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_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维度的宏观释义
政治⽂化维度的宏观释义⽐较政治⽂化的维度佟德志政治⽂化的结构实际上是对政治⽂化概念的⼀个再深⼊的过程,对政治⽂化结构的理解构成了对政治⽂化基本要素的⼀般性理解,直接决定了政治⽂化研究的内涵。
因此,如何确定政治⽂化的结构就成为政治⽂化研究的⼀个框架。
如何确⽴这⼀框架对于⽐较政治⽂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规定了⽐较政治⽂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较的维度。
实际上,从不同的⾓度区分,政治⽂化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构。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
⽐如,我们可以从国别上把政治⽂化的内涵区别为本国政治⽂化、国外政治⽂化;从时间上把政治⽂化区别为传统政治⽂化、现代政治⽂化等等。
作为⼀个学科,政治⽂化实际上包含了本国政治⽂化、外国政治⽂化和⽐较政治⽂化,因⽽形成了本国传统政治⽂化、本国现代政治⽂化、外国传统政治⽂化、外国现代政治⽂化、传统政治⽂化⽐较、现代政治⽂化⽐较等不同的课程。
在这⾥,我们主要从政治⽂化的层次结构和政治⽂化的内容结构两个⽅⾯对政治⽂化的内涵进⾏进⼀步的界定。
⼀、政治⽂化的层次结构提出政治⽂化的概念之后,阿尔蒙德在接下来政治⽂化研究的相关成果中进⼀步确定了政治⽂化的结构,从⽽以认知、情感和评价三个基本要素确⽴了政治⽂化研究的框架。
阿尔蒙德的理解代表了西⽅对政治⽂化的主流理解。
阿尔蒙德的政治⽂化概念体现为三种形态:认知因素,指对政治系统、官员、输⼊和输出的知识和信仰;情感因素,指对政治系统⼈员和执⾏的情绪;评价因素,指对政治⽬标的判断和意见。
1就政治⽂化的内容来讲,西⽅学者对政治体系的主观倾向的理解并不⼀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解。
阿尔蒙德、普特南等⼈⼀般从政治⼼理的⾓度来理解政1参见阿尔蒙德、维巴:《公民⽂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页。
治⽂化,这实际上是突出了那种可以通过⼼理学⽅法科学地获取政治⽂化特征的⾓度来理解的,也是⼀种经典的理解。
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是两个常常被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它们是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构建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价值观、信仰和思想体系的总和。
它是由社会中各种权力和意见形成的,是一个社会中支配和被支配阶层中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观念和文化形态的集中反映。
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的一般看法和态度,包括民主、法制、公共参与、政党制度、政治权力、政治价值、国家观念、领导人评价等方面的共同模式。
在政治学中,政治文化是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它涉及了社会结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文化基础,是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
三、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具有内在的联系。
首先,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起着直接影响。
其次,意识形态是稳定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维持一个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塑造政治体制的方向和特征。
最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改变。
具体来讲,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形态在塑造政治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定的意识形态可以构建出特定的政治文化,使之成为一种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2、政治文化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促进意识形态的传播、诠释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限制或者扭曲其传播方向和方式。
3、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演变具有历史性,其关系会随着历史和社会变革的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
四、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意义愈加重要。
政治文化——精选推荐
1.政治文化:概念、特征与功能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某一社会政治主体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正是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及政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对政治文化的分析往往成为人们审视政治体系与评估政治生活的一个独特视角。
一、关于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1956年8月,阿尔蒙德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的《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
他说:“每一个政治体系皆镶嵌于某种对政治活动指向的特殊模式之中,我认为可把它叫做政治文化。
”在这里,阿尔蒙德依然承袭了韦伯——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主张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政治文化,把政治文化解释为生活在具体的政治体系中的社会个体的一种特定的政治行为模式。
1978年6月,阿尔蒙德出版了其政治学名著《比较政治学》,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多年来政治文化的研究成果,主张政治文化应该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独立概念和独特领域。
他说:“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法律的反应。
”阿尔蒙德在该著中,突破了人们以往在政治文化研究中对文化同质性的假定,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的单元,对政治文化进行了分类研究,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政治文化概念的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文化研究的深入是与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的。
也许,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重点是现存的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态度、政府机构及公共政策。
因此,美国莱康明学院的迈克尔·罗斯金教授认为,政治文化是政府的一种生存环境,是社会成员对政府角色的一种期待——政府应该知道对他们做些什么和如何为他们去做。
简单地说,“政治文化指向基治文化一词是政治学家从人类学中借来的,目的在于寻找一个可与政治心理相匹敌的固定表达手段”,“政治文化,也就是人民对政治和政府,特别是对政府的合法性及他们与政府的关系所具有的价值、态度倾向性、神话和信念。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政治文化教学要点
第九章政治文化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概念1、政治文化是反映一切政治现象的文化的总和。
2、政治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政治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广泛,但核心是思想、理论。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一)政治思想及其核心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是阶级社会中人们关于政治现象的思想、理论观点、主张、见解等的总和。
