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病人的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引言术后疼痛管理是手术后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疼痛管理。
规定1. 疼痛评估:在手术后的早期,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
评估包括疼痛的程度、频率、特点、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 多学科合作:术后疼痛管理需要医务人员、护士、药剂师等多学科的合作。
医务人员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疼痛管理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疼痛控制和护理。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在调整治疗方案时,应注重疼痛的控制效果和患者的反馈意见。
5. 安全管理: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医务人员应注重患者的安全。
应合理使用药物,防止药物滥用和依赖的发生。
同时,医务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程序1. 疼痛评估:在患者手术后的早期,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并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客观评估。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病情特点,医务人员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个方面,以综合控制患者的疼痛。
3. 实施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应按照治疗方案的要求,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可以包括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药物或贴敷药物等方式。
非药物治疗可以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按摩、理疗和针灸等。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
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手术后痛感控制是术后管理的重要一环,有效的疼痛控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以下是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评估疼痛程度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如VAS评分)来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多模式疼痛管理手术后痛感控制常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减轻疼痛感。
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或处方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局部麻醉药物等。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感。
例如,使用冰袋或热敷来缓解肿胀和疼痛,或进行适度的运动和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手术后痛感控制方法,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
心理支持手术后痛感控制也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手术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包括合适的药物选择和剂量、物理治疗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计划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根据患者的疼痛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定期随访和教育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教育。
随访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治疗计划。
教育可以提供患者关于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特点,可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以达到疼痛控制的最佳效果。
术后病人的疼痛管理
有其他症状或 被动体位
.
15
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
0级 1级(轻度疼痛) 2级(中度疼痛) 3级(重度疼痛)
无痛
有疼痛感 不严重 可忍受 睡眠不受 影响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睡眠受干扰 要求用镇痛药
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睡眠严重
受干扰 需要用镇痛药
.
16
三、术后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标准:强调疼痛管理需要病人的参与及
药
重度疼痛(7-10分) III.强阿片类药 ±弱阿片类药 ±辅助药
三阶疼 梯方案 痛
持
中度疼痛(4-6分) Ⅱ.弱 阿 片 类 药
续
±非阿片类药
或
±辅助药
加
重
轻度疼痛(1-3分)
I.非阿片类药
±辅助药
.
26
非阿片类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 NSAIDs为疼痛治疗基础用药;
➢ 解热、止痛及抗炎作用;
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
按发生部位 深浅
浅表痛 深部痛
疼痛程度剧烈、定位准确疼痛多呈局部性
疼痛程度较轻,定位不准确,有时伴有牵涉痛, 可出现痛觉过敏区
按疼痛原因
中枢痛
炎性痛 神经病理性痛 癌性疼痛 精神心理性.疼 痛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失调。疼痛强烈、持久。 生物源性、化学源性炎症所致的疼痛。
6
▪ 病人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据统 ▪ 计,75%手术患者有比较明显的术后疼 ▪ 痛。
6、担心病人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 ,担心止痛药的
副作用
.
35
术后疼痛管理
意大利:Visentin等对904名医务人员进行疼痛知
识和态度调查,问卷总的正确率是61%,其中医 生65%,护士59%。
术后镇痛规范管理流程图
术后镇痛规范管理流程图引言概述:术后镇痛是手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和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流程。
本文将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管理流程的设计原则、流程图的构建、术后镇痛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六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1. 术后镇痛的必要性1.1 减轻疼痛对患者的影响1.2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1.3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管理流程的设计原则2.1 多学科合作2.2 个体化治疗2.3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3. 流程图的构建3.1 术前评估3.1.1 了解患者的疼痛史和药物过敏史3.1.2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影响因素3.2 镇痛方案制定3.2.1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3.2.2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镇痛方案3.3 镇痛药物使用3.3.1 根据镇痛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3.3.2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3.4 镇痛效果评估3.4.1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3.4.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镇痛方案4. 术后镇痛药物选择4.1 非处方药物4.1.1 非甾体抗炎药4.1.2 阿片类镇痛药4.2 处方药物4.2.1 局部麻醉药4.2.2 镇痛泵4.3 镇痛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5. 镇痛剂量调整和监测5.1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调整药物剂量5.2 监测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5.3 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的监测和管理6.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6.1 呼吸抑制和镇静6.2 恶心和呕吐6.3 药物过敏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和处理总结:术后镇痛的规范管理流程图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多学科合作、个体化治疗和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可以确保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流程图的构建中,术前评估、镇痛方案制定、镇痛药物使用和镇痛效果评估是关键环节。
在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术后疼痛管理该怎么做?
