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治理”:现实逻辑耦合机制及发展路径
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逻辑、问题与路径
DOI :10.19299/ki.42-1837/C.2023.11.0222023年第11期总第217期·社会治理·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逻辑、问题与路径陈经富摘要: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的在职党员“进社区、回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
从理论上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区治理架构的具体体现,是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
从实践上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存在三重维度的现实困境,需要充分调动参与主体合力协作,充分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提升社区治理成效。
关键词:在职党员;社区治理;“进社区、回小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17CSH010)。
作者简介:陈经富,古田干部学院哲学与历史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福建龙岩364200)。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3)11-0100-05一、问题的提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的在职党员“进社区、回小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夯实基层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对“在职党员”与“社区治理”两者的关系问题进行“何以可能”的逻辑性审视、对实践过程中显露的弊端进行“问题何在”的现实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何优化”的方法性探索,对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
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领域,需要协同机制的支持和推动。
本文将探讨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协同机制。
1. 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与社区发展密切相关。
良好的社区发展可以促进居民的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然而,社区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繁荣,也包括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方面。
2.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区安宁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社会治理可以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权益和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治理需要通过多个参与主体的合作与协调来实现,包括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
3. 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关系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良好的社区发展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而有效的社会治理也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社区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一个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等基础服务完善的社区,居民更容易享受到公平的社会治理,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另外,社区发展还包括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这为社会治理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支撑。
其次,社会治理促进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社会治理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安全等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保障。
这些因素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和居民的幸福感,进而推动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4. 协同机制的重要性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协同需要依靠相应的机制来实现。
协同机制可以促进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
首先,政府在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协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明确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政府还要以规范行政、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社区居民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协同。
居民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参与社区决策、监督社区管理,提出自己的诉求和建议,实现居民自治。
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诉求、机理与路径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社区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在推进民众终身学习服务社区民众教育需求这一层面上还应该充分挖掘社区教育的其他功能如社区文化服务社区环境建设等将这些功能与社区治理进行结合拓宽教育功能的衍生性进而实现社区治理的创新
2018第 12期 (总第 383期)
成人教育
ADULTEDUCATION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治理;诉求;机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12003106
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层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 础。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就是要以 社区为单位,提升民众的综合素质以及自我发展的 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社区的健康发展是 社区良性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社会疾病的途径,建 立健康而强大 的 社 区 需 要 发 展 社 区 教 育。 事 实 表 明,作为联系社区民众的社区教育,在满足社区民众 终身学习需求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在推 进社区 治 理 的 过 程 中 也 发 挥 着 独 特 的 作 用。2014 年,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 学习型城 市 建 设 的 意 见 》,要 求 各 级 政 府 要 积 极 发 展多种形式的城乡社区教育活动,通过社区教育的 发展来推进社区治理的创新。可见,从国家政策导 向上看,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推进社区治理的基本手 段,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社区教育的参与。经过几年 的实践发展,我国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 日渐密切,逐渐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成 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形式。如今,在国家大 力推进治理能力及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建设中,如何 将社区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社区治理过程中,是社区
社区“教育+治理”:现实逻辑耦合机制及发展路径
社区“教育+治理”:现实逻辑耦合机制及发展路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和治理成为社区发展中的两大关键领域。
教育是社区发展的基础,而治理则是社区维护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如何将教育与治理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成为了社区发展的新课题。
本文将从现实逻辑耦合机制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探讨社区“教育+治理”的相关问题。
社区“教育+治理”的现实逻辑耦合机制是指教育和治理在社区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
具体来说,教育可以通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治理能力和素质。
而治理则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为居民的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持。
要指出的是,实现社区“教育+治理”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治理的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为教育和治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品质和水平,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良好治理素养的优秀人才。
社区居民应增强教育意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社区“教育+治理”是社区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共同发展的现实逻辑耦合机制。
实现社区“教育+治理”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治理、增强教育与治理的沟通与协调等方式,形成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分析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分析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优秀公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责任,其运行机制的优化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
