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子教案:任务三 识别与检测主令电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子教案:任务三  识别与检测主令电器

任务三识别与检测主令电器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
设计意图及课程思政
导入新课(10’)
(1)生活中常见的冰箱在开门后里面的灯是如何亮起来的?
(2)洗衣机甩干过程中打开洗衣机盖子,洗衣机为什么会停下来?是如何停止的呢?
(3)生产中机床的自动停止或往复运动是如何实现的?
讲授新课(170’)
一、主令电器
主令电器是用作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以发出指令或用于程序控制的开关电器。

主令电器可直接控制控制电路,也能够经过电磁式电器间接控制控制电路。

主令电器不能控制主电路。

二、识别与检测按钮
1.按钮的外形与功能
按钮是一种手动(一般用手指或手掌)操作并具有弹簧储能复位功能的控制开关,是一种最常用的主令电器。

常见按钮的外形如图1 所示。

图 1 常见按钮的外形
2.按钮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符号
按钮一般由按钮帽、复位弹簧、桥式动触点、静触点、支柱连杆及外壳等部分组成。

按钮按照不受外力作用(即静态)时触点的分合状态,分为起动按钮(即常开按钮)、停止按钮(即常闭按钮)和复合按钮(即常开、常闭触点组合为一体的按钮)。

3.按钮的型号及含义
图 2 按钮的型号及含义
动画引入微课强化
严谨认真、规
范。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王玺珍第57章常用低压电器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王玺珍第57章常用低压电器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教学资源
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的PPT课件
教学参考书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方承远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馆各类版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电工手册》
作业
1、复习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教材“思考题与习题”
3、绘制三相异步电动星-三角降压起动电路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教学方法、资源
时间
教学资源
电拖控制网孔板与常用电拖控制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工常用工具、万用表
教学参考书
《电机及电气控制控制技术》《维修电工中级工》《电工实用手册》
作业
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教学方法、资源
时间
实验前复习
1、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与作用
2、电动机点、长车控制时联锁保护的作用
提问学生作答作业1、查找各类主令电器的种类与应用2、教材“思考题与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教学方法、资源
时间
(分钟)
课前复习
1、画出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图形符号文字符号
2、如何使用热继电器?
提问学生作答
5
课程讲授
一、主令电器
1、按钮
课前复习
1、画出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图
2、画出电动机的长车动控制电路图
3、画出电动机的点、长车动控制电路图
提问学生作答
5
课程讲授
一、接触器正反转控制上
板书、讲授、
15
二、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提问学生作答
10
三、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08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08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08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类;2.掌握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运用电气控制技术对电机进行控制。

二、教学内容1.电机基本原理1.1电机的定义和分类;1.2电机的工作原理;1.3电机的性能参数。

2.电机控制技术基础2.1单相电机的启动和制动;2.2三相电机的启动和制动;2.3电机的正反转控制;2.4电机转速的调节。

3.电气控制技术3.1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3.2开关电路的设计与调试;3.3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4电气故障排除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技术,使学生全面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电路组装和调试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3.讨论和讲解: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加深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1.电机基本原理的讲解1.1通过实例引入电机的定义和分类;1.2介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1.3给出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电机基本原理的理解。

2.电机控制技术基础的讲解2.1以单相电机的启动和制动为例,介绍单相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以三相电机的启动和制动为例,介绍三相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3以电机的正反转为例,介绍电机正反转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4以电机转速的调节为例,介绍电机转速调节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电气控制技术的讲解3.1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3.2以开关电路的设计和调试为例,讲解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3.3强调电气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讲解相关的安全措施;3.4介绍电气故障的排除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故障排除能力。

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进行随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掌握程度;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性评估,考察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后布置作业,通过作业评分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04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04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枢串电阻调速的特点是:
1)串入电阻后转速只能降低,由于机械特性变软,静差率变大,特别是低速运行时,负载稍有变动,电动机转速波动大,因
降压调速的特点是:
1)无论是高速还是低速,机械特性硬度不变,调速性能稳定,故调整范围广。

