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
职业道德及法律常识复习题
![职业道德及法律常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3d67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7.png)
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复习题5第十二章:社会法1.?劳动法?的适用*围是什么.劳动法的适用*畴是: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劳动法?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劳动法的根本原则是: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改进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参加**管理的原则;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休息权利的原则;劳动者享有物质帮助权利的原则;劳动者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的原则;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劳动者的权利是: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平安和卫生保护、承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等权利;此外,劳动者还享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是: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平安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劳动法?对工资和休息休假有哪些规定.?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方法。
关于休假时间的规定:1.法定假日,是指由法律按国家纪念日、年节日以及人民革命斗争纪念日和风俗习惯需要而统一规定的假日。
2.年休假,是指职工每年享有的保存工资的连续休假。
关于工资的规定:1.工资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2.最低工资制度。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加班工资。
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4.工资的法律保障。
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制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1b54fa6c85ec3a86c2c527.png)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前言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明白为什么学习本门课程,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及逻辑线索,掌握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的珍惜,引导学生自觉追求真善美。
3、帮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1、然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决心学好本门课程;2、新课程改革理念四、学情分析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学生对道德和法律这两个名词应该有一定的认知,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后,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研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由王顺友的马班邮路的故事导入本门课教学内容(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教学过程】板书(一)、怎样看待这门课程即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1、为什么要学习本门课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2、本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3、主要内容结构(1)、道德的主要内容(2)、法律的主要内容(二)、如何学习这门课程1、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懂得它的意义;2、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联系自己的实际;3、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4、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我们积极参与评价;5、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职业道德常识
![职业道德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309fa88680203d8ce2f24ea.png)
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称“公共道德”或“公德”,也即列宁所说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
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社会公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生活实践和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公德同个人私德相对,前者指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有关的道德;后者则指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个人的品德、作风、习惯等。
两者虽有区别,但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紧密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无阶级的社会里,社会公德为人们所公认,并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维护和调整。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内部没有根本对立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有可能成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并为全体人民所接受。
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
我国宪法还明确规定,遵守社会公德是一切公民的义务,违反社会公德,轻的要进行批评教育;重的如破坏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要绳之以法。
家庭美德: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定社会道德的具体体现。
私有制社会家庭道德是剥削阶级家庭的道德,父权和夫权是封建家庭道德的主要特点;金钱第一、金钱关系则是资产阶级家庭道德的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与人不平等关系的根本改变以及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逐步形成,使无产阶级新型的家庭关系和道德观念不断地确立和巩固,逐步成为整个社会中的家庭关系和道德观念。
新的家庭道德包括:(1)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巩固社会主义家庭制度。
反对任何公开的或者变相的重婚行为;反对剥削阶级腐朽放荡的生活作风,以保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幸福。
(2)实行男女平等。
不仅表现为法律意义上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上的权利、义务的平等,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
法律职业道德修养
![法律职业道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50bcf754ad02de80d4d840ff.png)
2002年特色自考班学号:ZC02201176法律职业道德作者: 叶何兢二零零四年十二月Ⅰ法律职业道德一.关于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评价个体行为的基本尺度,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道德具有多层次和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和道德标准。
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具有教育示范、调节规范和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意识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道德的养成对于促进人类个体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法律职业“法律职业是指专门从事法律适用法律服务工作的特定职业。
”“法律职业者是一群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
”“法律职业者是一个拥有共同专业的法律知识结构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公正信仰的整体,由于他们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所以不同于虽有一定技巧但完全追逐私利的工匠。
在现代社会,他们不仅实际操作法律机器,保障社会机制的有效运作,而且被当作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三.关于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法律人应具有三种素质,一为法律道德,一为法律知识,一为社会常识。
法律道德实际上就是法律职业的伦理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除了具备职业道德的一般特征外,还表现为自身的一些特征,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主体的多样性与特定性的统一。
主体的多样性是指为法律职业道德所规范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多种法律职业人员。
而特定性是指这些职业人员都是仅限于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
2.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法律职业道德内容上的普遍性是指上述这些主体由于所从事的工作是直接关系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实施和保障,对于这些职业的道德规范就应该体现法律职业的特点,也就是无一例外的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要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练习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5fce1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5d.png)
练习题1一、名词解释(16分)1.职业道德2.公民意识3.刑罚4.企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个人礼仪修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传递信息,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________________、公平公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首要的基本人权,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权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权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权的保障,________________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
4。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协议.签定劳动合同是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 ()A.自我信任 B.自我尊重C.自我关爱D。
