狂风──反动势力
大海──广大人民群众
本体象征体相似点
大海波浪:人民群众歌唱、冲、迎接
海燕:革命先驱者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窜、呻吟、躲藏
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势力压、恶狠狠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激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