术后疼痛管理该怎么做?众所周知,术后疼痛会使身体活动减少,很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如压疮、静脉血栓等,尤其是夜间疼痛会引起睡眠障碍,进而造成生理以及心理失衡。
所以缓解疼痛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手术创伤会使患者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切口疼痛以及应激反应会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不但会对伤口愈合以及康复过程产生影响,同时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
强烈疼痛会影响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所以需要充分关心患者,对其疼痛时间、部位以及性质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及时展开疼痛管理。
1.心理护理疼痛不但是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心理表现过程,疼痛产生中会掺杂各种心理社会因素,使疼痛原本性质产生改变。
通过展开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了解疼痛产生机制,在认识疼痛的同时使其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得以分散。
手术时,可以辅助患者了解医院环境,减少陌生感;讲述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耐心讲述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并应用止痛措施,进而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
对于术后疼痛患者来说,不仅需要对其实行心理疏导,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了解疼痛评估方法,进而使患者疼痛评估的客观性以及准确性获得保障。
除此之外手术之前需要为患者讲授自我放松的正确方法如深呼吸、肌肉松弛训练等。
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对其心理状态加以关注,避免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增敏性疼痛。
2.一般护理手术之后需要为患者营造出温馨的病房环境,对室温和光线进行合理调节,及时开窗通风;明确疼痛加剧相关因素,患者休息时尽量对探视以及护理操作进行避免;辅助患者调节体位,并定时更换,确保处于舒适体位;若患者疼痛感强烈,则需要分散其注意力,可以凭借精神或者是躯体活动时患者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得以转移;若患者胸痛严重,则可以展开腹式呼吸,也可以播放轻柔音乐;定时辅助患者拍背、翻身、咳嗽,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研究表示,音乐能够舒缓情绪,使患者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得以转移,进而使患者疼痛感获得有效缓解。
所以医院可以依照患者现实情况以及病情出发为患者播放轻柔音乐,进而辅助其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病情恢复时间。
术后病人疼痛管理研究进展
术后病人疼痛管理研究进展术后疼痛是病人最担忧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会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
疼痛管理对于术后病人的恢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术后病人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一、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术后疼痛是一种在术后出现的不适感觉,可以由一系列因素引起,例如手术部位、疼痛阈值、个体差异等等。
术后疼痛的主要影响包括:1. 疼痛本身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不适感,影响患者的心情和睡眠质量;2.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消化系统问题;3. 疼痛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4. 疼痛可能会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
二、疼痛管理的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疼痛管理从以“冷静观察”为主向综合性治疗转变。
目前,疼痛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1. 药物疗法: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等;2.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超声治疗等等;3. 心理治疗:如放松技巧、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然而,这些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药物治疗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物理治疗存在着应用范围有限和长时间不可持续等问题。
三、疼痛管理的新技术近年来,疼痛管理发展出了一些新技术,试图应对现有方法存在的缺点。
1. 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神经或神经结构中,从而减轻或阻止神经传导,使病人减轻疼痛。
神经阻滞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完全解决病人的疼痛问题,同时也不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不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但是神经阻滞在应用时需要特殊技能,同时还存在着神经损伤等风险。
2. 无痛胃肠道吸收(POA)无痛胃肠道吸收技术使用一种特殊的蓝光,将麻醉药物激发成橙色荧光,使药物吸收后可以减轻术后病人的疼痛。
这个技术可以实现无痛吞咽,不需要使用针头或注射器,同时还可以减少药物应用的时间,减轻术后病人的不适感。
不过该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补充疼痛管理方法除了以上的新技术,还有一些补充的疼痛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术后病人减轻疼痛,如按摩、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等。
外科学题术后疼痛管理的非药物方法
外科学题术后疼痛管理的非药物方法外科学术后疼痛管理的非药物方法在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非药物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非药物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其他辅助疗法。
一、物理疗法1. 冷敷疗法:冷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疗法,可以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炎症,缓解术后疼痛。
冷敷物可以是冰袋、冷毛巾或冰块,将其轻轻敷在手术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可以多次重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冷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2. 热敷疗法:热敷是一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愈合的物理疗法。
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热湿敷贴,将其轻轻敷在手术部位。
每次持续时间为15-20分钟,可多次重复。
但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3. 按摩疗法:按摩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组织僵硬。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使用温柔的手法,避免过度用力。
