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2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孩不笨2分析

看完两部电影之后都感慨良多,但为了可以跟深入细致的分析,只选取小孩不笨2来分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分析

在电影中杰利今年8岁,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来说他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候他的思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可以凭借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思维,但是他对于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和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比方说影片里,杰利和小晰被同学们作弄后以为小晰要生孩子所有发生的一系列荒唐事件。杰利和小晰都很害怕真的会生孩子,杰利听到旁边的一个大妈对一个孕妇阿姨说吃菠萝孩子容易掉的,就买了很多菠萝让小女孩吃为了“打胎”,然后又带小女孩去诊所一本正经地说他是孩子的父亲。其实因为杰利才8岁,正如皮亚杰理论一样,他对这些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里充满了的疑惑和不解。当他问家里人他是从哪里来,妈妈留纸条说他长大就知道了,奶奶用腐朽的话敷衍他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佣人也帮腔说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这么荒唐的回答自然没办法解决他们的疑惑,反而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他只好靠自己道听途说的信息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固然有点可笑。但却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要忌讳呢,为什么要给他们一些错误的答案呢,为什么只是说你长大后就会知道呢?难道杰利也要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通过A片来了解这些东西吗?其实小孩子没有他们想象中得难么复杂,老师家长们需要给他们多做一些事实性的训练,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如果像杰利在电影中的情况。父母和老师们应该给他们适当的性启蒙,而不是对他们撒谎。

而片中的学谦和成才都是15岁,属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个体推理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考。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和他们需要的是沟通而不是输入,因为一味单方面的输入,根本没办法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就像刚开场的时候的旁白“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另一边出。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这样有意义吗,就算你说在再多,再有用的话也是徒劳,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接收到老师和父母想传达的东西,作为教育者不是一味的摆着高居临下的身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并不接受这一套,他们应该做的是放下他们的身段,通过沟通和聆听,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不然结果很可能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失望,比父母对他的失望还要大。”

用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在片中个人刚开始觉得最心痛但到最后又感到最欣慰的就是付老师了。印象最深的是以下这一幕:付老师的华文课,他问晶晶,僧多什么少。无奈的是晶晶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尼姑少。付老师说,太可悲了,学了这么多年的华文,连这都不会。不会就查字典啊。可他的学生却说不会查因为字典全是中文的。其实付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好.他完全可以用英文去解释一下的。说真的,他不好吗,不负责任吗?他好,如果他不好怎么会自己掏钱给学生买新华字典呢,如果他不好又怎么会责怪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呢。其实他只是不懂得用正确的方法而已。给一本新华字典给学生有什么用,那些学生的华文水平却远远达不到使用这本工具书的水平,就像你不懂一条数学题,就算你怎么反复的研究,也只是徒劳,因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水平。其实他应该像校长那样结合实际,采用

双语教学,在学生可以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难度,通过提问、鼓励、建议等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华文。

埃里克森的理论分析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杰利属于勤奋对自卑感阶段。他以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他们的胜任感,但是就算他每次拿到甲等都没办法得到父母的认可,影片当中杰利成功当上了主角而且在排练中也表现得非常出色,可是父母却一直没注意到这件事,甚至连能不能去都不能确定,其实父母老师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导致学生荒废学业。但是对于很多父母和老师老说拿不到100分就是不够好,第一次考了10分,哪怕第二次考了59分,都没及格就是坏学生一个,而看不到从10分到59分这一飞跃的过程,留给孩子们的依然是那些重复了一千次、一万次的训话,而那些鼓励性的话语则决口不提,孩子们听着那些早已可以倒背如流的训话,左耳进、右耳出,然后理所当然地想:何必再努力呢?努力了依然是烂苹果一个。于是孩子们不再进取。从而,就再也没有所谓的“进步”!所以当我看到付老师的变化的时候,我很感动,付老师对那位第一次只考了10分的女生,在第二次考试成绩出了的时候,虽然这次考试只考了12分,但是他没有了呵斥却多了鼓励:“上次考了10分,这次考了12分,下次再努力点,一定可以学好华文。”学生听后,开心地笑了。对于一个只考到10分的学生来说60分简直是天荒夜谈,但是像付老师说的下次争取多拿5分就行了,这样就符合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了,学生觉得5分是她可以通过努力拿到的,自然会去努力,去争取。

对于学谦和成才来说他们是属于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他们这时候开始对自我概念感到困扰,他们一直在思考“我是谁”,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协助,帮他们找到人生的定位,而不是无情的呵斥。学谦喜欢写BLOG,而且还在写博客的比赛中拿到了

第一名,但是却被母亲无情地否定了,在不断的被否定当中,他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更混乱了,因为他做什么都是错的,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呢?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样的一个自己才是大人,老师,社会需要的人。同样,成才也遭遇到相同的情况,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年轻时打架还瘸了一条腿。他为了避免儿子重蹈覆辙,便采取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就像影片中说的“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他父亲并没有发现其实成才最大的优点就是他“打架“很厉害,只要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后面的剧情也就很好的说明了。

赏析教育

看完书之后,我个人从不同的理论总能够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主张称赞和鼓励,也就是赏析教育。同理电影呈现出这么一个道理,孩子需要的是赞扬,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一味的否定只能让孩子感到无奈和失望,就如主题曲《孤军奋战》的歌词写道:“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什么都不管,我们之间为什么会渐渐地没有语言,我们之间有道墙,学校老师束手无策,父母臭骂我们不会想,这个社会的标准已经超出了,我们这年纪的有限想象,只认定会读书,就一定是好孩子的榜样,别以为看不起我们,就告诉自己比人家强,有多少人关心我们,为何会走错迷失方向,又有谁会替我们想想,苹果为何会变烂,其实我们也曾努力,要争取所有人的称赞,扪心自问你们究竟,给了我们多少希望,泪水已经流干,前途也很渺茫,迷失的灵魂,我们应该怎么办,惩罚我们就是堂皇的协助成长,然后让我们一生绝望。”连续不断地对孩子们的否定只会让孩子们逐渐也开始否定自我,因为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另外一个是客体的我,即被察觉的我。所以就算孩子们尝试努力自己去建立一个有自信有才华的自我意识,但是却不停地被遭到现实周围所有人的否定,逐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