本文将分析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组成、主要特点以及相关创新实践,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社区教育运行机制,以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组成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包括参与主体、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和评估机制四个方面。
1. 参与主体: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组织、教育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等。
社区居民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参与主体,而社区组织和教育机构则负责组织和提供教育资源。
政府部门在社区教育中起着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监督管理的作用。
2. 管理体制: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相关管理部门组成。
社区教育委员会由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教育机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培训和支持。
相关管理部门则负责监督和指导社区教育的实施。
3. 资源配置:社区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场地等。
资源配置的优化需要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促进各类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
同时,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资金保障机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4. 评估机制:社区教育的评估机制应从多个维度对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习成果、社会参与、效益评估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社区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帮助居民和社区组织了解社区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二、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1. 多元参与: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多样化,既有居民的个人参与,也有社区组织和教育机构的组织参与。
多元参与使得社区教育更加贴近居民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2. 高度协同: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强调社区居民、社区组织、教育机构的协同配合,在规划、资源配置和评估等方面实现良性互动。
协同机制可以促进共享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教育利用效率。
社会治理视域下构建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构建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2. 研究目的和方法 (4)3.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社区教育重要性 (5)二、社区教育现状分析 (6)1. 当前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8)2. 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9)3. 国内外社区教育比较研究 (10)三、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构建 (11)1. 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概述 (12)2. 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原则 (13)3. 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构建路径 (14)四、社会治理视域下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16)1. 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及目标 (18)2. 资源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18)3. 资源整合的实践案例 (19)五、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 (20)1.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内在联系 (21)2. 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23)3. 社区治理对社区教育的影响 (24)六、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实施保障措施 (25)1. 政策与制度保障 (26)2. 经费与资源保障 (27)3. 人员队伍保障 (28)4. 监督与评估机制建设 (29)七、结论与展望 (30)1. 研究结论总结 (31)2. 研究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32)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34)一、内容概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其教育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嵌合互通的社区教育模式,以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育方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构建过程中,文章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社区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二是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如线上线下相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三是加强教育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四是注重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分析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分析社会治理创新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针对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复杂化,通过创新制度、方式和方法,形成一种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通过组织社区居民、提供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是指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运作和管理的体制机制。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社区居民是社区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其需求对社区教育的开展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通过开展调查、座谈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定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式,以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
其次,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社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和协调。
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责,确定相应的部门和岗位设置,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组织的运作流程和程序,规范各项工作的开展。
再次,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形成有效的协作合作机制。
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类资源的支持和协作,包括政府、学校、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力量等。
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促进各类资源的协调配置和优化配置,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的合力,共同推进社区教育的开展和发展。
同时,社区教育还应加强与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运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教育服务的效果和成效。
最后,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社区教育是公共服务领域的一部分,需要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监督,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社区教育的开展和发展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开展旨在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各类教育活动和过程。
社区教育起源于年丹麦人科隆威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免费成人民众学校——“民众高等学校”。
它首先影响了北欧,随后在西方不断发展,被世界各国所借鉴。
我国的社区教育兴起于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前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社区教育已然进入大众的眼球。
随着人们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社区教育更是承担起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上,目前的单中心治理并不利于社区教育的长远发展。
因此,需要对社区教育治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中心治理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概述世纪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它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报告中,将“治理”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随着治理理论的发展,以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学者又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的概念,为治道变革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该理论强调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与单中心理论相比,它反对集权和垄断,提倡管理主体和权力中心的多元化,认为这样的治理模式是充满竞争、富有成效和活力的。