2)电源电压能平滑调节,故调速平滑
弱磁调速的特点是:
(1)弱磁调速机械特性较软,受电动
机换向条件和机械强度的限制,转速调高幅
度不大,因此调速范围2~1 D 。

(2)调速平滑,可以无级调速。

(3)在功率较小的励磁回路中调节,能量损耗小。

(4)控制方便,控制设备投资少。

任务三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反转10活动设计1: 引导学生讨论,直流电机是如何实现反转的,原理是什么?
2.反接制动
反接制动有电枢反接制动和倒拉反接制动两种方式。

(1)电枢反接制动
电枢反接制动:是将电枢反接在电源上,同时电枢回路要串接制动电阻。

(2)倒拉反接制动
这种制动方法一般发生在提升重物转为下放重物的情况下。

3.回馈制动
对位能负载,由于位能负载转矩的影响使电力机车下坡或起重装置下放重物时,电动机加速至转速高于理想空载转速时,电枢。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有全面的了解,并具备应用该技术进行控制和维修电气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电机基本原理
1.1电机的分类和结构
1.2电机的工作原理
1.3电机的性能指标
2.电气控制技术
2.1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2.2电气控制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2.3电气控制系统的装置与设备
3.电机控制技术
3.1电机的启动与停止控制
3.2电机速度控制技术
3.3电机转矩控制技术
4.电气设备维修与故障排除
4.1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4.2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方法
4.3常见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机启动和停止控制、速度控制以及转矩控制的实验操作。

3.讨论研究:组织学生针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机控制技术的原理。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并分析和处理故障。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机控制技术实际应用的能力。

3.报告演讲: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课程相关主题进行报告演讲,评价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174页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174页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

第四节 三相电力变压器
三相电力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三相交流电压的变压器,是 输电和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电气设备,也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容 量最大、最重要的电气设备。
一、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结构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主要由铁心、绕组、油箱、冷却 装置、保护装置等部件组成。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结构(续1)
1.铁心 铁心是三相电力变压器的磁路部分,它由0.23~0.30mm厚冷轧硅钢 片叠压或卷制而成。为了充分利用绕组内圆的空间,铁心柱截面通常采 用阶梯形,如图1-15所示。铁心的结构有叠片式铁心、卷制式铁心和非晶 合金铁心。后两种代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节能效果明显,大有发展前 途。
U1 = E1=4.44fN1m
(1-3)
U2 =E2=4.44fN2m
(1-4)
由此可得
U1 E1 N1 K
(1-7)
U 2 E2 N2
式中K称为变压器的变比。
第二节 单相变压器的运行原理 3
二、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变压器一次绕组接额定电压,二次绕组接负载的运行状态称负载运
行,如图1-6所示。二次绕组中有电流I2,一次绕组中电流变为I1,可近似 认为变压器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等,即
工作频率来分类,也可按铁心结构来分类。 1.按工作频率分 (1)工频电源变压器 工作在50~60Hz频率下的电源变压器。 (2)中频电源变压器 工作在400~1000Hz频率下的电源变压器。 (3)高频电源变压器 工作在10~20kHz频率下的电源变压器。 2. 按铁心结构分 (1)E形及囗形变压器 (2)C形变压器 (3)R形变压器 (4)O形变压器
E1=4.44fN1m
(1-1)
E2=4.44fN2m
(1-2)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分类;(2)掌握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熟悉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4)学会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机概述1.1 电机的基本原理1.2 电机的分类1.3 电机的作用与地位第二章: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2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3 步进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1 电机性能指标概述3.2 电机的运行特性3.3 电机性能测试方法第四章:电气控制基础4.1 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4.2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4.3 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五章: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5.1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5.2 电机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与诊断5.3 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2)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4)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5)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的计算;(2)电气控制系统的的设计与调试;(3)电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现场教学。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实验设备;(3)案例资料;(4)现场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提问;(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报告;(4)现场操作考核。

电机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电气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和电气控制技术。

3.能够进行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二、教学内容:1.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电机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

1.2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原理。

1.3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2.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2.1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2.2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2.3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3.电气控制技术:3.1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

3.2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和使用。

3.3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介绍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详细讲解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1.3探讨不同类型电机控制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实践操作:2.1分组进行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搭建。

