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2分析
小孩不笨2影评
![小孩不笨2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4f2b02c105087632311212ae.png)
小孩不笨2影评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
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
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孩子这个单纯而明晰的世界传达着现实世界中一些最质朴而又最深刻的道理,而其中不管是明示还是暗喻,导演一直关心也在强调的就是沟通。
不管是家长,老师与孩子间的教育脱节,学校,社会与学生间的权力失衡,还是孩子与孩子间的吵吵闹闹,大人与大人之间的勾心斗角,都关乎沟通,关乎交流,关乎打开心门的那把钥匙。
影片中有句经典对白:“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的话就是沟通。
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
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一边进,另一边出。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
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确实,孩子都是这样想的。
我妈对我的唠叨,也许都很重要,但对我,只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唠叨太多,就不值钱了。
影片中,哥哥其实很厉害,他爸爸电脑坏了,他自己拿去修,还真给修好了。
可以说他是很有才能的一个孩子。
可是他的才却被他爸爸忽略了,还误以为是他拿去玩给弄坏了。
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
那种自己不被认可的痛苦,反而让他自暴自弃。
对他来说,他的父母都不喜欢他,认为他做什么都是错的,他一无可取,他的家看上去什么都不缺,但对他来说其实就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多么可悲啊。
其实对我来说,对影片感触不是很深。
因为我的家是充满温暖的。
虽然爸妈没有经常说我爱你,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爱。
我有什么事也不会瞒着爸妈,因为他们愿意听,我愿意讲。
平时我也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不能玩电脑什么的,一切都是自己做主,自己控制,妈妈说过这是我的人生,要我自己去走,她只是会在旁看着我,偶尔给点意见。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小孩不笨2》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c2f8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b.png)
《小孩不笨2》观后感《<小孩不笨 2>观后感》《小孩不笨 2》这部电影,以其朴实而深刻的故事,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诸多情感和思考。
影片围绕着几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让我对教育和亲子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影中的孩子们,就像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
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困惑,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他们的声音常常被忽视,他们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比如主角杨学谦,他在学校里被老师视为“问题学生”,在家里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关爱。
他的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对他的教育方式也简单粗暴,非打即骂。
这让杨学谦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甚至开始自暴自弃。
而他的弟弟杨杰利,虽然成绩优秀,但却因为父母的过度期望和严格要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和关爱。
我们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影片中的家长们,其实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却往往是错误的。
他们以为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就是爱,以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就是为他们好。
然而,他们却没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让我不禁反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家长也是这样呢?我们总是以“为你好”的名义,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却忽略了他们是否真正喜欢;我们总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大声呵斥,却没有耐心地去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我们总是期望孩子能够按照我们设定的轨迹成长,却忘记了他们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
同时,电影也让我看到了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恐惧。
此外,影片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狭隘,似乎只有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才算是成功。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小孩不笨2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350cf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0.png)
小孩不笨2观后感《小孩不笨2》是一部教育类电影,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故事和情节向观众传达了一些关于儿童成长的重要理念。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思考。
首先,电影中强调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和优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潜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一些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对孩子进行评估和比较,把他们分为聪明和不聪明,优秀和不优秀。
这种过度的评价往往让孩子们形成了自卑和自我怀疑的心理,丧失了对自己独特价值的认同。
电影中的角色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领域,发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激情,并为之付诸努力和追求。
这给了孩子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并取得成功。
