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运输的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呢?这是学生学习了前两节之后自然会想到的问题。

鉴于此,教材在第四章第三节接着介绍血液运输的动力泵——心脏。

心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内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因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重点内容,在七年级下册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2.知识结构本课时内容包括的知识点有三部分: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阐述心脏的功能。

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通过对水泵、心脏模型和猪心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中认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认同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教学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的厚薄、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

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所以对心脏的位置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不知道心脏的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直观观察的方法,借助模型、实物及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探究学习等方法相结合【教学准备】水泵、心脏模型、新鲜猪心、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山中流水的幻灯片,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是如果想让水从低往高处流,应该怎么做呢?两个烧杯分别放在一高一低的位置,较低的烧杯中装满水,学生思考并上台演示如何借助工具(塑料水管和带有小水泵的塑料管)让水从低往高处流,从而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引出新课: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我的说课稿)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我的说课稿)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济宁市第十三中学薛四启一、设计理念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点拨、启发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能通过直接观察、体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而获得答案的,教师不能讲解。

3.实验材料应容易得到,探究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讨论的问题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等,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联系了前面学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又联系了后面的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因此循环系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本册书的主线和脊梁。

2.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相适应的特点;②描述血液循环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对血液循环路线的解读,培养学生的识图和读图能力。

(3)情感目标①体会同学之间合作的乐趣,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情感。

②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体育锻炼。

3.教学重难点重点:(1)心脏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2)血液循环路线。

难点:(1)心脏各腔室壁、瓣膜,推测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2)血液循环路线图,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方法策略1.学情分析知识现状:学习了血液和血管,对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路线的知识比较匮乏。

能力现状:观察能力较强,分析能力和对抽象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

心理现状: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

2、教法和学法教法:探究——设疑释疑演示——启发诱导竞赛——小组合作动画——媒体辅助学法:看一看、摸一摸——观察发现做一做、想一想——探究体验算一算、查一查——合作交流3、课程资源①教材提供的资源②教师补充的资源③学生收集的资源四、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计提纲:✧情景再现——激情导入✧倾听心跳——理解功能✧设疑释疑——观察心脏✧动态演示——认识瓣膜✧心脏总结——结构功能✧仔细计算——了解循环✧观看动画——理清路线✧书写汇总——血液变化✧锻炼身体——心脏健全✧巩固训练——达标检测(二)教学过程展现1.情景再现——激情导入用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进行导入,如匪徒被公安人员一枪击中胸口而立即毙命,古代将士都在胸口挂一个铁质的护心镜而保命,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储备很容易说出胸口的位置是心脏,心脏能压送血液流动。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共7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模型、图片和实物观察心脏的结构及瓣膜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心脏的工作过程和图片展示掌握心脏的功能。

(3)通过血液循环过程视频和学生活动,掌握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循环过程中血液颜色的变化。

(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

(5)课外实验为家人测量血压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视频学习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2)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和学生活动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

(3)通过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掌握巩固探究实验方法和时间测量血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2)利用所学血压测量技能帮助家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渗透关心长辈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实物和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课外实践、动手设计循环途径、科学家故事引入。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心脏结构模型及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有关心脏的疾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跳绳结束时,萌萌感到心脏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

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其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运动员平时心跳比较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有关《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知识。

二、复习讲解(一)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外形和结构【心跳的体验】教师讲述:(1)将你的手按住胸腔的左侧,你能够摸到心脏的搏动。

(2)体验:原地跳跃20下,感受心脏的跳动。

学生回答自己有哪些感受。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位置与大小2、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4、掌握心脏工作的原理5、了解心脏的保健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对心脏结构的观察,推测其能力,发展思维能力;2、尝试用简图方式来表达复杂知识的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3、能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的观念2、科学的对待家人和自己的身体健康。

3、激发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导入:提到心脏,同学们会想到什么?老师会想到自己的奶奶,她患有很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危及生命,必须开胸更换瓣膜。

如图所示,奶奶的心脏检查结果,以及两个月前手术切下的瓣膜。

心脏对一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心脏么?你想学习哪些有关心脏的知识?板书知识目标: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心脏的位置、大小:让学生用手触摸,找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跳。

PPT 展示心脏在胸腔中的图片,归纳总结。

3、心脏的结构:用猪心展示心脏的组织构成,说明心脏左右侧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用手触摸心脏四腔的厚薄,直观认识。

各小组利用心脏模型以及课本61 页图片,认识心脏的各结构,自主学习。

教师归纳,利用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心脏血液流动的方向:血液流动方向与什么结构有关?通过瓣膜的开口方向得出血流方向。

