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康复医学科疼痛康复新进展
18
疼痛康复的实践案例分享
疼痛康复的实践案例分享
18.1 成功案例分享
我们将分享一些疼痛康复的成功案例,包 括患者如何通过疼痛康复治疗成功缓解疼 痛、提高生活质量等。通过这些案例,让 听众了解疼痛康复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18.2 挑战与应对
我们也将分享一些疼痛康复过程中遇到的 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困 难。让听众了解疼痛康复的复杂性和艰巨 性,以及医生和患者需要付出的努力
康复医学科疼痛康复的全球视野
13.1 国内外疼痛康复的差异与比较
我们将探讨国内外疼痛康复的差异,包括治疗 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比较。通过了解国 内外疼痛康复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国 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疼痛康复事业的发展
13.2 全球疼痛康复的最新趋势
随着全球医疗水平的提高,疼痛康复的最新趋 势和进展不断涌现。我们将介绍全球疼痛康复 的最新趋势,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等 方面的内容,让听众了解国际疼痛康复的发展 动态
17
总结与建议
总结与建议
17.1 总结回顾:在本次演讲中,我们 详细介绍了康复医学科疼痛康复的新进 展、新技术、新理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 对策。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总结回顾,让 听众对疼痛康复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7.2 针对疼痛康复的建议:基于对疼痛康复 领域的了解,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 加强多学科合作,整合医学、心理学、康复 学等学科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其次,应推广新技术、新方法, 不断提高疼痛康复的治疗效果。最后,应加 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
10.2 新技术的推广 新技术的推广对于疼痛康复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将介绍如何将新技术引入临床实践, 如何培训医生掌握新技术,以及如何让患者 更好地接受和使用新技术
浅谈关于疼痛护理的新进展
浅谈关于疼痛护理的新进展关键词:疼痛;管理;护理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
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1]。
2002 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十届世界疼痛大会上,与会专家达成了基本共识,除了体温,脉博,呼吸,血压之外,将疼痛确定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2]。
我国从80年代才开设了疼痛门诊和病房,而我国近些年来,也逐渐开始关注疼痛护理。
疼痛护理的质量也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满意度[3]。
本文就疼痛护理研究现状作一下综述。
1.疼痛管理的意义1.1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疼痛可引起脉搏、呼吸加快,血压、血糖升高,氧耗量增加等,干扰内环境的稳定,延缓康复。
疼痛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4]。
据陈丽芳,翁留宁的研究,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开展疼痛护理,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流程,能够减轻患者的创伤术后疼痛,促进功能康复[5]。
有效的镇痛可以使患者减轻痛苦,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1.2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疼痛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饮食、活动等,尤其是对癌症患者,疼痛可以引发或加剧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
据敬杰的研究,通过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标准流程,可以有效地减轻创伤患者的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提升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6]。
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为患者控制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3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生活质量却未见提高,有研究表明,在癌症患者中,仅有42.37%患者的疼痛能够缓解,据何莉,雷雨等研究表明实施疼痛管理,确实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7]。
2.疼痛护理2.1疼痛评估的基本原则2.1.1相信患者的主诉我们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往往认为患者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现象,除非是剧烈的,无法忍受的疼痛才会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骨科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骨科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摘要】骨科手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危害已为广大医生所共识,病人因痛苦而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
同时由于疼痛,患者不敢早期肢体锻炼,往往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因此,术后镇痛对骨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现就对骨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各种常用治疗方式的疗效、目前国内外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术后镇痛超前镇痛骨科手术多模式镇痛近年来在镇痛理论、药物及技术上有很大的进展。
现在,术后镇痛得到了麻醉学和外科学专业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部分专家甚至主张将术后疼痛作为继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可见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1术后疼痛机理术后疼痛属急性疼痛,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手术致组织损伤和焦虑有关,各种化学、机械、或者热刺激能激活外周的伤害感受器,激活形成的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到脊髓背根神经节,然后由脊髓背角传向丘脑,经丘脑皮质束到达中央后回感觉区,产生疼痛感觉。
因此,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达到镇痛目的:a)减少周围致敏;b)阻滞伤害感受传入;c)降低中枢兴奋性。
2术后镇痛的意义手术后疼痛是围手术期患者的主要痛苦所在。
在常见的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疼痛的级别较高,多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能忍就忍,止痛药会成瘾,副作用大,往往不能及时报告疼痛,或拒绝使用镇痛药,医务人员也只是在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影响了疼痛的控制。
现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镇痛,不仅可消除疼痛和精神紧张,还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从而降低手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此外,有效的镇痛治疗还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机能的恢复。