其次,电影中展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中的角色的父母尽管各自有不同的职业和兴趣,但他们都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学校是培养孩子多元能力的重要场所,电影中的角色在学校获得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引导,通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断成长和进步。
社会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给予他们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技能。
电影中的角色通过参加艺术比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这些都说明了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支持。
另外,《小孩不笨2》还强调了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最重要的。
在追求成绩和成功的同时,家长和学校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电影中的角色通过参与画画、音乐、舞蹈等活动,让自己在充满童真和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同时,电影还提醒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游戏和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只有孩子们身心俱健,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实现自我价值,才能真正快乐成长。
电影心理赏析:小孩不笨2
![电影心理赏析:小孩不笨2](https://img.taocdn.com/s3/m/b60a3c3e227916888486d7fe.png)
电影赏析电影名称:小孩不笨2(心理学看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导演】梁智强【主演】李创锐、洪赐健、向云等【影片简介】小孩不笨2,讲述了两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问题以及家长、教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
故事的主角是生长在中产阶级家庭的汤姆和杰里两兄弟,以及出身贫寒家庭的成才。
汤姆学业有成,但是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因带色情光碟到学校被学校处分。
成才学业不良,喜欢打架,因殴打老师被开除。
痛和成才离开学校,最终加入了小混混群体,后来他沐浴城才被兄弟们只是去偷东西,被假警察抓住并勒索,为了筹集资金给假警察,他们抢了老婆的精炼,最终良心发现还给了婆婆,却被街坊抓了起来。
父亲为了挽救孩子,跪地请求原谅,成才的父亲在与小混混打斗中受伤离世,后来汤姆和父亲配合成功抓住了假警察。
父亲去世后,复学的成才积极在学校练武术,最终代表新加坡出赛,赢得武术冠军。
杰里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学校文艺演出中担当主角,杰里为了让父亲去看自己的演出,偷了便利店的钱去“买”父亲的时间,最终,一家人解除了误会,观看了杰里的演出。
【心理赏析】对于这部电影,之前的论文多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或是语码转换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评析,我将主要用心理学中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对这部电影展开赏析,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爱与归属的需要在影片中的体现杰里一直想要父母去看自己的演出,可是他们总说忙,杰里无意中听到爸爸说“给我五百块,我的一个小时就属于你”。
于是杰里就开始想要攒钱买爸爸的时间,让爸爸去看自己的演出。
为了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杰里积极的筹钱,无奈之下偷了便利店的钱。
汤姆和成才在家中没有感受到爱与归属,但是在小混混群体当中却感受到了爱与归属,当小混混们跟他们说“加入我们,以后我们罩着你”时,他们一下子找到了归属感,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小混混群体。
二、尊重的需要在影片中的体现汤姆的博客写的很好,但是妈妈却不以为然,汤姆的成绩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小孩不笨2》观后感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小孩不笨2》观后感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6fe17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9.png)
《小孩不笨2》观后感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电影《小孩不笨2》呈现了一种融入了教育元素的情节,它涉及到了孩子和家庭以及
学校之间的关系。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孩子和教育的关系,呈现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电影中展示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
是孩子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
在电影中,家庭对孩子的潜能发展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品质,还能够塑造孩子
的人格和价值取向。
同时,电影也反映了家庭在孩子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家庭的温
暖和关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最好支持。
其次,电影中还反映了教育机构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
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潜能的重要地方。
在电影中,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
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地方。
电影中通过教育机构对孩子的影响,呼吁社会对于教育资源的重视,以及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和支持。
综合来看,《小孩不笨2》通过讲述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揭示了教育对于
人的发展的深刻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塑造人格与情感的重要
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观《小孩不笨2》有感
![观《小孩不笨2》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6da74dcf84b9d528ea7a7e.png)
观《小孩不坏2》有感你是否还记得,你被人称赞和赏识过?同时你是否称赞和赏识过别人?你最后一次被别人称赞和赏识又是什么时侯?你最后一次称赞和赏识别人是什么时侯?《小孩不笨2》是一部富有哲理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故事讲述得是两个在新加坡的中国家庭和三个孩子。
透过两个家庭和三个孩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关怀和爱心, 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