2.2使用适当的电气控制元件和电路进行实验。

2.3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3.教学扩展:3.1安排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设计和实施一个小型电机控制系统。

3.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实现电机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创造性应用。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

2.项目实践评分:根据学生项目实践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分。

3.参与讨论评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进行评分。

五、教学资源:1.电机控制技术教材和参考书籍。

2.实验设备和电机控制系统搭建工具。

3.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机电气控制技术能力,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项目实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教学评价的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电机的根本工作原理,理解电机的主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电机的调速原理和常见调速方法,能够进行电机的调速操作。

3. 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根本组成,掌握常见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PLC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局部: 1. 电机根底知识 - 电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电机的主要参数和相互关系 - 电机的起动和停止方法 2. 电机调速技术 - 电机调速的根本原理 - 常见的电机调速方法及其应用 - 电机调速的控制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3. 电气控制系统 - 电气控制系统的根本组成 - 常见的电气控制元件及其使用方法 - 电气控制系统的线路图设计和调试方法 4. PLC编程与调试 - PLC的根本原理和编程语言 - PLC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环境 - 使用PLC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进行电机调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3.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思维的活泼,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操作技能、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评分: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评分,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教材:推荐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程?作为主要教材。

2. 实验设备:提供电机调速设备和电气控制实验箱,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调试。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第一讲绪论0.1 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概述0.1.1 电机电机是生产、传输、分配及应用电能的主要设备。

电力拖动系统则是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各种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传动系统,是生产过程电气化、自动化的重要前提。

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它应用广泛,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分类方法也很多。

主要有如下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功能用途分,可分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和控制电机四大类。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为拖动各种生产机械的动力。

变压器的的作用是将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

控制电机主要用于信号的变换与传递。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电机的结构或转速分类,可分为变压器和旋转电机。

变压器为静止不旋转电机。

根据电源电流的不同旋转电机又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交流电机又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两类。

综合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可归纳如下。

变压器直流电机电机 同步电机交流电机异步电机控制电机0.1.2 电力拖动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称为电力拖动系统。

按照电动机的种类不同,电力拖动系统分为直流电力拖动系统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两大类。

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分,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电源部分控制设备→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传动机构把电动机的运动经过中间变速或变换运动方式后,再传给生产机械,驱动生产机械工作。

生产机械是执行某一生产任务的机械设备,是电力拖动的对象。

控制设备是由各种控制电机、电器、电子元件及控制计算机等组成,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运动,从而对生产机械的运动实现自动控制。

为了向电动机及电气控制设备供电,电源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直流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同步发电机 同步电动机 异步发电机 异步电动机由于电力拖动具有控制简单,调节性能好、损耗小、经济、能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大多数生产机械均采用电力拖动。

24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24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动机的典型控制电路的动画,已经能够识别基本的常用电气元件,也具有初步的电路分析基础。
3.教学策略
通过给学生展示丰富的电气图,让学生学会电气图的分类;另外,在识读电气图的过程中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降低学习难度,加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力度。
NO:24
班级
周次
时间
节次
情境名称
(章节、单元或项目名称)
情境五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识读
教学任务
(课题名称)
任务1.电气图(一)
课时分配
2(100分钟)
教学目的
掌握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布置图的绘制规范。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1.能识读电气图;
1.掌握电气工程图的分类、特点及表达方法;
2.作业
记录、理解作业内容
板书设计
一、复习:1.伺服电动机;2.测速发电机;3.步进电动机
二、新课内容
任务一电气图
1.常用电气工程图的分类;2.电气原理图;3.电器元件布置图;4.安装接线图
任务二电气图规范
1.电气图格式
2.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
3.电气图连接线的表示方法
三、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教研室主任
难点化解:通过识读多幅电气图来加强电气符号的识别及记忆,分析电气图的过程中强调绘图规范的运用。
教学环境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
教学资源
北京邮电大学《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资源包
参考资料
1.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曲昀卿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参考网站:中国低压电器网电工论坛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精品课网站(廊坊职院)

