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三峡》教学设计及评析

《三峡》教学设计及评析

《三峡》教学设计及评析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二中何基会【教材分析】《三峡》一文,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写作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在写景时,作者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时又分夏、冬、春、秋四季分别着墨。

在文章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总体看来,《三峡》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加上语言文字方面教材又给予了很详细的注释,学生学习基本没有太大阻碍,所以在教学设计时,理应让学生多多听读,多多诵读,并自己对照注解来疏通文字,从而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风格特色和艺术手法。

●学习目的:1、领会三峡自然美丽的风光。

2、积累文言古今词义。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文章写景的特色●学习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可否知道,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学生回答:三峡。

)你们真聪明!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三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风景图。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三峡》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

本文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三峡》,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祖国风景名胜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自然风光。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长江三峡的独特魅力,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对祖国风景名胜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自然风光。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长江三峡的独特魅力,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对祖国风景名胜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三峡》的教材及教师备课手册。

2.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音响等。

3.学生练习册和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一些图片或地图引起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例如:“你们知道长江三峡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提出几个预习问题,如“你希望通过这篇课文了解什么?”“你期待在阅读中看到哪些景点和故事?”学生可以用纸张记录自己的答案,为后续阅读做好铺垫。

3. 阅读课文(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三峡》,重点关注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4. 集体阅读(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集体阅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亮点和难点。

5. 分组合作学习(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深入研读,并记录下段落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最后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成果。

6. 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和讨论结果,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强调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思想内涵。

《三峡》评课稿

《三峡》评课稿

《三峡》评课稿《三峡》评课稿(集合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峡》评课稿1郦道元的《三峡》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的确是一篇美文。

封潇老师就以“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学。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得多,说得多,老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封潇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这些亮点:一、反复朗读,感受美景在“诵读课文,感受美景”这个授课环节,教师授以“诵读方法”指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和感情。

通过学生听教师范读,学生展示朗读,教师引导再读、全班齐读的形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思精巧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共四部分,识文、寻景、绘景、写作收获,教师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赏析和品味。

三、品味语言,赏析美景“寻景”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请学生从文章中寻找三峡的美景,由“峡”字引入,“峡”即两山夹水,奇妙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美景即山和水,然后利用“我从文中的....话看到了........景的句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寻找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抓住句中关键词分析山水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并解决重点字词的意思,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突出“对话式”的教学特色。

教学建议:1、根据学情,合作交流,理解文意这一环节不可忽视。

初一学生应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圈点批注,补充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然后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学生读懂了文言文,理解了基本内容,才能进行分析文章内容。

可是公开课上由于时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还字词和文意的理解还真是有些困惑!2、在品味语言,赏析美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风景、语言三个方面来追踪“美点”,重点探究三方面的问题:(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什么方法来写。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
时间:一节课,90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余映潮老师的《三峡》一文,了解中国的大江大河的文化意蕴和历史背景,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三峡”这个名词,让学生自由发挥,了解学生对“三峡”的认知,了解学生对“三峡”的理解和认识。

2.讲解:通过介绍余映潮老师的《三峡》一文,讲解三峡的文化意蕴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峡。

3.阅读:让学生阅读《三峡》一文,并对其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4.分析:通过分析学生阅读的过程,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

5.总结:对学生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评点:
余映潮老师的《三峡》一文,通过深入的描写和分析,展现了三峡的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大江大河文化,培养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录中,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讲解和阅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增强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是一次很好的教
学实践。

《三峡》教学点评

《三峡》教学点评

《三峡》课堂教学点评执教: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向玉平点评:宜昌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宜都市集体备课专家组成员周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向玉平老师执教《三峡》这一课,我的总体印象是:教态亲切,娓娓而谈;引读品悟,调动自然;言为文桥,字为课眼;导读有序,灵活丰富。

《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要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应该是教学的核心。

在这节课中,向老师为学生创设“游三峡”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的心态亲近文本,将“读”进行到底,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情味,读中品味、体验,读后思辨、回味,可谓层次清晰,引导得法,内容丰富。

具体而言,这节课堂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这样几个层面:一是读文言。

教学文言文,“言”是基础,而八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断句、翻译方法,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向老师准确把握这一学情,选择从诵读入手,自然地将字词、语法融入朗读中,避免了传统串讲模式的呆板单一。