这唤醒天下父母都必须深深反思“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句话。
现在我来谈谈《小孩不笨2》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征。
其一、具有造型性。
电影是视觉艺术,极富造型表现力。
剧本中所描述的一切,应该是可见的、运动的,可以通过电影表现手段展现于银幕,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小孩不笨2》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极为突出。
影片中设计者设计了家长对其孩子管教和唠叨时,孩子所听到的话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右耳进左耳出的一系列可见的直观动画,很好地体现了电影是视觉艺术,极富造型表现力这一效果。
这让我们在视觉上满足之后,同时当今社会的教育及代沟问题也使我们不由深思。
其二、具有逼真性。
这一特征要求剧本的描写应该是自然的、真切的、合乎逻辑的。
无论是情节结构的安排、任务关系的设置等都要求真实可信。
居于这点,最普遍的是来源于生活了。
《小孩不笨2》通过日常小事来反映父母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片中三个孩子的遭遇都是日常所见之事,他们的生活情景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对话都是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
片中15岁的汤姆和8岁的杰瑞是兄弟俩,他们的家庭是新加坡的中产阶级,父母都忙着赚钱,很少与孩子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称赞。
汤姆的同学成才和他的父亲之间也存在同样的沟通问题。
成才的父亲出身低,做过牢,为了不让儿子步自己的后尘,他非常苛刻地管教成才,父子俩整日拳脚相向,最后两个家庭的教育都适得其反。
影片中的一幕幕,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本来样子找到生活现象的本身,都好象是我们经历的重温。
小孩不笨2主要内容
![小孩不笨2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991f4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4.png)
小孩不笨2主要内容在《小孩不笨2》这本书中,作者着重强调了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向家长和教育者们传达了许多关于孩子成长的重要观念和方法。
首先,作者强调了孩子学习的方法。
他指出,孩子的学习方法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实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自学等等。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也适用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通过这些方法,孩子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作者还强调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孩子的自信心、毅力、坚韧性等心理素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作者给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也能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外,作者还在书中提到了家长和教育者的角色。
他强调了家长和教育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了他们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孩子,以及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分析,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如何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总的来说,《小孩不笨2》这本书内容丰富、观点独特、实用性强,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习到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希望家长和教育者们能够重视这本书,认真阅读,并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孩不笨2影评
![小孩不笨2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0c8c5de2f61fb7360b4c6567.png)
《小孩不笨2》中反应出来华人教育问题影片简介:影片讲述的是汤姆(15岁)和杰瑞(8岁)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阶级家庭,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沟通,总是对汤姆所有的一切进行谴责,觉得汤姆没有一丝优点。
并且汤姆的同学成才也和父亲有矛盾,成才父亲出生卑微,并且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更加迫切的希望成才可以通过好好的学习真正的成才。
但是却只会用拳脚表达自己对成才的期望与爱。
在这样的压力下,汤姆和成才走上了歪路,但是就是这样的歪路,让父母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让汤姆和成才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而杰瑞一直想让家人来观看自己的表演,却未曾找到机会,家人也总是说没有时间,当他无意中听到父亲的一个小时值500块时,就开始了筹钱,甚至走入误区,选择了偷钱,但是当杰瑞的父母,意识到错误后,杰瑞想要家人观看自己的表演的愿望也实现了。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教育问题,小孩不笨是以一个小孩的角度来讲诉的,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刻,其实从中反应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新加坡,就是在中国也是如此,就是因为真实,所以才导致了我们感同身受。
关键词:教育鼓励爱不放弃钥匙论文正文:众所周知新加坡大多数都是华人,所以从新加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中国的问题。
就如这部影片可能反应的是新加坡的教育问题,但是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却感同身受。
这是为什么呢?以前看欧美国家的一些片子的触动感却没有这样强,我想这就是因为从这部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华人教育问题。
从这部片子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方面的教育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家长,第二个问题是老师,第三个问题是学校。
从第一个场景,就是在三个主人公的家中,从第一个场景就反应出了两个家庭的问题,在汤姆杰瑞的家里是缺少沟通,不仅仅是与父母之间,就连两兄弟之间也是缺少一定的沟通。
这样的一个家庭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是有隔阂的。
父母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没有优点。
就连汤姆获得了博客大赛的奖,母亲也是不高兴的。
杰瑞参见演出,在父母的眼中是无所谓的。
《小 孩 不 笨 2 》心理电影赏析
![《小 孩 不 笨 2 》心理电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0fb1cc9ec3d5bbfd0a7411.png)
《小 孩不 笨 2 》