按摩手术部位时,应避开伤口和疼痛点。
若患者不适应按摩,可以请专业按摩师进行操作。
二、心理疗法1. 深呼吸与放松训练: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术后疼痛。
当感到疼痛时,可以尝试深呼吸,缓慢吸气然后慢慢呼气,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教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例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术,也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2. 心理支持与咨询: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而这些不适会影响疼痛的感受。
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和忧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减轻术后疼痛的感受。
三、其他辅助疗法1. 物理活动:适度的物理活动可以促进术后康复,减轻疼痛。
根据医生的指导,在术后逐渐增加日常活动和运动。
但需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用力,以免影响手术部位。
2. 应用热敷贴或贴膏:市面上有一些热敷贴和药膏,可以缓解术后疼痛。
这些产品能够逐渐释放药物成分,渗透到皮肤和肌肉组织,对疼痛部位产生镇痛作用。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术后疼痛治疗的指南与程序
术后疼痛治疗的指南与程序1. 引言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症状,有效的疼痛管理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提供术后疼痛治疗的标准化流程和策略,以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2. 术后疼痛评估2.1 患者主诉: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2.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评估疼痛程度。
2.3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对疼痛进行量化评估。
3. 术后疼痛治疗原则3.1 按时给药:遵循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的原则,避免疼痛控制不及时或过度镇痛。
3.2 阶梯给药:根据疼痛程度,采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弱阿片类镇痛药物、强阿片类镇痛药物依次递进。
3.3 联合给药:采用不同类别的镇痛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降低副作用。
3.4 个体化给药:根据患者年龄、体重、体质、药物过敏史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4. 术后疼痛治疗方法4.1 非药物治疗:包括冷敷、热敷、按摩、针灸、经皮电神经刺激等方法。
4.2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4.3 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提高疼痛耐受力。
4.4 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疼痛耐受力。
5. 术后疼痛治疗流程5.1 术后初始评估:术后24小时内进行疼痛评估,制定疼痛治疗方案。
5.2 术后定期评估:每隔一段时间(如4小时、6小时、8小时等)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5.3 术后特殊评估:如疼痛程度加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立即进行疼痛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5.4 出院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药物,提高疼痛管理水平。
6. 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6.1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护士如何帮助病人应对术后疼痛
护士如何帮助病人应对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许多患者在手术后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缓康复进程。
作为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成员,护士在帮助病人应对术后疼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护士如何帮助病人应对术后疼痛进行讨论。
一、术前沟通与教育在手术前,护士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过往疼痛经历、疼痛程度以及耐受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护士制定出更为个性化的术后疼痛管理计划。
此外,护士还应向患者提供有关术后疼痛的详细教育,包括术后疼痛的可能原因、疼痛评估标准以及各种疼痛管理方法的优势和副作用。
这种术前教育对于患者后续疼痛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术后疼痛评估术后疼痛评估是科学有效疼痛管理的基础。
解除病人术后疼痛需要护士全面准确地了解其疼痛特点和程度。
护士可以运用各种客观和主观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来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
此外,护士还要关注病人的言语表达和非言语体征,如体态、面色、呼吸以及伤口情况等,这些信息也对疼痛评估的准确性起到重要作用。
三、多层次疼痛管理策略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疼痛特点,护士需要制定多层次的疼痛管理策略。
首先,非药物干预是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可以通过应用热敷、冷敷、按摩、放松技巧等来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
其次,药物治疗是常用的疼痛管理手段,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医嘱,合理地给予疼痛药物,并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心理支持也是帮助病人应对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
护士可以耐心倾听病人的疼痛感受,提供情绪安抚和建议,帮助病人缓解术后疼痛的不良情绪。
四、定期随访和评估术后疼痛的管理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评估。
护士应与患者定期沟通,了解他们术后疼痛的变化和疗效。
根据患者的反馈,护士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建议,帮助患者实现疼痛的控制和管理。
此外,护士还应关注并及时处理疼痛管理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便秘等,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在护士的帮助下,病人能够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加快康复进程。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1. 前言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不适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术后疼痛的类型和特点术后疼痛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术后急性疼痛多由手术损伤引起,通常在手术后的48小时内达到峰值,随着伤口愈合逐渐减轻。
而术后慢性疼痛则是指手术结束后超过3个月仍然存在的疼痛。
术后疼痛的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剧烈性和生理性。