主导政治思想即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是该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政治意识形态主要指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理论体系,由于统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这也就决定了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在该社会中也居于统治地位,同时也就决定了它在整个政治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政治心理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现象反映到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各种想法、思维、愿望、政治情绪、政治倾向、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信念、政治态度等的总和。
政治心理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心理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
2、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心理是该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
3、掌握公民政治心理是执政者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政治评价政治评价是指人们对政治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
这种价值判断表现为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有意义与无意义,重要与不重要等。
政治评价可分为对自己和对他人两个方面。
政治评价受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的影响和支配,也受政治心理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政治文化的特点1.阶级性2.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导性3.政治文化的继承性4.各国政治文化都有其共同规律与不同的特点第三节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社会化是一定的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化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对维持或变革政治体系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和对社会两方面:对个体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感情、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
对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1.政治社会化决定着社会成员政治素质的状况。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信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政治习惯。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特征。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精神基础,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是历史性的: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受到国家历史、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2.政治文化是多样性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3.政治文化是集体性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共同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合力。
4.政治文化是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5.政治文化是渗透性的:政治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政治文化的要素1.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包括对权力、法治、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求。
2.政治信仰:政治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信仰和信念。
3.政治态度:政治文化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4.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和行动习惯,包括选举投票、政治抗议、政治运动等。
四、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受到国家历史、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素质和文化教育的制约。
3.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存在着差异,反映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4.外部文化冲击:政治文化还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包括邻国文化、世界文化等。
五、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1.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良好的政治文化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2.政治发展和现代化: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的知识点总结政治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政治行为的方式和制度、政治观念和信仰、政治组织和领导人物、政治活动和习俗等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的总和,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观念。
1.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政治活动和制度发展的基础、民主政治成功运行的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化源自政治和文化两个领域,它是政治和文化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后形成的一个复合概念。
政治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国家政治的实践和制度的建设。
政治文化在国家范围内对政治生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是政治文化是与特定历史条件、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其他文化要素相结合,具有一定历史性、地域性和群体性。
2.政治文化的要素政治文化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
政治观念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
政治观念是人们对政治世界认识和判断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个人或集体对政治事物的思想内容和认识水平。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制度和社会进步的理想以及对统一团结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等。
政治价值观是社会各阶层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是人们对政治目标和政治手段的选择和取舍。
政治行为是政治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政治领域内所展开的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政治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等。
3.政治文化的特点政治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历史性。
政治文化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群体所形成的,它反映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实践。
(2)地域性。
政治文化是根植于一定地域环境和民族传统之中的,它具有一定地域的特色和独特的地方色彩。
(3)群体性。
政治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群体所共同遵循和传承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群体性和民族性。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作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思想是指在政治领域内的观念、理论和信仰,而意识形态则是指一种社会、民族或个人的总体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本文将探讨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特点、影响以及必要性。