点 评 :吴 杰
基 本资料
•
影片名称:《小孩不笨2》 英文片名:I Not Stupid Too
•
•
• • • •
类别:喜剧片
导演:梁智强 Jack Neo 主要演员:梁智强 向云 黄奕良 梁文宗 首映:2006年6月22日 插曲:《孤军作战》
皮格马利翁效应
• 塞浦路斯的国王 • 皮格பைடு நூலகம்利翁 • 盖拉蒂
罗森塔尔效应
1968,罗森塔尔:“这18名学生经过科 学测定全都是大器晚成的智商型人才。”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扶’不行。”
小孩不笨
•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好孩子和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 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 • 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有了这把钥匙就 容易沟通了。
父母和孩子,心中充满了爱,才是一个温暖的家。
• 有钱,可以买到鲜花,但买不到爱情;
• 有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
• 家,是需要一家人用心、用爱来营造的。
积极是适合自己
• 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 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 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
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
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
一个心理学思潮。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
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等。
小孩不笨2
![小孩不笨2](https://img.taocdn.com/s3/m/eda981a4284ac850ad024276.png)
《小孩不笨2》——电影赏析“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在什么时候?很久,对吗?”当屏幕上出现这几行字时,在座的同学似乎马上讨论了起来,也许大家心中都会泛起丝丝涟漪。
我们都知道,这几句话折射出的是要我们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看完《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后,我觉得这是对心理学的一个写照,影片透露的是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种种关系,这其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反映了深刻的教育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个人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等,同时这还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一种稳固的态度和与之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在电影中,成才性格孤僻、悲观,这与父亲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成才的不理想成绩违背了父亲的极大厚望,从而父亲拳打脚踢方法让成才对之更加抗拒。
成才的性格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而改变的。
此时在另外一个家庭也同样塑造了两个本应该活泼开朗,而如今却孤僻的孩子的性格。
剧中的学谦、杰瑞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父母繁忙的工作带给孩子的是心灵上的阴霾,是性格的改变。
这样的家庭环境不知不觉中就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大程度上我们需要的是父母对于我们心理上的关爱与体贴,需要的是他们的肯定与赏识。
一个健全的人格包括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独立自尊,发挥自己的潜能。
由此我认为一个人的独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独立了才能更好的,坦然的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即使是儿童应具有的独立人格,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相等的待遇,应被看作是独立、完整的一个群体,具有独立的性格、认知、心理等特殊要求,并被人们尊重。
但在《小孩不笨2》中,从很多方面体现了儿童独立人格的不被尊重。
《小孩不笨2》电影中的心理学知识及教育思考
![《小孩不笨2》电影中的心理学知识及教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ad869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b.png)
《小孩不笨2》电影中的心理学知识及教育思考
认真观看[小孩不笨2]后,我的心境久未平静。
比较影片中家长,我不禁扪心自问,作为家长,我称职吗?合格吗?下头就影片中涉及的问题,谈几点观点和看法:
一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影片中成才的爸爸就是一个不会赞美孩子的典型,以致他在学习邻居第一次对孩子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时,我们看到了孩子异样的表情。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不错。
当你对孩子赋予赞美时,他必须在心里想:下次我必须要做的更好!
二做孩子的朋友,架起一条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毫无保留,因为我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倾听他的内心。
我经常激励孩子和我聊天,聊聊他的喜怒哀乐,帮他指点迷津,教他解决问题。
这样敞开心扉地畅所欲言,孩子自然不会将我拒之他的心门之外。
三尊重孩子的特长和爱好。
此刻的孩子大都有报的爱好班特长班,我认为在报班之前家长必须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尊从他们的意愿,尽量不走弯路,避开事与愿违。
成才的爸爸在生命的最终一刻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仅有不会教的父母”。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学着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记住:家长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千万别把当家长作为一种特权。
电影《小孩不笨2》给我们的启示
![电影《小孩不笨2》给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e9e9c3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2.png)
电影《小孩不笨2》给我们的启示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一件牵动万人心的问题,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永远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话题,教育学家也是前赴后继地来探讨应该如何教育,如何让教育的效果更好。