3. 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术后疼痛管理是整个术后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良好的疼痛管理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4. 术后疼痛管理的原则(1)个性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疼痛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2)综合性: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3)及时性:术后疼痛出现后,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避免疼痛加剧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4)安全性:在进行疼痛管理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5)长期性: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在术后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以保证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管理。
5. 术后疼痛管理的策略(1)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类型等,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药物治疗:采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止痛片、镇痛注射剂、镇痛贴剂等,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药物选择和用量调整。
(3)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理疗等)、心理干预(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等,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疼痛的管理效果。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引言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评估疼痛程度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和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多模式镇痛策略术后疼痛处理中,多模式镇痛策略被广泛采用。
这种策略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神经阻滞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在术后疼痛处理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疼痛感觉和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调整,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避免术后疼痛处理过程中的风险。
结论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需要医护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和流程,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
术后疼痛控制方案
术后疼痛控制方案术后疼痛是许多患者在手术后面临的一大困扰。
为了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并促进康复,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性的术后疼痛控制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术后疼痛,减轻不适感,提高康复效果。
1. 个体化的评估在制定术后疼痛控制方案之前,首要任务是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这种评估应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疼痛敏感度、病史、手术类型和预期疼痛强度等因素。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策略。
2. 多模式疼痛管理多模式疼痛管理是指通过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策略来控制术后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来提供更全面、高效的疼痛缓解效果。
药物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肌松药和局部麻醉药等。
根据患者需求和疼痛程度,可以采用口服、注射、贴剂或麻醉泵等途径给予药物治疗。
除药物外,还可以采用物理疗法、神经阻滞和心理支持等非药物措施来辅助疼痛控制。
物理疗法包括冷敷、热敷、按摩和理疗等,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来减轻疼痛。
神经阻滞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来减轻术后疼痛,常用的方法包括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心理支持则可以通过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3. 疼痛评估和监测在术后疼痛管理过程中,定期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如疼痛评分量表和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可以及时发现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疼痛控制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4. 教育和指导术后疼痛管理还包括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
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术后疼痛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增强他们对治疗过程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此外,提供正确的自我管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合理用药、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和保持良好的休息等,也是帮助患者应对术后疼痛的重要手段。
5. 团队协作术后疼痛控制方案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指南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指南1. 引言手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普遍经历的问题。
对于患者来说,疼痛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康复时间。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建议,帮助医务人员有效管理手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2. 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强度量表(NRS)、面部表情量表等。
医务人员应该明确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疼痛管理策略3.1 非药物治疗在疼痛管理中,非药物治疗是重要的辅段,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病情。
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冷疗、热疗、按摩、理疗等。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3.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管理手术后疼痛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Ds)、阿片类镇痛药、局部麻醉药等。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给药途径和剂量的合理性。