(完整版)14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完整版)14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班级周次时间节次情境名称情境四异步电动机及其继电接触控制教学任务(课题名称)任务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课时分配2(100分钟)教学目的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1.养成认真仔细的工作习惯2.培养严谨仔细的工作作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教学难点: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难点化解:教师分析公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互学。

教学环境知行楼()实训室()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资源北京邮电大学《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资源包参考资料1.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曲昀卿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参考网站:中国低压电器网电工论坛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精品课网站(廊坊职院)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掌握教学内容(描述)教学设计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2.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人为机械特性。

1.内容和目标分析:本节内容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较为重要,应尽量结合电机公式进行讲解,以便学生对电机的固有特性和人为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学情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解困难,但学生普遍对实践较感兴趣;3.教学策略:教师对照电机公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讨论互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教师活动(任务)学生活动(任务)备注配)组织教学(2分钟)维持纪律、清点人数等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复习回顾(4分钟)回顾相关知识点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负载。

积极回答为题并将掌握不透的地方进行补充记录新课导入(4分钟)通过回顾特种变压器——引入本节课目标、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人为机械特性。

03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03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03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2.掌握电机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熟悉电机的常用控制方法和技术。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调试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

二、教学内容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a.电动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b.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变化规律。

2.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a.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分类。

b.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电动机的参数a.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

b.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和效率。

c.电动机的负载特性和起动特性。

4.电动机的控制方法a.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b.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c.电动机的起动和制动控制方法。

5.电气控制系统a.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b.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c.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重点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的理解和掌握。

2.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的熟悉和了解。

3.电动机的控制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2.实验设备: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实验箱等。

3.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资料。

六、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讲授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结构,进行电机的分类和特点介绍。

3.分析不同电动机的参数,讨论其重要性和意义。

4.介绍电动机的常用控制方法和技术,讲解调速、起动和制动控制的原理和实践。

5.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调试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

6.结合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操作和观察电机的工作情况,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7.总结课程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疑惑和问题。

八、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的掌握和理解。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机的分类、特性及其与电气控制的关系。

3.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4.理解电气控制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基础知识•电机的定义及其作用•电机的分类及特点•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的性能参数和测试方法2. 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电气控制系统的定义及其作用•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及案例介绍3. 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关系•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配合关系•电机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电气控制系统对电机运行的影响4.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操作•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电气控制系统的元件选型和布置•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辅助,讲述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理。

2.示例演示: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演示,展示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实际应用。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3.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评估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和流程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材,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案例。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演示。

3.实验设备: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实验设备,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实验演示。

六、教学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第1-2课时电机基础知识第3-4课时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第5-6课时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关系第7-8课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操作第9-10课时复习与总结七、教学参考资料1.《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材》,XXX出版社。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2. 课时安排:45分钟3. 教学目标:a. 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b. 掌握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控制方法c.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5.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电机概述a. 电机的定义和分类b. 电机的作用和应用c. 电机的基本原理2. 直流电机a.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b.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c. 直流电机的特性3. 交流电机a.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b. 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c. 交流电机的特性三、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2. 结合实验,分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3. 思考如何改进电机的设计,提高其性能和效率六、电机控制基础1. 电机控制概述a. 电机控制的目的和意义b. 电机控制的方法和手段c.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 电机控制器件a. 电机控制器的作用和分类b. 电机控制器的主要组成部分c. 常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七、直流电机控制1. 直流电机控制方法a. 电压控制b. 电流控制c. 速度控制2. 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a. 控制器硬件设计b. 控制器软件设计c. 控制器参数调试八、交流电机控制1. 交流电机控制方法a. 电压控制b. 频率控制c. 矢量控制2. 交流电机控制器设计a. 控制器硬件设计b. 控制器软件设计c. 控制器参数调试九、电机控制应用实例1. 电机控制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a. 洗衣机b. 空调c. 冰箱2. 电机控制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a. 起重机b. 电梯c. 机床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总结a. 学习收获b. 知识点掌握情况c. 实践能力提高2. 电机与电气控制发展趋势a. 电机技术的创新b. 电气控制系统的智能化c. 电机控制在新领域的应用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十一、安全与维护1. 电机安全操作规程a. 操作电机时的安全注意事项b. 电机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c. 电机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 电机维护与保养a. 电机日常维护内容b. 电机定期检查与保养c. 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十二、电机与电气控制实验1. 实验目的与要求a. 掌握电机控制实验的基本步骤b. 熟悉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c.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实验内容a. 直流电机控制实验b. 交流电机控制实验c. 电机控制系统的综合实验十三、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原则a. 系统可靠性b. 系统经济性c. 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步骤a. 确定控制对象和控制目标b.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电机c. 绘制电气原理图和控制逻辑图十四、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1. 电机技术的创新a. 高效节能电机b. 电动汽车电机c. 特种电机2.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a. 智能化控制b. 网络化控制c. 控制十五、课程设计与实践1. 课程设计要求a. 选题原则b. 设计内容与步骤c. 设计成果评价标准2. 实践项目a. 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b. 电机控制器的编程与调试c. 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与优化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针对讲解内容,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3.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控制方法、应用实例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完整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完整版)

