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时限

合集下载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2023年新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2023年新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报告责任人我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设有传染病专职人员,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并实行首诊负责制。

第二条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HIV阳性、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利福平耐药、涂+、菌—、未痰检、仅培阳)、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感染者、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3、丙类传染病(13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17种):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AFP、寨卡病毒病等。

第三条填报要求(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1、医务人员应完整、准确、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无逻辑错误,打印后填报人签名。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本站为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站负责人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负责人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三、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7N9 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三、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尽快通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将报告卡报送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

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
负责人:***
2023年1月3日。

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报告时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三类共39种:一、甲类传染病(2种):(1)鼠疫、(2)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26种):(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2)艾滋病、(3)病毒性肝炎、(4)脊髓灰质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甲型H1N1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炭疽、(1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4)肺结核、(15)伤寒和副伤寒、(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百日咳、(18)白喉、(19)新生儿破伤风、(20)猩红热、(21)布鲁氏菌病、(22)淋病、(23)梅毒、(24)钩端螺旋体病、(25)血吸虫病、(26)疟疾。

三、丙类传染病(11种):(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手足口病。

四、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五、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六、报告时限:(一)2小时: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2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

(二)24小时:其他乙、丙类、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 小时内报告。

七、首诊医师发现上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本科室传染病登记簿上登记备查。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传染病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要求.doc

传染病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要求.doc

传染病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要求一、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按规定的时限(城镇应于2 小时内、农村应于6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网络直报),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的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脊髓灰质炎、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按规定的时限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临床初步诊断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时,要马上报告防保科,由防保科在2 小时内以电话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对乙型肝炎病原携带者,要及时报告防保科,由防保科每周汇总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包括水痘、恙虫病和肝吸虫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当在24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不论甲、乙、丙类),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的计算,以本次就诊医生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上网录入时间为截止时间。

二、报告程序(1)初次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初次报告”,选择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送交传染病管理科的疫情管理人员。

一个病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法定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订正报告责任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型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项,填写新的“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但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时,除将“病例分类”由“临床诊断病例”改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外,无需更改其他项目。

需要报告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

需要报告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

需要报告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小时网络报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小时网络报告)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年新增)。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4小时网络报告)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新增)。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4小时网络报告)
4、其它传染病:非淋菌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火、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出血热、其它。

(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4小时网络报告)。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二)2024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二)2024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二)引言概述: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对于公共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了解不同传染病的种类和上报时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个大点,包括: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和脑膜炎。

正文:1. 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等。

- 应及时上报病例,上报时限为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

- 上报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情况。

2. 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 在发现感染者后,应在48小时内上报。

- 上报内容包括感染者基本信息、传播途径、初步治疗情况等。

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等。

- 上报时限为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

- 上报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时间、发病情况。

4.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症状包括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 在发现患者后,应在72小时内上报。

- 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毒检测结果、治疗情况等。

5. 脑膜炎:- 脑膜炎是指脑脊髓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发热、恶心等。

- 上报时限为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

- 上报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培养结果、治疗情况。

总结:了解不同传染病的种类和上报时限,有助于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效率。

及时上报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还能为研究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相关传染病的上报和监测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上报时限及流程

传染病上报时限及流程

传染病上报时限及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及时上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因此,掌握传染病上报的时限及流程对于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一、传染病上报时限。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将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疫情上报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具体的时限要求是,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疫情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给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给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这样的上报时限要求可以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二、传染病上报流程。

1. 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疫情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进行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2.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2小时内将病例报告及相关调查资料上报给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将病例报告上报给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 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工作,加强对病例的随访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同时将病例报告在2小时内上报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将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制定防控方案,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总之,传染病的及时上报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流程进行上报工作,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汇总。

只有做到及时上报,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有效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挑战。

工作报告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时间

工作报告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时间

⼯作报告法定传染病⽹络直报时间法定传染病⽹络直报时间传染病疫情信息⽹络直报制度1、⽹络直报⼈员及设施①责任报告⼈:执⾏职务的医护⼈员、医学检验⼈员、卫⽣检疫⼈员、疾病预防控制⼈员、社区卫⽣服务⼈员、乡村医⽣、个体开业医⽣均为疫情责任报告⼈。

②硬件设施:有独⽴的、⽤于⽹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电话及能登录到⽹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③⼈员要求:要有1⼈负责传染病疫情⽹络直报⼯作。

2、传染病报告病种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丙类传染病病种以及其它传染病病种进⾏报告。

3、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典型肺炎、⼈⾼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应于2⼩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报告。

对其它传染病病⼈、疑似病⼈应于24⼩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报告。

4、报卡要求责任报告⼈在⾸次诊断传染病病⼈后,应⽴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传染病防制科,疫情直报⼈员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即对卡⽚进⾏审核、登记。

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录⼊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进⾏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5年。

①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员在录⼊前对每⽇(包括法定节假⽇)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必须及时向填卡⼈查询、核对与更正。

传染病报告卡录⼊⼈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编号。

②订正:传染病信息管理⼈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通过⽹络对已报告卡进⾏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

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变更、死亡时,应及时进⾏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③补报: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络录⼊报告。