例如初读课文时,请四位同学各读一段,交流点评中将通假字、四字句、省略句等知识融入,更加注重方法渗透和习得,自然贴切。

尤其是品山水之美时,抓住与山、水有关的岩、嶂、峻、湍、清等词品读,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可谓匠心独运。

二是读文章。

《三峡》这篇古文描山摹水,分季描绘,层次分明。

若从写景美文的角度看,学生从炼词、修辞等角度赏析的能力基本具备,但往往对景物之美缺少细腻的体察与感悟。

向老师又能准确把握这一学情,选择从品味山水之美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多角度细腻地感受山水的多姿多态,把握了这篇文章的特色。

例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朗读、游玩、品析,学生活动充分,交流愉悦。

在交流中,学生形成了群山“峻”、夏水“湍”、春冬“清”、秋季“凄”的总感受,但同时又有奔放雄险、清幽多趣、忧伤凄婉的各自不同的体验,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强化这种阅读感受,可以说做到了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三峡》评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三峡》评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三峡》评课稿一、引言《三峡》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评课稿旨在对《三峡》这篇课文进行全面的评析,分析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探讨如何有效教授这篇课文,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三峡》是一篇记叙文,通过描写中国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以及拆迁工作中的心酸和困难,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的努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描述性词语的应用;•句子结构的分析与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与推断;•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峡》,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掌握描述性词语的运用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句子结构,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和推断原因和结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鉴赏并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方法选择1. 教学内容分析《三峡》这篇课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描述性词语的使用较多,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三峡的美景;•多种句式结构的运用,需要学生进行仔细分析和理解;•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句子较多,需要学生进行推断和思考;•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等,需要学生进行鉴赏和理解。

2.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分析,可以选择以下教学方法:•课前导入:利用图片或文字简要介绍三峡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细读课文:通过教师或学生朗读,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描述性词语和句子结构;•针对性讲解: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释其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应用;•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文中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句子进行分析和推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互动:利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效果;•归纳总结: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描述性词语的应用方法;•句子结构的分析与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与推断。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第一篇:余映潮老师《三峡》教学实录与评点时间:2007年11月3日地点: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三峡风光,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师: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屏幕显示:郦道元《三峡》执教:余映潮)师:看咱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四个任务。

(屏幕显示:识字、朗读、听记、欣赏)师:谈到识字的问题,咱们也应有一些比一般的方法更有乐趣的识字方法。

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在认识《三峡》这一课字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呢?你是怎样认识《三峡》这篇课文的生字难词的?哪位同学来讲一下?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你怎样认识它的,用什么方法认识它的?生:这两个词写出了三峡的特点。

师:现在不是分析句子,这个字你怎么认它?用什么方法没有?好,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一种特别的方法。

让我们结合课文来“识字”。

(屏幕显示:识字)师:看老师的建议。

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屏幕显示,生读)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师:这就是结合课文来认字,找一找吧。

带“山”旁的字,带“氵”旁的字,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师:把老师圈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jùn,高而陡峭。

师:注意“岩”字,这里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一般说山上的大石头叫岩,这里指山峰。

带“山”旁的字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三峡景物方面的魅力,继续来: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基本情况:
虽然学生在初一时学习了几篇文言文,但积累少,在遇到新的文言文 时,即使借助注释,也很难自己把握好有些文言文的确切意思,对于一 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句子,他们更是束手无策,所以带领他们扫除文言 文阅读障碍很关键,可以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的方法, 打消他们的疑难顾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1、自主完成当堂检测题,及时修正 掌握。 2、构建本课文言知识导图。
评价任务 1、课堂检测的完成情况; 2、掌握本课的写景顺序; 3、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学到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
教学评一致性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 品读课文 赏写法
教师活动:
1、提问题: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山和水怎样的特点进 行描绘?(例:三峡的山,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 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 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突出了三峡的山多、 连绵不断、高的特点,写出了山的雄壮美。) 2、用恰当的方法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适时引导点 拨写景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动静结合。静景:山 动景:水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疑难句子的翻译,先由小组合作解决,然后教师点拨。
3、理清写景顺序(见字知义,有山有水;对水的描
写按水势的大小:夏—春冬—秋)描述三峡美景。 4、对各组的代表进行客观、有针对性的点评。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 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 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 全班讨论。
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除了理解掌握文言词语、句子 等,更重要的是品味文字的内韵,体会出三峡的美,感悟到作者的情。