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导入新课1.什么是三相对称电源?三相对称电源的特点是怎样的?2.什么是功率因数?在工业企业中,各种生产机械为了完成各种工艺过程的要求,大多数需要原动机提供机械能,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称为电力拖动系统。

从本节课起我们学习生产机械常用电气设备与拖动技术基础。

第四章生产机械常用电气设备与拖动技术基础电动机:使用电能的原电机。

(电能→机械能)电力拖动系统: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分。

第一节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简介一、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结构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由静止部分(定子)和转动部分(转子)组成。

1.定子部分(1)定子铁心定子铁心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为减小铁心损耗,一般由0.5mm 的厚硅钢片叠成,安放在机座内,而且在片间用绝缘漆绝缘。

为了冷却铁心,在大容量电机中,定子铁心分成很多段,每两段之间留有通风槽,作为冷却空气的通道。

(2)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工作时和三相交流电源相接,用以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所需的旋转磁场。

定子绕组:是由绝缘的铜或铝导线绕成的三相对称绕组、三相绕组在空间上相隔1200,可以接成星形或三角形。

图11-6-2(a)是定子绕组的星形连接图;图11-6-2(b)是定子绕组的三角形连接图。

图11-6-2 定子绕组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图2.转子部分转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感应电流,形成电磁转矩,以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

(1)转子铁心是电动机的一部分,一般用0.5mm厚硅钢片叠成,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

(2)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笼型转子和绕线转子两种。

笼型绕组及转子笼型转子是在转子铁心的每一个槽中,插入一根裸导条,在铁心两端分别用两个短路环把导条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自行闭合的多相短路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导入新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接上电源就会旋转,那为什么会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11实训六 工作台往返自动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11实训六 工作台往返自动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2、如果其中一个行程开关的常开触头坏
了,会产生什么情况?
3、如果启动按钮两端没有并联行程开关的常开触头会如何工作?
巩固所学知识,掌握重难点,并注意易错点。
8.布置作业/5分钟
作业:实训报告
巩固所学实训过程,完成实训报告
课后
1.通过QQ群、职教云等开展答疑。
2.协助学生进行总结,并完成实训报告。
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实训过程、方法及实训结果等。
1温习所学知识;
2.回答相关问题。
4.任务分
析/10分钟
利用智慧职教平台对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及简单的测试题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薄弱环节以及重难点结合智慧职教平台进行讲解。
工作台往返自动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按照下图接线:
(1)合上开关Q1,接通三相交流380V电源。
(2)按SBI按钮,使电动机正转,运转约半分钟。
观看演示过程,并对不理解之处提出疑问
6.课堂训
练/25分钟
针对学生训练过程,进行答疑解惑,并引导掌握重难点知识。
利用实训设备,结合实训要求进行训练。
7.总结分析/15分钟
根据同学们实训过程情况,分析难点,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1、在工作台往返实验中,SQ常闭、常开触头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2.讨论、回答面授过程中老师提出的线上线下等问题;
3.结合实训设备,增强感性认识及实践动手能力。
过程进行耐心指导,并以一体化形式进行辅助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拓展让学生学会在实际应用中懂得如何查找故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演示/20分钟
利用实训设备,结合实训内容进行演示,边讲边做示范,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
实训报告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电机与电气控制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电磁感应、电动机原理、电路图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基本元件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能够进行电路图的分析和设计;4.具备进行电气控制系统搭建和调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和电动机原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机的特性参数及其测量方法2.电机运行原理及控制技术–电机的启动、制动和运行过程–电机的调速控制方法–电机的保护与维护3.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基本元件的功能与特性–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控制回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等,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2.作业与考核:布置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4.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评,检验学生对于电机与电气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课程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