3.3 疼痛干预措施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疼痛干预措施来管理手术后疼痛。
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神经阻滞技术、神经调节技术、物理治疗等。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疼痛干预措施。
4. 注意事项4.1 监测疼痛反应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疼痛反应。
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 防止并发症手术后疼痛管理中,也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4.3 关注特殊人群不同的患者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可能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儿童和老年患者需要特殊关注和护理。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5. 结束语手术后疼痛管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一、评估疼痛1. 采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RS)或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采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RS)或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2. 定时评估: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评估频率。
定时评估: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评估频率。
3. 关注患者的诉述: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行为、生理反应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关注患者的诉述: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行为、生理反应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二、疼痛分类1. 急性疼痛:手术后初期疼痛,通常在头几天内最强烈。
急性疼痛:手术后初期疼痛,通常在头几天内最强烈。
2.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三、疼痛处理原则1. 多模式镇痛:结合不同类型的镇痛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多模式镇痛:结合不同类型的镇痛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疼痛阈值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疼痛阈值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3. 预防性镇痛:在疼痛发生前就开始镇痛治疗,以减轻术后疼痛。
预防性镇痛:在疼痛发生前就开始镇痛治疗,以减轻术后疼痛。
4. 按时给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给予镇痛药物,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
按时给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给予镇痛药物,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
四、镇痛方法1. 药物镇痛:药物镇痛:-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 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如曲马多、加巴喷丁等。
- 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贴片等。
2. 非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 物理疗法:如冷热敷、按摩、针灸等。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引言术后镇痛是指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旨在制定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以确保患者术后疼痛得到适当的缓解。
二、术后镇痛管理的目标1. 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三、术后镇痛管理的原则1. 多学科合作:术后镇痛管理需要多个学科的医务人员共同参预,包括麻醉科、疼痛科、外科等。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术后镇痛方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
3. 安全有效:选择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术后镇痛的相关知识,匡助他们理解并配合治疗。
四、术后镇痛管理的步骤1. 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类型、疼痛部位等。
2. 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术后镇痛方案。
可选择药物镇痛、神经阻滞、物理疗法等方法。
3. 实施: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开始术后镇痛治疗,根据方案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4.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评估效果:在术后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术后镇痛管理的常用方法和药物1. 药物镇痛: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2. 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疼痛神经传导,常用的方法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等。
3. 物理疗法:如冷疗、热疗、按摩等,可以缓解术后疼痛。
六、术后镇痛管理的风险和并发症1. 药物相关风险:药物过敏、药物滥用等。
2. 神经阻滞相关风险:神经损伤、感染等。
3. 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肠梗阻等。
术前术后疼痛管理指南
术前术后疼痛管理指南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疼痛。
为了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术前术后疼痛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术前和术后疼痛管理的指南,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一、术前疼痛管理1. 了解手术类型和程度:在接受手术前,患者应了解手术的类型和程度,并与医生讨论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
这将有助于患者有一个清晰的期望,并能够做好准备。
2. 采取合理的心理调节:术前的心理状态对疼痛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来减轻对手术和疼痛的恐惧感,例如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等。
3. 预防性镇痛:术前合理的镇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手术时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
这包括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暖敷和按摩等。
4. 制定术后镇痛计划:在手术前,医生将制定术后的镇痛计划,并将其与患者共享。
这样,患者将了解在术后应该采取哪些镇痛措施,并且能够专注于康复。
二、术后疼痛管理1. 多模式镇痛策略:术后的疼痛管理应采用多种策略结合,以提供最佳的镇痛效果。