一、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政治思想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基础,而意识形态又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在一个社会中,政治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共同的意识形态。
同时,意识形态也影响着政治思想的生成和变革。
例如,一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会导致人们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特点1. 政治思想的特点政治思想是指在政治领域内人们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看法和思考。
政治思想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反映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现实:政治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认知。
(2)多元性和复杂性: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的政治关注点和利益追求的不同,政治思想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点。
2. 意识形态的特点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社会、民族或个人的总体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意识形态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指导性和规范性:意识形态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它对个人和社会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指导和规范作用。
(2)稳定性和变革性: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三、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社会稳定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个具有共同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可以凝聚人们的共同认同和利益诉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2. 沟通与协调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
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使得社会各个群体之间在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上存在差异,在广泛的讨论和辩论中,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可以交流和碰撞,最终达成共识。
政治文化标准
政治文化标准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又由于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特点,故而研究政治文化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政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治文化标准:1.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政治文化反映了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的信仰和态度。
例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等不同的政治信仰在各自的政治文化中都有体现。
2.政治价值和观念:政治文化体现了人们对政治权力的分配、使用和评价的价值观念。
例如,权力、自由、平等、民主等是政治文化中常见的价值观念。
3.政治态度和情感:政治文化包含了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对政府、政党、官员等政治主体的态度和情感反映了政治文化中的某种倾向。
4.政治行为和习惯:政治文化影响了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习惯。
例如,投票、参政议政等是政治文化中对政治行为和习惯的体现。
5.地域性和群体性:政治文化具有地域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不同地域和群体的政治文化可能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和群体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总之,政治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含了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影响了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习惯,反映了不同地域和群体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研究政治文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一个社会的政治现象和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结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结构中,主要有三种政治文化形态:作为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作为传统潜规则挥之不去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作为异质文化广泛渗透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
这三种政治文化,一个生猛,一个老辣,一个阴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人治论占主导地位,倡导"天赋王权",法律地位卑下,成为权力的附属品和权势的工具;人性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殊途同归,以道德与政治的互渗为手段,为权力绝对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权力泛化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主导运行规则,权力是谋取个体利益和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衡量个体地位和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中央高度集权和泛政治化是全能政府模式下国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全面控制社会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着新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之间的双重冲突,多种结构与成份同时并存,彼此消长,与民主政治相关的成份并没有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以及传统的成份结构对现代化具有顽强的抗拒力,使得人民的政治价值取向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震荡。
人们往往留恋专制下的宁静,或者把西方国家的巨大财富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当然地联系起来。
当代中国的现实使我们看到,本土文化由于受到的冲击过猛、过急,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萌发失落感,产生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主张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改革;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顶礼膜拜。
不同政治文化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激烈碰撞,使得人们政治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增大。
中国的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期显示出政治敏感性高、政治认同感低、政治知识差、政治感情淡等特征,这对政治控制有着消极的影响.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需要全新的政治理论.事实证明,观念的转变往往落后于体制的变革,接受不同政治文化的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很大不同,因而在生活中可能出现隔阂和冲突。