就骨科手术的特点来讲,术后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对于其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作为骨折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AO的观点是:要求肌肉及骨折邻近部位关节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防止骨折病的发生[1]。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中医治疗新进展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中医治疗新进展摘要:当前患有混合痔疮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术后的疼痛问题则是很多专业人士关注的核心内容。
本文主要综述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的研究进展,也为今后临床上中医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混合痔手术;疼痛;中医治疗1、引言混合痔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的疼痛问题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肛门局部的神经比较发达,疼痛神经敏感,一般采取的手术是开放性手术,手术开展之后,容易出现组织神经损伤,中枢神经兴奋性反应性也都增加,致使痛觉神经变得更敏感。
所以患者在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疼痛的时间更长。
采用传统的西医镇痛方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胃肠道反应等。
本次研究将对当前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的疼痛情况,为实际治疗提供理论借鉴。
2、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机制及进展中医认为导致接受肛肠术后患者的疼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如气血运行不畅,金刃创伤使得经络损伤、热毒内壅、不通则痛,经脉缺乏濡养。
总之在痔疮术后的疼痛病机表现为血滞不行,脉络当中有血癖结于其中,濡润而致。
如《内经》当中的内容指出“阳平阳泌”,若未控制好,便会发生发生异常。
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便会导致寒感则疼。
当前在痔疮术后的治疗方面,中医当中的辨证施治方法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将内治法和外治法相互结合。
王梦媛认为混合痔属于常见疾病,临床可见肛门异物感、肛门下坠、便血、脱出等情况,虽然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是必须要接受手术才可以根治[1]。
术后常见并发症,比如水肿、感染、肛门狭窄等,影响到机体情况。
伍跃麒等也认为手术方式是根治混合痔的重要方法,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异常治疗效果的发生,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更加显著,可以减少成瘾性以及低血压等情况的发生[2]。
3、中医治疗混合痔的具体方法及进展分析3.1 中药治疗及进展中医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一般会从整体观念出发,采用辩证论治的方式,旨在实现补许泄实,避免大便干燥,同时也会使用相应的中药来润肠治理气,避免大便过于干燥以至于粗壮难解,导致伤口撕裂。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1. 前言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不适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术后疼痛的类型和特点术后疼痛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术后急性疼痛多由手术损伤引起,通常在手术后的48小时内达到峰值,随着伤口愈合逐渐减轻。
而术后慢性疼痛则是指手术结束后超过3个月仍然存在的疼痛。
术后疼痛的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剧烈性和生理性。
3. 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术后疼痛管理是整个术后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良好的疼痛管理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4. 术后疼痛管理的原则(1)个性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疼痛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2)综合性: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3)及时性:术后疼痛出现后,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避免疼痛加剧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4)安全性:在进行疼痛管理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5)长期性: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在术后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以保证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管理。
5. 术后疼痛管理的策略(1)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类型等,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药物治疗:采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止痛片、镇痛注射剂、镇痛贴剂等,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药物选择和用量调整。
(3)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理疗等)、心理干预(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等,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疼痛的管理效果。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后疼痛管理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传统上,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且困扰患者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延长康复时间。
然而,在最近几年里,新进展和技术已经为手术后疼痛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一些新兴的方法和技术,并讨论它们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一、神经阻滞技术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麻药或其他药物阻断感觉信号传递的方法。
这种技术已经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并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目前,常见的神经阻滞技术包括硬膜外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周围神经阻滞。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特定部位或区域实施,并且具有安全、可重复使用以及可逆转等优点。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神经阻滞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镇痛泵镇痛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入硬膜外或静脉麻药的装置。
通过镇痛泵,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控药物输注速度,并实现个性化的疼痛管理。
相比于传统的按需给药方法,镇痛泵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疼痛水平,并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镇痛泵设备越来越小型化和便携化,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无创神经刺激技术无创神经刺激技术是一种通过电流或声音刺激神经系统以减轻疼痛的方法。