自我宽容2.健康的人格有着自己的特征.下列不属于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的是A.有良好的情绪状态B。
国考的考试内容
![国考的考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5caebc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9.png)
国考的考试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又称为“国考”,是一个完全公开、公正、有序、择优的考试。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国家考试招考报名制度由国家考试院主管节点机构或受委托机构管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和基本法律常识、行政能力测试、专业能力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职业道德和基本法律常识职业道德和基本法律常识,是每一位公务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公务员考试内容之一。
职业道德涉及公务人员的基本原则、法定义务和义务,主要包括公务人员必须遵守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职业规范等要求,强调公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履行政府职责,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完善法律制度。
基本法律常识主要围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和经济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内容,以及有关的行政处罚、行政诉讼、行政奖励以及相关的政策性法规知识。
二、行政能力测试行政能力测试是国考考试内容之一,是考核公务人员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考试形式。
行政能力测试考核内容主要分为行政知识测试、行政技能测试、行政能力测试以及行政综合考试。
行政知识测试主要考核考生管理理论、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机构职能和职责、行政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分类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和解题能力。
行政技能测试主要考核考生应用操作技能、国家有关政策的知识技能以及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技能。
行政能力测试主要考核考生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审策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判断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措施,以实现政府目标。
行政综合考试则是通过考察考生的行政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考核他们的行政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专业能力测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专业能力测试是指考核考生在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考试内容涉及的行业包括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文化传播、社会事务等。
专业知识测试考核考生在职业技能、行政管理、政策实施、行政实践、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测试考核考生在行政管理、政治思想、行政实践、职业技能、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事业单位中级工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考试真题
![事业单位中级工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考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05100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9.png)
事业单位中级工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考试真题1、居民委员会的主任,由()产生。
[单选题] *上级政府指派党组织指定居民选举(正确答案)上级政府任命2、下列哪一项没有违反诚实守信的要求()? [单选题] *保守企业秘密(正确答案)派人打进竞争对手内部,增强竞争优势根据服务对象来决定是否遵守承诺凡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3、下列原则中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A、公序良俗原则(正确答案)B、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正确答案)C、罪刑法定原则D、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正确答案)4、【单选题】财产权利,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财产的权利。
[单选题] *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正确答案)B.占有、使用、买卖、处分C.占有、使用、收益、租赁D.占有、赠与、收益、处分5、8.下列属于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是()[单选题] *A.今朝有酒今朝醉B.浮生如梦C.知其不可而为之(正确答案)D.得过且过6、【单选题】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单选题] *A.人的自我意识(正确答案)B.人类语言C.思维能力D.判断能力7、()不属于公共生活领域。
[单选题] *A、商场B、广场C、家庭(正确答案)D、网络8、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原则。
[单选题] *政策政党政治(正确答案)法律9、13.“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手,推倒山。
”这首外国谚语说明()[单选题] *A.只要人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B.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正确答案)C.在集体中会阻碍个人特长的发挥D.手越多办的事越大10、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说明了()①集体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③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有时也有冲突④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关注个人利益[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④C.①③D.①④11、【单选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 [单选题] *A.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正确答案)B.判断社会性质的主要标志C.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D.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12、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最高可判()。
职业道德讲义
![职业道德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7968093bceb19e8b8f6ba53.png)
职业道德与法律部分考试内容: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命题范围可参考“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现代礼仪与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书籍。
1、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1)个人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一种教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具体表现为礼貌、理解、仪表、仪式等。
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
仪容仪表,个人形象等礼仪问题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
(3)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
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4)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
2、遵守交往礼仪的意义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
从个人角度看。
交往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优良品德的外在表现;从社会角度看,交往礼仪反映社会风貌和公民文明程度。
遵守交往礼仪的意义:①交往礼仪具有重要的亲和作用,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②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倡文明的社会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展示我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热情大方、自尊自强的良好民族风貌,有利于增进国际交往。
3、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4、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职业礼仪是构成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和准则。
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后问答题及参考答案(各工种通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常识后问答题及参考答案(各工种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7d23ca89eb172ded63b760.png)
第一篇职业道德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答: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答:功能:(1)道德的认识功能;(2)道德的调节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
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答:(1)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2)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3)职业道德是调节执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具体有哪些?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是什么?答:(1)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2)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3)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4)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忠于职守,乐于奉献;(2)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3)依法行事,严守秘密;(4)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第二章职业道德建设1、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上什么?答:是为人们服务和坚持集体主义以及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职业劳动。