教资国考-政治学基础知识之政治文化(一)
教资国考|政治学基础知识之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他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
因此,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
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以传习,因此,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第一章政治心理第一节政治心理的含义一、政治心理的定义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这些因素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性格。
二、政治心理的特点政治心理是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心理反映,政治心理的特点首先是由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即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属性。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政治心理作为政治感性认识的特点:第一,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第二,政治心理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第三,政治心理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
政治心理是尚未经过抽象和思考而上升到自觉程度或状态的精神现象。
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作为特定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
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四重维度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四重维度王光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00)摘要!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整体性工程,需要多方位发力、统筹推进。
从理论维度看,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力量;从实践维度看,要坚持R 续传统和善于创新相统一,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时俱进;从目标维度看,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涤除消极庸俗的政治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从价值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文化和建设社代化强国的中发价值作用。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目标维度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5-0004-07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时代任务!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⑴181的科学命题!形成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
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既是对我们党90多年自身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科学升华!又是着眼于新时代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战略任务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党建理论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26,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根本目标o2019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进行了,并指出"营政治,离不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3%!—步明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功能。
新时代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坚建党、理论强党的应有和内在要求!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o一、理论维度!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扌旨、以中华统文化:、命文化、会文化、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4%!深刻阐明了理论指、内、结和明质。
政治政治文化
政治政治文化政治政治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政治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
政治既是一种权力运行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手段,而文化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艺术创作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政治政治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政治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政治文化的内涵较为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 政治维度政治是一种行使权力的方式,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法规和决策实践,实现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和引导。
政治政治文化在政治维度上,关注政治实践对文化的引导和塑造,以及政治权力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 文化维度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包括价值观念、习俗、信仰、语言、艺术等方面。
政治政治文化在文化维度上,关注政治实践与文化认同、文化独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3. 相互影响政治政治文化强调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政治的权力运行、政治制度的构建都受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而政治实践又可以通过法律、教育和宣传等手段来塑造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二、政治政治文化的重要性政治政治文化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 维护社会稳定政治政治文化强调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塑造一种政治文化的共识和认同,可以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降低社会矛盾和冲突可能性。
一个具有稳定政治政治文化的社会,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保持社会秩序。
2. 培养公民素质政治政治文化对公民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具有影响。
政治实践的塑造和引导,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公民素质的提升和整体社会进步。
3. 促进文化发展政治政治文化既关注政治实践对文化的影响,也强调文化发展对政治实践的支撑。
政治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稳定与进步,需要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的支持,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需要政治实践的尊重和保护。
三、政治政治文化的实践探索政治政治文化的强调,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4)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4)第八章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一、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
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