2.实验器材:各类电机、电气控制元件,示波器、万用表等实验设备。

3.网络资源:老师根据课程需要提供相关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网络资源,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36学时,按照每周2学时的进度进行教学安排,具体内容如下:课时教学内容1-2 电磁感应和电动机原理3-4 电机特性参数及测量方法5-6 电机运行原理及控制技术7-8 电路图分析与设计9-10 电气控制系统基本元件功能特性11-12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13-14 控制回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15-16 复习与期末考试准备七、教学反馈教师将定期与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第 1、2 课时课题:电磁学基础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补充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以及铁磁材料的性质和磁路欧姆定律,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并了解其功率损耗情况。

重点与难点:掌握铁磁材料的性质、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及其功率损耗。

教学方法: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案例教学。

预复习任务:复习前期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一、磁路的基本物理量磁场可由电流产生,用磁感线来描述。

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

磁感线可以看成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1)磁感线的回转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遵守右手螺旋法则。

2)磁感线总是闭合的,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3)磁场中的磁感线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磁通Ф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当线圈中通以电流后,大部分磁感线沿铁心、衔铁和工作气隙构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通;还有一部分磁通,没有经过气隙和衔铁,而是经空气自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

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叫磁路。

磁路和电路一样,分为有分支磁路和无分支磁路两种类型。

2.磁感应强度B描述磁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B表示。

均匀磁场中,若通过与磁感线垂直的某面积A的磁通为Ф,则B = Ф/ A所以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单位T3.磁场强度H是进行磁场计算时引进的一个物理量,电流产生磁场外,介质被磁化后还会产生附加磁场。

单位安每米。

H代表电流本身产生的磁场的强弱,反映了电流的励磁能力,大小只与该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介质的性质无关;B代表电流所产生的以及介质被磁化所产生的总磁场的强弱,其大小不仅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磁导率μ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是衡量物质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第 1、2 课时课题:电磁学基础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补充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以及铁磁材料的性质和磁路欧姆定律,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并了解其功率损耗情况。

重点与难点:掌握铁磁材料的性质、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及其功率损耗。

教学方法: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案例教学。

预复习任务:复习前期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一、磁路的基本物理量磁场可由电流产生,用磁感线来描述。

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

磁感线可以看成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1)磁感线的回转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遵守右手螺旋法则。

2)磁感线总是闭合的,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3)磁场中的磁感线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磁通Ф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当线圈中通以电流后,大部分磁感线沿铁心、衔铁和工作气隙构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通;还有一部分磁通,没有经过气隙和衔铁,而是经空气自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

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叫磁路。

磁路和电路一样,分为有分支磁路和无分支磁路两种类型。

2.磁感应强度B描述磁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B表示。

均匀磁场中,若通过与磁感线垂直的某面积A的磁通为Ф,则B = Ф/ A所以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单位T3.磁场强度H是进行磁场计算时引进的一个物理量,电流产生磁场外,介质被磁化后还会产生附加磁场。

单位安每米。

H 代表电流本身产生的磁场的强弱,反映了电流的励磁能力,大小只与该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介质的性质无关;B 代表电流所产生的以及介质被磁化所产生的总磁场的强弱,其大小不仅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磁导率μ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强度H 之比,是衡量物质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μ = B / Hμ为导磁物质的磁导率。

