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难题及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难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之一。
然而,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难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在本文中,将探讨这些难题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不便。
这也妨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加大投资,修建道路、供水设施、电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二、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农民收入难以增加是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现实难题。
由于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产量和销售价格,受市场波动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的收入难以稳定增长。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民的经营水平。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鼓励他们创办农业企业,增加收入来源。
三、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难题之一。
农村土地往往分散、碎片化,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此外,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和流转来解决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对散乱地块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集约利用,发展农业经济。
四、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学校和医院少,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农民和农村学生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
修建、改进农村学校和医院的设施,增加教师和医护人员的数量,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质量。
五、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薄弱,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存在不足。
许多农村道路狭窄、崎岖不平,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农民的出行;一些农村地区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村产业发展单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
3、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方面的能力有限。
5、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设备陈旧,医护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农村文化体育设施不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
6、资金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资金的短缺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改善。
7、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农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 引言1.1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在新时代下,我国农村建设规划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不合理、资金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等方面。
规划不合理导致了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资金短缺限制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使得一些农村地区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强化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落地生根;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取得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村全面建设与振兴。
2. 正文2.1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不合理、资金短缺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足。
规划不合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一些地方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导致规划实施效果不明显。
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区因资金紧缺而无法实现规划目标,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通过有效的对策,可以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资金来源困难的问题。
农村财力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政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资金来源。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土地管理问题。
由于土地流转问题和土地使用权不明确等方面存在困扰,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明确农民的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土地支持。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民素质低下的问题。
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化管理和经营方式的知识,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培养农民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部分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水质和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健康。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建立农业环保制度,保护农村环境。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土地制度、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农业的环保发展,我们可以使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然而,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农民生活、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土地问题、农村治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等。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依赖农业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创业贷款、信用贷款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法垄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还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农民采取环保措施的行为给予奖励,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生活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民在生活、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农业结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占比过高、农业产业链缺乏完善等。
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对策: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从事高效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遵循原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1.规划落实不到位。
很多村庄规划实际上只是为争取项目资金和应付工作,导致批量生产。
这种赶时间充任务的村庄规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科学、不实用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布局配置不合理。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不完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现状。
同时,由于部分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不合理,严重影村民响生产生活。
4.地方特色不突出。
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村庄原有的传统格局,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结构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
编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建筑形态单调,缺少对传统建筑和街巷空间等具有农村地方特色元素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利用。
5.资金投入不充足。
各级政府投入较少,造成规划资金缺乏;多数村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无力出资或不愿出资做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阶段,财政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
6.规划研究不深入。
由于村庄规划费用较低,导致愿意从事村庄规划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水平较低,对村庄规划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到位。
从事城市规划人员关注重点和知识技能,与目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需要存在一定偏差。
二、遵循原则1.遵循规律、规划先行。
遵循村庄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应符合县(市、区)、镇(乡)编制的各层次城乡规划中的有关要求。
2.以人为本、产业为基。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把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起点和基点,根据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调整优化村庄布局,以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性质决定村庄的位置、规模和形态。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规划。
这一计划意在通过实施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这一新村建设规划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应对。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一:土地规划不合理由于在建设新农村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在土地规划上忽视农业,使用征地拆迁等方式获取土地。
这导致了人们的生计和稳定被严重破坏,农业用地减少,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限制。
解决对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在土地规划上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限制土地非法流转,让农村居民依法获得自己的土地。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制定相对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杜绝违规开发和利益输送。