在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一般以一定的政治认知或意识、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1. 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等;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
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
政治态度是在以上三个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环节。
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念、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等。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未来目标指向的设定。
政治理论是人们有关政治生活的系统性认识以及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原理体系,它是政治思想最为直观和系统的表述。
2. 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
体系文化主要反应了国民对于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宪法性安排的态度和看法。
过程文化是人们对政治过程的一整套看法,它反应了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基本态度。
政策文化是国民对于国家政策的基本看法,它反映的是公民对于重大问题的政策倾向和价值取向。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1. 根据政治文化的特性来划分(1)地域型政治文化(2)顺从型政治文化(3)参与型政治文化2. 根据政治文化的分布状态来划分(1)同质文化(2)极端文化(3)多元文化3. 根据现代/传统两分标准来划分四、政治文化的功能(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维度的宏观释义
政治文化维度的宏观释义政治文化维度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涉及到政治生活中的文化因素和政治文化对社会、经济、历史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政治文化维度的宏观释义: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在政治领域中所共有的一系列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政治文化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
政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效果。
二、政治文化的维度政治文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维度,这些维度包括:1.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于自己所属政治体系的认同和归属感。
它包括对于国家、民族、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的认同,以及对于政治体系中的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认同。
政治认同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它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和对于政治体系的支持程度。
2.政治信任:政治信任是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人员、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信任程度。
它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信任对于政治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3.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
它包括选举、投票、组织活动、游行示威等方式。
政治参与是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
4.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政治体系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对于政治制度、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于政治生活的评价和判断。
政治认知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和决策方式。
5.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宣传等途径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它包括家庭、学校、媒体等各种途径的教育和宣传活动。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和行为模式。
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_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
高等教育与政治理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郑维东1,李晓男2(11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89)【摘 要】大众政治心理和意识形态是分析政治文化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和谐与冲突的两种可能,处理好大众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使其尽可能保持一种和谐的状况,对于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政治文化;大众政治心理;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4)01-0050-04Tw o dimensions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1.ZHE N Wei -dong ;2.LI X iao -nan(1.Management School ,Shenzhen Univer sity ,Shenzhen 518060,China2.Department o f Public Management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China )Abstract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 are the fundamental dimensions to ana 2lyze political culture.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both s olidarity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setw o dimensions.I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for any political culture to cope sm oothly withthe relation between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 and keep them in a s olidarityrelation.K ey w ords :political culture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ideology 收稿日期:2003-09-26 作者简介:郑维东(1968-),男,四川邻水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思想史;李晓男(1964-),女,黑龙江北安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思想史。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一)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学家从不