《三峡》教学效果与评价

《三峡》教学效果与评价

教学效果与评价
李珂珂
本班学生文言文功底参差不齐,考虑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把握能力及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第一,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学习目标,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读这一环节,我只设计了让全班学生齐读,“有感情”这三个字没有突出出来。

老师没有示范朗读,也没有让朗读水平稍高的学生师范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疏通文意这一块,花的时间比较长,学生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学生的参与率不高,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有点死板。

另外,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评价语有点单调,如“好”“很好”“不错”“挺好”等,评价语、表扬语单一,缺乏启发性。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更好的突出学习目标,我又设计了合作研读这一环节。

出示了问题“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这些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之后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带领全班学生游览三峡。

设计意图挺不错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效果没有想象的好。

学生讨论的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不愿意讨论。

总之,本节课重点突出,很扎实。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率不高。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虚心改进,更上一层楼。

《三峡》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及专家点评(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及专家点评(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信息技术整合课《三峡》及专家点评导入:三峡视频欣赏。

老师合着音乐在一旁背诵。

声情并茂。

1、问题:三峡的山和水有什么特点?对三峡总的印象怎么样?(据我的印象,学生对此没有反应)老师明确:美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课件:(有课文内容,课文的写作特色,背景音乐)学生自由读,大声朗读。

并利用课件解决生字词,译文等问题。

三、学生齐读。

老师指正读错的字,模糊的字。

出示字音,解释,和相关的视频画面。

(比如湍和漱)四、老师朗读,再次播放视频影片,请学生注意读的节奏。

同学一起来读。

五、分析课文。

1、哪一句写三峡的山?哪些写水,写了哪些景?学生回答。

2、写出了山,水,景的什么特点?哪些字最能体现?然后是学生一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三峡山水景3、借助资料,体会三峡的山,水,景都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生:山:七百里(长),两岸连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陡)老师板书:雄奇险拔生:?湍急景:春冬之时……/每至……清荣峻茂}优美板书:景:清幽秀丽老师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同时放出背景音乐。

生:三峡:山多,长,高,陡五、老师放视频,音乐,学生戴上耳麦,自己读,品。

《三峡》写了什么?学生看板书回答。

老师小结:写峡,先写山,后写水。

生选择背景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朗读。

生:选古筝。

/选琵琶(读春冬之时……)老师:琵琶表现什么样的节奏?回答:比较壮观的景色。

所以选(字三峡七百里)琵琶,生读第二段。

生:笛子,春冬之时……六、联系。

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与三峡有关?学生齐背《朝发白帝城》视频:李白的诗,刘禹锡的诗,白居易的诗,杜甫的诗。

七:拓展。

同学可以登陆三峡网站。

(学习导航,相关网站。

)把搜集到的材料发到留言版上,同学们就可以看到你的信息了。

(过程很短,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八、点山水集景,选择一处景点来写作。

专家评价:欣赏课和原来的设计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侧重于读了。

可惜没有空去听,票都买好了这种整合的课其实只是使用了更多的多媒体手段,不是我想象中的课程整合,充其量不过是增加形象化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峡》评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评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评课稿
今天聆听李晓娥老师学区优质课试教,课题是《三峡》。

李晓娥老师基本功好,字正腔圆,上课从容,对教材总有自己独到的处理,常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听李晓娥老师一课,也有收获。

李晓娥老师试图以朗读指导为突破口,通过听读、自读、小组读、朗读设计、朗读比赛,以朗读为主线,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

这是本课的创意与亮色,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实力。

如果朗读指导得当,充分激发参与朗读设计的热情,通过朗读比赛把本节课推向高潮;朗读与理解紧密结合,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这无疑是一节好课。

可能是时间仓促,加上借班上课,学生参与的热情与激情没有充分激发,在朗读设计这一环节遇到了很大障碍,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见到朗读指导的实效。