2、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答:内涵: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甘做人民的一块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计较个人得失,哪怕事情再小,只要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做的,它就是伟大的、高尚的,它就是党的事业。
(摘自网络)原因:(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3)为人民服务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知识点
![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d3a934763231126edb115c.png)
第一章:道德导论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哪些?道德的功能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包括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
三者各不相同,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和精神力量。
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首先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
两者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历史使命。
其次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总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
再次从见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
最后从作用上看,两都互相补充。
4.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一是致的。
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都是为了确立和维护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但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社会主义道德主要是由社会舆论确定的,表现为一般社会意志,由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存在和发生作用。
而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表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法律伦理常识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法律伦理常识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260c22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4.png)
法律伦理常识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作为法律行业的从业者,律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只有坚守法律伦理常识,律师才能真正维护正义、为社会公正服务。
本文将探讨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1. 保持诚信正直作为律师,诚信正直是最基本的要求。
律师应始终遵守职业道德,坚守法律底线,维护公正和公平。
律师应该如实告知客户案件的可能结果,并尽力争取客户的权益,同时也要坚持敢于实事求是、避免欺骗等不道德行为。
2. 保护客户利益律师的首要职责是代理客户,并全力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律师需要尊重客户的意愿,为客户提供专业且诚实的法律意见,并在法律程序中争取最大的利益。
律师应该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忠实代理。
3. 保守客户机密律师与客户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使得律师了解到大量客户的机密信息。
律师有义务保护这些机密信息,并不得泄露。
只有保守客户机密,律师才能建立良好的声誉,增强客户信任,推动案件的顺利进行。
4. 公平公正与公共利益律师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公正、客观地对待案件。
律师不应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案件,而应根据法律的规定、证据和申辩进行分析和判断。
此外,律师还应该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5. 养成专业素养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应该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
律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避免以身试法、越轨行为以及其他不当行为,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形象。
总之,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于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法治文明至关重要。
作为律师,要时刻以这些原则为指导,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敬畏法律,依法办事,才能真正发挥律师在社会中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正。
无论是在法律实践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律师都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守住法律伦理的底线,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全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全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72bc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2.png)
初中全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道德与法治概念1. 道德的定义和特点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道德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 法治的概念和作用法治是指国家依法治国,政府和公民一律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力,依法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公正的一种治理方式。
法治的作用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1. 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意义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包括尊敬他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内容。
社会公德的遵守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2. 职业道德的要求和意义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员在从事工作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忠诚、专业、谨慎、守法等要求。
职业道德的遵守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1. 法律意识的培养和作用法律意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和维护的意识,是依法行事、依法维权的自觉意识。
培养法律意识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2. 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法律知识是指公民对法律规定和相关法律常识的了解和掌握。
学习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法律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违法行为。
四、预防违法和犯罪行为1. 预防违法的主要途径(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2)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治安;(3)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行为,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2. 预防犯罪的主要途径(1) 加强犯罪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识和犯罪意识;(2) 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救助,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3) 完善刑事法律体系,严惩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益。
五、维护自身权益和维权方式1. 维护自身权益的意义维护自身权益是公民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需要。
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秩序。
2. 维权的方式和途径(1) 依法维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2) 和解调解,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矛盾和纠纷;(3) 监督举报,通过监督和举报揭露不法行为,维护公共利益。
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法律职业道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a16a8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5.png)
法律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行业的从业者,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以确保行业的正当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指导。
一、尊重职业操守和保护客户利益法律职业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代表他们在法律事务中行使权益。
每个律师都应该尊重职业操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
律师应当积极倾听客户的需求和意见,保护客户的权益不受侵犯,并提供专业、客观、中立的法律建议。
二、保守客户的机密信息律师与客户的关系是基于信任和保密的。
律师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责任,不泄露任何与客户有关的机密信息。
他们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并在对外披露时获得客户的明确授权。
三、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法律职业是一个高度规范化的行业,在任何法律行为中都应该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律师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欺诈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他们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四、维护正义和公正作为法律从业者,律师有责任维护正义和公正。
无论是在法庭上还是在其他法律事务中,他们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律师应当避免任何可能引起利益冲突或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始终保持专业的中立性。
五、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法律职业要求律师在处理客户事务时不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他们应当严守职业道德,不接受任何可能影响自己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利益。