这包括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物理疗法和按摩)、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其他辅助疗法(如针灸和瑜伽等)。
2. 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每个患者的疼痛体验都不同,因此术后疼痛管理应该是个体化的。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制定一个疼痛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疼痛程度来选择合适的疗法。
3. 规范药物管理:药物治疗是术后疼痛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为了避免依赖和滥用药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并定期复查。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头晕和便秘等。
4. 应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灵活性来缓解疼痛。
患者可以尝试按摩、热敷或冷敷等物理治疗方法。
5. 心理支持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心理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也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患者可以减轻对疼痛的焦虑和恐惧感。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术后镇痛管理是指在手术结束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术后镇痛管理的目标1. 缓解术后疼痛:通过合理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3. 促进术后康复:通过减轻疼痛,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三、术后镇痛管理的原则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2. 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镇痛方法的组合,如药物镇痛、神经阻滞、物理疗法等,以提供更全面的镇痛效果。
3. 安全性:选择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避免或减少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 持续性:术后镇痛管理要持续进行,直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5. 定量评估:术后疼痛的评估要量化,采用可靠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或NRS(数字评分法)。
四、术后镇痛管理的具体措施1. 药物镇痛:a. 非处方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
b. 处方药物: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处方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其他镇痛剂。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避免药物滥用或成瘾。
2. 神经阻滞:a. 神经阻滞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阻断术后疼痛信号的传导,以达到镇痛的目的。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腰丛神经阻滞等。
b. 神经阻滞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注意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物理疗法:a. 物理疗法可以通过热敷、冷敷、按摩等方式缓解术后疼痛。
b. 物理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药物镇痛和神经阻滞相结合,提供更全面的镇痛效果。
4. 心理支持:a. 术后疼痛常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引言术后镇痛管理是指对手术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本文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包括镇痛评估、镇痛方法选择、镇痛药物使用和镇痛效果评估等内容。
二、镇痛评估1. 术前评估: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疼痛类型、疼痛部位、疼痛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采用视觉摹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工具进行评估。
2. 术后评估:术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评估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普通为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等时间点。
三、镇痛方法选择1. 药物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
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因素。
2. 神经阻滞镇痛:对于某些手术,可以选择神经阻滞镇痛方法进行镇痛治疗。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腰麻等。
选择神经阻滞方法时应考虑手术部位、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也可以作为辅助的镇痛方法进行治疗。
物理疗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四、镇痛药物使用1.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确定药物的剂量。
普通情况下,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
2. 药物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途径。
常用的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3. 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某些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五、镇痛效果评估1. 疼痛评估: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镇痛治疗的效果。
可以采用视觉摹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工具进行评估。
2. 不良反应监测:在进行镇痛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
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引言手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手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分析现有的疼痛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手术后疼痛的重要性手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
手术后疼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道功能,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增加,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因此,有效管理手术后疼痛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有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当前有许多疼痛管理制度,但存在一些问题:1. 不同医院、科室之间的疼痛管理标准不一致,导致患者在不同单位间得到的疼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 有些医院对于手术后疼痛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病人的疼痛感受,导致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疼痛。