二、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要说明政治文化的作用,首先需要界定政治 文化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政治文化体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受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关系的制约。这是一种政治经 济分析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 社会变迁的动力和基础。在下图所示的社会结构 中,物质生产力的变化是最快的。它的变化引发 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带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从 而产生新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 马克思政治经济分析中的政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 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 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早期的自由主义反映 了正在上升的工业化中产阶级的愿望,它与资本 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政治观念,早期 它只是反对绝对主义和封建特权,并没有倡导宪 政和代议制政府的思想。19世纪以前,自由经 济的信条得到发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受到赞 美,一切政府干涉都受到谴责。这些都成为19世 纪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19世纪以后,出 现了赞成福利改革和经济干涉的社会自由主义, 而福利改革和经济干预就成了20世纪现代自由 主义的主要观点。
为了全面认识自由主义理论,我们需要把它的内容 分解为如下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 (2)自由原则 (3)理性原则 (4)平等原则 (5)宽容原则 (6)同意原则 (7)宪政主义原则
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分界线,自由主义可 以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 阶段。古典自由主义的理想在于建立一种 最小的或所谓的“守夜人”式的国家,其 任务是保护公民不受他人侵犯。在经济领 域,古典自由主义相信自由的市场机制, 认为经济运转的最好状态就是政府不管的 状态。因此,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被认为 是保障繁荣、促进个人自由、保证社会正 义的最好方式。
但是,从政治结构分析的角度看,政治文化 属于政治体系的基础性的深层结构,它构 成了政治系统的“观念”系统,他与一定 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相匹配,共同决定和影 响了“显性”层面的政治行为和政策的选 择(见图)政治结构中的政治文化体系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观点,如果我 们把政治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平台,那么, 政治组织和制度构成了该系统的“硬件” 系统,而政治文化体系则构成了该系统的 “软件”系统。政治系统中的政治文化体 系
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与要素分析
政治文化
政治认知 政治态度 政治信仰 政治情感 政治价值
政治文化五要素示意图
狭义与中义之争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逐 渐形成,并一直存在于中国目前对政治文化概念的 认识中。狭义概念强调了西方政治文化的原意,而中 义概念则强调了政治文化内涵的一致性。实际上,我 们无法把一个普通公民的政治心理同政治思想家的 政治态度区别开来,就像政治文化无法将精英的政 治文化排除一样。抛开具有一定影响并以理论形式 系统化的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就无法完整地反映对 政治系统认知的主观倾向。因此,将政治思想的内容 纳入政治文化的概念内涵更能表现政治文化在概念 上的一致性,即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层次存在的政治 思想,政治思想是以显形式存在的政治心理,两者构 成了政治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均是政治系统的主观倾向。
(3)狭义概念:政治心理
概念体系和心理学的方法。杰克·普拉诺在《政治学
广义概念将政治制度纳入政治文化的观点并不
分析词典》中亦认可这种解释。他指出:“政治文化是 多见,但这一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之间
—— — ——— ———— —— —— ———— — 收稿日期:201 1 - 1 0- 28
作者简介:佟德志(1 972-),男,辽宁朝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观方面,政治文化包括了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 4 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互相影响,存在着由实然
向应然,由个性向共性发展演变的动态结构。
关键词:政治文化;层次结构;要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1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0- 2987(201 2)03- 0028- 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与政治理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郑维东1,李晓男2(11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89)【摘 要】大众政治心理和意识形态是分析政治文化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和谐与冲突的两种可能,处理好大众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使其尽可能保持一种和谐的状况,对于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政治文化;大众政治心理;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4)01-0050-04Tw o dimensions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1.ZHE N Wei -dong ;2.LI X iao -nan(1.Management School ,Shenzhen Univer sity ,Shenzhen 518060,China2.Department o f Public Management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China )Abstract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 are the fundamental dimensions to ana 2lyze political culture.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both s olidarity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setw o dimensions.I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for any political culture to cope sm oothly withthe relation between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 and keep them in a s olidarityrelation.K ey w ords :political culture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ideology 收稿日期:2003-09-26 作者简介:郑维东(1968-),男,四川邻水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思想史;李晓男(1964-),女,黑龙江北安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思想史。
一、大众政治心理:形成、特征和功能 大众的政治心理与政治家和统治者的思想观念相比,更像是流行音乐,体现了社会大多数的普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的初步认识和基本看法,通常体现为大众的政治观点、政治意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
这其中,如果说大众的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是对政治生活的粗浅认识,是一些没有经过加工的零散的“思想原材料”,那么,大众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则是一些较为固定和持久的心理活动。
人们对社会政治一旦形成较强的情感,或某种信仰,那将是难以改变的政治心理因素。
而且,人们一旦产生某种政治信仰,其影响力也是不同寻常的,甚至可以超越社会环境的限制。
大众政治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般来说,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一是现实的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
二是传统的因素。
一方面,大众政治心理是现实生活的产物,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在政治统治高度专制集权的时候,大众的政治心理则显得隐蔽而单一,而在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的时候,大众的政治心理则显得多元而开放。
再比如,在社会经济相当发达或是相当落后的时期,人们对社会政治的认同感往往较强,而在社会经济的过渡时期,人们对政治的认同感往往较差。