律师不应当接受不当的礼物或回报,并应当避免与客户建立任何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关系。
六、提供质量保证和诚信服务律师作为法律行业的专家,应当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他们应当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自己的工作符合职业标准和客户期望。
律师应当遵守承诺,按时履行他们与客户之间的协议,并向客户提供诚信、专业的服务。
七、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法律职业是一个不断进化的领域,律师应当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
他们应当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和专业组织等活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小升初必考知识点归纳道法
![小升初必考知识点归纳道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baa7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f.png)
小升初必考知识点归纳道法在小升初的过程中,道法(道德与法治)是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它不仅考察学生对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的掌握,还考察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以下是小升初必考的道法知识点归纳:1. 道德基础知识:- 个人品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友爱。
- 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卫生。
- 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公平竞争。
2. 法治意识:-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并尊重自己的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
3. 法律常识:-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 民法:涉及个人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如合同法、物权法等。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强调预防犯罪和保护社会秩序。
4.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 社会公德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如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等。
5. 道德判断与选择:- 道德冲突的识别: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 道德选择的依据:了解道德选择的标准,如公平、正义、诚信等。
6. 法治实践:- 法律的遵守: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违法行为。
- 法律的运用: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遇到侵权时寻求法律帮助。
7.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的道德和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9. 时事政治:- 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增强法治观念。
10. 实践应用:- 将学到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社区服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
职测常识必背考点汇总
![职测常识必背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9351b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0.png)
职测常识必背考点汇总职测考试是许多招聘过程中必要的环节,它通过一系列的题目和测试,来评估应聘者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在准备职测考试时,掌握一些常识性的考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职测常识必背考点进行汇总与讲解。
一、文化素养与人文知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是职测中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常识。
在这一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艺术形式等。
例如,对于文学方面的考察,考生需要掌握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和背景知识;对于艺术方面的考察,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代表作品和艺术家等。
此外,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国内外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标志也是必要的。
二、经济与管理知识在经济与管理方面的考察中,考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熟悉各种经济术语和指标,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知识。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控等。
同时,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考察,考生需要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
三、科学与技术知识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职测中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
在这一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
例如,对于物理方面的考察,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力学、热学、光学等基本原理;对于化学方面的考察,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化学反应和元素周期表;对于计算机方面的考察,考生需要了解一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四、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职测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在这一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国家法律法规,了解个人在工作中的权益和义务,熟悉一些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规范。
例如,在雇佣关系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劳动法和相关劳动合同的基本条款;在商业道德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商业伦理和职业操守等。
五、社会与时事热点社会与时事热点是职测中的常考内容,考察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了解程度。
中职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中职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38fe7eefdc8d377ee328d.png)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一、教学计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德育必修课。
为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大纲的有关精神和我校学生的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教学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任务: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三、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四、教材简析:全书共五个单元,在内容上可分为礼仪和法律两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五单元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难点:第五单元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关键: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六、教学原则:(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二、教师备课教案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自我介绍。
二、新课程解读(一)感受道德与法律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王顺发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讲两则新闻谈谈你从中看到了什么?(1)2010年全国劳模代表——次阿次阿女,藏族,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白马镇普嘎村妇委会副主任。
次阿同志勤学好问,敢于实践,通过参加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虚心学习蔬菜种植、家畜养殖技术,充分利用土地、水利资源优势,确定了“种养结合,联动发展”思路,办起了养猪(鸡)场,购买仔猪80多头,仔鸡500多只,种植大棚蔬菜20余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职业道德与法治 教学设计
![职业道德与法治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dcfd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b.png)
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职业道德与法治一、课程概述职业道德与法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1.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等方面的基本规范。
2.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包括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职业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职业道德与法治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将职业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实际工作和生活,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2. 重点: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敬业奉献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或白板2. 投影仪或电脑3. 教学PPT4. 案例分析资料5. 法律法规文件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授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加深对职业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4.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职业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职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5.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要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或案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新课(30分钟):讲解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穿插实际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德导论1、道德的本质是什么?答: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须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哪些?答:(1)道德的功能: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的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和教育功能三者各不相同,三种功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共同目标是全面实现道德的社会作用。