3. 一些医护人员对于疼痛管理知识不够,无法有效地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
4. 目前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疼痛评估和治疗受到限制,导致疼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5. 部分患者由于怕麻烦或者担心药物成瘾而不愿接受药物治疗,影响了疼痛的缓解效果。
三、手术后疼痛管理制度的改进建议为了提高手术后疼痛的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统一的疼痛管理标准,明确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的疼痛管理服务。
2.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于疼痛管理的认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
3. 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疼痛管理,提高他们对于疼痛管理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4. 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加强疼痛专家、麻醉科、护理部门等之间的协作,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5. 定期评估和跟踪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持续和有效的疼痛缓解。
术后镇痛管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术后镇痛管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术后镇痛管理是为了减轻患者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下面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一、术后镇痛管理操作流程1. 评估疼痛程度:手术后,护士或医生需要首先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疼痛描述。
同时,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身体检查,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生理指标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
2. 制定镇痛计划: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镇痛计划。
包括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给药途径、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间隔等。
3. 实施镇痛干预:根据镇痛计划,护士或医生需要确保患者按时获得镇痛药物。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输液等。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如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等。
4. 镇痛效果评估:定期进行镇痛效果评估,包括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等。
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 Pain Scale)等常见的疼痛评估工具。
5. 调整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镇痛效果评估结果,护士或医生需要灵活调整干预措施。
可以增加药物剂量、更换给药途径、增加镇痛方法等。
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6. 教育患者及家属:对于患者及家属,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疼痛管理的相关教育,包括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注意饮食和休息等,以便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术后镇痛管理评价标准1. 疼痛程度:通过定期疼痛评估,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常用的评价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根据评分结果进行评估。
2. 疼痛控制效果:评估镇痛干预的效果,包括镇痛药物的用量、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等。
3. 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头晕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调整。
4. 患者满意度:了解患者对镇痛管理措施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 世界卫生组织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2004年国际疼痛研究会
每年10月11日确定为世界镇痛日
2004年中华医学会
关注疼痛
每年10月第三周(11-17日) 确定为世界镇痛日宣传周
疼痛分类
分类方法
按持续时间
类别
急性疼痛
说明
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
慢性疼痛 按发生部位 深浅
浅表痛 深部痛
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
我科备用的止痛药物: 1、非甾体类:醋氯芬酸钠缓释片、泰勒宁、 西乐葆、芬必得胶囊 2、麻醉性镇痛药:曲马多缓释片、曲马多注 射液 3、其他:罗通定注射液、舒乐安定
术后疼痛管理
四、注意个体化镇痛
镇痛方法因人而异,以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镇痛 效果。 患者自控镇痛(PCA) 是一种新型止痛技术,即术后患者根据自己疼 痛需要自我控制给药时机和剂量。 给药途径:静脉、硬膜外、皮下 优点:给药准确性高,随个体差异给最小的剂量。 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缺点:增加病人的费用
疼痛评估方法
4、长海痛尺:国内外首次将数字与语言结 合的新型痛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 痛
轻度疼痛: 可忍受,能 正常生活 睡眠
中度疼痛: 轻度影响 睡眠,需 用止通药
重度疼痛: 干扰睡眠, 需用麻醉 止痛药
剧烈疼痛: 干扰睡眠 较重,伴有 其他症状
无法忍受,严 重干扰睡眠伴 有其他症状或 被动体位
术后疼痛管理
疼痛缓解效果分级
完全缓解:疼痛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 干扰, 能正常生活。 轻度缓解: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 眠生活仍受干扰。 无 效:疼痛无减轻感。
术后疼痛管理
二、术后尽早治疗疼痛 提倡超前镇痛,即在麻醉药尚未完全消 失时就应给病人使用镇痛药物 有研究表明,早期治疗疼痛可以有效缓 解随后发生长时间的疼痛,还可以促进病 人早日康复。
学习内容:
1、疼痛的分类
2、疼痛的评估方法 3、术后病人疼痛的规范管理
4、讨论:护理记录怎样书写病人的疼痛
一、疼痛的定义
疼痛: 是指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不愉快感受 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往往伴随现有的或 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疼痛
1995年 美国疼痛学会 将疼痛列入继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自主神经系 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胃肠道反应、影 统 响患者睡眠质量等
术后疼痛管理
评估频率:
常规评估:将疼痛作为第五项生命体征评估 术前评估:术前主管医生、护士、麻醉师应根据病人的手 术的部位、手术的大小、手术的种类、创伤程度、病人的 耐受力等提前进行预见性的评估