再加上作为文言文即要落实字词又要理解内容还要朗读指导,内容多,任务重,李晓娥老师没有做好相应的取舍。

本人认为李晓娥老师不妨大胆些,把正音和解释融入到朗读指导中,大胆取舍,不使环节繁多,以朗读为主线,推陈出新,使本课中心突出。

另外,学生朗读设计难度不小,在学生一时难以领会时,教师应有充分准备,不妨示范设计一段。

另外,听读时选用的录音材料质量也较差。

相信李晓娥老师在学区选拔时会充分准备,发挥最好状态。

人教版八(上)课文《三峡》评课稿

人教版八(上)课文《三峡》评课稿

人教版八(上)课文《三峡》评课稿这堂课是陆川中学附中郑巍凌老师上的,整堂课内容丰富,思路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察,郑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经验、教学功底都是一流的,表现在备课时四处查找与“三峡”相关的文章诸如余秋雨的《三峡》、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拿来与学生分享并跟郦道元的《三峡》比较、媲美,表现在用文学欣赏性质的线索贯穿教学全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做好笔记以积累有用的知识,这有益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并能考出高分。

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阅读余秋雨和刘白羽的文章,感觉她的课浑然一体,像是在写一篇文章,无懈可击。

我为什么说郑巍凌老师上课像写作呢?首先老师上课的思路早已胸有成竹。

导入新课后,老师从朗读入手,第一步从“韵之《三峡》”开始,提示孩子古文朗读的重要性,即要读出《三峡》的意蕴。

从文章的四字短句到对偶句和四字句,无不贯穿关于停顿方面的提醒。

第二步板书为“意之《三峡》”,提醒学生文字例外的绝妙意境在哪里,从实境到虚境,再到心境。

第三步是“情之《三峡》”,重点放在理解作者对三峡描写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这三步曲本身切合文学欣赏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能唤起孩子的审美体验的兴趣。

从这看出郑老师的文学理论功底之深厚,值得同行们效仿。

这三个教学环节由浅如深,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符合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四步是“梦回《三峡》”,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总结全文旨意、总结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上来。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与课文内容相关内容的联系,重视孩子知识视野的拓展与延伸,这样,他们不仅学到课内知识,也了解了三峡领域的的更多知识,如此融会贯通,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帮助孩子写好作文起到引领的作用。

一节课下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具体而频繁,于是,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受到实践性很强的训练,情感、态度到价值观也地到一定程度的熏陶,是很值得听课老师们点赞的优秀课啊!第三、老师态度亲和,穿着朴实大方,师生感情融洽、配合默契饿,心理距离很小,加上教学语言简洁且讲解到位,并用手势辅助并敦促学生,在各个层面能给学生做好示范,足以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研《三峡》同课异构评课发言稿2021

教研《三峡》同课异构评课发言稿2021

教研《三峡》同课异构评课发言稿202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轩和袁丹两位老师的《《三峡》,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们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教态语言板书相同点: 刘轩和袁丹老师两位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流畅精炼,善于启发学生思维。

书写基本功较好,板书重点突出。

不相同点: 刘轩老师书法基本功较好,袁丹老师板书内容与多媒体没有交集,生成更自然,更多时间走在学生中间,遇到核心素养类的问题耐心讲解,不厌其烦,与学生心理沟通较好。

二、教法学法相同点: 两个老师都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补充,教师适时鼓励评价。

不相同点: 刘轩老师提问学生后,多媒体有教师预设的答案投影,袁丹老师四个自然段问题一样“特点是______,从______字词读出来的“?开放性设计,没有设置固定答案,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同点时,也潜移默化的教会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方法。

三、课堂气氛两个老师都以提问学生为导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回答,袁丹老师多用谈话的口气与学生沟通,课堂氛围宽松度相对要好一些。

两个老师都没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袁丹老师的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较好,但是,客观上都没有出现课堂高潮,没有课堂的客观生成。

四、读思结合相同点: 两个老师都让学生通过文本思考回答,注重文本。

但都没有精彩片段的示范朗读,展示不出老师语文课的诵读魅力,达不到感染带动学生的目的。

不相同点: 刘轩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朗读,从读中悟,有的段落给学生留的时间不够,达不到预设的效果;袁丹老师让学生”三遍”朗读,从读中提取信息,涉及对比朗读读出的具有节奏感的”语言美”,读出侧面描写的”更加突出”,这些考点内容,涉及想象与写作,文本思路顺序等等。

五、关注学生两个老师都注意关注所有学生,照顾周边不爱举手不善言谈的学生,及时有效的给于恰当的评价,袁。

《三峡》课堂评价

《三峡》课堂评价

《三峡》课堂评价第一篇:《三峡》课堂评价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三峡》的听课记录一导入新课:引用余秋雨散文《三峡》的开头语,又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大声齐读三预习展示:1介绍作者作品学生自由发言,一生介绍,他生边听边补充;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同桌结合,一人读两段,对方边听边纠正读音四学习环节一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读懂文意读出感情学生朗读,学生互相纠错;学生对照注释译读课文,生生互动,解决疑难;师点拨。