因此,社区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意味着:政府部门、教育培训组织(包括各类学校、培训组织和社区教育实体等)、居民委员会、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居民群众等主体组成多个权力中心,在各种协调机制基础上,通过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民主协商、平等竞争,建立多元化互动管理网络,来共同治理社区教育。
二、多中心治理模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一)社区教育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时代需要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组织都是由有关的利益参与者所达成的一种契约。
智能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结构与发展路径
智能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结构与发展路径作者:余聪陈剑波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年第06期摘要智能时代催生了社会各领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推陈出新。
教育领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技术环境、时代背景、系统模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智能时代之于教育治理的全新挑战。
在智能时代显著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之下,教育治理呈现出教育数据要素化、教育治理协同化、教育决策精准化、教育服务场景化的全新特征。
面对教育治理现代化从治理驱动、治理基石、治理平台、治理保障的整体性结构重塑,只有从理念、技术、制度层面进行全方位变革与转向才是应对和发展之道。
关键词智能时代教育治理教育数据智能服务人类社会正进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一次质的飞跃,催生了社会各领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推陈出新。
教育领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技术环境、时代背景、系统模式的深刻变革,尤其是智能时代之于教育治理的全新挑战。
从现状看,目前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多以教育事业发展为逻辑起点,包括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教育管理的优化、教育督导的推进等,较少关注技术创新对其深刻,甚至具有某种颠覆性的影响。
将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于治理作为一项专业性、前沿性、系统性突出的新课题,需要治理主体具有较高的识别关键场景需求的素养和能力,才能将技术应用、教育实际、业务需求相融合,形成真正具有价值、创造价值的教育场景解决方案。
基于此,本文以智能时代显著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切入点,结合教育治理运用场景和现实需求,通过深刻分析智能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全新特征,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结构框架,进而找到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一、智能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教育治理始终是与时代发展和技術进步休戚相关的课题。
自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部门相继出台多份文件,不断丰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体系,系统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进程。
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问题及实现路径
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问题及实现路径摘要:社区教育是有效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改革的关键实施路径,还能够将终身学习等新型教育理念渗透在社会治理层面之上,强化社区教育主体作用,还需要创新融入多项教育教学资源,从多元化主体视角的认知和建构主义出发,逐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教育壁垒和资源共享渠道。
本文将着重探析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问题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会治理;问题;实现路径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事业,更需要将终身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因此社区教育的主体和实施对象都需要全面认知和理解社区教育的本质和创新举措。
在我国不同社会治理层面,社区教育都需要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教育优势,协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改革发展。
社区教育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普遍存在主体角色模糊以及资源匮乏等问题。
1 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为积极构建我国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教育不乏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但是在将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和瓶颈,例如理论研究滞后、组织功能被弱化、参与主体单一以及资源整合机制不完善等。
社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并不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因此会对基层政府机关和社区组织机构成员的相关工作产生一定干扰和影响[1]。
尤其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和教育对象并不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环节之中,也并未深层次挖掘教育资源之间的相关性。
社区教育的实施者并不局限于社区以及街道党群机构,更需要联合社会组织和零散力量,共创社区教育模式,但是在实际协同构建社会治理模式的过程中,社区教育主体的参与感并不浓厚,其受教育和学习意识都比较淡薄,难以真正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社区教育融入到社会治理体系,其组织和管理规范并不健全,还会间接浪费较多基层社会治理资源[2]。
2 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2.1 推进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教育中心管理模式,需要有序推进社区教育各项管理体制创新,将社区教育的不同实施主体、受教育主体进行合理分类,还能够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受教育需求[3]。
教育治理中的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构建
教育治理中的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构建引言: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治理中,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的构建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方协同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通过系统呈现和反映互联网在教育治理的实践案例和成果,探讨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的重要性以及构建方法。
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治理中的应用案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治理中的应用案例:1. 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管理的高效化。
例如,某市教育局建设了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学校管理系统、教师资源库、教育课程资源等,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提高了教育治理的效率。
2. 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评估。
例如,某高校开设了一门在线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通过在线作业和考试进行评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例如,某市教育局利用教育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教育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在教育治理中,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下是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的重要性: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不同学校、教育机构之间可以共同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2. 提升教育质量协同发展与合作机制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合作机制,可以促进教育研究和创新,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
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
教育治理是把教育领域内各主体纳入行政范畴,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在持续协调、引导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目标和手段的一种新型教育行政方式。
“教育治理”是产生于共识之上,“教育治理”的实现也就是追求一种符合真实、正确(正当)和真诚的“教育共识”。
要达成“教育共识”,推进“教育治理”,关键是构建新型的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突破口是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
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实现路径
SHE QU JIAO YU/社区教育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实现路径刘尚明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加强社区教育发展,并制定了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完善社区教育体系的目标。
农村社区教育是社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农村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要结合社区治理的理念,遵循多元合作以及以人为本宗旨。
