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专题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B )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C )。
A.中间稍快 B.中间稍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3.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学习属于(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人们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 C )
A.常规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创造性思维
5.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D )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
C.原型 D.负迁移
6.人类具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C )。
A.羞耻、愤怒、恐惧、同情、快乐
B.悔恨、快乐、悲哀、厌恶、痛苦
C.愤怒、恐惧、快乐、悲伤、痛苦
D.愤怒、喜欢、恐惧、羞耻、厌恶
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影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以上一个也不是
8.一般来说,( A)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 B.弱
C.强 D.B和C都是
9.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B )。
A.编码、提取、存储 B.编码、存储、提取
C.提取、编码、存储 D.存储、提取、编码
10.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C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成功需要 D.尊重需要
1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C)。
A.生理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
12.“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B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C )。
A.指向和选择 B.集中和紧张
C.指向和集中 D.集中
14.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5.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D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6.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A )。
A.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
C.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
D.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A)现
象。
A.适应 B.对比
C.后象 D.感受性
18.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19.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B)提出来的。
A.艾利斯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斯金纳
20.母性动机是一种( )。
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 D.交往动机问题补充: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第三次作业
名词解释
心理学 认知过程
差别感受性 随意注意 .元认知策略原型启发
成就动机 气质
人格偏见 依从 从众
心理健康 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心理发展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第四次作业
三、简答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二) 简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四) 良好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五) 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六) 说明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七) 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如何?如何理解能力的的个体差异?
(八)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四、论述题
(一) 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来提高自己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指导意义?
同的激励因素。
(三) 遗传、环境、教育与文化对能力发展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心理因素 2.犯罪心理 3.矫治 4.内心 5.发展
6.内化 7.外化 8.决意 9.希望 10.归宿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CDE 3.B 4.ACD 5.B 6.BCDE 7.ABCD 8.ABCE 9.BCD 10.AB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5分)
2.又称性动机犯罪或淫乱型动机犯罪,是指以淫乐性动机作为主要犯罪动机,以满足性欲为目的或以性行为为手段达到其他目的的犯罪行为。(5分)
3.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德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5分)
4.就是指偏离正常范围的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换言之,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
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别能力或控制能力。(5分)
5.就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作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5分)
四.简答(每小题8分,共24分)
1.(1)物欲型动机犯罪
(2)性欲型动机犯罪
(3)情绪型动机犯罪
(4)信仰型动机犯罪
(5)集合型动机犯罪
2.(1)动机内容的多样性
(2)贪婪性动机最为突出
(3)犯罪动机产生的情景性
(4)强烈的情绪性
(5)无意识动机比较显著
(6)不稳定性
3.(1)早期预防原则
(2)心理卫生原则
(3)防微杜渐原则
(4)启发自觉原则
(5)持之以恒原则
(6)导之以行原则
五.论述题(21分)
1、犯罪动机来源于需要,犯罪目的既来源于犯罪动机,又受行为人的个性(知识、经验、能力、习惯)、当时的情境、条件所制约,犯罪行为则服从于犯罪目的,它是实现犯罪目的的手段。(5分)
2、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砸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甚至可以互相转化。(2分)
3、在同一犯罪动机驱动下,犯罪人可能确定不同的犯罪目的。在一些案件中,目的有从动机中分化出来,彼此相区别。(4分)
4、同一犯罪目的可以来源于不同犯罪动机。(1分)
5、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常因犯罪目的的实现而使犯罪犯罪动机强化。(1分)而犯罪动机的强化,又促使犯罪目的发生递进和不断升级。同时,也可能因外部条件和情况的变化,给予犯罪人以新的刺激,引起犯罪动机的恶性发展与犯罪的多样性;(4分)或者因犯罪目的受阻,而使犯罪动机弱化。由于犯罪动机与目的的变化,决定着犯罪方式的变化。(4分)
电大天堂【犯罪心理学】形考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体 2.情境 3.同类 4.5 5.正当
6.暴力型 7.联合 8.物质 9.狂热 10.极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CD 3.BCD 4.C 5.BCD
6.ABCD 7.ABCDE 8.BCD 9.ABD 10.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它是犯罪心理特别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心理过程的总称,也就是要从犯罪人的心理方面揭示犯罪行为产生的原理和机制问题。(5分)
2.即以多种标准对犯罪人和犯罪行为进行统一分类,并统一对所划分的犯罪类型进行具体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分析。(5分)
3.是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计算机等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5分)
4.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诱发犯罪的心理因素和条件,防止个体形成犯罪心理结构以及发生犯罪行为。(5分)
5.指直接影响犯罪人形成某种犯罪行为动机的周围环境因素。(5分)
四.简答(每小题8分,共24分)
1.(1)从属性(1分)
(2)欺骗性(2分)
(3)冲动性(1分)
(4)性色彩浓厚(2分)
(5)自私性(1分)
(6)非体力性(1分)
2.(1)流窜作案(2分)
(2)犯罪行为的谨慎性(2分)