这种技术不需要穿刺操作,因此更加安全和方便。
常见的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包括经皮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
这些技术可以调节神经活动,改变疼痛信号传递路径,从而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虽然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还相对较新,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四、多模式镇痛策略多模式镇痛策略是一种综合利用不同治疗方式来管理手术后疼痛的方法。
通过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更全面地控制患者的疼痛。
例如,可以同时使用药物和神经阻滞技术来提供局部麻醉效果;在围手术期进行物理治疗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同时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等。
慢性疼痛康复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疼痛康复治疗的新进展疼痛,是我们身体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
然而,当疼痛持续存在、反复发作或难以缓解时,就可能演变成慢性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慢性疼痛不仅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还会对心理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和康复领域的不断发展,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过去,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往往侧重于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然而,这些方法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且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如今,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正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是慢性疼痛康复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新进展。
例如,脊髓刺激疗法通过在脊髓硬膜外间隙植入电极,发送电脉冲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疼痛。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无效的慢性神经性疼痛患者,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深部脑刺激疗法则是将电极植入大脑特定区域,通过调节神经活动来缓解疼痛。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较为复杂,但其在一些顽固性疼痛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潜力。
虚拟现实技术也为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通过创建沉浸式的虚拟环境,患者可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知。
例如,对于烧伤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的疼痛,让他们在虚拟现实中体验美丽的风景或有趣的游戏,能够有效地降低疼痛程度。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恐惧。
运动疗法在慢性疼痛康复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近年来其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功能训练和核心稳定训练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减轻因肌肉失衡或姿势不良导致的疼痛。
此外,水中运动疗法利用水的浮力减轻身体重量对关节的压力,适合有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心理治疗在慢性疼痛的管理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负面认知和应对方式,学会通过放松技巧、正面思考等方法来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2023华医网试题答案 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1、宫颈原位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答案:A.子宫全切除术2、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叙述有误的是()答案:A.活检标本使用1个腺癌标志物TTF-1和1个鳞状细胞癌标志物(P40)并不能解决任何NSCLC的分型问题3、关于过敏性休克抢救叙述正确的是()答案:A.立即停药,必须就地抢救B.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治疗C.吸氧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答案:A.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天更换5、《美国SHEA预防急症医院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指南》以下不属于“其他方法”的是()答案:A.只有存在明显污染或发生故障时(或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才更换呼吸机管路6、膀胱作为危机器官,其总的限制剂量不超过()答案:A.90Gy7、环咽肌失迟缓是指()答案:A.环咽肌不能完全松弛,常见于脑干部位的卒中,表现为食道上括约肌高压,吞咽时不能松弛,咽肌收缩协调性下降8、()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d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d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答案:A.密切接触者9、宫颈癌淋巴引流解剖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大部分遵循逐级转移的规律10、毒物按照靶器官分为()答案:A.有毒生物11、研究发现,当超敏肌钙蛋白临界值为()时,对75岁以上的APE 患者有更好的预测右心功能不全的作用答案:A.45ng/L12、建议肺癌筛查的间隔时间为()答案:A.1年13、将气管导管沿支气管镜送入气管内,导管远端应距离隆突()答案:A.3~4cm14、SARS-CoV-2的传播途径包括()答案:A.以上都是1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答案:A.接触传播B.飞沫传播16、关于家庭预防儿童肥胖的方法错误的是()答案:A.尽量减少辅食的添加17、NIHSS评分与SAP的发生和死亡率呈正相关,NIHSS评分≥15分其发生风险是轻度患者的()答案:A.3倍18、“东数西算”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答案:A.正确19、个体化健康教育中需要讲授健康技能,其中哪项属于自我保健技能()答案:A.中医养生20、病人的易感性主要包括年龄、免疫力、所患的疾病及所应用的诊疗方法。
围术期镇痛新进展
术后急性疼痛的传导途径
疼痛
4.感知 感觉到疼痛
脊髓丘脑束
脊髓背角
3.调节 来自脑的神经冲动下 行途径调节疼痛感觉
背根神经节
外周神经元
2.传导 神经冲动被传导 至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伤害感受器
1.转化 有害刺激在疼痛 受体被转换成神 经冲动
损伤
手术后疼痛
手术后疼痛(postsurgical pain,PP): 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
围术期常用镇痛药物
阿片类药物( 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 NSAIDs( 非选择性NSAIDs 和选择性COX-2抑制
剂) 钙通道阻滞剂(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 NMDA受体拮抗剂( 氯胺酮、右美沙芬) 局麻药(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药物镇痛靶点
普遍理解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采用的超前 镇痛定义是指切皮前给予的有效镇痛治疗 对术后急性期疼痛、镇痛药物需求以及慢 性疼痛的影响,且此影响应当超越切皮前 给予的镇痛治疗的作用时间。
Kissin I. Anesthesiology.2000,93:1138-1143.