并及时练习心脏注水的问题,小组讨论,请一学生在黑板上说明这一过程。

联系实际,分析问题:1、奶奶心脏的发病原因是什么?2、风湿性心脏病人为什么有胸闷、呼吸不畅、乏力等症状?5、心脏工作原理:利用视频展示心脏工作的三个流程,结合课本62 页图片文字,学生思考回答—心脏工作的三个步骤,血液流动方向。

6、心脏的保健知识:大家已经掌握了心脏的这么多知识,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呢?教师分享心脏保健知识。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的知识框架,小组合作,回顾本节心脏的重点知识,说说你收获了什么?(学生展示)四、当堂达标出示随堂练习题,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订正。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包含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大部分。

由于内容比较多,可由2个课时来完成。

本节设计为第1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课时也可以分成两个重要的部分:心脏的结构和心脏的泵的功能。

心脏的结构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提供的心脏实物或者模型、图片,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心脏壁的厚薄,然后回答有关的讨论问题,以此来激发了学生对心脏结构的思考。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一些结构,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其功能。

解决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对心脏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为讲解心脏的功能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材先提出心脏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接着引导出心脏其实是由两个泵同时工作的。

那么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教材采用图文解释的,并且图示出心脏工作过程中瓣膜的开和闭情况。

心脏泵的功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或模具演示加以解释。

二、学生分析目前,初一年级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现有的储备知识较少,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兴趣浓厚,所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本节课学习加深学生对心脏——人体这一重要器官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卫生保健,拥有健康的体质。

三、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并完成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来进一步认识心脏的结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推测它的功能;对于心脏是如何工作的这一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动画演示去辅助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效果,有利于营造愉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注意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交流汇报。

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优秀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3. 心脏的跳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正常成年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跳动。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

2. 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心脏的功能。

3. 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与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血液循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心脏的结构:展示心脏的图片和模型,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功能。

3. 讲解心脏的功能:阐述心脏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血液循环。

4. 讲解心脏的跳动:介绍心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心脏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心脏疾病对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心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呈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便于学生记忆。

10.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心脏跳动和心率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心脏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心脏的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心脏疾病案例分析资料。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了解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能够分析心脏的常见疾病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心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3.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1.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2.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心脏结构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器官,它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a)介绍心脏的位置和形状,解释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输送血液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b)详细讲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和心瓣的功能。

c)讲解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提示心脏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3.活动探究(40分钟):a)实施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其他成员合作完成讨论问题,负责人汇总成果并进行展示。

-问题一:心房和心室在收缩和舒张时有什么变化?-问题二:心瓣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么工作的?-问题三:心脏如何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b)实施演示实验:使用塑料瓶、气球和小管子组成模拟心脏和血管的装置,演示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4.深化延伸(20分钟):a)介绍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脏病等。

解释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症状。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心脏,提出一些建议,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保持心情愉快等。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考察他们对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和心脏保护措施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本节课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心脏的结构:-心房-心室-心瓣心脏的功能:-收缩和舒张-输送血液心脏的疾病:-心绞痛-心脏病保护心脏的措施:-健康饮食-适量锻炼-心情愉快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

【教学设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ⅱ2)》教案

【教学设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ⅱ2)》教案
3、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有什么共同点? 4、如果你是一个肺部毛 细血管里的氧气分子, 打算到头部的 细胞中 去,你能在图中指出自 己行走的路线吗?
思考回答,加深对 血液循环的意义 的理解。
通过创设循序渐 进的问题,突破重 点,化解难点。
播放视频:血液循环(选 结 合 本 节 课 所 学 通过视频将心脏、 择从视频的第 00:02:50 的 知 识 再 一 次 体 血液、血管形象、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人们在患有急 性炎症验血时,往往会 发现血液中增 多的是 什么? 2、识别图中(课件展示) 三种血管,哪一种血管 便于进行物质交换?为 什么? 3、心脏有几个腔?分别 与哪些血管相通?心脏 是如何让血液在血管中 不停的流动着呢?
回忆,举手抢答。
一方面可以检测 同学们对学过知 识的掌握情况,同 时可以利用此情 境下提出疑问:心 脏、血液、血管之 间有什么关系? 从而引出本节所 要学习的内容。
后又回到心脏,路线是 怎么样的?
播放:体循环和肺循环 的动画。
动脉血和静 脉血
总结提问 1、提问 2 的结 论,归纳体循环、肺循 环的路径,颜色的变化。 通过分析血液颜色的变 化引出动脉血 和静脉 血。
展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 标本。 引导同学们从颜色上观 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右心室→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 房 感受体循环和肺 循环的过程,直观 认识体循环和肺 循环。
师生共同总结