另外,政府还应该在土地规划上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问题二:农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在农业发展中,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导致农民在耕作和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知识上的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化服务,让农业科技的优质资源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农民。
此外,还应该扶持专业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搭建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通过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的方式提升农民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使农村产业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问题三:乡镇基础设施缺陷还有一些乡村地区因为基础设施缺陷和管理粗放,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和健康需要,不利于乡村的长远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政府应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水平,并重视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反馈。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新农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规划缺乏科学性、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质量不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足够的资金,并严格监管项目进展和质量。
农业产业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低效率、缺乏科技支撑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鼓励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政府还应支持农民组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社会服务水平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水平仍然较低。
为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医生等人才到农村工作。
新农村建设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并严格执行。
需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广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规划和监管,鼓励科技创新和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对社会服务的投入,并加强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品质等方面,分析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很多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增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要加强规划和统筹,科学合理地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布局,建设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
农业发展不平衡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存在差距,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联合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痛点。
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一些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十分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劳动力流失、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原因导致的。
要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应该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引导,提高农民的技能和就业能力。
要加大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渠道的建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生活品质提升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
要解决农村生活品质问题,应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农村生活品质提升等问题。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宏观战略缺乏可操作性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宏观战略性的目标,如“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农村”,这些目标虽然很好,但是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现。
解决对策:制定可行性计划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的计划,例如具体规定新村建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或是明确拟定的新农村的规模、建设周期、经费来源等,明确责任主体的职责,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
问题二: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一些地方容易出现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解决对策:强化生态建设理念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强对生态保护的规范,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物质、加强异地迁移种植等措施,建立新农村的绿色生态文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三:缺少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但是受制于基层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限制,资金来源不充分。
解决对策:优化资金投入机制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提高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比例。
另一方面,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探索金融产品的创新,支持新农村的建设。
问题四:工程质量不稳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土地、建筑、设备等资材质量良莠不齐,可能会影响工程的长期保持效益。
解决对策:提高工程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强制检查、严格监督建设过程,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批发采购等等,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尽管存在问题,但通过规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及提高工程质量等一系列对策,将有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效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前言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农村金融服务、农村文化与教育、农村人才流失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土地经营主体的选择问题、土地承包期限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不成熟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农村土地产权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建立健全土地租赁市场,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的交易行为。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基础设施运营和维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和传统农村经济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强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
然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需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农村土地利用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土地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如农业产业园、农民合作社等,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同时,也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以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五、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生数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因此,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引进优秀医疗资源,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医生队伍。
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农村地区,农田面临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村垃圾处理不科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广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利用农村废弃物资源,加强对农田的水土保持和农田环境的改善等。
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
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
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引领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也是基础。
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抓紧抓好。
1、搞好村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村庄建设如何布点布局、何处着色着力,才能最美丽动人、最科学合理、农民群众最满意,基础就在于规划的编制。
规划不仅管当前,更关系长远。
只有搞好了规划,才能保障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避免低效投入、重复建设,节约物力财力,最大限度、最高效率的用好每一笔来之不易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和资源。
2、搞好村庄规划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要求,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规划作为先导和引领。
规划是对未来的设计,规划定位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布点,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只有定位准、标准高,才能充分发挥好村庄规划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统筹配置空间资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3、搞好村庄规划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愿望。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农民饱受村庄无序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之苦。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少数试点村“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资金筹措难,因资金不到位,大多数村因为搞新农村建设而负债,有的村负债达20多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旧房拆迁难。
由于“祖业不可废、存下一片瓦、留与子孙用”,以及宅基地是祖业等传统思想作怪,加上补偿费不多,即使是旧房、烂房,有些村民也不愿拆除,还有一些破旧房房主在外打工,难以联系到人,拆迁也很难进行。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