真空的磁导率为。

铁磁材料的 ,例如铸钢的μ约为 的1000 倍,各种硅钢片的μ约为 的6000~7000 倍。

5.磁场储能 磁场能够储存能量,这些能量是在磁场建立过程中由其他能源的能量转换而来的。

电机就是借助磁场储能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

二、磁性材料的性质 1.高导磁性磁性物质的内部存在着很多很小的区域,称为“磁畴”,磁化前,无外磁场的作用,杂乱无章地排列,磁场互相抵消,对外界不显示磁性。

若将铁磁材料放入磁场,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畴的轴线趋于一致,形成一个附加磁场,叠加在外磁场上,从而使合成磁场大为增强。

变压器和电机中的磁场是由通过线圈的电流来产生,这些线圈都是绕在磁性物质(称为铁心)上的。

采用铁心后,在同样的电流下,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B 和磁通Ф将大为增加,且比铁心外的B 和Ф大很多,一方面可用较小的电流产生较强的磁场,另一方面可使绝大部分磁通集中在由磁性材料限定的空间内。

2.磁饱和性如上图中:oa 段,外磁场H 较弱,H 的增加主要是与外磁场同方向的磁畴边界增大的过程,B 的增加缓慢;ab 段,外磁场H 较强,主要是磁畴沿外磁场的方向转动的过程,B 迅速增大;bc 段,可随外磁场方向转动的磁畴越来越少,H 的增加变慢,出现了磁饱和现象;cd 段,类似于真空中的情况。

3.磁滞性磁性材料都具有保留其磁性的倾向,B 的变化总是滞后于H 的变化,称磁滞现象。

当H 降为零时,保留的磁感应强度Br 称为剩磁强度,永久磁铁的磁性就是由Br 产生的。

三、磁路的欧姆定律0μμ>>0μ0μ0μmA /正如电动势作用在一定电阻的电路上产生的电流遵循欧姆定律一样,一定的磁动势作用在一定磁阻的磁路上可以产生磁通。

磁通的大小同样遵循磁路的欧姆定律。

当磁路中有空气隙存在,磁路的磁阻Rm将显着增加。

四、铁心损耗1.磁滞损耗Ph磁性材料被交变磁化时,磁畴之间相互摩擦,要消耗能量,对应的功率损耗Ph = Kh fBmαV式中α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电工钢的α为——,V为铁心体积2.涡流损耗Pe磁性材料不仅是导磁材料,又是导电材料。

在交变磁场作用下,铁心是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垂直于磁通方向的铁心平面内产生旋涡状的感应电流表,称涡流。

涡流在铁心电阻上的功率损耗称涡流损耗。

Pe = Ke d2f2Bm2V式中d为钢片厚度第 3、4 课时课题: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变压器的一种机电能量转换或信号转换的电磁机械装置。

要求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力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电力变压器额定值的计算、了解电力变压器的型号及主要系列。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力变压器的额定值的计算。

难点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力变压器的结构。

教学方法:以变压器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以图片和实物为依托,说明其工作原理。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

预复习任务:完成课后作业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

它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将某一等级的交流电压和电流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等级电压和电流的设备。

作用:变换交流电压、变换交流电流和变换阻抗。

一、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变压器是在一个闭合的铁心磁路中,套上两个相互独立的、绝缘的绕组,这两个绕组之间只有磁的耦合,没有电的联系,如图1-1所示。

一次绕组(也称原绕组或初级绕组):接交流电源;其匝数为N1;二次绕组(也称副绕组或次级绕组):接负载;其匝数为N 2。

当在一次绕组中加上交流电压u 1时在一、二次绕组中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分别为dtd Ne φ22-= 212121N N E E e e == (1-1)二、变压器的应用与分类1.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能够变换交变电压、变换交变电流、变换阻抗。

2.变压器的种类按用途不同主要分为:l )电力变压器:供输配电系统中升压或降压用。

2)特殊变压器:如电炉变压器、电焊变压器和整流变压器等。

3)仅用互感器:如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

4)试验变压器:高压试验用。

5)控制用变压器:控制线路中使用。

6)调压器:用来调节电压。

三、电力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电力变压器主要由铁心、绕组、绝缘套管、油箱及附件等部分组成。