区分动脉血和静 脉血的颜色并归 纳它们的特点。
对知识进行对比, 将知识进行网络 梳理。 将抽像的内容直 观、形象化,易于 学生的理解。
通过标本的观察, 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印象
请同学们根据体循环和 肺循环这两条路线思考 讨论下面的问题: 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 点在哪里?它们的起点 和终点分别是什么? 2、从两条路线中,能发 现为什么左心室的壁最 厚吗?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材分析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学情分析进入中学阶段后,与小学阶段相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思维形式已由形象性逐步向抽象逻辑性过渡。

表现为:(1)能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具有一定的预计能力;(3)不仅仅依靠事实经验,基本实现了思维的形式化。

当然初中生与高中生还有较大的区别,还不能以抽象思维为主,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人体内部组织不能直接的感知。

虽然前面两节已有了对血液、血管的了解,但对于每天能感受到的跳动的心脏,它的具体位置和活动规律、内部构造却从未有过直观的认识,因此,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如果只靠一味的讲解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任务分析:(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二)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学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学生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以问题为引导,能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四、教法与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熟悉,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为大家细心整理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盼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篇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详细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想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看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构造”;推想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熬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最新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学设计案例-图文

最新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学设计案例-图文

最新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学设计案例-图文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参考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参考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理解人体心脏的活动规律,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2. 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示意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有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难点: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四、课前准备:CAI课件、血液循环模型五、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引入:复习提问,引入新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为什么能不停的跳动?血液为什么总是从心脏流向动脉,又由静脉流回心脏呢?正课:体验“用右手在自己的胸部寻找一下心跳的部位,说出心脏的位置。

” 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总结归纳出心脏的位置。

教师把人体胸透的X光照片在银幕上播放,由于学生是首次看到人体胸透的真实情况,因而学生注意力能立即被吸引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了生动的感性认识。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中间。

)介绍个别心脏位置异常的现象(如:右位心)。

心脏从外形上看形如什么?(似桃,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观察心脏的模型,思考以下问题: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它具有什么功能?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及左心室与右心室的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及简易黑板图,讲授心脏的结构。

教师先将人体心脏解剖图放大显示到银幕上,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让学生讲出心脏的组成(板书),然后,教师再播放人体心脏彩色解剖绘画复合片的课件,分部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板书)。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不连通的。

左心房和左心室相连,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

(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腔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同侧腔室之间的血液循环和不同侧腔室之间的血液分离。

3)左心房和右心房分别与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和右心室分别与主动脉和肺动脉相连。

(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血管的位置)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4)心脏内有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

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瓣膜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心脏瓣膜的作用和重要性。

3.心脏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心脏是人体的“泵”?学生回答: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输送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心脏是人体的“泵”,因为它能够持续不断地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保证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心脏的功能和重要性。

三)课堂练1.选择题: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心脏位于胸腔右侧。

B.心脏具有三个腔。

C.左心室的壁最厚。

D.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

答案:C。

2.判断题:心脏的瓣膜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正确。

3.问答题:请简述心脏的主要功能和为什么说心脏是人体的“泵”?答案: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输送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心脏是人体的“泵”,因为它能够持续不断地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保证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了解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

二、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观察新鲜猪的心脏结构。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在学习心脏的工作过程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进而形成对心脏的保护意识。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猪的心脏、解剖盘、心脏模型、课件、光碟。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_______心脏(第1课时)
一、心脏的位置、外形及大小
左心房____________肺静脉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通
左心室___________主动脉
右心房___________上、下腔静脉
相通
右心室___________肺动脉
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舒兰十九中学
赵彦玲。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课件(人教版生物)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课件(人教版生物)

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实物视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四 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 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 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 又避免单纯的说教,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教师设置了探究问题是“心脏内部有几 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 探究时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教师对学生科 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视 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 益处。
分别将血液压 分别将血液泵
至左心室和右 至主动脉和肺
心室。
动脉。
全心舒张, 血液经静脉 被吸进心房。
小结:
位置:胸腔中央偏左下方,两肺之间
心脏
形状:象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
组成:心肌
上为两房:分左右 (左右不相
四腔
通,同侧上
下为两室:分左右 下相通)
相连血管(房连静,室连动)
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75 X 70=5250毫升, 大约是5升 一小时呢? 5X60=300升 一天呢? 300 X 24=7200升 一年呢? 7200 X 365=2628000升
如果这个人活到70岁呢? 2628000 X 70=183960000升 大约一亿八千多万升
心脏的外形
心脏的外形
右心房 房室沟 右心室
(b)肺静脉、主动脉、肺 动脉、下腔静脉
(c)主动脉、肺静脉、肺 动脉、下腔静脉
(d)肺静脉、肺动脉、主
动脉、下腔静脉
E F G
H
3.从肺流回心脏的血 液,由左心室进入 主动脉时,处于关 闭状态的瓣膜是
()
(a)K (b)L (c)I或J (d)I和J