一、农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和困境(一)功能社区教育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教育机制,主要功能是面向社区居民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启发民智,推动社区文化、环境建设,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工作问题等。
中国传统农村社区是按照血缘关系、家族关系形成人际关系网络,相较于城市,人口流动性不大,更加封闭、狭隘,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的亲缘、文化、伦理认知,也有约定俗成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秩序。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的农村社区不断遭到消解和重构,遭遇封闭和开放、落后和现代等多重矛盾体的价值冲突,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社区在权利、人际交往、社区文化等方面遭遇真空问题,引发社区冲突,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制约着城镇化水平的进步。
将社区教育引进到新农村管理中,并借鉴传统农村教育的优点和长处,构建中国特有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立足新时代农村社区特点,推动农村社区治理,提高农村文化、环境、秩序和经济水平,对强化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困境其一,发展较晚,教育体系不健全。
教育必然要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良好的社区环境是推进社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主要以村庄为单位组成,农村社区也是以村庄为单位构建的,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城镇,农村社区教育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渠道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
其二,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大。
地区教育水平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影响较深,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造成不同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
社区“教育+治理”:现实逻辑耦合机制及发展路径
社区“教育+治理”:现实逻辑耦合机制及发展路径社区“教育+治理”是指在社区中加强教育和治理的耦合机制,借助教育的力量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整个社区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这一机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提升社会服务的全面性和深度性,加强民主参与和社区自治的意识,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社区环境。
本文将探讨社区“教育+治理”机制的现实逻辑耦合及其发展路径。
一、现实逻辑耦合机制1. 教育产生治理的需求。
教育是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激发居民的公德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等,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公共意识,进而形成一种对社区自治和社会治理的需求。
2. 治理促进教育的改善。
社会治理是一项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工作,而教育是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之一。
因此,如果社区治理得当,就能推进教育的改善和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3. 教育和治理相互支持。
教育可以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公共意识和贡献意识,进而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
另一方面,社区治理可以为教育提供资源和支持,使社区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4. 教育与治理的共赢关系。
教育和治理的共赢关系体现了双方的互惠互利,教育和治理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可以为社区治理提供人才支持,而社区治理可以为教育提供公共资源。
以上这些逻辑关系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社区“教育+治理”的现实逻辑耦合机制。
社区“教育+治理”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社区教育应当注重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激发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2.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
在社区治理中,应该通过构建多元主体的共治机制,促进社区治理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互相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共建和谐、文明社区。
3.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社区应当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通过公共参与、民主决策、法治建设等手段,提高社区自治、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综合治理的行动逻辑与实现路径
第2期2023年3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2Mar.2023[收稿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ZDA07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学业成败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C/2021/01/4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北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闵兢(1982-),女,江苏淮安人,博士,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许加明(1981-),男,山东日照人,博士,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
教育综合治理的行动逻辑与实现路径闵 兢,许加明(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在“家长主义”与“家校合作”的双重影响下,国家的力量被弱化,市场的效应日渐凸显,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卷入日益加深,子女的教育成就越来越取决于家庭资本的多寡与父母教育投入的程度,引发了大范围的社会焦虑和教育内卷。
为了遏制这一教育乱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积极开展旨在去应试化和去资本化的教育综合治理行动。
通过以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的体制改革、以人才培养普职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机制突破,以及以回归教育本真的初心使命为旨归的文化重塑,使教育回归其公共属性,重构教育秩序和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治理;“双减”;教育内卷;制度规范;文化重塑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2-0027-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3 02 005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卷入日益加深,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教育内卷”。
这种个体“理性”驱动下的群体非理性竞争,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的教育负担,也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浅谈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路径
浅谈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路径摘要:社区是社会的核心和细胞,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改革地不断深入,城乡差距加大,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思想与价值更加多元化,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严重威胁。
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的促进作用,又分析了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治理;路径1社区教育对社区治理的促进作用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首先,教育是处理和缓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张力的最佳方式。
“民主的社会既然否定外部权威的原则,就必须用自愿的倾向和兴趣来替代它;而自愿的倾向和兴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
人的思想、素养决定着他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同时也决定这他对社会公正、客观的评价和行为。
其次,教育也是人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构建良好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社区治理其实是对社区事务的协商与民主管理,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制度、文化、道德、法规等社会契约的遵循与维护,实现居民共享、共赢、共存的社区环境。
所以,教育不仅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与活动能力,而且是“善治”社会和社区自治的重要基础。
2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2.1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尚未完善社区教育资源包括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教育科研机构资源、地域文化教育资源等,但因归属不同行政部门,互相不存在隶属关系,资源建设管理中相互沟通不畅、重复低效、互相推诿等现象普遍存在。
社区教育协同治理推进情况并不理想,协同治理决策机构、联席会制度、理事会等制度建立进展缓慢。
2.2 社区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多是中小学教师、群艺文化工作者等转岗而来,进入社区教育领域后对岗位不适应、不胜任与不投入的情况十分普遍,容易依赖原有教育形态的工作思路与主观意志推进社区教育,造成社区教育“学校化”、“课程化”、“大纲化”的局面。
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逻辑与实现方式
社会治理的相关命题
如何使替民做主转变为让民作主?
如何把问题变成居民共同的议题? 如何使传统的管理对象成为管理主体? 如何把单向的送服务转变为助民服务? 如何从对物质贫困的关注转变为对服务贫困、机会贫 困的关注? 如何把冲突(对立指责)变成协商(争取理解)?