④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进⾏标记,不再通过⽹络录⼊。

传染病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时限1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2 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时, 接诊医生诊断后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彝良牛街平安医院传染病报告病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 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它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疾病。

5.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6.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确的传染病,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防治机构报告。

彝良牛街平安医院。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服、谎报和漏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

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疫情24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特大食物中毒或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首诊医生应也最快的速度和方式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四、医院每月对门诊和住院登记日志进行自查和核对,避免传染病疫情漏报。

五、医院由专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发现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和流行时,应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七、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未按要求进行门诊日志登记的,对传染病疫情瞒报、谎报、缓报甚至是漏报或不报的,将给予严重处罚,造成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一)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二)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建立AB角工作制。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

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

常规录卡应在每日17点前完成;特殊情况应立即录入,不得延误;(三)在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按要求直接网络直报。

(四)在国网录卡时,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五)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六)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七)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3年备查。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期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1、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小时内透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透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透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

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状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

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

并用红笔注明“报卡”。

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

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务必立即报卡,12小时内网络直报。

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

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

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

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

需要填写报告的病种及时限

需要填写报告的病种及时限

需要填写报告的病种及时限
需要填写报告的各类病种报告时
限报告卡片种类
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和炭疽中的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
理;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传染病
也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2小时内报

传染病报卡
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
报告
传染病报卡
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病患者(含结
核性胸膜炎):所有新发的结核病患
者和涂阳的老结核病患者
24小时内传染病报卡
新发恶性肿瘤病例各种新发恶性肿瘤(只要是在我院治
疗期间发现的)
7天内肿瘤报告卡片
恶性肿瘤死
亡病例
各种恶性肿瘤在我院死亡的患者7天内肿瘤报告卡片
死亡病例1、所有在我院死亡的患者(包括急
诊和住院)
2、在院外死亡来我院开死亡证书的
7天内死亡证明书
高温中暑来我院就诊的所有诊断为高温中暑的
患者
24小时内高温中暑卡片农药中毒各种原因的农药中毒24小时内农药中毒卡片院内感染病在我院发生的所有院感病例24小时内院感报告卡

抗生素使用所有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均要填写报
卡附在出院
病历中
抗生素使用登
记表。

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对于不同的传染病病种,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报告。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各类传染病病种以及其报告时限。

二、传染病病种及报告时限1.法定传染病病种1.1 A型流感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小时内报告;每日晨报告。

1.2 痢疾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小时内报告;每日晨报告。

1.3 丙型肝炎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小时内报告;每日晨报告。

1.4 结核病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小时内报告;每日晨报告。

1.5 急性出血热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小时内报告;每日晨报告。

1.6 麻风病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小时内报告;每日晨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其他法定传染病病种)2.非法定传染病病种2.1 肺炎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4小时内报告;每周报告。

2.2 手足口病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4小时内报告;每周报告。

2.3 诺如感染症(Zika)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4小时内报告;每周报告。

2.4 呼吸道感染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4小时内报告;每周报告。

2.5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报告时限:感染初期24小时内报告;每周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其他非法定传染病病种)三、附件附件1:传染病报告表格附件2:传染病报告流程图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用以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法律法规。

2.法定传染病:是指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需要及时报告、登记和采取防控措施的传染病。

3.非法定传染病:是指不属于法定传染病范围,但仍然需要及时报告、登记和采取防控措施以保护公众健康的传染病。

工作报告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时间

工作报告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时间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时间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1、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①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②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③人员要求:要有1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传染病报告病种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以及其它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3、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报卡要求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传染病防制科,疫情直报人员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

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5年。

①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②订正: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

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③补报: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④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或授意他人瞒报、谎报疫情。

1.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报告范围:本院就诊、住院的传染病例、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1)各科室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时,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正常上班时间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部和预防保健科。

其他时间按规定报行政总值班,行政总值班通知医务部和预防保健科。

经专家组确认后,首诊医生立即在公卫系统填卡,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并做好登记。

(2)各科室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12小时内通过公卫系统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并做好登记。

4.报告类型与分型(1)报告类型:传染病病例报告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无症状感染者五类。

需要报告无症状感染者的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以及国家卫健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2)需分型报告的传染病:炭疽分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和肝炎(未分型)六类;梅毒分一期、二期、三期、胎传和隐性五类;疟疾分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利福平耐药、病原学阳性、病原学阴性和无病原学结果四类;乙、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3)需要报告临床严重程度的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5.重点传染病的报告原则:(1)肺结核:对新发现的、经规范治疗治愈后再次复发的病例需要报告;陈旧性肺结核病人不需报告;(2)梅毒:①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②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阳性病例不需要报告;③患者临床无症状、无体征,化验室检测抗-TP阳性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有滴度,必须请皮肤科会诊并报告传染卡及艾滋病性病附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及时限
一、报告种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
2、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参甲)、炭疽(参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H7N9禽流感;
3、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报告时限:
1、甲类及参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与2小时内进行报告;
2、除参甲管理外的乙类传染病及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与24小时内进行报告;
3、其他传染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另有要求的,按要求开展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