术后评估:术后患者清醒后、每次疼痛治疗干预后30分 钟~1小时;患者疼痛评分>3分,或者患者接受疼痛治疗 时,则至少2~4小时评估一次疼痛;如患者疼痛评分连续 2次评估>4分,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方法的选择:急性疼痛评分方法需简单,根据病人情况综 合评估
阿片类药物常见副作用
(一)呼吸抑制 降低呼吸中枢对PCO2的敏感性,使呼 吸缓慢,不规律。呼吸<10次/min,可用吗啡拮抗剂纳洛 酮解救。 (二)便秘 使肠道抑制肠蠕动并腺体分泌减少;发生率 为80%~100%,且是不可耐受的,即持续存在于阿片类 药物的用药期。 (三)恶心、呕吐刺激大脑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导致前 庭敏感性增加,以及胃排空延缓所致。 发生率约30%, 一般发生在用药初期,多在用药一周后症状减轻。 (四)尿潴留 通常低于5%。 (五)嗜睡及过度镇静 (六)精神错乱发生较为罕见,主要出现于老年人及肾 功能不全者或有高血钙症,使用精神药物者。
术后疼痛管理
使用PCA注意事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意做好标识、区分PCA输注管道和静脉输液 管道 2、保持PCA管道通常、无扭曲、打折。 3、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 (2)皮肤瘙痒 (3)腹胀、尿潴留 (4)呼吸循环抑制 4、使用过程中不间断评价,未达到舒适目标或疼 痛评分超过中度(5~6)分,应报告麻醉师。
疼痛评估方法
数字评分法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VAS/NRS疼痛分级 疼痛级别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VAS/NRS评分(分) 1~3 4~7 8~10
疼痛评估方法
3、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它是 在模拟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较为客观并且方便。它用6种不同的面 部表情,即从微笑到哭泣来表达疼痛 程度,由患者指出可表示其疼痛程度 的表情。FPS较直观,易于理解,适 合于任何年龄的患者,没有文化背景 或性别要求。
术后疼痛管理
美国:1236名护士9(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 NKAS正确率是56% (Glajchen and Bookbinder, 2001) 台湾:1900名护士NKAS正确率是50.5%(Lai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常见不良反应 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功能异常、肾毒性、 肝功能障碍、过敏反应等。非甾体类抗炎 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用药剂 量密切相关。
阿片类药物分类
临床分类:强阿片药物,弱阿片药物 弱阿片类:以可待因为代表,还有曲马多等
强阿片类:以吗啡为代表,还有芬太尼、度
冷丁、地佐新等。
疼痛评估方法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 二、数字评分法 三、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四、长海痛尺 五、语言描述评分法 六、老年痴呆患者疼痛评估表 七、儿童疼痛评估表
疼痛评估方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VAS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游动标尺,正面是 无刻度10 cm长的滑道,"0"端和"10"端之间一个 可以滑动的标定物, "0"表示无痛,"10"代表难以 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背面有"0~10"的刻度。临 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患者根据 疼痛的强度滑动标定物至相应的位置,疼痛测量 尺的背面是有具体的刻度,根据标定物的位置可 以直接读出疼痛程度指数。
术后疼痛管理
一、评估: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
时间、既往疼痛经历、心理社会因素、疼痛对病人 的影响
疼痛对病人的影响
影响方面
生命体征 功能锻炼 并发症
具体内容
患者可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浅促 患者因惧怕疼痛而拒绝或减少功能锻炼 因患者活动减少而导致压疮、肺部感染、 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 加
术后疼痛管理
三、提倡多模式镇痛(平衡镇痛)
是指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镇痛模式和作用于 不同部位的药物,利用他们之间相加和协同的作 用来控制疼痛,其目的是以最小剂量来获得最理 想的镇痛效果,而副作用最小。 WHO对手术引起的急性疼痛提出了三阶梯治疗方 案:
药物疗法
WHO疼痛治疗用药
三阶梯方案
疼 痛 持 续 或 加 重
术后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处理原则
原则 内容
选择合理评估
尽早治疗疼痛 提倡多模式镇痛 注意个体化镇痛 重视健康教育
对急性疼痛而言,疼痛评分方法需简单
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 疗 使用不同机制的药物,充分发挥镇痛协调或相加作 用 镇痛方法因人而异,以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镇痛效 果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沟通,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重度疼痛(7-10分) III.强阿片类药 ±弱阿片类药 ±辅助药
中度疼痛(4-6分) Ⅱ.弱 阿 片 类 药 ±非阿片类药 ±辅助药
轻度疼痛(1-3分) I.非阿片类药 ±辅助药
非阿片类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NSAIDs为疼痛治疗基础用药; 解热、止痛及抗炎作用; 无耐药性和依赖性; 有剂量极限性(天花板效应); 如出现天花板效应,应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 物;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其它有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 百服宁、和双氯芬酸等。
术后疼痛管理
意大利:Visentin等对904名医务人员进行疼痛知识
和态度调查,问卷总的正确率是61%,其中医生 65%,护士59%。 台湾:Ger等对356名医生进行癌症止痛剂应用问卷 调查发现:影响癌痛管理的最大障碍来自医生自 身。 中国:Wang等对200名儿科医生和60名肿瘤科医生 进行了调查 ,发现只有42%的人在实践中应用标 准疼痛评估工具,42%的人担心病人用阿片类药 物会成瘾,53%的人用安慰剂控制癌痛。
输液通道
PCA通道
术后疼痛管理
五、影响术后疼痛管理的因素 患者因素:
1、对镇痛药物的认识有误区,怕成瘾、怕副作用
2、患者不能准确表达疼痛程度,担心疼痛是病情 恶化的症状 3、担心治疗经费,不愿叙述自己的疼痛
术后疼痛管理
医护人员因素:
1、对疼痛评估不够重视、不准确、不及时 2、观念有误区,痛时才用药,不熟悉药物的作用 3、缺乏相关镇痛知识、评估方法有限 4、忽略患者个体差异 5、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 6、担心病人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 ,担心止痛药的 副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
0级 1级(轻度疼痛) 2级(中度疼痛) 3级(重度疼痛)
无痛
有疼痛感 不严重 可忍受 睡眠不受 影响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睡眠受干扰 要求用镇痛药
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睡眠严重 受干扰 需要用镇痛药
三、术后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标准:
强调六方面的问题: ①权力与伦理,即病人有权参与疼痛评估和管理。 ②对所有疼痛者都要进行疼痛评估;医疗机构 要制定有利于持续评估和跟踪观察疼痛评估结 果的程序,同时要通过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包 括新职工)有能力胜任疼痛评估及管理工作。
术后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