Pogatzki-Zahn EM, Zahn PK.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06,19:551-555.
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的COX-2抑制剂(如帕瑞昔布) 术前开始使用具有抗炎、抑制中枢和外周敏化作用,
并可降低术后疼痛转化成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镇痛方法的联合应用 局部麻醉药切口浸润(区域阻滞或神经干阻滞) +全身性镇痛药(NSAIDs或曲马多或阿片类)
多模式镇痛--巧镇痛
多模式镇痛也称之为平衡镇痛,是一种新 的镇痛观念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新模式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新模式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是造成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人口年龄的增长、交通伤的增多以及肩部运动的普及导致肩袖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所有肩关节损伤的5%~40%。
而30%~70%的肩关节疼痛均与肩袖损伤有关[1]。
肩袖损伤的患者如不及时治疗,症状会逐渐加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
治疗原则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传统的保守治疗难以解决实际困难,大多数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关节镜手术是目前国内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肩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直观及恢复快等优点,对肩袖损伤的确诊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但手术引起的疼痛感会给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术后有效的镇痛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肩袖损伤术前疼痛管理在日常护理中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后进行全面详细的疼痛评估,对个体状态进行整体的分析评估。
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疼痛知识宣讲,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内心疑惑和困扰;加强术前的健康宣教,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全程疼痛管理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流程。
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征适当调整患者的疼痛处理方法,可于手术前3天为患者服用适当的镇痛抗炎类药物,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由于即将进入手术带来的焦虑紧张感,并根据患者个体特征作出适合的疼痛处理,如果患者无法忍受疼痛,可为其注射镇痛药物[3]。
2.术后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规范性疼痛处理的第一步,疼痛评估量表可以选择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量表。
评估不仅可识别疼痛的存在,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要及时、准确的评估,快速、进行有效的止痛,不仅能减轻疼痛对机体的刺激和患者痛苦,并且能减少或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早日康复。
3.肩袖损伤术后疼痛管理3.1非药物治疗肩关节镜手术后肩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术后48小时及康复功能锻炼期可采用冰敷。
外科术后疼痛分级护理新进展
损 伤 或 者 与 其 相 关 的 不 愉 快 的 主 管 感 受 和 情 感 l。疼 痛 是
4.1 术 前 的疼 痛 评 估 和 教 育 护理
外科 术后 的常见 问题 之 一 。有 关文 献报道 ,在 最近 的几年
在 患 者 进 行 外 科 手 术 前 ,先 让 患 者 了解 自 己 的 病 情 ,
况 ,对 外 科 术 后 疼 痛 分 级 护 理 新 进 展 做 一 综 述 。
躺 卧方 法 减 少 疼 痛 ,减 轻 患 者 切 口 缝 合 处 的 张 力 ,减 轻 疼
1 外 科 术后 疼痛 对 患者 的影 响
痛效 果 ,手 术后 帮助 患者按 压伤 口 ,鼓励 患者 咳嗽 和深 呼
吸 ,减轻患者疼痛 。
2015年 6月 A第 2卷 第 16期
Jun.A 2015 v01.2 No 1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 edical
3373
外 科 术 后疼 痛 分 级 护 理 新 进 展
郭 明 辉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 民医院骨科 ,黑龙 江 牡丹江 157000)
理 、 动 作 以 及 行 为 等 多 方 面 进 行 综 合 性 全 面 的 评 估 , 其 中 也作为一个 重要的课 题被列入护 理管理中 。因此 ,我们在
术 后 疼 痛 的观 察 和 护 理 成 了 外 科 临床 的 首 要 问 题 。本 研 究
4.2 减 轻 导 致 疼 痛 的原 因 护 理
总 结 我 院 2011年 1月 ~ 2 ol4年 7月 外 科 术 后 疼 痛 病 例 记 载 情
予 以 患 者 舒 适 安 静 的 手 术 环 境 , 指 导 患 者 采 取 合 适 的
疼痛护理新进展
病程、持续性和间断性、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难过治疗史、难过对患者和家属的影响等。 例如:胃痛、关节痛。难过与时间有何关系 ,难过的时间特点是什么,难过每天、每周、 每月每个季节什么变更?难过在时间方面有规 律吗?