所有这些命题,都与社会组织高度关联。
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特征
社会服务: 合作空间
成长 问题
老龄化 问题
贫困 问题
我们遇到了
什么?
……
环境 问题
社会冲 突问题
政府不能包办的社会问题和 社会需求
治理水平是政府软实力的体现
政府硬实力 的增进
弱政府
强政府
政府软实力 的增进
无限政府
有限政府
社会治理的逻辑发展
更强的软实力 更多的合作关系
更多的主体
社会治理创新链
价值 创新
宁波公益服务促进中心
跨界协同合作的公益群:在政府、企业、社 会这些不能相互替代的主体之间,形成彼此 连接、互相支持的公益服务新模式,从而实 现公益资源配置效率和公益价值的最大化。
公益项目实施路线
项目征集
• 合作媒体、社会 组织、机构
项目设计
• 设计团队
项目发布
• 合作媒体
项目实施
• 社会组织、服务 机构
这种分工和合作的机制,丰富和拓展了社会管理的实践创新空间, 实质上是社会再组织化的过程。
社会治理机制构建的线索 原子化的个体
组织化
分散的组织主体 政社分开
协同整合的资源链 政社合作
基于二次分工机制的社会合作协同模型
需求方
规划方 生产方
提供方 枢纽性组织
社区治理分工网络
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实践路径分析
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实践路径分析【摘要】社区教育为社区治理凝聚社会共识,为社区治理多元主体赋权;“五维一体”模型勾画了社区教育五大参与主体一起介入社区教育各个环节,助力社区教育,共促社区和谐共治,其实践路径为:科学发挥“五维一体”资源动员与整合功能,设计并运行“五维一体”多元共治机制,完善“五维一体”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协同理念;社区教育;社区治理;“五维一体”模型;实践路径一、我国社区治理的困境与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困境。
1.治理逻辑上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
我国的社区治理脱胎于上世纪50年代的“街居体制”,街居制的主要职能在辅助“单位体制”对妇女、青少年、老人等非单位群体进行管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街道和居委会担当的是辅助性角色,权限较小,其职权处于边缘化和虚化状态。
真正通过社区对城市进行“综合管理”缘于20世纪80年代“单位体制”的解体,一方面随着大量下岗职工的产生,对这一庞大群体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嫁到社区,另一方面社区公共职能的扩充推动了街道和居委会逐步向一级实体政府转化,由此形成了当前城市管理的“市―区―街道―居委”的四级管理格局。
我国“社区”从诞生伊始便具备浓厚的行政色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进入大众视野,即便在大力倡导社区治理“多元共治”观念的今天,这一议题的核心目标仍始终围绕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这两大主题,其工具理性取向鲜明。
而“情感认同、公民道德、社会关系重塑、民主商议”等价值议题虽常见诸于各类宣传文案和部分学者的论述中,但就现实而言,对价值理性的追求在工具理性的压倒性优势下,显得极为微弱。
虽然我国社区建设是基于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诉求下倒逼的产物,关注与讨论的焦点也多集中于实际层面,但对于其“应该怎么做,为了什么而做”的价值探讨并非毫无意义,理想的社区治理实践必然指向整个社群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如果缺乏这样的信念支撑,那么社区治理的执行也会迷失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教育+治理”:现实逻辑耦合机制及发展路径
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进行
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旨在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促
进社区居民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提高。
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内各方面力量的协作与共治,旨在
实现社区的安全、和谐和发展。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在现实中有着紧密的逻辑耦合关系。
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
通过社区教育,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共同责任感。
社区治理也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提供了
机会和平台,让居民能够参与社区发展和管理。
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循环。
社区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居民的教育
水平和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参与能力,从而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
源和智力支持。
而社区治理的良好环境和机制,又能够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更
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成功需要相互依赖和协同。
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社区治理的支
持和保障,需要政府、学校、社区组织等各方面的协作。
社区治理的成功也需要社区教育
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居民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升。
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实
现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双赢的局面。
基于以上的逻辑耦合机制,社区“教育+治理”应该发展以下的路径。
加大对社区教
育和社区治理的重视和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形成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模式。
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机制和体系。
政府、学校、社区组织等各方应加强协
作和合作,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提
高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提高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社区教育应注重培养居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社区治理应注重保障居民的权益和安全,提高居民的自
治和参与能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对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评估和
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持续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