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

作者:郑俊晖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律志和艺文志,《十通》中的音乐文献,会要会典中的音乐文献,类书中的音乐文献,音乐专著与篇章等,每一类都有其自身的文献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音乐文献学/文献种类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4- 0099-4

作为一个具有文献记载传统的民族,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般的音乐文献。它们记录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发展轨迹,其数量之巨,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使之兼顾历史的原貌和现实的使用。

目前学术界较多根据音乐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如《中国音乐书谱志(增订本)》将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分为音乐理论和历史、歌曲音乐、舞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曲、宗教音乐和典礼音乐,综合等8大类。其中大类之下设小目,如音乐理论和历史下设乐论、律吕,乐志和音乐典制、音乐家传记资料、西洋音乐理论、乐器考、纪事杂论等。这种分类方法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但笔者近5年在执行主编《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历史文献编纂的内容总是和文献种类息息相关,若能在分类中兼顾文献内容和文献种类,使其互补互见、互为参校,则不无裨益。笔者现据文献种类,将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主要类型依次论述如下:

一、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律志和艺文志

二十六史指清乾隆年间钦定的二十四部“正史”加上民国时期编修的《新元史》和《清史稿》。这26部史书虽然都采用纪传体写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史书都具有完整的纪、传、志(书)、表。兹统计其中的乐志、律(历)志、艺文志情况列表如下:

表1

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律志和艺文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大多数编修者如司马迁、班固、沈约、欧阳修、万斯同等人博览群书,才识俱佳。此外,官修史书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料保证,

故其史料来源相当广泛,包括起居注、奏议、诏令、国史、音乐论著等,是我们了解古代历朝

乐事、乐制、乐书的重要依据。如蔡元定《燕乐原辨》早佚,但《宋史·乐志》转引百余字,

堪称珍贵。

为前朝修史,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传统,故而二十六史中对历朝乐事的记载得以绵延不绝。虽然并非所有的史书均设志(书),但由于乐志、律志的写作有追溯前代的惯例,故亦可

弥补前代史书所阙。如《三国志》中并无乐志和律志,但《宋书》和《晋书》中的乐志和律历

志均追述魏晋期间之乐事更革。《梁书》、《陈书》、《周书》、《北齐书》、《南史》、

《北史》中无乐、律志,但《隋书·音乐志》3卷却记载了南朝梁、陈、北周、北齐、隋五朝

的音乐史事。艺文志(经籍志)亦有类似情况。从汉到宋,各史艺文志书目的主要来源是政府

藏书,故兼收前代遗书,其中如《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等更是总论、大序、小

序齐备,尤其便于查考音乐图书的源流和学术演变。

当然,由于“正史”史观的局限,二十六史中的音乐文献更多地聚焦宫廷乐事及“英雄”

人物的事迹,如乐志多哀辑以歌功颂德内容为主的宫廷曲辞、太常乐章,律志多限于宫廷乐律

沿革,且常常带有如“埋管候气”、“以指距定黄钟律管”等不同程度的神秘主义色彩。

二、《十通》中的音乐文献

《十通》分《通典》、《通志》、《文献通考》3个系统,共计700余卷。唐代杜佑《通典》开《十通》之首,继而有南宋郑樵撰《通志》,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清乾隆时设

立三通馆,先后续编《续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为《九通》。后刘锦藻以一人之力,将乾隆五十一年至清末的材料搜集整理,编成《清朝续文献通考》,遂使《九通》增为《十通》。《十通》中,《通典》系统有

“乐典”,《通志》系统有“乐略”,《文献通考》系统有“乐考”。笔者现统计其中的乐典(乐略、乐考)情况列表如下:

表2

作为研究典章制度的大型专门书籍,《十通》规模宏大,内容广博,凡历代乐制、律制、

乐器、乐种沿革等,都做了分门别类的记载,用力甚劬。

作为不同的系列,乐典、乐略、乐考编著体例不尽相同。以前《三通》为例,《通典·乐典》7卷,可厘为历代沿革2卷、十二律1卷、权量1卷、歌舞1卷、清乐1卷、郊庙宫悬备

舞议1卷。《通志·乐略》2卷,卷1主要记录历代乐府歌曲、琴曲;卷2载律吕、八音等。《文献通考·乐考》21卷,可厘为历代乐制3卷、历代制造律吕1卷、律吕制度1卷、度量衡

1卷、金石土革丝匏竹木之属6卷、乐悬1卷、乐歌3卷、乐舞2卷、俗部乐1卷、散乐百戏

鼓吹1卷、夷部乐彻乐1卷。三者相较之下,“乐略”系列的内容最为简略,如《通志o乐略二》具体内容几乎全部摘录《通典》乐三、乐四的相关部分,其价值自然大打折扣。而“乐考”系列在音乐分类、编写顺序上虽多借鉴沿袭《通典·乐典》的体例,但后出转精,其分类细致,更胜一筹。民国时期的刘锦藻的《清续文献通考》还增加了反映近代西学东渐,东西音乐文化

交融的材料。刘氏只续《通考》,而不续《通典》、《通志》,正是其学术眼光所在。

《十通》写作过程中,参考资料比较广泛,仅杜佑《通典》一书征引和参考的书目就达

200余种,详而不烦,简而有要。郑樵《通志》中的二十略更是其独创,采摭浩博,议论精辟。马端临《文献通考》条分缕析,于有宋一代之乐制尤为详备。但需要指出的是,《十通》中有

部分内容主要取材于史志、实录、奏疏等,已属第二手文献转引,使用时应注意与原始材料相

研核实。

三、会要会典中的音乐文献

会要会典的编修始于中唐,《唐会要》和《五代会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两部较为完备的

会要著作。此后,会要体史书日益受到重视。宋代专门设立了会要所,其纂修的部分内容后汇

辑为《宋会要辑稿》。元代以降,《经世大典》、《明会典》、《大清会典》、《大清会要事例》等陆续修罄。与此同时,《七国考》、《秦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三

国会要》、《晋会要》、《南朝宋齐梁陈会要》等前代会要也陆续补齐。历代会要基本上都设有”乐”门,门下再分细目,记载一朝乐事。笔者从历朝会要中择有代表性者列表如下:

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