以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

1.铁心铁心是变压器的磁路部分,是绕组的支撑骨架。

铁心由心柱和磁轭两部分组成,铁心用厚度为,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热轧硅钢片或冷轧硅钢片叠装而成。

2.绕组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常用绝缘铜线或铝线绕制而成。

工作电压高的绕组称为高压绕组,工作电压低的绕组称为低压统组。

3.绝缘套管绝缘套管是变压器绕组的引出装置,将其装在变压器的油箱上,实现带电的变压器绕组引出线与接地的油箱之间的绝缘。

4.油箱及其附件油箱安装变压器的铁心与绕组。

变压器油起绝缘和冷却作用。

电力变压器附件还有安全气道、测温装置、分接开关、吸湿器与油表等。

四、电力变压器的额定值与主要系列1.额定值(1)额定容量SN:指的是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单位为V·A或kV·A。

a.单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SN =UN1IN1=UN2IN2(1-2)b.三相变压器的容量为:SN =3UN1IN=3 UN2IN2(1-3)(2)额定电压U1N 和U2NUN1为一次侧绕组额定电压,它是根据变压器的绝缘强度和允许发热条件而规定的一次绕组正常工作电压值。

UN2为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它是当一次绕组加上额定电压,二次绕组的空载电压值。

对于三相变压器,额定电压值指的是线电压,单位为V或kV。

(3)额定电流IN1和IN2:额定电流是根据允许发热条件所规定的绕组长期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单位是A或KA。

IN1是一次绕组的额定电流;IN2是二次绕组的额定电流。

对于三相变压器,额定电流是指线电流。

(4)额定频率f我国规定的标准工业用电频率为50HZ。

2.电力变压器的型号及主要系列第 5、6 课时课题:单相变压器的空载运行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单相变压器的空载运行特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空载运行时电动势平衡方程式,空载电流的作用。

难点是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相量图。

教学方法: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

预复习任务:复习电工基础相关知识,题解正弦量的正方向的规定。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是指变压器的一次绕组接在额定电压的交流电源上,而二次统组开路时的工作情况,如图1-4所示。

一、空载运行时各物理量正方向的规定正弦量的正方向通常规定如下:1)电源电压。

U 正方向与其电流。

I 正方向采用关联方向,即两者正方向一致。

2)绕组电流。

I 产生的磁通势所建立的磁通。

φ,这二者的正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3)由交变磁通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产,二者的正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即它的正方向与产生该磁通的电流正方向一致。

由上述规定,在图l-4中标出各电压、电流、磁通、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如图中所示。

二、感应电动势与漏磁电动势 1.感应电动势若主磁通,φ=Φm sin ωt ,则一、二次绕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 其有效值为:E 1=Φm (1-5)E 2= (1-6)相量表示为:m fN j E ••Φ-=1144.4 (1-7)m fN j E ••Φ-=2244.4 (1-8)2.漏磁电动势变压器一次绕组漏磁感应电动势。

σ1E 为:。

σ1E =-j 10。

I ωL 1 =-j 10。

I X 1 三、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和电压比一次绕组电动势平衡方程式:1101101110111X I j R I E R I E E U •••••••++-=+--=σ (1- 9) •••Φ-=-≈m fN j E U 11144.4 (1-10)二次绕组的端电压等于其感应电动势:••=220E U (1-11)变压器一次绕组的匝数N l 与二次绕组匝数N 2之比称为变压器的电压比k ,即 k=N 1/N 2=E 1/E 2≈U 1/U 2 (1-12)当N 2>N 1时,k <1,则U 2>U 1,为升压变压器;若N 2<N 1,k >1,则U 2<U 1,为降压变压器。

若改变电压比k ,即改变一次或二次绕组匝数,则可达到改变二次绕组输出电压时目的。

四、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空载电流10•I 分解成两部分:1.无功分量Q I 10•,用来建立磁场,起励磁作用,其与主磁通同相位; 2.有功分量P I 10•,用来供给变压器铁心损耗,其相位超前主磁通约900。

即五、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相量图第 7、8 课时课题:单相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与空载运行时相比较,掌握单相变压器的负载运行特性,强调变压器的三个变换特性以及运行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