(3)犯罪行为的残忍性(2分)
(4)善结团伙,犯罪向多方向性发展(2分)
3.(1)畏罪(2分)
(2)侥幸(2分)
(3)恐慌(1分)
(4)悲观(1分)
(5)戒备(1分)
(6)抵触(1分)
五.论述题(本小题21分)
1.心理结构的形式和内容不同。(1)心理根据不同(2分)(2)心理动力不同(2分)(3)心理品质不同(2分)(4)心理原因不同(2分)(5)心理结构形式不同(2分)(6)心理结构成分不同(2分)
2.心理状态不同(5分)
3.心理机制不同(4分)
电大天堂【犯罪心理学】形考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过失 2.正常 3.结构 4.道德 5.诱发
6.特殊 7.行为 8.可能性 9.刑事 10.认知结构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CDEF 3.ABCDEF 4.ABCD 5.ABCD6.BCDE 7.ABCDEF 8.BCDE 9.D 10.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5分)
2.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矫治罪犯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的总称。(5分)
3.是相对于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5分)
4.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两个并存的目标,而且两个目标对其具有同样的吸引力或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5分
5.就是运用心理测量等各种方法,对罪犯的智力、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进行考察和判断,并据此制定出心理矫治方案,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打下基础。(5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社会经济历史条件。(1分)
(2)社会地位和境遇。就犯罪人来说,因其社会地位和境遇不同,在犯罪目的上,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目的或其他目的。(2分)
(3)意识形态。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必然受错误的意识形态支配,犯罪目的不同,反映了意识形态内容的不同。(
1分)
(4)犯罪能力和条件。受自身犯罪能力和条件的限制,犯罪人实现犯罪目的的手段各有不同,从而影响了犯罪目的的表现形式。(2分)
(5)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产生的原因,犯罪动机的强度不同,犯罪目的的确定也会出现等级差别。(2分)
2.(1)性格特征,一是温柔文静;(1分)二是感情色彩较浓,富于内心体验,往往不善于用意志控制感情,情绪的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的影响和支配;(2分
三是细心,办事认真,但思路较狭窄,常对事物的局部或琐细小事感兴趣。(2分)
四是胆小,信心不足,有依从性。(2分)
(2)能力特征(1分)
3.(1)畸变的需要结构(1分)
(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1分)
(3)动机斗争不明显(1分)
(4)情绪情感特点(1分)
(5)典型的犯罪性格(1分)
(6)意志具有两极性(1分)
(7)能力特征(1分)
(8)犯罪心理形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并形成了顽固的犯罪定型。(1分)
五.论述题(本小题21分)
1.研究的人
(1)犯罪人(1分)
(2)一般违法人(1分)
(3)虞犯(1分)
(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员
(5)揭露和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2分)
(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2分)
2.研究的课题
(1)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2)犯罪的心理机制(2分)
(3)犯罪心理结构(2分)
(4)犯罪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2分)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2分)
(6)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和矫正(2分
电大天堂【犯罪心理学】形考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欺骗性 2.矫治 3.淫乐性 4.感情 5.一种 6.国家 7.心理 8.习惯化 9.畸变心理因素 10.矛盾斗争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CD 2.ABD 3.ABCD 4.CD 5.ABCD6.ABCD 7.BCDE 8.F 9.BCD 10.A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5分)
2.是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行为。(5分)
3.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5分)
4.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5分)
5.是指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深入剖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结构和个性心理
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改造其罪犯心理结构,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活动。(5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两者的相同之处:
第一、以犯罪收入为生活的主要来源;(1
第二、都是反复多次实施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1分)
第三、与累犯的住监经历不同,职业犯与管饭都不一定具有受刑事处罚的经历;(1分
第四、都已形成动力定型,犯罪心理结构良性转化的可能性小;(1分)
(2)两者的不同之处:
第一、职业犯表面上有正当职业,而惯犯不一定有正当职业;(1分)
第二、职业犯一般都从属于某一犯罪集团,而惯犯则以单独犯罪形式居多;(1分)
第三、职业犯一般以财产犯罪为主,同时兼有其他形式的犯罪,犯罪技能多样化;而惯犯往往只精于一种犯罪方式。(2分)
2.(1)就作案动机而言,人格变态者多受偶然动机、情感冲动所驱使,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作案情节离奇怪诞,难以用常理解释。(2分)
(2)从作案目的看,人格变态者作案目的不明显。(1分)
(3)人格障碍者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但不隐蔽,易于暴露,自我保护性差,既害人又害己,对自身危害更多大。(2分)
(4) 人格障碍者作案多为攻击型、爆发型犯罪。(1分)
(5)犯罪活动一般单独进行(1分)
(6)在法律上人格障碍者是有责任能力的,犯了罪更应绳之以法。(1分)
3.(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1分)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2)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A、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而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特征。B、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C、犯罪心理形成在先,而犯罪行为发生在后。(3分)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A、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B、要了解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C、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3分)
五.论述题(本小题21分)
少年犯罪的发生可视为少年期这一社会化过程的特殊年龄阶段各内外因素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未得到正确解决所致。
少年期社会化过程中的矛盾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8分)
(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力的矛盾
(2)好动好奇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矛盾
(3)容易兴奋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性法制观念缺乏的
矛盾
2、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矛盾(5分)
(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2)认识与行为的矛盾
(3)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
(4)独立性意识与认识能力的矛盾
(5)自我意识的矛盾
3、少年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8分)
(1)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
(2)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的矛盾
(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
(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