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案标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是人体输送血液的泵。

2. 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脏循环的过程。

3. 能够解释心脏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预防心脏疾病的建议。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心脏模型或图示3. 视频资源: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视频4. 心脏相关的图书或在线资料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心脏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对心脏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说心脏是人体的泵?知识讲解:3. 通过展示心脏模型或图示,向学生介绍心脏的结构,包括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瓣膜等。

4. 解释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来泵血,实现血液的输送功能。

5. 讲解心脏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收缩时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脏瓣膜的开闭,心脏如何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等。

示范与实践:6. 展示心脏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并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

7.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脏循环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和解答。

巩固与评估:8. 提供心脏相关的图书或在线资料,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阅读。

9.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心脏的理解和心脏疾病的预防建议。

10. 以心脏相关的问题为基础,进行课堂小测验或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心脏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心脏的知识,例如心脏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法等。

12. 邀请医生或心脏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答疑,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交流和学习。

教案扩展:1. 可以将心脏教案与其他相关主题结合,例如健康教育、运动科学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教学内容。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使用心率监测器测量自己的心率变化,观察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案注意事项:1.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1《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四)课堂小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五)巩固练习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2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案例名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科目生物教学对象初一提供者孙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过程和方法: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述法,观察法,演示教学法,讨论法.通过多层次教学和让学生反复记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课件〝心脏的结构〞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猜谜语,激发兴趣引入.出示课件,创设氛围,引入谜语.通过谜语引入新课.积极思考,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心脏世界心脏的结构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分别连接的血管: 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心脏的功能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诱导提问.布置阅读.思考.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挥想象,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认真观看.同学总结本小节的收获.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小结展示血液循环课件. 讲解,指导. 体循环,肺循环认真观看课件.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评价设计通过本节教学实践,深深的感到多媒体课件将形.声.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维动画直观形象,达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学生对心脏实验.特别是灌流实验兴趣浓厚,参与的力度大.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方式对实物羊心和电脑动画的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去发现规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灌流实验对学生要求的层次较高,学生刚刚接触心脏的结构,马上能在实物上准确找到血管难度较大,个别的学生因不能准确找到血管使实验失败.改进措施:在教学中,要力争能突破心脏四腔及相连血管的知识后,再进行灌流实验.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培训小组长,让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实验的效果.八.帮助和总结本教材所提供的课件对本堂课帮助很大,还有一些动态图,通过本节课,我觉得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但是血液循环处学生有点茫然,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所以平时应多采取这种方式,并且我发现课堂最后应该以没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结束,这样不会影响课堂进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二.教材分析及处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二)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较抽象和复杂.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三.教法与学法: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感知.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其次,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四.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血管的种类.特点.分布和血流的方向).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可是血液的流动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对,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或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3.新课教学:(一)心脏的内部结构(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感受自己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内脏图,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展示猪的心脏实物,识别人体心脏的方位.(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的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将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实物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同时设问:同学们,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的时候,能不能回到心房,同样,动脉的血流能不能回流到心室呢?让学生进一步回答:不能.教师再问:这两个瓣膜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学生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观察实物进行探究,教学的重点就突出出来了.(4)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一一说出心脏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这样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二)心脏工作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心脏工作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跳动规律,使知识变得动态.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好处.接着,教师出示心脏每分钟所跳动所需的时间图解,请学生计算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学生通过算一算,进而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四)板书设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件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房室瓣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动脉瓣(五)教学反思: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当努力将新课程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房室瓣肺静脉主动脉动脉瓣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能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讨论阶段能充分营造气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案例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坡的汽车.抽水的水泵和倒立的人体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比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学生联想到发动机.水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心脏为什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组织学生用手感觉心脏的跳动,并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最后多媒体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学生观察〝人体体腔解剖图〞,进一步确认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很难用生物学学术语言准确表达.现场做运动,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知识.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鼓励学生想办法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最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强化学生的认识.小组观察猪的心脏实物标本:(1)述说自己对心脏形态的看法.(2)猜测人的心脏的大小,了解自己的心脏大小.(3)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4)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形态和方位.学生第一次观察心脏实物标本,兴致非常高,标本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学生在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发现必须先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于是学生主动进行〝区分心脏方位〞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1)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a.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b.实验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①学生观察心脏,说出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根据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②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发现改善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脏的功能,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心脏压送出的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探索心脏的结构奥秘:指导学生取下已经剖开的心脏的前壁,参考教科书p68〝心脏的解剖图〞,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辨认,在小纸条上写出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过程
五、小结和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
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引导学生设计实施了“水灌流心脏的实验”;补充了算一算心脏在工作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和收缩期的时间等教学环节。

这些教学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

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融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