1 难过评估的原则
难过临床微创治疗新进展
1、 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 【 2004年 】
2、 等离子随核成形术 】
3、 间盘内电热疗术
【 2005年
4、 间回旋切减压术 】
【 2006年
1、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 PLDD
利用高能量局部生物效应
燃烧 汽化 凝固 变性
切除突出的 椎间盘髓核
PLDD操作技术 设备及器具
2、等离子消融术
这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使痛觉冲 动沿传入神经快速传导至脊髓,通过脊 髓丘脑束和脊髓网状束上行至丘脑,投 射到大脑皮质引起难过
1982年WHO在意大利成立了WHO难过治疗专家 委员会 --提出“2000年癌痛患者无痛” 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均没有到达
“世界仍在难过” “World still in Pain” (05年)
蜂针治疗的作用
蜂针治疗兼有针、药、灸三种作用 1. 蜂的尾刺似针,能刺激人体的经络以疏 通经络,调和气血。 2. 蜂针中有蜂毒液输入人体,发挥了蜂毒 液的一系列药理成效,可抗菌消炎,消肿止 痛。 3. 蜂针刺后,局部充血红肿,皮温上升, 有温灸作用,可达一温经通络、扶正驱邪作 用。
风湿性关节炎表现是以游走性多关节炎, 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
2 难过强度的测量及评价方法
2.2 口述分级评分法(VRS) 2.2.3 六点行为评分法 ①无难过(1 分); ②有难过,常被忽视(2 分); ③有难过,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生活(3 分) ④有难过,无法忽视,干扰留意力(4 分); ⑤有难过,无法忽视,全部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 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5 分); ⑥存在猛烈难过,无法忽视,全部日常活动都受影响, 需休息和卧床休息(6 分)
外科术后疼痛分级护理新进展
1、外科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感受器原理
张等情绪有关。在感受器原理方面,术后疼痛主要受外周感受器和中枢感受 器的影响。外周感受器主要负责感知手术部位的刺激,而中枢感受器则对疼痛信 号进行加工和调控。
2、止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2、止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止痛药物是缓解术后疼痛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物主要包 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其中,NSAIDs主要用 于轻度疼痛,阿片类药物用于中度或重度疼痛。然而,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 容忽视。
谢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术后疼痛分级护理 将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例如,更加智能化的疼痛评估系统将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和效率;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心理干预将进 一步普及并被纳
结论
入常规的术后护理中。此外,随着大数据和技术的应用,对外科术后疼痛分 级护理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将有助于优化疼痛管理流程和提高护理效果。
3、新型止痛药物和疼痛评估指标的研究
感因素对疼痛评估的影响,提出了多种新的评估指标,如情感评估量表、疼 痛自我效能评估等。
4、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术后疼 痛管理和止痛方法
4、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术后疼痛管理和止痛方法
不同疾病类型的术后疼痛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 止痛方法。例如,对于术后慢性疼痛患者,除了使用止痛药物外,还可采用物理 治疗、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术后癌性疼痛患者,可采用阿片类药物 联合非阿片类药物治疗,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
当前,外科术后疼痛分级护理主要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然后采取 相应的护理措施。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包括数字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但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仍存在 一定不足。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引言手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手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现有的疼痛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手术后疼痛的重要性手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
手术后疼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道功能,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增加,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因此,有效管理手术后疼痛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有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当前有许多疼痛管理制度,但存在一些问题:1. 不同医院、科室之间的疼痛管理标准不一致,导致患者在不同单位间得到的疼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 有些医院对于手术后疼痛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病人的疼痛感受,导致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疼痛。
3. 一些医护人员对于疼痛管理知识不够,无法有效地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