学习环节二分享自己读到的三峡的美,学生畅所欲言,紧扣文意,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学习环节三指导方法,背诵课文。

学生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六课堂小结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导的核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生有较充分时间自主学习;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发言展示使得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学生参与面很广,学习气氛浓厚。

在预习展示环节,不仅让一位学生朗读重点字音,其他学生还需认真听读,随时做好纠错的准备,学生都会处于集中识记的状态,然后又让学生齐读巩固记忆,学生全部参与;朗读课文的检测,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接受检测,老师设计同桌结合互读,用了读两遍课文的时间让所有学生都在监督之下读了课文。

在读的学习环节,从准确朗读,译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学习要求由低到高,学习有梯度。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自主学习,生生互动,老师点拨,学生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也能悟到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步骤。

在说的交流环节,学生或紧扣课文借用原句,或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三峡的美,可谓是畅所欲言,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和课堂发言的良好习惯。

在背诵的环节,学生对老师指导的背诵方法很是认同,似乎也坚定了当堂背会课文的决心,随着有学生的背诵展示,其他学生更是背诵情绪高涨,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第二篇:《三峡》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效果与评价李珂珂本班学生文言文功底参差不齐,考虑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把握能力及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评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评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评课稿.doc》12月11日下午,我到**中学听了两堂课,属于同题异构研讨课,课题是郦道元写的《...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ongwen/xinwengao/44619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评课稿》限时特价:9.97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评课稿
《三峡》评课稿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来自黄坦中学的赛课,我们团队由张老师授课,王老师叙述磨课过程。

今天我在此就张老师《三峡》这堂课的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收获。

张老师是我们的教研组长,语文基本功扎实,教学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对课堂的调控张弛有度。

纵观本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之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扣i,重点突出。

经过多次的磨课、研讨之后,我们团队最终把教学目标的中心定位在“朗读”上,期望达成读的三个层次,即读通、读懂、读好。

让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意、积累字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文章写景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热爱山水、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没有生拉硬拽进入下一环节的感觉。

亮点之二:课文朗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且形式多样,方法得当。

平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朗读与品析人为地分离。

其实像《三峡》这样精美的山水小品文,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悟。

这点张老师做得非常好。

在初读时就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在指名读之后,还细致的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读出文言的韵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有朗读示范,更有例子与方法的呈现,这样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知识印痕。

在深入解读写景的精彩段落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概括出三峡山水的特点后再品读,通过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三峡山的高峻连绵,读出夏水的奔放、春冬之水的清幽秀丽、秋水的凄幽悲凉。

其中重点品读第三段,充分感受三峡春冬之水既清幽秀丽又灵动飞扬之独特之美。

精彩的品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言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细致把握了郦道元写景之用词凝练、生动、传神的特点,同时也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作者热爱山水、追求天人合一的崇高思想境界。

亮点之三:张老师的《导学案》和《作业“唐三彩”》设计得颇有特色。

例如《导学案》中“趣味识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山”字旁和“水”字旁的字,不仅促使学生自学了重点字词,而且也为下面的解读三峡山水之美作了铺垫。

而《作业“唐三彩”》的设计则是充分体现了目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理念。

作业内容分为绿、黄、红三个版块:“绿”为“知识回顾”,是要求学生必
须掌握的文言字词句的巩固练习,属于容易题;“黄”为“学海扬帆”,是在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一般拓展,难度中等;而“红”这个版块的“迁移拓展”是作业中最难的部分,要求学生亲身游历家乡山水,用心灵感受自然之美并形成文字。

教师对这三个版块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完成能力选择其中两个版块来完成,既照顾了能力一般的学生,又兼顾了能力强的学生深化文本的需求。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次既求新又求实,同时又很好体现了“目标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

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尤为凸显。

比如本堂课在品读精彩段落之后有一个小结感悟,张老师将“美在”的内容呈现在幻灯上,显得有点急于求成的感觉。

我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小结感悟,并与整个品读过程结合在一起,采用“三峡美,美在”这样的句式去说。

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检测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

以上仅为个人拙识浅见,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教。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