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许多试点村的特色产业,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缺乏规模效应,加上一些试点村存在重“三清三改”轻“生产发展”现象,导致产业培植难,农业龙头企业量少质弱,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四)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使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农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些地方群众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还停留在原来的较低水平上。
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以及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五)后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资金短缺,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后续管理空缺。
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卫生保洁难。
一些村刚修好的整洁巷道、广场由于缺少专人负责,一年半载后,人畜粪、杂草、垃圾又到处都是。
二是公共设施维护管理难。
器械自然磨损、灯具使用到期后,因为维修资金难筹,这些公共设备一旦失修便无法使用。
三是规划坚持难。
少数试点村没有按“五先五后”的程序建设,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过后,一些村民仗着家(宗)族势力,批地建房不按规划实施,甚至未批先建、随心所欲,新农村规划意图难以落实。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欠缺,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也存在着普遍不足。
这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解决对策: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覆盖。
2.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3.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推进各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依然偏重于传统的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村非农业产业发展。
解决对策: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业产出。
加大对现代农业生产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发展农村电商、特色产业等非农业产业,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非农业经济活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3.加强农村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三、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凸显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水土流失、农药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对策:1.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治理农村环境问题。
2.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农村环境状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供给不足,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逐渐发展起来,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的情况,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
同时,可以引入民间资本,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二、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可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存在经济风险较大的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经营,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激励措施。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中国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推进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
但是,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卫生环境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村环境整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然而,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长期较为恶劣,如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垃圾分类和回收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农民群众的健康受到威胁。
解决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卫生环境的督导和管理,加大基础设施改造以及重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分类、垃圾回收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机制的建设,确保农村环境的整洁和农民的健康。
二、基础设施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招投标过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一些项目建设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
解决对策:政府应制定更为完善的支持政策,提高资金扶持力度,并加强监管和管理,完善招投标程序,严格规范工程验收,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农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三、农业生产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农业生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然而,由于一些地区存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地面积不足、缺乏技术支持等问题,导致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无法提高,难以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解决对策:政府应推广和普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应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鼓励合理利用农田和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四、社会服务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社会服务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然而,由于一些地区资金有限、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农民群众所需的基本社会服务无法得到满足。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城市人口聚集的同时,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外流、土地流失、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多地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旨在通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措施,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新农村建设规划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融资难、项目实施难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大量投入资金,而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投融资环境并不理想,这就使得农村地区很难动员稳定的投资来源和资金流动,从而导致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难度增大。
解决对策:1.建立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机制,在各市县政府内部成立专门的农村建设协调小组,促进政府与民间企业、农村社团组织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合作;2.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和信贷扶持力度,以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3.利用区域内的社会公益机构,整合资源,如吸引社会资本、引领农村旅游发展、重视品牌建设等。
问题二:建设过于简单化、规划缺失现实中一些新农村建设项目存在着规划不合理、技术落后的问题。
有些乡村规划和建设过于简单化和粗略化,甚至有的乡村规划忽视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加上新农村规划缺少历史研究、人居环境考虑不充分等问题堪忧。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等建设,加强人居环境、乡村产业文化、历史保护等方面的规划;2.通过研发先进的“可持续乡村建设系统”,设计“小而精、小而美”的新农村模式,尝试从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社会等角度来协调农村发展的多重需求。
问题三:缺乏优秀人才和管理人员农村领域中,熟悉先进农业技术、有管理经验、尤其是熟悉村级组织,并具有专业技能与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军人物较少,招募和持有人才的难度也比较高。
此外,基层治理中缺乏管理人员和执行力,协调运营缺乏规范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农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传承乡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科学的、现代化的方式对农村底层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社会文明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完善。
然而,对于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反思,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问题一、规划不合理当前很多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规划范围小、规划内容单一、规划目标不明确等等。
很多新农村建设只是单纯的搭建了一些房屋,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绿化和硬化,却没能真正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水平。
解决对策:我们需要在规划设计的初期就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方案,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求,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升级,打造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
问题二、资金难以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如果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保障不到位,那么农村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很多情况下政策扶持并不能到位,很难为民众介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解决对策:政府要积极统筹安排,制定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体系,实行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同时逐步建立科学、透明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保障机制,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资助。