然而尽管人类用如此多的时间如此多的精力对教育投入了那么多的研究和思考,换来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的教育,中国现在饱受诟病的教育体制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教育它永远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它永远都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复杂度。
就电影《小孩不笨2》中所体现出来的反应现代学校、家庭所体现出来的普遍问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反思凭据,下面就电影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教育思想谈谈我的一些理解想法。
《小孩不笨2》主要讲述的是学谦,杰利和成才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学谦和杰利是兄弟俩,他们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生活环境算是很优越的,但是他们有着诸多的烦恼。
爸爸是某手机开发公司的职员,妈妈是某著名杂志的编辑,夫妻俩整日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
在这对父母的眼里,孩子们调皮捣蛋,一身的缺点,简直让他们操碎了心。
学谦的好朋友成才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年轻时打架还瘸了一条腿。
他为了避免儿子重蹈覆辙,便采取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
家长如此,学校的老师也如出一辙。
教授华文的符老师痛心学生们的学业,然而在教育过程中不得其法,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校长一味遵循校规行事,甚至公开体罚以达到的目的。
学校、老师、家长,本该扮演呵护幼苗成长的角色,却成了揠苗助长和扼杀天性的凶手。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孩子的心中已满是伤痕、、、、、、在电影中,学谦和成才是处于青春期的正在长大的大男孩,杰利是正处于童真和疑惑并存时期的小男孩。
学谦喜欢写BLOG,喜欢玩电脑,青春期大男孩的强烈自尊让他憎恶父母没头没脑的责骂,叛逆心理暗暗滋生的他把所有的心情都记录在名为“Lonely Boy”的博客上。
学谦的弟弟Terry比起哥哥来算是个乖孩子,可是这个小男孩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疑问,他不懂为什么大人总是絮絮叨叨不管孩子的感受,不懂为什么自己老是挨骂,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老是忙得不见人影,他幼小的心里一直都在小心翼翼地渴望着父母的赏识和关爱。
2024年小孩不笨2观后感_19
![2024年小孩不笨2观后感_19](https://img.taocdn.com/s3/m/3703fd6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7.png)
小孩不笨2观后感小孩不笨2观后感1《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叙述的恰好是青春期时期,因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叛逆和父母教育方法错误而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产生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家庭关系和孩子的学习,使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产生偏差而后误入歧途。
最终,父母和孩子都经历了一番波折,最终发现了自己的误区,重拾家庭温暖与爱。
这部影片生动地反映出了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学生问题,在影片中也含蓄地反映了国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问题。
影片《小孩不笨2》中,Tom的父母就是一例典型的存在教育误区的父母,他们整天忙于工作,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是父母的陪伴,他们对孩子只会谴责,认为孩子没有优点可言,而对学习的成绩无论好坏他们都不满意,处处挑他们的毛病。
无独有偶,Tom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通的问题。
出身卑微的成才父亲,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有出息,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不如人意,令他难以接受,心痛不已。
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
家庭冷淡和学校严厉的处分,导致Tom和成才走上了歪路。
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认为孩子不听话,因而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并不是一门心思都在和父母作对,父母也并不是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青春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们不是给予适当的教导,而是一味地谴责他们,否定他们。
不要因为父母的无知,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当而害了孩子。
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学会做他们的好伙伴、好朋友、好榜样,而不仅仅是做威严的家长。
通过《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各位家长可以发现一些自己教育上存在的误区,孩子们也可以将Tom和成才的经历作为警示自己的例子,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小孩不笨2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bb40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4.png)
小孩不笨2观后感《小孩不笨 2》观后感《小孩不笨 2》这部电影,以其真实而深刻的视角,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家长和教育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观看完这部影片,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影片中的三个孩子,Tom、Jerry 和成才,各自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但他们都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和困扰。
Tom 是一个在父母过高期望下感到压抑的孩子,他热爱博客写作,却被父母认为是不务正业;Jerry 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疼爱,不惜偷钱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而成才则是在一个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变得叛逆和迷茫。
这些孩子的遭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Tom 的父母一味地强调成绩和升学,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导致 Tom 越来越缺乏自信和创造力。
而 Jerry 的父母虽然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却在精神上缺乏陪伴和沟通,使得 Jerry 内心极度渴望关爱。