4. 目前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疼痛评估和治疗受到限制,导致疼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5. 部分患者由于怕麻烦或者担心药物成瘾而不愿接受药物治疗,影响了疼痛的缓解效果。
三、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的改进建议为了提高手术后疼痛的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统一的疼痛管理标准,明确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的疼痛管理服务。
2.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于疼痛管理的认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
3. 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疼痛管理,提高他们对于疼痛管理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4. 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加强疼痛专家、麻醉科、护理部门等之间的协作,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5. 定期评估和跟踪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持续和有效的疼痛缓解。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一种为膝关节严重病变患者提供长期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手术方法。
手术后疼痛管理一直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疼痛管理技术和药物治疗的不断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管理也得到了新的进展。
一.多模式疼痛管理多模式疼痛管理是指通过同时应用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法去控制疼痛。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置换疼痛管理。
常见的药物包括口服止痛药、局部麻醉药、外周神经阻滞剂等。
当前,认为多模式疼痛管理是置换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最佳实践。
1.口服止痛药口服止痛药是常用的疼痛管理药物之一,常用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可待因类药物、阿片类药物等。
然而,这些药物同样也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出血、心血管不良反应等。
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谨慎应用。
2.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是通过在手术部位注射药物来控制疼痛,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并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然而,由于其作用范围仅限于手术部位,因此只能作为其它药物的补充。
3.外周神经阻滞剂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麻醉剂阻滞神经传导达到疼痛缓解的方法。
它包括坐骨神经、股神经、臂丛等阻滞技术,并且在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此类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也可能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二.术后镇痛泵术后镇痛泵是一个通过输送局部麻醉药物直接到疼痛部位的设备,并具有自控功能。
当患者感觉到疼痛时,可以按下按钮来释放药物,以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术后镇痛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能够提供持续、安全和高效的疼痛控制,并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三.生物反馈生物反馈是一种监测和提高机体某些生理功能的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控制疼痛反应,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这种方法通过配置固定的生物监测装置,感应疼痛敏感源,并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和处理,获得疼痛状态的信息并传递给治疗者。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
・
61 5・ Biblioteka ・综 述 ・
骨科 患者术后疼痛 管理 的新进展
董丰琴 , 熊 秀萍 , 陈 丹 综述 , 王 众 审校
[ 摘要 ] 疼痛 是每个骨科患者遇到 的问题 , 术后 疼痛也是术前 患者最关 心的 问题 , 患 者 已把解 除疼痛 的需求放 在首位 。 骨科 手术 后疼 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利影 响 , 而且还直 接影 响患者术后 早期康 复和活 动。如何有 效地控 制疼痛 , 成为 医生 、 护 士、 患者共 同的 目标 。现就骨科术后疼痛 对机体的影 响、 疼痛 的评估 方法 、 疼痛 的控制 、 护理 干预进行 综述 , 为骨科 患者术 后
疼痛 评 估 是 规 范 性 疼 痛 处 理 的 第 一 步 J 。评 估不 仅可 识别 疼痛 的存 在 , 还 有 助 于疼 痛 治 疗 效 果 的评 价 ] 。 目前 常用 的疼 痛 评估 工 具 有 以下 几种 : ① 视 觉模 拟 评 估 法 ( v i s u a l a n l a o g u e s c a l e , V A S ) : 也
Me l z e a k用轻 度疼 痛 、 重 度疼 痛 、 阵痛 、 可怕 的疼 痛及
虑、 失眠等症状 , 易引起高血压 、 心脏病的复发 , 导致
代谢、 内分 泌 、 免疫 、 精 神 等 系统功 能 的改变 , 降低 患
者的生命质量 J 。睡眠是维持机 体生命活动所 必 需的生理现象 , 对术后患者身体恢复相当重要 。术 后疼痛对骨科患者术后 3 d的睡眠时间和质量都有 较 为 明显 的影 响 , 表现为人睡难 、 睡眠质量差 , 术 后
作者 单 位 :1 . 3 1 3 0 0 0 浙江湖州, 解放军 9 8医 院 骨 一 科 ; 2 . 2 0 0 0 5 2 上海 , 解放军 4 5 5医院心胸外科 通讯作者 :陈 丹 , E — ma i l : 7 7 1 4 7 5 8 2 4 @q q . t o m
疼痛的护理新进展
疼痛——第五大生命体征
疼痛管理的新标准: 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与体温、 呼吸、脉搏、血压具有同样重要 意义
手术
外伤
世界疼痛日—10月11日