另一方面,大众的政治心理又是历史传统的产物。
心理活动有着极强的历史传承性。
比如在中国,大众的清官意识、权威意识、官本位意识等根深蒂固,人们对权力者表现出较大的服从和敬畏,对于掌握权力的人有着这样一种期待和希望———为民做主和勤政廉洁。
在中国人的心理意识中,掌权者往往都是一些道德上经得起考验的人,而不是像休谟所说的那样———大凡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都是无赖。
大众政治心理通常表现出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复杂性。
因为大众的社会利益要求千差万别,对政治生活的希望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政治心理也就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各个阶层的人们往往有各自独特的政治心理。
比如在中国,农民阶层与工人阶层的政治心理不同,而这两个阶层与知识分子阶层又有差别。
差别的根源在于这些不同的阶层有着各自的利益要求。
第二,现实性。
大众的政治心理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他们的利益要求又是十分现实的,所以,他们的心理意识也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比如,对于大多数中国农民来说,有一个稳定的政策,摆脱较重的负担,就成为他们的基本要求。
此外,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由于世俗化的影响,对政治的希望更多地与他们的利益要求联系在一起,而缺少过去那种空洞盲目的追求。
第三,波动性。
正如前文所言,大众的政治心理尽管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从众心理和依附意识的影响,容易受到政治精英们的蛊惑,因而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不仅如此,在中国,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权威的世俗化进程的加深,大众政治心理受到各方面影响的机会和方式就更多,其不稳定性就更突出。
一般来说,大众的政治心理有这样一些基本的功能:第一,政治生活的晴雨表。
在西方民主国家,经常的民意调查可以反映执政者被认同的情况。
在中国,人们可以从一些民谣中洞察出大众对政治生活的看法。
比如,过去对于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有这样的描述:“一杯茶,一张报”,反映出行政效率低下;过去把人大描述成“橡皮图章”,反映出人大的职能没有很好地履行。
第二,政治活动的一面镜子。
既然大众的政治心理意识可以作为反映政治生活的晴雨表,那么,对于政治统治而言,无疑具有某种警示的功能。
因为说到底,政治活动最终是要依据人们的判断来检验的。
再好的政治,人们不具有认同感,不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就不能算是好的政治。
第三,大众要求的表达途径之一。
大众政治要求的表达有各种途径,有正式的、受法律所保护而有效的途径,也有一些非正式的表达途径。
大众的政治心理意识作为大众政治要求的一种反映,往往集中体现了那些不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出来的政治要求和观点。
大众的政治心理意识往往隐含了某些不满。
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达途径和方式。
二、意识形态:形成、特征和功能 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或者说是政治文化的一个特殊层面。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由政治权力支撑并极力传播的政治思想和观念。
与其他政治思想不同的是,其他的政治思想是以其合理性作为优劣的判断标准的,而意识形态则以是否正确作为判断标准。
其所以特殊,完全是因为权力在其中作祟。
尽管如此,对任何一种政治秩序而言,意识形态都是其必不可少的权力的组成部分。
它时而正面影响政治文化,时而又扭曲政治文化的真实面目。
但是,任何人都不应低估权力者对这张牌的运用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意识形态的形成通常与一个政权的兴起和变革联系在一起。
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它的合法性在哪里,它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有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实行什么样的制度等问题,意识形态都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解答。
不仅如此,一个政权为什么要变革,合法性与合理性在哪里,它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问题,也是需要意识形态进行全面阐明的。
意识形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性。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是政治权力作用的产物,或者说,意识形态是政治权力的精神表现。
任何一个政治统治,必须有其思想上的宣言和纲领。
意识形态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直接阐述政治统治的目的和原则,直接为维护政治统治服务。
第二,抽象性。
从表现方式上看,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通常都是选用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话语系统来表达的,而且在逻辑上有自身的独特性:逻辑前提的先在性和不可质疑,逻辑推理的确定性。
这样一来,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就不同于其他的政治思想形式,必须进入它自身的逻辑系统当中。
因此,对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意识形态通常显得抽象。
第三,强制性。
意识形态的判断标准不同于其他的政治思想形式,它不是以合理程度作为判断标准,而是以正确与否作为判断标准。
换言之,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同于思想领域,可以争论的问题是有限的。
因此,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内容一旦确定,就要求社会成员必须接受。
第四,象征性。
意识形态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一方面,意识形态的确立与政治权力的确立相伴随,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象征着思想认识上的正确。
换言之,意识形态象征着一种思想领域的判断标准。
概而言之,意识形态发挥着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第一,引导功能。
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可以是多元的。
但是,意识形态在各种政治文化要素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它不仅引导政治权力的拥有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引导那些被统治者。
意识形态不仅是政治统治的航标灯,而且是被统治者的行为、思想指南。
第二,统率功能。
政治文化是多层次、多要素的混合物,在政治文化的结构中,意识形态无疑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实际政治当中,意识形态总是试图发挥统率的作用,而把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思想意识统一,使得各个阶层和集团的政治意识与意识形态相符合,至少,不能与之相悖。
所有的政治权力都意识到这个功能的重要性,其间的差别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
有些政治权力使用的是强制手段,有些政治权力使用的是说服方式。
第三,象征功能。
意识形态的确立常常是一个政治统治权力得以确立的象征,而意识形态的某些变化也往往象征着政治统治的某些变革。
比如,在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成为我国社会及政治改革的先声。
此外,意识形态的象征功能还体现在,意识形态所关心和阐述的问题,往往是不容质疑和不能被讨论的,它象征着某种被确认的正确性。
三、大众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冲突 大众的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作为政治文化分析的两个维度,在政治生活中,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强弱之分。
无疑,意识形态总是处于强势地位,而大众政治心理则往往处于弱势。
二者之间可以是和谐的,也可能发生某种冲突。
毫无疑问,它们之间的不同关系组合,将导致政治文化的不同结构特征,进而影响政治文化的功能发挥,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将影响到社会政治活动。
大众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的和谐关系通常表现为公众对政府有较高的支持率,对政府及其领袖有较高的认同感,执政者与公众在思想和行为上相互支持,简言之,是意识形态与大众心理的相互适应,尤其是意识形态更多地适应了大众的政治心理。
比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