成才的父亲则是典型的“棍棒教育”,以为打骂就能让孩子听话,却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这让我不禁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家长也是这样,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总是以“为孩子好”为借口,给他们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却从未真正问过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我们总是在孩子犯错时大声呵斥,却很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释和想法。
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学校的校长。
他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也是采取了严厉批评和惩罚的方式,而不是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背后的原因。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然而,影片并不是一味地批判,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启示。
当Tom 的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改变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时,Tom 逐渐找回了自信,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成才的父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也终于明白了教育孩子不能靠打骂,而是要用心去关爱和引导。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小孩不笨2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a3c7d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a.png)
小孩不笨2观后感简介《小孩不笨2》是一部在2021年上映的中国儿童动画电影。
该片是继首部《小孩不笨》之后的续集,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孩子们在探险中成长的故事。
本文将对观看《小孩不笨2》后的感受与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情节概述《小孩不笨2》围绕着一群拥有超能力的小朋友展开,他们在这个平凡的小镇上过着普通的生活。
然而,当小朋友们的超能力被意外发现后,他们被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学院接受训练。
这里不仅仅是个学习超能力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奇幻与秘密的世界。
在学院中,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超能力,还通过团队合作、友情以及勇敢坚持等经历,逐渐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影片亮点1. 多元化的角色形象塑造《小孩不笨2》中的每个小朋友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和超能力,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
影片通过塑造这些多元化的角色形象,向观众传递了尊重、包容与合作的价值观。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团队中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这种多元化的角色描绘不仅提醒观众认识和尊重他人的差异,也向孩子们传递了鼓励与激励的力量。
2. 探索和挑战的精神电影中,小朋友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但他们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每一次挑战中取得了成长。
这种探索和挑战的精神激励着观众,鼓励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勇敢的态度,勇往直前。
3. 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在《小孩不笨2》中,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家庭和友情的矛盾与和解。
观众可以在电影中体会到家庭的暖和友情的珍贵。
电影不仅展现了小朋友们与家人之间的温暖互动,还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性。
这种关系的展示,给观众们提供了思考与反思的机会,引导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家庭与友情之间的关系。
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1.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孩不笨2》秉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和成长故事,鼓励观众在面对困难时坚持梦想,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孩不笨2分析
看完两部电影之后都感慨良多,但为了可以跟深入细致的分析,只选取小孩不笨2来分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分析
在电影中杰利今年8岁,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来说他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候他的思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可以凭借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思维,但是他对于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和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比方说影片里,杰利和小晰被同学们作弄后以为小晰要生孩子所有发生的一系列荒唐事件。
杰利和小晰都很害怕真的会生孩子,杰利听到旁边的一个大妈对一个孕妇阿姨说吃菠萝孩子容易掉的,就买了很多菠萝让小女孩吃为了“打胎”,然后又带小女孩去诊所一本正经地说他是孩子的父亲。
其实因为杰利才8岁,正如皮亚杰理论一样,他对这些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里充满了的疑惑和不解。
当他问家里人他是从哪里来,妈妈留纸条说他长大就知道了,奶奶用腐朽的话敷衍他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佣人也帮腔说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这么荒唐的回答自然没办法解决他们的疑惑,反而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他只好靠自己道听途说的信息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结果固然有点可笑。
但却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要忌讳呢,为什么要给他们一些错误的答案呢,为什么只是说你长大后就会知道呢?难道杰利也要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通过A片来了解这些东西吗?其实小孩子没有他们想象中得难么复杂,老师家长们需要给他们多做一些事实性的训练,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如果像杰利在电影中的情况。
父母和老师们应该给他们适当的性启蒙,而不是对他们撒谎。