问题三、农民参与度低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参与度的低下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除了因为一些老百姓思想落后带来的因素,还要考虑到在农村社区中人群构成、思想意识差异、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解决对策:倡导发扬农村公民的参与精神,通过广泛的群众路线、详实的宣传报道和深入的社群运动,不断增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中,要更多地了解农民的需求与诉求,以人们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那些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到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
目前各地在建设新农村中普遍重视规划先行,但在编制规划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村容规划,忽视发展生产
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全面,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大搞“农民新村”建设,忽视了发展生产。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规划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二)规划期限较短,发展后劲不足
在编制规划中,某些地方有短视现象,规划的年限较短,有的甚至仅是一个5年规划,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
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三)规划积极性高,依法性较弱
我国许多地方的村庄规划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需从头做起,当地政府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编制人员的水平局限,在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到建设内容与土地法、环保法、水利法等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的矛盾,如有些村庄的规划未经审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情况难以遏止,市场规划与国家建设标准相冲突等,从而为进一步实施埋下了纠纷和隐患。
新农村建设规划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依法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城市规划代替村庄规划,缺少农村特色
有些村庄套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划农村,忽视了农村经济的特点,把村庄建成了城市小区,这既不符合农村实际,也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新农村建设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加之我国农村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很大。
只有从各地实际出发,从农村特色的角度来规划农村现代化建设,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才能使规划的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趋大攀比,实施困难
某些地方官员急于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政绩,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的经济实力,盲目攀比,超过了农村的实际承受能力,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当前我国农
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新农村建设规划只有立足现有的基础,以不增加农村负担为前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才能把规划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六)层次不齐,缺乏规范标准
当前我国城镇规划建设己有相应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但尚未出台新农村建设的技术规范。
因此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出现了规划水平参差不齐、规划内容深度不一、规划效果高低不同等现象。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出台相关的技术细则和可操作性规程对规划加以规范,同时组织具备一定资质和经验的规划单位进行规划编制。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长远战略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有长远的战略思想,科学地搞好新农村建设的远景蓝图、中期规划和近期的建设计划,把远景蓝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要适度超前、坚持留有余地。
村庄规划应根据村庄发展与消亡趋势,分近期和中远期2个层次,至少要确定20~30年的村庄布局和整体规划。
2.统筹兼顾原则。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利用的方针,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和农民的长远生计;坚持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抓,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制订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努力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稳步推进原则。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切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实际效果,摒除急躁冒进、急功近利及形式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规划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5.以人为本原则。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真正反映民意,防止包办代替,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同时,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6.资源节约原则。
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坚持节地、节材、节水、节能的方针,采用“资源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污染排放小”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制定资源节约方案。
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新农村建设规划,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编制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要聘请省级有资质的农村规划专家进行调研、论证,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加强规划的管理十分必要。
一是既要统筹县乡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管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把“实施村”的村级规划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规程,使规划的编制有章可循;四是与规划内容相关的部门要联合协调,科学预测未来人口流动、产业发展、资源变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趋势,保证编制质量;五是要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二)强化现代农业建设,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
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将其放在首要位置。
规划内容要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突出产业规划,以富民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
在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农民居住与生产发展互相适应、互相协调、和谐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提高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对农业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科学引导“一村一品”(也可一村多品)的健康发展,使农产品向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的发展格局,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开发;要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三)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坚持分类指导,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区位差异和发展差别对农村进行分类,主要规划类型可分为:农业主导型、资源主导型、特色产业型、城市郊区型等。
规划要依据不同农村类型,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经过20年甚至30年的不懈努力,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可先行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
对于有经济实力、有改造条件、有编制规划要求的村庄,可先行进行试点,用市场经济机制带动其它村庄的规划建设。
要从政策上鼓励、经费上支持、技术上指导、程序上规范其总规划和详规划的编制,村庄的深度规划要成熟一个编制一个,稳步前进。
规划要把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能以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代替农家群落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村庭院经济和民族风俗的特点,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建设规划要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好村落中的文物古迹、特色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文化,丰富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
(四)立足现状、统筹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项涉及县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水利和交通规划等的综合规划,规划要有整体性,各项建设内容应互相衔接、互相协调。
编制规划要以区域内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统筹安排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文化、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城乡土地资源,考虑村庄布点要与市、区县城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为区域性交通、水利等设施建设预留用地,为城市扩张、产业基地等建设预留用地;衔接好与防洪等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的关系,协调好与自然、历史、文化等各种保护区规划的关系。
规划的编制要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按照规模适度,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要求,制定村庄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居方案,解决好村庄总体布局问题。
对于一部分没有编制规划要求的村庄暂时不必做深度的规划,只是按照村庄规划建设的规范,进行一些局部建设和调整,重点是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为下一步规划建设打好基础。
(五)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和吸纳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大会等形式,请村民为建设规划出谋划策,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使规划更贴近实际、切合民意;规划初稿完成后,要召开村民大会经2/3以上的户主同意认可后,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在规划村庄的空间调整上,更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对于那些农民群众总体富裕程度确实较高、且旧村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的村庄,应鼓励其在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拆旧建新进行整体改造;对于大多数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村庄,切忌不切实际和不顾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不搞“劳民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尊重农民意愿,把立足点放在环境整治和局部改造上,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