•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简称IASP)决定从 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 “世界镇痛日”。
世界疼痛日的主题
• 关注老年疼 痛
2011年
2012年
主要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或气管切开插管不 能说话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训练患者用手势来 表达疼痛程度 。 仅适用于7岁以上的病人
FLACC量表
使用于儿童术后疼痛的评估
COPPT量表
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疼痛评估
疼痛病人的护理
1、去除或减少使疼痛加重的因素 2、协助病人采取适当的,无创伤性的
解除疼痛措施 3、心理护理 4、使用镇痛剂
部分总结报道经临床使用, 术后镇痛不但 可以减轻病人伤口剧烈疼痛及疼痛产生的 一系列副作用, 使病人能安静休息, 而且病 人可以早活动, 减少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
疼痛的护理进展
提高护士准确有效的评估疼痛的技能护 士缺乏控制疼痛的知识与技能, 直接影 响对疼痛的主动评估, 医院必须保证护 士有足够的受教育机会, 使护士能不断 地更新知识, 学习疼痛的评估方法, 确 保疼痛的评估准确、客观。
骨科大手术
部分腹腔镜手术
合并心血管疾病 有强烈要求
敏感的女 性
镇痛泵的使用
镇痛泵因我们医院最常用硬膜外泵和静脉泵两 种。硬膜外泵常使用局麻药如罗哌卡因、舒芬 太尼等,而,不能把硬膜外泵接到 静脉输液端,也不能把静脉泵接到硬膜外接头 处,一旦在病房发生以上意外是非常危险的
疼痛的定义
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 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 验。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 摘要] 术后疼痛管理的新理念包括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目前国外的术后疼痛管理完成了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到以护士为主体的转变,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同时将个人数字助理(PDA) 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使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进行术后疼痛管理。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实现了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际疼痛学会(IASP) 将疼痛视为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术后疼痛是急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处理不及时会给机体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1] 。
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2],成为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积极和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但可以解除患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还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研究报道,对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疼痛管理,效果不佳,患者疼痛没有得到理想的控制,镇痛效果不满意率为26.85% [3-4] 。
本文旨在综述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为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1 术后镇痛新理念
国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积极的术后镇痛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下肢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等[5] 。
1.1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是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小,不良反应相应降低,从而达到最大的效应/ 不良反应比[6-7] 。
因此多模式的联合镇痛措施用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颇有前景[8] 。
联合用药多途径包括:静脉、硬膜外、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口服、外用贴剂等。
多模式镇痛的药物选择包括阿片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COX-2 抑制剂或对乙酰氨基酚等。
世界麻醉医师联合会针对手术引起的急性疼痛提出了三阶梯治疗方案:①术后镇痛的第一阶段( 疼痛强烈阶段),主要联合应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局麻药、外周性镇痛药;
②术后镇痛的第二阶段,主要联合应用外周性镇痛药及弱效的阿片类镇痛药;③术后镇痛的第三阶段,主要应用外周性镇痛药[9] 。
1.2 超前镇痛
超前镇痛的概念由George 在20 世纪早期提出[10] ,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一定措施,通过阻止神经纤维传递疼痛信号至中枢神经系统,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发的疼痛,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11] 。
George 指出除了全身麻醉外在切皮和手术中以局部麻醉药注入对患者进行镇痛,可以阻滞伤害性刺激传入大脑,因而建立了“无打击手术”,他的观点直到1980 年才被再次关注[12] 。
1.3 个体化镇痛
个体化镇痛即镇痛治疗方案个体化,包括给药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旨在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的患者疼痛程度不同,需要的疼痛管理措施也不同[13] 。
研究[14]显示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的患者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更能耐受疼痛,体力劳动者