而片中的学谦和成才都是15岁,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他们的个体推理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和他们需要的是沟通而不是输入,因为一味单方面的输入,根本没办法让他们理解和接受。
就像刚开场的时候的旁白“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
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
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
然后一边进,另一边出。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这样有意义吗,就算你说在再多,再有用的话也是徒劳,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接收到老师和父母想传达的东西,作为教育者不是一味的摆着高居临下的身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并不接受这一套,他们应该做的是放下他们的身段,通过沟通和聆听,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不然结果很可能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失望,比父母对他的失望还要大。
”
用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在片中个人刚开始觉得最心痛但到最后又感到最欣慰的就是付老师了。
印象最深的是以下这一幕:付老师的华文课,他问晶晶,僧多什么少。
无奈的是晶晶的答案让人啼笑皆非,尼姑少。
付老师说,太可悲了,学了这么多年的华文,连这都不会。
不会就查字典啊。
可他的学生却说不会查因为字典全是中文的。
其实付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好.他完全可以用英文去解释一下的。
说真的,他不好吗,不负责任吗?他好,如果他不好怎么会自己掏钱给学生买新华字典呢,如果他不好又怎么会责怪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呢。
其实他只是不懂得用正确的方法而已。
给一本新华字典给学生有什么用,那些学生的华文水平却远远达不到使用这本工具书的水平,就像你不懂一条数学题,就算你怎么反复的研究,也只是徒劳,因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水平。
其实他应该像校长那样结合实际,采用
双语教学,在学生可以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难度,通过提问、鼓励、建议等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华文。
埃里克森的理论分析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杰利属于勤奋对自卑感阶段。
他以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他们的胜任感,但是就算他每次拿到甲等都没办法得到父母的认可,影片当中杰利成功当上了主角而且在排练中也表现得非常出色,可是父母却一直没注意到这件事,甚至连能不能去都不能确定,其实父母老师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导致学生荒废学业。
但是对于很多父母和老师老说拿不到100分就是不够好,第一次考了10分,哪怕第二次考了59分,都没及格就是坏学生一个,而看不到从10分到59分这一飞跃的过程,留给孩子们的依然是那些重复了一千次、一万次的训话,而那些鼓励性的话语则决口不提,孩子们听着那些早已可以倒背如流的训话,左耳进、右耳出,然后理所当然地想:何必再努力呢?努力了依然是烂苹果一个。
于是孩子们不再进取。
从而,就再也没有所谓的“进步”!所以当我看到付老师的变化的时候,我很感动,付老师对那位第一次只考了10分的女生,在第二次考试成绩出了的时候,虽然这次考试只考了12分,但是他没有了呵斥却多了鼓励:“上次考了10分,这次考了12分,下次再努力点,一定可以学好华文。
”学生听后,开心地笑了。
对于一个只考到10分的学生来说60分简直是天荒夜谈,但是像付老师说的下次争取多拿5分就行了,这样就符合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了,学生觉得5分是她可以通过努力拿到的,自然会去努力,去争取。
对于学谦和成才来说他们是属于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他们这时候开始对自我概念感到困扰,他们一直在思考“我是谁”,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协助,帮他们找到人生的定位,而不是无情的呵斥。
学谦喜欢写BLOG,而且还在写博客的比赛中拿到了
第一名,但是却被母亲无情地否定了,在不断的被否定当中,他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更混乱了,因为他做什么都是错的,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呢?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样的一个自己才是大人,老师,社会需要的人。
同样,成才也遭遇到相同的情况,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年轻时打架还瘸了一条腿。
他为了避免儿子重蹈覆辙,便采取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
就像影片中说的“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
”他父亲并没有发现其实成才最大的优点就是他“打架“很厉害,只要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后面的剧情也就很好的说明了。
赏析教育
看完书之后,我个人从不同的理论总能够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主张称赞和鼓励,也就是赏析教育。
同理电影呈现出这么一个道理,孩子需要的是赞扬,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一味的否定只能让孩子感到无奈和失望,就如主题曲《孤军奋战》的歌词写道:“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什么都不管,我们之间为什么会渐渐地没有语言,我们之间有道墙,学校老师束手无策,父母臭骂我们不会想,这个社会的标准已经超出了,我们这年纪的有限想象,只认定会读书,就一定是好孩子的榜样,别以为看不起我们,就告诉自己比人家强,有多少人关心我们,为何会走错迷失方向,又有谁会替我们想想,苹果为何会变烂,其实我们也曾努力,要争取所有人的称赞,扪心自问你们究竟,给了我们多少希望,泪水已经流干,前途也很渺茫,迷失的灵魂,我们应该怎么办,惩罚我们就是堂皇的协助成长,然后让我们一生绝望。
”连续不断地对孩子们的否定只会让孩子们逐渐也开始否定自我,因为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另外一个是客体的我,即被察觉的我。
所以就算孩子们尝试努力自己去建立一个有自信有才华的自我意识,但是却不停地被遭到现实周围所有人的否定,逐渐
地他自己不知不觉地也会产生这样的一个自我意识“我觉得自己很糟糕”,如果连孩子们自己都这么想,他又怎么会努力呢?同时不停地否定也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正如书本上说的自尊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及其情绪。
学校的肯定,家长的支持,无疑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结语
不要吝啬地给予学生和孩子适当的肯定,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如电影中所说:“每一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对于孩子而言,你简单的、富有鼓励、赏识意味的几句话、几个字、甚或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已经改变了整个事情,或许你全然不知,已经改变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