(2)道德的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答:(1)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法律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由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两者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革命使命。
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
从内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
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从作用上看,两者互相补充。
(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从起源和发展看,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同步的,而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从形成的方式看,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由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自发形成的,一般不需要专业人员和机构去制定、颁布。
从表现形式看,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从实施方式看,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实施,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从调整范围看,道德调整范围涉及社会关系各个领域和所有方面,法律只调整重要的社会关系;法律主要作用于人的外部行为,道德主要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
4、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是什么?答: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统一体。
5、“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答: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6、为什么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答:“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需要。
7、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以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4)自强不息和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5)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总之,中国传统道德是一种以整体精神和责任意识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
8、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9、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追求真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提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1、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坚定理想,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12、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是什么?答: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1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答:“八个为荣、八个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习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无耻。
14、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是什么?答: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5、什么是社会公德?答:社会公德是人们用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为人们所公认并自觉遵守的公共生活行为准则。
16、社会公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维护公共秩序,文明礼貌,诚实可靠,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
17、如何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答: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18、什么是家庭美德?答:所谓家庭美德,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19、家庭美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遵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计划生育、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三、职业道德20、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本质:第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
第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职业道德产生了什么效应?答:从积极的方面看:首先,市场经济能提高职业道德本身的价值,强化职业道德的作用力度。
其次,市场经济有能力为职业道德状况的根本改观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再次,市场经济能促使人们的观念更新。
从消极方面看:首先,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
其次,市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
再次,金钱万能的影响。
22、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几方面内容?答:职业道德基本特征包括:职业性,从属性,强制性,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
23、职业道德有哪些社会功能?答:第一、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第二、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四、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24、什么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答: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职业活动中从事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第一、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之上的。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
2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和职业信誉。
2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什么社会作用?答: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作用。
第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职业业活动政常进行的保证。
28、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何意义?答:第一、学习职业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二、学习职业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第三、学习职业道德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
四、职业道德的内容29、为什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答: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0、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第一、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第二、集体主义原则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第三、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31、什么是主人翁的劳动态度?答: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又一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处理职业劳动关系本身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劳动成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途径。
32、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有哪些?答:第一、正确认识职业价值。
第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第三、培养对职业的真势情感。
第四、磨砺职业意志。
第五、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33、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答: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未来要从事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希望与追求,并具有为实现职业上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努力的进取精神。
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道德要考虑选择的职业必须与社会共同的政治理想相一致,这是选择职业的现实性要求。
其次,职业选择也与个人的身体条件、才华、爱好有关。
职业活动是人的内在潜能得到发掘的表现形式,只有适应个人特征的职业选择才是最佳选择。
因此,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是要避免在职业选择问题上的盲目性。
3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哪些内容?答:基本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5、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哪些内容?答:(1)热爱本职,优质服务;(2)热情友好,群众至上;(3)真诚公道,不谋私利;(4)不卑不亢,一视同仁;(5)钻研技艺,提高技能;(6)开源节流,提高效益;(7)遵守纪律,服从调度;(8)团结协作,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