较脑力劳动者耐受力高,男性对相同刺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高于女性,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
近年来,尽管有许多新型镇痛药及镇痛方式应用,特别是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技术广泛开展,使得术后镇痛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有50%~75% 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忍受痛苦[15] 。
2 术后疼痛管理现状
2.1 疼痛评估向常态化、常规化方向发展
1995 年,美国疼痛学会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日益受到关注。
疼痛评估和护理管理被列为护士继续教育的常规培训内容。
通过借鉴JCI 疼痛管理经验,责任护士需要评估住院患者入院当日的疼痛强度,次日起每天14:00测量生命体征时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实现了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的常态化、常规化。
疼痛强度评分<4 分的患者每日进行简易评估,疼痛强度评分≥ 4 分的患者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内容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采取措施(药物/ 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等,并根据给药方式及药物作用时间进行第二次综合评估。
对携带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患者,责任护士和麻醉科护士每日分别进行疼痛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当患者疼痛强度评分>4 分时护士要及时通知麻醉科。
2.2 疼痛管理体系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转变到以护士为主体
2.2.1 建立术后疼痛管理体系
在发达国家,疼痛管理模式已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转向以护士为主体[16] 。
Rawal 等[17] 研究发现,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目前最佳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
高质量的疼痛管理是无法单靠一个科室或一个专业实现的,有研究显示,许多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关键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18] 。
2.2.2 明确疼痛管理中护士的角色
随着疼痛管理模式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护士将承担起更重的责任。
有文献[19] 报道,护士缺乏对患者疼痛的关注及相关知识与技能不足,阻碍了疼痛管理模式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制约了疼痛管理的发展。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必将成为疼痛管理队伍中的主要成员[20] 。
也有研究表示护士是临床多学科合作的疼痛管理团队的奠基石[21] 。
护士是疼痛的主要评估者,也是镇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和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把疼痛评估方法列入患者入院宣教的内容,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日即对其进行疼痛评估方法的培训,使患者理解并掌握。
医院制作疼痛强度评估工具并贴在患者病床或床头桌两侧,发放宣传册及定期举办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患者能够了解疼痛治疗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忍痛”。
2.2.3 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技能
国外研究[22]显示,疼痛相关教育能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态度,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疼痛。
护理部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护士长通过科内小讲课来培训护士疼痛评估的方法、疼痛基本知识和理论、镇痛药物的相关知识,使护士能够在疼痛管理中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2.3 信息化技术促进疼痛管理的发展
2.3.1 个人数字助理(PDA)
PDA 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便于资料统计和保管,减少随访人员的工作量,防止遗漏患者,使用无键盘全手写输入的PDA 进行术后镇痛的随访工作,真正实现无纸记录的随访模式。
PDA 的使用可以节省每月镇痛数据统计时间及随访完成后的登记时间,节约纸张及文件保管的空间,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
2.3.2 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
Corizzo 等[23]的研究发现疼痛程度越高、疼痛得不到缓解时间越长的患者对当前疼痛程度越不满意。
有研究[24]指出每4 名手术患者中只有1 名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
缓解,因为人力限制导致的镇痛监测和随访不及时是多数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来监控PCA 的按压次数并通过患者使用电子触摸屏进行疼痛强度及相关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中心站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疼痛情况、镇痛药物使用量及PCA按压的次数。
笔者曾做过相关研究证实,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并通过此系统实现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5] 。
3 展望
随着术后镇痛模式的发展,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信息化技术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护士也必将成为术后疼痛管理队伍中的主要成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